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王-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压力所致啊!凡是有些威望,有些失礼的大臣都深有体会。一时间全都低调异常,根本不敢与官家意见相左。

一时间,赵顼有种唯我独尊的感觉。朝堂上关于变法的事情阻力一下子小了很多,颇有畅通无阻的感觉。

效果当真不错!赵顼倒不见得为变法之事开心,大权在握,生杀予夺的快感让他格外舒服。这才只是个开始,如今他们只是因为韩琦的事情受到震慑,还并未完全乖乖听话。最重要的是,权力并未完全聚集到自己手中。这才是根本所在,看来还得想想办法啊!

赵顼为此沾沾自喜,有人却是连连摇头。

洛阳,洛水之畔的安乐窝,牡丹兀自绽放着今年最后的绚烂,别有几分景致。

邵雍与张载缓步而行,边赏花边闲聊。

自从去岁,为了帮助种师道伸冤,赶来洛阳之后,张载一直便居住在此。年纪大了,不想总在路途上折腾,到了晚年总想着著书立说,洛阳这边博学鸿儒的聚集,又有邵雍这等大师级的人物在,经常有个沟通交流也是好的。

于是乎张载先生便留下了,本身的名头已经很大了,他的两个表侄程颐、程颢又名声在外,所以上门请教的人很多,张载倒也是乐此不疲,醉心学问。闲来无事就会外出访客品茗,邵雍学识本就渊博,又是洛阳名宿,安乐窝又在天津桥这等风景绝佳之处,所以张载先生倒是时常前来。

与邵雍大师在一起,除了谈论学问上的事情之外,两人还时常谈论朝政。

“没想到韩琦倒的如此之快!”他们的有司马光这样的好友在朝中。门生故吏为官者不计其数,故而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朝中消息。

邵雍叹道:“所谓物极必反。韩琦自仁宗朝就开始位列宰辅,本来已经荣宠万丈,位极人臣了。可是韩琦似乎不大满足,可要执着于从龙之功,却忘记了水满则溢,甚至有可能淹死自己!”

“一朝天子一朝臣,到底是官家有心啊!”

“是啊,官家手腕很强。这次的事情一气呵成,韩琦是人走茶凉了!”

张载小声道:“不知尧夫怎么看待官家此举?”

“这……”邵雍迟疑了一下,笑道:“官家还年轻,有些刚愎自用了!”

公然谈论指责皇帝,这绝对是不合适的举动。不过他们两人私下谈论,外人并不知晓。再者,都是两个德高望重的至交好友。平日里便经常有“大逆不道”之言,故而也不用有所避讳。

“刚愎自用!”张载颇为赞同:“只看官家这些年一力支持王安石,连司马君实他们都屡次遭到贬谪便可见一二。”

“要富国强兵,也要大权在握,官家可是样样都想要追求!”邵雍道:“韩琦有些碍事了,他自己眷恋名位。不肯主动离开。这次落下口实,官家岂能错过?”

“是啊!”张载笑道:“说起来,林东阳还真是厉害啊,这次在河北路又是煞星一颗啊!”

“林东阳可不简单,走到哪里。都会天翻地覆!”邵雍最清楚不过,林侍郎绝对是不简单!

张载道:“不过他治河倒是很有一手。听汴京的消息,他献的那个治河方案似乎确实可以成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将决口堵上了,这可是前所未有的速度!”

“是啊,煞星不假,可是林东阳每次到过的地方,翻天覆地之后便会否极泰来,由此可见,他也是一颗福星啊!”两人对林昭了解都比较多,也都一致看好。年纪轻轻,总是大有作为的。

“对,福星啊,治河治水,造福两岸百姓啊!”

邵雍轻轻一笑,抬头看着天空,心中默默道:可不止造福黄河两岸,我可等着你造福天下呢!只是你与赵顼走这般近到底是所为何故?是有所图谋?还是……

邵雍大师很厉害,有时候能够预测到结果,可是过程……到底是太多变化了,有时候也有戏捉摸不透!

相对与邵雍等人的感慨,皇太后高滔滔则有种担忧。

朝堂上的事情她自然是听说了,她很惊讶,没想到儿子竟然对韩琦动手了!

韩琦可是英宗从龙之臣,她最清楚不过,若非韩琦一力坚持帮忙,丈夫想要登上储君之位怕是有些难度。所以对韩琦,她有几分感激之情,一直是宽厚恩赏,特别对待的。最要的是韩琦也一直忠心耿耿,始终不曾有二心。

可是偏生儿子就容不下他!

说韩琦在河北路犯了多大的错误,高滔滔轻轻摇摇头。包庇侄子,当真算不上事!犯错的终究只是他的侄子,到底有血脉亲情在,维护一下侄子也是人之常情,为此就问罪韩琦,并且如此逼迫,当真有些过分了。

儿子是怎么想,高滔滔最清楚不过。

权力!

一切都是权力在作祟!高滔滔比别人更了解儿子对权力的痴迷和欲望,这些年为了权力,对付宗室不说,而今连老臣也可以动手了。儿子为了权力,手腕相当强硬。就连自己这个做母亲的,还有他的亲弟弟赵颢都有猜疑。

实际上,高滔滔也是个权力欲望相当强的女人。在原本的历史上,神宗赵顼早死,他扶持太子即位为哲宗,以太皇太后的身份辅政多年。只此一点,便是最好的明证。

可是而今却很难参与!

早些年为了帮助丈夫争夺储君之位,她不得不表现的贤良淑德,要在人前展示出能够母仪天下的气度和德行来,故而很多欲望都被压制了。丈夫登基之后,她是皇后,本来是有机会染指一些权力的。

奈何丈夫在根基不稳的时候便撒手人寰了,她根本没有这个机会。等到儿子上台,她已然是太后之尊。

虽说大宋朝的太后们都有权力,可以参与政事。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储君年幼,可儿子即位的时候已经成年了,哪怕是刚刚成年。何况上头还有一个太皇太后曹氏在,如果都参与政事,到底是谁说了算呢?

同时高滔滔可是害怕儿子兄弟失和!她素来疼爱次子赵颢,如果再参与政事,长子赵顼说不定以为是自己为次子谋划,那可就糟糕了。

长子心狠手辣,手段残酷她已经见识到了。她可不想见到手足相残的悲惨场景,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这才是最好的局面。

正是因为这诸多因素,使得高滔滔只得压住心中的欲望,不参与政事。

不过参与并不代表不关心,朝堂上有任何的风吹草动,高滔滔都是有所耳闻的。这一次,韩琦的下场对他有很大触动,高滔滔也意识到了儿子的刚愎自用,同时觉得儿子的行为很不妥当,有些自毁长城的意味!

儿子浑然不觉,自己这个做母亲的是否该提醒他一下?可是该怎么说呢?即便是说了,他又能否听得进去呢?

高滔滔不由一声叹息,有个不听话的儿子做皇帝当真是恼火!

第五一二章时不我待

高滔滔担心儿子的皇位,狄青则忧虑公子的前程。

河北路的事情已经基本上告一段落,总体而言一切都比较顺利,预期的目的都达到了。可是狄青并未因此而感到丝毫的兴奋,反而是有种深深的忧虑。

“狄公所虑者何也?”林昭发觉异常,立即询问。

“这次来河北路,成功干掉了韩琦,使得赵顼和从龙老臣们之间有了隔阂,也与文彦博有了联系,公子更是名利双收!”狄青说完之后,迟疑片刻,问道:“对于这样的结果,公子满意吗?”

“单以这件事的结果而论,很满意了!”这次还算比较顺利,虽说中间有波折,但好在都巧妙解决了。

“看似一场不小的胜利,可是对我们整个的计划有多大的帮助呢?”狄青的一句反问,顿时让人愕然无语了。

林昭迟疑了许久,轻声问道:“狄公之意,可是我们的行动太过缓慢了?”

“不错!”狄青道:“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虽说欲速则不达,操之过急可能会适得其反。可是按部就班的话,何时才是个头?何时才能成功呢?夜长梦多啊!再者,有些时间,我们根本耗不起的!”

一时间,林昭有些默然了!这话说的一点不错,时不我待啊!

“首先一个便是太后的身体,说句大不敬的话,她老人家的身体还能支持几年?”狄青所言的太后自然指的是曹氏,如今依然是花甲之年了。在古代已然是高寿了。

“公子想要问鼎九五之位,必须要证明身份。才有资格。而这个资格,只能由太后来证明,所以至少要在太后有生之年挑明身份……”狄青续道:“挑明了身份,又没有了太后的庇护,公子至少要有足够的自保手段。如果想要与赵顼分庭抗礼,或者直接将他拉下来,就需要更强的实力啊!

可按照目前的速度,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达到呢?说实在点。我们实际上是在和时间赛跑,是和太后的寿命赛跑!”

林昭沉默了!公然揣度嫡母寿命这种事,似乎有些不孝,却也是实事求是。记得历史上,赵顼三十多岁便英年早逝了,而曹氏则是在他之前去世的。具体的时间忘记了,但估计也不会很长。也就最近这几年的事情。

几年而已!

这个时间,当真有些太短了,按部就班根本来不及!难怪狄青着急,事实上确实如此啊!除非时间能更多一些,抑或者是加快速度!

“母后的身体状况暂时还好,我会让敏言密切关注。尽量保养的!”

狄青点头道:“柴夫人医术精湛,亲自为太后调养身体自然是好,多少确实能够延年益寿。只是生老病死乃是天理,太后到底年纪大了,始终会有那么一天的。所以还是需要早作准备啊!”

“嗯!”林昭轻轻点头,并不否认。靠延长曹氏的寿命来为自己争取时间。终究不是根本的办法,另想办法加快速度才是王道。

“拉拢文彦博等诸位大臣之事,确实不可操之过急,这个没办法!”林昭悠悠道:“至于军中,西北不太平,明年最迟不过后年,怕再次会有战事爆发,这个机会一定不能错过。”

对吐蕃之战,狄青不知道公子为何如此笃定。不过公子有信心,等等也无妨,反正自己要强调的重点不在这里。

“其他方面,狄青有个见解?”

狄青沉声道:“老夫有几个粗浅的想法,其一,混水摸鱼。只有将这潭水搅浑了,公子才能安然在其中,把握机会,获取利益!其二,敌弱我强!让赵顼逐渐受到削弱,而我们不断加强实力。”

“拆他的墙来修我的房,一早便是这样认为的,如何行事更好呢?”林昭问道:“还有,狄公打算如何来搅浑这潭水!”

“王安石!”

“他?”

狄青点头道:“确实,此番博州与大名府的事情,朝中已然有几分混乱的感觉。自从新法实行以来,朝中党争之势渐起,而今已然越发的严重了。倒是可以想办法,让朝堂更乱一些,最好是一发不可收拾,赵顼的实力和威望必定大受打击,哪里还有时间顾及公子?只是如此一来,大宋势必要有一些损失,不过都不打紧,便于公子抓稳权力,重新整治!”

“狄公打算以王安石为突破口?”

“他这里确实很脆弱,也很关键!”狄青分析道:“此番河北路之事,赵顼打击了他爹的从龙之臣,自从赵世琚和赵宗咏开始,他对宗室的打压便十分厉害,如今这两部分的力量都与他离心离德了。

余下的便是朝中大臣了,可是因为变法,又被他弄成了新旧两党。而赵顼左右逢源的本事不怎么好,一味的支持王安石,旧党之人早就心寒不满了。如今王安石是新党的领军人物,也是赵顼最强有力的臂助。如果这个时候王安石下台了,赵顼会是什么处境?会不会成为一个孤家寡人呢?”

“狄青是说让王安石罢相?”林昭记得,历史上王安石曾经两度罢相,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

“是这个意思!”狄青道:“我仔细分析过了,王安石若是罢相,对赵顼而言无疑是失去了左膀右臂,绝对是一个重大的打击。重点是容易实现,朝中大臣对王安石不满者众多,且都不是一日两日了。只要有个契机,制造出一种形势,便会墙倒众人推,我们可以省力不少。”

“可赵顼未必会同意,他一定会护着王安石的!”林昭了解,眼下赵顼对王安石的宠信程度绝非一般。

“护着又如何?”狄青冷笑道:“还就是要让他护着,百官要推到宰相,皇帝却在背后支撑,彼此也是个内斗和消耗啊!”

“王安石倒了,那旧党占据朝堂,他们会不会倒向赵顼呢?这些人对赵顼也同样忠诚,只是与王安石等人不和而已!”

狄青笑道:“公子以为,王安石罢相之后,就彻底是旧党的天下了?赵顼会完全放弃新党吗?失去了王安石,新党不代表就完全垮了,只需要再有一个领军者就是了。”

“这个领军者非他莫属,此人若是上台,朝堂上必然会更加混乱,到时候非得成一锅粥才是!”林昭已经完全领会了狄青的意思,一下子就想到了一个人选,并且联想到了相应的后果和影响。

“公子说的可是那位?”

两人对望一眼,心照不宣,却不谋而合!

“如此甚好,此人心机颇深,绝非善与之辈,必然会让这潭水越来越混的。”狄青道:“只是这一件事,便足以让朝堂混乱,我们才好浑水摸鱼。王安石下台,对赵顼的威望和实力都会是一个很大打击。

尤其是新党,只要打压的巧妙合适,赵顼身边就没有可用的亲信力量了,将会朝着孤家寡人更迈进一步!只是想要让王安石下台,还得费一番心计才是!”

罢相乃是大事,在任何朝代都不可能随意而为之!如果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完全足够的理由,否则根本堵不住悠悠之口。林昭低头沉思,原本的历史上,王安石是如何丢掉的相位的?

好像是……林昭依稀想起,从绥州回汴京进城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门官,听说他还有一段比较特别的出身和故事……

嘿嘿!这事不难办,只怕是要委屈王相公了。说起王安石,林昭多少还是有几分歉意的。怎么说呢?此人并不坏,他的有些变法主张才是有道理的,只是为人太过执拗,不懂得变通,着实可惜的。

对林昭而言,他在大宋朝的发展轨迹是从王安石那开始的。最初多少还是有相助和提携的,虽说林昭后来做了许多事情来报答他们王家,王雱还多次恩将仇报来陷害林昭。可终究有这么一份特别的渊源在,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别样滋味。

只是想要争夺皇位,绝对容不得这些许思绪。这一次,只能和王相公说抱歉了!至于恢复汉唐旧境的大业,还是让我来完成吧!

“狄公放下,此事我有办法!”

“如此最好不过!”狄青笑道:“我会做好其他准备,一起动手,将王安石从相位上下来,让朝堂上再热闹点。”

“左右,河北路的事情已经快结束了,接下来肯定是要回汴京的。敏言和文芯都有了身孕,我也好陪着他们!”

狄青笑道:“也好,想必这次会有小公子出生的,先皇在天之灵也可以安息了!”

“我从未见过父皇,连一点尽孝的机会都没有,当真是遗憾!”林昭轻轻摇头,提及此事,难免让人伤感。

“只要公子夺回本属于你的皇位,先帝便可以瞑目了!”狄青的语气很沉重。

林昭重重点头,甚是笃定。

狄青那厢续道:“公子,罢黜王安石也只能起到搅混水的目的,可是水还是不够混,能够拖延的时间还是很短啊!”

“那狄公的意思是?”

“如果又有一位皇帝英年早逝呢?”

第五一三章暖冬始旱灾

英年早逝!

听到这句话,林昭不由的笑了!

原本历史上的赵顼确实是英年早逝,死的时候不过三十多岁,即位的宋哲宗还只是个孩子,否则也不至于闹出高太后垂帘听政一说来。

不过狄青所言的英年早逝绝非如此,如今的赵顼才不过二十多岁,按照自然发展,还需要十多年才会死亡。十多年的时间,可不是他们能够等待的。即便他们能等,曹太后也未必能熬得住!

很显然,狄青是希望这个时间进一步再提前一些,至于提前到什么时候……而立之年?抑或是……

“狄公是打算行刺吗?”林昭想到这一点也不奇怪的,以明月宗现在的实力,从皇宫到皇城司都有自己人,行刺未必办不到。只是这般行为太过冒风险,手段卑劣些倒也不打紧,只是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轻易这般极端的比较好。

狄青摇头道:“有过这个念头,不过暂时并不打算付诸实施,只是想着如果时间把握的比较好。可以利用赵顼之死,皇位空缺,名正言顺地登上帝位……”

林昭与赵顼的关系是叔侄,历史上以皇叔之尊赶走侄子,当上皇帝的似乎也只有明朝的永乐大帝朱棣了。狄青的意思很明显,如果可以用比较温和的方式,比如宫廷政变什么的,来即位那自然是最好不过。难不成还得发起一场大宋朝版的靖难之役吗?

“如果赵顼在太后之前去世,那么太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支持公子登基。赵宗实父子两代倒行逆施,在百官和百姓心目中都多有反感。公子乃是仁宗皇帝亲子,素有贤名,可名正言顺登基!”

狄青道:“否则万一太后有个三长两短,早于赵顼驾崩,会比较麻烦的。除了赵顼之外,高滔滔也是个极难对付的人,唯有太后在,才可以压制住她!”

“确实如此。只是这个时间着实不好把握!若是太早,我们来不及准备,仓促之间难成大事。”林昭无奈道:“只能把握一个恰当的时机,还得顾及母后的健康状况,很难把握啊!”

“人未死,却生病了,身体江河日下呢?”狄青道:“这样是否可以动摇百官对他的信心呢?还会让某些人蠢蠢欲动!”

“这个可以有!”

“高滔滔溺爱次子。如汉时窦太后疼爱梁王如出一辙,赵顼不是汉景帝,赵颢也未必有刘武之风姿,高滔滔却未必没有做窦太后之心啊!”狄青沉默了片刻,又想到了一个方面。

林昭听到之后,顿时沉默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赵顼死后,即位的是他儿子宋哲宗,高滔滔是太皇太后的身份辅政的。不过那是赵顼已经三十岁,为儿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可如果赵顼的身体提前垮掉,高滔滔会怎么想呢?尤其是眼下。赵顼还没有存活的儿子,情况自然就完全不同了。

皇太后高滔滔。林昭虽然与这位嫂子素未谋面,却知道她是个极其厉害的角色,丝毫不敢掉与轻心!

狄青轻声道:“我只是偶然有了这样一个想法而已,想着如果局势是这般情况,公子夺位可就容易多了。只是想要达成却不容易,不过事在人为,还是可以想象办法的!”

“嗯,不着急,慢慢想办法就是了!”林昭也清楚,有些事情可不是很容易就达成的。何况还缺少许多信息和参考,待回到汴京之后再从长计议。

“也是,从长计议!”狄青不由轻叹一声,复位之路果然比想象的要复杂,要艰难。

林昭道:“接下来的两个月,我们专注治河就是了,免得再成为众矢之的。只要治河圆满完成,功勋卓著,许多不利影响就可以烟消云散了。反正赵顼最近刚干掉了韩相公,正得意着呢,先让他在汴京闹腾着吧!”

秋冬季节,黄河进入枯水期,正是良好的治河机会。

有道是上天垂怜,熙宁四年的冬天并不像往常一样寒冷,相对十分温暖。甚至连黄河都不曾冰封,修筑河堤的水泥也不会因为寒冷而出现凝结问题。治河的各项工程都没有延误,全都可以照常进行。

如此状况,可以说是天赐良机。

同时,文相公的态度改观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历史上,文彦博对铁爪龙和浚川杷等工具的使用极不赞同,甚至还多有反对与不屑。以至于许多行之有效的工具,因为这样那样的一些缘故未能发挥作用,着实可惜。

这次由于林昭的出现,以及一系列巧合的事情出现,使得文彦博对林侍郎的作为十分配合,一切都得意顺利进行。最难得是天气也如此配合,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谐,少有的顺利。

很多人都忍不住赞叹,林侍郎当真是好运气,怎么他来治河,连老天爷都来帮忙呢?莫非真是神助?

林昭却轻轻一笑,看来暖冬现象古来有之啊,应该是东太平洋发生了厄尔尼诺现象吧!只是凑巧让自己赶上了,也当真算是运气吧!

对了,厄尔尼诺现象发生之后,西太平洋地区的气温会比往常偏高,降水也会偏少。今冬如此温暖,那么来年降雨岂非更加稀少,在这个靠天吃饭的年代,结果会是什么不言而喻。

干旱!

旱灾!

应该是比熙宁四年春夏更为严重的旱灾,大宋王朝当真是命途多舛啊!外有强敌,边疆始终不得安宁,国内也平静不了,很少有风调雨顺的年景啊!来到古代这几年,不是水灾就是旱灾,时不时再加上点地震。

大宋朝廷疲于应付,能够支撑住也算不错了,不过碍于时代因素,救灾与预防终究差一些,受苦的始终是老百姓。

林昭暗自沉默下来,如果来年发生旱灾,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出现?古代旱灾可是大事,民以食为天,以农为本的年代,这都是关系到国家安定和朝堂风云的事情。这件事对自己会有什么样?抑或者自己可以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林昭暗自沉思着,突然脑中灵光一闪,再一次想起那位比较传奇的汴京门官。旱灾即将来袭,那么他的那幅图是否也该准备了呢?

第五一四章小慈乃大慈之敌

“旱灾?公子确定吗?”

从大名府返回汴京的路上,听到林昭如此论断,狄青有些惊讶,同时瞬间也想到了很多事情。

治河工程已经完全进入正轨,正在按部就班的进行,有文相公亲自坐镇大名府,韩琦的旧部受到沉重打击,博州鲜血未干,犹自警钟长鸣,故而没有人敢搞破坏或者不配合,一切都进行的相当顺利。

决口已经堵上了,河堤也在加固之中,疏浚河道也在进行,不过此事并非一日之功,需长久进行。工部侍郎,威远侯,治河专断大臣林昭的任务也完成了差不多,不必时时留在河北路。

眼下快到年底了,赵顼很人性化地允许林昭返回汴京,与家人团聚过新年,也算是对林昭治河之功的奖赏。听说林昭的两位妻室都有身孕在,想必他也思念的紧。

对此赵顼是感同身受,后宫之中竟有两位妃子都有孕在身了,这一次肯定能够诞下皇子,并且平安长大吧!几个幼子夭折,赵顼忧心不已,期盼着能有个儿子平安长大,万里江山才能后继有人。

皇位继承,父死子继!他可不想如同太祖那般,兄终弟及之事不能发生在他身上。母亲想做窦太后,赵颢之宠与梁王有过之而无不及。自己虽有阻止打压,可效果似乎并不明显,那么唯有生出个优秀的“刘彻”出来。

离家几个月,林昭也确实想念的妻儿。柴敏言和折文芯都有孕在身,女儿秋宁也三四个月了。孩子尚未满月他便离开了,许久不见,当真特别挂念。故而赵顼准许之后,林昭当即启程南归。反正河北路的事情都已经办妥了,可以安然回汴京了!

所有预期的目的都到达了,打击对手,收获功勋与民心,声望爆棚。结交大臣与州府官员,一切都很顺利,可以说是收获颇丰,满载而归。

对此,狄青十分满意,只是尚未来得及高兴,途中便听到林昭这番论断。对于公子精准的预见能力。狄青还是比较相信的,之前有几次已经得到过验证。再说了,这样的事情公子可不会无的放矢,信口开河。

林昭点头道:“自从中秋开始,天气逐渐好转,如今已经是寒冬腊月。可天气依旧温暖,冰雪未见。没有雨水不说,气候还异常的干燥,如此种种其实就是干旱的开始,来年情况将会更加糟糕。大旱之年已然是不争的事实。”

对此,林昭还是有几分把握的。

暖冬现象很可能就是厄尔尼诺现象引起的。如果是这样,必然是干旱少雨的状况。尤其是长江以北的,以黄河流域最为严重无疑。而且,林昭依稀记得,熙宁年间,确实发生过一场非常严重的旱灾。之所以有印象,是因为有一个大人物因此倒霉了!

“不止如此!”林昭补充道:“旱灾往往伴随蝗灾,冬日温暖,不够寒冷,又缺少雨水。蝗虫卵冻不死,来年全部孵化,或是什么后果?”

李承道:“如果是这样,来年情况肯定会大为糟糕,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朝廷也该早些做准备才是……”

旱灾加蝗灾,两者一起爆发的,在古代社会绝对是非常恐怖的事情。

“可是朝廷并不知道!”

“司天监观测不出来吗?”

林昭轻轻摇头:“或许能够预见几分吧,那就要看他们的水准了。”

司天监擅长节气和星象应该不会错,但是气候……至少他们不懂厄尔尼诺,更没有先知先觉的本性。要是水平不够,一切自然另当别论。

“如果司天监预见不到,那公子会不会……”李承说道这里,声音越来越小,公子主动奏报朝廷……可以吗?合适吗?

狄青果断摇头道:“不能说!报喜不报忧,报出这般灾害,赵顼未必喜欢?还会导致人心惶惶,公子何必冒险呢?再者,旱灾万一不发生呢?只怕到时候,言官们的唾沫会淹死人的。公子还会被人诬陷是居心叵测,意图不轨,何必吃力不讨好呢?”

“可若是真的发生,朝廷有个准备,能够多救一些人,减少一些损失!”李承到底读过圣贤书,怜悯之心还是比较强的。其实林昭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只是而今心中的利益关联太多,很难做出一个很洒脱的决定。

“这是赵顼该注意的事情,我们何必费心?这次反倒是个机会,我们该好好利用一下!”倒也不能说狄公功利无情,只是对他而言,最重要的是林昭夺位,故而只得将一些小细节抛诸脑后。

李承心里泛起一丝不忍,转念一想自己的身份,也就默认了这个事实。转而看着林昭,等待着公子如何决断。

“我也只是信口说说,岂能贸然当真?”林昭一咬牙,此事他并不愿意上报赵顼。哪怕是他有七八成的把握,却依旧不打算说出来。

是灾难不假,可对自己而言也是个绝好的机会,不容错过。古代帝王制的年代里,有大灾必然会有大变,比如更换宰相,人事调动什么的。这场变动正是林昭想要的,需要的。而今一切的大事都是为了争夺皇位,这是最大的宗旨。

林昭沉默许久,不由一声叹息,曾几何时,他也是以天下苍生为念,对百姓多仁慈,见不得伤害百姓的行为。可是而今,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所谓的大事,却不得不狠心知情不报。虽说预测的事情未必准确,外人也并不知晓,但是林昭心里还是有些难受,良心上有些不安。

狄青能够理解公子的心态,仁慈,这一点应该是遗传自仁宗皇帝吧!也正是这一点,让他们在林昭身上看到了仁宗皇帝的影子,更加归心。

只是事有差别,必须区别对待,狄青沉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