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天子-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
“听你们的意思,朕以前就不英俊,不帅气,不英明了?”李隆基笑着调侃一句。
“不是,不是那意思。”众将知道李隆基是开玩笑的,一脸的笑意,只觉李隆基很亲切。
“你们远道归来。路途辛苦。就不要在这里说话了。走。进去说。”李隆基转过身,大步而去。
众将忙跟着进宫。
来到宫里,李隆基坐在宝座上,要陈玄礼他们坐下来。又命人把张说、姚崇、宋璟、王孝杰他们叫来。
“今儿,你们远道归来,很辛苦。朕设宴,为你们接风洗尘。”李隆基命人摆上酒宴,道:“不议国事。不谈军务,只说些开心的事儿就成。容明日,朕让你们了解这几年的国内情形,你们再说说西域情形,然后再来商议出兵事宜。”
众将从西域赶回来,的确是很辛苦,让他们先喘口气,再来了解国内情形,有助他们建言献策。西域情形,李隆基虽然通过军报有所了解。却不如陈玄礼他们亲口汇报真切。
等都了解了情况之后,正来商议击破阿拉伯帝国的办法就好办多了。
这顿饭。有说有笑,气氛极好,很是轻松,尽欢而散。
次日,一早,众将就赶了来。
赶来的不仅有众将,还有文武大臣。就连武则天和李旦也来了。
李隆基召回众将,不用想也知道这是要击破阿拉伯帝国了,这是何等令人激动之事,谁不想知道呢?
李隆基扶着武则天,要她在宝座上坐下。此时的武则天,精力大不如从前了,一头白发,半眯半睡的靠在宝座上。
“你们都知道,今儿是要商议有关击破大食之事。”李隆基一口道破群臣的心思,道:“这商议之事,有些能让你们知道,有些不能让你们知道。在正式商议之前,可以让你们知道一些情形。嗯,就先说国内情形吧。国内的情形又分为文事与武事,文事,就由姚崇来说。”
击破阿拉伯帝国,这涉及到军事机秘,只有相关人等能知道。不过,一些国内情形和西域情形,还是可以让群臣知道的。
“遵旨。”姚崇应一声,缓缓开口,道:“自从陛下登基以来,大唐就在全力革除积弊,淘汰冗官冗员,整顿吏治,整肃官员,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如今,大唐是气象一新,今非昔比。别的也不多说,只给你们说两件事,你们就知道这五年来,大唐取得多大的成就。”
群臣的耳朵竖起来了,凝神静听。
自从李隆基登基后,就在大刀阔斧的整顿,革除积弊,究竟取得怎样的成就,却是很少有人知道。
“大唐要击破大食,就需要钱和粮这两样,我就说说这两样。”姚崇伸出右手食指,道:“说到粮,大唐积蓄的粮草,就算颗粒无收,也足以支持三年之用。”
“真的?”一片惊呼声响起,群臣个个一脸的难以置信。
“有这么多?”武则天也是一脸的不信。
她掌管国政数十年,虽然把天下治理得不错,却也没有存到这么多的粮草。颗粒无收,可以吃三年,这得多少粮食?
要知道,唐朝当时有近四千万人口,每人每天一斤,就要近四千万斤。三年支用,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很惊人的。
“千真万确!”李隆基点头肯定一句。
“厉害!厉害!”武则天把李隆基瞧瞧,又把姚崇瞧瞧,一脸的赞许。
她当国数十年,也是做不到这点,她不得不服气,这君臣两人真的了得。
“说到钱,一文不收,也够用五年了。”姚崇又伸出右手的中指,大声道。
“五年?”群臣更加惊讶了。
唐朝一年的财政支出是几千万两银子,五年支用,那就是几亿两了,这也太惊人了。
“的确够五年支用。”李隆基笑着道:“大唐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点,是因为我们的幅员更广了,口众更多了,物产更丰饶了。”
李隆基取得的成就的确惊人,然而,若是仅靠以前的唐朝,那是不可能完成的。如今的唐朝,无论是从疆域,还是人口,还是物产,都不是以前的唐朝能够比的,要做到这点也在情理中。
“哦。”武则天恍然。
她秉政数十年,呕心沥血,也是做不到这点。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唐朝当时的条件不具备。如今。经过李隆基的征战,幅员增加了一倍多两倍,收入自然是大幅提高了。
“文事就说这么多,接下来,就由张说说说武事。”李隆基冲张说道。
马上就要与阿拉伯帝国大战一场了,武备方面的准备情况究竟如何,这一直是机密,知者甚少。群臣不由得竖起了耳朵,睁大了眼睛。
武则天的眼睛也瞪圆了,死死盯着张说,她也想知道武备方面的准备情况。
李旦也是如此。
“遵旨。”张说应一声,缓缓道:“五年前,陛下登基伊始,就在准备与大食的大战。这五年来,大唐不敢有一刻松懈,努力准备,如今已经是异常充分。具体的军备属于机密。不能在这里说,我就选几样你们能够知道的来说。”
军事机密一定要保持秘密。没有资格的人不能知道,群臣认同这说法。
“你们都知道,自从灌钢法发明后,大唐的钢铁产量就大为提高,不用再象以前那般要千锤百炼,这就使得大唐之军的着甲率大为提高,高达六成。”张说的声调有些高,道:“如今,经过五年的努力,我们的着甲率已经接近八成了。”
着甲率,是衡量一支军队战力的重要标准。着甲率越高,说明战力越强。唐朝的着甲率是六成,这是中国历史之最。
李隆基指点了炼钢技术,使得唐朝的钢铁更多,质量更好,军队的着甲率也就更高了。
当然,一支军队的着甲率不可能百分之百。因为有些特殊要求,可以不着甲的。
“八成?”一片惊呼声响起,群臣只觉不可思议。
六成的着甲率,已是中国古代历史之最,高达八成的着甲率太让人难以置信了。
“而且,我们的钢铁更加优良,更加耐用。”张说脸上泛着笑容。
钢铁对于一国来说,极为重要。唐朝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张说着实欢喜。
“太好了!”群臣齐声叫好。
“大唐这些年来,大量训练军队,如今我们训练好的军队超过了五十万。”张说没有说具体的数目,因为这也是军事机密。
“五十万以上?”群臣大为震惊。
都知道唐朝这几年大量训练军队,其数量最低也是五十万,当被确认后,他们仍是吃惊。
“在军械方面,大唐大有改进,早已不是往昔所能比的。”李隆基接过话头,道:“这些变化,不能让无关之人知道。而将军们,要驰骋在战场上,又必须知道。朕以为,让将军们先看看我们的军备,再来商议击破大食之事为宜。”
将军要是不了解军备的情况,他就无法熟练的使用,无法发挥其作用。让他们知道具体情形,对于将来的大战有好处。
“六部尚书、侍郎留下,其余人下去吧。”这涉及到军事机秘,级别不够,不能知道。
群臣虽是不愿,却也知道这是实情,不得不退下。
“走!去校场。”李隆基扶着武则天,率领群臣来到校场。
校场上早就准备好了,陈玄礼他们一到,只见一架架投石机矗立在当场。
“投石机?这能射多远?”众将把投石机一瞧,急切的问道。
阿拉伯帝国的投石机很厉害,射程远,唐朝发展投石机,就是为了压制阿拉伯帝国的投石机,这很重要。若是不能压制阿拉伯帝国的投石机的话,唐朝的强弩就会有大麻烦了。是以,众将迫切的想要知道投石机的射程。
“你们瞧瞧就知道了。”李隆基没有满足众将的好奇心。
一声令下,兵士用绞盘把磨盘大小的石头装到石斗里,然后开始抛射。
“轰隆隆!”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声中,只见一块块巨石划着漂亮的抛物线,砸向前方。
“天啊!跟打雷似的!”众将吃了一惊,这声势比起阿拉伯帝国的投石机大多了。(未完待续。。)
第四章 商议军机
这里只有十架投石机,其声威却是惊天动地,很有震憾力,让人心中生寒。
尽管陈玄礼他们久历战阵,对各种军械了若指掌,也是没有见过如此声威的军械,不由得吃了一惊。
“砰!砰!砰!”巨石砸在地面上,爆发出惊天巨响,虽然相隔甚远,仍是让人震惊。
“天啊!这声威。”陈玄礼他们一脸的讶异,不住摇头。
“这得多远?足足六里吧!天啊,这也太远了。”陈玄礼把巨石落点一打量,估算出射程,个个一脸的震惊。
“没错,超过了六里。”李隆基赞许的点头,道:“你们的眼光挺准的,一眼就看出来了。”
“六里?太好了!”陈玄礼他们先是震惊,后就是惊喜,欢呼起来:“有了如此利器,大食的投石机算得了甚!”
唐朝以前虽然有投石机,却是用得太少。投石机虽然射程远,却有其先天不足之处,一是投石机是抛物线砸,威力有限;二是石块的数量有限,三是投石机太过笨重。正是因为有如此缺陷,远程攻击不如强弩好用。
所以,唐朝就把投石机放弃了,专门发展强弩,组成弩阵,无坚不摧。
直到喀布尔一战,见识了阿拉伯帝国的投石机后,李隆基他们意识到,唐朝要重新发展投石机,不然的话,强弩会被阿拉伯帝国的投石机压制。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投石机的射程竟然是如此之远。超过了六里射程。六里射程。若是在现代社会的话。不算什么。先不说导弹,就是大炮也是n个六里的射程。可在唐朝,六里的射程已经很惊人了,很少有军械达到这种射程。
如此之远的射程,不是没有,就是只停留在实验阶段,无法投放战场。这十架投石机是可以用于实战的,其意义大为不一样。
“就是大食的投石机。也没有如此远的射程吧。”
“肯定没有!”
“虽然大食的投石机很厉害,我们见识过了,可我敢肯定,无论如何,大食的投石机不可能有这么远的射程。”
“这下好了。再度与大食狗交战,别的不说,光是投石机就足以让大食狗头疼了。”
众将大是欢喜,七嘴八舌的叫嚷起来。
阿拉伯帝国的投石机着实厉害,这让众将警惕,若是能压制其投石机。那就是天大的喜事儿,谁能不喜?
“投石机如此了得。还可以用来攻城。”陈玄礼的眉头一挑,想到了投石机的另一个用处,道:“配合起车弩的话,那就有好戏瞧了。”
“用来攻城,也是一法。”杨思勖浓眉挑了挑,道:“若是不扔石块,而是扔猛火油的话,可以把城池化为火海。”
猛火油就是石油,中国古代主要是在延安一代出产,从春秋战国时就在用于战争。以投石机远达六里的射程,若是向城里扔猛火油的话,只要猛火油足够多,足以把城池化为火海。
陈玄礼、杨思勖他们不愧是名将,你一言,我一语,就把投石机的用途全说出来了。
“再让你们瞧瞧我们的强弩。”李隆基带着众将去了另一处。
这里摆放了上百架强弩。
众将一瞧,强弩的块头没什么变化,就连弩矢也没有什么变化,他们一时也没有瞧出个所以然,有些不解。
直到李隆基一声令下,弩手发机,弩矢破空,竟然射到三里之外,众将这才大吃一惊:“这么远?三里?”
“真的是三里么?我没眼花?”
“似乎好象可能兴许……没错。”
众将明明看得清清楚楚,却是难以置信,议论纷纷。
强弩可以射到三里之外,在古代不是没有,而是仅仅停留在实验阶段,无法投放战场。而眼下却是可以用于实战的强弩,这三里远的射程弥足惊人了。
“这下好了。大食狗的重装骑兵就成了活靶子。”
“大食狗也就投石机和重装骑兵有点意思,投石机有我们的投石机压制,重装骑兵有我们的弩阵压制,大食狗拿甚与我们打?”
众将欢喜得嘴都合不拢了。
阿拉伯帝国的重装骑兵着实了得,他们不仅有着精良的装备,还有着严格的训练,严明的军纪,更有愿为那并不存在的真主去死的忠诚,他们冲锋起来很有威势,气势如虹,一往无前。
对付重装骑兵最好的就是强弩了,强弩的射程越远威力越强,远远就可以发威了,阿拉伯帝国的重装骑兵就有得受了。
投石机和强弩,给众将的惊喜不小,然而,还有让他们更加惊喜的。
“这是我们这几年制造的盔甲,你们试试。”李隆基带着众将来到武器库,要众将试试新盔甲。
陈玄礼一瞧,这是明光铠,拿在手里一声惊:“咦!轻了许多。”
“说得没错,就是轻了许多,可其防御力只增不减。”李隆基介绍道。
“当真?”陈玄礼、杨思勖、薛直,以及众将个个瞪圆了眼睛,死盯着李隆基,一脸的急切。
“千真万确。”李隆基叫人过来,当着众将的面,进行实验。
果如李隆基所说,如今的盔甲比起以往的要轻了许多,然而,其防御力更胜一筹。
“太好了!太好了!”陈玄礼一向冷静,此时却是一点也不冷静了,右手紧握成拳,狠狠一晃,大吼一声道:“陌刀手可以更长时间作战了!”
“没错!陌刀手可以长时间作战了!这是天大的好事儿!”杨思勖、薛直以及众将齐声欢呼,个个喜不自禁。
陌刀战阵威力无穷,无坚不摧。所向披糜。遇到陌刀战阵。不管是人是马。都会被劈成碎片。然而,陌刀战阵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陌刀手的体能消耗巨大,不能持久作战。
造成这种缺陷就是因为装备太过沉重了,一把陌刀就重达五十斤,再加上盔甲,弓箭横刀这些“标准装备”,一个陌刀手就要背负上百斤。如此沉重的装备。体能再好,又能持续多长时间呢?
正是因为装备太沉了,陌刀战阵不能长时间作战,不能快速追击,这就需要刀手掩护,需要骑兵配合。
若是让铠甲的重量减轻,而又不损其防御力的话,这对于陌刀战阵来说,那是天大的福音,是让人无比欣喜之事。
陌刀战阵是唐军制胜的三大利器之一。若是能长时间作战,其好处还用想吗?
在李隆基的率领下。众将一样样的观看,知道了其进步,对于战场上如何运用,他们心中有数了。李隆基这才带着众将,回到大明宫,要众将坐下,命人送上茶水点心,开始议事。
“你们都看了,知道了我们这几年取得的成就。”李隆基脸上泛着笑容。
“呵呵。”陈玄礼他们发出一阵畅笑声,大为欢喜。
这次观看军械,唐朝取得的进步远远超乎他们的想象,他们惊喜不已。
“这还不是全部的成就,还有一样巨大的成就,还没有给你们说。”李隆基笑道:“大唐如今拥有百万匹骏马……”
“甚?百万匹骏马?”陈玄礼他们的眼珠子差点掉下来了。
战马,是古代的“战略资源”,关系到国家的兴亡。纵观历史,中国历史上强大的王朝,秦汉隋唐,无不与战马有关,这四个强大的王朝都拥有数量众多的战马,这才造就了这四个王朝的辉煌。
唐朝要远征中东,需要的战马很多。唐朝掌握了百万匹战马,其好处还用想吗?
唐朝完全可以做到,不分兵种,人手一匹战马。有了战马,唐军的机动能力就大为增强,可以快速突击,可以打阿拉伯帝国一个措手不及。
“这只是朝廷掌管的官马,民间的私马还不算。”李隆基接着道:“若是有必要,还可以再征召三五十万匹骏马。”
唐朝之所以强盛,就在于有着大量的战马。在唐玄宗时期,王毛仲主管养马期间,朝廷掌握的战马高达七十万匹,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之最。若是加上私马的话,会更多,百万战马也不在话下。
正是因为拥有如此数量众多的战马,唐军的机动能力特别强,才能席卷万邦。
如今,李隆基把这一优势强化,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唐朝巅峰。
“陛下,这真是大好事呀。”陈玄礼几乎是唱出来的,道:“我们在西域,这些年也收集了三十万匹战马。”
“好!”李隆基大声赞好,道:“加上朝廷掌握的,就有一百三十万匹战马,足够我们这一仗用了。若是不够,朕还可以征召私马入军。嗯,还可以向漠北征召,还可以征召天竺的大象入军,这脚力苦力是足够了。你们尽管放开手脚去打就是。”
李隆基说的一百万匹战马,仅仅是指内地的战马。若是加上漠北的九姓铁勒、回纥诸部的话,那就更多了。若是唐朝倾尽全力,还可以再凑一百万匹战马,这太惊人了。
“想那汉武,以区区三十万匹战马,就能击破匈奴,打得匈奴一蹶不振。大唐拥有如此之多的战马,还愁大事不成?”武则天大为欢喜,原本很疲惫的脸色却是兴奋无比,手中拐杖重重点在地上。
“圣后所言极是。”群臣齐声赞同。
汉武帝发起的“漠北决战”,汉朝投入了三十万匹战马,其中的官马占了一半,私马占了一半。这一仗,汉朝打得匈奴伤亡惨重,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恢复过来。
“单于夜遁逃”和“封狼居胥”的壮歌也是在这一战上演的。
“接下来,我们就来好好议议出兵事宜。”李隆基也是赞成武则天的话。(未完待续。。)
第五章 各出机谋
见识了国内取得的惊人成就,众将大为兴奋,精神抖擞,恨不得立时商议击破大食之策,听了这话,无不是竖起耳朵,凝神静听。
“陈玄礼,你先说说西域之事。”李隆基冲陈玄礼道。
汇报西域情形,让群臣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判断,这也是必要的。
“遵旨。”陈玄礼应一声,道:“我们这五年在西域所做的事儿很多,主要的有:一是积蓄军械粮草。经过数年的努力,我们在西域积蓄的粮草足够百万大军两年之用。”
“这么多?”一片惊呼声响起,群臣一脸的难以置信。
“当真?”就是武则天也是一脸的惊讶,一脸的不信,眼睛瞪得滚圆。
唐朝在西域驻军,最大的限制就是粮草难以筹集。正是因为有这一限制,唐朝在西域只能少量驻军。就是在唐朝全盛之时,真正驻守西域的唐军不过两万多人,连三万都不到。
这也是导致高仙芝在怛罗斯战败的重要原因。
这才几年过去,西域就积蓄了足够百万大军两年使用的粮草,这也太惊人了。可以说,这是一步登天。
“这都是陛下英明。”陈玄礼一脸的钦佩,道:“要不是大唐征服了天竺,是不可能有这么多粮草的。自从治理好天竺后,天竺的粮草就在源源不绝的朝西域运输,我们只需要修建粮仓就行了。”
李隆基力排众议,坚持征服天竺,绝对是一手妙棋。征服天竺。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解决西域驻军的粮草问题。
如今。其效果已经显现出来了。
“陛下英明!”群臣大为佩服。
“三郎。征服天竺,真是神来之笔!”武则天也是叹服了。
“有些侥幸,若不是灭了吐蕃的话,也没有机会。”李隆基笑道:“这也说明,天佑华夏。”
“天佑华夏!”群臣大为赞成这话。
要不是天佑华夏,为何让李隆基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呢?
“二是我们收集了近三十万匹战马。”这一点,适才已经提到了过了,陈玄礼一语带过。道:“三是我们支援、训练波斯百姓,给优素福制造麻烦。如今的波斯故地,一片混乱,优素福焦头烂额。”
“好!好!好!”群臣齐声叫好,大为赞成这事。
搅乱波斯故地,让优素福焦头烂额,无法与唐朝大战,这对唐朝有着天大的好处,谁能不赞一个好字?
“四是我们不时就会派出军队,与大食打上一仗。这是为了历练军队。”陈玄礼接着道:“经过这五年的历练,在西域的军队皆熟悉了大食的打法。”
让唐军熟悉阿拉伯帝国的打法。非常重要。
“五是我们威逼西域诸国,他们已经向大唐降服,只要陛下旨意一下,我们就可以攻入大食境内。”陈玄礼又道。
威服西域诸国,让唐朝与阿拉伯帝国接壤,这一点非常重要。只要大战一开始,唐朝就可以快速攻入阿拉伯帝国境内。
若是不提前做好这点,开战之后,唐军还得费一番手脚,才能与阿拉伯帝国真正交战。
“陛下,这五年我们做的主要事儿就是这样了。”陈玄礼最后道。
“不错!不错!”武则天笑眯眯的看着陈玄礼,夸赞道:“你有大器局,能洞悉全局,这很好。当初,三郎用一千五百斤御酒买你,值!”
“哈哈!”李隆基用一千五百斤御酒把陈玄礼买下来,这是一段佳话,群臣齐声大笑。
“谢陛下知遇之恩。”对于此事,陈玄礼一直感激在心。
“都是过去的事儿了,你也不必记在心上。”李隆基笑道:“这几年,你着实干得不错。嗯,那你就说说,此战一开,大唐要如何打?”
陈玄礼才智非凡,极富军略,而他又熟悉西域之事,由他来陈说,非常正确,群臣的目光齐刷刷集中在他身上。
“陛下,臣以为开战之初,我们最紧要之事就是攻入撒马尔罕。”陈玄礼浓眉一挑,道:“撒马尔罕是富饶之地,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途经之地,这里有着众多的人口,富饶的物产,越早拿下,对我们后勤的困扰越小。”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对于大战来说,极为重要,是命脉所在。唐朝尽管在西域积蓄了众多的粮草,然而,劳师远程之后,要运输粮草依然困难重重。
这样的大战,不要说在古代,就是在现代社会,这粮草的补给也是一个大问题。
是以,先减轻粮草带来的压力,就成了第一要务。
要解决这事,唐朝首先就要拿下撒马尔罕。
因为撒马尔罕是富饶之地,可以筹集到粮草。撒马尔罕有多富饶呢?亚历山大大帝当年到达这里后,感慨这里的繁华富饶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若是得到撒马尔罕,唐朝的粮草就不用从西域运输了,也不用从天竺运输了,只需要在撒马尔罕筹集就是了。
“拿下撒马尔罕,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兵临呼罗珊了。”陈玄礼接着道:“从撒马尔罕出发,就可以很快拿下波斯故地。波斯故地同样富饶,而且这里的百姓数十年来一直在盼望大唐之军到来,解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一定会揭竿而起,迎接我们到来。”
说到这里,陈玄礼的声调有些高,充满兴奋,道:“泥涅师就可以复国了。一旦波斯复国,对我们的好处不可想象。”
“波斯一定唯大唐马首是瞻。”泥涅师噌的一下就站起来,大声嚷嚷,红光满面。
他这个波斯王子。无时无刻在不想着回归故国。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恢复故国。如今,即将实现这一夙愿,他兴奋得浑身打颤。
到那时,你即使想要摆脱唐朝的控制,也是不可能的。
波斯若是复国的话,对唐朝有着天大的好处,一是可以让唐军不用再为粮草发愁了,完全可以从波斯故地得到补给。二是可以征用这里的人力。可以让波斯百姓做一些辅助之事,让唐军的负担减轻不少。三是唐朝声威大振,能取得很好的威慑作用,凡大唐兵锋所向,无不震恐。四是沉重的打击阿拉伯帝国的气焰,会让反抗阿拉伯帝国的运动越演越烈。
“呵呵。”这四大好处,不需要说的,是个人都能想到,群臣放声大笑。
“陈玄礼,你说得很好。”李隆基话锋一转。道:“我们能想到这点,优福素也会想到。你说,优素福会如何做?”
“这里,怛罗斯!”陈玄礼站起身,走到巨型军用地图前,指着怛罗斯所在之处,道:“臣以为,优素福想要在这里阻挡我们前进。他不会与我们交战,而是据城而守,利用怛罗斯的险要,把我们拖在怛罗斯,把我们拖累拖疲,甚至拖垮。”
“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杨思勖接过话头,道:“我们数十万大军西进,气势汹汹,欲要击破大食。若是屯兵于坚城之下,无所作为的话,对军心士气的打击非常严重。”
陈玄礼和杨思勖不愧是大唐名将,把优素福的想法全给说中了。
“这点,你们无须担心。”张说接过话头,道:“陛下早就预料到这点了。我们的投石机抛射石块可以远达六里,抛射猛火油的话就更远了,七八里,八九里不在话下。只要我们准备足够多的猛火油,就可以把怛罗斯化为一片火海。”
唐朝重新研制的投石机,射程惊人,就是磨盘大小的石块,也能射到六里之外。若是换用猛火油的话,更远一些实属正常。
想想看,只要有足够的猛火油,足够多的投石机,对着怛罗斯进攻,怛罗斯就会成为一片火海。
“当然,可以先用车弩进攻。若是车弩进攻不能凑效的话,就可以用猛火油把怛罗斯毁灭。”李隆基眉头一挑,道:“朕想优素福想要利用怛罗斯阻止我们前进,他会加固城门,车弩未必有用。”
李隆基精明过人,把优素福的想法猜对了。
“呵呵。”对于李隆基的判断,群臣没有异议。
因为优素福精明过人,精通兵道,若他不这么做,反而让人不理解。
“对于怛罗斯,我们一定要快,务必要一鼓而下。”陈玄礼眼中精光闪闪,道:“如此一来,就能打乱优素福的全盘谋划,让他来不及另谋良策,我们就可以趁势攻入撒马尔罕,然后再兵临波斯故地。”
他越说越兴奋,声调越来越高。
“没错!”群臣齐声赞同。
对于怛罗斯,群臣都有所耳闻,深知这是一座坚城,易守难攻。优素福若是想用怛罗斯阻挡唐军前进的话,他一定会想即使唐军要攻下来,也要费一大番手脚,没有一年半载莫想。
若是唐军一鼓作气就拿下了,就可以快速挺进,攻入撒马尔罕,就会全面打乱优素福的部署,让优素福来不及反应。
如此一来,唐朝就是“以快打乱”,优素福就会吃不了兜着走。
这好处,不需要说的,是个人都明白的。
然后,就是你一言,我一语,各出机谋,一场针对阿拉伯帝国的战争计划基本上完成了。
之所以说是基本上,也就是大体情形。至于具体如何用兵,这要临机决断。
“你们说了这么多,但有一点还没有说。那就是需要一员能统领全局,具有大局观,能运筹帏幄的良将。”武则天最后道。
刷!
群臣的目光齐刷刷落在李隆基身上。(未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