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衣风流-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姿态来赢得皇上的好感,这样面子上也有光。此人年纪虽轻,心计可是一等一的深。
“宋楠对朕说,团营提督个个兢兢业业尽忠职守,是他效仿的榜样;他提醒朕要赏罚分明,但也要赏罚有时。朕觉得他说对,也很真诚,朕便答应了他的要求。”
群臣带着怜悯之色看着宋楠,心中均想,你虽精明过人,但此事上你却是一无所获了,拼死拼活打了几个月的仗,听说还差点被贼兵给杀了,到头来还不是什么都得到;说你宋楠淡泊名利,鬼才信你,你只是无计可施罢了。更糟糕的是,你依附的英国公府也旗帜鲜明的不支持你,这一回你算是彻底抓瞎了。乖乖当你的锦衣卫指挥使吧,你也就是这个命了。
一片窃笑之中,宋楠神色如常站在那里,仿佛这一切于己无干,宋楠很满意大臣们这种反应,越是轻视和幸灾乐祸,之后到来的一切便越是让他们震惊,打得脸也越是疼。宋楠只是觉得有些悲哀,这满朝文武考虑的都是自己的好恶,自己的利益,却无一人出来主持正义,无一人为自己叫一声屈,这才是宋楠觉得窝心的。
这便是现实,一个裸的残酷的现实,宋楠叹息于这一点,也看清了这一点,但宋楠却一点也不惊讶。
“皇上,臣有奏。”乱哄哄中,有人高声道。
群臣的目光循声而去,百余对眼睛盯着此人,那是小公爷张仑的身影;张仑秉承张懋之风,在朝堂上从不多言,重大场合皇上询问意见也必是询问张懋,轮不到张仑说话,但所有人都明白,张仑其实是有分量的,新平堡救驾之功,加上又是未来的英国公,无论在朝廷上还是在京营之中,也无人敢轻视他的意见。
正德微笑道:“张仑,你有何事上奏?若是军务可延后再说,宋楠和诸位有功将领的封赏之事尚未定论呢。”
张仑行礼道:“臣正是要对此事有几句话要说。”
正德挑眉道:“哦?那朕倒要听听。”
张懋紧锁眉头,低声喝道:“仑儿,你作甚?此事还轮不到你说话。”
张仑充耳不闻,自顾道:“皇上,臣不知皇上对宋楠将做何等嘉奖?”
正德砸了砸嘴道:“朕还没决定,你可有高见?”
张仑道:“朝廷理应赏罚分明,宋楠剿贼立下大功,理应受到嘉奖。有人会认为臣和宋楠有亲眷关系,便出来替他说话,其实不然,臣只是站在公理上说话。宋楠有领军之才,又功劳卓著,皇上若不给予合适的嘉奖,必会为天下人所诟病。宋楠虽非经天纬地之才,却也是我朝栋梁,皇上若是因为种种顾及之处而仅仅以爵位钱物田地之类的物事来当做赏赐,那是对宋楠的侮辱,也会让人寒心。”
张懋怒道:“仑儿,休得胡言,你懂什么,还不退下?”
张仑屹立不动,保持着向正德施礼的姿势,并不理会张懋的呵斥。
文武百官没料到张仑不出声则已,出声则震耳欲溃言语犀利,倒有大半张着嘴巴看着张仑发呆,有人心里想着:“英国公府爷孙两居然意见不统一,今日可真是奇了。”
宋楠暗中嘘了口气,张仑的态度给了宋楠一个让自己下台的台阶,张懋的态度已经激怒了他,他正在犹豫着将来对待英国公府的态度,因中间有个小郡主横着,他又不想让小郡主伤心难过。张仑的态度决定了英国公府将来和自己关系的走向,小公爷和小郡主兄妹二人的态度便足够了。
“皇上,无知小儿的胡言乱语您不必放在心上,他知道什么?皇上赏赐的一切都是嘉奖恩赐,有何高下之分?此子出言不逊,老臣回头会好生的管教于他。”见正德也发愣,张懋赶忙出列奏道。
“唔……朕觉得张仑之言颇有道理呢,英国公又何必呵斥于他?”正德缓过劲来,脸上露出微笑来。
“张仑,那依着你的意思,朕该如何嘉奖宋楠呢?”
“皇上,臣不敢妄言,但臣隐隐觉得,我大明朝该知人善用,宋楠既有将才,又有大功,该令其统兵为朝廷效力。”
“哦?那团营既然进不了,难不成调任边镇为将?”正德微笑道。
“自然不可,宋楠掌着锦衣卫,这军职也须得在京中方可;臣斗胆有个提议,不知该说不该说。”
正德道:“说来朕听听。”
张仑昂首道:“京营既有十二营,为何不能增为十三团营?刘六刘七之乱差点祸及京城,由此加强京中防卫也是有必要的,命宋楠统领这第十三团营,岂非两全其美么?”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徐光祚脸上带着冷笑,张懋满脸怒气怒骂不已,而其他官员则满脸的不敢相信。
“小公爷之意竟然是要改京中营制,好大的口气。”
“是啊,小公爷这是糊涂了吧,京营建制可是成规,难道说增加一营便增加一营?简直儿戏!”
“就是,团营建制关乎京城安全,多出一营是何意?难道纯为嘉奖宋楠,便要动京营的建制?这小公爷,怕是混了头了吧。”
“也难怪,宋楠是他妹夫,他自然是要偏袒的,可这也太离谱了,老公爷都没敢提,他倒是敢说出来了。”
“你知道个屁,这若不是老公爷授意所为,老朽回家吃两大碗屎,明显是一个黑脸一个红脸。”
“……”
满堂嗡然,像烧开的滚水锅一般沸腾了起来。
第四四零章 尖峰时刻(三)
“混账!”张懋怒不可遏,白胡子乱抖,四下寻找称手的家伙便要责打张仑,可身边并无拐杖棍棒等物,情急之下,紧迈几步,伸手从李东阳手中抢过芴板照着张仑没头没脑的乱打,口中骂道:“无知小儿,叫你胡言乱语,老夫打死你。”
张仑一避不避,兀自倔着脖子道:“老爷子,此事妥与不妥,该由皇上和诸位大人定夺,您老可莫激动。”
张懋怒骂道:“打死你这个不懂规矩的,皇上,老夫管教无方,这畜生什么也不懂,说些混账话出来,请皇上莫要放在心上,容老夫回府好生的管教他。”
群臣看着这场闹剧,有人自然是替老公爷着急,也有人颇为不屑的想:这祖孙二人倒是做戏的好手。
正德微微皱眉,见闹得不可开交,终于出言道:“老公爷,朕不知你为何这般情绪激动,在朕看来,张仑的提议很有道理啊,怎么大伙儿好像都觉得了不得一般,这是为何?”
群臣再次石化,原来皇上竟然认为这个提议很有道理,这可真是出乎意料之事了。
“张仑此议乃是从京城防卫角度出发,又能两全其美,让朕对有功之臣加以褒奖,乃是两全其美之策,有何不妥之处?”正德再问。
徐光祚出列沉声道:“皇上,京中兵制已成定例,景泰中,兵部尚书于谦大人建议朝廷设立团营操练,得朝廷准许之后,数十年来已成定例。我大明京城兵制已经是完整无缺的一套制度,岂可随意增减?团营乃京中精锐之师,每一营辖万人之多,多一营不仅涉及京营中的编制粮饷管辖之事,凭空多出一只兵马,又非皇上亲信勋戚领军,恐难以节制,这可是隐患。”
徐光祚说的再明白不过了,多了这一万兵马掌握在他人之手,不是对京城安全的进一步保障,相反却是个隐患,说白了,宋楠还不是能够让人放心的人,一旦握有兵权,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本来很多人不愿意说的这么直白,但徐光祚既然明说出来,其他人也不再顾忌,纷纷出言附和,言此事绝不可行,若加强京中防卫,大可增扩十二团营所辖兵士,而无需单独增派新营,那样会给利于掌控。
宋楠自始至终一言不发,哪怕是徐光祚和众附和之臣话语中流露出对自己领兵的不信任已经近乎裸,宋楠也没打算辩驳一句。宋楠只是将心思放在张仑身上,张仑被老公爷打得头上流血及其狼狈,不由从心底里感谢张仑对自己够朋友够义气。
正德面对群臣纷纷的反对之声皱眉道:“难道团营之制便从未改过?朕可是听说过,宪宗二年朝廷将十团营增加两营。形成十二团营一直至今,为何宪宗年可增可改,朕便??朕便不可了?”
徐光祚道:“那是当是情势使然,如今和那时候却是不同。”
正德道:“有何不同?”
徐光祚道:“此事非三言两语便可解释清楚,但老臣拼死进言,团营之制轻易不可变动,京城安危乃是大事,皇上请深思而行。”
正德往后一靠,想了想道:“朕懂了,京营建制是动不得的,增减新营均非心血来潮之行,是需要朝廷慎重考虑的。”
徐光祚叹道:“吾皇圣明,臣子们正是此意,若到了需要增减京营建制之事,内阁、兵部、中军都督府、京营上下会相互协商提出建议;京营乃我大明军队之本,可不是随意便可动的了的。”
正德微笑点头道:“朕明白,然则京城之中的防卫兵马各有建制,已成体系,轻易增减不得……”
群臣纷纷点头道:“正是,正是。”
正德接着道:“朕明白如何安排宋楠的职务了,来人,拟旨!”
群臣茫然的看着正德,司礼监秉笔太监铺上圣旨提笔侧耳细听,只见正德起身从龙案后缓步行出,口中道:“锦衣卫指挥使宋楠临危授命,领军剿贼,功劳卓著,朕心甚慰。今加封宋楠二等勇冠侯爵位,赐玉芴金带;宋母教子有方,特封授一品诰命夫人,其妻淑仪郡主加封三品诰命淑人。另赏京外庄园一座,田五百亩为私产,赏银千两,绢布十匹,御马三匹。”
正德的话停了,司礼监秉笔悬腕等候,群臣也竖着耳朵等着最后的钦此二字,这两个字一出口,对宋楠的嘉奖封赏便告结束,这些地产庄园什么的算得了什么?最重要的关于职位的封赏只要没有,宋楠便相当于一无所获。侯爷的爵位虽然尊贵,但大明朝封侯爵的勋戚不下四五十人,虽然大多数是世袭,不像宋楠是草根出身封侯,虽惊艳,但却又算不得什么。
正德顿了片刻,看向低头不语的宋楠,喉头动了动道:“此次剿贼,宋楠展现了领军之才,率军一路横扫贼寇,尽显我大明将士之威,如此才能朕焉能埋没之。朕决定,改三千营为神枢营,任命宋楠为神枢营提督之职,与团营神机营等京中各营共同担负京城守卫之责,望宋楠不负朕望,再接再励,为大明社稷尽忠效力。”
朝堂上一片寂静,众人万没料到正德居然来了这一手,不过此举倒也可以接受,三千营是个什么样的军队大伙心知肚明,这只京营兵马早已没落,皇上。将三千营交予宋楠之手倒也并非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是三千营如今由兵部代管,不知外廷作何反应,众人的目光齐刷刷看向内阁的几位大学士,想看看他们是作何反应。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内阁的反应极其平静,杨廷和李东阳王鏊等人仅仅是对视了一眼,便没有了下文;焦芳和顾佐虽有些惊愕,但却压根没有出来反对的想法,相反心中暗自欣喜:这回宋楠又要被李东阳杨廷和他们加上一道罪状了,三千营再不济也是兵部的菜,这是虎口夺食啊。
正德停了半晌道:“看来诸位没什么意见了,此事便这么决定了,三千营改神枢营之后,朕准其增加兵额,限额一万,以增加京城防守之力。”
群臣嗡嗡议论,到底还是不一样了,三千营改为神枢营之后兵力也可以增加,宋楠到底还是宋楠,不可能接手这个鸡肋之军而不做任何的变动,或许这一切就是宋楠自己设计的结果。
“张永此次随剿贼大军监军出征,上下将士一致给予极高的评价,朕决定提张永为御马监首领接替谷大用之职,兼领御马监三千御林军。”正德缓缓道。
刘瑾不可置信的看着正德,嘴巴微张,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皇上突然的决定从头到尾他丝毫不知情,正德事前也压根没有跟他打个商量,张永升任御马监首领,意味着自己将失去内廷中的第二大实权部门,这个损失刘瑾实在承受不住。
“皇上……皇上……”刘瑾忍不住低声呼唤道。
正德回头问道:“怎么?”
刘瑾紧张的四下看了看,上前来低声道:“皇上是不是弄错了,三千御林军可是魏彬领着呢,谷大用有罪,魏彬可无罪啊,皇上三思啊。”
正德皱眉道:“魏彬改任御用监首领便是,张永对兵事有见地,这次监军出征已经得到证明,朕觉得该量才使用。”
“可是皇上……这内廷的事儿该事前跟奴婢商量商量吧,奴婢一点也不知情啊,奴婢毕竟有协调内廷事务之责,这……”
正德温言道:“朕确实想先告诉你一声的,不过朕认为你在谷大用的事上亦是有责任的,朕想你该潜心反思才是。朕虽不打算追究你的责任,但毕竟谷大用是你建议任御马监首领的,这次剿贼,这奴才胆大妄为恃宠生娇,让朕很是恼火,这次发配其去南京内监任职,朕已是网开一面了。朕事后想一想,御马监和三千御林军握在此人手中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一旦有变,谷大用这庸才是绝无有保护朕之能力的。你也不必多言了,这件事朕已经决定了,朕还是信任你的,且退下吧。”
刘瑾脸色煞白,正德言语虽温,但话语之中流露出的不满是显而易见的,皇上这是将谷大用的无能和失职牵连到了自己身上,内廷中的事情皇上也不是全然不知,只是皇上懒得去管罢了。如今皇上自己亲自任命内廷中的重要职位,并不同自己商量,口头上是说依旧信任自己,但实际上这种信任却是大打折扣了。
刘瑾不敢再多嘴,这时候选择谦卑顺从是最好的选择,刘瑾心中如明镜一般,这件事十之跟宋楠有关系,不由心中咬牙切齿,拿眼剜着宋楠,恨不得咬他一口出气。
“宋楠啊宋楠,你这一手可真狠,咱家对你一直没下狠手,你却要挖咱家的心,挖咱家的肺;既如此,咱家将对你采取雷霆手段,休怪咱家对你不留余地了。”
正德转向窃窃私语的殿中众人道:“这回朕的处置该无出格之处了吧,你们既说不能增新营,朕便不增新营,这神枢营不过是三千营的底子罢了,名字改了,建制没变也未增加,可称两全其美了吧。”
群臣无语,形势早已看得一清二楚,正德是一心要给宋楠加授军职,这该是一开始便定下的基调,殿中众人上蹿下跳忙活了半天,却弄错风向,摸错了脉搏,不少人当时就后悔了。
精细之人不免暗中思忖,以正德之能,绝无可能会想出这种钻样空子的狡诈之计,此事多半还是宋楠自己的主意。细想来这样的结果确实是两全其美,既不会引发勋戚侯爷们的愤怒,又轻轻巧巧的攫取京营军职,可谓是算计精妙,心思玲珑了。
正德对宋楠笑道:“宋楠,你还不谢恩么?”
宋楠忙行礼道:“皇上,臣恐诸位大人还是有些意见的,大人们不同意,臣不敢谢恩啊,为免日后有人拿规矩说事,臣觉得还是让诸位大人表明态度为好。”
正德道:“怎么会,朕可是按照他们的意思安排的,朕本来是打算增新团营的呢。”
宋楠道:“还是问问的好。”
正德皱了皱眉头道:“也罢,诸位大人对朕的安排可有意见么?李首辅,你觉得如何?”
李东阳垂头思索片刻,拱手:“老臣无异议。”
正德展颜笑道:“看来李首辅也是同意朕的安排的,那么杨大学士觉得呢?”
杨廷和表情淡漠,却毫不犹豫的道:“皇上安排的妥当,宋楠的确是将才,三千营……不,神枢营在宋大人的统帅下必将焕发新生,臣无异议。”
宋楠微笑心道:杨廷和到底是屈服了,兵部尚书的职位对外廷而言比这三千营重要的多。
“英国公觉得呢?”
张懋手中兀自抓着抽打张仑的芴板,神情有些呆滞,早知皇上的态度如此,自己何必枉做恶人?可恨宋楠只跟张仑说了皇上决意授予自己军职,打算新赠团营的想法,而并未透露皇上会将三千营改头换面交到宋楠手中,早知道是这样的结果,自己根本就不会反。这小子故意这么做,其实便是想探听自己对他的真实态度。
张懋心中情绪复杂难名,自己并未不愿意宋楠得到高升,只不过在国公府的利益面前,自己只能选择打压宋楠如团营之念,以挽回侯爷们的心,今时不同往日,团营也非铁板一块,侯爷们对英国公府的忠心也随着一代代的更替丧失的差不多了,自己虽竭力维持国公府的崇高地位,却也力不从心了。
好在今日张仑一根筋的支持了宋楠,才不至于让国公府和宋楠之间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看着张仑头脸上流下的鲜血,张懋有些后悔了。
“皇上烛照圣明,这样的安排最合适不过,不过老臣斗胆问一句,这神枢营受何处节制?”张懋缓缓问道。
正德微笑道:“神枢营、神机营、团营,同属我京营,朕是这么考虑的,神枢营可视为京城机动兵力,若京畿有变,团营神机营驻守京城的情形下,神枢营可出京御敌,身份要灵活些。内可行原三千营中五司随驾之责,外亦可整军出战,不拘于京城之内。”
群臣吸了口凉气,照正德这么说来,神枢营将是并列于团营神机营的存在,而且职责宽泛,兵额建制增加之后,将成为京城中一只重要的力量。
“老臣明白了,老臣无异议。”张懋心绪如潮,暗自叹息;自己在这件事上实在做的不够精明,早知是这样的结果,自己何须枉做小人。好在仑儿的一根筋反倒办了好事,起码和宋楠之间还有修复关系的可能,现在自己要做的便是赶紧表明态度,挽回损失。
第四四一章 兵部之争
正德挨个问了一圈,事已至此,只有傻瓜才会出言反对,可惜的是徐光祚自以为资格老,面子大,偏偏做这不认风向之人,硬是说了一番话来。
“皇上,京城之外有我中军都督府所辖八卫拱卫,实无需京营协助,这是职责的重叠,兵力的浪费;三千营改神枢营老臣并无意见,但臣建议职责不变,兵额不变。”
以徐光祚马首是瞻的新宁伯谭佑、惠安伯张伟等人均趁机附和,这些人都是五军都督府的老牌勋戚,言语中对宋楠的不屑之意毫不掩饰。
正德只一句话便噎的他们哑口无言:“徐老公爷,刘六刘七之乱差点祸及京城,中军都督府驻扎在京畿的兵马并不令人安心,东昌府之败犹在眼前;老公爷还是想一想如何整顿军纪,提高战力,让手下的将领不至于败于乌合之众的反贼手中再说吧,京营的事情老公爷便莫要操心了。”
徐光祚满脸羞愧,赶紧闭口退下,再纠缠下去,皇上恐要旧事重提,追究当初剿贼失败之责了,儿子徐延德因为败于山东已经被责令不得领军,若是自己再倒下,那可全都完了。
至此,大局已定,在上殿之前,谁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在此之前,绝大多数的官员因为知道团营提督们的态度,所以都认为宋楠今日将一无所获,或许还会因此被团营侯爷们说敌视,可没料到宋楠不但绕开了这些,还得到了比团营提督还要风光的职位;神枢营和团营并列三大营之列,虽然不能和坐拥十二万大军的团营相提并论,但起码名义上是平等的。
最郁闷的人无疑是刘瑾了,宋楠的实力增强,自己却连连失手,张永和宋楠之间摆明了是联盟关系,便是自己的内廷也不能尽数掌握于手中了。且从正德的态度上,刘瑾感觉到了极大的危机感,自己虽尽心尽力的让正德开心,揣摩正德的心意从不敢有所悖逆,但实际上在皇上心中,真正信任的人还是能够替他保住江山社稷的人,而自己这些小聪明和小主意,在平日或可让正德高兴,关键时候却是起不到作用了。
圣旨一道道的写就颁布,马永成有幸第一次成为替皇上宣读圣旨之人,他因监军西路剿贼之职已被提入司礼监成为秉笔太监之一,虽仍旧在刘瑾的目光之下,但起码已经算是跨出了关键的一步,而马永成也清楚的看到了未来的走势,跟着宋楠和张永屁股后面才是正道,跟在刘瑾后面,怕是一辈子只能吃屁。
“锦衣卫指挥使宋楠临危授命,领军剿贼,功劳卓著,朕心甚慰。今加封宋楠二等勇冠侯爵位,赐玉芴金带,授神枢营提督大臣之职。宋母教子有方,特封授一品诰命夫人,宋楠之妻淑仪郡主张氏加封??加封二品诰命淑人。另皇上太后额外恩赏京东庄园一座,田五百亩为爵位私产,赏银千两,绢布十匹,御马三匹。”
“大同副总兵江彬剿贼有功,加一等定边伯爵位,调任神枢营都督同知之职,赏京宅一座,银五百两。”
“宣府副总兵许泰剿贼有功,加一等安边伯爵位,调京营神枢营任都督佥事之职,赏宅第一座,银五百两。”
马永成高亢的有些刺耳的声音在殿中回荡,相较于他兴奋的语气,刘瑾魏彬等人咬碎了塞满肉渣的后槽牙,情绪也低落到了极点。
其余有功之将如大同游击将军马鸣、宣府左右卫指挥使瘿永、刘晖,以及江彬和许泰的手下所领将领也均获嘉奖,部分人员调入神枢营中任职,一时间谢恩之声不绝于耳,众将领感激涕零跪地磕头。
这些边镇将领的梦想便是进入京营为将,本来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就如丝的逆袭一般,忽然间一个个封爵入京,忽然间梦想照进了现实,又如何不激动不已涕泪横流。
乱哄哄热闹闹的朝堂之上,杨廷和恐是此刻最冷静之人,他还记着和宋楠的这场交易,李东阳王鏊都在自己的游说之下投了赞成票,没有在今日的朝堂上给宋楠丝毫的压力,那么宋楠所承诺的一切也该兑现了吧。
“启奏皇上,今日还有一事要做定议,兵部自刘大夏辞归之后,尚书之职一直空缺,内阁中事务繁杂,李首辅虽兼领兵部,但毕竟精力有限;前番内阁票拟的兵部尚书的人选,今日该一并敲定为宜。”杨廷和对着满堂乱哄哄的水鸭子提高声音开口道。
众官员一下子静了下来,兵部尚书的人选不亚于今日宋楠的封赏,也是个重头戏;管你京营还是五军都督府都是领军之职,调兵之权尚在兵部,此职位无疑会成为争夺的焦点。
刘瑾收拾颓废的心情,抖擞起精神,暗中向徐光祚焦芳顾佐等人打个眼色,徐光祚自知其意,出列奏道:“杨大学士所言甚是,兵部尚书人选悬而未决,平乱之后兵事整顿增补抚恤嘉奖之事繁杂众多,都督府所领京外卫所所报之事积押生尘,李首辅恐是年事已高精力不济,是时候该赶紧落实人选了。”
正德点头道:“好,今日朝会大可一并解决这些大事,朕也可轻松的过个新年。兵部尚书的人选,内阁已票拟人选,那便是兵部右侍郎陆完,不知诸位大人对内阁票拟之人可有建议?”
陆完低头站在班列之中,封赏的圣旨一直没有自己的名字,但他却丝毫不着急,因为他早已知晓今日自己将被题名为兵部尚书的人选,这个职位比之宋楠的今日所得毫不逊色,某种意义上而言,一旦提名通过,宋楠在神枢营提督这个职位上,反倒成了自己的下级了。
“老臣以为,既是商榷兵部尚书的最佳人选,人选岂能无从选择?老臣推荐一个人选,宁夏总兵姜汉戎马半生,立下战功无数,更难得的是对兵事有独特的一套办法。弘治十四年,先皇曾亲口赞其有能力,一度想调其回京在兵部任职;可惜当时鞑子叩关,姜汉上书奏请留任边镇御敌,先皇于是加其兵部侍郎之职,准其留守边镇。”徐光祚忘记了之前的挫折,摇头晃脑的捋着胡子奏道。
“哎呀,老公爷此言深得我心,姜汉大人的事情我是记得的,先皇本意是让姜汉大人击退鞑子之后回京履职,只是因边镇战事不断,姜汉一直未有机会回兵部履职。不过此人甚是豁达,索性自辞了兵部侍郎职位,一心留在宁夏替大明守卫西北边镇了。这一次兵部尚书空缺,臣第一个想到的人也是他,无论从才干和资历上都是他人不能比拟的。”内阁大学士焦芳晃动着枣核脑袋出列附和道。
杨廷和脸色难看,内阁之中的两派尽人皆知,焦芳和顾佐一直都是跟自己和李东阳王鏊三人对着干,好在己方占据人数优势,票拟决定重大事务也不会让他们得逞,但每每在庭上唱反调,这既是窝心之事,也是对李东阳和自己的威严的一大打击。
“姜汉?”正德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名字很是陌生,边镇总兵多的很,正德知道名字的不超过一巴掌之数。
“皇上,西苑豹房的几名西域歌姬还有那条西域大蟒便是此人派人千里迢迢送来的,您还记得么?”刘瑾俯身在正德耳边低语。
正德哦了一声,脑海里浮现出几名蜂腰的白肤蓝眼高鼻的异域女子的形象来,这十几日来,正德正跟她们打得火热,个中消魂处便是此刻想来也是魂飞肉酥的,他倒是忘了是谁送进宫来的,原来便是这个姜汉。
正德神情迷茫,嘴角也挂上了微笑,群臣不知道正德此刻脑海中的图像,否则他们怕是一个个喷血而亡。
“皇上,皇上?”刘瑾轻轻提醒道。
正德身子一动清醒了过来,忙道:“唔……这个……现在有了陆完和姜汉两个人选,你们认为这二人谁更合适呢?”
“自然是陆完是最合适的人选,此次剿贼也是功勋卓著,对兵事熟悉,且居兵部右侍郎之职,在兵部主官空缺的这段时间,兵部的运转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不不不……陆完固然不错,可惜太年轻,当初三边总制官之职都无法胜任,又如何执掌兵部?姜汉大人两朝元老,经验丰富,坐镇兵部乃是最佳之选。”
“两朝元老?那岂非说明他年事已高了么?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别说执掌兵部,便是边镇上阵打仗恐也力不从心了。”
“呸,你说的什么混账话,廉颇老矣?每餐三大碗饭照样吃下去,身子板照样硬朗,脑子照样够用。”
“嘿嘿,三大碗饭么?吃的多有什么用?只怕是‘顷刻三遗矢’吧。”
朝堂之上自动分成两派,互不退让,极尽挖苦讥讽之能事,争吵不休。
第四四二章 西北秘闻
李东阳颤颠颠出列,神情冷冽,内阁首辅身上自有一番威严和气场,乱哄哄的朝臣们感受到这股压力,终于识趣的住了口。
李东阳缓缓开口道:“诸位大人别忘了你们的身份,朝堂之上,皇上座前,焉能如此的放肆?兵部尚书之职是陆完合适还是姜汉合适,可不是打嘴仗大嗓门便能决定的,谁更合适,还需诸位提出更实际的考评之语才是。”
徐光祚冷然开口道:“李首辅说的是,然则老夫便来评价评价这位陆完陆大人,陆大人确实处于壮年,但兵部尚书之职可不是谁年轻便能胜任的,若以此为凭,这殿上一大帮子老臣便都只能告老还乡了。”
殿上老臣纷纷点头,有人悄悄道:“是啊,推选的是官员,又非选男宠,要年轻漂亮的作甚?”此言顿时引起一片窃笑之声。
徐光祚续道:“正如首辅大人所言,谁更合适要看其是否有本事有能力在兵部主事;先前有人说,陆完此次随宋楠宋大人剿贼有功,表现的勇敢无畏,智谋超群,但据老夫所知,陆完大人此次剿贼的表现却并不令人满意,不但不是什么勇猛无畏智谋出众,相反,还犯了不少错误呢。”
“啊?竟有此事么?”
“老公爷如何得知?陆完做了什么事?”
朝臣惊愕之余纷纷探首相询,内阁三位大学士数日前便已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