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烽火-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承恩听不明白,问:“皇爷的意思是?”

崇祯高兴地解释说:“张必武毕竟还是一个思虑不周的人!还是一个武夫本色!一个武夫不懂政治,他只知道打仗,永远就只能是为人君所用!要是别人文官之类的绝不会去打这样的赌!还闹得个满城风云的!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难堪吗?”

“啊!”王承恩明白了,因为这一点,崇祯对张必武是放心了不少啊!

王承恩想到了一点,他便问了出来:“皇上,洪承畴定是忠臣不假,张必武不知为什么出此无头无脑的说法,真是愚蠢至极啊!只是臣担心,臣输了,难道真要他输人头给曹变蛟吗?”

崇祯指了指王承恩,哈哈地一笑,说:“承恩啊!你就放心好了!朕到时大可以下一道圣旨,张必武还须为国效力,他的命不是自己的,是国家的,是朕的!让张必武不必死,曹变蛟也不会有什么好说的!张必武的命就是朕救下来的,他对朕还不得感恩戴德的?你说是不是?”

王承恩急忙跪伏,说:“皇上圣明!圣明啊!”崇祯为此是放声大笑起来,他笑得很是开心呢!

巴托早就把这一消息快速地传到了沈阳。皇太极一直是卧病着,只是他把一切都隐瞒起来了,不准有丝毫的泄露出来。

而且他也听说多尔衮屡次打听宫中的事,多尔衮的小东东,皇太极是知道的,多尔衮想知道庄妃好不好。

在庄妃大玉儿劝降洪承畴之前,多尔衮更是疯狂地打听大玉儿的消息,他发了疯似地想要救大玉儿。

皇太极是知道的,正好这时范文程说劝降洪承畴是可以的,洪承畴别看表面上要为明朝效忠,可他还是很怕死的。范文程和皇太极制定了劝降洪承畴的策略,这其中是少不了大玉儿的,大玉儿是劝降洪承畴的关键啊!

不过皇太极可有另一个打算,那就是稳住多尔衮,他的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了,要是多尔衮再发难的话,整个大清是难以预料的,也不是他所想见到的。

所以皇太极便给了一个机会,让多尔衮说出要让大玉儿为大清立下大功,那么皇太极就顺竿而上,说出要劝降洪承畴。到了最后是施展美人计,多尔衮心里是很不舒服的,对皇太极的意见也是很大的,可是木已成舟,他反对也没有用,这一股怨气是深藏于心中的。

皇太极得到了洪承畴投降,他很是高兴,那就给多尔衮面子,说是多尔衮才能说服了大玉儿,让大玉儿去劝降了洪承畴。这样一来,多尔衮心里是很无奈,真个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

皇太极正在打猎的时候,有士兵快速地把信交到了他的中,这是巴托的密信,他看完之后不由是奇了,说:“怎么回事啊?为什么张必武会和曹变蛟打赌呢?赌洪承畴有没有投降!明国人人都认为洪承畴是绝对的忠心耿耿,他是绝对不会投降的!可是张必武却能一眼就看穿洪承畴是投降的!他未免也太厉害了吧?”

皇太极对于本国防间谍的工作是非常满意的:“按说我们盛京是不会有明朝的歼细打入深层的,在我国境内对于可疑的人盘查是非常严的!明朝的歼细是少之又少的。打入深层的更是几乎没有!”

他的满意和自信是有依据的,因为崇祯以及明朝上上下下都以为洪承畴为国尽忠了,却没有打探出洪承畴已降的一丁点消息出来,到了最后却闹了个大笑话。可知满清的反间谍工作做得多完善。

皇太极不由是往后看了一眼后面的洪承畴,他继续想:“厉害啊!当我见到洪承畴绝食的时候,我还以为我捉到的又是另一个张春呢!我还为此懊恼万分!要不是范章京看穿了,还有聪慧无比的大玉儿都说劝降洪承畴的把握很大,我也不能让洪承畴投降我呢!可张必武身在远处,却能一眼看穿洪承畴必降!厉害!真厉害!”

皇太极不由是又看了看信中的内容,巴托提议以此机会来害死张必武,把洪承畴投降的消息给隐藏起来!不泄露。就算是害不死张必武,也能大大地让张必武的声望大减,让人们知道张必武是一个说话不算数的人,是一个莽撞的赌徒。

皇太极笑了,心想:“这一点很多人都能看出来,而张必武不可能看不出来!他这么做,或许是为了消除崇祯的戒心吧?张必武啊,看来你在崇祯手下为将,真是辛苦极了!”

皇太极想了想,能消除张必武的声望,能让他有一个莽撞赌徒的恶名声那也是一件好事。

而且皇太极见到洪承畴是躲在远处,他虽然是已经投降了,可是他还是不想暴露出来,哪里最隐蔽,哪里最少人,他就到哪里去。就好象打猎和他洪承畴是沾不上边的,虽然皇太极安排这一次狩猎也是为了替洪承畴散心。

皇太极知道洪承畴的家人还在燕京,洪承畴从小受到的都是忠君思想的熏陶,要是让他一下子就背叛家国,这可真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他的心理是很难承受得了的,必须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洪承畴才能化解掉这一股背叛故国,背叛祖宗的耻辱感。

如今要是能让洪承畴投降的消息全部隐藏起来的话,说是要保护洪承畴的家人,也是为顾虑洪承畴的感受,这样的话,洪承畴一定是很感激的。可谓是一举两得啊!

皇太极做好了决定,他也就轻松了,他让投降的祖大寿、祖大乐他们去射猎了,当然他会让祖大寿写一封信给吴三桂,告诉吴三桂,洪承畴已经是绝食而亡了,而且他要在盛京到处散布洪承畴已死的谣言,让在盛京的明朝探子把错误的信息带回明朝去。

计议已定,他等下就要去实行了。做好准备的皇太极便是在空隙之下,他开始看汉书了,就算是在戎马之时,皇太极也不忘勤学汉文化,他对汉文化也是推崇备至的。

只是皇太极经常嘲笑崇祯,汉文化博大精深,可是崇祯身为汉人的皇帝却不能用汉人的文化、道理、知识来好好地治理国家,反而是令得国家越来越乱,越来越糟。整个国家面临着亡国之祸!这只能怪崇祯没有具备一个人主善于用人、容人的能力了,就算是他再勤政是于事无补的。



第二十一章确认洪承畴投降的消息

对于皇太极的勤奋学习汉文化,洪承畴惊讶了!因为他见到皇太极是书不离手的,而他手中所拿的书全是他们汉人誉为经典的书,他这是在刻苦地学习着汉文化,不止皇太极自己在学习,他也让众亲王、贝勒、贝子等等都要勤学汉文化呢!

如此地励精图治,如此地勤奋,真是难得!而且学习的还是敌国的文化!相对来说,崇祯却是只一心念着自己是天朝上国!却不想着怎么好好地学习对方的长处从而扬长避短,也轻视满清,根本就不去做到知己知彼,满清却是截然相反的。这样一来的话,明军又怎么能不败呢?

皇太极见到洪承畴在看着自己,他不由笑了,他便亲自来到了洪承畴的跟前,说:“洪先生!朕在清闲的时候都会好好地学习你们汉人的文化啊!朕还经常让一汉人儒家学士不断地讲解呢!就连朕的儿子,朕也经常督促他们好好地学习呢!”

惊讶至极的洪承畴不由是一拜再拜呢!他对于皇太极真是佩服啊!终于是明白,为什么满清在皇太极的治下是欣欣向荣,越来越强大了!

皇太极便又说:“洪先生,人非草木岂能无情啊?我知道你还顾念故土之情!而且你的父母亲人都在明国内,要是你投降的消息传去的话,他们就会危险了!而且说不定,你的故旧亲人都会骂你!从而对你的家人不利!所以朕决定朕要把你投降的消息严密封锁!就算是纸包不住,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可是朕知道,只要时间一久的话,就能让你的亲人度过难关,说不定崇祯也不会害你的家人!”

洪承畴是极有把握的说:“皇上,我能肯定的一件事,南朝皇上是绝对不会加害臣的家人!臣对此是很有信心的!”

“哦?”皇太极笑了,他心想:“要是真如洪承畴所说的,洪承畴对他的皇上心思如此了解,那么我以后入主中原,他对我的帮助更大!我劝降他的这一步棋更是证明是对的啦!洪承畴,我希望你所说的是真的!”

此时,多尔衮和多铎在秘密地交谈着。多铎说:“哥,你听说了吗?张必武在燕京和曹变蛟打赌,洪承畴一定投降!南朝举国上下都认为洪承畴是一等一的忠臣不会降的!可现在事实证明张必武才是对的!”

多尔衮点点头,说:“我想我们的皇上就会有计策出来对付张必武了!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多尔衮心中这么一想,不过接下来,他也要有信给张必武的,好让张必武知道。

多尔衮便是秘密地派人去做了,他要与张必武再多套套交情,因为在他的心中已经有了一套报复皇太极的计划了。

正是多尔衮的这一举动,帮了张必武很大的忙,以后也促成了张必武帮多尔衮一个大忙,算是还了多尔衮的一个人情。

此时,燕京正是忙碌着要祭奠洪承畴,燕京的一处关帝庙被用来造成洪承畴的庙。而且名士都以歌颂洪承畴为主的诗词、字的杰作是层出不穷的,他们都要好好地凭吊这一位民族大英雄,甚至于把洪承畴当成了像岳飞、文天祥一样的大英雄来对待了。

因为张必武说洪承畴投降的消息一传出,有些人就来到了张必武的住所前不断地叩打着,他们都在骂着,说张必武真是狗眼!怎么能说大英雄投降呢?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更有众多的谣言,大英雄洪承畴之所以会身陷东虏从而以身殉国全是张必武嫉贤妒能,故意不把洪承畴给救出来所致。

要不是张必武的住所有军兵把守的话,可能这些所谓的“正义人士”就会冲进来,非要给张必武好看不可。

张必武见到这情形又能有什么办法呢?他只能感叹人心啊!只要洪承畴投降的消息传来就能洗脱了!

可是不断地消息传来,有不少都是从沈阳传来的都是在说洪承畴已然绝食而死了!

黄起跑来张必武的跟前,说:“你看看!现在不断地有消息传来都说洪承畴是为国尽忠了!现在你成了万夫所指啊!唉!”

张必武没有出声,他只是奇怪,他心中在想,难道历史真的改变了?洪承畴没有投降?他死了?不!应该不会!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对了!有偏差,一定是这样!就像是和杨嗣昌比历史上死晚了一样!对!极有可能是这样!

此时,黄起又说:“要不是在5月19曰,张献忠攻克舒城后,从六安至庐州。庐州知府郑履祥、通判赵兴基,经历郑元绶等人分门把守,时提学御史徐之垣到庐州会试士子。张献忠派人伪装成儒生,带儒冠以入。半夜纵火,城中大乱,城遂破,破了庐州,朝廷派曹变蛟离开到江南,曹变蛟不走的话,还不知你该怎么办才好呢!毕竟曹变蛟恨不得生吞活剥了你!”

张必武则是一笑,他知道崇祯不会让他死的,总有崇祯帮他呢!

就在这时,有人来禀报,说北方有一个自称是张必武的友舌的人信件到了,有一封十分紧要的书信。友舌是张必武与多尔衮的暗号,只要说出来的话,两人就能明白一切,都能接纳,不有阻碍了。

张必武便把信给拆开一看,多尔衮里面说道,皇太极把洪承畴投降的消息给严密封锁,就是想让张必武当众出丑,当然也重要的也是想要害死张必武呢!

信中最让张必武为之难过和揪心的莫过于费扬果,因为张必武松山救出了曹变蛟他们,皇太极自己也知道并不全是费扬果的错,可是他要重惩费扬果,一来是有人来担责任,二来也是想让费扬果更加地恨张必武,以后与张必武死战,再无半点兄弟之情。

张必武接连叹气,他知道他与费扬果接下来真有一战呢!

黄起在旁见了,便问:“怎么了?”张必武把信交给了黄起,让黄起看信中的内容。

黄起看完之后,他不由是惊讶了,没想到多尔衮会来信,便说:“有了,我们把此信公开不就行了吗?”随之他也认为自己说错了,这样就会害了多尔衮的!这可不行啊!笨招!

虽然黄起也很想多尔衮能早些死!让他们大明少一个强敌!可是这样害多尔衮总觉得不光明正大。

张必武也没有在黄起的错上纠缠,问:“我们派出的探子也不能探到确切的洪承畴已投降满清的消息吗?”

黄起回答:“是的!一点也探不到洪承畴已投降的消息,探到的全是洪承畴已死的消息!”

张必武说:“马绍愉不是正在盛京偷偷地想要议和吗?”“什么?马绍愉要议和?”黄起不敢相信,大明真的想与满清议和?

张必武说:“好了!多尔衮的信中已经是给我们说清了现在洪承畴住在哪里,他已经投降了!只要让我们的哨探暗地里给消息马绍愉,让他知道洪承畴没有死并且投降了。吴三桂是用尽了方法也没有能探明的一件事,要是马绍愉能探清楚的话,马绍愉在崇祯的面前可是立了一大功啊!”

黄起接口:“当然也是帮了我们一把!让我们解了大难啊!”张必武笑了,说:“是的!”

于是他们便按此而去执行,非要让洪承畴已降的这一消息不能再隐瞒下去不可。

张必武同时准备行装到宁远与吴三桂一起镇守宁远提防清军的进一步来犯。毕竟张必武怕再呆久了,崇祯会令他带兵去解开封之围,到时免不了要与李自成兵戎相见,空耗费实力。

说真的,吴三桂的消息也真灵通,他在马绍愉刚刚知晓了洪承畴投降的消息之后,他就知道了,这是因为他有眼线在马绍愉那里,一探得就立即汇报给吴三桂了。当然张必武也不傻,他预先就把消息告诉吴三桂,这样一来也能与吴三桂建立起牢固的友谊关系。

在马绍愉关于洪承畴已经投降的奏折到达崇祯的御桌后不久,吴三桂的探报也是紧随一步到达了。

此时崇祯刚刚要亲自拜祭洪承畴,听闻消息之后,他非常恼火地作罢了。

崇祯又在宫中是大发脾气的,他非常暴怒!他想要令人把洪承畴满家抄斩的时候,他忽然间想到了,要是真杀光了洪承畴的全家人,那么洪承畴就会死心塌地地为满清效力。

要是留下了洪承畴的一家人,那就会让洪承畴羞愧,他也是投鼠忌器,不敢尽力地为满清效力以攻击大明。怎么说,崇祯也是对洪承畴有深恩的,他虽然变节投降了,可是这股恩情,洪承畴是无法忘怀,也是难以抹杀得了的。

这就是让徐庶身在曹营而不能为曹艹效力之计!洪承畴在明廷之中任官多年,对于大明的内幕比谁都清楚,他要真的全力相助满清的话,对于大明来说真是一个超级大患啊!所以不能杀他的全家!可以说崇祯的这一决定是明智的。



第二十二章假山中的哭声

崇祯只是本以为会以洪承畴为原形树立一个忠君爱国的形像,谁知道到了最后却只是一场闹剧,起了反作用力了,恐怕最后连一个为国的人也没有了!崇祯一直已来最忧心的就是为国效力的人太少,太少,再经洪承畴这一例子,更起到了一个更不好的影响!更让人向投降看齐了。

文官、武将再人人为己,那以后大明的未来真是前途黯淡啊!

崇祯就是想不明白,为什么张必武能料到洪承畴一定会投降呢?人人都认为洪承畴是大忠臣的时候,他却力排众议,说洪承畴真会投降!不怕为此受到万夫所指。

看来张必武用与不用都挺难的,要是用的话,又不放心,这么有能力,加上又不知他是否忠心的人,真的放心不下啊!

自五月开始,开封被李自成所围,岌岌可危!外无援军!开封是中原枢纽和全国的经济文化、人口大城市,要是一失,不仅仅是中原震动,就连举国都将震动啊!这对于大明的军心、民心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啊!

开封自是非救不可!自上一年的松锦大战之后,大明损失了很多的人马,现在再纠集大军去救开封,那只能是令左良玉、丁启睿、杨文岳。

不过丁启睿和左良玉倒是可以信任,他们在前段时间不是屡败张献忠吗?现在再来中原也定能再奏败张献忠的奇功!只是杨文岳与傅宗龙共同出兵以讨李自成的时候,杨文岳居然是把傅宗龙扔下不管,独自逃生了,最后傅宗龙不屈殉国。

想到这,崇祯自语:“但愿这一次杨文岳能将功折罪!不然的话,朕一定严惩不贷!”

崇祯便将大笔一挥,他令左良玉及杨文岳、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四镇迅速地出兵以援救开封。

只是有一点,要是他不令左良玉与杨文岳、丁启睿等并在一起的话,那就好了!因为左良玉与他们不但不是合力,相反还是一个离心力,这就造成了官军的最后大溃败。

而且左良玉的提议,背靠着开封城以固守的策略是非常正确的。兵驻朱仙镇是下下之策,因为抢占地势,官军不如义军便捷,要是让义军抢占了地势,截断了水源的话,那么官军就将陷入无水可饮,不战自溃的窘境了。

这一消息很快地就传到了张必武的耳朵里,他知道李自成三攻开封,开封城将会遭到水淹,整个开封的百姓会陷入汪洋大海之中,不是在围城中被饿死,就是在随后的水淹开封城中淹死!

这将是一场人间浩劫!要是能阻止,不至于让开封陷于一场大水,那就是再好不过了!

可是要怎么阻止呢?张必武心头是一阵的茫然呢!加上,现在崇祯令他坐守宁远,他又不能离开,他只能是再等待消息了,可不能是单单地等待啊,必须要做好准备才行,在等待中他是在造船了。

在黄河水淹开封之后,能有船来救人的话,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一件事了。

就在等待之时,七月传来了一个消息,顿时让人惊讶了!当然对很多人来说是惊讶不敢相信的事,可对于张必武来说,却是属于正常不过的。

左良玉及杨文岳、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四镇以及丁启睿兵驻朱仙镇。

左良玉见敌势盛,乃拔营而逃,襄阳诸军皆溃。左良玉军逃至半路又遇李自成伏军,左良玉军大乱,弃马骡万匹,监军佥事任栋死于阵,左良玉则逃至襄阳。寻以朱仙镇之败总督杨文岳免职,总督丁启睿逮下狱。

官军十七、八万大军与李自成的大军战斗中,被击溃于朱仙镇,这等于是让明军再也无兵可用了!要想再聚集起十七、八万大军是非常困难的啦。

崇祯最终不得启用了左良玉的恩人侯恂,把他从监狱里给放了出来。随之他又想到了张必武,他不是屯兵于宁远吗?虽然崇祯是给了他陕州、灵宝三县守备之职,可是却不放他回去,只是让他遥相管控守备地方的防务。

左良玉等败战,开封已难坚守了,事情已经是紧急无比了,可不能再不用张必武了!再不放心也得用啊!就让侯恂等节制他,想必也是翻不了天的。

可是崇祯还是下不了决心,侯恂能节制吗?他启用侯恂,为的是想要左良玉再起军来救开封,左良玉再不起军来救的话,开封真的是必被李自成攻破无疑了!

崇祯不由是长叹不已,他经常叹息,他吃不好,睡不好的,这一点让坤兴公主看在眼里了。坤兴公主不由是担心极了,她知道父皇一定又是因为国事烦恼了。

现在的坤兴公主再也不是以前的那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对于外面的情况,她还是有所耳闻的。尤其是前段时间,她刚刚通过周世显的嘴里得知了有关张必武的事。

崇祯还是认为把坤兴公主配给周世显是最好的。可是坤兴公主的心理却又是另一个想法了,她并不喜欢周世显。

只是有一点,她不知道为什么父皇不任用张必武前去解开封之围呢?会不会是担心关外的鞑子啊?不过似此危急关头,她还是想要张必武能帮她的父皇的。

当她把她的说法说出来的时候,靳公公则在不断地劝说坤兴公主不要乱说,不然的话会惹祸的!还让静仪不让公主乱说,可是坤兴公主使起姓子来,谁也劝不听!她想到什么就一定要做什么,非常地固执。

这不,正如靳公公所担忧的那样,坤兴公主的话让人听了去,从而报告给了坤兴公主的死对头刘妃。

刘妃不由是走来走去的,她说:“坤兴公主真的是想要让张必武来帮助立功吗?可是张必武又能立得了功?我真是不能相信啊!”

恰好高起潜在这里作客,因为上一次高起潜与刘妃想要害张必武与坤兴公主,他俩的关系是变得非常亲切的呢!

高起潜不由站起来,说:“娘娘,你不觉得现在是一个好的机会吗?”刘妃不明白,看着高起潜,问:“你说现在是一个绝佳的好机会?什么意思啊?”

高起潜便说:“要是能让坤兴公主私自跑出宫外的话,那么说不定就能让张必武参加到救开封之战啊!娘娘你想想看,这一路上并不太平啊!要是公主在路上有了什么三长两短的话,那么不是遂了您的意吗?当然因为公主是去找张必武的,张必武也脱不了干系,那他也只有死路一条了!”

刘妃听到高起潜的计,她不由是双眼放出了光芒来,直视着高起潜,说:“好!高公公,你的计真好!可是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让坤兴公主私自出宫呢?”

“嘻!”高起潜不由笑了,说:“坤兴公主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她想到什么就是什么!只要她固执起来,明明知道是错的,别人让她不去做,她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定要去做!这样的姓格最容易让人利用了!不是吗?”

刘妃一听,完全明白了!她笑了,她就要坤兴公主去找张必武,最好是在途中出事,只要出了事,她就解恨,得报大仇了!当然这也是有利于高起潜的。

高起潜和刘妃是相对一笑了,他们都要去做好准备。

坤兴公主心情烦燥,她又见到父皇成天长吁短叹的。尤其是有一次,晚上,静仪还没有入睡,她路过假山的时候,听见有哭声,当然这声音因为是被假山所阻挡,已经是小了很多,可听得清清楚楚。

她还害怕以为是有鬼呢!吓得跑回来,告诉众姐妹,众宫女都怕了,没想到却惊动了坤兴公主。

坤兴公主同样也怕,有胆大的太监,说去捉鬼,不会让鬼吓着众姐姐和公主殿下。

于是一大群人便到假山去的时候,没有想到从假山里出来一个人,这人居然是崇祯!崇祯的脸上还有泪痕!

崇祯看着众人,他严令,谁也不准把这一件事传出去,不然诛九族!而崇祯正好是要来看坤兴公主。当然这些都是借口,实际上是崇祯因为国事曰非,他好想大哭一场,可是要在人多的地方哭的话,让人看见了那就太有失他皇帝的体面了!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可没有想到他跑到假山里去哭,还是让人发现了!不过宫女和太监并不傻,他们都说是其他的小太监哭的,谁也不敢说是皇上,皇上的面子重要啊!

坤兴公主正是因为这一件事,对她的震动是很大的,她想要让父皇高兴,唯一之途只有是国事兴盛起来。她左想右思,只能是想到张必武一个人!

正在坤兴公主满怀心事地走着时,两个宫女过来了,她们小声谈论的是开封被围,要是张必武亲自领军出的话,一定能解开封之围,能让皇上高兴开心。

这一下,可触动了坤兴公主的心扉啊!坤兴公主想要让张必武率军去援救开封的念头,不由是变得炽烈起来了。



第二十三章公主私自出宫

正当坤兴公主的念头变得炽烈起来的时候,偏偏又有两个太监过来了,谈论的也是刚才走过的两个宫女所说的事。

这不又有三个宫女来了,她们说的也是要让张必武去援救开封的话,一定能马到成功的事。连续听到三次有人这么议论,坤兴公主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只是坤兴公主啊,你怎么就没有想到你一路走来,根本就没有多远就接连地听到这些人像是早就演习好的话语,你就没有一点点的怀疑吗?唉!无奈啊!

坤兴公主对静仪说:“静仪,你说我们私自溜出宫,到宁远好不好啊?你给我一个意见啊!去还是不去啊?”

“啊!”静仪顿时是脸色都变了!因为宁远处有清兵的存在,一不小心就会被清兵给捉了去的!极其危险的!加上现在天下大乱,到外面是极其危险的!

静仪知道坤兴公主是金枝玉叶,要是有什么闪失的话,不仅仅是她人头落地,就连她的父母亲人都会受到株连的!此事万万马虎不得!

于是静仪便跪下来,请求:“公主,求求你打消这个念头吧!你是万金之躯,怎么能出去呢?外面兵荒马乱的,要是一出去的话,生死就难料了!奴婢求公主无论如何都要打消这个念头才行啊!”

坤兴公主有些不高兴了,再问:“静仪啊,你说不去?”静仪急忙应道:“是啊!公主,千万不能出去啊!外面太危险了!公主!请您一定要听奴婢的一劝啊!”静仪看出来坤兴公主是因为得不到附和她的意见而不高兴,她对于能不能劝住坤兴公主也是没有信心的。

坤兴公主却是嘟起了嘴,她的倔脾气来了!她刚才所谓的征求意见不过是说说罢了,因为不管静仪的意见是什么,她都会去的!要是静仪和她意见一样,那么她就有从谏如流,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好名声,要是不从!哼!我才不管你这么多呢!我就是要去做!

就算你再怎么劝,我也会去做!我一定要做!我不计后果!

是的!现在坤兴公主就是这个样子!虽然静仪是苦苦地一劝再劝,可是坤兴公主的姓子起来了,你一个奴婢又怎么劝得了呢?不要说你!就算是崇祯和周皇后也劝不住这位任姓公主!

坤兴公主主意已定,最后说:“静仪啊,你给我听着!我这一次一定要出宫!一定要去找张必武!一定要让他亲自为父皇解开封之围!哼!我才不要书信呢!我要自己到他的跟前!我想他一定会很高兴的!哈哈!我这个绝世大美女一来,整个宁远都将因我的美丽而蓬荜生辉啊!就算是清兵来了,将士们因为我这位美丽公主也会士气大振从而取得胜利!美丽就代表一切!”

坤兴公主想得也太过于简单,太幼稚了!

“唉!”静仪叹气了,坤兴公主就是太幼稚了,最重要的是想到什么就是什么,别人怎么劝,怎么说也不听!哪怕是碰得头破血流,事实证明她是错的,她也不会认错,她还是要找诸多借口为自己辩解。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静仪最后只能是要随坤兴公主一起出宫了!生死就听天由命吧!不过她想个办法要留言给靳公公,一路上实在太凶险了,不让靳公公知道的话,谁又能来保护她俩呢?

坤兴公主根本就不怎么化装成平民的样子,要以一副华丽的衣装出宫,就会让她陷入危险之中!她不知道财不相露啊!外面比不上皇宫,是凶险异常的。

坤兴公主只是兴奋出宫了,由于有高起潜的关照,静仪倒不傻,她还懂得拿银子好和公主一起出宫。不然这位公主啊,连出宫到外面买东西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