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王-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庆州便是后世的甘肃庆阳,绥州则是在陕北,必须要向东北行走数日才能到达。

接到诏书的次日,林昭等人便动身前往,一路上并不着急。和谈是西夏人提出的,国相被俘,该着急的是他吗!

当然了,林昭也担心折文芯的安危。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和谈之前折文芯的安全是没有问题的。越是这种时候,越是需要沉得住气,否则谁就会陷入弱势,陷入被动。林昭坚信,梁太后应该比自己更着急。他更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救回爱妻!

林昭骑着小白龙当先而行,英姿飒爽,气度不凡。

白马十分显眼,按理说并不适合在战场上骑乘,毕竟目标太过明显,会比较危险,尤其是主要将帅,更是需要小心。历史上也只有东汉末年的公孙瓒,搞过比较拉风的白马义从,算是个特例吧!

林昭座下的小白龙乃辽国太子耶律浚所赠,乃天下数一数二的神驹,不用着实有些浪费。至于安全问题,他并不十分担心,毕竟是在大宋朝国境内部行走,又有三千大军护卫,应该没什么安全问题。

要知道,这三千大军可都是装备精良的骑兵。事关重大,不敢有丝毫闪失,王韶特意挑选西军精锐,一来是护送梁乙埋,同时也作为和谈使林昭卫队。既然要直面西夏人,自然不能弱了宋军的威势,座下都是一等一的吐蕃良马,声势浩大!

何况队伍前方有斥候往来打探消息,两侧也有经验老道的西军将士小心戒备,安全方面绝对没有问题。

刘昌祚奉命护卫林昭,虽说他在军中的资历,甚至是职位高过林昭,可人家林昭而今可是兵部侍郎了。

虽说兵部在大宋朝就是个空架子,并无实权,可毕竟有个侍郎衔。是高官。何况人家现在是和谈使,负责与西夏和谈如此重大的事情。西军上下,各州县都得配合。加之林昭的背后的实力,刘昌祚在汴京可是亲眼见过的,深知林侍郎背景深厚,前程远大。故而根本不敢有丝毫托大,一路上完全将自己当作是一个副将。十分配合。

林昭也清楚地感受到刘昌祚的恭敬与配合,对此他也十分满意,一路上相处的也十分融洽,毕竟有当初在大顺城并肩浴血奋战的经历和情谊在。但是刘昌祚乃是军中将领,不可能完全听命与自己,只能说是官面上的配合。

这也使得林昭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身边严重缺乏自己人,尤其是在军中,并无心腹,做起事来颇为麻烦。而今身边可用的也只有一个阿昌,乃是府州折家人,倒是可以充作是近身护卫,其他的难免有些力不从心。再者。一个人也忙不过来,人手严重不足。林昭深感身边需要拾遗补缺,抑或者是能处理大小事务的帮手。

以前去辽国和吐蕃的时候,好歹有个苏岸在身边,虽说并非完全的心腹,可是交待的事情往往能办的妥帖,给自己帮忙不少,用起来也算是得心应手。可是自从上次回到汴京。自己蒙难入狱之后,苏岸就不见了人影。

记得那些禁军将士作伪证的时候,貌似提到苏岸被诬陷成为自己通敌叛国的同伙。而今自己是安然出狱了,可是苏岸呢?说起来也是自己连累他了。事后林昭虽然打听过,可是禁军那边貌似是守口如瓶,根本没问出丝毫的线索。

也不知他而今身在何方?他还好吗?想起昔日的老友兼助手,林昭还真有点想他。也很担心。会不会因为他知道的太多,被人伤害……

当然了,林昭更希望再培养一个自己人,一个信得过的心腹。

于玄倒是个不错的人选。可是他在政务方面有特长,做生意也料理的比较妥当。可是在军中,尤其是在外奔波做事,难免差了些。何况而今他远在汴京,远水解不了近渴不说,还需要帮助家中几位娇妻料理事情,注定了将会是林府的大管家,只能另寻他人。

一时间,林昭特别想要身边有个帮手,只是这种事是急不来的。可遇而不可求,还需要悉心培养,只能边走边看了……

“昌祚兄,梁乙埋那边情况还好吗?”林昭慢慢地放缓了速度,回身来询问刘昌祚。

梁乙埋十分重要,乃是此番谈判的一个重要筹码,级别最高的人质。若非如此,单纯军事上的一场胜利,如何能让梁太后低头?虽说是被俘虏的阶下囚,可梁乙埋的待遇并不差,并且照顾的还算不错。

此行梁乙埋被放置在一场特制的马车上,内部装饰精美,铺设有软垫,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车马劳顿。车中饮食茶水一应俱全,就差专门配一名侍女伺候了。马车车身则是用上好的木材制成,中间还特意镶嵌了一层钢板,防止被袭击。门窗之处则设置了一层金属护栏,上面特意上锁,需要林昭和刘昌祚手中两把钥匙同时使用才能打开。准确地说,这两马车实际上就是一个移动的豪华监狱。

梁乙埋的身份着实太过贵重了,捏个活的在手中是人质,是筹码,可以发挥巨大的价值。可万一要是死了,或者是有丝毫的闪失,后果不堪设想。到时候就是烫手山芋,会让西夏人同仇敌忾,会是疯狂报复的借口。

虽说林昭与他有过节,可是并不无意伤害他。杀了一个国相,对西夏的损失很有限,并不能改变什么,梁乙埋尚未关键到那个程度,反而会引起诸多麻烦,当真不划算。何况,林昭还打算用他来换回娇妻呢,故而自然照顾有佳。

车夫乃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老手,忠诚方面更是没有问题。随车的还有几名机敏的士卒,发现问题可以随时应对。马车周围则是一团两百人的精锐,不间断的贴身守卫,绝对保证梁乙埋的安全。不让他逃走,也不给别人伤害他的机会……

至于自杀,林昭并不担心。被俘之后,梁乙埋没有考虑自杀。想来也是舍不得他们的荣华富贵。而今这么长的时间过去的,有知道姐姐梁太后正在努力营救自己,更加不会轻生,故而并不担心这个问题……

刘昌祚笑道:“好着呢,梁国相怡然自得,日子舒舒服服的……”

随即两人相视哈哈一笑,对西夏作战难免有如此成功的时候。身为边军守将的他们的,自然格外兴奋,以梁乙埋打趣也是常有的事情……

林昭笑了笑,打马回到队伍的中间,瞧着马车一如正常,满意地点点头。随即又吩咐了士卒们小心看护,保证安全。

说话间,马车里地传来几声响动,想必是车厢内的梁乙埋听到了林昭的声音,有所反应吧!

被俘的日子不好过,虽说宋军上下并未为难他,可是毕竟是阶下囚。尊严受损,面子上实在过意不去。

可是梁乙埋并没有选择自杀,党项文化不像是汉家这般强调士可杀不可辱。略微受到屈辱便要自杀,哪算什么?有着有用之躯知耻而后勇才是硬道理。他也深知一点,宋朝人不会杀自己,也不敢杀自己。他们怕西夏大军的报复,肯定也要在自己身上做文章……

梁乙埋想得明白,尤其是知道姐姐正在想办法营救自己之后。更没有死的决心。梁乙埋太清楚自己的重要性,自己死了,梁氏家族怎么办?没有自己奔走支持,姐姐和皇帝外甥兼女婿的地位能这么稳固吗?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死,并且要想办法活着回到西夏!

只是回到西夏必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已经要停战开始和谈了。这是他从林昭这里得到的消息!

没想到姐姐信誓旦旦,西夏上下集体出动,如此浩大的声势,誓言要与宋朝决一死战。结果就这么结束了。战事是因为自己结束的,梁乙埋很有自知之明,此刻他也不知道是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是该高兴?还是有些酸楚?

姐姐为了自己可以结束战事,可以去和宋朝人和谈,这一点梁乙埋相当的感动。被亲人关怀是一种很幸福的事情,无论姐姐出于何种心态,至少她愿意为了营救自己而做出牺牲,这就足够了……

至于大仇人林昭,这么多天下来,梁乙埋已经逐渐冷静下来。他考虑了很多,已经不像是最初那样莽撞了,承认他还是很仇恨林昭,若非是他自己何以落到如此地步?

很多时候梁乙埋不禁连声苦笑,林昭仿佛就是自己命中的克星一般,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在很多的场合下,很多次败在他手中,每一次都有希望,可到最后始终是失望,结局也一次比一次惨!或许从一开始,自己就不改招惹他吧,这厮运气太好!

不过冷静下来的时候,梁乙埋也想到了自己身上的问题。若非自己急功近利,被仇恨冲昏了头脑,何至于落到如此地步?报仇是必须的,面子也是要找回来的,但必须要徐徐图之,而不是以这样的方式。

很多时候,苦难不是坏事,反而对一个人的成长和人生大有好处。经历了失败,只要懂得反思,改正错误,是个很好的成长和促进。在这个过程中,也正一步步走向成功……而今的梁乙埋已经反思了许久,他的心态也正在发生着些许变化,经此一事,或许他能够更加的成熟,只是到底能成熟到何种程度?倒是让人拭目以待。

林昭听到响动后,笑道:“梁国相,不要着急啊,我们正在前往绥州的路上,也许用不了多久,你就可以回兴庆府去了!”

绥州?梁乙埋心中一动,默然不语。自从登上这辆大车的时候,他就知道和谈已经开始了。宋朝人将自己送过去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自己的去留必然是和谈的一个重要环节。却也是宋朝人手中一个绝好的筹码……

还不知道宋朝人会怎么利用自己来威胁姐姐,梁乙埋想想就有些头大。西夏国想要将自己换回去又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呢?想必因为自己被俘,姐姐梁太后在国内一定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他并不知道,西夏方面在静州有胜利,并且俘虏了林昭的妻子,以之交换自己。这样重大的消息,林昭自然是严加封锁,不可能透露给梁乙埋分毫。出于各方面的考虑,不能将梁乙埋怎么着,肉体上不能伤害,精神上来点折磨却是可以的。

不止梁乙埋,甚至在整个西北,除了折家人,也只有王韶知晓了。否则消息传开,自己还怎么当这个和谈使?没有这个便利条件,营救折文芯就当真有些难度了!

突然之间,梁乙埋很感慨,有些理解姐姐的梁太后了,同时也对自己过往的做法赶到懊悔和愧疚。摇晃的马车囚牢之中,梁乙埋日益成熟的同时,也对前途感到一丝担忧。如果能顺利回到西夏,一定要好好帮助姐姐,如果能回到西夏,来日一定要好好谋划,一定要让大仇人林昭付出代价……

仇恨这东西就是如此,一旦记恨上了,哪里是那么容易放弃的?

林昭不管车厢中的梁乙埋是什么想法,这都不重要。当务之急就是救回折文芯,至于其他并不重要……

至于梁乙埋,他并未放在心上。你不是想要报仇吗?尽管来就是了,能三番四次让你吃瘪,就完全可以有下一次,而今林昭很是自信。

林昭策马回到队伍前方,正要与刘昌祚说笑的时候,突然前方有急促的马蹄传回来。派出去的斥候赶了回来,看风尘仆仆的样子,肯定是出了什么事情。

林昭和刘昌祚全都不由自主地皱起眉头,齐声问道:“前方发生何事?”

“回两位大人,前方的河谷之中,正有两队人马在拼杀……”

“两队人拼杀?”林昭和刘昌祚对望一眼,心中都有些不好的预感,当即吩咐道:“加强戒备,立即详细探查……”

“是!”斥候答应一声,调转马头飞奔而去,急促的马蹄逐渐消失在远处……

第三八一章李东林

春日的阳光明媚,即便是西北之地也感受到了春风送暖,树木长出了新叶,山野间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花开放。山谷之中,一条小河缓缓流淌,水量颇为充沛,也不只是远方高山积雪融化,还是春雨的滋润。

温暖的阳光照耀在山谷之中,河水波光粼粼,偶尔还有几条小鱼在水中游荡,使得本来荒凉萧索的西北之地多了几分生机。一切是那么的明媚,那么的和谐,完全是一副赏心悦目的图画。

可惜总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打破这美好的一幕。河水中的小鱼儿不知是受到了什么惊吓,突然间四散游开,潜入水底。紧接着小瀑布似的清流突然变得有些浑浊,其中还夹杂着血红色。

血水,没错!是血水!

河滩之上正有一批人在打斗,使用的兵器也不是中原之地流行的哨棒,而是刀剑。这也难怪,虽说北宋朝廷对于兵器限制十分严格,却也只是在中原之地。西北边陲地区,战争频发,武器使用频率神来就比较高。加之民风彪悍,兵器这东西哪能随便能禁止的?

不止如此,西北之地,局势本来就混乱。除了西夏和吐蕃各部,还有许多盗匪。其中以陇右最为严重,不过陇山以东的大宋境内也并非没有。

看着混乱的厮杀,再看看双方的服饰,当真像是盗匪抢劫商队的模样。

此处的山谷乃是从西南方向的环庆路,秦凤路,甚至是吐蕃的商路前往陕北各地,甚至是继续往河东的交通要道。虽然是相对偏僻的小道,重要性却不可小觑……

虽说有官道直达,可联通的集镇和城池之后难免有些迂回,很多时候山间小路反而是捷径。有的商人也是想要通过此种方式避税,一路上经过的关卡越多,税赋自然也就越多。为了避免被层层盘剥。商户们从山间小路避开的也是常有的事情。当然了,其中也不乏是走私物资的勾当,想要通过此种方式避过官府耳目。

久而久之,此处的山谷便成为不为人所注意的交通要道!

山间小路是捷径,可以省不少的时间和费用,可是在安全方面自然就弱势了许多,经常会成为盗匪们袭击的目标。

事情的利弊总是相辅相成的。这便是凡事两面性最好的体现吧!

今日似乎就有这么一支商队遭遇了盗匪的袭击,以至于平静的山谷里再次有些动荡,至于有些混乱不说,和谐的景致也随之被破坏。

对于一般的商队而言,遭到盗匪抢劫无疑后果不堪设想。尤其是在西北之地,可能就意味着倾家荡产。故而商家都不敢掉与轻心。常常会请一些人,尤其是精通武技的武士随行。虽说是壮大了商队的实力,可是很多时候,依然是杯水车薪,抵挡不住盗匪……

不过今日这支商队是个例外,他们的护卫似乎十分厉害,只是没有出现一边倒的被屠杀抢掠。其中一个书生摸样的人物。手持一柄长剑,与盗匪周旋不挺,剑法飘逸灵动,在战圈之中不断来回游走,一时间盗匪根本无法奈何他。

反倒是书生一把长剑挥舞不断,一时间连续伤了好几名盗匪,十分厉害。只是其他的商队护卫实力似乎很一般,似乎有些抵挡不住的趋势。故而综合下来,依旧是盗匪占了上风。

再者,盗匪的人数明显略占优势,有数十人找不多。商队的护从相对人数比较少,纵然有少年书生剑客这样的高手在,依旧有些力不从心,显然不是对手。很快他们中就有人受伤。不断有鲜血流出,河水甚至也因此被染红,场面有些惨烈,局势威胁危急……

“少东主。快些带人走……”有商队扈从高声呼喊,似乎是抵挡不住了,故而让他们的关键人物尽快离开。至于他口中的少东主,似乎就是个剑法灵动的书生。

“想走?今日谁都别想走,上好的西域珍宝,难得一见的红宝石,放跑了岂不可惜?”那边盗匪的头目骑在马上,大声狂笑。西北的盗匪之所以能够成气候,一方面是因为这一带本身就比较混乱。再者,西北的山川地形复杂,有利于盗匪隐藏。

试想一下,即便是官府有心抓捕,可是等官兵来的时候,他们随便往深山之中一钻,谁能找到他们。再有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那就是盗匪有马匹,是骑兵,机动性很好!

这而言正是为什么河湟吐蕃的马匹走私有市场的缘故了,除了北宋边军私底下偷偷购买之外,西北各地的盗匪也是他们的常客。一旦有了马匹,盗匪也就升格为马匪了,无论是实力还是破坏力无疑都上了好几个档次。

这一伙盗匪显然是实力不随,今日等到的似乎又是一条大鱼,故而早早就动了杀心,想要将所有的宝物全都据为己有。

只是没想到会遇到如此激烈的抵抗,尤其是领头的书生,剑术着实不错,一时间竟然奈何不了他。盗匪头目这边也有些着急了,急忙派出好几名得力手下上前围攻。

有道是双拳难敌四手,书生纵然剑术高超,可如何能抵挡好几名杀人如麻的盗匪围攻呢?于是乎很快就落于下风了,好在他剑术不错,至少勉强可以自保。

商队的一名管事见状之后,不由大为着急,呼喊着让少东主逃走。货物固然贵重,轻易也不能有什么闪失,可能有什么事比性命更重要呢?

只是书生似乎全然不闻,手中的长剑舞动的越发的快速,摆出了一副要与盗匪拼命的架势。

盗匪头目见状之后不由冷笑道:“小娃娃,逞什么英雄?就凭你一个人,还想要以一敌众吗?开什么玩笑?”

这话说的倒是没错,以书生剑客的实力而言,自保没有问题。若对手只是一两个人,取胜或许也并不难。只是对方的人数着实太多,盗匪自然不会与你讲什么单打独斗,公平正义的,故而书生的处境越发的有些不妙。

商队中领头的一个老汉瞧见如此情况。大为着急,连声哀叹:“当年大公子死在商路途中,而今少公子要是再有个三长两短……可如何向老东主交待的啊?”

很显然,这是一位忠心耿耿的仆从。

也就在他着急的这个当口上,远处突然有隆隆的马蹄声传来,声势非同一般。盗匪头目也是一惊,待看清楚是官军的旗号之后顿时惊恐不已。平日里隐藏山间。他们可以狂妄自大说声官府不能把自己怎么着……

可若是正面相遇,哪里还敢有丝毫的托大?一群乌合之众如何能是官军的对手呢?失去了群山庇护,真正暴露在官军面前,他们自然而然会十分恐惧。如果是步兵还好,可以凭借着马匹上的优势逃走,甚至还可以嚣张一下。可是现在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支骑兵队伍。

只需要看一眼,便知晓这支骑兵装备精良,声势浩大,显然不是等闲之辈。面对他们?会是什么后果?故而一个个全都惊恐不已,急忙调转马头,争先恐后地想要逃走,否则很快他们将会被战马踩踏成肉泥。据说前段时间。庆州城下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幕,不过死伤大多是西夏士兵,他们并不想重蹈如此覆辙……

只是他们向跑就能跑掉吗?他们的劣马如何比得上的骑兵们所骑乘的吐蕃骏马呢?故而很快就会追赶上,并且被团团包围。

有不理智的人当即表示反抗,瞬间便死于屠刀之。有了这个先例和教训其他,其他的盗匪瞬间都安静多了。他们的首领更是颤颤巍巍,惊恐到了万分……他很意外,为何会突然官兵呢?如此穷乡僻壤官兵怎么能说来就来呢?看起来这支骑兵也不像是寻常州府的驻军?

他们到底是什么人呢?正当首领惊疑不定的时候。被人一脚踹倒在地,随后有官兵骑士上前将他们捆绑起来……

这个时候,盗首领心中的疑惑更加浓重了,他们到底是什么人?这支军队到底从何而来?

不消说,这支声势浩大的骑兵正是林昭所部,是护卫林昭与梁乙埋前往绥州的和谈的卫队。因为梁乙埋身份特别,和谈又是特别的任务。故而林昭和刘昌祚并不想很高调地走官道,搞得人尽皆知。那样无论是对宋朝和西夏的颜面都不会是好事,再者随便泄露了行踪,可能会有不必要麻烦……

后面的事情谁都料不到。些许事情还是低调处理是最好不过的。故而他们并未大摇大摆走官道,而是从捷径小道前行。如此一来,也可以尽快赶去绥州,和谈和交易或许也能够更早一些。说实话,林昭心中太记挂折文芯,不着急那是假的。虽说表面上沉着冷静,可实际上内心还是相当迫切的。

至于安全问题,他们自然是不必担心的,盗匪再猖狂,能比三千人的西军精锐厉害?想必的没有哪些无知的混账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一路前行,游山玩水赏风景,相当的惬意。只可惜这种惬意在此时被打断……

他们好好走在路上,突然有斥候来报,说是前方有人两方人马正在厮杀拼搏。林昭不由有些惊讶,因为有押送梁乙埋这样的重要人物,故而需要格外小心,有丝毫的风吹草动便需要严加防范,小心戒备的。

两队人厮杀?他们到底是什么人?会不会对的自己和囚车中的梁乙埋造成什么麻烦呢?林昭下意识地想到了许多。而今是关键时刻,遇到事情难免想得多,甚至有些浮想联翩,小心驶得万年船这句话总是没错的。

一接到消息,林昭便让人三千将士们进入警戒状态,同时派出大量斥候探查。却没想到只是虚惊一场,斥候这边详细打探之后才知晓,只是盗匪劫商队的普通事情。

林昭与的刘昌祚在这才松了一口,只要不是冲着自己来的就好了。虽说事不关己,可他们也并未高高挂起。尤其是这些影响正常通行的盗匪,如果能够顺便清理,也算是造福于当地北行以及西北的商人。

故而吩咐出动了数百骑兵前来解救商队,强悍的西军骑兵出手,那绝对是手到擒来。几个小小的匪徒如何能是对手呢?瞬间便被杀的七零八落,到最后的全军覆没!

战斗结束之后,商队之中一位衣服染血的老者匆匆而来,表示感激道:“多谢将军出手相救,我等感激不尽?”

“你们是什么人?”林昭沉声询问。

“我们乃是熙州商人……”

简单的对话之后,林昭便明白过来。原来这是一队来自熙州的商人。经常往返于吐蕃茶马道,购买一些来自于西方的物资,然后运到东方售卖,从事着西北许多商人都在做的生意,这一点算不上特别。

不过这一次,他们运气好,在河湟吐蕃,从一位西域商人手中购买到一些玉器。其中还包含了红宝石之类的宝物,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本来是好事,可是在吐蕃的时候便走漏了风声,为有心人所惦记。正是因此,他们被途中的盗匪给盯上了。尽管他们已经很小心翼翼,躲过了几次之后,这一次便没有那么幸运了,正好被盗匪堵截。眼看着就要抵挡不住了,却不想突然有大量的骑兵相救,可以说是给他们帮了大忙了,当真是无比幸运。

故而商队上下无不感恩戴德,这会特意前来致谢!

“不打紧,缉捕盗匪本就是官兵职责……”

“多亏诸位将士了,否则今日后果不堪设想……”商队的老人显然是心有余悸,致谢也十分真诚。

林昭摇头道:“你们的护卫身手还不错啊,比如那位公子的剑法……”说话间,目光便远远地落在刚才那位剑术不错的书生身上,很显然,林昭有些好奇。

商队的老者急忙解释道:“那是我们的少东主李东林,这会正在包扎伤口,稍后会亲自来向诸位致谢的!”

第三八二章欲与同行

“多谢将军相助之恩,否则今日后果不堪设想……大恩大德,东林感激不尽!”商队的少东主李东林身上有几处伤口,并不十分严重,简单的包扎之后前来向恩人致谢。也算得上是感恩戴德,态度十分谦逊客气。

“李东主不必客气,缉拿匪徒本身就是官军职责,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也是应该的……今日也算是恰巧被我等遇上了!”林昭笑了笑,上下打量这位特别的少东主。

年岁不大,二十多岁的样子,看起来很文秀,却使得一手好剑法,有些意思。熙州商人?

林昭看着面前相貌清秀,还有几分儒雅气息的李东林,不由微微摇头。怎么看都不像是个商人啊,身上根本没有那种世俗的铜臭味,反倒更像是个饱读诗书的书生,抑或者是一位飘逸灵动的游侠儿。

他真的只是个商人吗?林昭有些好奇,难免有些疑惑。

李东林也是个观察敏锐之人,似乎察觉到了林昭的疑惑之处,当即道:“将军莫要误会,在下本是秀才出身,本意在科举之途上有所斩获,奈何家家门不幸……”

原来李家乃是熙州一代小有名气的富商,主要往来于吐蕃贩卖皮毛、药材、珠宝,以及西域特有物产。因为经营有方,李家人也很勤奋,获益不少,多年下来积累了不少财富,在当地也算是一号人物。

古代社会有个特点,天下四行,士农工商,商人是排在最末位的。李家虽然有钱,但地位却不怎么高,尤其是富裕了以后,依旧不被传统的“名门望族”看得起,这个问题也就变得越发的尖锐了。

后来也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从商难免要和官府打交道。尤其是在西北这等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很多时候都有受到盘剥和阻碍。这也使得,李家很希望官府之中能有一个自己人,为家族生意保驾护航。

于是乎,出于各方面的考虑,李家老东主就希望后辈之中可以出一个读书人,一个做官的人来提升家族的影响和威望。以及为李家未来的发展保驾护航。

当时李东主的长子已经十六七岁,错过了读书的好时候,倒是在经商方面颇有潜力,同时也是自己的左右手,根本离不开。

倒是次子李东林,当时才年方五岁。正是开蒙入学的好时候。于是乎李东主便特意为儿子请来西席,教授儿子识文断字。

也许和从小的培养有关系,李东林也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十几岁上就考中了秀才。如果按照这个节奏一致发展下去,也许有一天,李东林考中举人。甚至高中进士都是有可能的。

可人生之中总是有许多的意外,就在李东林读书的这些年,西北一带的盗匪越发的猖狂,成为商队最大的威胁。李家的生意也多少受到一些影响,不过李老东主不想因为些许事情影响儿子,故而一直不曾告知。直到有一天,一件不幸的事情降临李家,李东林的大哥在一次运送货物的途中被盗匪杀害。官府却无能为力。

李东林知道之后,心理受到一些影响,认为读书做官无用。要想保护家人,对付盗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习武健身。于是乎便弃文从武,拜名师学习剑术。他本身就天资聪颖,加之比较用心,几年下来也算是学有所成。

李老东主虽然不大满意。可是长子去世,自己也年事已高,是需要次子顶门立户,接掌家族生意的。无奈之下也只得同意。

自打李东林十几岁接掌生意,到而今也有七八年了,将生意打理的井井有条。本来已经破败的李家也因此在此焕发生机,不想却引起了居心叵测之徒的惦记。

这一次李东林在吐蕃买到了宝物,不想却因此被人惦记,遭遇盗匪袭击。若非林昭率领官兵正好从此经过,后果却是不堪设想……

原来是这样!这么说的话,一切都顺理成章,心里甚至还些许小佩服李东林。

“此番生意对我家着实很重要,今日之事多谢将军了!”李东林再次表示感谢,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