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天子-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这是灵州急报。”
    “陛下,这是丰州急报。”
    “陛下,这是夏州急报。”
    ……
    这些报信兵士强忍着疲惫,忙把军报呈上。
    一人一份,近三十份军报,乍一看上去,颇为壮观。
    “好了,都收下。”武则天冲贾太监道。
    贾太监应一声,忙带人收下军报。
    “你们千里迢迢前来报信,甚为辛苦,朕感激你们。你们先去歇着。”武则天扭过头,脸上泛起笑容,冲这些报信的兵士和颜悦色的道。
    “陛下真亲切!”
    “陛下竟然如此容易相处。”
    这些报信的兵士万万没有想到,武则天竟然冲他们笑,和颜悦色,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兴奋莫铭,疲惫好象不见了。
    自有太监带领这些报信的兵士下去。
    “陛下,要不要召集国老、王孝杰他们商议?”贾铭忙提醒。
    如此重大的军报,必然是要召集狄仁杰、王孝杰这些重臣商议,这提醒很及时。然而,武则天却是摇头,道:“天塌不下来!朕先看看再说。”
    见武则天如此镇定,贾铭大受感染,急躁的心情平复下来,把军报一份一份的递给武则天。武则天一份接一份的看着,眉头没有拧着,没有急躁,更没有惊慌,仿佛没有突厥犯边的事儿似的。
    “陛下……”贾太监看在眼里,有些不解。
    这么紧急的军情,放眼整个唐朝,也没有几次,比起当年颉利可汗率军直逼渭水也不遑多让,武则天竟然不急,很平静,贾铭实在是弄不明白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突厥这次来势汹汹,千里之地遭到突厥的进攻,突厥所为何来?”武则天的眉头终于拧着了,轻声道:“默啜,你这是要做甚?”
    自从突厥反叛后,突厥犯边是家常便饭,哪年哪月没有?可如此大规模的入侵,还是头一遭,默啜的目的是什么,得弄明白。
    唯有弄明白了默啜的目的,才好应付。
    “传旨:命边关诸将多派人手,打探突厥动向,务必要探明默啜的意图。”武则天好看的眉头一挑,大声传旨。
    这很有必要,贾太监应一声,立时派人去办理。
    “传旨:着国老、王孝杰、皇嗣、太平、张说、张柬之、宋璟、武三思、武承嗣、刘幽求、钟绍京进宫议事。”武则天又传下一道旨意。
    如此重大军情,必须要与文武重臣商议,这也是必须的,贾太监忙命人去办理。
    武则天皱着眉头思索起来,不断翻动军报。
    “砰!”突然间,武则天把手中的军报狠狠摔在地上,大喝一声:“程务挺,你这蠢货,枉朕百般栽培你,你竟然敢胡言乱语!”
    程务挺,唐朝大将,是著名的抗击突厥的重将。他在北方那些年,将士用命,打得突厥不敢近边,很得武则天重用。
    可惜的是,他卷入了不该卷入的政治纷争中,被武则天杀了。
    突厥听说程务挺死了,大为欢喜,杀牛宰羊的庆贺。
    而且,突厥人做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儿,那就是给程务挺立庙祭祀,每当突厥要出兵打仗了,就要到他的庙里祭拜一番,请求程务挺保佑突厥打胜仗。
    程务挺明明打得突厥血流成河,尸积如山,是突厥的生死大敌。突厥却祭拜他,这真是太出人意料了。
    要是程务挺不死的话,以突厥对他的惧怕,绝对不敢犯边。
    在这突厥大举犯边的危急时刻,武则天想到了程务挺,是又惋惜又气愤。
    惋惜的是,失去了程务挺这样的良将,致使突厥大举犯边;气愤的是,程务挺太不识时务,卷入了不该他卷入的政治纷争,是自取其死。

第五章 机会来了
    第五章机会来了
    “父王,你找我?”李隆基跨进大厅,冲正在等他的李旦见礼。
    “三郎,陛下召我进宫,东宫的事儿,你多上点心。”李旦打量着李隆基,大是欢喜。
    对李隆基这个儿子,李旦是打从心里欣赏,越看越是顺眼,脸上泛起了笑容。
    李隆基如今的地位大涨,不仅在朝臣中有着不小的名气,就是李旦有事儿也要与他商议,他离开东宫,自然是要李隆基看着东宫。
    “父王放心,我明白。”对东宫的事儿,李隆基是责无旁贷。
    “哎。突厥又犯边了。”李旦轻叹一声,眉头紧拧着。
    “突犯犯边?”李隆基眉头一挑,问道。
    “是呀。”李旦点点头,道:“这次,突厥来势汹汹,千里之地都遭到突厥进攻,情势危急呀。”
    说着说着,李旦脸上就泛起了忧色。
    “明年将是突厥复国的年份,这一仗关系甚大,关系到北方的安危,一个处置不好,就会留下一个巨大的隐患。”李隆基在心里暗道:“突厥复国成功后,一直严重威胁北方,直到前任开创的‘开元盛世’成功,唐朝实力大涨,突厥这才收敛。”
    后突厥汗国对唐朝构成严重威胁,长达半个世纪,为了抵挡后突厥的进攻,唐朝在北方派驻大量的军队。
    经过开元盛世的发展,唐朝国力超过了唐太宗时的贞观之治,李隆基命令唐军对后突厥发起进攻,经过一系列的有力打击,后突厥势衰,最终被回纥所灭。
    “正是因为后突厥汗国的严重威胁,唐朝不得不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兵力投入到北方,阻碍了唐朝在西域的发展,给了阿拉伯帝国东进的良机。以至于,开元初,优素福麾下大将古太白的兵锋直指唐朝,打到新疆来了。”李隆基是“唐粉”,熟悉这段历史,很是清楚后突厥汗国对唐朝的威胁有多大。
    后突厥汗国拖住了唐朝,让唐朝不能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兵力投入西域,不能及时拿下中亚,以至于给了阿拉伯帝国东进的良机,优素福麾下两员大将,穆罕默德和古太白一路往东打,不仅拿下了中亚,古太白更是兵锋直指唐朝。
    等到唐朝解决了后突厥汗国,再拿下石堡城,解除了河西走廊的威胁之后,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兵力投入到西域,与阿拉伯帝国争锋,已经有些迟了。
    这也是高仙芝在怛罗斯战败的重要原因。
    怛罗斯之战打了五天五夜,唐军完全是压着阿拉伯帝国军队打的,只是因为高仙芝手中的兵力不足,而阿拉伯帝国拥有巨大的兵力优势,使得高仙芝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给了阿拉伯帝国策反葛逻禄部的机会。
    究其原因,就在于唐朝全力经营西域的时间有些晚。之所以有些晚,就在于后突厥汗国拖住了唐朝。
    “默啜,你想复国,是吧?有我在,你休想!”李隆基暗中决定,无论如何也要阻止默啜复国。
    只要默啜不能恢复突厥汗国,对北方的威胁就不会太大,唐朝就能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兵力投入到西域,在接下来与阿拉伯帝国进行的战争中,占有更大的优势。
    “我一直等待的去边关建军功的机会来了,我决不能错失这次良机,我得请命去北方。”紧接着,李隆基就决定无论如何也不能错失这次良机,要去边关建军功,建立自己的势力。
    “父王,我与你一起进宫。”李隆基冲李旦道。
    “你?你去做甚?”李旦很是讶异,道:“三郎,这可是商议军国大事呢,你去有甚用?”
    李隆基机灵多智,要说李隆基很会踩人,李旦会信,要李旦相信李隆基精通军国之事,他还真不相信。因为李隆基还没有展露过这方面的才华。
    “父王,突厥如此大举进攻,边关情势危急,这商议起来,必然是见仁见智,我去见识见识,必是大开眼界,能学到很多东西呢。”李隆基当然不会说他是要阻止默啜复国,而是找借口,道:“我们是皇族,多学些战阵之道,说不定甚时间就用得上呢。”
    “也有理。”李隆基这话很在理,有时候,皇子皇孙要上战场,多学点军国战阵之道,以备不时之需很有必要,李旦大为赞成这话。
    “那你跟着我去,切莫多言,给人看笑话。”李旦叮嘱道。
    “父王放心,我明白。”李隆基点头应道。
    就这样,父子二人直奔甘露殿。
    来到甘露殿,李旦冲武则天见礼。
    武则天却是一双好看的美目盯着李隆基,眉头一挑,问道:“三郎,你来做甚?”
    李隆基虽然机灵多智,毕竟年幼,对这种军国之事肯定没甚么见识,对于他的到来,武则天还真是不解。
    “祖母,听说边关情势危急,你们在商议军国之事,我就来见识见识,开开眼界。”李隆基依然没有说实话。
    “也好。”武则天想了想,点头道:“你既有此心,那就见识见识吧。”
    “谢祖母。”李隆基笑嘻嘻的。
    “记住,切莫多言,给人笑话。”武则天叮嘱道。
    要是李隆基乱插嘴,说出不该说的话,那就会惹人笑话,她这个祖母也会脸上无光。
    李隆基自个儿搬了一张矮几,坐到不起眼的角落里。再弄来一张短案,把武则天的点心端来几盘,命太监给他沏上一壶好茶,吃着点心,一副旁听的样儿。
    “嗯。”武则天看在眼里,大为满意。
    李隆基这是摆明了只听不说的架势,武则天对他的知机识趣不能不满意。
    “见过陛下!”狄仁杰、王孝杰、张柬之、张说、宋璟、太平公主、刘幽求、钟绍京他们先后到来,冲武则天见礼。
    “免了。”武则天摆手,要他们免礼。
    “这是……”狄仁杰他们把坐在角落吃点心的李隆基一瞧,大为诧异。
    虽说李隆基很得武则天赏识,可他还没有资格参与此等机密大事,狄仁杰他们不诧异也不成。
    “三郎想要见识见识军国大事,朕就让他听听。”武则天解释一句。
    “哦。”狄仁杰他们明白了,点点头。
    “见过楚王。”狄仁杰、王孝杰、张柬之、张说、宋璟、刘幽求和钟绍京更是抱拳见礼。
    “见过各位大人。”李隆基抱拳回礼,没有丝毫王爷的架子,这令狄仁杰他们大为满意。
    武三思和武承嗣这两货进来,见李隆基坐在角落里,得意的冲李隆基一扬下巴儿,一副自鸣得意的样儿。
    这两货没少吃李隆基的亏,如今他们能坐在武则天身旁,参与军国大事,李隆基只能坐在角落旁听,他们自认为比起李隆基高一等,要不自鸣得意都不成。
    “这两货,你们千万莫出洋相,要不然的话,哼。”李隆基在心里暗道。
    “先听听他们如何商议,要是有机会,我就要发表我的见解,让武则天对我刮目相看,再请命去边关,就容易多了。”李隆基转着念头。

第六章 一语解惑
    第六章一语解惑
    武则天等众人坐定,这才缓开金口,道:“这次突厥犯边,异于往昔,来势汹汹不说,还大肆杀戮,所为何来?朕再三思虑,就是不解默啜为何要如此做?”
    武则天的才情不需要说的,对于军国之事,她异常精通。然而,对于这次突厥大加杀戮之事,她还真是不解了。
    突厥犯边,哪年哪月没有?每次突厥犯边,都会有杀戮,会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突厥崛起于南北朝时期,盛于隋唐之际,对中原的杀戮长达数百年,死在突厥刀下的中原人不知道有多少。然而,象这次这般凶狠凌厉的杀戮,还真没有过,精明的武则天不得不少有的糊涂了。
    “嗯。”武则天非常精明,才情很高,她都不明白,那这事儿就更加难解了,狄仁杰的眉头拧着了。
    王孝杰、张说、张柬之他们的眉头跟着拧在一起了。
    “你们先看看军报再说。”武则天挥挥手,贾太监立时把军报分发给狄仁杰他们。
    狄仁杰他们接过军报,浏览起来。
    “咝。”紧接着,就是一片吸凉气声,从军报上可知,这次突厥南犯异于往常,杀戮太多,已经血流成河,尸积如山了,即使他们早就知道这点,此时也是心惊肉跳。
    “突厥,可恨!”刘幽求更是右手重重砸在短案上,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
    突厥的杀戮的确是太狠了,令人心惊肉跳,又是气愤莫铭。
    “三郎,你也看看。”武则天冲李隆基道。
    既然李隆基是来开眼界的,不妨让他开个够。
    “谢祖母。”李隆基谢过武则天,接过奏章,观看起来。
    这些军报大同小异,禀报的是突厥犯边如何如何杀戮、掳掠,向朝廷求援。
    “李仙凫?”李隆基翻着军报,一个份军报吸引了他的注意,眼中精光闪闪,点点头,大为赞赏。
    “葛福顺?”又一份军报引起了李隆基的注意。
    看完军报,李隆基脑海中浮现李仙凫和葛福顺的资料。
    “李仙凫和葛福顺出身万骑,大力支持前任发动宫变。”李隆基在心里暗道:“这两人很有才华,这军报与别的军报不一样,他们已经说明了原因,不知你们有没有注意到?”
    李仙凫和葛福顺,是李隆基的重要支持者,二人出身万骑,给了李隆基强有力的支持,这是李隆基宫变能够成功的原因所在。
    千骑到了唐中宗时,发展成万骑。
    “在商议如何应对突厥这次犯边之前,我们得先弄明白默啜的意图,他为何要如此大加杀戮?”武则天见众人把军报都看完了,缓缓道。
    这是应该的。要是不明白默啜的意图,谈应付突厥犯边,那会不给力。唯有弄明白了默啜的意图,针对性才会更强。
    “国老,你以为默啜为何要大加杀戮?”武则天冲狄仁杰问道。
    “陛下,臣实在是想不明白。”狄仁杰摇头,眉头紧拧着道:“突厥犯边,必有杀戮,却也没有如此凶狠的杀戮。默啜精明人,他应该很清楚,如此做会激怒朝廷,朝廷会发大军征剿,这对突厥很不利呀。”
    “王孝杰,你呢?”武则天眉头挑了挑,冲王孝杰道:“你久在边关,对突厥甚是熟悉,你可知原委?”
    王孝杰的眉头拧着,想了想,摇头道:“陛下,默啜这次的举动反常,与任何一次突厥犯边皆不同,臣左思右想也是不解。默啜此举是在弄险,一个不好,就会激怒朝廷,朝廷会出动大军征剿,以突厥眼下的实力难以应付呀。”
    如此凶狠凌厉的杀戮,必然会激怒武则天,发大军征剿是必然。而突厥现在复国只成功一半,还没有真正成功,实力有限,若是遭到唐军的大举进攻,突厥就要倒大霉。
    是以,在这之前,默啜虽然屡屡侵边,却是有所克制,虽有杀戮,却并不是那么严重,与这次比起来,更没法比。
    狄仁杰和王孝杰这两员重臣都不明白,张说他们更不用说了,不用武则天问他们,他们就自个回答:“臣也不明白。”
    “依我说,默啜这是得了失心疯。”武三思想了想,讥嘲一声道。
    “失心疯?亏你说得出口。”李隆基冷笑一声,接过话头,道:“你也不怕给人笑话。”
    “是呀。”武则天率先开口赞成李隆基这话。
    “默啜发誓复国,精明过人,他的一举一动,都是精心思虑过的,就是你得了失心疯,他也不会得失心疯。”李隆基接着讥嘲武三思。
    “没错。”狄仁杰他们大声附和。
    默啜虽然可恨,但武则天他们不得不承认,默啜是个精明人,他的一举一动,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如此大加杀戮更是有着他的图谋,要不然的话,他不会冒激怒唐朝的风险。
    “不是得了失心疯,还能是甚?难道你知道?”武三思被抢白了,当然不服气,反唇相讥,冲李隆基道。
    “我还真知道。”李隆基却是如同没有听出他的讥刺之意似的。
    “嗤。”武三思失笑出声,鼻孔望天,冷笑道:“陛下都不明白,你还能明白?除非日头从西边升起。”
    “没错。”武承嗣立时接过话头,大声附和。
    这两货没少吃李隆基的亏,有如此奚落李隆基的良机,他们自然是不会错失。
    “三郎,休要多嘴。”武则天当然不会相信李隆基能解此惑,轻斥一句。
    “三郎,你听着就是了。”李旦冲李隆基道。
    李隆基翻翻白眼,要问座中谁最清楚默啜的意图,舍李隆基其谁欤?
    作为穿越者,李隆基要是不知道,谁能知道?
    竟然没有人信,李隆基还真是无言。
    “陛下,你看看这两份军报,他们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李隆基把李仙凫和葛福顺的军报递给武则天。
    “是么?”武则天略感诧异,接过两本军报,浏览一遍,眉头一挑,道:“这有甚?”
    “李仙凫说突厥此次犯边,杀戮的多为老弱病残。葛福顺说,突厥此次掳掠多为丁壮、识文断字的读书人、工匠、有一技之长者。”李隆基只得点明,道:“这就是原委所在。”
    “这……”武则天的眉头拧着,思索起来,眼中精光闪闪。
    狄仁杰、王孝杰、张说、太平公主、刘幽求、钟绍京他们拧着眉头思索。
    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却是不住裂嘴解,鼻孔望天。
    “明白了!我明白了!”张柬之右手拍拍额头,一脸的恍然大悟,冲李隆基赞道:“楚王见机好快!张柬之佩服!”
    “你明白甚?”武则天诧异的冲张柬之问道。

第七章 突厥复国?
    第七章突厥复国?
    武则天问得有些急切,然而张柬之竟然如同没有听见似的,抹了抹额头上的冷汗,一副心惊肉跳样儿,道:“狠!好狠!真狠!默啜这一手真狠!”
    “这何需你说?默啜要不是狠,陛下能召集我们商议?”武三思冷笑一声,讥嘲一句。
    “闭嘴。”武则天冲武三思喝斥,道:“张柬之很有才干,善谋善断,如此说必是有所见。”
    武则天不愧知人,对张柬之倒也算是了解。
    武三思一窒,只得闭嘴了。
    “陛下,默啜此举就是要毁掉能够毁掉的一切,杀掉能够杀掉的一切,留给朝廷的是一片废墟,他为的是争取时间。”张柬之感慨一阵后,开口解释。
    “争取时间?”
    “为何要争取时间?”
    狄仁杰和王孝杰他们大为不解,忙问道。
    默啜杀这么多人,把北方化为一片废墟,争取时间有什么用?这还真是让人不解。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张说一拍额头,一脸的恍然大悟。
    “你又明白甚了?”武则天有些讶异,冲张说问道。
    “默啜之所以要争取时间,是因为他来春要挥师北上,攻击九姓铁勒和回纥。”张说一语点出默啜的用意。
    “挥师北上?”
    “攻击九姓铁勒?”
    “攻击回纥?”
    “那不就是恢复**了么?”
    张说的话一落点,群臣就是一阵惊呼声,个个一脸的震惊。
    经过骨咄禄的南征北战,突厥恢复得差不多了,漠北的九姓铁勒和回纥还未被征服。只要这两部被突厥征服的话,突厥就真正的恢复了。
    “默啜想要复国?他想明年复国?”武则天猛的站起,眼中精光闪闪,一脸的难以置信。
    历史上,默啜就是在明年复国。而武则天没有洞悉到万岁通天二年,默啜对唐朝北方大举进攻的用意,错失了扑灭默啜复国的良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使得后突厥汗国威胁北方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你终于明白了,应该不会错失这良机了。”李隆基微微点头,大为欣慰。
    只要武则天明白了默啜的用意,就不会让默啜得逞,就不会再留一个巨大的祸害。
    “这就说得通了。”狄仁杰恍然,重重点头。
    “是呀,一切都能说得通了。”王孝杰也明白了。
    “呼。”武则天吐出一口气,强迫自己平静下来,剖析道:“默啜在北方大加屠戮,就是要把北方化为废墟,让朝廷在短时间内难以调集大军,对他进行征剿,他就可以挥师北上,征服九姓铁勒和回纥,好算计!”
    默啜这一手虽然狠,却不能不说是很好的算计。
    以唐朝强大的恢复能力,即使突厥把整个北方全部化为废墟,唐朝也能很快恢复过来。不过,这需要时间,若是破坏得很严重的话,唐朝要重建北方,也需要三五年时间。
    默啜是需要时间,却也不需要三五年时间,能有一年半载就够了。
    有了这一年半载的时间,他就可以从容挥师北上,征服九姓铁勒和回纥,重建**帝国,到那时,他就再也不用害怕唐朝了。即使唐朝调动数十万大军北上,他也可以与唐朝周旋了。
    北方要是被破坏得严重的话,唐朝即使要调集大军进攻突厥,这粮草得重新从内地调拨,各种设施的重建,都需要时间,一年半载未必能完成。
    “默啜,朕不会让你得逞的!”紧接着,武则天就是眼神凌厉,杀气腾腾:“血债必要血偿!你如今大加杀戮我边关百姓,他日朕必屠你突厥部众!”
    “血债血偿!”众人齐声吼道,眼中杀气腾腾。
    就是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也是怒吼。
    “幸得三郎一语解惑,不然朕还被蒙在鼓里。”武则天赞赏的打量李隆基,脸上泛着笑容,很是欣慰。
    原本只是让李隆基旁听,开开眼界就是了,没想到李隆基竟然有如此抢眼的表现,她这个奶奶特别欢喜。
    “楚王见机极快,臣佩服。”狄仁杰抚着额头,好一通感慨,道:“军报臣也看了,却是没有发现这两份军报的异常,惭愧!惭愧!“
    “是呀。”王孝杰大声附和一句,赞道:“楚王能从这极细微的异常处洞明原委,精明过人,心思细密,了得!了得!”
    “恭喜陛下,有此贤孙!”群臣向武则天道贺。
    “呵呵。”武则天发出一阵畅笑声,眼睛一眯一眯的。
    “呵呵!”李旦也是欢喜不已,脸上尽是笑容。
    他也没有想到,李隆基竟有如此抢眼的表现,给他大大的露了一回脸。
    “张柬之,国老一再赞你善谋善断,朕还未深信,今日朕信了。你就与国老一道处置政务吧。”笑过之后,武则天冲张柬之道。
    张柬之的年岁比起狄仁杰还要大些,却是不被重用。狄仁杰再三向武则天举荐他,武则天都不太想用他。直到后来很多大臣共同举荐,武则天这才不得不重用他。一用之后,发现此人真的是善谋善断,比起狄仁杰一点也不差,这才放心的用他。
    如今,张柬之因为率先明白李隆基的意思,而得到武则天赏识,一步登天,与狄仁杰共同处置政务了。
    “谢陛下。”张柬之大喜,忙谢恩。
    “张柬之啥都好,才华没说的,就是有妇人之仁,留下武三思这个祸根。”李隆基瞄了一眼张柬之,再看看武三思,暗道:“最终张柬之也给武三思玩死了。”
    “张说,不错,不错,不愧是策论天下第一!”武则天笑呵呵的冲张说赞道。
    张说策论天下第一,本就得武则天赏识,今儿更是展现了他非凡的一面,更得武则天赞赏,武则天有意升赏他。
    “陛下,边关军情紧急,还是先说说如何应对突厥入侵吧。”武三思因张说不为他作证一事而记恨在心,忙岔开话题。
    “嗯。”武则天赞赏的瞄了张说一眼,心想这升赏之事,以后有的是机会,先把突厥这事处理好了再说。
    “张说的才情真是不凡,不愧是开元盛世的重要推手之一。”李隆基对张说特别欣赏。
    “三郎,来,坐过来。”武则天冲李隆基一招手。
    武则天要李隆基坐过来,就是要他参与军机。要是在这事儿之前,此举必然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现在没人反对,狄仁杰他们更是觉得这是理所应当之事。
    “陛下,我还是坐这儿吧。”李隆基却是坐着没动。
    “过来。”武则天脸一沉,轻斥道:“少给祖母装。”
    对这个孙子,武则天是很清楚的,没少在她面前装。
    “那好吧。”李隆基一副不情愿的样儿,站起身,快步过来。
    走到武三思身边,停了下来,问道:“陛下,我坐哪儿呢?”
    “你……”还没给李隆基安排座位,武则天就要给他找个位置。
    “陛下,这里挺好,是吧?那好吧,我就坐这里了。”李隆基抢着道,一推武三思,道:“让让。”
    “我为甚让你?”武三思当然不会让的,一掀眉头,就要发作。
    然而,李隆基已经不管三七二十一,把矮几一放,一屁股坐下来,大屁股还在武三思身上蹭了蹭,一副武三思是多余的样儿。
    “你……”和李隆基坐在一起,武三思没那肚量,说不定会被李隆基气死,如同装了弹簧似的跳起来,走到一边去了。
    他一走,武承嗣也坐不住了,只得离开。
    就这样,李隆基又来了个雀占鸠巢,把武三思的位置给霸占了。

第八章 李隆基献计
    第八章李隆基献计
    “呃。”武则天嘴里发出一阵磨牙声,翻翻白眼,有些无力的看着李隆基。
    这小子,真是太会来事儿了,武则天就是想和他亲近点,他就来了这么一出,竟然把武三思的位置给霸占了。
    武则天脸一沉,就要喝斥,只听李隆基道:“陛下,赶紧说说如何应对突厥吧。边关军情紧急,每多担误一刻,就多死不少人呢。”
    这话听着和武三思刚才的话有些相似。
    群臣拿眼把武三思瞄瞄,再看看李隆基,似有所悟,原来李隆基是给张说打抱不平。
    张说对李隆基投来感激的目光,冲李隆基笑笑。
    谁都看得出来,武则天适才有升赏张说的意思,却给武三思所阻。李隆基现在为张说出气,张说能不感激李隆基?
    “小样的。张说是我的大臣,是开元盛世的重要推手,我自然是要罩着他。”李隆基在心里暗道:“再说了,如此收买人心的良机,我怎能错失?”
    “你找个座次坐吧。”武则天算是明白李隆基的用意了,对于被武三思所阻一事有些后悔,瞪了武三思一眼,要他自己找位置坐。
    这等于承认了李隆基霸占武三思座位一事,武三思差点把鼻子气歪了,却是无可奈何,只得自己找个末座坐下来。
    武承嗣也只能坐末座了,二人真是晦气。
    “既然已明默啜的图谋,那就好办了。你们都说说,该如何应对?”武则天原本拧着的眉头散开了。
    正如她所说,只要明白了默啜的图谋,要应付就好办多了,她也不那么担心了。
    “陛下,当调集大军征剿,一定要打掉突厥的嚣张气焰。”武三思出了丑,很是不爽,忙抢过话头,想要拔个头彩。
    “是呀,陛下。”武三思脸上无光,武承嗣也觉得脸上不光采,忙附和。
    “嗤。”二人的话刚落音,李隆基就是失笑出声,冷笑道:“这等屁话谁不会说?调集大军多少?粮草多少?如何出兵?如何号令?把突厥打到哪种地步,你知晓么?”
    武三思的话听着有理,着实是屁话,等于没有说,大而空。被李隆基一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