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衣风流-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楠哈哈大笑,一时间浑身轻松,身子都轻飘飘的,来这里这么多年了,今年的新年过的最舒坦,朝廷上自己地位稳固,正德越来越依赖自己,虽然有侯爷们和外廷文官们时不时出来闹心,但他们也奈何不了自己;家里家外也是一片祥和,过了年到了四月里自己就又要多两个孩儿了,添人进口之喜可是这时代的头等大事。白纸坊过年之后若是招商顺利的话,很快便可回笼资金开始第二期的开发,可以预见白纸坊的工程带来的收益将是巨大的,当手头聚拢巨额金银之后,自己的下一个计划也将启动了。
宋楠坐在椅子上,美滋滋的想着事儿,一口一口的喝着热茶,心里乐不可支,回想当年穿越之初的惨状,谁又能想到自己有今日这番成就?做梦也想不到。
……
满城的爆竹声中,正德四年的新年到来,这一年年初小有波澜,安化王之乱平息,刘瑾一党尽数铲除,让大明朝这条大船减了不少负担。随着朝廷制定的一系列安抚生息之策,虽然未必是根本之策,但多少也起了不少作用,大明朝恢复了不少生气。
宋府也难得热闹的团聚在一起过了个新年,宋楠闲来无事带人制作了一副象牙麻将用来增加兴致,起初众女对这玩意还没什么感觉,被宋楠拉上桌子玩了几圈之后,却一下喜欢上了未来的中华国粹。
特别是宋母,居然沉迷到连佛堂也不去了,拉着几个媳妇鏖战不休;挺着大肚子的小郡主和叶芳姑无法参与其中,但也搬了凳子坐在后面出主意观战,陆青璃、戴素儿、朱凤桐这三个成了麻将桌上的常客,反倒是宋楠被拱下来笼着手无事可干。
一时间宋府后宅中充斥着:“吃碰对胡”等娇叱之声,夹杂着“你刚才应该吊九万。”“不,我应该单吊幺鸡”之类的探讨声。宋楠后悔不已,悔不该教会了她们这玩意,今后恐怕是没完没了了。小郡主已经要求宋楠再用象牙找工匠雕刻一副,待生了孩儿之后和叶芳姑一起叫上婉儿和蔻儿另组一局鏖战,宋楠嘴上答应,心里却是发下毒誓,再也不将后世那些玩物丧志的玩意儿弄到这个时代来了。
寂寞无奈之余,宋楠只得另找乐子,所幸婉儿还没沉迷其中,既然挤不上牌桌,何妨抱着婉儿圆润娇嫩的身子挤一挤,婉儿似乎也知道宋楠的无聊,使尽浑身解数伺候,两人如胶似漆的纠缠了数日。
好几次宋楠都想将杨蔻儿给拿下,自己想要的话,杨蔻儿绝对不会拒绝。但想到杨一清得知此事之后的情形,宋楠又不得不忍住这个念头,只趁着妻妾们鏖战的时候将跟在自己后面像个小尾巴一般的杨蔻儿搂着亲了不少回嘴,肆无忌惮的摸了不少次她的身子。

第五九八章 国失重器
舒坦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正月初六夜里,宋府后宅正在麻将声声的时候,忠叔急匆匆的赶来后宅,说英国公府来人求见老爷和夫人,小郡主早已经睡下,被叫醒之后穿衣来到后宅花厅之中,见宋母陆青璃戴素儿等人均站在厅上神色有异不知何故。
小郡主打着阿欠打趣道:“怎么了?婆婆你们又为了打牌争辩起来啦,让我来评评理。”
众女默然,戴素儿和陆青璃上前来一左一右扶着小郡主的臂膀,脸上愁云惨淡。
“怎么了?”小郡主莫名其妙。
宋母叹了口气上前来抚摸着小郡主的头发,轻声道:“我的儿,你要挺住啊,刚才你娘家派人前来,说是英国公老爷子他……他过世了。”
小郡主啊了一声,脸上瞬间变色,睡得红扑扑的脸蛋变的煞白,喃喃道:“不可能,昨日如花回府后还禀报说爷爷身子挺好的,怎地会……这不可能……如花,如花呢?还不滚来见我。”
胖墩墩的如花赶紧从门外进来,小郡主劈头就问:“你昨日回府见到国公爷了没?”
如花嗫嚅半晌,摇摇头道:“小姐,是小公爷让奴婢这么说的,说是怕你担心老公爷的身体,伤了胎气。”
小郡主身子发抖,一把抄起靠在桌边的宋母的拐杖便要打,口中骂道:“你这坏东西,连我也骗,我打死了你。”
众人忙上前拉住,此时睡在婉儿房中的宋楠闻讯赶来,小郡主见了宋楠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扑进宋楠怀里叫道:“夫君,爷爷没了……”
……
北风卷积着阴云,天气冷入骨肉;英国公府门楼上大大的白色灯笼随风摇摆,宽阔的大厅中烟火缭绕,白色布幔挂在当中,巨大的楠木棺木摆在正中;冷风吹过,布幔翻卷,烛火摇弋,给人以凄清之感。
闻讯赶来吊唁的文武百官勋戚贵族络绎不绝,小公爷张仑面色木然站在一旁答礼道谢,如花和如月扶着一身孝服的小郡主也站在一旁答礼道谢,小郡主面无血色,眼泪从早晨到傍晚几乎没干过。
巨大的庭院里,宋楠站在台阶上迎候前来吊唁的官员们,不时的对赶来禀报的王府管家仆役们低声吩咐着什么,小公爷和小郡主悲伤过度,宋楠只能代行其责,帮着料理治丧事宜。
天色渐晚,今日最后一批吊唁官员离去之后,宋楠下令关闭大门,转身走入大厅灵堂之中,见小郡主悲痛欲绝的摸样,忙上前道:“回内堂休息吧,你这一天下来不吃不喝的,身子如何挺得住。”
小郡主摇头低语:“不,我要在这里陪着爷爷,爷爷最疼我,我却曾伤了他的心。”
宋楠皱了眉头看了看张仑,张仑叹息一声道:“妹子,去内堂休息吧,灵堂要设三日,你有身孕,可不能这样,不然爷爷泉下也不会高兴。”
张仑之妻柳氏也上前规劝,小郡主还待争辩,宋楠使了眼色,如花和如月半强迫的扶着全身绵软的小郡主去了。
宋楠命人搬来椅子,倒了两北热茶上来,示意张仑坐下歇息;张仑一天下来也是身心俱疲,坐在椅子上喝了几口茶水,才缓过劲来;呆呆看着棺木前的烛火出神。
宋楠轻声道:“小公爷可要悠着点,逝者已矣,节哀顺变;今日才是第一天,你可别累垮了,明日上午皇上要亲自来吊唁,内阁首辅大学士们也要前来吊唁,你可不能失礼了。”
张仑点点头道:“我知道,这几日要怕是要辛苦你了,我这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事也想不了,没有你里外操持,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宋楠拍拍张仑的肩膀道:“莫说这种话,我也是半个英国公府的人,这也是我分内之事。倒是小公爷你,从今日起你便是国公府的主人了,莫要慌了手脚,让下边的人更加的恐慌;你稳得住,他们才能渡过这悲痛的时候。”
张仑轻叹一声,蹲下身子取了一叠纸钱在盆中烧起,看着灵前张懋的画像愣愣的出了会神,像是在自言自语,又想是在跟宋楠说话。
“昨夜爷爷仙去的那一刻,我一下子觉得天都塌了下来,爷爷在世一天,我国公府便是大明朝不可撼动的一座堡垒,哪怕爷爷病卧在床,我在外边不管怎么胡闹,总觉得有靠山无所畏惧。爷爷走了,这英国公府的未来便落在我的肩膀上,我并无自信比爷爷做的更好,心中充满了恐惧之感。”
宋楠静静道:“我能理解你的感觉,老公爷就像是一座伟岸的大山,他在世时或许不赞成我们的一些做法,但归根结底他还是维护我们的;我曾发誓不依靠国公府之力,但其实我有今日还是借了老爷子的光。不过,人总是要自己肩负责任的,英国公府在小公爷手中未必不能发扬光大,只是小公爷现在处于悲伤之中,情绪有些低落罢了。”
张仑抬头目光炯炯的看着宋楠道:“宋楠,我知道你有雄心壮志,我也知道你能力超群,所以我违背了老爷子的愿望和你站在一起,不仅是因为相信你,也是希望能证明自己眼光不差。今日当着爷爷的灵前,我很想知道你的心里话,因为我从来就没看透过你。”
宋楠起身来点起一炷香恭谨的敬上灵位,声音低沉的道:“老爷子,我知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英国公府着想,你肩负着延续广大国公府的重任,所以考虑的出发点自然不同,之前也许我们之间有些冲突,但我宋楠从未真正的怪你。之前我的一些行为可能也让您心中不快,今日宋楠在你灵前诚心道歉,希望老爷子不要介怀,原谅我的唐突。”
张仑静静站在一边,沉思不语。
宋楠继续道:“您老人家也莫要担心国公府的未来,小公爷完全有能力撑起英国公府百年来的荣誉,宋楠在此发誓,无论何时,宋楠都会站在小公爷身边,绝不容他人侵犯国公府的尊严和荣誉,老爷子九泉之下当可瞑目了。”
张仑神情激动,伸手握住宋楠的手,低声道:“有你这句话,我便什么都不怕了,老爷子临去时最担心的便是这个;你知道老爷子临终前跟我说的什么话么?”
宋楠道:“不必告诉我,老爷子定是担心你跟我走在一起,将来会毁了国公府,让你离我远一点。”
张仑喟然一叹,再不出声。宋楠猜的一点没错,老公爷临终之时就是这么交代的,言辞甚至更加的激烈,他说宋楠是狼子野心,将来必成大明大患,说张仑不是他的对手,国公府将来必受牵连;这些话张仑终究无法说出口来。
次日上午,正德率内阁大学士们亲自来国公府吊唁,杨廷和首先代表皇上和群臣诵读悼念祭文,宋楠对张懋的过去本知之甚少,听了这祭文之后,也不免为张懋的辉煌过去赞叹不已。
张懋九岁袭公爵之位,随宪宗皇帝西苑骑射,射箭三发连中,宪宗赐予金带奖励;之后奉命领军,曾驻守陕西、山西京畿各边镇,在居庸关、黄花镇、喜峰口、古北口、燕河等长城内外关隘重镇与鞑子交战百阵,受伤数十次,数次生命垂危。回到京城之后,总督团营,勤于团务,扩充兵力,增强战力,功勋卓著。历经景泰、成化、弘治、正德四朝,均为皇家倚仗,是历代皇上最信任的勋戚之一。这样的经历,在大明朝绝无仅有,仅此一人。
“呜呼,国失懋公,天地变色,百川含悲;大明骤失砥柱栋梁,吾皇失却忠贞之臣,国之悲事,奈何若何?朝廷上下,号天泣血,泪洒粘土……今此拜祭,聊表君心,吾辈为臣,化悲为励,化痛为忠,勉力承志,以补卿失。乌呼哀哉,尚飨!”
杨廷和念完祭文,将祭文放在火盆中烧掉,咻咻冷风吹过,祭文瞬间变成飞灰飘飘荡荡随风而去,遍布灵堂之中,众人躬身而立,垂首默默致哀。
随后正德亲自拜祭,群臣依次进灵堂拜祭,待拜祭完成之后,张永手持圣旨高声宣旨,张仑率国公府上下跪在庭院中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英国公张懋一世忠勉,今闻噩耗,朕不胜唏嘘;望公之亲眷子侄节哀顺变,继其遗志报效朝廷;今追封英国公张懋宁阳王爵位,谥号恭靖,赐金冠玉带随殓。张仑袭英国公爵位,加团营总督之职,府中子侄女眷各有封赏,钦此!”
张仑哽咽高呼万岁,接过圣旨站起身来已是满脸泪痕。
爷爷去了,自己袭了爷爷的爵位和职务成了国公和团营总督,但为何心中忐忑难安?未来国公府的命运又将如何?张仑一片茫然。

第五九九章 政策所限
治丧三日后,张懋灵柩下葬,浩浩荡荡上千人的送葬队伍护送张懋葬于丰台长辛店连山岗上的张氏墓园之中,那里长眠着第一代英国公,张懋的父亲张辅;和父亲张辅一样,他们没能过七十五岁的关口,享年均为七十五。
张氏墓园中还安葬着张懋的发妻陈氏,张懋之子张仑之父张锐,以及国公府诸多去世的亲眷;按照张懋死前遗愿,灵柩和发妻陈氏葬于一处,封土造陵,巨龟驮碑,安眠于大地之中。
老公爷过世,小公爷替之,看似平静的交接,但在宋楠看来,却并不简单。张懋新丧之时固然无人会出来反对,但长久之后必有隐忧。原因很简单,张仑不是张懋,没有张懋那般辉煌的过去和能力,张懋在世尚不足以完全镇得住团营的侯爷们,凭着张仑的本事,想坐稳团营总督之职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站在宋楠的立场,固然希望张仑能稳住局面掌控团营,但宋楠明白那是不可能的,用不了多久,极有可能便在此事上发生争执;一个三十出头的年轻的英国公,想镇住老奸巨猾的团营侯爷们,这对张仑来说简直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张仑虽不像其他勋戚子弟那般的纨绔无能,但毕竟经历不多,若非当年在新平堡一役中解救了皇上,他恐怕至今毫无寸功。而就算是那一次的功劳也是得益于宋楠的事前安排以及蔚州卫数千兵马的拼死血战。
但宋楠现在还没法解决这个问题,宋楠的能力尚不足以让张仑稳坐团营总督之职,一切只能走一步行一步,起码在短时间内,没人会冒头来提及此事,将来的事情只能见机行事了。
宋楠眼下要处理的是另外一件事情,正月初七那天,年前朱凤桐接洽的各地商贾便陆续赶到了京城,适逢老公爷治丧期间,宋楠也无暇分身接待,一直由朱凤桐带着童阿虎和万大宝等人接待他们,安排住处参观白纸坊工地等事宜。如今老公爷入土为安,英国公府的事情忙的差不多了,也该去见见他们了,大事还等着自己和商贾们商定拍板才是。
正月十二,宋府大厅之中满堂济济,各地来的商贾被请进宋府之中,满堂操着吴侬之语和徽州方言的商贾们济济一堂,宋楠没出来见客之前,众人相互拱手打招呼,互相打听着对方的商路和买卖,忙的不可开交。宋楠从厅后帘幕进入之后,顿时满堂寂静,人人起立拱手,目光中都带着一丝惊讶。
惊讶的原因莫过于对宋楠是个如此年轻的青年的惊诧,虽然早就听说这位宋侯爷年少得志,但亲眼看见一身贵气的宋楠出现在面前,众商贾还是忍不住的咂嘴。
“各位东家好啊,诸位千里迢迢来到京城,我却慢待了诸位东家,实在心里过意不去;这不,今日特地请诸位来我府上,稍后设薄酒向诸位致以歉意。”宋楠拱手笑呵呵的道。
商贾们纷纷道:“侯爷说哪里话来,这几日蒙朱姑娘和贵府官事诸人悉心照顾,我等安心的很。倒是听说侯爷丈人府上出了白事,侯爷自然是要去帮忙尽孝的,还请侯爷节哀顺变。”
宋楠叹息道:“是啊,英国公他老爷子过世,我这个当孙女婿的自然是要去送他一程,事情已经了了,也不必提了。诸位来了四天多时间了,可去了我白纸坊工地瞧了么?”
众商贾七嘴八舌的道:“朱姑娘带着我们去瞧了,果然是大手笔大气派,这商铺宅第格局没得挑剔。”
一个须眉皆白的老者起身朝朱凤桐鞠躬拱手道:“哎,去年年底,朱姑娘带了样图去跟老朽接洽之时,老朽还都不太相信,如今眼见为实,朱姑娘所言无假;当时老朽曾出言不逊,在这里向朱姑娘致歉了。”
朱凤桐忙起身抿嘴万福行礼道:“赵会长何必过谦,在商言商,固然是眼见为实,您老不信也是人之常情。”
宋楠呵呵笑道:“若我没猜错的话,这位老先生必是徽商商会的赵会长了吧。”
那老者拱手笑道:“侯爷好眼力,正是老朽;什么会长不会长的,不过是为大伙儿共同出谋划策罢了。”
宋楠微笑颔首,眼光转了一圈,看着一名白胖的老者道:“那位老先生必是潮商商帮的马会长了。”
白胖老者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拱手道:“正是老朽。”
宋楠道:“浙商商帮的任会长必是这位老先生了,精气神十足,颇有仙骨之气啊。”
一名瘦的脸颊凹下的高瘦老者哈哈笑道:“侯爷让老朽多活几年吧,可当不得侯爷这么夸奖。”
这年轻的侯爷说话亲切和气,并无一般高官厚爵之人对商贾那种表面和气却又掩饰不住的骨子里的鄙夷,众商贾心中受用,对宋楠好感倍增。
宋楠落座之后,众人也纷纷落座,婢女们送上美味的点心茶水,宋楠随手招呼众人随便取用,乱哄哄一番后,宋楠轻咳一声,众人顿时静了下来,知道要谈正事了。
“诸位东家,既然你们诚心诚意来到京城,这几日又看了白纸坊的商铺宅院,咱们便也无需绕弯子,我开发白纸坊的店铺房舍便是要卖给商家在京城做生意的,诸位可有意向么?”
堂上一片寂静,稀溜溜低头喝茶的声音不时响起,但却无人说话。
宋楠笑道:“怎么?诸位东家对我宋府开发的房产不满意么?价格不满意还是对房产不满意?”
徽商的赵会长咳嗽一声道:“侯爷是直爽之人,我等也不绕弯子,我等商贾哪有不愿意来京城开辟产业的,京城乃是大明最为繁华之地,能在这里经商置产,是件极好的事情。白纸坊的铺子和房产我等也是看在眼里,大伙儿都恨不得据为己有。”
宋楠微笑道:“那为何你们好像是有所顾忌的样子?”
赵会长拱手道:“我们私下里也交流过,价格什么的都不是问题,本来担心京城中的商会排挤,但既有国公爷和宋侯爷出面出任白纸坊的会长,我等倒也不怕别人找麻烦。我等只有一件事要解决,如果侯爷能解决这件事,我赵某人愿意购买三套铺面外加一套宅第。”
“对,我等也一定购买铺子,谁还不愿意来京城做生意么?做梦都想呢。”众商贾七嘴八舌的道。
宋楠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微笑问道:“什么样的事情需要我来解决?倒说说看?”
赵会长道:“侯爷当知,大明商贾受黄册所限,不可在外常驻经营;近些年虽有所松动,但三年不反原籍,当地官府便以流民逃民为由发布追缉,我等商贾便必须要返回原籍,搞不好还要吃官司;若是在别处州府还好,官府之间还可开具证明身份的公文,也免了被视作流民逃民之事,但这里是京城之地,天子脚下,我等均担心买了侯爷的铺子,却是无法经营的。”
宋楠皱眉道:“什么意思?我怎地没听懂你的话?黄册是什么?”
一众商贾愕然以对,侯爷居然不知黄册为何物,还是故意在装糊涂?
朱凤桐也很惊讶,她在宋楠耳边轻声解释了几句,宋楠一下子明白过来,这所谓的黄册便是后世所称的户口本,大明朝是个高压的朝代,百姓出县域以上的地界都需要官府出具路条,注明身份籍贯从何处出发目的何处,需多少时日等等,太祖朝起便以里甲制度将百姓捆绑起来,成立村民小组,每年检视一次,以这种小型单位为主体来进行纳税服徭役等事务,如果有人脱籍而出,一年便可知晓,脱籍之人便将被视为流民或者逃民,朝廷会动用武力抓获这些人遣返原籍。
而作为大明朝的商贾,和务农的百姓一样统为民籍,也被编为里甲之列,只不过处于对行商的便利,给予三年的期限,每三年必须回原籍居住,否则同样被视为流民或者逃民,同样要受到惩罚。
宋楠有些头皮发麻,说实话他还从没考虑到这一点,若真是如此的话,谁还来买自己的铺子和房子?谁花大价钱在原籍之外置办产业,岂不是白痴么?商贾们焉肯做这种亏本的买卖。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商贾只可能是租赁商铺这宅第,而绝不肯买下来了,自己难道要当个吃租金的包租公么?

第六百章 不破不立
宋楠忽然明白了一个曾经想过多次的问题,明明大明朝土地珍贵,人多地少,为何百姓们还死活拘泥于耕种土地,而不去想办法行商致富,恐怕原因之一就是这种严格的地域户籍制度限制了他们的自由,让外出自由经商困难重重。
本朝有名的商帮都是拘于本地,很少进行异。地的经营,严重限制了商家的规模和影响;话句话说,即便有的巨商大贾累积了巨额的财富,这些金银财宝也很少用于它途,除了在原籍置办产业之外,并不能投资异。地,带动经济,让整个大明朝随之受益。
众商人们提出的问题宋楠无法解答,宋楠只得款待了他们之后送他们出府,宋楠明白,若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白纸坊的房产开发将会一败涂地,自己和朱凤桐的几百万两银子将血本无归。
客人走了之后,朱凤桐静静看着宋楠道:“此事我原该提醒你的,只是我以为你必是有了对策,所以才没说出来;你也不必着急,也许会有解决的办法;商帮东家们三日后才离去,在此之前看看有没有转机。即便是无法解决,也不过是亏了银子罢了,就当买个教训。”
宋楠摇头道:“那可不成,我岂能让那些家伙们看笑话,他们禁止本地商贾买我的商铺,不就是为了看到我限于窘境么?再说此事看似只关系我的利益,但其实对整个大明的商贾都是一种限制,本来我对朝廷政务不愿多掺合,但这一次我须得进宫去跟皇上谈一谈此事。”
朱凤桐道:“你打算怎么办?”
宋楠沉声道:“打破这种不合理的规矩,于公于私都是有利的。”
朱凤桐惊讶的道:“这怎么可能办到?”
宋楠微微一笑道:“你莫担心,事在人为,麻烦你去挽留东家们几日,带他们去游玩北京城,其他的事情交给我。”
……
正月十四早朝之上,昏昏欲睡的正德眯着眼听着一项项奏议似睡非睡,皇上精神不佳,殿中不少大臣也是站着打瞌睡,年假之后的早朝大多是这个情形,大家过了个脑满肠肥的新年,都倦怠了不少,再加上明日又是上元节,更是心不在焉。
从正月初七日开始,连续数日的朝会内容都是内外廷各衙门各部的工作总结,这几乎是正德朝的惯例,年后到上元节的这几日朝会就像是去年的工作报告,所以这几日的朝会既无趣又冗长,让人提不起精神来。
好不容易六部官员都奏议完毕,不少事不关己的官员也已经小寐了一觉,就等着皇上发话退朝了。正德也是美。美的打了个阿欠,慵懒的欠欠身子,打算起身退朝,正在此时,宋楠走出群臣之列来到阶下行礼。
“宋楠,你有奏议么?”正德揉着干涩的眼睛问道。
宋楠道:“启奏皇上,臣有一本上奏。”
“哦,说吧。”正德重新坐在龙椅上,无聊的拨弄着扶手上镶嵌的一只羊脂龙眼宝石。
“皇上,刚才臣听了户部通报的去年财税收入的奏报,去岁我大明财税收入一千七百万两,较之前年多了近四百万两,可见内阁的政策是很有成效的。”
“那还用你说?难不成杨首辅还会做无用之事不成?”有人小声嘀咕道。
宋楠无视嘲讽,继续道:“然而,即便是财税增长可观,去岁朝廷的支出高达两千三百万两,财税亏空高达六百万两,这六百万两全部出自国库结余之中,加上前几年的亏空银两,恐怕国库已经空了吧;咱们老是这么吃老本,也不是个事啊。”
群臣哗然,宋楠说这些岂不是会让皇上心中不悦?诚然,这几年每年都在吃先皇储备下来的国库老本,但这些事大家只在心里说说罢了,这么直接的提出来,这宋楠也不知是不是傻了。
正德舔了舔嘴唇道:“宋楠,你说的这些朕都知道,朝廷上下已经在尽力解决此事,你不也看到了么?内阁出台各项政策增加税收,去年便多了六百万的收入,假以时日,必回弥补亏空的。”
宋楠沉声道:“皇上,这些事本非臣的职责之类的事,但身为大明之臣,参政议政也是分当所为,臣非觉得内阁的政策固然有效,但考虑尚且不周;这种增长不足弥补消耗,据臣所知,光是山东诸府的重建赈济,便足以消耗掉以后两年的全部财税收入,长此以往,国库亏空殆尽,一旦有战事发生,那便糟糕之极了。”
宋楠说的意思大家都明白,国库没有储备,寅吃卯粮的话,如果边镇鞑子进攻或者是境内再来一次刘六刘七那般的大起义,朝廷将无钱粮派兵镇压应战,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不过宋楠的担忧也不是什么先见之明,朝上群臣人人知道这一点,只是苦于无法解决此事,说了又能如何?
正德有些烦躁,他不愿意听到这些话,宋楠这些话都是老生常谈,过去一年大臣们关于此事的奏议不下百次,可正德又能有什么办法?该花的银子还是要花,该赈济该重建的事情还是要做,否则民心不稳会造成恶性循环。
去年山东府微山湖一带便已经有无家可归的流民啸聚成匪,这些都是警示。若是别人说出这些话来,正德早已黑脸训斥了,但宋楠说出来,正德只是不予答复,事实上他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宋大人,你说的这些,朝廷上下官员都深悉此点,倒也不用宋大人来重复;外廷已经积极制定应对之策,数年之内当有改观,急是急不得的。”杨廷和隐隐感觉到宋楠说这些话是对内阁的一种变相的指责,于是出列道。
宋楠道:“内阁实行的大力垦田拓荒之策确实取得很大的成果,但我总觉得收效慢了些,应该多想点办法才是。”
大学士费宏终于忍不住出言讥诮道:“难道宋大人有什么惊天大计不成?我等倒是想洗耳恭听。”
文官中有人低声道:“宋大人是想要进内阁么?多管闲事之极。”
“他要进内阁也不是不可以,只是须得先科举高中才成啊。”
官员中传来一片窃笑之声,无论宋楠如今的地位如何重要,文官们对他考不中科举之事总是当做笑话来听,聚会之时,这也是关于宋楠的一个最经典的段子。
宋楠听在耳中,脸上却起了笑意:“费大学士,如你愿意听,我倒也不在乎提出我的想法;身为大明朝的臣子,每个人其实都有提出为国分忧之策的权利,可不仅是外廷才有。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没准我们这些外行人也能有好主意呢。”
费宏呵呵一笑道:“倒要请宋大人赐予妙计。”
宋楠拱手向正德施礼道:“皇上,臣确实有些想法,或许能对朝廷财税增加有所裨益,臣可否畅所欲言?”
正德也来了兴趣,托着腮道:“准。”
宋楠谢恩,转向众臣道:“诸位大人,谁能告诉我,我大明朝财税取自何处?”
户部尚书何鉴沉声道:“宋大人,这还用问么?税收取自民间,田亩之税,丁户之税,市贸之税等等,宋大人若是有兴趣,可抽空来我户部,本官可命人专门给宋大人讲个三天三夜。”
官员们发出哄笑之声,宋楠不以为意,正色道:“何大人如数家珍,恐怕确实需要说个三天三夜,但在我看来,朝廷主要税收无非是三种途径,一为农,二为工,三为商。这农工商三字几可概括所有何大人口中的税收途径,是也不是?”
何鉴张张嘴,点头道:“大致不差,宋大人这概括倒也准确。”
宋楠道:“如今我大明税收,农桑田丁之税占据多少份额,何大人可能说个大概?”
何鉴道:“约莫七成。”
宋楠点头道:“矿山盐茶之税几何?”
何鉴道:“约莫两成。”
宋楠道:“然则商业贸易税收也是占据了一成了,这便是问题所在了。”
费宏皱眉问道:“宋大人到底要说什么?”
宋楠道:“莫急,听我慢慢道来;我大明朝赋税倚仗的便是农桑税收,占据岁入七成,工商两业加起来尚不足其一半,而我大明朝可耕种田亩却并不多,产量也并不大,将众多劳力限制在田亩之上,所得也是甚为有限的。百尺杆头更进一步固然好,但所耗气力也是巨大的,与其如此,为何不从容易着手的工商二业上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