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簪中录-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头女尸在水中浸泡时间显然不长,虽然泡得皮肤翻白,但还并没有太过肿胀。她身上穿着极其艳丽柔软的罗裙,从那细柔的腰肢和修长的四肢来看,显然是个年轻而苗条的女子。
  “子秦,你对尸体比较熟悉,来说说这具尸体。”李舒白转头对周子秦说。
  周子秦躺在地上,有点遗憾地说:“早知道有尸体,你们应该早点跟我说嘛,我没带工具。”
  黄梓瑕解释说:“我也不知道会有尸体,我本以为只有包裹。”
  周子秦爬起来,喘着大气爬到尸体边,粗略地检验了一下。
  “死者是个年轻女子,生前身高大约五尺三寸左右,身材……非常不错,在我验过的这么多尸体中,她绝对可以排行第一。正所谓丰纤合度,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说正事。”李舒白不得不打断他的话。
  “好吧,她是在被凶手割去了头颅之后,才抛尸水渠的。案发现场应该是在离这里不远处,凶手是很有经验的老手。你看,脖颈上的切口十分整齐,干净利落,我看要找这样的案发现场,估计也很难,这么有经验的老手应该能完美处理掉所有痕迹,尤其这附近都是荒草杂树。”
  “嗯……无头女尸,确认身份比较难。”黄梓瑕一边说着,一边拿起包裹中那个琵琶看了看。琵琶弦已经断了,不过那上面螺钿镶嵌的牡丹还完好无损,在阳光下颜色鲜活。
  正是锦奴不离手的那把琵琶,她的师父梅挽致送给她的那一把“秋露行霜”。
  首饰盒中有不少珠宝首饰,制作得都十分精巧。“是锦奴的东西无疑。”黄梓瑕着意看了看第一次见面时锦奴鬓边戴过的那朵堆纱海棠,然后把首饰盒关上,又翻了翻那两件湿漉漉的衣服。
  “是锦奴吗?这么说倒是十分有可能。”周子秦若有所思问,“有没可能是被人骗出私奔,结果走到这里时被杀,尸体和包裹分别绑上石头丢到河里?”
  “我看不像。这些东西应当不是锦奴自己收拾的。”黄梓瑕拣着那几件衣服,说,“虽然挑选的都是最漂亮的几件衣裙,但却只有外衣,没有内衣。一个女子要出门,难道只换外面的衣服就可以了吗?”
  “有道理啊……”
  “所以凶手只是随手拿了几件衣服,意图伪装成锦奴私奔的假象而已。”
  “那这具尸体?”
  “锦奴大约身长五尺五寸,你说这具尸体只有五尺三寸,那么当然不是锦奴了。”
  周子秦依然迷惑:“可怎么会这么巧,偏偏就出现在这里呢?”
  黄梓瑕瞧着他:“你说呢?”
  周子秦看看她,再看看李舒白,“啊”了一声:“是凶手故意拿来伪装成锦奴的?”
  “嗯,真正的锦奴——”黄梓瑕平静地说,“现在应该躺在王若的棺木中吧。”
  周子秦顿时跳了起来:“什,什么?你的意思是……”
  “对,有人将锦奴的尸体伪装成王若,企图借这具尸体的出现,了结王妃失踪那桩迷案。”
  “太可恶了!”周子秦忍不住瞪大了眼睛,“可凶手为什么选中锦奴,还把她害得这么惨?”
  “因为身材有相似之处吧,毕竟王若挺高的,一般女子都比她矮半个头,比如这个女子的尸体,虽然无头,但我们依然可以判断她基本高矮。只是一个琵琶女的尸体毕竟没有王妃的重要,官府不会特别在意这个,而且,尸体若是在水中久了,会被水泡得巨大,只要迟几天被发现,身高就比较难判断了。”她说着,将琵琶等重新包裹好,示意周子秦拿走,“证物先存放在你那里吧,我那边人多眼杂不方便。”
  “哦,好。”周子秦也不管还在流淌的泥水,抱过了包裹,然后又问,“这具尸体呢?”
  黄梓瑕干咳一声,说:“要不……你看看能不能带回你家去?”
  “……你觉得可能吗?”周子秦问。
  李舒白说道:“直接通知崔纯湛,就说你在这边发现了无头女尸和一个包裹。至于大理寺怎么判断死者身份,你不加干涉就是。还有,记得把所有证物都打包好,明天我们要是叫你,你赶紧带上。”
  “好吧。”他说着,苦着一张脸求黄梓瑕赶紧去通知崔纯湛,自己守着包裹和尸体在那儿等着。
  黄梓瑕和李舒白钻出水渠旁的灌木丛,沿着荒路走到街坊边,看到几个闲人正坐在路边树荫下闲聊。
  黄梓瑕指着水渠那边喊了一声:“那边水里捞出尸体来了!”
  顿时,几个闲汉争相跳起来,有的去看热闹,有的喊人,有的嚷着报官,顿时一片吵嚷。
  李舒白和黄梓瑕两人走到空巷中,涤恶和那拂沙还在悠闲地嚼着地上的草。其实戴着个马嚼子挺可怜的,压根儿吃不进几根草去,可两匹马还是无聊地在墙角的几根杂草上蹭来蹭去。
  他们两人上了马,发现就算是一直袖手旁观的李舒白,衣服也被蹭得一条泥痕一条水迹,斑驳夹杂。不过两人也不在乎了,骑在马上缓慢地走着,有一下没一下地说话。
  黄梓瑕问:“景轶从徐州发消息回来了?”
  “回来了,那枚箭簇消失之时,正是庞勋的余孽在徐州附近横行之时。”
  “传说箭镞失踪之时,那个水晶盒的锁纹丝未动,而存在里面的东西不翼而飞,是否是真的?”
  “是真。景轶到了徐州之后,把整件事情彻查了一遍,审讯了当时守卫城楼的所有士卒,发现是因为庞勋余孽买通了守卫,监守自盗,诡托鬼神。”
  黄梓瑕若有所思道:“而在徐州那边发生的事情,却转瞬间就在京城流传开来,并且还附带着鬼神之说,看来,这背后必定是有人在操纵这件事情,并且有意地将庞勋的事情扯过来,意图掩盖自己真正的居心。”
  李舒白淡淡道:“却不知这样只是欲盖弥彰,弄巧成拙。”
  “嗯,看来又一个猜想,可以对上了。”
  他们随口谈着,走马经过长安各坊。
  湛蓝的天空下,长安七十二坊整齐端严,肃立于长风薄尘之中。初夏的阳光微有热意,照得穿了一身夹衣的黄梓瑕脖颈间有微微的汗。她抬起袖子擦着,顺着街道上的槐树阴慢慢行去,一路想着眼前这桩谜案。
  李舒白随手递给她一条折成四方的白帕子,她接过来擦了一下,才回过神来,转头看他。
  他的面容在此时的槐树阴下,蒙着一层淡淡的辉光。五月的阳光从夜间筛下来,如同一条条金色的细丝,变幻流转。但阳光落在他们的身上时,又变成了一点点灿烂的晕光。在这样迷离变化的光线中,她看见他的神情,惯常的冷漠中,又似乎带着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在一瞬间,仿佛让他们之间的空气,都流动得缓慢起来。
  黄梓瑕低头,默默与他并辔而行。等到接近永嘉坊时,她却忽然拨转马头,催着那拂沙向北而去。
  李舒白跟上她,问:“去大明宫,雍淳殿?”
  “嗯,我再去确认最后一件事,此案就可以水落石出了。”
  “已经查明一切了?”他微有诧异,看着身旁的黄梓瑕。槐树稀落,树荫退去,金色的阳光遍洒在他们身上,他看见与他并肩而行的黄梓瑕身上,蒙着一层明亮迷眼的光,仿佛不是来自此时即将西斜的阳光,而是自身体中散发出来一般。
  他微微错神,一直看着黄梓瑕。而她从殿门直入,穿过前殿,顺着青砖平路走过假山,然后在靠近内殿的地方蹲下,指着一块假山石,说:“就在这里,我捡到了王若的那一支叶脉簪。”
  李舒白缓缓点头。看着她抬手按住头上的银簪,按住卷叶,抽出里面的玉簪,在青砖地上划出一道浅浅的白色痕迹——
  “前殿,后殿,中间假山。这里……”她的簪子在假山处画了一个圆,圈住一个最高点,“就是王若的叶脉金簪丢失的地方。”
  李舒白指着外殿的回廊:“这是,是我们站着的地方。”
  “对,外殿回廊上,十步一人,目光始终盯着内殿门口。而假山之内,是窗外的侍卫,目光不曾离开过窗户。”她摘下旁边的一片叶子,将手中的簪子擦干净,然后迅速而轻巧地插回银簪中,仰头向着他扬起唇角,露出一个明亮皎洁的笑容,“此案已经结束了。”
  李舒白默然站起身,环顾四周。黄昏已经开始笼罩这里,暮色即将吞没明亮的白昼。

  十五树影照水(三)

  他们走出雍淳殿,上马从角门出了大明宫。在即将走到夔王府时,李舒白才忽然开口问:“这么说,已经可以确定雍淳殿的尸首是锦奴了吧?”
  她声音轻快:“是,可以确定了。”
  “现在这具新出现的尸体呢?”
  “我也基本有数了。”她胸有成竹,转头看着他,说,“这一切的起因,都是因为三年前,您在徐州救下了那两个少女。”
  李舒白立住了涤恶,站在此时的初夏天气中,长久思索着,没说话。
  许久,他才终于微微一扬眉,转头用一双深邃而幽远的眸子望向黄梓瑕,低声问:“难道说……竟然会是那人?”
  黄梓瑕点点头,说:“除此之外,其他人没有任何机会。”
  李舒白微微皱眉,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对于大唐朝廷来说,绝对又是一桩风波。”
  “也没什么,本朝历来都很宽容的,不是吗?”黄梓瑕长叹了一口气,悠悠地说。
  李舒白沉吟许久,说:“如果我劝你放弃,你觉得如何?”
  黄梓瑕沉默着,轻咬下唇看着他,说:“这件事,本来就因你而起,若你想要放弃的话,我亦无话可说。”
  “但……难道就真的这样算了吗?”他坐在涤恶身上,仰望遥不可及的长天,长长出了一口气。他的目光,深邃而遥远,仿佛是要望及长空最远处,看到那里最深的景致,“埋葬这样一个秘密,你会觉得不甘心吧?”
  “和秘密无关。”黄梓瑕跟随着他的目光,静静地望着天空,说,“我只想说出真相,为冤死的冯忆娘、锦奴,还有那几个无声无息死在崇仁坊的乞丐讨回一个公道。”
  李舒白仰头不语,只看着叶间的光线一点一点变化,眼看着,又将是日近黄昏。
  他缓缓地开口,说:“事实上,如果幕后主凶是那个人的话,说不定这次你揭露元凶,还是你的大好机会。”
  黄梓瑕诧异地睁大眼看他。而他回头看她,神情微邈和缓:“我会帮你促成此事。你只需要把你所知道的一切,都如实说出来——无论如何,我保你性命。”
  她微仰头望着他。此时正是夕阳西下,涤恶与那拂沙回到熟悉的夔王府,正在欢欣地交颈摩挲。而骑在马上的他们,也不觉渐渐贴近,仿佛连对方的呼吸都可以感觉到。
  黄梓瑕下意识地拨转那拂沙,与他离开了半尺距离,低声说:“多谢王爷。”
  夕阳下,两人的身影长长拖成两条线,明明距离那么近,却始终存着一块空隙,难以填补。
  白色的灵幡在阴雨天中缓缓随风轻摆,纸钱在院间如雪花般飘起落下,道士们轻诵太上往生咒,伴随着闲云等人的哀哭声,王家蒙在一片肃杀哀愁之气中。
  李舒白带着黄梓瑕到来时,琅琊王家的哀事已经开始。
  王若的灵位放置在灵堂正中,灵前摆放着着香烛供品。虽然王若的死事出突然,但王蕴是极其能干的人,做事有条不紊,一切哀礼在仓促间也打理得井井有条。
  李舒白带着黄梓瑕在灵前上香完毕,王家一众向他行礼致谢。他还礼后向着王蕴说道:“事发突然,你近日必定辛苦了。”
  王蕴今日穿着一件素丝单衣,外面罩了一层麻衣,但死者毕竟只是自小来往不多的族妹,虽然面上似有隐忧,也不见得多悲切,只说:“是我分内之事。”
  灵堂内侍女啼哭,气氛压抑,李舒白与他走到门外,站在檐下台阶之上,问:“她父母兄弟未曾赶到么?”
  “事发突然,哪里赶得及反应?只能是先遣人回家中报丧,让她家人出琅琊迎接了。”
  李舒白又问:“仓促之间可有墓地?”
  “之前族中姑婆替自己过择一块墓地,已经修葺好的,如今先让给她了。”
  李舒白默然,目光转而向后,看向放置在灵堂后的棺木。露出一角的黑漆棺木已经盖好,显然是不准备让人瞻仰遗容了——那样一张脸,也确实没必要。
  站在李舒白身后的黄梓瑕,分明感觉到,彼此都在考虑如何能顺理成章开口,拦下这具即将被运送出京的遗体。
  正在两人准备开口时,外面门房跑进,上气不接下气地到王蕴面前,勉强让自己说话顺畅一点:“少……少爷!皇上和皇后前来致祭了。”
  一听这个消息,别说黄梓瑕,就连李舒白也觉得诧异。王皇后毕竟是王家的人,过来拜祭族妹还算情有可原,但皇上过来,又是为了什么?
  唯有王蕴淡定自若,显然宫里人早已知会过他家。
  不过,等一看到王家上下全忘了哀切,一个个整肃衣冠到门口迎接御驾,甚至几个族中的年轻人还面露喜色时,黄梓瑕顿时了然了。
  难怪宫中传说,皇帝性子温和平顺,与他相比,王皇后则更有威仪,凡是王皇后所求,他一律应允,从不拂逆。譬如上次王皇后要宫城防卫司与夔王府侍卫两百人同时在雍淳殿护卫王若,也只需一句话,皇上便准许了。京中玩笑传言说,“今上崇高,皇后尚武”——两人的相处模式,赫然就是高宗与武后的翻版。
  所以,就算王皇后为了王家的声势,请皇上与她一同到王家致祭,那也不是什么难事,估计只是一句话而已。
  帝后此次到来是微服,只带了数十人随侍。两人都是素白缂丝常服,皇帝戴了白纱帽,皇后头戴着粉白色珠花步摇,通身的素净却越发显出她墨染般的头发,点漆似的双眼,胭脂薄薄沾染的唇,显得整个人如画中飘渺的神子,太过美丽反而令人无法明确地看清她周身一切。
  帝后一起到灵堂,皇后给王若上了一炷香,皇帝则找刑部尚书王麟略问了一下此案进展,知道至今依然没有头绪,便不悦地说道:“大明宫中出这样的事情,真是亘古未有。卿身为刑部尚书,又是王家中流砥柱,相信定会对此案多加心思,不至于最后拖延成积年陈案吧。”
  “是,卑职与大理寺崔大人一直有联系,目前他亦是束手无策。”王麟是死者亲属,按律不能主持此案,因此崔纯湛才是本案的负责人。
  皇上挥挥手示意他退下,抬头看见李舒白,便面露微笑,示意他跟自己出外。
  黄梓瑕跟在李舒白身后,随着两人走到灵堂外,脱离了那青烟缭绕的环境,顿觉舒适不少。
  皇上说道:“四弟,此次王家女之事,你有什么想法?”
  李舒白说:“命运无常,天时往往出人意料。”
  皇上看了他一眼,说:“朕在宫中,也听得许多传言,说此事与庞勋有关云云,你意下如何?”
  李舒白摇头道:“恐怕未必。”
  “哦?四弟心中是对此案已经有了把握?”
  “我日常忙碌,倒并未有什么发现,只是我身边的宦官杨崇古,对于此事已经有了一些想法。” 李舒白回头示意,黄梓瑕赶紧躬身行礼。
  “杨崇古,不就是上次破了京城四方案的那个小宦官吗?能从别人寥寥几句话中就清晰准确地了解这么一桩疑案,这可是个人才啊!”皇上也是对她记忆犹新,“不知这回,他又有什么发现?”
  “以她看来,此事牵连极广,时间从十六年前至今,地域从长安到扬州,绝非寥寥数语所能概括。” 
  皇帝神情略有诧异:“之前听说庞勋旧部复仇,朕已经十分惊讶,如今听起来,似乎□□比这个更加深广?”
  “是。而且,幕后的主使人,甚至可能会影响到朝廷和皇家,牵连到数百年的世家大族。”
  皇帝望着身后的灵堂沉吟,缓缓地说:“不过是一个女子的死,身后,竟然会有那么巨大的□□?这可千万不要错判了。”
  “臣弟不敢。”李舒白说道。
  皇帝回头看了黄梓瑕一眼,目光颇有深意。
  灵堂内,烟雾缭绕,一片哀戚。
  二十四名道士的一百零八遍太上往生咒已经诵念完毕,道长右手持桃木剑,左手金铃轻晃,长声发令道:“地暗天昏,五帝敕令,呼雨驾雷,神鬼遵行。即行启程,跋涉乡关,诸怨解除,血光弥消,青莲定慧,神魂永安。急急如律令。”
  周围等候的八名壮实家丁应了一声,拿着麻绳一起上前,要捆了棺材,抬出大门。
  “等一下。”
  一个声音在堂上响起,声音并不响,但众人都听出这声音的来源,一片寂静中,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李舒白的身上。出于对他的敬畏,稀疏的人声顿时消弥。
  他走到灵堂内,抬手在棺材上轻抚了两下,又从袖中取出一条白玉镶金手镯,说:“这本是我准备好要在新婚之日替王妃添作妆奁的,谁知王若为人所妒,以至于在重重守卫中香消玉殒。此事诡异非常,自然是人力所不能为,我深知王若是为我所累,被庞勋鬼魂所害。因此这个手镯还是要让她带入地府,让世人都知道,虽然王若在生前未曾做我的妻子,但死后我依然愿给她一个承诺!”
  在场众人无不愕然,没想到这位京中传说冷淡无情的夔王李舒白,居然对已经惨死的准王妃情意如此深重。
  王麟赶紧说:“多谢夔王厚爱,琅琊王氏感激不尽!我们这便开棺……”
  “夔王这一片心意,真是让人感慨。”有另一个声音缓缓打断王麟的话,那声音温柔醇厚,与主人一般无二的令人如沐春风。是王蕴出了人群,向着李舒白行礼,说道,“然而阿若如今尸身不堪,恐怕已经戴不上王爷的金玉手镯了。”
  李舒白淡淡道:“是以我在那一批首饰中选中了这件,金扣可以解开,应该可以戴上。”
  他将手镯解为三截,递给黄梓瑕:“我记忆中的王若是艳若桃李的美人,她如今的模样,我不想看。”
  黄梓瑕唇角微微抽搐了一下,看来摸女尸手掌这个重任,最终还是落到自己身上了。
  但见堂上一片安静,而王蕴也没有再固执反对。几个家奴抬起棺盖,挪开一条一尺来长的缝隙,让黄梓瑕伸手进去。
  黄梓瑕拿着手中的金镶玉手镯,摒息静气地摸进去,然后握住女尸那已经溃烂不堪的手。
  初夏季节,尸体已经微有腐烂,摸起来跟烂泥似的。她一咬牙,抓住那只已经半腐的黏湿手腕,转头对李舒白说:“王爷;奴婢有话要说。”


  十六 假作真时(一)

  初夏季节,尸体已经微有腐烂,摸起来跟烂泥似的。她一咬牙,抓住那只已经半腐的黏湿手腕,转头对李舒白说:“王爷;奴婢有话要说。”
  “说吧。”李舒白漫不经心道。
  而黄梓瑕却没有他这么轻松写意,她放开女尸的手臂,走到堂上跪下,说:“启禀皇上,奴婢在戴手镯时,发现了一些可疑之处。此事事关重大,又兼涉宫廷之事,奴婢请屏退所有无关人等,以免口舌是非泄露。”
  皇上略一思索,点头首肯。
  王麟微微皱眉,挥手示意一干奴仆退下。
  一时间,堂上人纷纷退下,眼看只剩下帝后,王麟,王蕴以及李舒白和黄梓瑕。
  黄梓瑕却对着退出的人说道:“闲云,冉云,你们二人留下。”
  闲云冉云都是一惊,呆呆地回身看着她。
  黄梓瑕却没有再与她们说话,只回身站在堂上,将手按在棺木上,说:“皇帝陛下,皇后殿下,以我看来,这尸体恐怕不是王家姑娘!”
  堂上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啊”的一声低呼。本来坐着的王皇后更是震惊地站了起来。
  李舒白也是一脸诧异的模样,说:“不得胡说八道,这尸身从宫中送回王家府上,自然一直有人守护,怎么可能变成别人?”
  王麟赶紧说道:“是啊,这几日灵堂中一直有人照看,而且法事不断,尸身怎么会有变?再者,这尸身的模样,还有谁能伪造?”
  黄梓瑕说道:“请王大人恕罪,我认为尸身在宫中出现时,或许就不是王姑娘的尸体。”
  王麟微有愠怒,还想说什么,王蕴站在他身后,微微皱眉,抬手点了一下父亲的手肘。
  王麟悚然一惊,便将目光转向帝后,不再说话。
  皇上面露不解,只打量着那具棺木,思忖着李舒白刚刚与自己说过的,关于王若的死背后的情由。
  而王皇后面色沉静,不疾不徐地问:“你是叫杨崇古?”
  “是,奴婢杨崇古,夔王府宦官。”
  “之前听说你破解了京城四方案,所以看来是个会解案的聪明人。你倒是说说看,为什么这尸身不是王若?”
  “回皇后,奴婢之前奉命向王若姑娘讲解王府律,曾接触过多次,记得她的手掌纤细小巧。而这尸身的手掌,却比她的手要大多了。”
  “你可知她因中剧毒而死,身体肿胀?”
  “肿胀的只是肌肉皮肤,却绝不可能令骨骼增大。这女尸的手掌骨骼,比之王若的要大许多无疑。”黄梓瑕放开那只手,直起身子,说,“当时替王若验尸的,便是周侍郎的小公子周子秦,他对于尸身的手掌骨骼必定清楚,皇上皇后可召他来问一下当时的验尸结果。”
  王皇后一时沉吟,王麟赶紧说道:“杨公公,移棺吉时即将过去,你再阻拦着,莫非是有意为难我们王家?何况,阿若的遗体出现在失踪之处,身长年纪衣服首饰无一不合。这手掌因为中了毒,有所变形增大也是正常,你如此揣测,莫非是想让阿若无法入土为安,死不瞑目吗?”
  王皇后闻言,点头叹道:“吉时不可错过。杨公公,我王家的姑娘遭此不幸,已经令人不忍,你何必横生事端?”
  “奴婢不敢。”黄梓瑕低头道,“只是既然尸身有异,我觉得还是详加细查较好,免得鱼目混珠。”
  “崇古说得有理。”李舒白终于在旁边开口说道,“并非是我包庇府上宦官,既然此事存疑,琅琊王家百年望族,祖坟墓地中英灵无数,又怎么可以入葬来历不明的尸身?不如让周子秦过来再验证一下,如果确实不是,那也是好事,至少说明王若还有存活于世的希望,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王皇后蹙眉,转头看皇帝,他挥手,说:“去宣周子秦吧。”
  周子秦早就按照黄梓瑕的嘱咐,将一切有关的东西都早已收拾好了。所以这回过来,可谓准备充分。他捧着上次的档案,身后那两个随从阿笔和阿砚抬着一个看起来颇为沉重的箱子,放下后便赶紧行礼退出。
  周子秦向帝后行礼之后,立即兴致勃勃地捧着当时的验尸档案说:“上次我与杨崇古验尸后,将详细情况了记录下来,女尸当时验讫:死者某女,身长约五尺七寸,面目模糊,全身肌肤乌黑肿胀,遍体脓血。死者牙齿齐全,头发光泽长及脚踝,全身无外伤,应系中毒身亡。除此之外,还记录有尚无法判断的手骨较大等问题,但当时因为没有证据,所以我也没有说出来,只是暂时在档案中提了一句。”
  周子秦合上档案,又说:“不过,在崇古提出死者手掌似乎偏大的问题后,我事后针对此事寻遍京城老仵作与骨科名医,又跟着杀猪匠到屠宰场学习查看了半日,并帮助济善堂处理街头倒毙的尸身,并征得一位垂死的病人同意,在他死后解剖了他的尸身……”
  终于就连皇上都有点受不了,开了尊口:“说重点。”
  “是,我结合庖丁解牛篇章,发现肌肉,经络和骨头的相接,走势,脉络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有了骨骼之后,只要按照肌理走向还原,便能还原死者模样。虽然头颅的肌肉复杂,我一时还没能掌握,但依照手掌骨骼还原,绝对没有问题。”
  皇帝已经不想听他啰嗦了,抬手说:“你去弄好,不要太慢了,朕等着呢。”
  周子秦从箱中取出涂了醋蒜的口罩和那种薄皮手套,递了一套给黄梓瑕。
  黄梓瑕默默接过,心想,我这只刚刚已经穿过女尸肌肉与皮肤的手,虽然洗过手了——用掉了王家半斤澡豆——还有戴手套的必要么?
  不过看周子秦那种名正言顺要她帮忙的模样,她也只能戴上,帮他扶着女尸的手,让他细细地摸索女尸的手掌骨骼,画出上百个点与几十条线。
  帝后与其他人已经撤到正厅用饭了。周子秦打开箱子,拉开一个格子,里面是一种较硬的黄泥,他按照纸上的点线图,迅速捏出手掌的一根根骨骼,又剪了几根细铁丝接好。然后再取出较软的一种黄泥,又揉又捏,一条条一片片蒙覆在里面的黄泥骨骼上,最后等泥土稍干,又取出几张白色薄纱,剪好蒙在最外面,用鱼胶仔细妥帖糊好。
  他将这只假手放在黄梓瑕面前,颇有点得意:“怎么样?”
  黄梓瑕拿起来端详,手掌修长,手指有力却并不粗壮,薄薄的白纱下隐约透出黄色,与真人手掌极其相似,远看一时可以乱真,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居然真的与她当初注意过的锦奴的手一般无二。
  “真是神技啊!”黄梓瑕赞叹。
  “那是!我都说了,我可是要成为天下第一仵作的,以后一定让黄梓瑕对我刮目相看!”
  黄梓瑕将自己的脸转到一边,把其余夸奖他的话吞到肚子里去。
  王蕴亲自送了午膳过来,主食是樱桃毕罗,配着四道凉菜两道热菜和一大碗汤。现在正是樱桃时节,樱桃毕罗风味奇佳。黄梓瑕吃了两个,见王蕴一直看着自己,摸了摸脸问:“馅儿沾脸上了?”
  他摇头,说:“我还以为你们会吃不下的,没想到你不但吃得下,居然还吃得这么香。”
  “要是再多点肉就更好了,我无肉不欢。”周子秦边吃边说。
  王蕴这样优雅自持的人,也不由嘴角抽搐了下。他转头看着旁边的棺木和假手,说:“是我疏忽了,下次一定给你多弄点。”
  他们匆匆吃完饭,那边已经传来消息,说帝后修整完毕,让周子秦带着东西去燕集堂。
  阿笔和阿砚不敢有半点埋怨,抬着沉重的箱子又往王家的燕集堂而去。黄梓瑕叫来闲云,两人先去了一下王若住过的房间,拿了一个镯子出来。
  燕集堂是王家府中的正屋,广厦华屋,朱门生辉,大小足有五个开间。堂正中是左右上座,铺着织金牡丹锦袱,帝后已经安坐其上。堂下陈设着两排十二把椅子,李舒白与王麟在左右的上首坐下,王蕴站在父亲的身后。其余闲杂人等,全部已经屏退。
  黄梓瑕向王蕴要了个托盘,将周子秦做的假手放在上面,呈到帝后面前给他们看。而周子秦则将自己的手掌覆在那只假手上面,对比了一下大小,说:“诸位请看,这手掌的长度,与我这个男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