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天子-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驻守。”张说道。
“啪!啪!啪!”李隆基轻轻击掌,大为赞赏,道:“张说,你提出了一个好主意!非常好的好主意!”
用吐蕃人来镇守天竺,再用天竺人去镇守西域诸国,这就形成一个循环,环环相扣了。唐朝只需要威慑住源头的吐蕃人,就能让他们俯首帖耳。
李隆基和张说拿出章程没多久,宋璟就风尘仆仆的赶来,三人再略加商议,听取了宋璟的建议,稍加修改,治理天竺的纲领就确定了。
然后,就是实施的问题。
天竺人中不乏有才干的人,只需要把他们选拔出来,让他们奔走,唐人在后面监督就行了。这治理事务,进行得相当的顺利。
xxxxxxxx
长安,大明宫。
李旦正在处置公务,神情专注。
“陛下,太子军报。”贾铭乐呵呵的前来,禀报道:“太子不负陛下厚望,已经征服了天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哈哈!”李旦这次没有任何怀疑,而是欣然接受,仰首向天,大笑不已,道:“朕复位没多久,就征服了吐蕃和天竺两国。贾铭,你说,朕之功业如何?”
“陛下的功业快要赶上太宗皇上了。”贾铭忙凑趣。
李旦复位时间不长,连灭两国,这是天大的功业,他不能不喜。贾铭一句凑趣的话让他倍儿欢喜,笑道:“赶上太宗皇上?还有些差距,虽然差得不多,毕竟还有差距。”
唐太宗牛闪闪的皇帝,李旦虽然高兴,也不会自大到自以为可以赶上唐太宗。(未完待续。。)
第四十三章 一路向西
李旦的心情非常好,先是欢喜了一阵,又想显摆一番。
“嗯,朕得把这事儿向娘说说,让娘也欢喜欢喜。”李旦这不是为了让武则天欢喜,而是要在武则天面前显摆显摆。
任何一个儿子,若是有了得意事儿,都想向父母说说,小小的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李旦虽是皇帝,也不例外。
主意一打定,李旦赶去武则天的寝宫。
没过多久,就到了武则天的寝宫,一瞧之下,他大为惊讶。
只见武则天正站在一幅巨大的地图前,看着地图,一动不动。李显和李重润父子,则是站在武则天左右两侧,陪着她看地图。
武则天的眉头时而拧着,时而舒开。
“老八,你来了?”武则天听见脚步声,扭头一瞧,只见李旦满脸喜色,点点头,道:“老八,可是三郎征服了天竺?”
“娘,你又知道了?”李旦颇有点小郁闷,有如此一个聪明绝顶,见机明快的老娘,他连显摆的机会都没有。
“你都写在脸上了,娘还能不知道?”武则天眉头舒开,脸上泛起笑容,赞道:“这个三郎,挺能折腾的啊,这么快就把天竺给征服了。好!不愧是我的孙子!”
虽然李隆基逼迫武则天退位,但作为奶奶,李隆基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她不能不欢喜。
武则天不仅欢喜,还非常自豪。
“这么快?”李显有些不太相信。
“三郎这小子特别能折腾,快点有何好奇的?”武则天却是不以为奇。淡淡的道:“天竺与吐蕃不同。征服天竺没甚好欢喜的。”
“呃。”李旦脸上的笑容消失。
以他想来。征服天竺是天大之喜,武则天竟然说这没什么好欢喜的,这不是扫他的兴么?
要是换个人,他一定会发火。可这是他老娘武则天说的,他有火也不能发,只能自个儿忍着。
“老八,你一定在想,娘是不是扫了你的兴?”知子莫若母。武则天这个聪明的老娘一瞧便知李旦心里的想法。
“没有的事,没有的事。”李旦哪会承认。
“征服天竺固然是喜事,却不如征服吐蕃可喜,为何?”武则天自答自问,道:“天竺固然疆域辽阔,口众多,物产丰饶,然而,从吐蕃出发,征服天竺有着太多的便利。征服天竺是情理中的事儿。”
说到这里,喘口气。接着道:“反而是征服吐蕃更难,因为吐蕃地处高山密林,易守难攻,就是秦皇汉武,还有太宗皇上,这些雄材大略的帝皇都无能为力。三郎能征服吐蕃,既是三郎了得,又是侥幸。说是侥幸,是因为都松芒布结亲征,给了三郎良机。若是都松芒布结不亲征,任凭三郎了得,也是莫想征服吐蕃。”
这话非常在理,因为吐蕃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过险要,易守难攻,尽管华夏有秦皇汉武唐太宗这些牛哄哄的皇帝,也是无可奈何。
若是都松芒布结不亲征,李隆基也不可能征服吐蕃。就算李隆基在大非川把吐蕃军队重创,哪怕吐蕃伤亡再惨重,只要都松芒布结还在,就能守住积石山。
李隆基能够征服吐蕃,确属侥幸。
“尽管征服吐蕃是侥幸之举,然而,若无三郎的了得,抓住良机的话,也是不可能成功。”武则天话锋一转,又夸赞李隆基。
这话同样在理,因为运气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若李隆基没有准备,他若是不了得,就不能迅速抓住这机会。
“吐蕃地势高,从吐蕃出发,就是居高临下,要征服天竺,何难之有?想那王玄策,以区区借来的上万兵力,就能横扫半个天竺,三郎手握二十多万精锐,要是还不能征服天竺,就没天理了。”武则天一副云淡风轻的道。
武则天不愧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她看得非常透彻。
吐蕃比起天竺来,虽然很贫穷,那里多穷山恶水,却是在战略层面极为重,因为吐蕃地势高,可以俯瞰天竺。
阿三的开国总理尼赫鲁的“大印度联邦”构想,包括现在的印度阿三、巴基斯坦、孟加拉和藏省。他之所以把藏省也拉入他的构想中,就在于藏省有着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藏省是全球地势最高的地方,会对阿三构成巨大威胁。
据测试,射程一千公里的导弹,若是在藏省打出去,就会变成三千公里的射程,这个例子就足以说明藏省的重要性。
“娘说得在理,说得在理。”李旦显摆没有机会,颇为尴尬,笑得有些勉强。
“还有一件事情,你得做好准备。”武则天提点一句,道:“天竺已被三郎征服了,要不了多久,三郎就要率军西进了。这次西进,三郎不仅要征服大片的土地,很有可能会和大食遭遇。”
“遭遇大食?”李旦、李显和李重润大吃一惊。
“没错。”武则天重重点头,道:“三郎在征服,在为与大食的大战做准备,大食人也没有闲着,他们也在东进。三郎这次西进,十有八九会遭遇大食。”
“谢娘提醒,朕知道怎么做了。”对于武则天,李旦还是信任的,她竟然如此有成算,看来这事八九不离十了。
xxxxxxxx
王舍城,竹林精舍。
竹林精舍,是王舍城的著名景点,之所以出名,是因为释迦牟尼在此悟道,是佛家胜地。
李隆基、张说、宋璟、陈玄礼、杨思勖、薛直、王毛仲、张小飞、裴孝恪、苏凡他们聚在一起,再在喝茶,神态轻松。很是闲适。
这一转眼间。就大半年过去了。李隆基他们终于把天竺的事儿忙得差不多了,告一段落了。这半年来,李隆基他们是忙得连轴转,没有休息的时间,有时候更是忙得连饭也吃不上。
“半年了,天天忙得团团转,难得有如此轻闲的时候,真是‘人生难得半日闲’呀。”李隆基喝着茶。很是感慨。
“呵呵。”这半年他们有多忙碌,在座之人都知道的事儿,听了这话,会心一笑。
“天竺的事情虽然还有很多,却已告一段落了,我们接下该如何做,你们都说说。”李隆基扫视众人一眼道。
“太子,我以为天竺的余下的事儿交给宋大人就成了,太子可以率军西进了。”张说第一个发话。
“没错,没错。我早就想西进了。我好想遇到大食人,与大食好好打一仗。”张小飞第一个响应。扯起嗓子叫嚷,道:“打天竺,前前后后快一年时间,愣是没有打一场好仗,真没劲,没劲透顶。”
灭天竺这一仗太过顺利了,顺利得出乎李隆基的意料。就没有一场硬仗,众将还真是觉得不过瘾,大为赞成张小飞的话:“没错!”
“听说大食人很能打,他们骁勇善战,也不知道是不是如传言中那般了得,真想与大食人好好干一仗。”裴孝恪重重点头,大声叫嚷,眼里闪着炽烈的战意。
唐军之所以能席卷天下,灭国数十,就在于他们并不惧怕硬仗血战,越是有硬仗血战要打,他们越是兴奋。
“你们的愿意会实现。”宋璟把众将兴奋的样儿看在眼里,赞赏的点点头,道:“这次西进,十之八九会遇到大食。”
“真的?”众将大为惊喜,眼睛瞪圆,眼里尽是高昂的战意。
“宋璟没说错,这次我们西进很可能会遇到大食,有的是硬仗给你们打。”李隆基肯定一句,道:“我们在做准备,大食人也没有闲着,他们也在做准备。我们一路往西打,是想尽可能与大食更近,同样的,大食往东打,尽可能与我们更近些。我想,他们已经快要到西域了吧?”
“这个泥涅师,他这个波斯总督也太玩忽职守了,也不把大食的情形打探清楚。”有人埋怨泥涅师。
“这也怨不得泥涅师,毕竟我们远在天竺,即使他得到消息,要送来也需要很长时间。”李隆基知道不能怪罪泥涅师,道:“我的意思,我们即时出兵西进,争取赶在大食人之前到达西域诸国,威慑诸国。”
若是唐朝先一步占领中亚诸国,这对唐朝有着天大的好处。
“太好了!太好了!”众将嗥嗥叫。
“嗯,苏凡,你就留守天竺吧。”李隆基冲苏凡道。
“啊。”苏凡惊呼一声,一蹦老高,气急败坏的道:“太子,末将还要想着打大食呢,不能留守,不能留守。”
留在天竺虽然清闲,却是没劲,不如打大食带劲,苏凡才不想留下。
“叫你留下就留下,这是军令!不是买菜,可以讨价还价。”李隆基脸一沉。
“遵命。”尽管苏凡不愿意,还是凛然受命。
“略事准备后,我们就出发吧。”李隆基正式下令。
“太子,不用准备了,我们早就准备好了,只等你一声令下。”陈玄礼昂头挺胸,激昂昂的道:“弟兄们为了西进,时刻准备着!”
“甚好!那就出发吧!”李隆基欣慰的点点头。
一声令下,唐军开始西进。
一队队唐军驰骋,溅起大片大片的烟尘,连天接地,如同一朵朵巨大的乌云。
若是从空中望去的话,只见一片黑色的海潮朝着西北涌去。
数日之后,唐军到达天竺边境。
“前面就是巴基斯坦了。只要拿下巴基斯坦,我们就离中亚更近一步。”李隆基望着巴基斯坦,一拍马背,率先进入巴基斯坦境内。(未完待续。。)
第四十四章 遭遇大食
巴基斯坦是印度文明的发源地,后来遭受外敌入侵,印度文明走向衰亡,使得印度文明的重心朝东转移,到达印度境内。
历史上,巴基斯坦名义上属于印度,实际上印度从来就没有完全统一过,就是那位令印度人引以自豪的阿育王,也未能真正全面统一印度。
阿拉伯帝国的入侵,对于巴基斯坦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阿拉伯帝国把穆斯林传入这一地区,使得这一地区的宗教与印度大为不同,巴基斯坦更加独立于印度之外。
这是现代发生“印巴战争”的重要导火索。
李隆基率军进入巴基斯坦境内,见识了巴基斯坦部落、百姓的热情后,有些晕乎乎的。
“听说么?唐军来了,我们迎接唐军去。”
“唐军可亲可爱,如同亲人似的,我们一定要与唐军多加亲近。”
“唐军不仅战力强悍,难有敌手,就是军纪也是极严,不损百姓一针一线,不拿百姓一物,比起天竺那些该死的军队好得太多了。唐军就是我们的亲人,我们无论如何也要与唐军搭上线。”
“若是与唐军搭上了线,就有机会去唐都长安好好见识一番。你知道么?唐都长安是当今之世最大最繁华的城池,听说那里有超过百万口众。百万啊,我们的部落加起来连十之一二都没有呢。光想想,我就头晕。”
“莫要说我们部落,就是把我们附近这数万里内的部落全算上,也没有百万之众呀。都不知道唐人是如何做到的。”
“唐人富足。安居乐业。日子过得逍遥自在。哪是我们能比的。我们能吃顿饱饭就不错了,这人与人比,真是气死人呀。”
唐军到来的消息一转开,各个部落不能淡定了,叫嚷着要与唐军搭上线。
唐朝威名赫赫,不要说与西域极近的巴基斯坦,就是远在中东的国家,比如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都知道唐朝的威名。要不然的话。波斯帝国也不会在亡国的关头请求唐朝出兵了,俾路斯也不会到唐朝避难了。
正是因为唐朝有如此威名,巴基斯坦的部落一得到唐军到来的消息,无不愿迎接唐军。因为唐朝太过富饶,若是与唐军搭上线,好处多多,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他们到唐朝去,见识唐朝的富饶。
尤其是,唐都长安让他们最是向往,那可是传说中的百万人口巨城。
唐长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常住人口超过百万的巨城,繁华异常。凡来过长安的异域人,都是印象深刻,震憾无已,回去后,就要好好传播长安的繁华。
商量好就行动,这些部落的酋长,立时带着人,带着重礼,赶去迎接唐军。
一时间,在离天竺边境数百里内,到处都是热情洋溢,赶去见唐军的巴基斯坦人。
人越聚越多,到了后来,就是人山人海,多不胜数,个个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如同在迎接老祖宗似的。
“隆隆!”如雷的蹄声响起,隐隐传来。
“来了!唐军来了!”这些巴基斯坦的百姓开心不已,咧着嘴直笑,睁大眼睛瞧着前方,一脸的期待,期待唐军早点出现。
没过多久,只见一条长龙,对着他们滚滚而来,声威惊人。
看得清楚了,这的确是唐军,不计其数的旗帜上写着一个“唐”字,在风中飘扬,猎猎作响。
“这是唐军的旗帜,我识得这个‘唐’字。”
“真是唐军呢。不说别的,光这旗帜,就好威风呢。”
“唐军的旗帜固然威风,却是远远不如唐军威风,等会你见识了唐军的威风,莫要吓得尿了哦。”
“你才尿呢,你全家都要尿。”
在巴基斯坦百姓的叫嚷中,唐军来得更近了,看得清更加清楚了,引来一片尖叫声。
“天啊,这就是唐军?好威风呀。跟天神似的。”
“这身胚,这威风,跟杀神似的。”
“这是甚铠甲?明光闪亮不说,还全身包裹。不说别的,光这身铠甲,足以让敌人难受的了呀。”
巴基斯坦百姓指点着,叫嚷着,一脸的震惊之情。最让他们震惊的莫过于明光铠了。
明光铠是中国古代的顶级铠甲,也是人类古代世界的顶级铠甲,有着良好的防御力,要是能有这么一副铠甲,一定是很拉风的事儿。巴基斯坦百姓既是震惊,又是艳慕,恨不得和唐军换换。
“让让!让让!快让让!”唐军大声吆喝,声若雷霆。
巴基斯坦百姓有心与唐军亲近,却是慑于唐军之威,不敢不让道。
道路一让开,唐军快速通过,压根儿就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让这些巴基斯坦百姓好一阵遗憾,连亲近的机会都没有。
紧接着,他们又是赞不绝口。
“唐军号令很严,不对付我们这些百姓,真是难得!”
“要是天竺军队的话,一定会杀光我们,抢光我们,还要凌辱我们的姐妹。”
“如唐军这般,才是真正的王者之师。”
巴基斯坦百姓对唐军不针对他们,不杀他们,不欺压他们是非常欣赏。
在历史上,天竺人一直想要统一巴基斯坦,时不时就会出兵进入巴基斯坦境内烧杀抢掠,这让巴基斯坦百姓痛恨无已。当他们见识了唐军后,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天竺军队,对天竺军队恨上了。
“张说,找一些能说会道的人,对他们进行安抚。”李隆基把情形看得清楚了,知道这必须要处理一番,要安抚一通。
“太子放心,我明白。”张说深知此举很重要。可以得到巴基斯坦百姓归心。这对唐朝有着莫大的好处。
将来与阿拉伯帝国开战后。大量的军需物资要从印度运来,就要通过巴基斯坦境内,让巴基斯坦臣服于唐朝,对唐朝有着天大的好处。
当唐军进行安抚后,巴基斯坦百姓大为欢喜,心悦诚服。
而李隆基率军继续前进,通过巴基斯坦境内没怎么费事,压根儿就没有战斗发生过。这就是一场行军罢了。
很快的,唐军又进入了阿富汗境内。
阿富汗的百姓得到消息后,和巴基斯坦的百姓一样,赶来迎接唐军,唐军在阿富汗境内的行动异常顺利,也是一场行军。
然而,意外发生了。
xxxxxxxxx
在阿富汗边境西面,出现一支大军,正是古太白率领下的阿拉伯帝国军队。
古太白受命以来,率军东进。一路上打得异常顺利,可以说是望风而降。就没有遇到象样的抵抗,终于来到了阿富汗边境上。
“前面就是阿富汗,只要我们进入阿富汗,就能拿下阿富汗。一旦占有阿富汗,我们就能把这里打造成我们的粮仓,我们离唐朝的西域就更近一步,就能更好的威胁唐朝。”古太白骑在一匹神骏的阿拉伯良驹上,眼睛瞪圆,打量着前方,大为得意。
阿拉伯帝国要想征服中国,就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粮草如何解决的问题。
象唐朝这样的大国,是阿拉伯帝国的劲敌,一定会发生多场血战,要打不少硬仗,消耗极大。若是粮草问题不能解决的话,就无法征服中国。
优素福的解决办法就是打造“前进基地”,就是在西域附近征服一些富饶的地区,当作阿拉伯帝国的战略基地使用。
阿富汗既富饶,又离中国很近,若是拿下阿富汗的话,对阿拉伯帝国有着莫大的好处。
这是优素福派遣古太白东征的重要原因所在。
“我们占领阿富汗后,再把巴基斯坦占领,我们就有了两个离中国很近的富饶之地,征服中国就是必然的。”古太白眼中精光闪闪,右手一挥,大声下令,道:“进入阿富汗!若有不从者,杀!”
阿拉伯帝国以血腥著称,用铁血手腕建立起残酷的统治,凡不信仰真主者,该杀。
就在这时,一队斥候飞速驰来,冲古太白禀报:“大人,发现唐军。”
“唐军?”古太白的眼睛猛的瞪圆了,一脸的难以置信,道:“真是唐军?”
“大人,千真万确。”斥候忙肯定一句:“唐军正朝西而来,多不胜数,如同海潮似的,无边无际呀。”
“你们有没有弄错?唐军怎会到这里来?怎会来这么多?”古太白尽管精明过人,也是不太相信唐军会这么快就到来了。
以他对唐朝的了解,唐朝要想进入西域很困难,要通过千里无人的荒漠戈壁。而且,唐朝向西域运输物资很难,唐朝不可能在西域派出大量的军队,更不可能无边无际。
“大人,没错。是我们亲眼看见的。”斥候再度肯定一句。
“嗯。”古太白的眉头一挑,念头转动之际,猛然间想明白了,脸色大变,大声叫道:“不好!唐军先一步征服了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也是阿拉伯帝国此次东进的目标,那是阿拉伯帝国必须占领的战略基地,落到唐军手里,对于阿拉伯帝国来说这可不是好消息。
“走!迎战唐军去!”古太白当机立断,率军进入阿富汗境内,对着唐军迎去。
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对于阿拉伯帝国来说,太过重要了。若是不能占领这两个地区,谈什么征服中国。
与此同时,李隆基也得到军报:“甚么?发现大食军队?”
尽管李隆基早就有所预料,此次西进会遇到大食军队,却是没有想到,会来得这么快。(未完待续。。)
第四十五章 首战大食
早在天竺出兵之前,李隆基预料到此次西进,会和阿拉伯帝国遭遇,却是没有想到,来得如此之快。
“大食军队了得,来得真够快的。”李隆基道。
“是呀。着实很快,比我们预料的还要快一些。”张说也是感慨,道:“我们原本预料,会在西域诸国与大食遭遇,却是没有想到,竟是在阿富汗遇到。”
“其实,这也很正常。”李隆基点点头,道:“尽管大食和大唐之间有着数千里的路程,然而,在这数千里只有一些小国,实力太弱,难挡大食精锐锋芒,大食军队来得如此之快,到达阿富汗,实属正常。”
“太子说得在理。”张说深表赞同。
唐朝和阿拉伯帝国之间是是相隔数千里,没有直接接壤,然而,这数千里都是小国,大国不过数千上万军队,小国不过数百军队,实力与阿拉伯帝国比起来相差甚远。
这些小国不可能阻挡得了阿拉伯帝国的精锐,是以,古太白来得快也是正常的。
“幸好我们先一步行动,占领了巴基斯坦,不然的话,又会费好大一番功夫。”张小飞颇为庆幸。
“其实也不然。”杨思勖摇头,道:“就算大食占领了巴基斯坦,只要我们打败了大食军队,巴基斯坦一样是我们的。太子,我们应当以雷霆万钧之势,击败大食军队,然后挥师西进,抢占大食攻占的地方。”
“赞成。”张说、陈玄礼、薛直他们大声赞同。
能否占领一个地方,关键就在于军队。若是军队在。就能占领这个地方。若是军队被打败了。就不可能占领这个地方。唐军只要打败阿拉伯帝国军队,就能夺取阿拉伯帝国占领的地方,就算阿拉伯帝国先一步占领了巴基斯坦也没有用。
若是唐军能够打败古太白率领下的阿拉伯帝国军队,就能把古太白征服的地区抢过来,这可是难得的良机,众将大为赞成杨思勖的提议。
“杨思勖说得不错。”李隆基赞赏的打量一眼杨思勖,问道:“你们都说说,这一仗该如何打?”
“这还问么?摆开堂堂之阵。大战一场就是了。以我们之强悍,要打败大食轻而易举。”张小飞心直嘴快,立时叫嚷道。
“没错。”立时响起一片附和声,如此想的将领不在少数。
他们不仅在响应,还在摩拳擦掌,恨不得立时与阿拉伯帝国大干一场。
阿拉伯帝国欲要征服中国,这让众将气愤,早就想与阿拉伯帝国大战一场了,终于有了这机会,他们能不兴奋?
“不!”张说却否决了张小飞的提议。道:“这一仗,我们不能这样打。”
“不这样打。那你要怎样打?”张小飞不解了。
他说的是唐朝的惯用打法,有什么不对?
“这一战,我们不仅仅要打败大食军队,还要探出大食的底细。”张说眉头一挑,剖析道:“自从太宗之时起,大食就在崛起,不断扩张,不断东进,先是灭了波斯,再向西域诸国伸出魔爪。大唐关注大食已经数十年了,虽然当年有裴行俭护送俾路斯西进之事,然而,他到达碎叶城就停止前进了,因为大食陈以重兵,严阵以待,裴行俭手中兵少,无法与大食交战。那时,大唐就应该探出大食底细,却是因为裴行俭兵少也作罢。”
阿拉伯帝国自从崛起之时起,就与唐朝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波斯帝国在亡国之际,就派人到唐朝求援,唐太宗考虑到出兵的条件并不成熟,西突厥挡道,唐军无法大举西进,就以路途遥远为由而拒绝出兵。
然而,唐朝并没有放弃波斯,而是派人把波斯的王室接走了,还设立了“波斯都护府”,以此来对抗波斯。
然而,两国毕竟相隔遥远,难以发生真正的战争,唐军和阿拉伯帝国军队就没有真正交锋过,是以,到现在唐朝都不知道阿拉伯帝国军队的实力究竟怎样。
最有可能与阿拉伯帝国打一仗的就是裴行俭了。他奉命护送俾路斯回国,然而,到达碎叶城就不得不放弃了。因为阿拉伯帝国陈重兵以待,以裴行俭手中那点兵力是不可能打得过阿拉伯帝国的。
就这样,两国之间虽然敌对了数十年,却是没有发生过一场战争,唐军不了解阿拉伯帝国军队的实力。
“这一仗,是大唐与阿拉伯帝国的第一仗,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探出大食军队的底细,其战力如何,其战法如何,我们都要一一探寻。”张说接着道:“是以,我主张我们摆开堂堂之阵,不用弩阵,只用搏杀,与大食打一场硬碰硬的硬仗,籍此达到摸清大食战力战法的目的。”
“赞成!”众将心悦诚服,齐声赞成。
李隆基非常欣赏的打量着张说。张说不愧是策论天下第一,不仅有大器局,还看得异常深远,这非常难得了。
唐朝与阿拉伯帝国早晚必有一场大战,在大战之前摸清楚阿拉伯帝国的底细,便于后面的决策调度,这对唐朝来说有着天大的好处。
要想摸清楚阿拉伯帝国军队的底细,弩阵就不要用了。因为弩阵太恐怖了,一旦弩阵发威,阿拉伯帝国军队就会死伤惨重,唐朝就难以摸底。
“我想,我们应该在这里,喀布尔等大食军队。”陈玄礼右手重重点在地图上的喀布尔。
“很好。”李隆基大为赞成。
一声令下,唐军出发,直奔喀布尔而去。
喀布尔,就是现代阿富汗的首都,只不过,这座城市拥有三千年的历史,在唐朝时,就有了喀布尔。
当时的喀布尔还不是阿富汗的首都,城池也不是很大,却是位置非常好,适合交战。
李隆基率军来到后,这里的阿富汗百姓欢天喜地的把唐军请进城。唐军就在这里等待阿拉伯帝国军队的到来。
“这里,喀布尔适合交战,我们就去这里。”古太白把地图一阵打量,他也选中了喀布尔。一声令下,阿拉伯帝国军队直奔喀布尔。
“甚么?唐军已经进城了?”当得知唐军已经先一步占领喀布尔的消息后,古太白大为惊讶。
“这没甚了不得。”紧接着,古太白又是风淡风轻:“只要我打败了李隆基,就能占领喀布尔。嗯,李隆基是中国的太子,我一定要活捉他,把他献给英明而伟大的总督大人。”
“列阵,叫战。”古太白当即下令。
阿拉伯帝国军队开始列阵,一队队开出来,动作很迅速,很快就列成阵势,横成行,竖成列,一派整肃。
李隆基率领众将,站在城头上,打量着阿拉伯帝国军队列阵,大为赞许:“阿拉伯帝国是劲敌!他们的军队列阵很迅速,一派整肃,不在我们之下。”
“是呀,这时真正的劲敌!”张说他们一脸的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