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王-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立嫡立长之外,还有乱世立贤的说法,自己又有什么可纠结的呢?
一念之差,导致了这样糟糕的结果,陷河湟于危机之中不说,还将儿子置于死地了,仔细说起来。这些都是自己的错,错的太离谱。
只是后悔已经晚了,如何解决眼前这个困局才是当务之急。
青宜结鬼章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宋朝人这么煞费苦心,不就是为了设局吗?现在贸然出兵,结果可想而知。已经是非常危险的境地,现在每一步更是要小心。要是走错了,整个河湟吐蕃也就彻底完蛋了。
怎么办?
蔺逋比和那三万将士是必须要救的,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被围死在东峡之中吗?青宜结鬼章轻轻摇头。只是如何才将救援成功呢?保住青唐城的同时还能营救成功,难度太大了。尤其对手是林昭这样的厉害人物,他设的局怎么能这般轻易解开?
“其实也不是没有机会,这些天也看得出来。宋军的兵力没有想象的多,基本上与我们持平。如今宋朝人又兵分两路,更为分散了,那我们似乎有与之正面一战的实力和可能,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阿里骨提出了一个略微有些大胆的想法。
“你打算怎么做?”
“第一步,先冲击宋军在城外的营地,看能否阵。如果这边的守军败了,相信东峡那边的林昭会坐不住的。如果失败了也没关系,接下来我们再试探着救援东峡……”阿里骨没有说下去,如果再失败了,后果当真不可想象。
“那好吧,我们就试试!”
阿里骨亲自带兵对宋军的营寨发起了反攻,这是许久以来,吐蕃军第一次主动出击。憋屈了很久的吐蕃士兵军心振奋。士气高涨,一个个奋勇直前杀过来。反倒是宋军,这一次收缩兵力了,没有与他们采取野战的方式。
果然没错,林昭安排的还真是周密,搞清楚状况之后,阿里骨不再留情。全力发起进攻。虽然吐蕃人很勇猛,但是宋军坚守营寨不出,吐蕃人也奈何不得。
他们很想靠近营寨,甚至是直接攻克营寨。可惜始终做不到,宋军的床弩就摆周边,射程和威力都有很大的震慑作用和防御力。连续进攻几次都没有收获,吐蕃士兵反倒有不小的损伤。士气二而衰,三而竭,反复几次之后,吐蕃人的士气开始下沉,攻击力已经远不如之前了。
看来林昭是早就做了万全的准备,宋军暂时放弃了大规模攻城,只坚守营寨不出,也无可奈何。虽然同样是想要采用围魏救赵之计,可惜他们的运气实在算不上好,计划以失败告终了。
如今只能采取第二个办法,那就是直接救援东峡。
带队的依旧是阿里骨,董毡给了他一万五千军队,这已经是极限。否则青唐城就会空虚,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阿里骨知道,自己带领的这支队伍责任重大,风险也大。宋军毕竟会有埋伏,而自己这支军队将会肩负探路的责任。
果不其然,在阿里骨出城的第一个晚上,吐蕃营地就遭到了宋军突袭。尽管阿里骨已经做了很严密的防守,可宋军战力却格外强大。哪怕是吐蕃精锐骑兵列队,依旧被宋军撕开了一道大口子,冲杀进来,死伤惨重。
如此情况,让阿里骨想到了第一次在龛谷被袭击的时的情形。下手的好像就是这一支宋军,战斗力比寻常宋军厉害许多,绝对不可小觑。
这才只是个开始,受到袭击之后,阿里骨并未退却,反而是继续前进。他的身份敏感,在营救蔺逋比的事情要是表现的不积极,就会被扣上借刀杀人,见死不救的帽子。再者,那些从厉精城来的吐蕃大军着实很重要,绝对不能因为些许小苦难而退却。
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宋军来一场遭遇战,荒原之上,残存的一万两千吐蕃士兵对宋军发起了进攻。阿里骨瞧见了林昭的主帅旗帜,他本人正骑着一匹白马,在后阵指挥作战。再往前不远处就是东峡的出口了,那里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只需要少许的兵力,加强箭矢武器就完全能够守住。
真正麻烦的是阿里骨率领的援军,只要打败了他们,就是胜利。东峡之中的吐蕃人就是鳖,任何时候想捉都是可以,就是人质,什么时候都可以用来威胁相关联的人。
这是吐蕃人大军和宋军的首次比较正式的正面交锋。阿里骨发起冲锋的时候,首先迎来的是宋军的床弩齐射,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吐蕃骑兵冲锋的速度。
在快要接近宋军营地的时候,骑兵从两侧杀了出来。已经扩充到三千的大宋刀锋负责阻拦吐蕃人,冲击对方的军阵。
这是一场硬打硬的战斗,没有什么花样可言,宋军士兵骑兵和吐蕃骑兵在战场上正面厮杀。林昭给大宋刀锋的命令只有一个。那就是冲击,不断冲击吐蕃人的中军,将吐蕃骑兵分隔为两个部分,无法连成一体。这对他们的士气与冲击效果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一万多骑兵要是正面冲杀过来,那完全有排山倒海的气势,威力也不可小觑。林昭并不像正面对抗吐蕃骑兵的兵锋。这样付出的代价着实太大。
只要将他们冲散开,失去了原来的阵势,那么后面的宋军,无论是骑兵和步兵,都能发挥作用,进行必要的反抗。
战事进行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两个多时辰就分了个胜负。吐蕃骑兵竟然真的被撕开了。大宋刀锋不负所望,更没有辱没他们的称号,如同一把锋利的刀锋杀入吐蕃大军之中。刀锋触及之处,便是血肉横飞,战马嘶鸣,雪地上一个血红的楔子出现了,直接插进吐蕃人的中军之中。
居中指挥的阿里骨也一度被大宋刀锋战士追杀,多亏了骑兵及时围堵。才退守安全地带。毫无疑问,吐蕃人的这次尝试又失败了。
一万五千人,阿里骨带回去了八千,其中还有超过一半身上都带伤,情况可以说是惨不忍睹。
与此同时,东峡被围困的吐蕃士兵似乎发现有援兵到来,也发起了冲锋。试图东西两侧夹击宋军。结果被准备充分的宋军打退,为了震慑他们,打压他们的反抗起眼。林昭只得下令对东峡发起进攻。
生生折损了七八千人之后,蔺逋比才逐渐老实了。在这种狭小的地方激战。宋军占据绝对的地利优势,吐蕃人根本占不到丝毫便宜,战斗几乎可以说单方面的屠杀。所以没有必要做无谓的牺牲。
他的希望还是寄托在青唐城的援救身上,可是当远处依稀传来的喊杀声消失的时候,蔺逋比有些失望,有心害怕了。难道是援救打败了?如果是这样……
蔺逋比一阵阵的发冷,孤立无援会是什么后果不言而喻,难道注定要死在这鸟不拉屎的峡谷之中吗?
该怎么办?
这也是董毡、阿里骨和青宜结鬼章的疑问,当阿里骨带着参军回到青唐城的时候,他们就知道,救援很难成功。
只出去了一趟就折损了七千将士,余下的人大多是挂彩了。再听阿里骨与将士们说说宋朝骑兵的战斗力,青宜结鬼章便知道的,这场战事已经急转直下,河湟吐蕃的情况越发的糟糕了。
接下来该怎么办?这样的烂摊子,根本不好收场。战场上的变化瞬息万变,飞速流逝的时间催促他们尽快做出决断……
相反,整个事件的主角与导演林昭悠闲自在。他并不着急,目前的形势可以说是一片大好。
将士们都期待着要么血洗东峡,要么强攻青唐城,但林昭却摆手阻止了。激战之后暂时缓冲一下是有必要的,他在等,将士们都看出来了,只是林将军在等什么却无人得知。
“李承,和西夏那边的战况如何了?”
原来林将军等的是与西夏战事的结果!只是这与河湟战场又有多大的关联呢?宏观上或许对大局有那些一些影响,但是具体的战役似乎……
“暂时还不没有消息,想来晚上之前应该能到。”李承知道,公子已经又在谋划什么大局。
“好,军报一到,立即交给我。”
“是!”
果不其然,天海没全黑,环庆路景思立的军报就已经到了。
西夏这次出兵虽然是气势汹汹,结果却还是无功而返了。究其原因在于主帅是他们的国主李秉常,一个只有十四岁的少年。他太急功近利,但年轻的他又没有多少经验可言,因此整个行动略微有些混乱,不得章法。更是情敌冒进,孤军深入。
而在他们对面的则是景思立、种谔、折克行这些宋军西北名将,一个个都擅长防守。是以吐蕃人猛攻许久,没有什么进展。反而因为他们自己所为的长驱直入而成为孤军,被宋军打了几个反击,死伤惨重。
前锋的五万大军全部折在了庆州城下,李秉常大为恼怒,却无可奈何。在朝臣的不断劝谏下,这才很不情愿地退兵。但是经此一役,小国主自尊心受创,变得更加敏感多疑。没能用威望稳固地位,那么只能靠阴谋手段来排除异己了,故而一时间,西夏国内又开始风声鹤唳。
“好,很好!”林昭看完之后,对景思立他们的做法很是满意!
“李承啊,有件很重要的事情,别人我不放心,需要你跑一趟!”
“请将军吩咐!”
林昭沉吟片刻,轻声道:“出使青唐城,我要和董毡谈笔大买卖!”
第五九零章以一城全一国
十四岁,哪怕王侯之家的孩子早熟,也还是太稚嫩了。
李秉承以为自己长大了,趁着梁乙埋被俘之后,声望下跌,对朝堂控制力减弱之机,培植势力,巩固王权。
还别说,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他的力量已经快要和梁乙埋势均力敌,甚至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已经略占上风。
些许的成就让李秉常有些飘飘然了,少年心性终究不够沉稳,他急不可耐地想要彻底掌控权力。
李秉常认定,他需要一场战争!一场可以让自己抓牢军权,建立军功的战争。
他本来是打算主动率军进攻宋朝的,这是西夏的一贯作风,内政不稳的时候就对外开战,转移矛盾。没想到吐蕃人正好给他送来了机会,让他有充足的理由率军出征。
梁乙埋想要劝阻,却无能为力,或者说不愿意介入太多,他终究不是没藏讹庞那种权倾朝野,野心勃勃人。他不想和外甥闹的很僵,这样对梁家,对整个西夏而言没好处。
梁太后也没有阻止,她是用实际行动来告诉儿子,自己是支持他的,并无扶持外戚,把控朝政的意思。
仔细说起来,梁太后姐弟与没藏家,与以往许多的外戚势力有些不同。至少他们都没有取代现任国主的想法,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自己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事实上首先维护的是整个西夏的利益。
或许在此之前,梁太后与梁乙埋因为自己的冲动,或者一时间的头脑发热,做出了一些错误决定,让西夏遭受了一些损失。但他们在根本出发点上并未改变,始终是维护西夏利益的。只是权力这东西,不存在妥协,外戚与王权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矛盾。不可避免,很难调和。
李秉常很顺利得到了机会,他并不觉得是母亲和舅舅在表明心迹,表示对他的尊重和支持,而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
带着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扑向了宋朝的西北边境。只可惜。走到就吃了个闭门羹。
面对西夏大军来势汹汹,宋军坚壁清野,坚守城池堡寨,根本不外出与西夏人作战。不管西夏士兵如何辱骂叫阵,宋军就是不出战。
这是陕西路宣抚使林昭的命令,被景思立、种谔、折克行三位将军不折不扣地执行了下去。
西夏擅长的是野战。攻城战中,根本发挥不出骑兵的优势。尽管他们可以长驱直入,但拿不下城池堡寨,注定只能是无功而返。
李秉常无可奈何,只得下令疯狂攻城,拿下一两座城池就是胜利。
当西夏人费劲袭击,将城墙打开缺口时。很快又被击退了。趁着夜晚,宋军在城墙上浇水,寒冬腊月,西北天寒地冻,只需要一个晚上,坚冰如铁。城池的破损补上了,并且变得更为坚固。
最糟糕的是表面滑溜溜的,攀登更为艰难。是以忙碌许久,损兵折将,去没什么收获。两个多月下来,只有四五座堡寨被攻破,还是无关痛痒的那种。重要城池毫发未损,西夏人付出的代价却极为惨重。
这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虽说西夏在兵力上占有优势。处于主动地位。人和勉强算是有了,但是天时和地利却一点也不沾边。
宋军倚仗城池堡寨,坚守不出,西夏苦苦攻城。收效甚微。天时就更不必说了,天寒地冻,宋军住在城中的营房里,遮风避雪,身着暖和的棉衣。林将军还特意为营房设计了火炕,格外温暖。
相比于宋军的以逸待劳,西夏人不仅劳师远征,晚上还眠冰卧雪,寒风呼啸,别提有多受罪了。二十万大军,粮草消耗更大,而风雪不断,交通运输独有不便。粮草供应,给西夏造成了极为严重的负担,前线又一直没有什么大的突破,渐渐就有些受不了了。
出征无战果,李秉常哪里肯走?他坚持继续进攻,奈何西夏大军已经无心恋战,他的命令,开始让将士们越发的反感。尤其是粮道屡次被宋军袭扰之后,他们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种谔在坚守城池的同时,其弟种咏,景思立的弟弟景思谊分别率领两支轻骑袭扰西夏粮道。李秉常有意堵截,奈何骑兵来去如风,踪迹难寻,除非是调动大军围堵,否则难有成效。
这样的情况下,西夏军中还是有骚乱,根本无心战事。折克行与景思立抓住机会,打了两个漂亮的反攻,西夏人损失惨重。这种情况下,李秉常再也坚持不住了。虽然冲动,但他还保持着了最起码的理智。
他知道,继续坚持下去,大军哗变都不无可能。而且宋军会随时发起反攻,以眼下的情况难以抵抗,简直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惹了个大麻烦。
西夏退兵的同时,折克行、种谔与景思立趁势追击,摆出一副大举反攻的架势,李秉常立即有些慌了。他知道,这次自己失败了,而且败的很惨,威望不仅没有提升,反而更加让人失望。
无奈之下,只有传令兴庆府,请梁乙埋前来主持东线防务。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举,毕竟整个西夏的安全更为重要。
身在兴庆府的梁乙埋接到消息,无奈长叹,意料之中的结果。梁太后也很是后悔,当初不该纵容儿子的,奈何悔之晚矣。希望通过这次的教训,能让儿子认识现实,否则失败将会毫无意义。
至于让梁乙埋去主持东线防务的问题,梁太后完全支持。这个烂摊子不收拾好,对西夏没有任何好处。除了梁乙埋,其他人没有这个威望和能力。
梁乙埋赶到东部边界的时候,李秉常很狼狈地回了兴庆府。
面对宋军声势浩大的反攻,梁乙埋立即部署,严密防守,宋夏之间攻守易位。暂时稳住了局势,挡住了宋军的反攻,梁乙埋暂时松了口气。幸好林昭带着一支主力正在河湟与吐蕃鏖战,否则宋军全力攻夏,后果不堪设想。
可饶是如此,一想起林昭,梁乙埋心中便隐约有些不安。总觉得哪里会出问题,可究竟是哪里呢?一时间却毫无头绪。
青唐城里,董毡也是毫无头绪。
救援东峡的计划失败了,蔺逋比和许多的吐蕃将士还困在其中,而他们束手无策,无力救援。
该怎么办?
青宜结鬼章与阿里骨研究了许久,都没有一个完全之策。林昭委实太狡猾,而青唐城里的兵力有限,已经容不得他们继续进行尝试了。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冰消雪融的时候,宋军肯定会撤退。
可临走之前肯定会歼灭掉东峡之内的吐蕃大军,即便是宋军不动手,没有粮草补给的蔺逋比又能坚持到什么时候?此时此刻,每一分每一秒,对他们而言都是一种煎熬。
“赞普,就目前的情况来,林昭伏击阿里骨的援军只是为了给我们一些震慑,他应该会有别的什么目的……”
“会是什么呢?”阿里骨轻声问过。
“不知道,主动权在他手上,肯定不会轻松……”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林昭的使者就到了。
李承代表林昭来了青唐城,这是公子对他的信任,这件事很重要,别人也未必能做好,这关系到公子的大局。
“宋使李承见过吐蕃赞普!”李承的才略胆识都不错,在宋军占据主动的情况下,此番出使更有底气,表现不卑不亢。
“嗯,你代表谁来?是宋朝皇帝,还是林昭?”董毡沉声询问。
李承不动声色道:“我代表林将军,林将军则是我大宋皇帝委派的陕西路宣抚使,掌管西北军政事务,有便宜行事之权,所以此刻我也代表大宋。”
“林昭派你来做什么?”阿里骨神色凝重,他总觉得林昭是不怀好意而来。
“原来是阿里骨王子,你还好吗?来的时候林将军嘱咐我问候王子!”李承笑了笑,说道:“将军说了,前日匆匆相遇,很想与将军一晤,畅叙别情,可惜将军匆匆而去,未曾得见,着实遗憾。”
“多谢林将军记挂,阿里骨承情了!”明知宋使言语有羞辱,他也只能忍着,毕竟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何况小不忍则乱大谋,阿里骨拳头紧握,他更在意的是林昭派使者来的真正目的。
“好了,林昭派你前来所为何事?”董毡不想多费唇舌,他想知道林昭的真正意图。既然林昭愿意派使者前来,那么些许事情就有谈判的可能。虽然吐蕃很被动,但总比之前完全束手无策要好。为了儿子,为了大局,即便是做出一些牺牲,他也是愿意的。
“林将军说,他想和赞普做一笔大买卖!”李承一直很沉稳,说话的同时,小心地注意着这几个吐蕃大人物的表情。
“哦?什么买卖!”董毡知道,这笔买卖首先涉及的货物就是儿子蔺逋比,以及东峡之中的大军,只是不知道林昭的条件是什么?
青宜结鬼章与阿里骨也是神情凝重,想知道林昭的目的究竟何在?
李承略微沉吟,深呼吸之后,一字一顿道:“以一城全一国!”
第五九一章半壁江山
以一城全一国!
“什么意思?”阿里骨眉头一皱,略微有些质问的口气。
李承尽量平静,淡淡道:“很简单,就是用一座青唐城换取一个吐蕃国,至少是河湟半壁江山,不知赞普以为如何?”
“哦?青唐城与吐蕃都为我所有,何来交换之说?”董毡看似波澜不惊,沉声道:“这话似乎说不通啊!”
“是吗?”李承轻声反问,不置可否,转而道:“来的时候,林将军嘱托我告诉赞普几件事!”
“何事?愿闻其详!”
李承道:“这第一嘛,东峡之内的贵国大军似乎没带多少粮草,已经开始杀马充饥了,别人也倒罢了,蔺逋比王子可是从小锦衣玉食,这样着实太委屈了,我们将军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青宜结鬼章和阿里骨面色更加凝重了,东峡的情况比想象的更糟糕。蔺逋比太过急功近利,以至于临走时不多带粮草。如今已经支撑不了许久,也意味着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是吗?犬子是有限过于娇惯了,如今历练一下也是好的。”
董毡心里在滴血,那么毕竟是他的亲生儿子,不关心,不在乎那都是假的。但是在宋使面前他不能表露分毫,否则就会捏住这个七寸,漫天要价。
“那就好,既然是赞普是这个想法,那我们就不必忙活了,本来还打算给蔺逋比王子送点食物和衣物呢!”李承笑了笑,说道:“赞普,还有一件事,林将军要我转告你,厉精城以西不安定啊,你的哥哥磨毡角似乎对厉精城很感兴趣啊,还有青海湖南岸的诸多部族,都蠢蠢欲动。打算对河湟不利。
林将军说当年来青唐城,承蒙赞普款待,多少有些交情,这样的事情应该及时告知赞普,好让你早做准备!”
董毡和阿里骨的脸上都有些苍白了,即便是最为镇定的青宜结鬼章,此刻也有些许不淡定。李承说的是事实。厉精城没有大军镇守,失去了威胁,西边的诸多本就蠢蠢欲动的部族,怎么会放过这个机会?
这才是对河湟吐蕃最沉重的打击,来源并非宋朝人,可林昭是始作俑者。现在又巧妙利用。而他们,却束手无策。
“说说林昭所谓的买卖吧!”
“很简单,用青唐城换取东峡以西的半壁江山!”李承道:“林将军说,如果赞普愿意放弃青唐城,可协助保全河湟西部国土……”
“林昭未免欺人太甚!”阿里骨顿时有些怒了,让他们主动放弃都城,开什么玩笑?
“阿里骨王子别着急吗?做买卖是你情我愿的事情。何来欺人之说?”李承平静道:“王子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其实林将军是在帮你们!”
“帮我们?”阿里骨连声冷笑。
李承不以为意,笑道:“你想啊,如果厉精城继续空虚,要不了多久,青海湖沿岸的部族,尤其是邈川的磨毡角一定会快速行动的,毕竟他也是角厮罗赞普的儿子。有着高贵的赞普血统,在草原上的号召力不言而喻……
临走的时候,磨毡角已经派人求见林将军,希望能得到大宋的册封。林将军顾念与赞普,以及两位将军的旧日交情,这才没有及时上报朝廷,只是如此大事。拖延不了许久的。”
见董毡和青宜结鬼章脸色铁青,阿里骨更是怒气冲冲,李承续道:“厉精城若失,西部疆土沦丧。河湟只能下一座青唐城,王子是打算让赞普只当个城主吗?”
“不出两个月,你们必然退兵,河湟东部重归我国,你们不过是装腔作势而已!”阿里骨有些不服气,尽管他知道有些事情的严重性,但嘴上不愿意承认。
“兴许吧,那又如何呢?”李承笑道:“即便我们退去,到时候贵国只剩下龛谷以西,东峡以东,出于邈川、大宋和西夏夹缝之中,与昔日的河州何其相似?贵国还有生存空间吗?要不了多久,就会被蚕食一空。
若是与林将军做这笔买卖,那就不同了,虽说都是半壁江山。但厉精城所在的西部,后面是青海湖畔丰美的牧场,北边有到高昌的商路,四通八达,稍加治理就能繁荣富庶。何况背后还有庞大的高原,贵国的边疆可以无限向西,向南,甚至是向北扩展,总比青唐城这一隅之地要好吧?”
“我要是不答应呢?”董毡的脸上铁青,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
“不答应啊?那么大宋只好与磨毡角合作了,到时候为了方便双方交往,清理东峡的道路是当务之急,这……”李承轻轻一笑,沉声道:“林将军相信赞普是深明大义之人,一定会慎重考虑,做出明智决定的,在下先告辞了!”
走出吐蕃王宫,李承终于松了一口气,他的后背已经湿透了。表面上可以谈笑风生,实际上却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还好,还公子交代的全都说明白了,仔细回想一下,没有什么遗漏,接下来就看董毡他们的态度了。
李承走了,王宫的大殿里却陷入了沉默了。
这场谈判的筹码和代价已经很清楚了,放掉蔺逋比和那三万将士的条件就是让出青唐城。
割让都城给对方,听起来是多么滑稽。
可仔细想想,李承所言并非没有道理。
厉精城空虚,青唐城来不及增援,结果只能是西部部族群起而瓜分,割据分裂,从此不受青唐城掌控。没有西部,只剩下一座青唐城又能如何?
虽说整个河湟,最肥沃富饶的土地是湟水下游的东部地区。但若失去了上游,以及青海湖地区。等于是切断了与整个高原以及西域的联系,成为孤立之地。背后有诸多新兴部族,东、北两侧是宋军和西夏的强大压力。
生存空间狭小,与当年的河州如出一辙,再会左右逢源,迟早也逃不过被蚕食的命运。
同样是半壁江山,掌控厉精城所在的西部,情况就相对好一些。至少不是绝境,至少有扩张,发展壮大,甚至卷土重来的机会。
林昭确实欺人太甚,可人家确实有这个资本!如今的局势,自己完全处于被动,无可奈何。尤其是中间还夹着一个亲生儿子蔺逋比,董毡更加为难了。
如论如何,结果都是一样的,只能保有半壁江山!
只是,难道青唐城真的就这样拱手送给宋朝?
该如何抉择?董毡一时有些茫然了!
第五九二章声西击东
怎么着都只是半壁江山!
董毡深思熟虑了很久,这是一个残酷的选择,怎么选心都在滴血。
林昭简直就是巧取豪夺,他是拼着空手而归也要把河湟拖垮,只要做到这一点,他就不算前功尽弃。
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买卖,林昭并未付出交换的资本,只是掌控了河湟的盈亏走向,只此一点,就决定了他可以空手套白狼。
事实如此,谁也改变不得!
阿里骨不愿意,可是他想不出更好的办法。青宜结鬼章担心是骗局,林昭表示青唐宋军可以退兵三十里,让他们绕道去厉精城,之后放掉蔺逋比,退兵驻守青唐城。
青唐城和厉精城注定了只能二选一!
一座孤城和半壁江山的选择,孰轻孰重?一眼便知。
李承代表林昭与吐蕃人谈判,表示吐蕃退兵厉精城之后,可以恢复丝绸之路,以此可以保证河湟的繁荣。并且压制邈川,让他的半壁江山保持稳固。
“走了,丢了厉精城,青唐便是孤城一座,迟早败亡!”董毡很无奈地做出了一个沉痛的决定。
“赞普,怎可如何便宜宋朝人?”阿里骨很不甘心,愤怒不已。
董毡摇头道:“不然能怎么样?即便是我们耗下去,宋朝人撤退了,他们只是没有利润而已,并不亏本;可是我们,几乎要血本无归了。只此一点,我们就无可奈何。”
从派蔺逋比前往厉精城开始,就注定了是一个错误,无可改变。事到如今,一切的作为都已经回天乏术,只能听之任之。
青宜结鬼章眼中也有许多的不甘,只是他更为冷静,一遍遍的思考,想着能否找出办法来改变局面。可是很遗憾。思索许久,毫无头绪。东峡被围,将河湟一分为二,如同掐住了吐蕃的咽喉命脉。
绕道救援?青宜结鬼章轻轻摇头,劳神费力不说,青唐城又能分出去多少兵力?他相信,只要派出去一兵一卒。最终都会被林昭剿灭的,直到赞普答应他的条件为止。
林昭到底势厉害,他不愿意此番河湟之战无功而返,应是凭着巧妙的计策制造了有利局面。几乎是兵不血刃,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半个河湟,天下间这样的便宜事当真不多。
说的没错。青唐城和厉精城之间注定只能二选一。若是在加上蔺逋比这个元素,天平倒向那边不言而喻。
“走吧,河湟的天要变了!”董毡苦笑道:“这个林昭太厉害了,你们看着,西夏也绝对不会有便宜的。或许他说得对,河湟的生存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何必一定要步河州当初的后尘呢?河湟诸羌如今都被林昭收复了。不知道你们注意过没有,整个东部的羌人实力绝对不可小觑,即便宋军撤退,我们的根基也已经动摇了。
去厉精城,那里才是我们的根基之地,青唐到龛谷是一块禁锢的天空,我们根本没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