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称霸五代十国-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皇上……”士卒虎目含泪,哽咽道。
“待你伤好之后不必再回你原来的那一部了,直接便来找朕吧,朕,很看好你。”李煜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之后便径直离开了行营。
……………………
公元前974年十二月,李煜率两万五千大军进驻玄陚关外三十里处,唐宋战事陷入僵持阶段,并且出现了一种极为怪异的现象,宋军有四万大军却始终坚守玄陚关不出,终日高挂着免战牌,而唐军虽只有两万多大军,却每日都到宋军关前溺战,挑衅宋军。
唐国润州,原本高大巍峨,坚不可摧的润州城,此时已是破损不堪,城头上,四处布满暗红色的斑斑血迹,边镐披挂整齐,浑身浴血,手仗长剑,目眺远方,深邃的眼眸中带着沉沉的疲惫,已经快要半月,战事一时呈焦着状态,远不像一开始李煜所估计的那一般简单。
若非一开始李煜首战告捷,大破宋军三万大军的消息传来,现在的唐国估计,已经会有大多的文武叛国投敌了。
“边大人,皇上还有多久方才能提兵南下狡灭这帮子吴越贼子啊?这都已经过去半个月了,城中粮草已是不足了,这些日子吴越大军又攻的紧,我军损失不少兵马,若是皇上再不来,我怕这润州城守不了多久了!”边镐身旁,穿着干净二品官袍,花白的发髻梳的一丝不乱的润州都督朱令瓒轻声问道。
“国家有难,忠臣为君,唯死而已!”边镐云淡风轻的说道,浑然不将生死当做一回事,其实,他只是相信他的眼睛,和几十年积累下来的观人的经验,当他领诏回东门大营看到李煜的第一眼时,他就知道李煜不再是从前的那个李煜了,金麟本非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这是边镐再次看到李煜时心中想到的第一句话,从那时起,边镐便将这句话刻在了心中。
“不好,吴越军又攻城了,快,把火油滚木准备好!让各部兵马上城头,准备作战!”正在西门观测吴越大军动静的副指挥使林仁擎风风火火跑来东门的传令道。
林仁擎的喝令一出,整个润州城的大军便迅速的行动起来。
…… ………………………
淮州,安阳县,三万宋国大军将这一座小小的县城围的和一座铁塔一般,李从善的左路一万大军和安阳三万乡勇死死的守着这县城,安阳为西进金陵的必经之路,若是想要绕过这里,那便至少要绕行好几百里路,而且还会面临李从善的衔尾袭扰,所以潘美很明智的选择了攻打安阳县城。
安阳县虽小,城池不坚,但胜在众人齐心,城中粮草充足,潘美的宋军人心不齐,后勤粮草缁重又不时有唐军溃兵和百姓袭扰,三万大军虽是围城,却始终不得攻克,反而损兵折将。
……………………
采石山,玄陚关前。
李煜眉头紧锁的看着边镐传来的急报,形势的发展大方向与常郢估计的没有多大差别,但是,却没曾想到吴越国打的如此卖力,让润州的唐军损失惨重,若不再早些结束这边的战事,怕是翅则生变啊。
“孟图先生,边老将军发来急报,吴越大军攻城急迫,如今这润州已是岌岌可危了,先生可有良策?”李煜望着下首端坐的常郢问道。
常郢闻言,放下手中的书,沉吟道:“只要润州尚未有失,则形势依旧在掌控之中,现在的关键还是在于如何使这曹彬小儿出城迎战,这几日老朽一直在思索这对策,只是却一直未曾想到。”
“其实朕倒是有一计策,只是此举未免太过毒辣,有伤天和,故,朕一直思索是否用此计。”李煜脸色犹豫,不禁沉声道。
“哦?计将安出?”常郢听闻,激动的站了起来,凑到李煜身旁问道。
李煜略一沉思,扶到常郢耳畔轻声道:“瘟疫!”
江南的初春不冷不热,时而,带些暖日,却正是瘟疫的病毒生长的好环境,即使不会大规模蔓延,但覆盖整个玄陚关方圆数十里还是没有问题的。
常郢闻言不禁大骇,对李煜霎时刮目相看,自古成大事者,非行非常之手段,已就非常之大事,李煜有此枭雄之魄力,却是让常郢有些震惊。
“现在形势尚未至此,此计若能不用,还是尽量不用,若是……皇上当自行决断。”常郢神色淡然的说道。
“也罢,便如先生所言,煜且再给宋贼一番时日,烦请先生再写一封邀战书给那曹彬,宋贼若是再不应战,便休怪煜手段狠辣了!”李煜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冰冷狠厉的说道,心中对常郢更加看重,常郢果有张良,陈平之姿,一旦真心为主,那么便什么计策都献的出来,即使李煜说出此等伤天害理之计,在常郢眼中也是不过尔尔罢了。
就在这时,帐外大帘呼的掀开,严丑黑塔似的雄躯走了进来。严丑躬身拱手道:“启禀皇上,帐外有一小卒求见!”
“什么小卒,让他休来………恩?莫非……”李煜一开始并没有想到是那被他所救的小卒,但一沉思,却知道,除了他,没别人了。
“让他进来吧!”李煜摆了摆手轻声说道。
不多时,一道消瘦的身影便走进了帐内,丝毫不假思索,倒头拜道:“阿狗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新的血幕即将到来,李煜成龙,成虫,当在此一搏了。###第十七章 决战前奏
…………“免礼平身!你叫何名字?”李煜面带微笑的望着下首的士卒问道。
“皇上唤我阿狗便好,我从小便亡了父母,失了名姓,在润州随人乞讨为生,有幸得圣上赏识,入了江南兵,做了一队斥候校尉”阿狗恭敬的应道。
“得我赏识?这?哦!原来如此!”李煜闻言先是一愣,随即本尊记忆涌来,他随之明白。
原来早年太子李弘冀为保住自己太子之位,争夺大权,曾经将李煜流放到饶州,李煜在路上遇到一群乞丐,李煜那时年轻心软,不忍他们流离失所,忍饥挨饿,便让随行的张洎安排他们,张洎便将他们之中年轻有勇力的安排到了江南大营投军,老弱妇孺给了些银钱打发了,不曾想无心插柳柳成荫,无意间的善念,却为李煜留下了一批忠诚的种子,也给了李煜一个新的计划。
“当年与你一同投军的人,可还有多少人活着?”
“回圣上,当年与我一同投军的有二十一人,这些年征战沙场,如今还尚在仅剩我一人”
“唉,倒是苦了你们了,真不知当年朕动了恻隐之心,让老师安排你们,这到底是对是错?”李煜感慨道。
“圣上何出此言,此生能为圣上效力,是我们兄弟的无上荣幸,若非圣上,吾辈穷其一生也只得是一个摇尾乞食,碌碌无为之辈。
是圣上给了我等重新做人的机会,我等兄弟时常铭记圣上大恩,但凡圣上一言!三刀六洞!割首刨心!阿狗绝不皱眉!”阿狗激动的双目通红的说道。
“善!阿狗,恩?这名字不好,从今日起,朕便给你赐姓李,名忠,着你挑选精锐斥候,细作,组建军曹司,为朕收集情报,渗透敌军,打探消息,朕再加封你为督曹使,望你日后能全力做好朕之耳目,你,可有信心做好此事?”李煜目光灼灼的望着阿狗沉声道。
“阿……忠,必不负圣上重望,忠定为圣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砰!李忠望着李煜灼灼的目光,顿时跪下,重重的叩首道,额头的瞬间磕的鲜血横流。
“恩,阿忠你便先下去安排吧,有任何需要可直去找贾阖,便说是朕准了的。”
“诺!忠便先行告退了”李忠丝毫不在意头上的伤势,拱手行完礼方才轻声离开。
“孟图先生以为此人如何?”待李忠出了大帐,李煜看着常郢沉声问道。
“皇上的识人之能,老朽一向甚是佩服的。”常郢也不明言,只是不清不楚的说了这么一句。
“哈哈,先生言重了,阿忠初掌军曹司,有许多地方尚有不足,还望先生能多多提点于他。”
常郢闻言,微微点头,算是应下李煜了。
…… …… …… …
玄陚关内,宋军大营。
曹彬脸色难看的望着从城外射的唐军的战书。
战书上只有短短五个字:汝,可敢一战否!羞辱,曹彬,感到一种深深的羞辱!感觉心中有一团火在燃烧一般。
“你们可有计策可破此唐军?”曹彬英目扫视了一眼众人,最后停在了岳江身上道。
众人眼观鼻,鼻观心,对视了一眼,同时选择沉默。
“咳!咳!”岳江轻咳两声,尴尬道:“曹大人无须着急,千万不要中了那李煜小儿的激将之计,如今的形势,唐国势弱,我军势众,只需静候圣上派大军前来,拖的越久则对我军越有利,所以……”
“报!圣上八百里加急诏令!”就在这时,一传令小校,掀帘而入,高举一封火漆令信道。
曹彬听闻是赵匡胤的八百里加急诏令,急忙上前,恭敬的接令信,拆开扫视了一遍,愁眉瞬间展开,不禁顿足笑道:“哈哈!圣上不愧是圣上,当真是深谋远虑!智计无双!李煜小儿,这次你必死无疑!”
曹彬笑罢,将书信给众人依次传阅,众人看完书信的瞬间不禁纷纷感到扬眉吐气,信心暴涨。
曹彬见众人士气回升,大手一挥,朗声道:“传本使令!回信李煜,明日本使将亲领宋四万大军出城!与之决一死战!”
…… …………
唐军大营,李煜面露疑色的看着手中的曹彬遣人送来的应战书。
想了想,实在想不出缘由,李煜不禁抬头望着常郢问道:“孟图先生以为,这曹彬为何此次如此痛快的应战了?”
“老朽以为,曹彬如此而为,原因不过有三,其一,他不想再忍受羞辱,故而与我军决一死战,其二,宋国有变,宋主诏令他与我军决战,早日解决宋国的南方之患,其三,宋军有变,让他有了与我军决一死战的信心。”常郢分析道。
“恩,如此看来,倒是有些怪异,不过,不论是何原因,若是他胆敢出的城来,朕便有信心将他留下!”李煜面露狠色,信心勃勃的说道,不觉间,一股久居上位者的自信和霸气的枭雄气质外露。
常郢闻言,眼中不着痕迹的闪过一丝精光,心中更是暗暗惊叹于李煜的初具气势的枭雄霸气。
公元975年一月,唐宋交战进入决战阶段,一股血雨腥风的气息逐渐弥漫在整个唐国。
…………………………
而此时,唐国的使者经过近一月的长途跋涉,终于到了北汉国的国都晋阳。
晋阳皇宫大殿之中,身着金色滚龙袍,高坐于龙椅之上的北汉英武皇帝刘继元一脸微笑的看着下首处,拱手作揖恭敬行礼的唐国使者张熙伯。
张熙伯,字元德,唐国光禄大夫,张洎大哥,博学多才,善勇辩,为人圆滑,多与唐国朝堂中各部官员交好,他也是李煜闪电般的大清洗下,唯一一个得以保全的底子不干净的官员,除开张洎的原因,他的为人处世之法,深得人心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缘由。
“唐国使者此次前来所为何事?”刘继元轻声问道,语气中并未对这唐国的来使表示任何的不屑和轻视。
“回禀汉皇,伯此此前来非为他事,乃是受我主之托,专程前来恭喜汉皇的;”张熙伯面带喜色,满是皱纹的脸笑的像多绽放的菊花一般,朗声再作揖道。
“哦?喜从何来?”刘继元疑惑的看着张熙伯问道。
“哈哈,汉皇便莫要瞒着老朽了,宋国数十万大军南下,边关之地兵力空虚,国中也无甚可用之兵,宋国的衮州,徐州,豫州,定州等十六个靠近北汉边界的州县,皆无大将镇守,有无多少可用之兵。
汉皇只需派一员得力猛将领兵十万前往攻打,届时,以汉皇的英明神武,仁德明慧,算策高深,和汉皇的闻名天下精锐大军,料的那些宋贼们,必定会望风而降!
呵呵,不过,以汉皇的睿智,想必早已想到此事!有何必借老朽的口来说呢,”张熙伯面无异色,神色自然的恭维道。
“咳咳,这,哈哈,其实朕也早有此意,却是不想被你先说了'出来,只是不知众爱卿以为如何?”听到张熙伯如此恭维自己,刘继元自是借坡下驴,“谦逊”的承认自己的英明神武。###第十八章 常郢领军
…………“皇上,万万不可啊!宋国势大,我国势弱,我国又临近宋国,若是一旦激怒了赵匡胤,他亲自领兵前来,必使我北汉国死无葬身之地啊!”听闻刘继元被张熙伯说动,大同军节度使杨业急忙上前劝道。
历史上,杨业确有其人,但他一开始却并非宋国的大将,而是北汉国的边关大将,之所以后来成了宋国的大将军,是因为宋国灭北汉国之时,他非但没有抵抗宋军,反倒是一力劝说北汉主刘继元投降。
刘继元因为听信奸臣谗言,擅杀得力大将,导致手中无将可用,而唯一可堪一用之将杨业又力主投降,所以刘继元只得无奈选择了投降。
而此时的宋太宗赵光义早就仰慕杨业得大名,有意与之结好,再见到杨业如此上道的帮他劝降了刘继元,对他不禁更加赞赏,在接收北汉之后,便直接封他为右领卫大将军,继续做边关统兵大将。
“圣上,老臣倒是以为唐使所言倒是极为有理,宋国这些年一直便压着我们打,此时宋国忙于与唐国交战,定然无力北顾,再说唇亡齿寒,唐国若败,赵匡胤没了南方之忧,必定会全力北上,届时,怕才是真正的祸事了。
昨日,老臣在与契丹使者聊及此事时,听闻太宗似是也有此意。”早已受了张熙伯提前“拜会”的谏议大夫马峰,恰到时机的站了出来谏道。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听闻辽太宗也有攻宋的打算,一干亲辽派的大臣急忙站出来附议马峰。
刘继元见有众人支持,以及辽太宗的暗示,瞬间便将杨业带给他的不爽抛诸脑后,笑着望向正襟危坐,微眯着双眼的北汉国相郭无为问道: “丞相以为呢?”
郭无为闻言,沉默片刻,躬身道:“老臣,附议!”
“哈哈!善!马爱卿你即刻拟诏!着宣徽使范黎,马步军都指挥使郭万超领十万鹰扬军攻打宋国,火速给朕拿下宋国边界的一干州县,不得有误!”刘继元意气风发的朗声命道,瘦小的身子第一次挺得笔直,苍白凸额的脸上染上一抹病态的潮红,他第一次感觉自己还是有梦的,有着伟大的志向的。
这一刻,他发誓,他要让那些曾经看不起自己的人知道知道自己厉害,让全天下人知道我刘继元不是废物!
公元975年,北汉国马步军都指挥使郭万超与宣徽使范黎统领十万北汉鹰扬军出金州攻打宋国。
同月,辽国皇帝辽太宗耶律德光命其族弟武威大将军耶律善朴领大军二十万出瀛州,南下攻打宋国,具体出兵缘由不可考证。
唐国枢密使张洎派出与辽国接触的死士在与辽国皇帝见面之后便从世上消失,后人猜测是与向辽国自称儿臣北汉国刘继元出兵有关;具体缘由,无从得知。
………………………
翌日,清晨,暖春的旭日早早的升起,唐军和宋军的营中均是飘荡着袅袅青烟,空气中一股硝烟味渐渐弥漫开来。
临近正午,四万稍有士气的宋军排整略微整齐的方阵缓缓的走出城来,两万步卒居中,近一万越骑兵分列两翼,五千重甲步卒护卫中军,五千弓弩手,则安静的站在步卒方阵之后,如同一只安静狩猎的嗜血猛兽一般。
中军中,曹彬挺直着身子站在战车之上,手按长剑,一身泛黄色甲胄在日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抬头看了看头顶的那面金黄色绣着红色宋字的大旗,再看了看身侧的四万大军,曹彬心中大定,甚至有些恍惚自己占有如此大势,为何不早些与那李煜小儿决一死战,反倒是龟缩于城内。
突的,唐军营门大开,常郢破天荒的一袭轻巧戎装,手按一柄长剑,站在五马战车上,居于中军,雪白的胡须随风飘动,苍老的面容涌现出一抹红润,看到四周旌旗涌动,刀枪林立,忽然涌现出一股视天下枭雄只若土鸡瓦狗之辈的豪气。
暖风呼啸,旌旗闭空,常郢心中呐喊道:“某,尧山常孟图,扬名天下!当在今日!”
“列阵!”常郢高举长剑,突的爆发出一股在他那个年龄,绝对难以想象的气势和吼声。
中军金色龙旗,轻点几下,倾刻,两万余唐军便列阵完毕,五千战胜过唐军的老卒列于阵前,一股杀气冲天而起!
磅礴的威势直冲宋军,在经历了两胜宋军之后,活下来的五千唐军完成了一种蜕变,弱者到强者的蜕变,在他们的眼中,四万宋军不过是一群待宰的羔羊罢了。
两军相隔不足百步,宋军前阵的士卒甚至都能看的见,唐军前阵的五千士卒脸上的狠厉和嗜杀,那是一种浴血重生,死战得还的雄伟气势!
“那是何人?”宋军中军曹彬,抬起马鞭,遥指唐军中军常郢所在的位置问道。
“哈哈,不过一山野老匹夫罢了,破他易如反掌,指挥使大人又何需知道他的贱名。”副指挥使马义海及时的站了出来恭维道。
曹彬英目一瞪马义海,以一种看白痴的目光瞥了一眼他,便并不再继续理会马义海,而是以疑惑的目光望向一旁的岳江。
“细作倒是有消息传来,言那老匹夫叫常郢,字孟图,是唐军的随军参瓒,除此之外并无任何信息了。”岳江见曹彬望向自己,只得躬身应道。
常郢在整个唐国声名不显,知道他的都是一些烈祖李昪建国时期的元从老臣,而这些老臣大都已然亡故,前两仗,常郢与李煜是密谋,无人得知,所以并没有多少知道他的厉害。
虽然听到岳江说常郢并无任何声名,但曹彬一贯的谨慎,让他脸色凝重,十分重视这个与他对阵的对手。
他有一种预感,李煜突然变得如此厉害,十有八九与他脱不了关系。
唐军后阵,李煜哑然失笑的看着中军战车之上沉稳如山的常郢,这老头儿倒是有趣,明明说过自己不在乎名利,而且都一把年纪了,在大战将起的时候,居然找到李煜,非要李煜让他当此次大仗的中军主将。
李煜拗不过他,只得召集众将,当众宣布命他为主将,常郢的命令便是自己的命令,然后便放权给常郢,自己出了大帐,让常郢安排,李煜相信常郢一定能大败宋军,因为,自己这个徒弟都能胜,他要是不能打胜一帮子军心涣散的宋军,那他怕就不是常郢了。
常郢也不知是使了什么手段,不多时,便让众将对他服服贴贴的,并且,完全听从他的命令。###第十九章 大战起
……………“传令,五千步卒上前,先给本使搓搓唐军的锐气!”曹彬喝道。
令旗急点,五千步卒加速进军,越众而出,带着浓浓的杀气冲向唐军。
常郢见到宋军只五千步卒前来试探深浅,嘴角挂上一抹嘲讽的笑意,右手用力挥动令旗,望着躬身站在身前的几个传令小校大声道:“传令!大军严阵不变,不得擅动,违者斩!不听号令,独断专行者斩!攻防失力,扰乱军心者斩!”
三斩令一出,唐军无不肃然,对常郢的命令贯彻的更加深入。
宋国五千步卒离唐军不足七十步!唐军依旧巍然不动!常郢依旧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
大军之中,众人虽颇有微言,但畏于常郢的三斩令,却无一人敢动。
宋军离唐军前阵不足五十步!
“传令!五千弓弩手上前!平射!两轮!抛射!一轮”常郢高喝道,令旗三点,霎时,五千弓弩手越众而出!
嗖!嗖!嗖!嗖!瞬间,五千只弩箭急射出!
“啊!”“啊!”“啊!”……宋军步卒中,顿时响起一声声凄厉的惨嚎!最前方毫无准备的宋军步卒,至少有近两千被射成了刺猬,宋军的攻势为之一顿。
嗖!嗖!嗖!嗖!唐军大阵中,再一次响起箭矢破空之声!
噗!噗!噗!噗!………宋军阵中再次掀起一阵血雨腥风,这一次宋军有了准备,在身前立起手中的小盾,挡住了关键部位,所以这一轮并没有给宋军带来多大的伤亡,宋军在各厢都尉的喝斥下,踩着同袍的尸体,继续快速前进。
咻!咻!咻!咻!天空传来一声声尖锐的尖啸!残余的三千余宋军看到了他们这一辈子,都难以忘记的景象!数千支羽箭!密密麻麻的像一张嗜血的大网!铺天盖地的罩了下来!
死寂!一片死寂!三千余宋军前锋步卒,成片成片的倒下!无数士卒被箭矢瞬间从头至尾的贯穿!甚至连惨嚎都来不及发出!
侥幸逃的一死的宋军,肝胆俱裂!一愣神,哀嚎着以比来时更快百倍的速度,逃回宋军本阵。
五千宋军步卒攻阵,活着逃回去的不足千人,而且大都带伤。
曹彬看到自己派出的五千大军死伤惨重,却并不在意,对他来说,这五千步卒不过是他用来试探常郢深浅的一枚棋子,他们唯一的作用便是为自己试出常郢的能力高低。
事实证明,曹彬成功了;五千士卒伤亡了四千多人,但却甚至连让唐军大阵移动都不曾做到!便惨败而回!同时,曹彬也知道了常郢深浅,深不可测!曹彬瞬间便将常郢的层次提高了好几个级别,甚至将常郢的能力放到自己之上!
遇强则强,曹彬 心中的傲气也不禁涌出,对战胜常郢爆发出强烈的期冀和信心,心中更是暗附道:哼!再有能力又如何!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所有的智谋不过是螳臂挡车,不自量力罢了!
“传令!五千弓弩手前行压制!一万重甲步卒居中攻破唐军大阵!一万刀盾手居后压阵!一万越骑军分居两翼略阵!但有后退者,杀无赦!”曹彬接连命令道。
显然,曹彬是想要用五千弓弩手的命来做诱饵,和击破唐军的跳板,弓弩手没有任何的防御力,放于前阵虽然可以最大限度的挡住唐军弓弩的压制和还击,但一旦大军交战,居于阵前的弓弩手则必定会死无葬身之地。
但,这又如何,今日出城迎战的四万宋国大军,其实全都不过只是一群诱饵罢了,曹彬原就没指望他们能大败唐军,所以,一切,都不重要,他只要最后能看到李煜的脑袋,便足够了。
“得令!”几个传令小校轰然领命,飞快的跑去传令。
不多时,三万五千余士气低落的宋军畏惧曹彬的后退者斩的命令!不得不踌躇向前,五千弓弩手更是几乎是在各厢都尉的鞭笞下,方才犹豫向前。
再一次见识到了唐军的狠厉之后,引出了不久前,一万唐军就在这城墙之下,当着他们的面将两万宋军杀的大败而逃的那段不愿回忆的记忆,想到这里,宋军无不胆寒,畏之如虎,恐惧慢慢的在宋军士卒心中蔓延。
常郢看到宋军大军尽出,苍老的脸庞挂上一抹凝重,拔出长剑振声喝道:“传令!六千骑军略阵!大军尽出!一万重甲刀盾兵居前!五千弓弩手居中!五千老卒居后,无令不得进!余部,死战不退!”
唐军大阵突变,一万身着重甲的步军飞速上前,高举着盾牌整齐的踏着步子稳稳的前进。
嗖!嗖!嗖!嗖!五千弓弩手一边前行,一边斜七十五度的仰射着箭矢。
“啊!”“啊!”“啊!”宋军前军中不断传来弓弩手的惨叫之声,每一步的前进都有无数弩手倒在前行的路上。
但宋军弓弩手却依旧在紧咬着牙,忍着被唐军压制的怒气,缓缓前行。
嗖!嗖!嗖!嗖!两军相距不足五十步,残存的三千余宋军弓弩手终于再压制不住火气,斜抬起弓弩,拼命的射向唐军居中的弓弩手,唐军的弓弩手见到箭雨袭来,只得无奈退避。
之所以,宋军不在一开始便射向唐军,是因为唐军前阵是一万重甲刀盾兵,他们知道,即使放箭,亦不过是徒劳。
呜!呜!呜!呜!唐军大阵忽的传来苍茫的号角声。
随即,嗵!嗵!嗵!三声雄壮的进军鼓声传来,唐军前阵的一万重甲步卒霎时加快脚步,迅速冲向宋军!
“杀!”杀!”杀!”杀!”杀!”唐军大阵中爆发出一阵巨大的吼声,无数士卒开始疯狂的冲向宋军。
噗!噗!噗!噗!刀剑入肉之声不断响起!残肢断臂,四散飞落!鲜血刹那染红了地面,短兵相接,宋军的五千弓弩手还没来的及发挥多大作用,便被唐军的重甲步卒犹如屠鸡宰狗一般,轻易的屠戮一尽。
唐军虽是轻易的攻破宋军的前阵,但宋军的五千弩手的阻拦,却是让唐军的攻势为之一滞,就在这一瞬间,宋军的两万精锐步卒以最快的速度与唐军对上了!
“杀!“”杀!“”杀!“”杀!”刹那间,两军同时爆发出震天憾地般的吼声!赤红着双眼杀作一团!
“兄弟们!建功立业!当在今日!随某杀尽宋狗啊!”唐军中,一厢都尉,高举大刀,愤声吼道。
吼罢,身先士卒,领先而去,噗!噗!大刀一挥,接连着砍下了两个宋军小卒的脑袋。
宋军一小校见到这一幕,不竟目眦欲裂!又恐又恨!咬着牙,提着长枪便向唐军都尉冲去!
唐军都尉猛的一抬大刀,死力挥下,噗!竟生生的将宋军小校劈成两半!
“吼!“”吼!”“吼!”“吼!”无数唐军再度爆发出山呼一般的吼叫声!数万唐军无不双眸血红的以刀击盾!以手捶胸,尽情的展现着自己的凶残嗜杀和对宋军的杀意。
战争,只在开始的一瞬间便淋漓的展现出它的血腥和恐怖,战场之上,其实搏的并非是人数,智谋,装备,而是士卒敢战,敢于血战的勇气。
在这血腥的战场之上,有了勇气,便已胜了七成了!真正的战场之上,也只有勇士方才可以活到最后。
在血腥的世界里,勇气和狠厉决定一切,当年的项羽便是用破釜沉舟的绝地之下,引发了五万楚军的拼死一战的血勇,方才以不过区区五万楚军,大破秦国章韓的二十万秦国大军。
一士若怒,百人难当!千士若怒,万人不可阻!万卒若怒,虽千万人,大可去也!###第二十章 威势
…………见到唐军的悍勇,宋军无不胆寒,士气落到低谷,前进的步伐亦是有所停滞。
“弟兄们!为死去的同袍报仇啊!杀尽唐寇!杀啊!”马义海见到宋军已有溃退之象,不得不提剑跃马,拔剑长喝,身先士卒,鼓舞军心。
杀!杀!杀!见到自家的副都指挥使如此悍勇,身先士卒,宋军士气瞬时回涨,嚎叫着继续与唐军杀成一团,战事,再度呈焦着状态。
“啊!”“啊!”啊!”“啊!”……每时每刻,都有无数士卒倒下,鲜血渐渐汇成一条小河,残肢碎肉,洒落一地,两军皆是死战不退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