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称霸五代十国-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诺、”
  …………
  不多时,李煜和众将领便来到了环城大营的中军大帐内。
  李煜高据首位,以常郢,张洎为首的杨永等矢锋军的新派将领端坐于左下首,而右下首则是以边镐,林仁擎为首,马诚彦,边文等为次的唐国宿派将领,隐隐有分为两派之势。
  “诸位爱卿无需紧张,朕今日召集诸位爱卿前来,不是为了别的,众爱卿随朕征战沙场已是有了大半年了,立下无数的无数汗马功劳,朕自是不会忘记的',朕今日前来,便是要对诸位爱卿论功行赏的,并且放假三日,准许各位爱卿回家探望家中老小。”
  众将闻言,一时之间魂神俱颤,激动万分。
  一众随着李煜一路杀过来武将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了当初在宋国大军压境时的危急境况。
  那时,宋军月余连破唐国九州数十县,更是连世称天险的长江防线都给攻破了,消息传开,唐国人心混乱,军心浮动,眼看着就要冰消瓦解时,是李煜一番激动人心的说词,一番近乎暴政的改革才重新唤醒了大伙对李煜的信任,和对宋军的战意,紧接着,李煜首战两捷,一下子便稳住了军心。
  而今众人思量起来,这一幕幕的场景仿佛就发生在昨日似的,当真是令人感慨不已。
  顿了顿,李煜又道:“当初随朕出征的近六万大军,而今大约还剩下两万余人,朕决定再次封赏三军,犒劳大军,让朕的儿郎们风光的返家省亲,自从将士们随朕出征,将士们已是整整半年没有回过家了,也是时候让他们回家跟亲人们团聚了。”
  众人不自觉地点了点头,神色恍惚,而常郢则是陷入了沉思,并没有做出任何的表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显然,众人之中只有常郢隐隐猜到了李煜此举的用途。
  随即,李煜又道:“还有,记得给每个将士送一匹良驹,再按其爵位发给饷钱,?下士一百贯钱,中士二百贯钱,上士四百贯钱,少尉八百贯钱,中尉一千六百贯钱……,爵位每增加一级,饷钱就增加一倍!还有,阵亡将士的抚恤金也一并捎回去,连同赐给爵位的文书,一并交与他们的家人。”
  众人闻言,不禁再次愣住了,惊谔万分,李煜的赏赐已经完全不能用厚待来形容了,唯有恩典才可表示李煜的厚恩,为什么如此说呢,这么讲吧,以唐国目前的经济壮况,一个农家小户辛苦劳作一年,不吃不喝,不开支,最多可得个一两百贯钱算顶天了,一个商贾劳途奔波,辛勤贩运商货,运气好,三五日内可盈的个数百贯(当然,那些巨贾富商除外)。
  而李煜这一次则是给了这数万将士的军饷,足够让不论是有钱还是没钱的都得仰望的高度。
  沉寂片刻,坐在左下首的张洎低声提醒道:“皇上,臣恐通宝不足矣。”?????????唐国连遭兵祸,又长年进供宋国,再加上唐国之地矿产稀少,所以李煜此前能发行的唐国通宝数量实在不多,国库内能动用的通宝除去调拨给了贾阖的,那就更少了,李煜听罢,不假思索地道:“通宝不够,就以金银折算,金银不足,就以丝帛马匹充抵,要是还不够,那就到朕的皇宫里去搬东西来补,总之,不管怎么说,都不能让阵亡将士的家人吃亏。”说此一顿,李煜抬目直视张洎,以无比沉重的语气说道,“此事便由张爱卿会同曲爱卿联合督办,望两位爱卿切莫要让我们大唐的将士,流血又流泪!”
  不能让大唐的将士流血又流泪?众将闻言不禁茸然动容。
  “喏!”张洎也是微微动容,立时恭声应诺,遂即便和曲州平探谈军饷的发放去了。
  “至于新军和夂锋军,同样按此标准发放军饷及相关的军衔礼节,放假休息一日,随后则继续留在环城大营整军训练,此事便由边老爱卿你负责。”说着,李煜目色温和的看着边镐。
  “老臣领命!”边镐起身一拱手,朗声应道。?而居于左下首第三位的杨永闻言,为之动容,神色敬服,心下更是不禁感动万分,本以为李煜不歧视他们便已经是天大的恩德了,却不曾想,李煜竟是非但没有歧视他们,还一视同仁,给他们自家士卒一样的待遇。
  “臣替我矢锋士卒叩谢圣上隆恩,臣杨延定在此立誓,我五万矢锋军士此生此世必定只忠于圣上一人,刀山火海,枪林箭雨,生死追随圣上!”?思虑良久,杨永还是忍不住起身动情的望着恭敬跪拜道,以答谢李煜的恩德。
  “哈哈,嗯,杨爱卿无需多礼,爱卿的忠臣朕自是相信的,爱卿且宽心,你们现在即是朕的儿郎了,朕不论过往你等是何身份,朕都会一视同仁的,这一点,朕可以当着诸位爱卿保证。”开玩笑,历史上这么有名的杨家将的忠诚都不信任,那信谁。
  顿了片刻,李煜凝声道:“待众诸位将士假释归来,便要开始为期三月的全军整训,编制调配以及军事大考!”
  这一次,?众将闻言却并没有任何的表现,神色虽是淡定,但心下却是凝重无比,暗暗决定要下去通知手底下的儿郎们好好的准备下,莫要失了这一次露脸的机会。
  见众人都已明白,李煜摆了摆手道:“好了,诸位爱卿且先下去通知儿朗们吧,对了,常爱卿你先留下,朕还有些事与你商议。”
  “诺!”众臣轰然应道,应罢躬身退出了大帐之中。
  待众人退出大帐,常郢目光深邃的看着李煜,一副我已了然的神色,以常郢的智慧,他当然明白,李煜将他留下来,肯定不是为了和他谈人生,谈理想的,绝对是有军政大事与他商量了。###第十一章 南唐变法之士卒归家(终)
  ……当日,在一众将领的宣布声和中张洎,曲州平的亲自督办下,李煜再次犒劳大军并且大假全军的消息在十二万大军中迅速传播开来,所有将士不禁激动万分,喜形于色,虽然新军将士和矢锋军只有一天的假期,但是能够让他们和虎贲老卒领一样的爵位饷银,他们就已经是很满足了,毕竟自己是才成为大唐的士卒的嘛,能有这个待遇已经是不错了,哪怕即使现在依照他们那并不是很高的军衔,根本得不到多少的饷银,但至少他们看到了希望,有了一个奋斗的目标可以去追求。
  随后,完全超标准的爵位饷银的发放额度再次传出,所有士卒彻底疯狂了,李煜的颂扬之声霎时响成一片,古代的半职业化的农民军队就是这样(当然,某些特别的军队除外)说一千道一万,还是有看得见的利益方能让他们最忠诚,最恭顺。
  同时随之传出的消息还有一条,亦是同样让他们心潮澎湃,那就是在大假归来之时,将会开展为期三月的全军整训,练完后届时会举行一次全军大考,在大考之中表现优异的士卒会得到李煜颁下的特殊恩典,所有的士卒得到这个消息,不禁精神振奋,心中暗暗下定决心要争个胜负。
  …………
  公元975年四月二十九日,唐国全军大假,一众将士领了高额的军饷以及爵位文书,和金制的爵位标志欢欢喜喜的归家探亲团聚去了。
  榆树村是金陵城西郊的一个大村落,足有上百户人家,这里的村民们大多靠种田、养蚕为生,虽说唐国近些年来连遭兵祸,战乱不断,以前的李煜又横征暴敛,不善治国,导致朝政混乱,不过这江南之地向来风调雨顺,又土地肥沃,只要细心耕耘,日子凑合点也还是能过得下去的。
  因为正逢赶春耕的日子,村口土路上来往的农户络绎不绝,来来往往的忙着施肥播种等农事,也有人忙着行商贩货,谋获财物。
  来往人群之中,一个年近花甲的老头正挎着个竹篮,杵着截枯木,瘸着腿一跛一跛吃力地往金陵城方向赶,老头的篮子里装着满满一篮子的蚕茧,估计是攒了有一段时间了,应该是打算进城卖了蚕茧,来换些钱,来买点柴米油盐等生活用品。
  在老头的身旁,还跟着个穿着破烂,面黄肌瘦的五六岁孩童。
  “阿爷,待会卖了蚕蚕,可以给行儿买件新衣裳吗?”孩童扯着老头的衣襟,睁着一双天真纯洁的大眼睛,望着老头稚声稚气地说道。
  “呵呵,好,好,只要行儿听话,行儿乖,等阿爷卖了蚕茧,就去扯两尺布,让村里的翠花婶子给你做一身漂漂亮亮的新衣裳。”老头吃力的提拎住篮子,回头望向孩童的眼神里满是慈爱之色。
  祖孙俩正行走间,一个约十七八岁的青皮后生忽然从前方狂奔而来。
  老头吃了一惊,赶紧挎着篮子扯着孙子闪到了土路的左侧,看样子,这个十七八岁的青皮后生应该是这村里头的一霸,残废老头挺怵他的。
  不想那青皮后生眼尖,一眼就看到了残废老头。
  当下那青皮后生三步并做两步,跑上前来,高声大叫道:“嗨,老旮叔,你儿子二愣哥回来了!”
  “啥,你说啥?”老头一下没听清楚,下意识地问道,“狗娃你刚才说啥?”
  青皮后生狗娃道:“哎呀,老旮叔,我说你儿子,我二愣哥回来了,就在前面大路上,骑着高头大马,披着光鲜钢甲,挎着长刀,后头还跟着十几个穿着铁甲的护卫兵士,可威风嘞!”说着,青皮后生狗娃又伸手一指前面,继续道:“喏,老旮叔你看,那不就是你家二愣哥么?”
  老头闻言,撑了撑弯的似一只龙虾是的腰板,抬头望去,果然看到大路上来了一骑高头大马,马背上的汉子披着刚甲,挎着长刀,胸前还佩戴着一枚金灿灿的物什,后头果然跟着十几个提拎着许多物品的兵士,好生威风,这汉子一路上还向着土路上的隔壁阿公、后屋头阿婆、领村的农户连连打着招呼,定睛一看,却不是他的儿二愣子那混小子,还有谁来?
  当下老头把装满蚕茧的篮子往地上一放,扯起孙儿就往前头迎,还是那青皮狗娃倒是机灵,贼眉鼠目一转,当下赶紧又从地上把篮子给拎起,追了上去。
  老头神色激动万分,一边一瘸一跛的缓慢跑着,一边扬手高喊:?“二愣,我的二愣儿啊……”
  “父亲大人?!”马背上身材壮硕的汉子一眼看到人群中向自己边呼边跑来的老头,顿时滚鞍下马,膝行十凡步抢到老头跟前,又一把抱着老头仅剩的一条腿嚎啕大哭道,“阿爹,不孝儿二愣回来了,二愣回来了,这些年来你老人家受苦了,呜呜呜呜……”
  “哈哈,你个臭小子,回来了好,回来了就好。”老媪也是老泪纵横,又伸出干枯的双手抚摸着汉子的脸庞,颤声说道,“二愣,来,让阿爹瞧瞧你,让阿爹好好地瞧瞧你可有少了零件没……。”
  仔细端详了汉子几眼,老旮头神色欣慰地道,“嗯,嗯,不错,二愣长大了不少了,也壮实了不少,比你老子我有出息多了,都带上手下了,身上的零件也都还健全着。”
  “阿爹,你老人家可是老多了。”说着,汉子泪眼滂沱。
  老旮头抹了抹眼泪,忽然将缩在身后的孩童扯了出来,轻声道:“?行儿,来看看,你爹回来了,这是你爹二愣,乖,快叫阿爹。”
  “阿爹。”孩童睁着好奇的大眼睛,惴惴地叫了声。
  “这是行儿?哈哈,两年不见,都长着这么大了!”汉子二愣惊喜不已,记得当初他去投军离家时,剩儿还在牙牙学语呢。
  “行儿这孩子可乖呢,又懂事,只是这些年跟着我吃了不少的苦。”老头神色回忆,说着又开始忍不住抹泪了。
  “爹,你愣儿如今也是有爵位的人了,少尉呢,七品爵位,都相当于县令了,从今往后,你老就再不用像以前那样辛苦了,你老人家就坐在家里安享清福吧,哈哈哈……”说着,二愣便将孩童一把抱起放到马背上,然后搀扶着老头就往回走,“爹,走,回家,咱们回家。”
  四周围着的乡亲便纷纷让开道,一众护卫兵士神色肃然的守在左右,更是让众村民一个个望向祖孙三人的眼神里全是艳羡之色,有个白胡子老翁更?是感慨不已地道:“老朽早就说过,狗剩不是个寻常之人,你们看,这才出去两年,瞧这驾势,这小子俨然就是个大人物了,呵呵。”
  人群中,青皮后生狗娃拎着篮子挤了上来:“二愣哥,这是你家的蚕茧。”汉子二愣接过篮子,顺手又递给了身后跟着的一个士兵,又道:“你是狗娃?”
  “对对对,我就是狗娃,二愣哥你还记得我呀?”青皮后生狗娃惊喜不已,看看汉子身后的骏马,又看看后头跟着的十几个士兵,羡慕地道,“二愣哥,如今你可是发达了?”
  “那是。”汉子大大咧咧地道,“如今咱也是官老爷了,少尉,知道啥叫少尉不?七品爵位,和县官老爷一级的。”
  青皮后生狗娃自然不知道这是何爵位,但有一句话他却明白了,二愣哥的官,是和县令一级的,县令那是什么位置呢,在他们的眼里那就是天大的人物,羡慕不已地道:“少尉?好大的官呢,二愣哥可是成了了不得的人物呢!二愣哥,你们还招兵不?到时你走时带上我呗,让我跟着你去当兵,成不?”
  “成。”汉子不假思索地道,“等我回家忙完春耕,到时你就跟我走吧,到时我带你去投新军。”
  “哎!二愣哥,二愣哥,我是驴蛋,小时候我还给愣哥儿你当过马骑呢,算上我一个,我也要去……”
  “二愣哥!我是菜头,我也想去……”
  ……………
  听说唐军还要招兵,二愣还能带他们去投军,人群瞬间沸腾了,无数羡慕二愣的村中青壮连忙涌上前报上名姓,套着近乎,央求二愣也带上他们…………###第十二章 北地狼烟
  ………天苍苍,野茫茫,一望无际,广袤无垠的黄河平原,朔风呼啸,黄沙漫天,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叱咤着往东奔涌而去。
  北地灜州,这本来应该是一个和谐和静谧的清晨,却被城外苍凉的号角声所打破。
  灜州城内守城的辽国兵卒分外清楚的看到,随着这从悠长灜州城野约三十余里的宋军中军大营处传出的绵长号角声,原本包围灜州城四周的安静的六十余万的宋军大营陡然沸腾起来。
  人喊马嘶!
  不到片刻功夫,扎在灜州城周围的无数顶行军大帐就被宋军士卒纷纷收起,然后原本围拢在灜州城周围的宋军骑兵纷纷上马,无数步卒刀枪林立,襟旗蔽空,推着战车,开始迅速向着大营外集结!
  苍凉,庄肃的号角声一直没有停歇!
  直到城东的宋军中军大营的骑兵尽皆上马开始朝着两翼方阵开拔,步卒列阵开始缓缓上前,方才嘎然而止!
  随着号角声的停止,宋军中军龙帐的移动,围拢在东西北三面的宋军士卒开始纷纷朝着南方的大军汇合而去。
  不到一个时辰,三面的数十万的宋军就已经尽皆同中军龙帐的十余万中路大军汇聚在灜州城城南!
  随即,汇合到一起的数十万宋军,迅速整队,杀气腾腾的迈向破败不堪的灜州城,一骑越众而出,绝尘而去,飞快的奔向灜州城。
  杀气激荡!朔风烈烈,宋辽之战启!
  早在宋军大营有异动的时候,城墙上守城的兵卒已经将宋军的异动禀报给了耶律善扑等一众辽军将领!如今他们尽皆站在破败不堪的灜州城的南门城墙之上,看着数十万宋军杀奔而来。
  “将军!看这架势,宋军怕是要与我军决战了啊。”灜州城墙之上,辽军副将耶律休哥目光深邃的望着宋军数十万大军压来,沉声道。
  这耶律休哥不是别人,却正是当日领着辽军率先攻破灜州城,杀上灜州城墙的那个会说汉语的小个子辽国军士。
  一旁的耶律善扑闻言,无奈的点了点头,神色凝重,心中暗道:还好皇上早有安排,要不然今日老子还真不敢与这宋狗们来上一仗,突然,耶律善扑目光一凝,只见灜州城外,一道暗红色的人影飞快的映入眼帘,并且迅速的放大着。
  不过瞬息功夫,呼律律!离灜州城约三十步,人影一勒缰绳,战马一声长嘶,人立而起。
  马上骑士取下后背的六石硬弓,弯弓搭箭,咻!一声尖啸,迎着朝阳,一支利箭离玹而去,呼啸着奔向灜州城墙。
  “快!快!来人,保护将军!”亲军护卫长巴碦嗒,见到箭矢飞来,慌忙冲上前来,挡在耶律善扑的身前,l大声喝道。
  耶律善扑见此面色一沉,并没有觉得护卫长的动作有任何的感动,而是对他的能力的怀疑,是对他莫大的羞辱,一把推开亲兵卫长,双眸一聚,笃的一声!嗡!瞬间,身旁的一众辽军士卒骇的瞪大了眼睛,惊若天人,定睛一看,竟是那耶律善扑巨如熊掌的大手不经意的一挥,轻易的抓住了c城下那宋军骑士射来的箭矢。
  “哼,雕虫小技!也敢在本将面前卖弄!”说着,耶律善扑看了一眼手中的箭,真准备扔了,却见箭上缠着一封火漆令信,犹豫片刻,耶律善扑还是扯下令信,皱着眉头打了开来。
  只瞧了一眼,耶律善扑胡子拉碴的黑脸上霎时涌上腾腾杀意,鼻孔呼呼的喷着怒气。
  “来人!召集大军!随本将军出城杀尽宋狗!”耶律善扑一把扔掉手中的书信,振声咆哮道。
  “是!”一个传令亲兵应了一声,忙不迭的跑去传令去了。
  待众人忙着下去准备大战了,只有亲军随在左右,一干此次出征的辽将也没有人理睬自己,耶律休哥淡然一笑,信步上前,躬身拾起地上的那一封火漆信,却见信上只写了七个血色大字;辽狗!可敢一战否!
  “哈哈,区区小计!恐怕也就只能激一激那些人吧”耶律休哥淡然一笑,叹声道。
  “来人!即刻将宋军的动向禀报给南院大王,让他快快准备一下!今日大将军就要领军出城与宋军决战了!让他自己把握好时机,加快准备下,莫要走了宋狗,前功尽弃了!”身材矮小瘦弱,看起来文质彬彬的耶律休哥眼中陡然冒出一抹凶厉之色,冷笑道。
  “是!”
  黑色的狼烟冉冉升起,逐渐弥漫在整个北方之地,一面血色的帷幕缓缓拉开,好戏即将上演…………
  止一柱香的功夫,全军集结完毕,灜州城南旷野之上,二十余万辽国大军几乎遮蔽了整个荒原,浩浩南下,迎面逼向滚滚而来的宋军。
  浩荡的骑兵大军之中,高大简陋的战场望车正在数百名契丹蛮士的拖拽之下,缓缓向前。
  耶律善扑全身披挂整齐,手持一柄狰狞恐怖的狼牙棒,杀气腾腾的站在高高的望车上往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望去,极目所见,尽是密密麻麻犹如蚁群的辽军将士,那重重叠叠、翻翻卷卷的旌旗更犹似汪洋,两耳所闻,除了悠远绵长的号角,便是绵绵无尽、铿铿锵锵的兵甲撞击声及战马低嘶之声。
  “报!将军,宋国大军离我军已不足十里!”望车之下,一个传令亲军躬身上前,手扶胸口禀报道。
  耶律善扑悠然抬头,只见前方的灜州城南广袤无垠的荒野上,六十余万宋国大军踏着朝阳,目不斜视,士气昂扬的直逼灜州城而来。
  整个宋国北部边疆,除了已经被辽国侵占的幽州,灜州城便是宋国边境唯一一座的要塞之城,要是灜州城不在宋国手中,失了边防,那么整个泱泱大宋便如同脱了衣服暴露在一个大汉面前的柔弱女子,不过痛苦的呻吟着任君采掲罢了。
  在灜州城的背后则是冀州,潭州,汴梁等宋国的心腹之地,宋国重边防,所以腹地之内基本上没有一座坚城,城墙低矮无甚防御且不说,腹地之兵更是一帮子熊包软蛋,守守城,管管百姓治安还行,要拖出来与辽军野战,呵呵。。(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啊)
  宋国毕竟篡周初立,国朝基业不稳,后周及八国遗族汹涌的复辟浪潮也是一直困扰着宋国的朝野上下,这一切的一切,都让赵匡胤始终不能下定决心与辽国放手一搏。
  但这一次,辽国却是碰到了赵匡胤的底线了,屠了几十万边境百姓且先不说,对于人口上千万的宋国来说不过是毛毛雨罢了,可恨的是,辽军灭了灜州不说,劫掠都劫掠到宋国的心腹之地冀州附近了,铁蹄已经直逼汴梁,扯犊子呢嘛这不,这辽军摆明了是要打赵匡胤的脸啊,欺他宋国无人,这让戎马半生,又是一向好面子的赵匡胤怎能够忍耐的下去。。。###第十三章 局势
  宋国建国这些年一直都在强力的压制着南方各地被亡的八国的遗族余孽的清剿,同时除了加强宋辽边境的防御建设外,很多偏远郡县和中央腹地基本上都承袭后周的城防,各地官员也是由宋国的朝廷直接派人担任之外,剩余的县治大多都是挑选当地德高望重的人和年少有为的士大夫去担任县令亦或是县尉。
  可以说此时新立的宋国对中原腹地很多战略位置不太重要的州府县的统治和都是极为薄弱的,并不如后人所知的中央集权,宋国皇帝牢牢控制着地方的那样。
  同时这也造成了这些个州府县定然不可能会有坚城或者强大的守城器械及精锐的士卒,虽然守城器械只要愿意费时间和人力,要不了多久就能弄出来,精锐士卒也是只要肯花钱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培养出来。
  但赵匡胤想的是,这些器械如果安装在了各个郡县的城墙之上,面对汹涌的各国复辟余孽浪潮,随时都有可能落入余孽之手,精锐士卒不能牢牢掌控,一个不小心,这些器械就和士卒就为别人做了嫁衣,成为各国的余孽用来复辟的利器了。
  天下乱世,国朝多变,各国虽征伐不断,但是不管何朝何代的君主都始终铭记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一句千古至理名言,所以,实际上除了
  边塞之地,城高墙厚,多有精兵强将之外,各国君主都不太注重中原腹地的城防,同样,这也是造成为什么历史上只要契丹人一旦攻破边塞,就可大军挥师南下,直逼宋国国都,打的宋帝不得不屈辱求和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腹地薄弱这一点上,契丹人也许不是很清楚,但赵匡胤的心里可都是跟明镜似的。
  失了幽州,有利也蔽,虽说少了大片土地,失了上百万人口,但利在于宋国的边防线缩小了,减小了朝廷开支,降低了边防压力,同时,在有了唐河黄河,沽沱河这三条大河的阻挡,只要这边塞之地的灜州重镇,基本上是可以说宋国整个北部边疆已经是坚不可摧了。
  同样,要是,失了这重镇,以契丹人骑兵的机动力,甚至于可以一路南下,在中原腹地之内的诸多州县,包括汴梁在内的地方,基本上都成为辽国的粘板上的肉了。
  所以,自打辽破灜州之时,宋辽便注定有一场大战了。
  宋辽大军相距不足五里,宋军中军大阵之中,赵匡胤神色阴郁的高坐于八马齐拉的华贵云车上,目光如炬嗯望了眼四周呈一字长蛇阵排开的数十万大军,心中暗道,这一次决不能让契丹的二十万骑兵大军就这样施施然离去。
  “传诏!所有斥候即刻出阵。给朕严密探查灜州城方圆七十里之地。”赵匡胤面色一冷,看着似是“中计”而出城决战的数十万辽国骑兵道,然后锵然起身,回身看着恭敬的候在云车身后的一众军将领肃声道:“众将听令!”
  “臣等听令!”?一众宋军将领尽皆面色一肃,躬身抱拳异口同声的齐喝道。
  “石爱卿,朕命你领十万义成军为先锋上前,先给朕去搓搓辽军的锐气,杀杀他们的士气!”
  这石爱卿自不是别人,正是赵匡胤建立势力之初,为保自己的势力巩固,主动去与其他中高级将领交结,并同其中的石守信、王审琦、韩重斌、李继勋、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王政忠、杨光义结拜为义社十兄弟中的这石爱卿便是其中的石守信这一员。
  “末将领命!”石守信轰然应道,领命调兵遣将去了。
  “王爱卿,朕命你领二十万马步军随后策应石爱卿,听命出击。”
  “末将领命!”
  “杨爱卿听令!你领三十万大军游曳战场两侧,待辽军势颓之时,趁势掩杀过去!定要给朕一举击破这二十万辽军!给耶律小儿一个血的教训!”
  “末将遵命!”
  “其余诸将统领各部兵卒,依令而行!旦有违抗军令者,军法从事!”赵匡胤冷峻的眼神在一众宋军将领身上扫过。
  “遵旨!”一众将领躬身一拜,哄然应道。
  赵匡胤出身军伍,一手带出来的宋军,自是军纪严明,尤其是这其中的近三十万的大宋边军精锐,更是令行禁止,军法如山,所以,自然不可能有人胆敢故意违抗军令,赵匡胤所说也只是,昭示皇权,例行公事而已,当然,同样,如果真的有人违抗军令,那赵匡胤也定然不会手软,自是会军法从事的。
  等到一众将领下城各自准备去了,赵匡胤目光深邃的站在云车之上看着数十万的辽国骑兵奔来的方向,蓦然,赵匡胤的嘴角勾勒出一阴险的寒笑。
  此刻,已经逐渐靠近的辽国骑兵赵匡胤也只能模模糊糊的看到少许模糊人影,和听到震天的轰鸣而已,辽国铁骑带起的漫天黄沙和越来越大的铁蹄轰鸣之声无一不在显示着他们在迅速的靠近着。
  赵匡胤心中很清楚,这一次是宋辽一决胜负的一战,恐怕也是唯一的一战,因为这一战过后,不论是自己,还是耶律贤都知道短时间内,除非占据了一个绝对强大的优势,否则绝不可能还有能力两国再打上一仗。
  其实同样,远在上京的耶律贤在攻下宋国边塞重镇灜州城之后,确实有想过据灜州城,而兴举国之兵来攻宋国的腹地的冀州、潭州,汴梁等地一举灭亡宋国的想法,但耶律贤清楚,即便是他再想将充作炮灰的南院大王耶律跶烈的三十万东狼骑兵都消耗光,也不一定能够在短时间内攻下宋国腹地有精兵坚城的各大城池。
  要知道宋国可是号称有精兵上百万,治下百姓数千万的一个乱世强国。所以,耶律贤很清楚,即使他攻下灜州城,但只要他一日没有绝对的把握攻破汴梁这座城高兵众的宋国帝都,那么宋国便永远会成为他染指中原的挡路石,灜州和黄河平原,冀州等地即便他占了,也迟早不过咬在口中的一块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罢了。
  同时即便他挥大军进入冀州、潭州腹心州之地劫掠,也要随时分出大部分兵力在灜州城,以防备赵匡胤随时出兵奇袭夺取k灜州城,断了他的辽军后路的可能。
  而且,显然赵匡胤不会真的因为惧怕自己骑兵大军而都躲在一直保持守势,龟孙于中原腹地之中,以赵匡胤那戎马半生打下来的赫赫威名,必定是绝对不会做出这种有损他一手建立的宋国以及他的颜面事情来。
  所以,面对城墙高大,又有上百万大军驻守的中原腹心之地,耶律贤为了实现自己夺得天下的壮志,只有以己之长,攻彼之断,激怒赵匡胤,将他的大军引出腹地,决一死战,赢了,他才有可能染指中原,败了,不过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