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草地龙虎-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8月2日清晨,霞光灿烂,毛儿盖沐浴在一片金辉中。红军大学成立典礼的会场选定在 喇嘛庙前一块绿茵茵的草坪上。
上午8时过,红军大学上级指挥科、政治科、工兵科、炮兵科和骑兵科等科的学员们, 列队进场。军容严整的学员们,个个英姿勃勃,整整齐齐地端坐在草坪上,唱起了歌曲,并 与红一、四方面军的指战员互相比赛起唱歌。嘹亮的歌声此起彼伏。
歌声忽然停止了。一阵急骤的掌声爆发出来。毛泽东、朱德、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人满面 笑容,走入会场。学员和指战员们边使劲鼓掌,边伸长脖子向前望。
有人在急切地问:“哪个是毛主席?哪个是朱总司令?”
被问人也在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介绍说:“走在前面的可能就是毛主席和朱总司令, 后面的是张闻天、王稼祥、博古,那个大鼻子肯定就是李德… ”
会场四周挺立着松柏。“主席台”非常简陋,就是席地而坐的部队前面的一小片空地。 毛泽东等人来到“主席台”,有的站着,有的靠在一旁的树上,有的干脆也坐在地上。
大会开始了,何畏郑重宣布:红军大学成立了!现在,我们请中央首长讲话。
朱德身着军装,腰扎皮带,脚穿草鞋,向前走了几步,首先说道:“遵义会议以来,我 们党在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纠正了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走上北进抗日的正确道路。目 前,我们要团结起来,继续北上,迎接新的斗争任务。我们的红军大学,就是为了迎接新的 斗争而成立的。不要看我们现在的条件差,将来,我们一定能坐进大礼堂。你们现在是学 员,一旦毕业出去,就要担负起领导红军和人民抗日的重任。”
会场里鸦雀无声,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听着朱德讲话,端详着朴素、和蔼的朱总司令,听 着他那一口亲切的四川乡音。
面庞清瘦的毛泽东走到前面,他的身体显得高而单薄,但目光炯炯,显得很有精神。他 主要讲了形势和任务,之后,勉励红军大学学员,说:“红军大学是培养干部的地方。你们 要好好学习,加强团结。将来形势发展了,你们就是党的骨干力量。”
中午,红军大学成立典礼结束。炊事员抬来一筒筒的青稞面蒸牦牛肉。在愉快的气氛 中,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和红军大学的学员们一起,席地而坐,共进午餐,同庆红军大学成 立。
“今天会餐不错呀,有牛肉吃。”毛泽东一边招呼大家盛饭,一边高兴地说。
朱德望着盛饭的同志,也欣喜地说:“今天一、四方面军的同志在一起吃饭真热闹呀! 等我们北上建立起新的根据地后,我们要请全国各方面军的红军指战员到一起大会餐,那才 是真正名副其实的红军大学。”
毛泽东和朱德的这顿饭并没有吃好,不远处的大松树下,机要科长正手拿电报匆匆向这 边走来。原来在大家都忙着准备北上之际,张国焘又节外生枝,发来电报,说应该开会继续 讨论芦花会议上没有解决的“政治路线”问题。
“看来我们想走也走不脱呀!这位新上任的总政委不发话,四方面军的部队也不会让我 们走成。”朱德放下饭碗说。
“呸!如此三番五次折腾,他究竟想干什么?想把我们逼上梁山么!开会就开吧,不把 大家都饿死在这里,有人就安稳不下那颗野心。”毛泽东气得把饭都喷了出来。
由此,8月4日至6日,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以南10公里的沙窝召开扩大会议。红四 方面军的第11师驻在沙窝,师政委是陈锡联。会议就在第11师的司令部内召开。
沙窝,是藏语音,实际上是个山口的名字,地点在今松潘县毛儿盖区八寨乡的俄灯寨子 附近。红军从打古山顺沟而下,所到达的第一个村庄就是俄灯寨子。毛泽东等人到达这里, 经山口进入小盆地中的俄灯寨子时,从牧民口中得知此山口地名为沙窝,因此把在这里召开 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就称为沙窝会议。实际上,中央政治局会议并没有在沙窝山口召开,而 是在进入沙窝山口后的俄灯寨子召开。所以,如果确切的说,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的会议 应该称为“俄灯会议”。只不过这次著名的会议在当时就以“沙窝会议”记录在案,后人也 就约定俗成这么称呼。
俄灯寨子,四周皆山,群山环抱中,10余户人家的小村庄在茂密的树林中显得很幽 静,自成天地的小盆地,倒也很像个“窝”。
张国焘和陈昌浩在20多名骑兵的护卫下策马到达沙窝山口。张闻天迎上来说:“这是 一次政治局常委会议,陈昌浩不能参加。”
陈昌浩感到很尴尬。张国焘解释道:“昌浩同志是中革军委常委,可以列席会议嘛。”
“不行,这是一次秘密会议,只允许政治局委员参加。”张闻天解释说。
于是,张国焘只好在1名卫士的护卫下进入沙窝。陈昌浩暂时在山口外放牛亭中休息, 等会议开完后再同张国焘一同返回。
原定红四方面军参加会议的名单有徐向前、陈昌浩、傅钟等人,后来改变为只有张国焘 一人出席会议。
张国焘赶到会场时,看到出席沙窝会议的政治局委员实际只有毛泽东、朱德、博古、张 闻天4人,邓发和凯丰2人列席会议,中央书记处秘书长王首道担任记录。
会议在寨子中一座破旧的小喇嘛庙外亭中召开。山风习习,虽是夏热大暑季节,这里倒 显得很凉爽。
张国焘环视了一下到会人员,心中自然很是凄然,问道:“恩来和稼祥同志还没有到?”
“他两个病得厉害,已经请病假了。”坐在张国焘一边的朱德侧头说道。
“周恩来同志的肝病在这时犯了,把医生戴胡子调了去专门进行护理。稼祥同志也病得 厉害,所以,恩来和稼祥同志不能参加会议。”张闻天说得更详细一些。
“聂荣臻随部队到另外一个地方执行任务,也不能列席这一次会议。”博古说。
正说着,大家看到王稼祥坐着担架来到会场。
王稼祥拄着拐杖吃力地下了担架,微笑着说:“我是不是迟到了?”
“没有,没有!”毛泽东显得很激动,他迎上前来,然后扶王稼祥坐下。遵义会议上王 稼祥那关键的1票,毛泽东记了一辈子。此时的毛泽东心中清楚,沙窝会议也不能没有王稼 祥,说不准王稼祥在关键时刻又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王稼祥在这时的确已经病得很重。他 是在1933年中央苏区军4次反“围剿”时遭敌机轰炸而负伤的,弹片打进了他的右下 腹,穿过结肠,嵌在右肠骨窝上,伤势很重。由于弄不清残留弹片的位置,只好采取保守治 疗,但引起了右下腹的局部性腹膜炎。他带伤参加了长征,而伤口在征途中却常常流着脓 血。护理人员用橡皮管子塞进伤口,在橡皮管子外面穿上丝线,丝线外面再缠上纱布棉花以 吸收脓液,然后取出棉花纱布排除脓液。“后来到达陕北,著名外籍医生马海德在参加了王 稼祥的病情会诊后,感叹道:”我看了非常吃惊,这么重的伤,居然能长征过来,要有多么 顽强的意志啊,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王稼祥就是在这种严重的伤势情况下,仍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时刻关心着红军的命运, 几乎坚持参加了长征路上的历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到了沙窝后,他的伤口发炎溃脓很厉害, 身体发高烧,肠子溃烂,大便从伤口里流出来,处于病危状态。但当他听说要召开政治局会 议后,病情好像突然好了许多,坚持着拄着拐杖出席了会议。
“我们现在开会。”担任会议主席的张闻天宣布会议开始,并说:“今天的会议,主要 讨论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形势和任务,作出决议。泽东同志刚草拟了一个决议草案,大家 就此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毛泽东站起来,把决议草案送到与会者的手中。
张国焘手握草案,粗略地看了一遍。决议的主要精神是重申北上抗日、创建川陕甘根据 地方针的正确性,并说明加强两个方面军的团结是实现这个方针的基本条件,必须在一、四 方面军中进一步加强党的绝对领导,反对过高地估计敌人力量、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的右倾 动摇。张国焘的眼光停留在纸面上,这几行字写的是:“一切有意无意的破坏一、四方面军 团结一致的倾向,都是对于红军有害,对于敌人有利的。”“我们之间发生过分歧,我认为 这是值不得大惊小怪的。”张国焘第一个发言说:“梁山泊的好汉不打不相识,争争吵吵并 无关系。我们都有多年奋斗的经历,寻求谅解应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而我们的目的,本来 就是要获得谅解,而不是扩大分歧。”
“请国焘同志直接讲问题。”博古插话说。
张国焘瞟了博古一眼,不理睬地继续说道:“我很惋惜我们没有在抚边初次会面时,就 痛痛快快地把问题说清楚,因而酿成了一些不必要的隔阂,甚至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言论。
在这里我想就不必一一说了。“
“有什么言论?有话还是摆在桌面上说明白的好。”博古说。
“比如有人就说我张国焘是军阀,要凭借军事实力胁迫中央;有人说我张国焘是老机会 主义,非打击不可;也有人说我张国焘自视资格老,瞧不起政治局其他委员,要在纠正中央 错误的名义之下,摧毁整个中央;还有人引经据典的说西北联邦政府反叛苏维埃;说总政治 委员的职务完全抹杀军委会主席和整个中央的职权;还有……多着呢!总之,凡此流言都似 乎把我说得不成个样子。”
“好了,国焘同志,流言是很多的,不光你有,我还不少呢!”毛泽东的话明显对张国 焘不满意,他说:“譬如有人就说我是曹操,中央成了汉献帝;有人就怀疑中央的政治路线 错了,现在只能用军阀官僚的手段来统治全党全军。我们这次会议就正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润之兄所说的政治路线问题,我本人就这样认为是错了,也可能是共产国际错了,也 可能是我们执行错了,也可能是时移势易而必须改变。但是,我们要求检讨中央的政治路 线,决不等于推翻整个中央。这次会议,我也许不应贸然肯定中央的政治路线究竟如何,但 我们看到的是,当前的苏维埃运动不是胜利了,而是失败了,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现在, 所有的苏区都丧失了,红军遭受重大的损失,我们退到了藏族地区,这些失败的事实是谁也 无法否定的。至于苏维埃运动遭受挫折的原因,既不能说成是敌人飞机大炮的厉害,也不能 当作只是我们军事上的失算。我认为,主要还是苏维埃这一运动不合时宜,没有被广大群众 所接受。遵义会议肯定中央政治路线的正确,却说军事路线错了,这似乎有些倒果为因。”
博古接过张国焘的话题,实是在辩驳:“苏维埃运动的政策是共产国际决定的,经过中 共第六次代表大会通过,决不能说它是错误的。苏维埃运动现在是胜利,而不是失败。今后 无论到什么地方,也要将这面苏维埃的旗帜高举起来。”
毛泽东的神情变得很忧郁。
会议就当时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展开讨论。毛泽东在发言中指出:“国民党在西北的统治 已削弱,那里也是帝国主义势力最薄弱的地方,同时因靠近苏联在政治上物资上能得到帮 助。西北有很多困难条件,但都能克服,因而要全力实现在西北首先是甘肃地区建立根据地 的战略方针。要加强两个方面军的团结,目前我们极具有紧迫意义的是军事问题。所以,根 据中央提出的解决政治路线的要求和国焘同志坚持错误的事实,我不主张在这时清算中央的 政治路线。政治路线的错误,待时机成熟后再予解决。但必须指明的是,国焘同志向中央要 权,这是十分错误的。”
朱德的发言总是取温和态度,多讲长处,多说鼓励的话,推心置腹以诚相待,他说: “两个红军主力会合后力量增强了,创造川陕甘苏区是有把握的,要提高自信心,克服各种 困难去战胜敌人。对于一、四方面军,不能轻率地说谁好谁不好,存在缺点是可以改进的 嘛。”
张国焘这时想起了同来沙窝却等待在山口放牛亭的陈昌浩,于是提出要补选中央委员, 改组中央,说:“中央应遴选一些新人参加中央工作,这可以巩固中央的领导作用。如果我 们从一、四两个方面军中遴选少数干部列席政治局会议,并参加军委会和中央机关其它工 作,将有百利而无一害。譬如我自己是中央一员,但常被视为是红四方面军的代言人。因 此,我们为何不让红四方面军的干部,直接向中央表达他们的意见呢?”
“怎么个表达法?”毛泽东的火气在向上冒,他已经做好了今天与张国焘撕破脸皮也要 斗争的思想准备。
张国焘却根本没有把毛泽东放在眼中,仍然继续他的讲话,阐述自己的观点:“怎么个 表达法?很简单,可采取召开高级干部会议的方式,吸收新人参加中央工作。这主要为的是 实施党内民主,并不是有人想象的要推翻中央领导的阴谋。如果有人过度敏感,以为这样的 高级干部会议将由四方面军的同志占多数,这不免是想入非非,我可以声明,四方面军的同 志决不会在高级干部会议中要求占多数,只是想有个发表意见的机会而已。在此我不得不告 诉大家,陈昌浩接到开会通知已经来到了这里,可是他却又临时接到通知,不让他参加这次 会议,现在他就等待在山口上的放牛亭听牛叫哩!”“你这是不要中央!要搞分裂。”毛泽 东气呼呼地说:“你这是开的督军团会议!”意思是说张国焘在向中央要权。
张国焘寸步不让:“我这是在讲团结。如果中央拒绝举行高级干部会议,不让新人参加 中央工作,政治上军事上的重大问题也不让同志们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才是无疑阻塞了团 结之路,这才是分裂。”
毛泽东据理力争:“中央是全国的,不仅是一、四方面军的,因为还有二、六军团、已 经西出的红二十五军、留在苏区的红军和全国白区秘密党的组织。因而中央的政治路线,不 能由一、四方面军来检讨。我不同意举行任何性质的一、四方面军高级干部会议,也不赞成 任何同志在这时参加中央工作。现在是军事行动的非常时期,我们暂时不能谈什么党内民 主,枪杆子必须听党指挥!”
会议直开到凌晨3时多才散会。
沙窝会议着重讨论了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形势、任务和组织问题,通过了《关于 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决议重申了两河口会议决定的战略方针, 指出创造川陕甘根据地,是放在红一、四方面军面前的历史任务。要求加强一、四方面军的 兄弟团结,重申了创造川陕甘苏区革命根据地的既定方针,反对南下逃跑及各种右倾、动 摇,号召党和红军与一切反对中央路线的右倾机会主义作斗争。特别指出,要加强党对军队 的绝对领导,提高党中央在红军中的威信。
《决议》肯定了中央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明确指出:“由于一、四方面军的会合,革 命战争经验的交换,指挥的统一,红军战斗力不但在数量上增加而且在质量上也增强了。 一、四方面军在中国西北部的活动,将大大推动西北少数民族反帝国主义与反国民党的斗 争,使西北广大地区土地革命的斗争进一步尖锐化,使共产党、苏维埃、红军的影响大大地 扩大。同时西北各省是中国反动统治及帝国主义力量最薄弱的地区,在地理上又接近世界无 产阶级祖国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将更造成苏维埃与红军发展的有利条件。”
为了照顾张国焘的情绪和大局所需,这次会议补选了陈昌浩、周纯全2人为中共中央政 治局委员,徐向前为中央委员,何畏、李先念、傅钟为中央候补委员。并决定由陈昌浩任红 军总政治部主任,周纯全任副主任。
会议重新决定了北上的部署,决定红军依各部现所在地分左、右两路军向北挺进。根据 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混合组成左、右两路军北上的决定: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部率领,由红一方面军的第5军团、第9军团(已分别改称为第5 军、第32军)和红四方面军的第9军、第31军、第33军,军委纵队一部组成,由总司 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和总参谋长刘伯承带队,以马塘和卓克基为中心集结,向阿坝地区开 进,然后东进至班佑地区向右路军靠拢,北进夏河。
右路军由中共中央、前敌总指挥部率领,由红一方面军第1、第3军团(已分别改称第 1、第3军)和红四方面军第4、第30军,军委纵队一部,红军大学组成,由前敌总指挥 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带队,以毛儿盖为中心集结,向班佑、巴西地区开进,首先占领班佑、 包座,待与左路军会合后共进甘南,向夏河前进,执行夏洮战役计划。中央机关和军委随右 路军行动。
会后第二天,张国焘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在红四方面军指挥部驻地重新召开会议,亲 自指定警卫员放哨,说:“如果一方面军的领导来了就赶快报告。”徐向前在一边却忿忿不 平地说:“这是脱了裤子放屁!”
张国焘向陈昌浩、徐向前等人介绍了沙窝会议的情况。气呼呼的陈昌浩并没有因为张国 焘为他争得政治局委员和总政治部主任的职务而感到高兴,仍然闷闷不乐地静坐在一边,大 概是还赌气在那放牛亭边的马欢牛叫声中。沉默良久的徐向前最后表态说:“这些事情我管 不了,现在的问题是部队在这里没有粮食吃,吃黄麻吃得嘴都肿了,我们不能呆在这里挨 饿,得赶快走。等找到有粮食吃的地方,你们再去争吵!”
“不争吵怎么行?他们欺人太甚了!”张国焘的气是自从与毛泽东见面后从未见消。
徐向前对当时中央政治局的争论并不了解,但对张国焘的这种纠缠中央的做法却甚为不 满,说:“我总认为现在不是吵架的时候,这里没有吃的,得赶紧走。我们在前面打仗,找 块有粮食吃的地方,你们再吵好不好呀!现在,部队天天吃野菜,已是到了闹粮荒的严重地 步。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还是保命要紧。”
“保命,保命,我这就是最根本的保命。总司令马上到我们这里来了,也许事情以后会 好转一些。”张国焘也有乐观之处。
沙窝会议后,总司令朱德和总参谋长刘伯承带领红军总部赶赴左路军集结地卓克基。朱 德此行,即表明要与过去经常战斗在一起的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作暂时的离别。
毛泽东把朱德送出门外,两人双目相视,紧紧地握手,谁也没说一句话。朱德翻身上 马,远去了。毛泽东久久站立在门口未动,望着朱德远去的身影。一边的张闻天看到毛泽东 的眼眶微微闪烁着泪光,也就没有去打扰,可看出此刻毛泽东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
8月10日,徐向前、陈昌浩于毛儿盖公布了《右路军行动计划》。几天后,朱德、张 国焘也率左路军向阿坝开进。
!
草地龙虎/(陈宇) 第六回 周恩来病重陈赓抬 毛泽东挥兵毛儿盖
沙窝会议后,红军全军改为执行夏洪战役计划,即北上甘肃南部,在夏河至洮河流域建 立新的根据地。会议采纳了张国焘提出的意见:一、四方面军分别由各地向毛儿盖和卓克基 两地逐渐集中,然后分左、右两路军北上。右路军以毛儿盖为目标,左路以阿坝为目标,然 后在班佑、巴西会合。
张国焘临离开沙窝前,毛泽东在王稼祥的陪同下主动找到他进行了一次谈话,希望交换 一下意见,可两人没说几句话又谈崩了。
张国焘关心似地说道:“我说润之呀,你要注意影响哟!
有很多人都在背后议论你,说你的闲话呢!“
“议论些什么?”
“说你是曹操,党中央成了汉献帝。”
“哈哈,有人看《三国》也演义到我身上来了。那意思是说我挟天子以令诸侯!”
“是这个意思。难道不是吗?”张国焘步步紧逼,突然来了一个反问。
“我说国焘,这些闲话是听不得的。我毛泽东行的端,走的正,不怕别人说这种闲话。 只是现在我提醒你不要听有些人的挑拨离间,还是以解决当前红军的出路为第一大事。”毛 泽东没有正面回答张国焘的话,怕的是引起更大争论,但张国焘却寸步不让,几乎把毛泽东 逼向谈话的死角。
张国焘得意地抬起头,直视毛泽东,说道:“你不是最喜欢讲政治路线吗?我也这样认 为,路线是一个大问题。路线不对,一切都等于白费。我们当前应首先解决路线问题,可我 提了上百遍,你就是不听。”
毛泽东停顿了一会,可看出他心中十分难过,猛吸了一口烟后才缓换回答张国焘的逼 问:“有些政治路线问题,看来现在我们争论不清,等将来环境许可后我们再从从容热去争 论吧。我们吃饱了饭,再说《三国》,争论几个月也没问题。”
“说《三国》,我比不过你。可我知道诸葛亮有个既定国策… ”
“欲北伐必先南征。”毛泽东替张国焘说道:“我的国焘同志呀!说到底,你还是要南 下。那是诸葛亮巩固蜀国的方法,我们现在连根据地都没有了,哪里还有什么后方?”
“那么,你就认准过草地这条路了?这条路可要耗尽我们的全部体力,蒋介石也不傻, 早在草地那边放上兵力,不用说多了,就是一个连,我们这些连走路都迈不动腿的人,只能 是到一个被敌人捆一个。”张国焘说得很玄乎,使毛泽东和王稼祥都感到过分。
毛泽东仍语气平稳地说:“目前的形势对红军来说是很严峻的。尾追我们的川军刘文辉 部已经占领懋功,我们在两河口召开会议的大门口已经飘扬起青天白日旗;蒋军的周浑元、 吴奇伟纵队集结在雅安;胡宗南集结了4个师的兵力,位于松潘地区的漳腊、龙虎关、包座 一带,川军刘湘部已经占领了整个岷江东岸。敌情越来越严重。敌人估计我们会东出四川, 却不敢向北冒险横跨草地,走出甘陕这一着棋。我们呢,硬是要走敌人认为我们不敢走的这 条路!”
“润之兄!这川西北的水草地可不是你们湖南的水田地哟!水草地纵横数百里,渺无人 烟,神秘莫测,很不好过。”
毛泽东明白张国焘的话既有讽刺他毛泽东是乡巴佬的意思,又表明了不同意过草地的客 观困难,他强压心中的不愉快说道:“很不好过,那说明还是可以过的嘛!红军纵横数省, 冲破了敌人的道道封锁线,是不会被这点困难挡住的。”
“明明是过不去嘛,可你硬是要一条道走到黑!”张国焘的火气也冲上来了。
毛泽东和张国焘的思想交锋,又发展到面红耳赤的激烈争执。
王稼祥见毛泽东和张国焘又顶起了牛,连忙在一边打圆场,说:“草地的确不好过,国 焘同志说的有道理。但是,草地是可以过的,泽东同志已经派叶剑英同志到草地探查过了, 那里还是可以过去的。国焘同志,你看,这是叶剑英同志根据实地考察画出的路线图。”
张国焘被王稼祥这番巧妙的话说得一会儿脸露喜色,一会儿又沉下脸。但他是不能对刚 刚恭维过他的人发火的。可王稼祥的话最终却是倒向毛泽东的。
“这个王稼祥真把人弄糊涂了。”张国焘心中暗自叫苦,接过王稼祥递过来的地图,瞄 了一眼。如果是毛泽东递过来的地图,他会立刻撕碎扔到毛泽东的脸上去。
“哼!你们对草地是不了解的。请不要忘记,这里有胡宗南的部队和马家骑兵,还有川 军的各路军阀。我的意见还是南下为好,在川康一带站住脚再作另外考虑嘛!”张国焘的话 不可能再引起毛泽东、王稼祥的共鸣。
毛、张之间的谈话只能是不欢而散,这是长征路上毛泽东与张国焘的最后一次面对面的 交谈。
“国焘同志,我们就要暂时分手了。你和朱总司令,还有刘伯承同志,共同携起手来。 我们在草地那边再见。”毛泽东扬起了右手,表示送客。
毛泽东这一声“再见”,本意是在半个月或20多天后再见,但他和王稼祥及张国焘都 未曾想到,这一声“再见”的间隔时间竟然长达1年之久,而且其中又折腾出许许多多中央 与张国焘的恩恩怨怨来。
朱德和张国焘率红军总部去左路军后,8月15日,党中央鉴于敌情又有了新的变化, 致电张国焘,准备改变原定主力经阿坝北上的方案,指出:不论从敌情、地形、气候、粮食 任何方面计算,均须即时以主力从班佑向夏河急进,左路军及一方面军全部应即日开始出 动。班佑以北粮、房不缺,因此,一、四方面军主力均宜走右路。左路阿坝只出一部,掩护 后方前进。并强调目前应专力北向,万不宜抽兵回击抚边、理番之敌。
但是,张国焘置中央指示于不顾,仍率部队坚持西出阿坝,以期造成北打阿坝的既成事 实,行其原来提出的深入青海、宁夏、新疆的主张。8月18日,陈昌浩、徐向前见张国焘 率部仍向阿坝进发,连忙发电致张国焘,指出:“不应深入阿坝,应速靠紧右路,速齐并 进,以免力分。”
次日,张国焘回电,以“财粮策源”、“多辟北进路”、“后方根据地”为理由,坚持 “阿坝仍需取得”。并说:“事实上右路军与左路军联络困难,左路若不向阿坝攻击,将无 粮并多番骑扰害。”反而劝说右路军也向阿坝进发。
“我们头里先走,为他们开路!我就不信草地如魔毯会把红军全部卷进去。”毛泽东把 张国焘的回电一扔,表示自己坚决北上的决心。
右路红军为过草地北上,紧张地作着一切准备。8月中旬,毛泽东在沙窝听取叶剑英关 于草地情况的汇报,随即与徐向前、陈昌浩、叶剑英等人开会研究右路军北上的问题,确定 了经草地到班佑、拉卜楞寺的行军路线,由叶剑英率两个团组成右路军先遣队。
毛儿盖以北,当时统称作松潘草地,包含若尔盖、红原、阿坝和壤塘部分地区,为丘状 高原和山原地带。丘状高原呈坡状起伏,境内草原辽阔,水草丰茂,海拔一般在30##~ 40##米。草地气候寒冷多变,风、霜、雪、雹日日皆有。草地中的沼泽是“一片茫茫泽 国”,是“人陷不见头,马陷不见颈”的险恶地段,被称作是“鸟儿也飞不过”的地方,这 种沼泽、半沼泽区域广达250#平方公里。
8月17日,毛泽东通知林彪,让红4团政委杨成武亲自来接受任务。
杨成武当面从毛泽东这里接受任务这还是第一次,他激动地问毛泽东:“主席,军团长 让我亲自到你这里来接受任务,是不是有很重要的任务?”
“先坐下。这一次还是让你们4团当先头团。”
“是。”
毛泽东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