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王-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顼也猛然醒悟过来,惊出一身冷汗,如果真是这样,那赵昭就当真是用心险恶。而自己也险些落入他的圈套之中。

赵昭之心确实复杂,却与高滔滔的想法不同。他是真心想要救王雱一命,毕竟昔年曾是朋友,互相帮助。眼看着他英年早逝而无动于衷,实在有些做不到。何况王雱本身是个难得的人才,加以培养,是可堪大用的,岂能让他就这般死了。

当然了,秦王妃登门,消息传开之后,赵顼必然会愤怒,此举对王安石没有好处。赵昭也知道,他并非想要以此来害王安石,反而是要保全他。仔细说起来,落入其彀中的并非赵顼,而是高滔滔。与此同时,还能落下胸怀宽广,以德报怨的美名,何乐而不为呢?

如今,事情正按照秦王的期望在发展!

“那怎么办?就这么放过王安石?”赵顼迟疑了许久,似乎还是心有不甘。

“我还是那句话,不要因小失大,因为一个王安石,失了人心!”高滔滔语重心长,对于儿子的凉薄与小肚鸡肠,她很无奈,也很担忧。

就在赵顼为难的时候,王安石的奏疏上来。以年老体弱,精力不济,加之儿子卧病在床登理由辞官,并请官家责罚欺君之罪。

欺君之罪?这罪名该怎么治?

想起母亲的话,赵顼不寒而栗,岂能再中了赵昭的圈套?当即顺水推舟,很人性化地免除了王安石的罪责,准许你辞官回乡,王雱的官职也一并解除,在家养病。赵顼还表现的很厚道,赐金给王安石,准其回老家颐养天年。

诏书一下,标志着王安石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让王安石滚蛋。曾几何时,这是旧党官员们的心愿。可当真发生的时候,却又有些不是滋味了。

兔死狐悲的感觉油然而生,过去的几年,王安石何其风光?如今还不是落得如此下场。官家看起来是优待,很礼貌地送其回乡荣养,可尝不是厌弃之后的放逐呢?

曾几何时,他们将熙宁变法的所有罪责都算在王安石头上。可当王相公真正黯然离开的时候,他们也注意到了背后的官家。虽然嘴上不敢归罪于君王。但是心底里已经开始有看法了!

高滔滔得知情况后,不免感慨。儿子终究还是气度不够,心胸狭窄,做事难免自欺欺人的流于形式。

赐金回乡比之问罪下狱强了多少?她本来的想法是罢免王安石的宰相之位,还是让他回去当江宁知府就是了。难不成他王安石还能第三度起复为相?一个江宁知府,便可体现官家之气度,天家恩德。皇恩浩荡。可是儿子就是想不明白,拿他有什么办法呢?

高滔滔有种感觉,长子再这么下去,大好基业在他手中。自己一心想要帮他,可他竟然对母亲百般怀疑,始终不信任。

甚至连再垂拱殿呕血这样的大事都不让自己知道。连请太医治疗都是悄悄的,瞒着大臣,瞒着秦王是应该的,可是有必要瞒着亲生母亲吗?既然身体不好,就该好好养着。可是他是那样的不检点。滥用虎狼之药,时常流连于妃嫔的帷幕之间。长此下去。身体迟早会被掏空的。

以前,高滔滔始终迁就着长子的猜忌之心,为了一家子能团员和睦,隐忍不发。但如今看来,自己的决定是错误了。如此下去,终究会害了他。手心手背都是肉,哪怕与自己并不十分亲密,可他终究是儿子的儿子。天下间,哪有母亲不爱儿子的道理呢?

唉!

高滔滔再次来到垂拱殿的时候,赵顼再发愁。却并非是因为王安石罢相,百官议论而发愁。不过也与此有关,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文彦博辞官,王安石罢相,吴充去了大名府,富弼已是垂暮之年,曾公亮已经告老还乡。大宋政事堂里中骤然间少了许多宰相,失去了最有力的助手,赵顼一下子有些慌了神了。

宰相之位可不能空缺,可是让谁补上去呢?赵顼一时间有些犯难了,掰着指头都找不出几个替补来,更没有一个最为合适的人选。

“官家为何烦心?”

“宰相人选啊,不知娘娘可有什么建议?”赵顼也顾不得许多,看看一向见多识广的母亲是否能帮上忙。

“官家可有预备的人选,我也好帮你参谋一二!”高滔滔并未着急着举荐人选,而是想听听儿子的想法。

赵顼沉声道:“目前只有不多几个人选,一个是枢密使韩绛,从西府到东府;一个是司马光,他历任翰林学士,参知政事,乃是三朝老臣;还有便是西京留守王圭,资历倒也勉强足够;再有,就是吕惠卿了!”

高滔滔轻声问道:“那官家觉得,他们几个人谁更为合适呢?”

“韩绛为人倒也谨慎,有才能,只是他的才能大都与军事有关,处理政务怕是会比较勉强。”赵顼一手撑着头,低声到:“司马光各方面到时很合适,论资历,论经验都没问题,只是他一贯反对变法,若是登上相位,会怎么做呢?怕是会惹来满朝动荡。何况此人也颇为执拗,人称司马牛,与王安石一路人,不好驾驭啊!

王圭的资历勉强也可以,但是其能力实在不好说,无论是昔年为开封府尹,还是如今在西京留守,表现平常,怕是难以服众。再者,朕有心让他来固守洛阳,防备关中的,不好轻举妄动。再有就是吕惠卿了,他的资历是最浅的,为相肯定会有人不服气,不过他的忠诚到时最难能可贵,如今正好能用得上。”

“是啊,韩绛不熟悉政务,王圭能力有限,司马光倒是各方面都符合,只是官家却不愿意用他!”高滔滔对司马光绝对看中,并且“情”有独钟。在原本时空的历史上,宋哲宗即位,高滔滔以太皇太后的身份辅政,首先便启用了司马光为宰相。

只是儿子在新旧两党上分的很清楚,有着独特的用人原则,哪怕自己有心推荐,也不好说什么。再者,太平之时,司马光兢兢业业,倒也是个守成的宰相。但是如今内忧外患,需要有个人出来力挽狂澜,就这一点而言,司马光似乎做不到!

“至于吕惠卿……”高滔滔摇头道:“官家为什么喜欢此人,我也知道。他是有用处,但却还不至于为宰相的地步吧?先不说他的能力了,但是他的资历与品行,就实在说不过去。说到底,他多少有些小人之态,如何能为百官只之首,宰执天下呢?王雱弹劾他的那些事情,虽然并不严重,却也足可见其品行有亏,如何可为宰相?

官家可以宠信他,但抬举也要有度,否则只会惹来百官非议与反对,反而没有什么好处。耽搁了政务,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这些顾虑,赵顼也心里有数。吕惠卿最大的缺点就在于品行,哪怕自己心底里不计较,可对外还是要顾及的。任命一个德行有亏得宰相,那就是皇帝的失误了,赵顼可不想因此被人诟病,影响到自己英明神武的光辉形象。

可是……

赵顼叹到:“娘娘,可是如此一来,岂非无人可用了?政事堂总不能空置吧?无论如何,大宋需要一位领衔的宰相!”

“那你准备怎么办?矮子里拔将军吗?”高滔滔轻声反问。

“否则如何?”赵顼苦笑道:“除非有个更加合适的人选,否则就只能将就着来了。”

“那官家准备提拔谁呢?”

赵顼练练苦笑道:“这正是儿为难的地方,选哪一个似乎都不是很妥当!”

“既然官家选不出合适的人选,不若让为娘推荐一人如何?”高滔滔看着儿子,眼神凝重。

赵顼惊喜道:“母亲有合适的人选?”

“是的,有!”高滔滔回答的笃定!

“何人?”一时之间,赵顼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高滔滔沉吟片刻,灼灼目光看着儿子,轻声道:“韩琦!”

第六五七章动之以情

柴敏言不愧是神医高足,医术精湛,别的医者束手无策,只能等死的沉疴之症,她竟然妙手回春,生生给救回来了。

王雱的命保住了,王小夫人亲自敷药,亲眼见着夫君的背疽一点点的愈合,最终完全愈合了。

至于虚弱的身体,则需要好好调养,至少性命则是无虞了。相比于原时空里英年早逝,抑郁而终,王雱是幸运的。

儿子的性命保住了,王安石的也是大为安慰。老年丧子,无意人生最大的悲剧,一个无法承受之痛。

在原时空,他之所以二度罢相,虽然有宋神宗信念动摇与吕惠卿的暗算,可最大的打击还是因为儿子王雱病亡。

如今宰相之位仍旧未能保不住,但是儿子还在,这便是最好的安慰了。

也不说豁然开朗,突然顿悟,只是最近一段时日,王安石的心境已经大不相同。庙堂之事他已经看的很淡,也许唯有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才是最弥足珍贵的。

这是历尽沧桑之后的感悟,又何尝不是一种别样的无奈呢?宏图大志实现不得,以至于只能被动地逃避,将所有的心思转移到天伦之乐上。

到底是无奈还是感悟,或许是兼而有之,王安石自己也弄不清楚。但他真的有些厌倦了,此刻他最在乎的便是躺在病榻上的儿子。

官家已经同意让他离开,没有治罪。王安石没有格外的高兴,也没有丝毫的沮丧。他打算回临川老家去。在外漂泊多年,如今年岁大了,该早些回去,颐养天年,落叶归根。

王安石想要带上儿子一起走,儿子虽然才华横溢,还很年轻,有着莫大的空间可以施展才华。但王安石还是想要带他走。这一片天空确实绚烂,可是生活在这里也更压抑。

儿子太过执着,心高气傲,承受不起强烈的落差,留在这里并不合适。

总以为庙堂才是人生的追求,现在想想,一世平凡。江湖之远,或许也有特别的动人之处吧!

王安石已经想明白了,但是他担心儿子想不通。

这些年一直忙于朝政,以至于有些忽略了对儿子的教育,或许是自己太过溺爱他了。以至于他太自尊,太要强。不知道过刚易折,不知道淡然处之。如今这般情形也不知道能否劝动他,关键还是要看他自己是否已经想明白。

只有看开了,才能放下!

此刻,自己去给他讲一番大道理。他不见得能听得进去。但是换一个,也许他能够被感动。

很多时候。晓之以理不如动之以情!

房间里,王雱无力地靠在榻上,妻子王小夫人端着一碗药,一口一口地喂夫君服用。王小夫人的动作很细腻,细微之处便可见体贴。

总是先将汤药吹凉一些,才小心翼翼地喂给夫君。

“秦王妃果真医术高明,妙手回春,吃了几服药之后,夫君的气色明显好多了。想来再调理些许时日,就可以痊愈了。”王小夫人喜滋滋的,见到夫君病情好转,别提有多高兴了,笑靥如花的眼神里满是期盼与幸福。

是她开的药,是她救了我!

王雱听闻是柴敏言亲自登门诊治,从鬼门关把自己拉回来之后,心里一直不是滋味。曾几何时,他爱慕柴敏言,那年七夕在金明池,以一首《眼儿媚》向其表明爱慕之心。只可惜败给了赵昭的《鹊桥仙》,从此再无缘分。

柴敏言成为了赵昭的妻子,继而成为秦王正妃,已经不是他所能企及的,王雱也只好将一份倾慕之心默默地隐藏在内心深处。

却没想到,在自己为危险的时候,是她的回春妙手救了自己。难道这就是注定的“缘分”吗?彼此的生命要以这样的方式来交集?

病好了,一瞬间的感动与痴心之后,王雱也知道,一切都是虚幻的。她对自己,不过是一颗医者的父母心,或许还有些别的什么图谋吧!何况人家现在是尊贵的秦王妃,而自己只是个垂死挣扎之人。

至于她别的什么图谋,或者赵昭借她之手,使用什么诡计,他并不在乎,也不想去追究!毕竟人家救了自己的性命,即便是有什么图谋,那也是活命的代价!

王雱黯然沉默,目光全都集中到夫人身上。当初迎娶现如今的妻子,只是形式而已。王雱对她并无多少感情,婚后对其也一直多有忽略,感情更说不上。

可是王小夫人一直不理不理,毫无怨言地跟随着自己。当自己生病的时候,她会为了自己而着急,伤心,衣不解带,没日没夜地守在身边照顾。如今见到自己病情逐渐康复,脸上便是发自内心的笑容。

她的喜怒哀乐的核心就是自己,王雱已经清晰地感觉到。

突然之间,他很感动,很后悔,很自责,王雱啊王雱,有一个女人为了你这般全心全意地投入,你竟然视而不见?是否太混蛋了?

为什么没有早些注意到妻子的这份真情?忽视了她那么多年,当真是不该啊!

也许这样的相濡以沫,这样平淡,这样真挚的恩爱才是真正的幸福。

王雱默默地看着妻子,渐渐地,眼角竟然湿润了,继而还有泪水滴落。

王小夫人看着这一幕很是不解,愕然道:“好好的,夫君怎么哭了?可是哪里不舒服吗?”

看着有些惶急,关切询问自己的妻子,王雱噙着泪水摇头道:“没事,蓉儿,这些日子辛苦你了……”

“没事,照顾夫君是应该的!”见夫君安然无恙,王小夫人悬着的心才逐渐放下。

“这些年委屈你了,对不起!”

直到听到这句话从王雱嘴里说出来,王小夫人的动作突然有些停滞了,惊喜、感动,幸福……

守得云开见月明之后的喜悦与幸福陡然间填满了芳心,几年的坚持,终于感动了夫君,终于换来了夫君的真心。

这一刻,几年来一直埋藏在心底的委屈全都释放出来,一切都值得。

王小夫人伏在王雱身侧,激动的泪流满面,毫无疑问,此刻是成婚数年来最幸福的时刻。

看到妻子的反映,王雱伸出还有些虚弱无力的手,轻轻抚摸妻子的秀发。低声到:“过去是我对不住你,以后我一定会好好补偿你的!”

“有夫君这句话就足够了!”王小夫人已经觉得很幸福,只要夫君有心,未来的一切都不是梦。随即说道:“父亲大人已经向官家辞官了,官家也已经准许我们回临川老家去,妾身还从未去过老家,听闻临川美景名胜诸多,到时候还要夫君带妾身前去游览!”

回临川!

王雱有些迟疑了,说实话,他有些不大愿意。至少不太愿意在此时放手,他是个有大志向的人,哪里能轻易放弃呢?再者,被吕惠卿这样算计了,难道就这么算了?忍气吞声吗?

他很清楚,如果此番回去临川,那就意味着自己这辈子结局已经注定。只能留在家乡终老,一辈子做个乡绅,不可能再有大作为了。

坚持了许多年的梦想就这样放弃了,一时间,有些难以接受。

可是看到妻子执着的眼神,他又有些动摇了。什么没回过临川老家,让自己带她去。王雱很清楚,这是妻子的借口,她是在试探自己的口风,或者恳求自己,离开汴京,和她一起,陪着父亲回临川!

走还是留?

王雱有些纠结了!

“父亲怎么说?”王雱轻声询问。

王小夫人道:“父亲很轻松,说许久没有回过故乡了,想要叶落归根。你想想啊,父亲年纪大了,他也需要人照顾。父亲似乎已经厌倦了朝堂,到了他这个年纪,也是想要享受天伦之乐了。

百善孝为先,我们也该尽孝膝前的。如果将来再有个孙子,想必父亲大人一定会很开心的。”说到这里,王小夫人的声音低了很多,羞涩道:“我们已经成婚几年了,待夫君养好了身体,也该有个孩子了……”

这是一个女人很朴素的愿望,她有当母亲的权力。王雱不禁有些懊悔,过去的几年,他的身体不是很争气,也有些过于冷落了妻子,以至于让她失望了许久。

如今身体慢慢在恢复,岂能继续让她虚度年华,等待着?剥夺她迟到许久的幸福?

只是……

就这样放弃报仇与梦想吗?父亲已经倒台了,官家虽然没有治罪,但直接罢官养老,也足可见起凉薄冷酷。

父亲兢兢业业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官家竟一点也不顾念旧情!此刻,连本就性格凉薄的王雱都觉得有些齿冷!

为这样的人留下,还有什么意义吗?没了父亲的庇护,自己独木又能支撑多久?

如此这般情况,想要报仇谈何容易?自己又如何有机会施展才华呢?

一瞬间,王雱练练摇头。为今之计,想要报仇,想要再有机会施展才华抱负,似乎唯有……

错了,坚持许久的东西错了。

如今醒悟,或许还不算玩吧?你如此这般,算是留下橄榄枝吗?

“好,我们一起回临川!”

听到夫君如此回答,王小夫人顿时笑靥如花!

第六五八章真刀真枪

汴河之上,一艘客船离岸升帆,渐渐远离了繁华的都城。

王安石看着身后的汴京城,轻叹一声,半年前他匆匆忙忙赶回来,心中满是宏图大志。不过半年时间,他又默默地离开了,留下的是无尽的感慨。

王雱的目光也停留在汴京高大的城墙上,眼神中有些许不甘与不舍。只是此时此刻,却非久留之地。

今日走了,来日还有机会回来!

终有一日,我要回来报仇,我要在这里施展才华!

只是此刻,要好好珍惜身边人才是!王雱下意识地挽起夫人的手,恩爱甜蜜!

汴水滔滔,孤帆远去!

北方依旧寒意森森,但临川老家,或许已经山花烂漫了吧!

王家父子并没有注意到,河畔的柳树下,有一双怨毒的眼睛一直盯着他们。

吕惠卿对于这样的结果并不十分满意,让王安石倒台并非他的终极目的。

王雱的行为告诉他,必须要赶尽杀绝,以免打蛇不死,后患无穷。

他原本想着,以赵顼的脾气,肯定无法容忍有人欺骗,那几封书信,足以要了王安石的性命。

没想到竟然发生了意外,官家竟然放了王安石一码。原以为已经完全摸准了官家的心思,现在看来,还是有疏漏啊!

不过罢官回乡与直接问罪没多大区别,至少王安石再无出头之日了。如果他们乖乖的。放他们一条生路也未尝不可!

吕惠卿关心的是王安石离开之后的权力真空,关心的是宰相之位!

以前。那对他而言是遥不可及的权位,如今未尝没有染指的机会?只是自己的资历到底一般,只怕会惹来非议。

除非能拿出东西,打动官家……

吕惠卿轻轻一笑,听闻秦王又纳了一位侧妃,作为老朋友,该送上一份大礼才是!

不知道舒亶是否已经准备妥当?吕惠卿当即转身离去,准备去看个究竟。

愿望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不等吕惠卿行动起来,关于宰相人选已经快有定论了。

皇太后高滔滔举荐了韩琦,一个很惊人的提议!

赵顼惊讶道:“他……他已经告老还乡了,而且当初是因为……只怕他心里还有怨恨,如何肯用心?再者,朝野上下怕是也会有议论的。”

韩琦是他一手打压,整下台的。如今却要请人家出面为自己收拾烂摊子,这可能吗?先不说韩琦是否会答应,至少赵顼自己拉不下这个脸,承受不了这一大的压力。

“告老还乡又如何,重新出山就是了!”高滔滔道:“你仔细想想,眼下有比韩琦更合适的人选吗?论资历。他是三朝元老,唯有富弼和文彦博才能比拟;过去曾十多年未宰相,能力和经验都是有目共睹的。”

“可是,忠诚……”赵顼迟疑道:“他未必肯效忠于朕!”

“不尝试怎么知道呢?”高滔滔反问道:“如果为了让韩琦出山,你愿意给他道歉。礼贤下士邀请吗?”

“道歉?”赵顼明显迟疑了,他是何其自尊之人?哪里能拉下面子去向一个臣子道歉呢?他做不到。也不愿意做。

高滔滔眼神中闪过些许失望,沉声道:“韩琦此人,能力与忠诚没有丝毫问题。”

“昔日那般对他,他还能效忠吗?何况韩琦如今已经老迈,怕是不能担当如此大任!”赵顼对于如此提议,有着本能的抗拒。至少君臣之间会有隔阂,如此朝夕相对,心里能舒坦吗?更何谈君臣配合,相得益彰呢?

“老迈又如何?官家难道没听过老而弥坚这句话吗?韩琦虽然年老,却没有到昏聩的地步,依旧可以堪当大任。”

高滔滔到:“至于忠诚,如果官家的态度能诚恳一些,还怕韩琦不会来吗?你可别忘了,他与赵昭可是有不共戴天之仇!”

对啊!韩琦的侄子韩俊是直接死在赵昭手中了。赵昭可是他的头号仇人,这一点倒是符合赵顼一贯的用人原则。

不过,那时候自己可是一力支持韩琦的,只怕他心里还是有膈应。他恨赵昭不假,可会不会连自己也一同恨上呢?

这可如何是好?赵顼有些慌乱,他不知道该如何来面对韩琦。

高滔滔看着儿子,轻声道:“你担心什么我明白,韩琦是什么人,他分得清轻重。官家需要的是一个宰相之才,只要他有用处就是了,何必非要绝对忠诚呢?他是个难得的人才,昔年若有他主持大局,你父皇未必能够坐上皇储大位,只此一条,他与赵昭便是对立的。

韩琦昔年为了保全你父皇,甚至忤逆过仁宗皇帝和太皇太后,倘若赵昭掌握大权,他韩家一门会有好下场吗?所以单纯是为了自保,韩琦也会理智选择的。你可当是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暂时与之结盟。

此人老成持重,无论是心计还是手腕,以及在朝堂上的影响力都可以独当一面,可以力挽狂澜。昔年他可以帮助你父亲登上皇位,今时今日,也可以助你保住皇位。大局为重,官家慎重考虑。”

赵顼沉默了,这话说的没错,大局为重,韩琦是有这个能力的。局面已经很糟糕了,是该有个人力挽狂澜!说到底,自己的皇位才是最重要的。

“好吧!”赵顼沉默许久,终于点头答应了,说道:“可以,朕可以向他致歉,加以笼络。但是在此之前,娘娘能否出面邀他来汴京?”

“好,没问题!”高滔滔欣然应允,只要儿子愿意,不就是做个中间人嘛,这有什么难的?

“韩琦!”

熙宁七年年初,赵昭在长安接到消息,赵顼竟然启用韩琦为宰相。

本来因为折文芯为自己生下了第三子而兴奋的心情,陡然间蒙上了一层阴影。

虽然诏书尚未下达,大臣们尚不知晓,但赵昭已经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对此,他深感惊讶,宰相人选他已经关注多时了,怎么也没想到会是韩琦。

原以为将他从河北路赶走,从此远离朝堂也就罢了,不会再影响到自己,没想到他还会有复起的一天!换做旁人,赵昭也不会有很大反映。但是韩琦就不同了,此人的实力不可小觑。若是对手换成此人,想要对付赵顼可就不容易了。

原以为赵顼与在韩琦之间生出嫌隙,不会再用此人,却没想到高滔滔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千算万算,把她给忽略了。

突然之间,赵昭有种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感觉。早知道就不着急逼走王安石了,原本想着让汴京朝廷乱作一团,内斗不休的。却没想到王安石父子实在太不济,这么快就败在吕惠卿手中。

结果更是出乎意料,反而造就了一个机会,让韩琦出山,真是便宜赵顼了。

有苦头吃,这是必然的,韩琦上台,赵顼的防御力与进攻力定然都大大增加。看来要小心了,还得多费不少功夫。

不过也好,如果能打垮了韩琦,也就等于动摇了赵顼的根基。他们两人一起上也好,一网打尽,省得一个个对付,麻烦!昔年赵宗实能上位,韩琦出力不少,给父皇施加压力,从曹太后手中夺取权力,这些忤逆的事情韩琦都干过。

如今看来,就新帐旧账一起算了!

至于赵顼,一个自尊心出奇强烈之人,居然能低头认错,请韩琦出山,足可见其黔驴技穷了。

韩琦是厉害,请他出来是好处多多,甚至还有定鼎乾坤,力挽狂澜的意味。可凡事有得必有失,得了一个韩琦,又不知道要失去多少?

哼哼!赵顼冷笑一声,叫过李承,在其耳边小声吩咐几句……

从现在开始,真刀真枪,你来我往,长安与汴京的交手,会越来越残酷!

第六五九章资治通鉴

转眼间便是熙宁七年年初,天寒地冻,雪花飘飘洒洒!

过去的一年里,大宋王朝一片欣欣向荣。

身在广南西路的郭逵总算是不负所望,终于以一场漂亮的反攻战役,将交趾人彻底赶出了大宋国境。并以严酷手段震慑,暂时断了交趾人的觊觎之心。

许多人激动不已,高呼让郭逵继续进军,彻底灭了交趾。但官家赵顼却否决了。理由是交趾之地湿热多瘴气,将士们容易水土不服,去岁轻率进军,已经有过一次教训了。本着体恤将士之心,暂时撤军回汴京来休整。

至于交趾,则给予严厉警告,暂时放他们一条生路。从而彰显上国天威与仁慈,礼仪之邦的风范。

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表面上的冠冕堂皇之语罢了,正因为如此,郭逵的战功绝对无法与秦王赵昭相比。

官家赵顼在秦王面前,也显得黯然无色!

西军攻陷灵州不久,寒冬到来,黄河冰封。大宋举国上下都担心会趁机踏冰而来,发起反攻,复夺灵州。

意外的是,直到熙宁七年年初,担心的事情始终都不曾发生。

一开始,赵昭还有些奇怪,这太不符合西夏人的风格,以及当前形势啊!如果错过了这个冬天,给宋军一年的时间整顿,巩固在黄河东岸的领土,西夏再想要夺回去可就难了。

西夏为何能这般沉得住气?太诡异了!

于是乎,许多的细作潜入了兴庆府。多番打探之后才知晓原因。

原来西夏国主李秉常沉疴不起,英年早逝。一命呜呼了。

李秉常一死,西夏国顿时一片动荡,围绕国主之位也是一番明争暗斗。如此情况下,他们哪里还有心思反攻宋朝呢?反而很担心宋军会趁火打劫,是以尽可能的隐瞒消息。

只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的,何况是国主亡故这样的大事,必然有蛛丝马迹泄露消息。

长安方面得到消息之后,很多人建议赵昭趁机发兵。直接进攻兴庆府。

秦王赵昭深思熟虑之后否决了这个提议,灵夏一战,西军也损失惨重,疲惫不堪,需要一段时间修养恢复。一口不能吃个胖子,所以还需要谨慎行事,步步为营。

再者。如今西夏正内乱,倘若受到外敌入侵,威胁到他们的生存根基,难保他们不会暂时媾和,一致对外。何必要给西夏人帮忙呢?先让他们自己乱着就是了,暂时威胁到不到灵州就是好事。至少一年的休养生息时间。弥足珍贵,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何况,汴京的赵顼也不是省油的灯,需要小心提防。寒冬也不利于行军作战,故而直接打消了这个念头。

一段时间明争暗斗。利益协调之后,西夏国主的人选终于出炉了。

李秉常不到半岁的儿子李乾顺登上国主之位。由其外祖梁乙埋辅佐。宫中则有大小两位梁太后主政(祖母与母亲,皆出身梁氏)。

刚刚在灵夏吃了败仗,竟然还能杀出重围,成为辅政大臣,梁乙埋不简单啊!

仔细打听之后才知晓,原来撤军途径河套之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