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滑头军阀之公子从军-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什么只有黄埔的人才能做第一类国军呢?”

    “道理很简单呀,中央是黄埔的人建立的。现在的国军由很多很多的派系组成,哪个派系的人建立了中央,那个派系的国军就成了第一类国军,其他的国军就成了第二、第三类国军。

    告诉你,现在国军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蒋主席拚命想把部队变成第一类,带兵官却拚命想把部队变成第二类、甚至第三类,他们之间斗来斗去,斗得激烈得很呢。”

    两个美女出钱兼做陪,这让刘永义非常高兴,酒喝了不少,胡话也说了不少,最后酒席结束时,喝得半醉的他,路走得歪歪倒倒的。

    在镇子的南头,三连设了一个关卡,早上六点开放,下午六点关闭,十来个士兵在那里守卫着,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查检违禁物品,不准这些违禁物品流入红区,同时也对过路的小商小贩收取过路费。

    到关卡值班是一个肥差,大家都抢着做,因为在这里可以捞到不少钱。

    今天,杨大个带了他的一班在关卡里值班,他从早上一直值到中午,罚了不少的钱,心中高兴的他,把手中的银元相互敲击着,听那“当当当”的响声。

    “这响声真好听,哪个姑娘的声音也没它好听。”他一边听一边说道。

    远处过来了三辆大车,车上满载着稻草,稻草堆得好高好高,随着车子的前进晃悠着,让人直担心这些稻草会随时塌下来。

    运稻草的大车是这里常见的,见多不怪的士兵走了过去,操起铁钎子就往里扎,上上下下扎了个透。

    “没什么问题,班长。”检查的士兵对杨大个说道。

    杨大个正要说放行,忽然,他感到有些不对头。

    “等一等。”

    把手中的银元放入口袋,他向着大车走了过去。

    走到跟前,他看了看领头的那个人,又看看大车,越发觉得可疑。

    从士兵手中接过铁钎,他亲自上去把稻草又扎了一遍,依然没能发现什么,把车子上下左右再检查一遍,还是没能发现什么。

    凭着直觉,他觉得这车子里一定有问题,可问题在哪呢?他绕着车子转着圈。

    无意中,他把铁钎凑近了鼻子,一股熟悉的气味传来,他立刻明白了。

    “先生,你过来。”他向领头的那个人招呼道。

    从他的神情中,那个人知道自己露了馅,急忙从包里掏出10块钱塞给了杨大个。

    “长官,你行行好,放过小的这一回吧。”

    “不行,得把你交给刘连长。”杨大个拒绝道。

    “再加五块,长官,你就发发慈悲吧,我可是上有老、下有小呀。”那个人哀求道。

    杨大个有些动心了,但旋即又想到,如果把这个人交给刘永义,自己在刘永义心目中的地位肯定会因此提高不少,对以后的升迁有利,于是,前前后后地权衡好一阵子之后,他决定还是把这个人带到刘永义那里去邀功。

    “三辆大车先扣在这里,这个人我带他去见刘连长,由刘连长来发落他。来福,这地方暂时由你负责。”他向手下的弟兄吩咐道。

    乡公所里,仍有些迷迷糊糊的刘永义正和高丽丽说着话。

    “高小姐,上午我喝酒的时候都说了些啥?”

    “你说国军分三类,说扛枪的人全收买路钱,还说你要学关羽,给11师来个‘斩蔡阳’,还有……”

    “别说了,别说了。”刘永义赶紧制止道,“这些话都是胡说八道,高小姐赶紧把它忘了吧。”

    “我这个人记性挺好的,听过的话就忘不了,除非……”说到这里,高丽丽停住了口。

    “除非什么?”刘永义急忙问道。

    “除非你听话,听我的话。”高丽丽说道。

    “一定,一定,一定听你的话。”刘永义满口应承。

    “好,一言为定,我们拉钩。”高丽丽伸出手指和刘永义拉钩,嘴里还念念有词,“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报告!”门外传来了杨大个的声音。

    “进来。”刘永义说道。

    杨大个带着一个商人模样的人走了进来。

    “这位就是我们的刘连长。”杨大个向商人介绍道。

    “刘连长,久仰,久仰,鄙人姓孔,孔有礼。”商人向刘永义介绍着自己。

    “他犯了什么事呀?”刘永义向杨大个问道。

    “你让他自己说吧。”杨大个说道。

    孔有礼掏出一包烟,递到了刘永义的面前,“刘连长,请抽烟。”

    “不准抽烟!”坐在一旁的高丽丽大喊道。

    “好好好,刘太太,那就不抽。”孔有礼急忙把烟揣入口袋。

    “什么刘太太,我不是他太太。”高丽丽抗议道,不过说实话,她内心还是有点喜欢这个称呼的。

    “别紧张,坐下慢慢说,刘平,给孔先生倒杯水。”刘永义吩咐道。

    孔有礼坐了下来,抬起袖子,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然后吞吞吐吐地说道:“兄弟财迷心窍,向红区贩运食盐。”

    “贩运食盐?你是怎么贩运的,总不会用麻袋装着就运过来吧?”

    “兄弟是先把盐溶在水里,再用稻草吸收盐水,稻草晒干后,再装到车上运到红区。”

    “好奇妙的主意呀!”高丽丽惊叹道,“我真是服了你们商人了,这样的主意都能想得出。”

    “孔先生,我们这里虽说查禁食盐,可基本上都是罚款之后就放行的,而且罚的钱也不多,只罚总价值的一成,你这样做,盐——水——稻草——水——盐,

    过程挺麻烦的,花费也不小,值得吗?”刘永义仍感到有些不解。

    “完全值得。”孔有礼说道,“要知道,我过的并不只是你们这一道关卡,从上路到抵达,我一共要过四道关呢,每一关都罚我一成,我这趟生意可不得亏本呀。用上这稻草计之后,我只用一成的开销就把食盐运到了,在红区我加价三成出售,总起来还能赚二成。”

    “对呀,用上这稻草计,你可就省去了四道关卡的罚款了,确实合算。”

    “刘连长,请你老高抬贵手,看在……”

    “别说了!”刘永义打断了孔有礼的话。“我知道你很难,这样吧,杨大个,你打算罚他多少钱?”

    “20块。”杨大个说道。

    “好吧,孔先生,你给杨班长20块钱,然后你就可以带上你的三辆大车走了。”

    “谢谢刘连长。”孔有礼喜出望外,他掏出20块钱交给了杨大个。

    “杨大个,你把这20块钱拿去和你的弟兄分。”

    “谢谢刘连长。”

    “还有,杨大个,孔先生的这个稻草计挺高明的,你是怎么看出破绽的?”刘永义问道。

    这是杨大个最喜欢回答的问题了,他赶紧说道:“弟兄们原本什么都没看出来,正打算放行,我过来一看,发现孔先生衣着光鲜,是个有身份的人,这样的人是不可能贩运稻草的,这些烂稻草值几个钱呀?所以我就怀疑上了,再仔细一查,还真就查出问题了。”

    “听到没有?你的计策还是有漏洞呀。”刘永义大笑道,“不过你放心,我是不会把你的稻草计说出去的,杨大个,叫你的手下也不要说,好让孔先生继续把这个稻草计用下去,不过嘛,孔先生,到了我们这里,一成的罚款你得交。”

    “好的,刘连长,这一成的罚款我肯定交。”孔有礼答应道。

    “还有,孔先生,你的计划还是不够完善,下回得修改修改,找个农民来押车、一个真正的农民。”

    “好的,下回我一定按刘连长说的去办。”

    杨大个和孔有礼走后,高丽丽问道:“刘大哥,你干嘛对孔有礼这么客气,干嘛不没那他的货物?”

    “没收他的货物?那还不把人全吓跑呀!把商人全吓跑了,我还怎么罚款赚钱吗?”刘永义回答道。

    “整天钱钱钱的,一点不像个军人!照这样下去呀,你迟早会变成商人的。”高丽丽不满地说道。

    傍晚,李清正的父亲李发成来找刘永义,说李清正要见他,要和他谈互不侵犯的事情,刘永义叫上刘平,两人跟着李发成往泥排村去了。

    李发成把刘永义带到了一个名叫李满贵的农民家里,在那里,他见到了李清正。李清正大约三十来岁、高高瘦瘦的,样子像一个教书先生,只是脸黑一些。

    刘永义一边与李清正握手一边端详着他,端详了好一阵后他说道:“李先生,你和我以前见过的一个共产党很相像。”

    “刘连长见过共产党?”

    “见过呀,以前在中学读书的时候,我的一个老师就是共产党,他还向我介绍过共产党呢。”

    “刘连长接触过共产党?”

    “是呀,我还看过你们的《共产党宣言》呢。”说到这里,刘永义卖弄起来,他背诵道:“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它的当政的敌人骂为共产党呢?又有哪一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这个罪名去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

    从这一事实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

    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背到这里,刘永义感到非常得意,他问李清正:“李乡长,我背得没错吧。”

    “确实没错,不过很显然,你并没有接受里面的观点!刘连长,我很想知道现在你对共产党的看法。”

    “我觉得,你们对形势的判断是正确的,但是,你们提出的解决方法却是过激的,比如说你们的口号‘打土豪,分田地’,我同意分田地,但反对打土豪,你们不该分了别人的田地又打别人呀。”

    “看起来,刘连长是国民党中的左派。”李清正评价道。“不过你对我们的政策了解不够,我们的口号是‘打土豪,分田地’,不是‘打地主,分田地’,也就是说,只要那些地主没有血债、不和共产党作对,我们是不会打他们的。”

    “哦,是这样,看起来我对共产党还需要加深研究,好了,我们别谈共产党了,还是谈互不侵犯的事情吧。”

    谈判时,双方的地盘划分很快就被确定为刘永义占10个村子、李清正占2个村子,分歧主要集中在李清正应得到哪两个村子上。李清正希望得到南边较富裕的土垄、红水两个村子,刘永义则希望把北边较穷的两个村子给李清正。

    双方争执了很久,最后总算达成了协议,李清正放弃红水村,改以另一个较小的村子鼓塘村代替,也就是说,李清正得到土垄、鼓塘两个村子。协议以一个月为期限,任何一方不想续约的话就提前10天通知,如果不通知的话,协议自动延长一个月。

    “我只能跟你订口头协议,不能订书面协议,这种协议南京是不允许的。协议定下之后,你们就不要再袭击我们了,高平之的民团你们也不要打了,当然,我会约束他们,不让他们去土垄和鼓塘的。”刘永义说道。

    “刘连长,这个协议是你一个人的意思呢,还是得到上峰同意的?”

    “我事先问过团长,团长说行,所以我就做起来了,你们呢,也是得到上峰同意的?”

    “是呀,没得到上级的指示我怎么敢跟你们谈判?不过听林主任说,这件事情上边分歧很大,争吵得很激烈。”

    “完全想象得到,这样的事情不争吵才怪呢?”刘永义说道,跟着,他把话题转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上。

    “李先生,我们团长想和你们做生意,你看怎么样?”

    “做生意?”

    “对,做生意!国军把你们四面围住,你们的物资一定非常匮乏,如果我们合起伙来把物资运进红区去卖,你和我都可以发大财的。”

    “你们想和我们做什么生意呢?”

    “我们团长说了,只要不是武器弹药。其它的什么都可以!”

    “其它的什么都可以?盐可以吗?”

    “盐?当然可以了,你要多少,十万斤、还是一百万斤?”

    “我们要三万斤。”

    “才三万斤呀,这能挣多少钱吗?”刘永义感到有些失望,跟着他又问道:“你们还需要什么别的东西吗?”

    “我们还需要药品。”

    “药品?可以呀,你们需要什么药品?要多少?给我列一个单子过来,我马上给你们办去。”

    “单子嘛,得过一段时间才能开给你。我们还是先谈盐的问题吧,先把这三万斤盐搞妥了再说。”

    “好,就依你,谈盐,先谈价钱,市价加三成!”

    “刘连长,我计厌像商人那样骗来骗去的,我们还是打开天窗说亮话吧,一口价,市价加二成。”李清正说道。

    “李先生说得对,我们都不是商人,不应该像商人那样骗来骗去的,好,说定了,市价加二成,你拿到盐后,在红区以市价加三成出售,还是可以挣大钱的。”

    “我们不挣老百姓的钱,这些盐我们以市价加二成的价格出售!”

    “这样呀,李先生果然是个大好人,兄弟我佩服、衷心地佩服。”刘永义双手抱拳说道。

    “你们的盐什么时候可以运到?”

    “宁都那里现在囤集了好多的盐,区区三万斤应该马上可以凑齐,这样吧,我回去后马上操办这件事情,很快会给你一个准确的交易时间的,李先生也要赶紧回去把钱准备好,到时我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很好,刘连长,我们这次的谈话就到此为止,日后你和我的联系通过李满贵来进行,不要去找我爸了,他不知道我在哪的。”

    “好的好的,我以后就通过李先生来联系你。”

    临出门时,李清正忽然问道:“刘连长,你那里有没有麻药?”

    “麻药,手术上用的?”

    “是呀,我们的麻药快用完了,现在非常急需。”

    “我的卫生所里应该有一些,这样吧,你派人跟我去取,我把卫生所里的麻药给你们一半,这些麻药我送给你们,就当是我给李先生的见面礼吧。”

    离开泥排村后,李满贵跟着刘永义到了青龙镇,在那里拿了麻药后就匆匆地走了。

    当天夜里,刘永义给刘致中打电话,报告了与李清正谈判的事情。

    “你谈得很好,盐我马上给你准备,两天内给你备齐,大后天就可以运到青龙镇了,你告诉他们,到时把钱准备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刘致中在电话里说道。

第二十八章  迎国庆  李静玉筹办典礼
    30日上午,刘永义找到高平之,将互不侵犯协议的事情告诉了他。

    “刘连长,这么大的事情,你怎么事先不和我商量一下?”高平之对此大为不满。

    “我这样做完全是为了你们。”刘永义辩解道:“你们马上就要收租子了,有了这样的协定,赤卫队就不会来袭击你们了,”

    “你应该事先通知我,我们一起去和李清正谈判,你的谈判结果对我们太不利了。”

    “怎么会不利呢?我只给了他们两个村子。”

    “可这两个村子很富呀,北面的村子四个合起来都没这两个富。”

    “如果高乡长不同意的话,我可以派人通知李清正,将原协议作废,然后,我和你一起去找李清正重新谈判。”

    “重新谈判?算了,他不见得会让步。”

    “那高乡长是什么意见呢?”

    “既然已经谈好了,那就接受吧。这样的协议对我们来说有得有失,得的是安全,失的是金钱。这样吧,下午我找村长开会,把协议的事情告诉他们,我们大家集体商量一下,拿出一个补偿方案来,总不能让土垄、鼓塘的乡绅们白受损失吧。”

    “这样很好。这个会议我就不参加了,我可不想听他们骂我。还有,高乡长,我有言在先,不准你们加地租。”

    “不准加地租?”

    “对,不准加地租!这里的农民够穷的了,再加地租,那不等于逼农民造反吗?”

    下午,高平之召集所有的村长到高家大院开会,当他把互不侵犯的事情通告之后,村长们有哭的、有笑的、有闹的、有骂的,会场内一片混乱。

    “大家静一静,静一静,听我说。”高平之声嘶力竭地喊道:“刘连长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我们的安全,这是在花钱买命!我们的钱财虽然受了损失,可我们的命却有了保证。”

    “他把我们的命卖得太贵了,我们的命有那么贵吗?”土垄村的村长林学章喊道

    “是呀,有那么贵吗?”另一个村长跟着喊道。

    “我认为刘连长做得对!”茶集村的村长张才多说道,“这次下乡,到处都看见共产党贴的煽动村民抗租的标语,标语写得杀气腾腾的,吓死人了。这还不算,他们还把传单扔到了我家里,警告我不要向村民收租,我老婆都快被吓出病来了。现在好了,既可以收到租,我老婆的病又好了。”

    “你老婆的病好了,我老婆却要被气疯了!”林学章反驳道:“把土垄村让给李清正,我的租子怎么办?收不上租,我儿子的学费就没了着落,也就上不成大学了。”

    “还有我,我老婆也要被气疯了呀。”鼓塘村的村长说道:“我儿子娶媳妇,靠的就是这些租子呢?现在鼓塘村给了共产党,我的儿媳妇怎么办?”

    “大家不要再讨论协议的事情了。”高平之说道,“协议已经定下来,不可能再更改的了,现在我们要赶紧拿出一个补偿方案来,我们不能让土垄、鼓塘的乡绅们白受损失呀。”

    “说的对,说的对。”林学章赶忙表示支持,“赶紧拿出一个补偿方案来,要知道,我们遭受这些损失都是为了你们!”

    十来个村长一直讨论到傍晚,总算弄出了一份补偿协议。

    “现在好了。”高平之最后说道:“担惊受怕了一个多月,总算可以睡个安稳觉了,还有,你们这些从不敢回村的村长,现在也可以放心地回去自己的村子了。”

    “我们两个呢?”土垄村和鼓塘村的村长问道。

    “你们也可以回去呀,只不过你们回去不能当村长了,只能当一个普通的村民。”高平之说道。

    “高乡长,我觉得不一定,说不定共产党会看上他们,还让他们当村长呢?”高正达笑嘻嘻地说道。

    “你别说,还真的有这种可能呢。”张才多很认真地说道:“比如说林村长,他们家族在村子里人数众多,选举时有很大优势的,共产党之前在村子里搞的几次选举,选上的都是他们林家的人。”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他们就既是共产党的村长又是国民党的村长,这样的人我们该怎么形容呢?白皮红心、红皮白心?还是红皮红心、白皮白心?”说到这里,高平之大笑起来,其他人也跟着他大笑。

    乡公所里,李静玉和刘永义正在讨论大铁山隧洞的事情。

    “刘连长,施工队的事情搞得怎么样了?”李静玉问道。

    “正在加紧训练呢。”刘永义回答道,“我从工兵营请了两个人过来,给施工队的人当教练。”

    “我想在10月10日双十节的那天开工,可以赶得上吗?”

    “完全可以。”刘永义拍胸脯道,“双十节的时候,我的人训练完毕可以上场了,高平之的人忙完了农活也可以加入了,到时候我们各负责一头,两头同时掘进,谁掘的长谁得的钱就多。”

    “炸药的事情怎么办呢?”

    “炸药的事情还不好办,找那些当兵的买去,要多少有多少,我这里就有七百斤。李乡长,你先向我这个当兵的买吧,看在老朋友的份上,我给你优惠。”

    “这些炸药不是用来炸红军的吗?卖给了我,你还拿什么炸红军呀?”

    “我打报告再向蒋主席要呀,就说这七百斤炸药全在打红军的时候用掉了。”

    “国军怎么是这个样子?”李静玉叹息道:“11师也是这个样子吗?”

    “当然了,11师也就是跟蒋主席走得近些,其他方面跟我们没啥不同。”

    “我不信!”

    “不信?好,我做给你看,这些炸药我还不找26路军的人买了,就找11师的人买!”

    “算了,别做给我看了,怎么方便怎么做吧,接下来,你加紧搞你的训练,我加紧筹办我的开工典礼。”

    “开工典礼?”

    “是呀,开工典礼,一个盛大的水渠开工典礼!这个开工典礼将在双十节的那天召开,地点就在大铁山。这个典礼我爸要来参加,26路军的李师长、宁都县的曾县长也要来参加,《南昌报》的记者还要来现场作报道。”

    “这样呀。”刘永义脑子一转,对李静玉说道:“李乡长,能不能在典礼中增加一项内容?”

    “什么内容?”

    “送锦旗。”

    “送锦旗,什么锦旗?”

    “前段时间在茶集村和大龙山,我不是打了两次胜仗吗?这两仗过后,我叫高平之送我两面锦旗,这两面锦旗现在应该做好了。我想在开工典礼上,让他们当着那么多大人物和记者的面把这两面锦旗送给我,这样,我就可以名扬天下了。”

    “呀,有些人的脸皮还真厚,比城墙都厚呢!锦旗上都写了些啥?‘万民救星’还是‘除暴安良’?”

    “李乡长,别管上面写的啥,你先答应下来吧。”

    “好,我答应你,不过你的节目得经我过目,别太难看。”

    “怎么会难看呢?不会难看的,我会让他们做得漂漂亮亮的。”刘永义高兴地说道。

    晚饭后,刘永义去找了高平之。

    “刘连长,见到你太好了,告诉你,我们的补偿方案已经定下来了。”见到刘永义后,高平之立刻把会议的结果告诉他。

    “那太好了,但是,他们对我的这一作法是夸的多呢还是骂的多?”

    “当然是夸的多了,骂的人很少很少。”

    “真的,没骗我?”

    “当然是真的,就连土垄村和鼓塘村的村长都说好呢/”

    “那就好。高乡长,那两面锦旗做得怎么样了?”

    “已经做好了,我特地叫人去宁都订做的,怕青龙乡的人做不好。你要不要先看看?”

    “好呀,拿给我看看。”

    高平之叫人把锦旗拿了过来,展开给刘永义看,一面锦旗上绣着“万民救星”,这是茶集村的村民送的,另一面锦旗上绣着“除暴安民”,这是青龙镇的百姓送的。

    “怎么样,刘连长,还满意吧?”

    “满意,只是上面的字俗套了一些。”

    “那么,你觉得写什么合适呢?我可以叫人重做。”

    “不用改了,就这样吧,这些字虽说俗套了些,可也找不出更好的了。”

    “刘连长,赠旗大会什么时候开呢?”

    “赠旗大会不单独开了,过几天就是双十节,那一天,李乡长要在大铁山召开一个盛大的水渠开工典礼,届时会有好多大人物到场,我想把赠旗仪式安排在那个时候进行。”

    “你打算怎么安排这个赠旗仪式呢?”

    “仪式共分四段,第一段,茶集村的村民将茶集村的锦旗送给我;第二段,张村长致词;第三段,青龙乡的村民将青龙乡的锦旗送给我;第四段,高乡长致词。”

    “好呀,就这么办。”

    “还有,高乡长,你的致词能不能换个形式,比如说,写成一首诗?”

    “写诗?可我不会写诗呀。”高平之感到为难。

    “你可以找别人写呀,青龙乡找不到,你就上宁都找。”

    “找什么找,不就一首诗嘛,我来写。”旁边传来了高丽丽的声音,随即,她来到了跟前。

    “你来写,你会写诗?”刘永义惊奇地问道。

    “当然会了,在学校里,我的诗常常得奖呢。放心好了,我会把你写得高高的,比天还高,让你好好地露上一回脸。”

    10月1日一早,工兵营的营长王子连骑马来到了青龙镇,他是来找刘永义谈大铁山隧洞的事情的。

    刘永义把他带到了镇上的香香楼,在那里,他们叫上了酒菜,两人边吃边谈。

    “刘老弟,听说你们想自己干,不请我们了?”王子连说道。

    “是呀,你们要价太高,我们出不起这钱。”

    “我可以把价钱再降一些,三万,只要三万!”

    “三万还是很高呀。”

    “三万不高。”王子连争辩道,“你说大铁山隧洞只需二万,这肯定是算低了,我去那里实际看过,至少要二万五,再加上给长官的五千,我要价三万是非常合理的。”

    “这个嘛,让我想一想。你给长官的那五千不能省下来吗?”

    “不能省!不给他五千,他怎么可能批准我们为你们挖隧洞嘛。刘老弟,这用炸药可是个技术活,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还是让我们来干吧,这样做保险,我保证,一个月把隧洞打通。”

    “嗯……三万,三万。”刘永义有些动摇了。

    “这样,我再让一步,二万五现金,剩下的五千算我的投资。”王子连赶紧趁热打铁。

    “好,一言为定,刘平,你赶快去把李乡长找来,我们要跟她谈大铁山隧洞的事情。”

    李静玉来到后,三人在酒桌上又谈了一阵,李静玉被说服了,同意让25师的工兵营来承揽大铁山隧洞的工程。

    10月2日清晨,刘永义接到了刘致中的电话。

    “永义,三万斤盐已经准备好了,你派人过来把盐运过去,运盐的大车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一共20辆,我准备叫李得田去运,我留在青龙乡安排与李清正交易的事情。”

    “这样很好,不过注意一下,三万斤盐数量很大,为了掩人耳目,你把交易时间安排在晚上吧。”

    傍晚,李得田带着一个排,押着二十辆满载食盐的大车回到了青龙镇,为了掩人耳目,车子上盖了稻草,不让人看出是运盐的。

    晚上九点,刘永义和李得田带兵押着食盐,来到了青龙镇南边的土垄村,这是双方商定好的交易地点。

    李清正带了一大群人在那里等着,双方各自派人点验对方的钱和货物,验对无误后即开始交易。

    交易完毕后,李清正对刘永义说道:“刘连长,我们的林主任也来了,他要和你谈有关药品的事情。怎么样,你过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