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夫妻本是同林鸟-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田大人以前是在大理寺当正六品的寺正。现在从京城调到林州,直接成了正五品的同知。
能在外地遇到个熟人,那感觉真是不错。
田大人和田太太听说了这个任命,也是松了一口气,到了外地,人生地不熟的,不容易打开局面,能有个通家之好,且这通家之好,还是顶头上司,那感觉不要太好啊。
田家的人早早的派了管事的和管事媳妇过来,想着提前到林州,也好把房屋等给搭打理好,然后等主子过来,也能直接入住。
田太太的意思是,不妨在林州也买了一个宅子,自己住自己的宅子,多方便,想怎么改动就怎么改动,她的嫁妆的出产,也够买一个宅子的。
且还有蓉姐儿,现在离得近了,有自己的宅子,她也方便住进来。
如果住在知府衙门的后宅里,来个什么人,别人恐怕也知道了,这就叫一个不方便。
田大人听了田太太的说法,也同意了。田大人和田太太除了蓉姐儿这个大女儿外,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和楚楚差不多大,二儿子倒是和瑾哥儿差不多大。
他们要过来,瑾哥儿就有伴了,以前在京城的时候,还一起玩过。
“你田蒙哥哥和田荀哥哥也过来了。”李梨花对瑾哥儿说道。
瑾哥儿眼睛笑成了月牙,“娘,荀哥儿他们真的要来吗?”
“是啊,要不了多少时间就来了,以后你们说不得就要一起读书了。”
当然,田蒙年纪大了,自然是分开的,可是田荀比瑾哥儿大不了一两岁,正是可以玩到一起的年纪,到时候两个人可以一起到先生那里读书。
现在瑾哥儿千字文已经认全了,能有个小伙伴一起读书,就不会那么枯燥了。
蔡知府一家子走的也很快,因为是年前就开始收拾了,所以一点儿也不着急,只等着公函下来,就动身出发,反正接手的是赵水生,彼此都熟悉,交接根本不是问题。
蔡大人以前都有意把手里的差事交给了赵水生,所以一下子放轻松。
两个人是互惠互利的,赵水生在京城认识的人多,蔡大人还是第一次留在京城当官,许多方面都要问问赵水生,而赵水生当这个知府,也少不了蔡大人的推荐。
蔡夫人更是在临走的时候,跟李梨花依依不舍的,不得不说,要是她家有年龄相差不大的孙子或者儿子,她肯定就想跟赵家结亲了。

  ☆、第一百一十三章 相逢

赵水生从正五品的同知,升任为正四品的知府,有多少人这一辈子,都难得从五品升为四品的?赵水生这样的,也算是难得了。
不过也没有人酸溜溜的,毕竟赵水生的能力,这林州知府衙门的人都知道呢。
田家的宅子也买了下来,离李梨花家里不远,田家是书香门第,可不是说人家就没有钱了。几代下来,田产和铺子什么的,都不少,加上娶得媳妇,都是大户人家的媳妇,带来的嫁妆也不少,对田太太来说,买个宅子根本不在话下。
田太太一家子是在二月底的时候,坐船到了林州的。因为才到,家里肯定又忙又乱的,李梨花就没有去打扰,她也知道田家带来的人肯定够用,所以也没有还送人过去之类的。
等田太太忙完了,带着她家的两个小子过来拜访的时候。李梨花看到田太太仿佛富态了一些,看来这日子过的真是不错。
“赵夫人安好!”现在李梨花可以被人成为夫人了,而不是被叫成田太太,因为自家夫君成了四品的知府,她现在也是四品的诰命,可以称为夫人了。
李梨花笑着说道:“赶紧坐吧,跟我还这么客气?以后在外面,你这样叫,到了自己家里,还是跟以前一样。”
以前田太太叫李梨花为赵家妹子,李梨花称呼她为田家姐姐。
这是按照年龄上算的。不在乎品级大小。
田太太也不矫情,这样说,就说定了。
“蓉姐儿给我来信,说赵家婶婶很关心和照顾她,我这当娘的谢谢你这个妹子了!”
“都是有女儿的人,我能理解你的心情,这只不过是顺手的事儿。”
蓉姐儿从林州离开的时候,李梨花送了蓉姐儿很多东西,让她带回婆家,加上赵水生还指点了蓉姐儿的女婿,回去婆家后,蓉姐儿被婆家的人很是看重,毕竟多一门关系,就是多一个出路,蓉姐儿的婆家周家也不傻,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两个人聊了一会儿儿女经,李梨花主要说的是林州这边一些女眷的情况,以后要在林州交际应酬的,免得田太太还有自己去摸索。
“我想着,等过几天,我家老爷正式上任了,到时候请大家去我家里吃一顿饭,你看如何?”
李梨花说道:“那感情好,反正我是一定要到场的。”
知府夫人能到场,绝对是给了面子,田太太这就放心了一大半。
说实话,这还是她家相公第一次在外面当官,她要应酬起来,也不容易。尤其是和这些陌生的家眷应酬起来。和在京城里当个小官不一样,这次丈夫是当林州的二把手的,她这个当家太太得要让大家知道,自家是个什么样子的。
“要是需要,可以从我这里弄些人手过去帮忙。”李梨花说道。
“那我可就不客气了。”田太太也正有此意,两个人敲定了这个事儿,就说起了别的事情来。
田太太道:“户部尚书夫人李夫人瘫痪了。”
田太太爆出了一个消息,这个李夫人,还是先前逼着要给他们家送女人的那位李夫人,她大儿媳妇是太后的娘家侄女儿。
当初那位李夫人中气十足,现在才一年不到,怎么就瘫痪在床了?
“这是怎么回事儿?”李梨花问道,倒是不质疑幸灾乐祸,她也没有把自己的愉快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中的习惯。只是觉得这位李夫人这么快就瘫痪了,有些不对劲儿,反正不是因为年纪大了,生病了才这样的。
田太太说道:“其实这事儿,在京城贵族圈子里也不算什么秘密。”
也就是这户部尚书李大人,临老还入花丛,竟然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妾怀孕了。这个消息一出来,李夫人就不干了,李尚书平时也有很多小妾,可是从他四十岁后,就已经没有庶出子女出生了,年级一大把了,生的越多,家产分的越散。不生就不生了,这也是李夫人允许李尚书身边多几个妾室的原因之一。
谁知道到了现在,李尚书竟然整出个这种事儿来,而且李尚书还非常高兴,一定要让这个老来子平安的生下来。
李夫人如何肯干,在后宅里,她是老大,于是就以立规矩为由,折腾起那个怀孕的妾室。
没想到这位妾室也不是个省油的灯,白天的时候,立规矩受苦了,等晚上李尚书来看望她,只眼泪一流,就有身边的丫鬟告状了。
李尚书一听,这还得了,于是就和李夫人吵了起来,还不让李夫人给这个妾室立规矩了。
李夫人见丈夫为了一个小妾就跟自己吵架,哪里受的住?偏偏这个时候,李大奶奶过来问事儿,李夫人就把这怨气发到李大奶奶的身上,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怎么就这么的不如意,丈夫丈夫,是个风流鬼,弄得她现在这个年纪了,还被小妾气得不行,所以见李大奶奶笑着问她家里的事情安排的时候,李夫人就觉得李大奶奶是讽刺讥笑她。所以这一生气,就把自己身边的两个丫鬟,要赏给自己的大儿子去当妾室,有种我过的不好,我受了小妾的气,你这当儿媳妇的也得跟我一样受小妾的气,不然这心里就不平衡了。
李大奶奶也没有说二话,把那两个丫鬟给带到了自己的屋子里,不过很快就收拾了东西,回了娘家,人家竟然不回来了。
这之后,太后就把李夫人叫了过来,不知道说了什么,李夫人回去后,就把那送到大儿子房里的两个丫鬟给要了回去。
然后呢,那个怀孕的小妾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竟然流产了,李尚书怒气冲天,跑到正房把李夫人当着众人的面给责骂了一顿,还要禁李夫人的足,于是这位李夫人觉得颜面全失,气得一下子中风了,而且还瘫痪在了床上。
“要我说,那个李家的小妾小产,不一定是李夫人下的手脚,李家那么多小妾,谁都可以动手。
还是咱们这样的人家好,不纳妾,家里清清静静的,也没有那么多的烦心事儿,都说是一个父亲,可是不是一个肚皮出来的哦,就是不一样,想着亲的跟同胞一样,那怎么可能?这件事后,李尚书就致仕了,如今的户部尚书也不是他了。”
恐怕皇上觉得他私德有问题,所以直接把他的官给撤了吧,以前碍于太后的面子,没有动他,现在这李夫人把李大奶奶给得罪了,也没有必要给李大人颜面了。
李夫人就是属于那种,越是权势大,越是喜欢仗势欺人的人。
李大奶奶还是皇上的表妹呢,欺负皇上的表妹,这怎么也说不过去啊。
“你说的对,我宁可让别人叫我母老虎,也不想家里乱成一团糟。等我当了老太太,我也给我们赵家立个家训,凡事赵家子弟,不得纳妾。”
所以说,这才起来的未来的书香门第就是有这样的一个不好,不纳妾,就被人说成是惧内,而像田家这样几代都是书香门第的,人家不纳妾,那就是妥妥当当的家规,也没有人说田家的女子善妒。
田太太也挺同情李梨花的,她嫁到了田家,凭着祖宗的规矩,不让丈夫纳妾,也没有人说她什么,毕竟,那是祖宗的家训,谁要是不听,那就是不孝。
而赵家妹子这边呢,就说她是个妒妇。
田太太安慰她说道:“没事儿,等过个几十年,你儿媳妇和你孙媳妇,重孙子媳妇,都要感谢你呢。”
赵水生这边也知道六部之一的户部尚书换了人了,只是回家听李梨花说,才知道其中还有这个隐情,果然女人和男人关注的重点不一样,赵水生觉得,这位前户部尚书之所以会被撤下来,是因为他能力不足,当初不过是让他在户部站着位置,现在不需要他了,自然就该他退下来了。
至于说的,皇上为了自己的表妹出气,所以才撤了人家的职,那纯粹是女人的心思了,皇上那么多的表妹,怎么可能就因为这点儿亲戚情分,就随便让一个一品大员下台?
那不是成了昏庸吗?
“我可没有这样说过,只是觉得这事儿,太后有一定的影响。”自然不可能是真的为了李大奶奶出气才那样,只是因为有了太后,就可以找个现成的理由,而且人家让李尚书致仕了,不过李大爷却升了官,也是变相的补偿了李大奶奶。
从此后,在官场上的就是李大奶奶的丈夫而不是李夫人的丈夫了。
这李大奶奶也是个能人啊。
有时候后宫对前朝的影响极大,皇上都要被人说孝道,太后还在,这孝道哪怕是做到面子上,也得继续做下去。
后宫对前朝的影响太大了,这皇上的位置也就坐不安稳了。
赵水生对李梨花说道:“今天看了田家的两个小子,都不错。”他倒是想多看看,然后等到了时候,如果合适,给女儿说一个女婿也不错,毕竟田家的家风真的很好,女儿嫁过去,也不用受罪。
李梨花好笑的说道:“你以为是青菜萝卜,人家就任由你挑选?”还说两个,那荀哥儿比楚楚还小着呢,田蒙倒是还可以,年纪大一点,懂得照顾人。
“我家的女儿,可不是就是任意挑选别人的?”再过个几年,他的官位再升一升,挑女婿,真是不费劲儿。
而同样的,田太太也有了这个打算,一年没有见面,楚楚那丫头好像忽然就长大了一样,懂事又大方。听说还能帮着管家,她家的大儿媳妇可不就是需要这样的?

  ☆、第一百一十四章 通家之好

“孩子们都还小呢,你现在就操心?”田大人好笑的说道。
都还没有过十岁了,这个时候,说亲事,也实在是太早。
“有这个打算不行吗?好姑娘都想着要娶回家,不早一点,被人先下手了,我们可就后悔了,我看楚楚和咱们蒙哥儿也算是从小就认识的,彼此性情也都知道,以后能成为一家人,也少了很多摩擦。再说我这个人也不是什么恶毒的性子,和楚楚的娘关系也好,蓉姐儿嫁人了,身边就两个小子,我把楚楚当成闺女一样对待,让她在婆家就和娘家一样自在。”
赵家是疼爱女儿的人家,也不会用女儿来攀附权贵,田太太觉得自己这个想法,还是很能实现的。
她家蒙哥儿读书也好,赵大人未尝看不上自己的儿子。
田大人说道:“赵大人现在是知府,我只是个同知,都是低门娶媳,高门嫁女,我们现在哪里够资格娶赵大人的女儿,赵大人这样的,过个五六年说不定能成三品的大员,而我呢,只是中规中矩,五六年过后,我能成为四品都已经不错了。两家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大,我们还娶得起赵大人家的女儿吗?”
五六年,两家的孩子都还没有到可以成家的年纪,好人家也不只是他们田家一家。
田太太有些沮丧,可是也有些不甘心,凡事不问问,怎么就知道不行呢?
不说别的,就有一条,别人都比不上吧,他们家和赵家是相熟的,两家也比别人家更了解。
反正现在孩子们都还小呢,他们都同在林州,说破了,到时候不成,反而尴尬,而要是说成了,两家的孩子相处就不自在了。
之后,田太太办了酒席,请了林州的大小官员,还有当地望族,因为有李梨花这个知府夫人在中间周旋,所以这次酒席办的很不错,田太太很快也就打入了林州官僚的家眷圈子。
这次连家就不是连太太过来了。
李梨花看到连大奶奶一扫以前的低声下气,微笑着和人谈话,就觉得,这世事无常啊,谁能知道,几个月前,这位连大奶奶还被连太太训的跟个下人一样呢。
连大奶奶还来到了李梨花这边,诚恳的请知府夫人和同知太太去她们家,参加他们家小姑子的婚礼。
连宝珠也是快要嫁人了,不过李梨花不打算去给这位连姑娘面子,当初还肖想自己的丈夫,现在她给她个面子个鬼,这种事情上不记仇,那她就是个傻瓜了。
“那天让我家侄儿媳妇过去,我就不过去了。”连理由都不用找。
连大奶奶叹道:“还以为能请赵夫人过去,看来我家小妹是没有这个福气了。”
连大奶奶绝对不是真的为连宝珠着想,因为在连家,连宝珠也是享受着她娘家带来的东西,却使劲儿的折磨她这个当嫂子的。
要说连宝珠最后落得这样的下场,谁最高兴,恐怕就是连大奶奶和连二奶奶吧。
听说连宝珠嫁过去一个月后,陈书吏就要纳二房了,但愿她也能好好的跟自己的姐妹相处。也不枉她觉得自己哥哥房里的女人不够而撺掇着连太太送人的情谊了。
田大人这次过来的时候,还把田蒙的先生也一起带来了,顺带跟着学习的也有田荀,李梨花和赵水生商量,把自己家的小子瑾哥儿也送了过去,束修另外算一份。
单独请先生,他们也是能请,不过小孩子有个伴儿,在一起更快活一些。
田太太自然巴不得这样呢。两家孩子的关系越亲近越好。
李梨花亲自给瑾哥儿做了一个小书袋,后面跟着一个书童,就去了田家那边读书去了。
田家跟赵家隔得地方特别近,也就是一个胡同的距离,瑾哥儿带着书童澄心,另外几个身高体壮的长随,一起去了田家。
田蒙年纪大一些,也稳重一些,先生给他教的和两个小的不同。
田荀呢,和瑾哥儿年纪差不多大,正是调皮的时候,而且他读书的兴趣没有自己的哥哥大。
瑾哥儿正在向荀哥儿展示自己那个好看的书袋,小孩子喜欢好看的东西,荀哥儿也不例外。
“瑾哥儿谁给你做的?难道是你姐姐?”荀哥儿问过这话,田蒙也竖起了耳朵听起来。
荀哥儿之所以问起这个,是因为以前他姐姐就给他做过荷包之类的东西呢。
“不是,是我娘给我做的,好看吧,里面还有好几个内袋,能装好多东西呢。”
瑾哥儿特别得瑟,他娘缝的东西都特别好看,而且只给他们几个缝,别人都没有份儿。
正因为瑾哥儿在炫耀他娘给他做的书袋,所以荀哥儿在下学后,也要缠着自家娘,非要他娘给他也做个一模一样的书袋。
田太太头疼,她别的什么都可以,可是女红上面,简直是惨不忍睹啊。
小时候她娘也不是没有为这个,让她下苦功,可是手指头被针扎了那么多下,还是没有把女红给学会。
还好找的婆家没有嫌弃自己这方面,就是丈夫也不会因为这个而瞧不起自己。
正因为自己不会,所以从小她就把蓉姐儿请人给教了起来,就是盼望着自己的女儿能够为自己一雪前耻呢。
结果,蓉姐儿不负自己所望,果然从小针线就出色,她也不用为她担心了。
可是说到她自己,那就是心塞。
好在她这把年纪了,也不怕被人嫌弃。可是,今天儿子的话,又是揭伤疤啊,她哪里会啊,简直是要命,她小儿子还非要自己亲手做给他,让绣娘做,都不乐意。
“瑾哥儿就是他娘给他做的,娘你为什么就不能替我做呢,难道是因为娘你不喜欢我了吗?”田荀这小子,可真是会说,好像他娘不给他做书袋,就是不喜欢他了一样。
田蒙这个大儿子一点儿要帮忙的意思也没有,这个臭小子,老娘还在为了你的媳妇努力,你和小子就不帮你娘了,以后娶不到好媳妇,可别怪你娘我!
“既然荀哥儿非要娘做,那娘就勉为其难的做了吧,只是到时候要是不好看,你不能嫌弃。”事先已经提醒了,可别以后还不喜欢。
田荀点头,“只要是娘做的,我都喜欢!”好像他娘从来没有给他单独做过东西,荀哥儿好不容易在自己的哥哥面前扳回一城,得意的看着自己的哥哥。
“大哥,以后我有你没有。”不要太羡慕啊。
田蒙说道:“大哥真是羡慕死了,以后你可就要天天背着你那书袋了。”可怜的小子,现在得意吧,以后有你哭的时候。
“我当然会天天背啊,我还要和瑾哥儿一样。”人家瑾哥儿天天背着那书袋,美滋滋的,他也要那样。
只是,现在,田荀美不起来了!他看着这个书袋,好吧,是能称为书袋,但是上面这绣的是什么啊,这到底是鸭子还是鸡啊。
“这不是燕子吗?春天燕子在天上飞。”田太太解释说道,她觉得自己这个算是绣的好的了,怎么自己的儿子还一脸的嫌弃。
“荀哥儿不喜欢吗?那娘可要伤心了,这是为娘的用了好几天,天天熬夜给咱们荀哥儿绣的啊。”
“喜欢,喜欢!”荀哥儿只能咬着牙说喜欢。
“喜欢就好,”田太太松了一口气,“那以后就背着它去先生那里去吧。”
荀哥儿真是差点没有趴下,他好郁闷那,为什么会是这样,早知道就不让娘给他做这个了,如今顶着这个东西去学堂上学,到时候瑾哥儿问起来,那可怎么办那。
尤其是瑾哥儿今天又换了一个好看的书袋,荀哥儿把自己的书袋朝后面藏了过去。
只是瑾哥儿已经看到了,笑眯眯的说道:“荀哥儿,你也有了书袋那,那好,我娘多给我做了一个,我还想先送给你的,既然你已经有了,那我就把这个给了田蒙哥了。”
荀哥儿看着那个本来属于自己的书袋,就到了自家大哥的手里,他的心里吐出了一口血。郁闷的上完课。瑾哥儿也没有再和荀哥儿开玩笑,又让书童拿了另一个书袋,递给荀哥儿,“咯,给你,我娘肯定要做都一起做了,哪里能少了你的?其实田伯母早就暗地里和我娘说了,让我娘也给你和田蒙哥做一个的。”
田荀突然觉得瑾哥儿怎么这样好了?
还有他娘也同样好啊,原来娘是一直和自己开玩笑啊。
不过费力的是赵家婶婶,“替我谢谢你娘。”
“我娘说,让我们好好念书,这样才不辜负大人们的期望。”
田荀重重的点头。
等先生教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他也明白了,不是每个人什么都会,也不是每个人什么都不会。

  ☆、第一百一十五章 内情

清明时节雨纷纷,去年李梨花的母亲才过世,今年的清明节,她也不能回去,所以约好了几家太太,去林州城外的鸡鸣寺上香。给去世的亲人点长明灯。
知府夫人要去鸡鸣寺上香,城里有名头的人听说了,都跟着去凑热闹,何况,本来就快清明节了,谁家没有个亲人已经不在人世的?
何况,跟在知府夫人身边,也能露个脸呢。
鸡鸣寺,是林州最大的寺庙,历经了两百多年,如今还保存完好,鸡鸣寺的佛塔里,据说供奉着佛主的舍利,一共有十六层高。很是壮观,不过这个佛塔是不对外人开放的,只能让香客们在佛塔底下观看。
因为前一天已经跟鸡鸣寺打过招呼,所以这一天鸡鸣寺就只迎接林州城里的贵客们。
李梨花倒是没有说什么,让不要关了寺门,可以让老百姓们一起进来。因为这些人家不只是他们一家,还有别人家,万一真的混进来一个什么浑人,那就不好了。
所以提前一天让鸡鸣寺安排好了,也免得增加大家的麻烦。
鸡鸣寺的主持是了空大师,穿着袈裟,在寺院门口迎接李梨花等人,方外之人,是不分男女的,所以也没有那么多的避讳。
了空大师慈眉善目的,请各位夫人太太进去山门,一路上有知客僧在给各位讲解鸡鸣寺的典故,因为知道知府夫人是第一次来到这和鸡鸣寺,所以才要好好的讲,知府夫人觉得鸡鸣寺好了,以后在知府大人任职期间,他们鸡鸣寺就更会香火鼎盛了。
鸡鸣寺供奉的就是佛主释迦摩尼,庄严的大殿上,佛主微笑着俯瞰众生。李梨花上了头柱香,站在了一边,下面的女眷们,按照顺序,一一进了香。
然后就是布施,每个人至少都捐了二十两的银子,这些女眷们都不缺钱,只要让他们觉得心安,那么出多少钱也无所谓了。
李梨花想着给自己这辈子的娘点个长明灯,所以就让人去问了,该点多少斤的香油。这钱都不是现给的,而是等各府的管事们,直接再送上来。
了空大师亲自给李梨花沏了茶,听鸡鸣寺的得道高僧讲佛经,然后就是各位女眷自行活动的时间。
鸡鸣寺也有给各位女眷准备的厢房,然后配得有才五六岁的小沙弥,到时候有什么事儿,可以让这些小沙弥叫人去。
黄太太来过鸡鸣寺的次数多,对鸡鸣寺不算陌生,看着这些年纪小的小沙弥,也是很心疼。
原来这些小沙弥,大部分都是被人遗弃在这山门口的,被寺里收养,从小就成了僧人。连自己的家人父母都不知道在哪里。
恐怕一辈子也没有吃过肉是什么滋味。
“哟,孙太太,您看这个小和尚,是不是很眼熟?”有个一起来的太太,看见给他们上素斋的小沙弥,突然就说道。
孙太太也朝那边看了过去,不由得心里一震,不过她却不动声色的说道:“眼熟?我怎么不觉得?难道王太太认识他?”
王太太笑道:“可能是我看错了吧。”就没有再说话了,不过刚才那个小沙弥,真的长得很像孙太太家的老二啊,该不会这小沙弥是孙家的什么私生子吧。
不过这种事儿,她可不敢乱说,免得最后不是,还弄得和孙家闹僵了。
他们王家,也不过是中等人家,和孙家是没法比的。
李梨花与田太太正在吃着素斋,听见一阵喧哗声,李梨花头也不太,对知春说道:“出去看看,如果不是什么大事儿,就不用说了。”怎么到了寺里都不得安生呢?
田太太道:“应该不是什么大事儿,这鸡鸣寺好歹是个名寺,如果随便就闯进啦一个人,它这个名头也保不住了。”
“我就担心或许是寺里的什么人,这还真说不定。”今天是她这个知府夫人过来,保不住有什么人有什么冤屈,这个时候想着能豁出去告告状,不然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孙太太觉得自己右眼一直在跳,从看到那个眼熟的小沙弥之后,就一直没有停过。
正当她觉得胸闷的时候,就有知府夫人身边的丫鬟请她过去一趟。
孙太太不知道为什么,这心里就砰砰砰的跳。
等进了知府夫人的厢房的时候,就看见屋子里跪着个少妇,知府夫人正端着一杯茶坐在上首,剩下的几个都是知府夫人身边的贴身丫鬟和婆子。
孙太太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只好问道:“见过赵夫人,不知道夫人换老身过来,是有什么事儿吗?”
“孙太太请坐。”对这个孙太太,李梨花还是觉得她很有可取之处的。
孙太太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李梨花对知春说道:“你跟孙太太说说是怎么回事儿吧。孙太太不要慌,这事儿因为是关系到你家,我也不好多说什么,又怕被别人都知道了,孙太太听了,请孙太太自己决定怎么办吧。”
知春对孙太太行了礼,然后说道:“今天我们夫人在厢房歇息,就有人在外面喧哗,然后夫人就让奴婢过去看了,就见这位妇人嚷嚷着要见孙太太。我们夫人怕事情闹大了,对大家都不好,所以就先把这位小妇人请了进来,谁知道这位妇人见到我们夫人,以为是孙太太,就说了一件事关孙家子嗣的事儿。”
原来这位以前是孙家一个庄子上的佃户的女儿,有一天孙二爷去了这庄子上,看见了这个姑娘,一下子就看中了,然后接二连三的去庄子上,最后两个人有了关系,可是孙二爷却再也没有过去过,而这位姑娘却珠胎暗结,被她父母知道了,要把这姑娘活活给打死了,这姑娘却舍不得肚子里的骨肉,偷偷的给生了下来,然后丢到了这鸡鸣寺,因为知道鸡鸣寺这样的弃婴多的是,只要看见了,绝对不会放着不管的。
现在五年过去了,孩子长大了,这位小妇人不忍心自己的儿子一直在寺庙里当和尚,所以这才拼了这个机会,想要找到孙太太,希望孙家能接纳她。
孙太太听了不知道怎么又气有恼的,这种丑事儿,竟然被知府夫人给听到了,那到时候还不会以为自己家就是那种不着调的?
李梨花说道:“不如孙太太把人带过去,自己私底下问吧。”别人家的*,她还真是不想听,不知道这个小妇人是不是故意的,就闻到了她这边了。
孙太太忙摆手,说道:“赵夫人,我就在这里问吧。”反正已经家丑外露了,还不如坦坦荡荡的,该是自家的责任,自家就承担,这样也会给知府夫人一个好印象。
“如果真是我家那个孽障的原因,我一定会把人安排好!”
“还请赵夫人给我做个见证。”孙太太躬身请求道。
看在上次孙太太给自己提醒的份上,李梨花也就答应了下来,她已经知道了一些了,在孙太太眼里,就已经是知情人了,就是现在不在场,恐怕孙太太也会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了,与其这样,还不如就依了孙太太的要求,听下去好了。
“你抬起头来,我看一看。”孙太太对那妇人说道。
那妇人抬起头来,看着不过是寻常,脸上还有一道疤,孙太太道:“你说你给我儿子生了一个儿子,现在是鸡鸣寺的小和尚,那么孙家在林州城里,一直都在,你当时生了孩子,怎么没有过去直接找我们,反而躲了这么些年,现在才捅出来?”
那妇人低声说道:“当时我怀了身孕,也求了人去告诉二爷的,可是二爷一直没有回信,后来,我就听说二爷娶了二奶奶了,我就更不敢了。等把孩子生下来之后,我才知道,凭着我自己的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