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锦衣-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一番努力之下终成大事。此人熟读汉人经典,学得挟天子以令诸侯,非没与剩下四位宗主为敌,反倒是觊觎更大的领土,想成就不世之功。于是扶持赵元吉即位,号称大宋,我方称之为伪宋政权。此招果然有效,剩下的四大宗主也厌倦了战争,又不敌伊贺上野的实力,放弃合纵连横共敌伊贺上野之计,反倒开始归附伊贺上野。虽称并立,但实则还是以伊贺上野为尊。掌管全局,为宰相也。伊贺上野忍辱负重,该名曰赵一郎,这就是我们熟悉的那个人物了,不过咱们还是叫他伊贺上野吧,赵姑娘,不介意吧。”

“无妨,这本就是家父本名,若不是陆伯讨厌倭人,我只怕也要叫回伊贺清流了。”赵慿笑道。

陆炳忙道:“别,你可别,你叫什么都无所谓,你是个例外,嫁给我儿陆绎,就等同于汉人,你就是叫个土番名字我也不忌讳。”

众人笑了起来,魏和继续道:“伊贺上野为了停止纷争战乱,把全国的注意力放在了对外战争上。如此偷天换日,巧妙地转移了众人视线。而他改名和时时刻刻尊崇赵元吉的行为也让别人无可挑剔。所以在五大宗主联合带领下,短暂的战国时代结束,各地的大名和小势力也归附在了伊贺上野的帐下。伊贺上野在发展本国实力的同时。开始收纳国内任何可以利用的力量,实力逐渐变得可与四家对敌,同时开始慢慢蚕食四家的势力。而四家宗主也并不傻,立刻做出防御状态,一旦不行就撕破脸分道扬镳。成大事者必识时务也,伊贺上野见此情形不对,国内发展缓慢。而几方势力逐渐躁动,光靠口号是难以维持了。天赐良机,我国此时和残明发动了战争。伊贺上野趁虚而入,以光复汉人正统江山为名,建立了在场诸位都了解,曾趁机强盛起来。瓜分大量地盘。却又如流星一般一闪而过稍纵即逝的那个伪宋。”

“伪宋建立后,不断扩张土地,的确对咱们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但很快,陆绎南京大战中大胜,伪宋实力受到重创,而伊贺上野也身受重伤。赵元吉一直是个傀儡皇帝,实际掌权的还是伊贺上野。虽然赵元吉他极力抗争,尤其是进入我汉人疆域后开始收拢汉人部下。提拔自己的亲信,同时重用自己的亲党等等行为以增强己方实力。却依然被伊贺上野牢牢控制在手中。其实若是在日本国内,而非战时的时候,且不说赵元吉没有这样的机会,就算有也早被伊贺上野给撤换掉了。可当时正值战时,本来就军心不稳,派系极多的条件下,伊贺上野除了控制和制约赵元吉以外,并不敢轻举妄动。而伊贺上野受伤之后,四大宗主丑恶本性全露,他们不思如何挽回败局,反倒是开始期望能够吞并伊贺上野手中的势力。结果内斗之过程中,我新国雏形已成,伪宋大势已定错失良机。而伊贺上野最终死于四人之手,势力被四人连同赵元吉瓜分殆尽。这一切赵姑娘一个女儿身,除了看着别无他法,根本无法与其他几家老谋深算的老贼联合之力相对抗,还险些遭受其害,万幸逃了出来,遇武当掌门张清泽送入京中才得以生还。”魏和道。

俞大猷微微一笑,这个张清泽险些要了陆炳的命,但后来屡立大功,也算得上幸运,怪不得可以依然掌管武当,为天下道教之尊位,原来是这般理由在其中。

众人细细听着,魏和说的简明扼要,重点全讲了出来:“最初伪宋政权还有翻盘的机会,但内斗之下失去良机。太子赵凌乃是个人才,他并没有统领这帮离心离德之人负隅顽抗,因为心不齐人再多也没用,况且陆家力量强盛大势已定,再抵抗下去最终只能走向灭亡。如此一来不如避其锋芒,守住根基才是上次,于是赵凌劝说赵元吉撤回日本本土。赵元吉个人虽有些才智,却远不及儿子赵凌,而赵家军政大权也大多掌握在赵凌手中。赵凌放弃离间吞并之计,回到本土之后妥善利用并降服四人,让四人成为自己的马前卒,并趁机占领了主导地位。这些年,他励精图治,稳扎稳打,不重兵多而在兵精,不看明面上归附之人多少,而在手中能掌权几许,把依附自己的力量慢慢消化,通过利诱兵犯怀柔等诸多政策,变成了彻彻底底他赵凌的力量。日本至此完成了真正的一统,而五大宗主,没错伊贺家族依然保留,所以是五大。这是赵凌的高明之处,在给伊贺上野通敌叛国加罪的同时,还承认他立国之功。这让不少不明真相的人都认为赵凌是赏罚分明,人才纷纷来投真心归附,但实则伊贺家族名存实亡,成为最弱的一支忍者力量。而剩下的四大宗主也只成了赵凌的马前卒,为赵凌所驱使,就连他们自己手中的忍者力量也被赵凌弄得支离破碎。也就是说,赵凌可以随时不用他们,撤换别人当这个宗主。五大宗主不论是真的忠心也好,还是被迫忠诚也罢,但都只能为赵凌卖命。赵凌开始发展经济,重视民生,日本百废待兴,经过发展已经有欣欣向荣之相。”

“现如今,赵家的皇帝赵元吉已经不再掌权,只做个贪图享乐的皇帝,安枕无忧只等着死后让位于赵凌。而赵元吉只有一个儿子,那就是赵凌,所以不存在皇位之争。赵凌大权在握,虽只是太子,却成了伪宋政权真正的当权者。”魏和道:“这些年赵凌对新国十分尊敬,秋毫不敢来犯,并年年纳贡岁岁称臣,无非是看到了新国的强盛,并发展自我实力,防止给自己惹来灭顶之灾。这样固然高明的很,而且明哲保身做最聪明的低头和让步,避开了新国的锋芒,真因如此才是真可怕。正如圣上所说,倭人狼子野心不死,对我江山觊觎已久。听说近来赵凌不断改革,学习先进制度让国家发展,并研究出许多海战武器。同时我方与之并不通商,他却偷偷购买火器,甚至不惜去西方高价购买转手的武器,目的也就不言而喻了。除了对自己发展增强军事实力,以此保家卫国之外,还有偷学技术的成分在里面,故此不得不防。这就是近些年日本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在场众人,汤克宽负责海防工作,自然了解甚多,赵慿和陆炳就更不用说了,只有俞大猷虽为清源洞弟子,情报了得,但毕竟比不上国家情报组织。而伪宋乃是忍者立国,和新国的锦衣当国有异曲同工之妙,故此情报工作也做得十分到位,保密和反侦察十分高强,简直是泼水不进。别说清源洞,就是魏和探听到这些也是用了赵慿的一些关系,并废了九牛二虎之力。俞大猷对日本发生的事情可谓是一无所知,此时听完魏和的话连连赞叹,事情之曲折,各地都在风云变化,风起云涌。

第一百七十二章驱虎吞狼之计

陆炳说道:“既然志辅对日本有所了解了,那我就开始说两句了。”

众人安静下来,洗耳恭听,陆炳沉吟片刻说道:“赵凌绝不是个好相与的人,而纵观倭人的历史,他们也是个十分可怕的民族。时而冷静的如同傀儡,疯狂起来却又燥热的失去理智,对自己对他人都过分的严苛,坚强的性格和贪婪的本性以及他们自身地域狭小,难以发展的外因,导致他们时时刻刻的会觊觎着作为邻国的新国领土。海防本没有错,即便没有倭寇的存在,海防工作依然要存在,但多做警戒作用足以。这些年我过国力强盛,日寇不敢来犯,但若不未雨绸缪,只恐有一日待敌人羽翼丰满,我方衰弱或者均衡之日,他们就要犯我中华了。”

“圣上之意是要先下手为强进攻日寇了?”汤克宽说道,他不禁兴奋起来,蠢蠢欲动。毕竟汤克宽也是个武将,渴望战场厮杀策马奔驰,乘风破浪封狼居胥的人生。但自从海征倭贼以及白羽乱华之后,汤克宽就一直没机会打仗了。而后陆炳和朱厚熜翻了脸,汤克宽更是因不愿于陆炳为敌被囚禁起来,连带兵的机会也没了。也多亏后来朱厚熜把他忘却了,否则难逃一劫此时已经身首异处了。

新国建国后,汤克宽负责海防和沿海一切事务,但新国威名远播,与残明的大战在陆路上没他汤克宽的事儿,而倭寇琉球以及外来番人见识了陆家威武的军队和先进的武器后无不诚惶诚恐。巴结还来不及呢,怎敢来犯。这可把他汤克宽都快闲出病来了,只能带着水师部队护卫来往新国海上商队。纠察海岸,纯属做练兵干,连个海贼的毛都没碰到,纯属没事儿找点事儿罢了。陆炳几次征讨海贼,都是赶尽杀绝态度强硬,再说现如今新国富足,人人能够安居乐业谁愿意铤而走险。当朝不保夕的海贼呢,没了边境渔民相助,化身为倭寇。那海外贼寇就不足为虑了。

陆炳点点头道:“武河说的对,就是要用兵倭寇,他们属于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类型,必须一次性将他们打改了才能免后顾之忧。另外还有三点。第一我答应纪联洪。帮着他夫人诺伊尔复国,此番占领下日本之后就是给纪联洪的,而且我也想把兄弟放的离自己近一些,我自己也放心,互相帮助能成大事,总比其他邻邦或者隔海管理要好的多。第二,伊贺上野死于非命,赵慿即将成我陆家儿媳。大仇不报岂能安心跟我儿陆绎过日子,所以此举有报仇雪恨之意。其三。若是日本继续战乱昏庸无道我还不会这么快灭了他们,但我虽未见过赵凌,可听闻所见此人绝非竖子凡人,乃是人中龙凤也,留之必为大患,需尽早处之。”

“当然,战争并非小事,不仅会死人还要花费大量的钱财,故此除此之外,非要再找除了战略防御和我私人问题的原因的话,我的民族主义也是问题,我不喜欢他们,就要在历史上把他们抹去。或许这样说有些张狂,但我等应该有这样的实力。而且许久不战,国家士兵势必懈怠,变成一堆只是操练出来的蛋子儿,一见血就得软了。故此时不时的发动几场咱们力所能及的战争,不光能让士兵们经历实战,提高战斗力不懈怠下来,更能促进科技发展,在战争中利用许多发明,作为实战实验。同时,既然要打仗就需要许多物品,采买和雇佣工人也能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陆炳说道。

俞大猷听后叹息道:“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啊,文孚,你真的变了。”

“非我族类,非我兄弟,非我子民,何必要跟他们讲什么仁慈。”陆炳冷笑道。

“现如今边疆安定,国家富足,经历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民生正需要相应的宣泄,也有足够的精力对付他们,到不至于劳民伤财损国家之根本。不过,圣上以为该如何打这场仗?又出师何名?又是何时起兵?”汤克宽问道。

“问得好。”陆炳道:“武河你应该急不可耐了吧,嘿嘿,朕理解你憋坏了,憋着点好,待真打起来的时候便能倾泻而出气势如虹了。国家建国元年准备军务,安定民生发展经济,改变制度宣扬法纪,打造一个新的国度。二年与残明大战,损失惨重。去年,也就是新国三年,我们休养生息了一年。我国与其他农业畜牧为主的国度不同,领先于环宇之内,发展迅速恢复极快,国库现如今已经充盈的很了,颇有些花不完的感觉。我欲明年开春后进攻日本,这一年造船和增加武器装备,以此把钱流到民间,促进经济发展,让百姓受益。至于师出无名的事情的确有点麻烦,这也是赵凌的高明之处,他谨小慎微,平日里恭恭敬敬,却又少于我们往来,知道言多必失做多错多的道理,所以他夹着尾巴做人,咱们根本挑不出刺儿来。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至于是什么说辞就交给那帮朝中文官去考虑吧,实在想不出来就是侵略,那也无妨。我新国一直是礼仪之邦,仁义国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偶尔也该显现出一丝蛮横态度,故此不必担忧,谁不服咱打谁。这个不忙,到时候再说。至于怎么打的问题,志辅,你说说当年咱们怎么打的鬼虎?”

“利用武器装备和兵力优势强攻敌人,遂大胜而还,当年打日本也是如此。不过文孚兄,依愚弟之见,这般一来肯定会有所伤亡,强攻之策勇是勇矣,但智不足也。不如采用计谋,瓦解对手,让他们自相残杀终成大乱后,或者挑起什么矛盾,我方待敌人势力消损,我再坐收渔人之利。同时我方也有了进攻的理由。就宣称驻军调协,只要来到日本本土,随便制造个什么小摩擦就随时可起事了。如此一来。不光我们消耗的少了,你的目的全部达到了,还能减免伤亡,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利益,谋兵之道,攻伐为下,不战而胜为上品。战争强权的威慑力。也能得到体现,不会因此而大打折扣,所以也无妨。此为二虎竞食。驱虎吞狼之计也。”俞大猷说道。

陆炳哈哈大笑道:“你们看,我本欲找志辅来是找对了吧,一来就说到了点子上。赵慿,魏和。你两人对日本情况较熟。听说有两位宗主,本是赵元吉想要拉拢,一起吞并剩余三位的人,现在却被赵凌给左右了,心存不忿,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必定不满可以利用,你们可从中挑唆权益行事。不过切不可投入过大。养虎为患,反遭敌人奸计。扩充了地方的实力。今时不同往日,我方完全占优,又无后顾之忧,不论怎么打都是个赢,这绝非骄兵,而是自信。诸位不要有太大压力,就当是个玩了。”

众人笑了起来,众人又聊了一会儿,陆炳留众人在宫内一起用膳,随即让他们下去了。

新国历四年,各大港口每天都有新的船只下水,各个造船厂船坞都忙碌非凡,瞬间让本就是通商往来繁华的港口城市更上一层楼。而所需木材,各种矿物,蒸汽机所用的燃料如煤矿业也被带动了起来,不少人多了就业帮工的机会,而且薪酬颇丰。开荒之利的林木业也得到了发展,不少人借此机会一夜暴富,更令全国的经济更加活络了起来,不过造船之事乃是保密的事情。故此虽然经济发展了,但百姓却不知是如何瞬间带动起来,根本没与这样大规模却又分批分地的造船联系起来,只觉得手里的钱多了富足了。

各地分散造船,而新国经济发达,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方注资全盘皆活,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繁荣盛世之景。国家税收因此又上了一个台阶,反而让这场战争的投资大大减少了。

经历了韩素发逆水而上,袭击残明成都府的事情,蒸汽船又进行了多次的改良。而且蒸汽技术日益完善,陆炳动起了更大的心思,待海外征战暂告一段落后,就会实施这样的计划。他就是要做他人所不能及的事情,别人用二十年,他偏用一年完成,只要发展均衡,这就不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操之过急,而是量力而行后的迅猛飞腾发展。

新国五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百姓富足,边境没有战事,而开疆辟土管理鞑靼也毫不费力,鞑靼尽数成了新国养马饲养牛羊和搞一些秘密试验的地方。西凉虽对此略有不满,却也只能忍气吞声,震慑于边疆雄兵和先进的武器,有怒而不敢言。据说陆炳送去的私信和国书被夏大德撕得粉碎,陆炳闻听此言不以为然,本就是光明磊落而来,若是二哥这点气度都没有就不是自己的二哥了,也枉为一代帝王。不能让二哥吃亏,却也不能让新国吃亏,此事之后,新国边疆的防御线缩短了,只派少量兵力驻扎北侧,对西凉边境开始增强防御,消耗得以减少,可谓有利至极。

新国五年三月,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百花争艳,芳草萋萋。陆炳突然调集不少兵马前去几大港口,国内民众纷纷猜测这可能是因为日本这一年的动荡所致。陆炳的民报和邸报上现在内容不断增刊,不光有国内时政趣闻,更有了国外的局势。日本的伪宋政权君臣离隙,混战起来,双方大力向新国购买军火。官方严词拒绝,不与通商,并表示对起义人马的口头支持,不承认伪宋政权的存在,认为其是不合理不合法的政权。

一切都有预兆,大战一触即发,百姓自然嗅不出其中暗藏杀机的味道,但将领却摩拳擦掌,而大臣们也都蠢蠢欲动。海战在即,新国建国以来第一次离开疆域的对外战争就这样开始了。

第一百七十三章何患无辞

自新国四年六月开始,通过一些情报人员冒死潜入日本,终于挑起了日本土地上的再度战争。其实论起日本的情报防卫工作并不比新国差,赵凌也的确有才能,在他的带领下忍者军团变成了类似于新国锦衣卫一般的机构,严防死守泼水不进,而且辅助治国,成了赵凌的手和眼。魏和与赵慿共同训练的谍报人员,他们深知忍者的策略和要害,用陆家情报和忍者精华合璧集于一身而练出来的人,专门就是为了对付日本忍者而准备的。总之,挑选其中精英,共计五十余名,让他们潜入日本,却只有一人逃过一劫,其余全军覆没。也不得不称赵凌完全把忍者军团为己所用发挥到了极致,陆炳闻听此讯后也暗探,即便自己也难以做到这一步。而那人一人传达过消息之时也已伤痕累累,属于死里逃生。

五位宗主之中,千岛润成了赵凌的死忠,不足与之为谋。而剩下三人,要么是对赵凌背信弃义,没有按照约定共同瓜分而感到不平,要么就是被赵家瓜分了地盘和兵力感到不满。但是他们无可奈何,不敢抗争,因为赵凌的动作太快了,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吞并扩张,在旁人没有反应的短时间内就拥有了三人联手都不足以比拟的实力,更别说那个脑残一般狂热的好战分子千岛润为赵家下了犬马之劳了。至于伊贺家族,可以直接忽略了,没人把他们放在眼里。他们现在连爪牙都算不上,自能当做赵家使唤的一条狗而已。

那四十九名情报人员遭受到了严刑拷打和折磨,人的本性所致。虽然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而来,但临死之时却感到了恐惧,更怕的是生不如死天天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折磨。还未达到人能忍受的极限,他们就招了。当然即便他们招了也没能保住性命,不过这样的招供无可厚非,忠诚在这样无助的情况下分文不值。虽然三家还没有回复新国陆家的联络,但却让赵凌惶恐不安。陆家这招使的狠啊,不用多聪慧都能猜出来这是陆家要对自己开刀动手的预兆。

赵凌自然不能允许自相残杀的事情发生,于是安抚三人。并加以防范,生怕他们被迷惑从而倒反自己,虽然即便三人合力也不能与自己为敌,但却也会制造不少的麻烦。赵凌本欲安抚三人把陆炳的计谋摆在明面上。告知于三人。使其不要为之所惑,让三人明白,自相残杀只能让陆炳渔翁得利。

但怎奈先前赵凌为了吞并不择手段,三人已经对其失去了信任之心,不敢前往议事,赵凌越是去信说明,三人就越感觉赵凌是在迷惑自己,使自己放松趁机攻其不备。然后斩草除根。其实他们何尝不明白新国计谋之毒辣所在,这分明就是离间之后。利用双方不信任的性格,逼着反目。想要破解,却无可奈何,而且赵凌已经起了疑心,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即便没有此事若长此以往下去,也早晚被赵凌吞并,只是此事加速了双方的进程而已。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绝地反击一把,只要自己有实力,就算陆家又能奈何,他们还以为陆家不过是当年的陆家。但他们也想的没错,反正事已至此,也只能反了。

于是流川,岸本,佳佳木佐藤三人不动声色,命部下携侥幸存生的那个新国情报人员回复新国。有了三位宗主的护佑,那残存的一人自然没出什么事儿,不过此事也被赵凌知晓,赵凌勃然大怒,修书怒斥三人,责令三人赶紧前来认错,如此便不予追究,否则必定发兵讨伐。

赵凌的忍者虽然厉害,但仅限于日本国土之上,他们不知,其实陆炳此时早就秘密派人把物资转移到了琉球。一接到三人回复就送去了军火粮饷,这速度不光让赵凌没有想到措手不及,就连三个宗主都没有想到,然后就是欣喜若狂。甭管在哪里,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这句话都不过时,更何况日本本就不富足。于是三位宗主胆气大增,有了陆家的连发火铳和粮草,他们有信心与他们看起来强大无比的赵凌一战,战争就这样开始了,赵凌长吁短叹只能无可奈何。

当然所谓连发火铳都是些在新国兵马现如今看来老掉牙的装备,但对日本来说,已经足够先进了。而且陆炳玩的很巧妙,他给他们提供装备看似给自己增加了难度,但实则一旦开战练兵更有效果。否则陆家实力太强,打一群宛如原始人般的日本人还有什么意思。而且陆炳给他们的军火数量控制的很好,经常打着打着就没了,本来占优的局势立刻被对手逆袭过来,时常又会拖欠粮草,总之看着赵凌弱了就故意削弱三个宗主的实力,要么断其军火,要么断其军粮,总能让赵凌反超回来。两方开始了你来我往,几经起伏的持久战争,他们都深知其害,却又无法停下进攻,战端一开岂能是说停就停的,没有人不恨陆炳的。三个宗主更是如此,却也是敢怒不敢言,惹恼了陆炳只怕一下子所有供应全部中断,那己方根本不是赵凌的对手,只怕要兵败如山倒最终死在赵凌的手肿了,赵凌对待对手从来都极其残忍,所以三人更不敢停止进攻以求和了。

新国五年四月,新国兵马集结完毕,陆炳声称道:“不能再让他们再打下去了,再打下去人都打光了,我们就没得打了。”当然对外宣传并非不能这么说,只说应当尽到大国义务,友邦的情分前去调停。于是乎十万大军登船出海,分三路进攻日本,北路为俞大猷,中路乃孟霖,南路是汤克宽。三方齐头并进,直达日本才分开,各朝各的所在而去。

沿海倭人无不惊讶万分。有些曾经见过大明舰队的人更是叹为观止,短短十几年的光景他们的船怎么能变化如此之大,整个形状都变化的匪夷所思。那些巨大转动的齿轮让看了胆战心惊。新国士兵在岸边驻扎,在船只强大火力保护和气球高空侦查之下,敌人无法偷袭也无法进攻。三个宗主早在这钱被断了军火和粮饷,此时正发愁的很,听闻陆家军到来连忙拜会,却被拒之门外不与相见。

在陆家军北中南三方停顿完毕之后,在次日宣布有士兵被日方杀害。但谁不认识那个传说中被杀的士兵,更没有身边的人死去,大家都以讹传讹说是其他部队的人。不过究竟是谁。陆家军并每个确切的说法。不过陆家军的士兵们愤怒了,他们前来救人与水火之中,维护日本的和平结束战争,为何他们还要不知好歹的杀害自己的同袍手足。一定要打此乃义战。于是纷纷联名上书都是血书请战的。而日方首领们也不在乎是谁杀了陆家军,他们深知这不过是个理由,一个进攻日本的理由罢了,陆家军防守这样严明,谁能进入其百步之内。

战争没有任何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三路大军共同进军,各种蒸汽武器,火力覆盖和先进武器打的敌人一触即溃。抱头鼠窜丢盔卸甲狼狈不堪。也不论是什么三大宗主还是赵凌的部队,只要是日寇纷纷击之。非我族类不可仁慈。

陆家军只用了三天时间,如同行军一样占据了日本本土全境,三大宗主战死沙场,士兵居民全被陆家接管,赵元吉被炮火炸死,赵凌在亲兵护卫下与千岛润的好战派少数人一同冲杀出去,三千人登船逃亡虾夷。虾夷乃是赵凌的老家,也是他最后的自留地,待到的时候才发现这里已经被俞大猷部给攻克了下来。无奈之下连登岛都未登就南下,而陆家军好似猫捉老鼠一样不急于追杀,只是慢慢从后跟着,赵凌再奔筑紫岛,四国岛,发现尽数也有陆家军把守,看到赵凌的船队到来也不追赶,就是放炮威慑而已。

新国边境自然是不能去了,去了纯属找死,而琉球更是不能去,琉球现在已经归为新国板块之内。新国百姓都习以为常了,鞑靼这么一大片土地都臣服于新国,归纳在新国版图之内,什么云贵,广西,乌斯藏就更不用说了。新国的土地已经为由古至今最大版图,所以一个小小的琉球根本不值一提。

而陆炳却十分重视琉球的战略位置,而且对待琉球王的政策上不同于他人,让其自治只是派去人监管和辅导,行新国法制,新国驻军,但政治权利还是放在琉球王手中,而琉球王同样有军事实力。这是因为奖励当年琉球之功,也是因为琉球本地国情所致,因为只有战略目的,而琉球颇为无足轻重,故此不大书特书。赵凌可不会前去琉球,没被陆家军弄死,反倒被琉球给别灭了,这就算死也死的窝囊,简直是死不瞑目。

赵凌是仓皇逃窜的,好不容易搏出一条活路,自然没有准备多少粮草武器,眼看着在海上漂泊士兵吃不上饭连水也不多了,再这么下去只怕要不战自溃了,于是决心兵行险招前去投奔朝鲜。朝鲜是朱元璋赐的名字,乃为朝日鲜明治国的意思。这片土地曾叫高句丽,高丽,辽关等等称呼,赵凌此次前去一来属于无奈之举,无路可逃之下只能去那里,另外就是天佑朝鲜,好像专门是克制汉人的国家一般。历史上,不论大汉还是强盛的隋唐,数次讨伐高丽,甭管挥雄兵百万,还是如何的铁骑硬甲,少有胜利,大多都是铩羽而归。每每征讨高丽,国内必生战乱,故此赵凌走投无路之下迷信高丽可以带给自己好运。

虽然现如今时代不同了,陆家领先于四邻,但赵凌期望自己投身于朝鲜王帐下,然后徐徐图之,待有朝一日再翻盘。就算不成,也算脚沾上了陆地,可以补充最要命的淡水,否则将不战而败,死于脱水。陆炳听闻此讯后,立刻下令陆家兵分两路,五万水师趁机征讨高丽,就以他们收留赵凌为由。并责令放赵凌入境,跑了赵凌不怕,能借机打下高丽才是更大的利益。

陆炳兴奋的在金銮殿中走来走去,挥动拳头道:“讨倭寇,征高丽,高句丽不除,后世必为大患!唐太宗李世民,你没完成的事情,我陆炳替你完成了,哈哈哈哈。”

本来赵凌还以为陆家不过是炮火犀利,自己经过改良后船只远胜于陆家,虽然作战能力不行,但行动超快,所以陆家才一直没追上自己的。但自从陆家接到命令后,蒸汽马力全开,乘风破浪,竟然后发先至追上了赵凌。赵凌大惊,加速逃往朝鲜,陆家军又令他难以捉摸的慢了下来。

赵凌对陆家军的穷追猛打深恶痛绝,却又心惊胆战,眼见进入了朝鲜境地,陆家军却又慢了下来,只怕是陆家军因为没有接到命令,无法无故擅自进入他人领地,挑起国与国之间的矛盾,生怕违抗军令才停止的。于是赵凌便安然的踏上了朝鲜的领土,面对朝鲜大军他上表书信,其中痛斥陆家恶毒行径,并情真意切的请求愿投靠朝鲜,甘愿被驱使,助朝鲜王共图大业。

第一百七十四章故技重施

朝鲜王朝是李家一手建立起来的,已经历经了一百多年,王朝有相对健全的制度和文武班子,他们自然深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