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草根霸三国-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镇压蛮夷部落造反的战斗中,太史慈几乎是兵不血刃瓦解了蛮夷部落的造反……如果孙氏家族惩治太史慈,是不是给别人造成一种印象:孙氏家族过河拆桥,恩将仇报?……叔父,太史慈击杀孙监军,的确有过失之嫌,但是毕竟是孙监军的罪行在前啊。叔父,太史慈杀的是仲谋的堂兄,但是太史慈击杀的更是一名犯下滔天大罪的罪人啊……”。
孙蒿觉得孙权的言语真刺耳,但是他又无法辩驳。
第三百八十二章 太史慈遭受责罚
孙权体感到叔父孙蒿对自己的立场和言辞抵触的厉害,他只好退让一步,对孙蒿说道:“叔父,虽然仲谋的堂兄按律当杀,但是太史慈也有逾越权责的过失……叔父,仲谋扣除太史慈一年的俸禄,你觉得如何?”。
孙蒿目中寒光一闪,闷声回应道:“权儿,如此责罚,对于太史慈那个泼皮来说,太轻了,应该再加上撤他的官职!”。
“嗯,那就依照叔父的意思,暂时停掉太史慈陆虎军都督的官职吧……”孙权面对孙蒿的强横,只好讨价还价说道。
孙蒿听到孙权如此说法,心中的恶气才平缓下来,他认为:只要撤掉太史慈陆虎军都督的官职,只要他活着一天,太史慈就别想从偏僻的会稽郡出来,他就别想踏进建康城一步!
孙蒿长出一口气,这才对孙权点头说道:“权儿,暂时就这样处罚太史慈吧。权儿,做大事需不拘小节,需要不顾私情。我承认太史慈的功劳,但是太史慈的嚣张也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此次不惩罚太史慈,不知道他以后还会如何嚣张……此时打击太史慈,有助于增长孙氏家族的权威感的……”。
孙权一边听着孙蒿的言论,一边赞同的点点头。表面上,孙权赞同附和孙蒿的言论,但是在他内心是极其反对的。据他所知:自从孙蒿奉旨在江东地界推行一系列的举措,结果大量的外来人口被迫返乡,这些民众数年来积累的产业和财富基本上都被当地的权贵霸占了。如此,从短时间来看,官府的钱财骤然剧增,但是拉长时间来看,这种手段无异于杀鸡取卵啊。因为,数十年的军阀混战,汉朝的人口急剧下降,此时,人口和底盘是一样珍贵和重要的。
孙蒿为了自己的前途,真是不计一切后果,不惜一切代价啊。在他认为:只要他不打折扣执行朝廷的旨意,朝廷一定会论功行赏,到时候,由献帝亲自颁发圣旨,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成为孙氏家族的宗主,从而超越孙权,取而代之!
这就是孙蒿的如意算盘。尤其他已经和另外一个武技超群的侄儿孙翊已经暗中沟通,他向孙翊许诺:自己百年之后,一定会把江东集团首领的位置传给孙翊的。一个超级猛将的寿命比一般人要长,等得起的孙翊便答应叔父孙蒿的承诺,与孙蒿联手对付孙权了。
对于这些变化,孙权当然知道,但是面对家族的内讧,他只能默默忍受,他盼望孙蒿和孙翊能在争名夺利的道路上有所觉悟,及时悬崖勒马……
没过多少时间,处罚太史慈的文告便传到太史慈的手里。太史慈看完文告,就无奈的摇摇头。郭嘉看完文告,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太史慈不解的看着郭嘉,郭嘉忍住笑意,缓声对太史慈说道:“太史,表民看来,这个处罚你的文告是孙权发出的,其实呢?就是孙权和孙蒿一番讨价还价的结果……为兄感到可笑的是:处罚了你,高兴了孙蒿。其实呢?孙蒿在死路上却越走越远了!……一个濒临死亡的人,还在踌躇满志,得意洋洋,这不可笑吗?呵呵!”。
太史慈闻言,理解的点点头,他微笑说道:“本将就和孙侯一样,保持沉默,含蓄低调,就看孙蒿一个人粉墨登场的表演吧……早晚有一天,他会演砸的……”。
孙蒿主张的对太史慈的责罚,不但没有打击到太史慈,没有破坏太史慈和孙权之间的默契关系,反而激发其他将领极大的愤慨。这一点,是孙蒿始料不及的。
表面看来,江东地界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变化正符合当今天子献帝的利益,也符合北方新霸主曹操的利益。此时,献帝已经成年,在曹操的侍奉下,献帝的身体、思想、精神乃至欲望,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在献帝的心思中:他也想建立一番丰功伟业,重振刘氏皇族的辉煌。如果,江东真能实现他的设想,他手里就有自己独立掌握的地方势力,所以说,江东的变化,fu和献帝的利益;如果江东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或者陷入内讧之中,曹操就能不费吹灰之力拿下江东,所以说,江东正在发生的变化,也符合曹操的利益。
同一时间,不同的地点,献帝正在洛阳城的皇宫里与妃子们寻欢作乐,而曹操则是在家乡亳州城外的一个村庄里。以往,只要曹操外出,不是超级猛将曹仁陪伴,就是大夏侯随行。如今,由于曹操取而代之袁绍,成为北方霸主,占据北方四州——翼州、雍州、衮州、司隶。随着的地盘的扩大,曹操的麾下文官武将,就显得不够用了。
可以说,在人才方面,曹操集团捉襟见肘的困境,这个困境极大影响曹操集团实力的强大。如此,表面看来,曹操的实力提升一个台阶,但是身处高处,曹操感到不胜寒:由于底盘的扩大,他的人手又不够,他的实力不但没有提升,反而陷入泥潭之中。
为了解决困境,渡过难关,贾诩、荀彧等谋士就给曹操献计:以献帝迎娶妃子为由,号令天下诸侯前往洛阳城聚会。到时候,不论来多少诸侯,要由献帝亲口说出:如今西凉董卓集团和谋反的袁氏兄弟已经被消灭,为稳定天下局势,各地诸侯就应该让外来人口返乡,同时,为了减轻民众的负担,各地诸侯还应削减兵力……
这要政策行得通,为避乱逃亡各地的民众,便会返回故土家乡,如此以来,曹操不但拥有广阔的地盘,还拥有数量巨大的人口,有了这二个基础保证,曹操便会取得名副其实的地位和实力。
虽然此时,曹操的心腹文官将士在各地镇守,维护当地的秩序,没有超级猛将充当他的侍卫,但是他身边有虎卫营保护他的安全。所谓的虎卫营,其数量其实没有二千人,不过才二百人而已。这二百人的首领,其官职可不是一般的队长和校尉,而是官居四品的武将。这二百虎卫,个个身高超过二米,膀大腰圆,气力浑厚,武技超群。他们都是从修炼金钟罩铁布衫的鞠氏家族中,由超级猛将鞠义本人精挑细选出来的。
由二百名刀枪不入的士兵充当曹操的侍卫,谁还能不放心呢?所以,曹操把侍卫统领许诸留在洛阳城,维护帝都的秩序,他带领谋士贾诩在二百虎卫的保护下,回到家乡祭祖。
自从郭嘉永远的离开曹操后,曹操听从郭嘉的“遗言”,破格重用贾诩。曹操破格重用贾诩,开始遭到一部分人的反对:因为贾诩开始和曹操敌人,可以说,就是在贾诩的操纵下,当初的宛城张绣才在追击战中,取得胜利,就是在贾诩的指挥下,张绣突然叛变,在混战中击杀曹操的爱将典韦,击杀曹操的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面对这部分人的抵…制,曹操雷厉风行,直接把贾诩提拔为军师祭酒,取代郭嘉的位置。
在贾诩归顺曹操后,郭嘉就看破贾诩的意图,郭嘉对曹操说:贾诩先生之所以那么做,就是想留给曹公一个深刻的印象,在贾诩的内心深处,贾诩是十分仰慕曹公的……
后来的事实证明,郭嘉的判断是正确的。在一路追击袁绍儿子的路途中,贾诩都是积极向曹操献言进策,为曹操最终击杀袁绍的儿子,立下汗马功劳:比如一次,在炎热的夏季急行军中,曹操率领的大军几乎失去行动力,而这段路,贾诩年轻时,跑商经过这里,于是他就对曹操说:曹公,卑职二十年前经过此处,卑职知道前方二十里地由梅林……如今,不知道那处梅林是否存在了。
曹操听到这个信息,顿时感到热气被驱散很多,他对贾诩说道:“贾军师,这里接近漠北区域,人迹罕至,那处梅林估计是行商的人栽种的,如果孟德估计不错的话,那处梅林只能比二十年前更广大了……”。
贾诩听到曹操的言论,顿时信服的点点头:这片区域,由于靠近漠北,是北方戎狄和天朝汉族管理的盲区,这处梅林定能躲过乱世的浩劫!
之后,曹操就对几乎热晕的属下将士高喊道:“众位将士,请你们打起精神,前方二十里地就有一处梅林!”。
等曹操率领军队急行二十里地,果然看到贾诩所说的梅林。所有的将士享用香甜爽口的果梅,顿时体力大增,低迷的士气也随之高涨起来。
当时如果没有贾诩提供的消息,估计当时曹操的将士就有一半的将士中暑。如此以来,还没有和敌人交手,自己就把自己打败了。
当时,袁绍的儿子已经跑到北方戎狄乌达王的领地。而曹操率领军队要攻打乌达王,就要经过一片荒漠。据贾诩介绍,没有二天的时间,军队是无法走出那片荒漠的。同时,贾诩向曹操说明:荒漠的天气和中原地区截然不同,荒漠的白天和黑夜,其气温相差巨大,荒漠白天能热死马匹,如果遇到恶劣的天气,其晚上的低温就能冻死骆驼。
曹操没有这方面的经历,但是他对贾诩的介绍,深信不疑。可是,不能因为荒漠,而就放弃对敌人的追杀啊。何况,曹操进攻乌达王的领地,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将自己老师的女儿蔡文姬从乌达王手里救出来。那蔡文姬可是曹操的初恋啊。
第三百八十三章 贾文和足智多谋
夏季行军本来就存在许多不利因素,如果在荒漠里行军,无异于玩火自焚,自入死地。可是,曹操一方势在必得,绝不可能放弃对敌人的追杀。最后,贾诩和曹操商议:由曹操本人率领二营虎豹骑穿越荒漠,区域的将士原地驻扎。
本来这个危急时候,曹操要看郭嘉留给他的锦囊妙计。但是贾诩告诉他:只要他率领二营虎豹骑突然出现在乌达王的领地,乌达王便会不战自降:驱逐袁绍的儿子,同时把蔡文姬交给曹操。听到贾诩的预测,曹操便感觉此时不是危急时刻,于是他就没看郭嘉留给他的锦囊妙计。等若干年后,曹操再次想起郭嘉遗留给的锦囊妙计,一切都为时已晚啊……
只要准备充足,不遇到恶劣的天气,骑兵穿越荒漠,只需一个白天的时间。当曹操率领二营骑兵艰难的穿越过荒漠,如神兵天降出现在乌达王的领地,正如贾诩所料,乌达王主动向曹操投降了。碍于以前的情谊,乌达王没有将袁绍的儿子送给曹操,而是将之驱逐。
投降后的乌达王,对于曹操的请求,一应百应。虽然蔡文姬做他的妻妾已有数年,已经给他生儿育女。当他向蔡文姬询问:如今魏王曹操要接她回到家乡,不知道你是去还是留……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蔡文姬选择返回家乡。在返乡的途中,愁肠百回的蔡文姬写下荡气回肠的《胡笳十八拍》。诗歌用成熟而又洗练的文字叙述她的所有经历,谴责了混乱的年代,表达了丰富的情感。
曹操读之,顿时热泪长流啊。如果当年自己的事业不是屡受打击,也许春风得意的他就迎娶蔡文姬了。可是天意弄人,本来情投意合的二个人却有缘无分,各奔东西了。再次见到蔡文姬,曹操有个特别的感受:眼睛里看到聊蔡文姬,而他的心里则是完全没有蔡文姬了,此时蔡文姬给他的感受就如同是家人一般,而不再是情人的感觉了。
情人,令人牵肠挂肚朝思暮想;而亲人则是“从来都不需要想起,永远都不会忘记”的那种状态了。
离开乌达王的地盘,曹操没有穿越沙漠,而是沿着敌人逃跑的路线一路追击。行军途中休息时,曹操便和蔡文姬家长里短:当年蔡文姬被强盗劫持,被卖到北方戎狄部落之后,她的父亲不和当时的权贵董卓同流合污,便被董卓满门抄斩。当时,蔡家的藏书极多,另曹操一直惦记着。突遭横祸,蔡家的藏书也毁于一旦,这样草草心疼不已。而蔡文姬当场表示:她能记住绝大部分藏书的内容,等她回到洛阳城,就把藏书的内容默写出来,而后送给曹操。曹操闻言,顿时欣喜异常。如此,蔡文姬的记忆力是何等的强悍和超群啊。
等曹操率领的虎豹骑和贾诩率领的大部队会合后,袁绍的儿子也被辽东太守公孙康收留了。公孙康对外界放话:只要曹操敢侵犯幽州,自己便会和曹操…死扛到底,让曹操有来无回……
面对公孙康的大放厥词,已经疲惫不堪的曹操心生退意。关键时刻,贾诩又向曹操建议:曹公,公孙康不过是在吹牛皮,只要我方兵临城下,我方无需攻打,公孙康便会主动投降。贾诩的言辞顿时提升曹操的战意。
果不其然,当曹操率领大军才进入幽州地界,公孙康就把袁绍的儿子杀死,并将其头颅送到曹操的面前……有了贾诩的合理的计谋,曹操才完成追杀袁绍儿子的任务。整个过程中,贾诩的表现可圈可点,令之前反对曹操重用贾诩的一干人,心服口服。
从此在曹操本人和其他人的心目中:贾诩智谋水平和郭嘉相差无几。当曹操当面如此评价贾诩时,贾诩当即否认,他认为自己的智谋和郭嘉比起来,还有相当的差距。
在曹操的眼里:贾诩没有郭嘉张扬,贾诩不喜欢与外人交往,大众场合一直保持沉默寡言的形象。曹操曾经向贾诩提出:自己做媒,把贾诩的小女儿嫁给豪门宗族,结果被贾诩婉拒了。没过多久,贾诩就把自己小女儿嫁给一个平民了。
曾经,曹操也挽留贾诩在自己的营帐过夜,一起嗨皮,贾诩从未答应过。即便贾诩为人处事如此淡漠,曹操走到哪里,都要带着贾诩。
曹操祭祖完毕,本该及时返回帝都洛阳城了。可是,此次祭祖,他的原配夫人丁氏居然没有参加。曹操已经有数年没有见到丁氏了。此时,他就在当初自己“筑室城外”的村子,他是来探望一向深居简出的丁氏的。
丁氏是一个勤奋的女人,她一天到晚几乎都在织布机前。丁氏对曹操忠诚,无论曹操受到多大的打击,日子过得多憋屈,丁氏都是不离不弃,从不恶言相向。相处的日子中,曹操和丁氏从未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架。夫妻之间,真是相濡以沫,恩爱有加啊。
侍女把曹操领到织布机房,便施礼告退。曹操听着熟悉的织布机声,轻轻推开房门,悄步走入。丁氏极其熟练的正在操纵织布机,她安静的背影直扑曹操的视线里。
听到曹操轻咳一声,丁氏的身体只是微微一动,她并没有起身迎接曹操,就把曹操当做空气一般。曹操知道丁氏还在恼恨自己:由于自己的过失,导致宛城张绣叛变,在混战中,曹操的儿子曹昂战死……曹昂并不是丁氏亲生,而是丁氏的侍女梅儿所生。丁氏和侍女梅儿可是情同姐妹,由于她自己不能生育,她就把梅儿许配给曹操做妾。当年,梅儿难产致死,丁氏就把梅儿所生的孩子视为几出,万分的疼爱。如今,儿子曹昂跟随曹操出征,结果惨死沙场,如此,丁氏悲痛欲绝,她怎么能原谅曹操呢?于是,曹操返乡祭祖,这等大事,她都没有参与。
曹操深情的望着丁氏安静而又寂寞的背影,声音微颤的说道:“夫人,此时,家人都在洛阳城,你不如也给随孟德前往洛阳城吧?!”。
丁氏似乎没有听到曹操的话语,她就是摆弄着面前的织布机。曹操看到丁氏没有理会自己,他就知道:有生之年,丁氏都不会原谅自己了。当时,曹昂如果是二军对垒,被敌人杀死,丁氏不会恼恨他的,而事实上,曹昂的之死和他放纵的行为密切相关,这让丁氏怎么原谅他?
接下来,曹操站在原地,看着丁氏织布。一个时辰后,曹操长叹一声,便转身离开织布机房。在曹操离开后,丁氏的眼泪便流出眼眶,滑过面颊,滴落在布上……
曹操嘱咐随行的地方官员,要以最高级别的警备保护这个村子的安全,保护好丁氏。其实只要丁氏不离开这个村子,不用曹操嘱咐,地方官员也会格外卖力气保护这个村子的。
离开存在百十里地,曹操才脱离暗自神伤的状态。这种事情,不是当事人,不会有有那种感受的——双方都有情感,但是无法生活在一起,淡淡的不舍,淡淡的忧伤啊。
为了让曹操尽早摆脱负面的情绪,贾诩体感到曹操心境有所平静时,他便主动开口和曹操商讨当前的局势。此时,二人同坐在一架豪华马车上。
贾诩注视着曹操,缓声说道:“魏王,如今献帝也成年了啊……”。贾诩说完这句话,便不再言语。
贾诩的话虽然简短,但是信息量大啊。这句话如同巨浪在曹操心海里激荡:是啊,献帝已经成年,别说是贵为天子,就是一般的年轻人在这个阶段,心里也有一番成就伟业的热血念头啊。如此以来,心有所念的献帝,就不会任由曹操摆布了。如果献帝和曹操之间有隔阂,有矛盾,二人之间早晚会发生冲突的。
“嗯,贾军师所言极是……”,曹操语气淡漠的说道。贾诩进而说到:“那孔融还真是不知好歹啊,此人留在魏王的身边,早晚会给魏王带来大麻烦的!”。
如果此时还有人敢明目张胆反对曹操的,此人当属孔融。此次,献帝加封曹操为魏王,无形之中弄个,曹操拥有的权力就更大了。这个节骨眼,孔融就向献帝建议:要求献帝接触曹操的兵权,让曹操专门辅助献帝处理朝政!乱世中,兵权是最实际、最实惠的权力,一旦剥夺曹操的兵权,曹操凭啥立身护家呢?
面对孔融看似合理、其实无理取闹的要求,曹操亲自书写一封信,而后将之公开。在书信中,曹操光明磊落的表示:不是自己专权,而是形势所逼,为了忠君报国,为了自身的安全,他只能身兼数职,等到天下真正平定后,他便会自动缴出权力,告老还乡。一句话,曹操宁愿做真小人,而不愿意做伪君子!
曹操务实的姿态得到大部分人的理解和支持。而孔融则是一如既往的反对曹操的言论,他直言不讳的指责曹操:曹操就是篡权专政的…佞臣,其心思不可告人,昭然若揭等等。
可以说,曹操还没面对地方诸侯的公然反对,他就遇到孔融的公然指责。这种形势,让曹操本人感到不舒服,让曹操的心腹恼怒。可是,曹操的现实,暂时不允许将反对者孔融弄死。如果曹操把孔融弄死,必定会丧失一部分人心。曹操只能忍气吞声的等,等孔融犯下不可挽回的必死之罪。这个时间,曹操有耐心等啊。
第三百八十四章 曹孟德雄心壮志
贾诩在曹操面前指责孔融,完全是站在曹操的立场考虑的,完全和他的利益一点关系都没有。如贾诩这种人能早曹操面前指责别人的种种不是,说明他对曹操的忠诚度,天地可鉴啊。贾诩很少指责人,因为他认为:活人都差不多,不过是喜怒哀乐,不过是生死一趟。你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别人不是,没过多久,你也会成为那种人,犯那样的错误,何必?何苦呢?如果有利益冲突,能决定生死的斗争,那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秉持公道的原则,所以贾诩几乎不和权贵交往,哪怕各种理念和兴趣一样。曹操也知道:这种人能在自己面前数落别人的不是,说明这种人是完全的信服自己的,从道德层面到生活习惯……
曹操微笑对贾诩点点头,同时轻声说道:“贾先生,据各方的细作回报,此时各地诸侯,也只有江东的孙蒿拿鸡毛当令箭,彻头彻尾执行献帝的旨意……其实呢,孙蒿也只是假借献帝的圣旨,实际上是竖立自己的权威,逼退孙权而已!……这些,说实话,孟德都不在意,孟德只是糊涂:是谁给献帝出了这个馊主意?妄想以一张圣旨改变群雄逐鹿、诸侯争霸的局势?”。
贾诩迎着曹操疑惑的目光,语气极为肯定的说道:“魏王,卑职猜测:估计是当今皇后的父亲伏完和几个思想腐朽的老臣,给献帝出的这个幼稚的计谋!”。
“哦,也许事情的真相就是如此吧?!”,曹操赞同的颔首,随后,他又向贾诩问道:“贾先生,那凉州的马腾为什么自愿来到洛阳呢?他为什么又主动留在洛阳呢?”。
凉州马腾,曾经也是西凉军团的骨干角色,作为西凉军团的核心人物,贾诩当然了解马腾的脾气和性情。他捋着胡须,眯着眼睛对曹操说道:“魏王,马腾是一个不一般的人物,其性情忠厚,品行良善,当初,即便是面对霸道蛮横的董卓,马腾都敢据理而争,不与董卓之辈同流合污。如今,马腾自愿来到洛阳,并留在洛阳,他是向献帝和魏王表明:凉州不再是以前董卓统治下的凉州,凉州不会和朝廷对抗的……马腾以‘人质’的身份,充分的做出保证!”。
“呵呵,嗯,贾先生你的说法,肯定了孟德对马腾的认识!”,曹操也是捋着胡须,欣慰的说道,“如此以来,物质贫乏的凉州还能从中原获取到急缺的物质……马腾对凉州百十万民众的福祉,还是十分看重的。”。
“爱民如子,一向是马腾的品行!马腾对辖下的民众,是全心全意的呵护啊!”,贾诩发自内心的赞美说道。而后,他又担忧的说道:“人无伤虎意,虎有伤人心啊。同样是凉州的宗族大户韩遂,他未必是真心赞同马腾的理念的……魏王,卑职敢大胆的预测:凉州想要真正的稳定,必定要经历一次浩劫。一山难容二虎,只有一只老虎死亡,凉州才能真正稳定下来!”。
凉州是曹操的盲区,他对凉州的了解只停留在董卓身上。他的关注焦点仅在大江二岸、黄河南北,对这些地区的风土人情、自然地貌,他都是了如指掌啊。他不了解凉州,这并不妨碍他接受贾诩对凉州局势的分析和看法。
凉州越乱,此时对曹操越有利啊。等他统一中原各州,等他腾出手来,凉州完全可以用一张檄文,轻松的搞定。不论当时,凉州乱到何种程度。
曹操和贾诩分析完当今的天下形势后,贾诩又向曹操进一步说道:“魏王,洛阳的局势发展,对你是越来越不利啊。破解如此危急,当前的形式不允许魏王直接对反对者动手,唯今之计只能通过借助外来的力量解决内部的棘手难题,具体来说,就是尽快发动对外的一场战争……”。
曹操听到贾诩说到这里,并没有插话,他只是目光平静的看着贾诩,实际上,他的心里已经乐开花啊。
在曹操的默默鼓励中,贾诩便说出自己深思熟虑的谋略,“魏王,益州的刘璋和荆州的刘表同为皇室宗亲,但是他们却不亲自参加献帝的婚庆大典,这说明他们都不把当今天子献帝和您放在眼里。在魏王和叛贼袁术、逆贼袁绍战斗时,他们不但没有派出一兵一卒支持魏王,他们反而在各自的领地党同伐异,四处征讨异己的军事力量,尤其是益州刘璋为甚!反观我方,连年征战,魏王麾下大部分将士已经十分厌战,如果此时强行发动对外的战斗,大部分的将士积极性会不高的,如此,他们的战斗力是比下降!而此时,趁益州烽烟四起,荆州内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又是我方打击他们的好时机……”。
“嗯,贾先生所言极是!”,曹操并没有正面回答自己是否有出兵打仗的意愿,他而是就事论事的说道:“益州的局面,如今已经失控;而荆州的情形更是复杂,刘表年事已高,他的三个儿子为争夺继承权,在各自背后势力的支持下,已经明争暗斗,水火不容了……自从刘备入驻荆州后,刘表也并没有重用他,而是敷衍了事。但是刘备一方的军事实力摆在那里,明显比刘表强,就算刘备本人能隐忍,他的麾下将士未必能忍受啊;就算刘表能暂时收容刘备,给他立身之地,刘表麾下一些核心人物未必能容纳刘备啊,那不是养虎为患吗?……”。
等曹操说完自己看法后,贾诩赞同的对曹操点点头。而后,他对曹操轻声说道:“魏王,如今,益州的地方势力五斗米教教主张鲁和益州牧刘璋的实力相差无几,等他们二败俱伤之际,正是我方坐收渔翁之利之时,所以,我方可以暂时不理会益州发展的态势;而荆州就不同了,如果此时魏王稍微给荆州添一点料,或许就会起到不可思议的效果啊……”。
“哦,是吗?那就劳烦贾先生细细讲述给孟德听听……”,曹操身体微微前倾,一副洗耳恭听的摸样。而后,贾诩就压低声音,把自己针对荆州的谋划坦露给曹操……
正如贾诩和曹操所说,益州此时乱的象一锅粥啊,民众和官府,地方势力和外来势力,蛮夷和汉族……各种矛盾都已经爆发,各种争斗每分每秒都上演。
民众和官府:自从刘璋确定不惜一切代价打压地方势力,主要斗争对象是汉中的五斗米教教主张鲁后,从州大吏赵韪到地方村官亭长,都是积极踊跃向普通民众伸出贪婪的双手:他们巧立名目,敲诈勒索,无所不用其极,一些赋税都收到一百年后了……当然,也有个别的官员洁身自好,与百姓秋毫无犯。
地方势力和外来势力的集中爆发点就是刘璋的军队和汉中张鲁的军队开战了,战斗的开始阶段,汉中的张鲁被杀的节节败退,损失惨重,后来由于蛮夷部落在孟获的率领下,起兵造反,一路从南向北,攻城拔寨,步步紧逼成都,刘璋才分兵镇压蛮夷部落的造反,如此以来,刘璋不得不面对南北二线作战的尴尬境地,一时间,斗争的三方势力均衡,谁也无法取得明显的优势了。
本来,刘璋的性情是温厚柔弱的,在他内心深处是一心想为益州子民谋福利的。可是等他一掌权,坐在高位置,“时、位之移人也”,他面对的问题改变的他的心志:由于他的干哥哥张鲁公然反对他,他没有采取温和的怀柔策略,而是以针尖对麦芒的强硬态度,打压汉中的张鲁。
刘璋的此举,正中张鲁的下怀,于是二人便一步到位,兵戎相见了。敢公然反对刘璋出兵打压张鲁的,就法正一个人。仗义执言、秉公执言的法正事后却遭到刘璋的无情打击:象张松出身的张氏宗族,其势力和规模与法正出身的宗族差不多,张氏家族只需要上交赋税十万两白银,而法氏家族却要上缴赋税二十万两;由于法正对刘璋下达的征税数目不满,延迟二天,当即就被刘璋就地革职。
法正的境遇,令其爷爷法真触发急病,一夜暴毙。树倒猢狲散,一时间,法氏家族就被孤立了。法正处处遭受别人的冷嘲热讽啊,尤其是来自之前还是世交的亲朋好友的白眼和嘲笑……在刘璋一而再、再而三的盘剥下,殷实的法氏家族逐渐败落了!在周围人的落井下石中,法氏家族的威望一落千丈啊!
如此境遇,让年轻血性的法正很受伤。生死存亡之际,他隐忍的后退了:缩减法氏家族的产业,逆来顺受各种压迫和打击,整日呆在家里,闭门不出。就算出现在公众场合,也是一副神经兮兮的模样。有一次,州大吏赵韪专门派人试探他是否是真疯了,当着那个人的面,法正如狼似虎的吃屎喝尿……
实际上呢?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