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王-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耶律质一听,身体禁不住有些颤抖,一屁股坐倒在地!
宋朝方面的几位官员都松了口气,萧杰……哼,他是自杀的,有了这个结论,一切都好说!
第三十九章一步登天
辽使遇害案就这样轻松告破了,从林昭接到圣旨到破案还不到一天时间!
礼宾院里,众人看林昭的眼神多了许多的欣赏,敬佩!要知道这不仅仅只是破了一桩案子,更为重要的是消弭了一场兵祸,于宋朝意义重大。
房间里,除了耶律质,也只有王圭不是那么高兴了。破案是好事,可破案之人不是他开封府的推官,而是王安石举荐的小青年。
之前开封府四五日毫无头绪,林昭出马不到一日便真相大白,巨大的反差呈现在眼前,对他开封府而言是赤裸裸的打脸!
王圭真不知道,当真官家和满朝文武的面该如何交代,以后自己如何抬得起头?
若是再有奸邪之辈落井下石,后果不堪设想啊!
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到王安石的背影上,皇宫里官家还在等消息,既然已经破案,人家去报喜也是应该的!
王圭随后派开封府的差役与禁军,将契丹人居住的礼宾院团团围住,自杀制造借口来陷害大宋,这等卑鄙行为已经深深触怒了他。现在的契丹人的不是贵宾是罪犯,将其围困起来,等候皇帝和几位宰相们的处理意见。随后王圭也匆匆离去,作为开封府尹也该去皇宫汇报情况,此事绝对不能由王安石一人主导。
走出礼宾院,王雱问道:“东阳,真是厉害啊!不过听你话中意思,似乎是耶律质下毒毒害萧杰的?”
“八九不离十,应该是他!”
“那你为何不揭发呢?”柴若讷对嚣张跋扈,为难伯父的耶律质很不满。
林昭道:“想必二位也看出来了,萧杰之死乃是辽国两位使臣自编自演的。耶律质那日故意留下柴公谈话就是为了做个见证……萧杰自杀应该是事前计划好的。你们想想,一个人计划着自杀会有多痛苦,所以那日宴会他心情低落,精神萎靡不只是中毒之故……
我看过萧杰临死的表情,没有多少恐惧却也不够从容,可见他未必愿意心甘情愿自杀。耶律质似乎也注意到这一点,为以防万一,估计是他提前下毒。即便萧杰不肯自杀,估么这也会毒发身亡,还是会归责于我大宋……
所以耶律质才是主谋,他们需要使臣在大宋遇害,继而作为出兵的借口。如果轻率地揭发他,两人都折在大宋,辽国那边主战之人会不会恼羞成怒,引以为借口呢?索性不如留下他,让他们自己人堵自己的嘴巴。如此大事,还不知官家和相公们如何打算,故而不好贸然!”
柴若讷不由汗颜道:“东阳不仅心思缜密,擅长侦缉破案,考虑事情也更为周全,见识更为高远!”
王雱也是满意地点点头,果真没看错,林昭着实是个人才啊!他开始有些佩服自己卓绝的眼界……
王安石与王圭来到垂拱殿的时候,几位相公并几位翰林学士听到辽使遇害案告破,也都匆匆赶来。
“王卿,想不到一日时间就破案了,出于意料啊,比开封府要强上许多!”
王圭顿时汗流浃背,官家称赞的人家王安石,对自己很是不满啊!
好在皇帝赵顼续道:“不过开封府及时配合,赈灾之事做的不错,也辛苦了!”
“此乃臣等职责所在……”王圭的心情这才有所好转。
赵顼道:“王卿,将案情和结果讲来吧!”
“官家,已经查明辽使萧杰系自杀!”王安石随即又将细节一一将来道出来。皇帝赵顼与几位宰相听闻之后都相当的愤怒,契丹使臣竟然以自杀的等段来制造借口。
陈旭忿然道:“没想到辽国如此卑鄙,借着拜寿自行制造事端,欲挑起战争。”
“多亏查明了真相,不然这次我们就要吃哑巴亏了!”曾公亮身居宰辅之位,这段时间压力不小,现在总算是可以略微松口气了。
“现在怎么办?对辽主是有交待了!可我们该作何反应呢?派使臣前去质问辽主?”事情虽然解决了,但还需要有个应对之策。
一眼沉默的文彦博摇头道:“此事不可操之过急,当务之急是要搞清楚一件事,萧杰与耶律质所为到底是辽主的意思,还是辽国某些人自作主张!”
“文相公此言何意?”
文彦博道:“辽主耶律洪基与我大宋素来亲善,辽国前几年也刚刚经历过皇太叔之乱,未必会有对大宋动兵的意思。会不会是辽国国内好战之人想要蓄意挑起争端,好从中渔利呢?这有确定了这一点,我们才能确定对策。若是贸然行事,有可能适得其反!”
文相公的资历摆在那里,陈旭虽然有不同意见,却也不好直接反对,只是道:“好战之人?应该不至于吧!皇太叔耶律重元作乱已经过去好几年了,耶律洪基应该已经稳定国内局势,不至于出什么乱子……兴许辽国看到官家新君登基,有恰逢灾害,想要趁火打劫,亦或者只是威慑而已……”
陈旭一句话,顿时噎的皇帝赵顼脸色有些不自然了!什么意思?辽国花这么大的功夫,只是为了吓唬吓唬朕?开什么玩笑!
“诸卿以为如何?此事总需要有个了结!”赵顼克制心情,沉声询问。
“陛下,臣以为我们需要给辽国一个解释,辽国却也需给大宋一个交代,于情于理都该派了使团前往!”说话是一位翰林学士,复姓司马单名一个光字!
“司马学士所言有理!九月便是辽主寿诞,原是该派使团前去贺寿的……不若两件事一同办理,顺道试探辽国,要求辽主给出个交待!”文彦博第一时间表示赞同,并且加以补充。
皇帝赵顼思量道:“两位卿家所言不错,只是这使团的人选该当如何?此番另有重任,不同寻常啊!”
曾公亮道:“使团的名义还是贺寿,所以这正使的人选……只是名义上随便些好,当然若是能选个稳重有担当之人自然是两全其美,副使的人选倒是可以好好做做文章,该慎重些!”
皇帝赵顼也点点头,几位大臣的意见很中肯,他自然及时采纳,询问道:“那正副使的人选呢?诸卿以为如何?”
陈旭道:“若只是贺寿,礼部郎中张宗益是个不错的人选……”
“可行!”此番出使,正使只是个门面,人选不是那么重要。
“那副使人选呢?”
司马光道:“臣举荐一人——集贤校注曾巩!”
“欧阳公的高足!”也不知是否因为同姓之故,曾公亮道:“曾子固为人稳重,有见识有能力,此行前去应该没问题!”曾巩的学识与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众人也并不反对,何况还是欧阳修的弟子,正好做个顺水人情!
司马光建议道:“臣以为该派个熟悉案情之人同往,到时候也好向辽主解释,以免辽人再针对案情做文章!”
“不错,确该如此!”
“可是派谁前往呢?”众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到王圭身上,朝中之人熟悉案情的似乎就是他了。让堂堂翰林学士,开封府衙去出使……何况还是在正副使已经确定之后,开什么玩笑?
王圭表情相当尴尬,混乱之中脑中灵光一闪,说道:“陛下,臣倒是有个合适的人选!”
“何人?”
“林昭,林东阳!”
众人都是一惊,王圭解释道:“此案是他一手侦破的,没有人比他更适合!”说话间心中暗道,林昭你不是能耐吗,不是能言善辩嘛!那好,就和契丹人讲理去吧,让你知道知道世事的艰难!
“可是林昭不过只是布衣,出使辽国可是代表国体之事,似乎有些随便,是否不大合适!”司马光是出了名守规矩的人,对此颇有疑虑。
王圭现在一心促成此事,说道:“林昭虽只是一介布衣,却也是饱读诗书,只是还不曾考取功名而已!此番破案于我大宋是大功一件,臣冒昧请求官家给林昭赐个出身,委任个官职!”
几位相公的目光在王圭和王安石脸上闪烁不定,有了王安国的先例,再给林昭赐个出身又有何难?
文彦博笑道:“这个林昭越发的有意思了,说起来老臣还真想见见这个年轻人!”
“朕也正有此意!”皇帝赵顼笑道,转而对王安石道:“王卿,传林昭入宫来一趟吧,朕想见见他!此番立下大功,朕该亲自赏赐才是……”
众人已经了然于心,这个叫林昭的年轻人运气真是好,一日的表现便秒杀了无数士子十年寒窗苦读,简直就是一步登天啊!
第四十章似曾相识
王安石回到家中,王雱便喜滋滋地迎上来,沾沾自喜道:“父亲,儿推荐的人选不错吧!”
“不错,林东阳不到一日便破案,确实有些超乎为父预料!”毕竟是顶着风险举荐,案件告破,王安石也松了一口气。
王雱笑道:“这下子有王圭老儿好看,官家斥责他没有?”
“你呀!不要这样斤斤计较。”王安石似乎颇为不悦,随即道:“还有赈灾之事,官家也不至于多斥责他,只是脸上无光罢了!”
“那官家可否有给东阳赏赐?”王雱讪讪一笑,换个问题。
王安石摇头叹道:“赏赐……只怕林昭这个赏赐不好拿啊!”
“怎么了?”王雱顿时有种不好的预感。
“案件告破便需要派使团前往去辽国解释、质询,司马君实建议一名熟悉案情之人随行,王圭便推荐了林昭!”王安石叹道:“此番出使,不同寻常,难度与压力都大得多,林昭……林昭虽然机敏,可太过年轻稚嫩,未必能够胜任!”
王雱也是神情一黯,沉默片刻又摇头道:“父亲,未必,兴许还是好事!当时在江宁孟老夫人寿宴上,儿曾亲耳听过林昭大骂府学教授,引经据典,据理力争,雄辩滔滔。再加上他机敏,思维颇有深度和远见,想来应该问题不大。何况如此重大的出使,不可能以他一个少年为主吧?”
“那倒是!”王安石点头道:“礼部郎中张宗益为首向辽主贺寿,欧阳公高足曾巩为副使,林昭随行!”
“这就行了!”王雱笑道:“有前面两位主持大局,林昭年纪轻轻,表现不好也不为过。若是有一二处出彩,那就更好了!”
“嗯!”王安石点头:“现在已经有人去通知他了,明日午间入宫面君!”
“好!”王雱笑道:“这小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见皇帝?林昭多少有些意外!
之前是想着抓住此次机会,另辟蹊径,在仕途上有所发展。现在的结果似乎比期望要好上身上,难不成皇帝要当面赏赐?运气真是不错!
当然了作为一个古代小民,入宫面君难免还是有些紧张的。虽说前世见过一些大场面,可毕竟没到那个级别,何况还是繁文缛节众多的古代!或许心中更多地还是好奇!
为此林昭专门去向黄庭坚请教一番,同时也惹来了那些太学学子的羡慕,入宫面见官家那是莫大的荣幸。通常士子唯有金殿传胪才能荣耀那么一回,平常想都别想。看看人家林昭,还只是个布衣白身……人比人,气死人啊!
林公子要入宫面圣,整个江南居都视为头等大事,上上下下的准备,一夜都不曾睡好。
天亮之后,孟若颖便为林昭换上特意准备的衣服,一身书生打扮,整洁精神。一切穿戴整齐之后,似乎还是不满足,各处仔细检查,唯恐漏掉什么。
“孟小姐,不必这么紧张吧!”林昭哭笑不得,今日完全成了一个被摆弄的模特。
孟若颖不以为然道:“你现在是去进宫廷面见天子,怎么太过随意?还有啊,礼仪可都记清楚了,记得千万不可君前失仪啊!”
“好的,孟小姐已经嘱咐过很多次,都记住了!”林昭笑道:“怎么觉得像是丈夫出门,那什么什么服侍、关心似的……”
“你……!”孟若颖秀眉一蹙,很是不悦,这厮现在开玩笑越发没有底线了。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感觉怪怪的,。他终于鱼跃龙门,今后前途不可限量,他注定了与自己距离越来越远……不知为何,孟若颖心中空落落的……
顾月伦则轻轻笑道:“表哥,今日是进皇宫,必须得正式点,你就听若颖姐姐的。莫要除了什么纰漏,争取在官家那里有个好印象,于前程都是大有好处的。”
“没问题的,你们就乖乖在家等好消息吧!”林昭轻轻一笑。
“嗯!爹爹见到表哥这样有出息,一定会高兴的!”顾月伦言笑晏晏,表哥能取得这样成就,她很开心。
林昭却忽地想起来,临走时舅舅顾七嘱咐让自己低调行事,切莫出风头。可是如今是不是有些太过显眼了?不过入宫面圣,官场仕途,应该是好事,不算是出风头吧?林昭心中暗暗一笑,等有个一官半职,再告知舅舅,给他个惊喜!
皇宫位于汴京城中心位置,相比于唐朝的长安、皇宫,北宋的皇宫当真有些寒碜。占地面积小,规模大有不及。当宋太宗曾经有意扩建皇宫,但是周围的百姓都不愿意搬离,在开明的宋代,皇帝竟然顾念了百姓的意见。即便是万事俱备,也不得已放弃了扩建计划,因而就有了历朝历代最狭小的皇宫。
《东京梦华录》上有记载,比邻皇宫的景明坊白矾楼高数层,站在楼上便可俯视皇宫內苑,历朝历代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次日午间,连绵多日的雨水总算是停了,雨过天晴蓝天白云。林昭被王安石领着从宣德门进入皇宫,绕过举行大型典礼的大庆殿,经文德殿,来到皇帝平时处理政务的垂拱殿,其性质与明清时期的御书房有些相似。
林昭一路而来,四处瞧瞧,毕竟是这个时代最金碧辉煌,气势磅礴的地方,还是王朝的权力核心。在这里,人不由自主更有一种权力欲望,机会有了,后面得好好奋斗才是。
来到垂拱门前,王安石道:“东阳,你且在此处等等,稍后会有人传你的。”
“好!”林昭知道,皇帝召见那是要排队的,得!先等着吧!只是这等候的时间明显有些长,也不知皇帝在里面磨叽什么,让人这么干等着可是难受啊!四处都是宫墙与一个个如同泥塑木雕一般的皇城司侍卫,也没个风景可看……
林昭却不知道,不经意间,自己已然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宫城城墙之上一位少女依跟着一位雍容华贵的妇人走过。身后这站着几位内侍与宫女,看架势便知道此二人身份不凡。
“太后,雨过天晴,清爽宜人,真舒服!母后,女儿请你出来散步没错吧!”少女咯咯一笑,依偎在妇人身旁,似乎是在撒娇。
没错,此妇人正是宋神宗的生母皇太后高滔滔。宋英宗算是英年早逝,高滔滔才不过四十岁的年纪,保养得宜,看起来确实有股子母仪天下的气度。至于身旁的少女,则是宋英宗次女宝安公主,因为父亲亡故,兄长登基,晋封为舒国长公主。
高太后笑道道:“雨水下了许久,宫中闷的着实无聊!”
身边的内侍笑道:“若是天气晴好了,太后与公主不若往金明池去游幸,那处的风光是极好的!”
“好啊好啊!”宝安公主立即拍手叫好。
“大水与地动刚过,百姓尚且受灾,怎可劳民伤财,外出游幸呢?何况你太母(太皇太后曹氏)最近身体有些不适,此事休要再提!”这也只是一方面,更让高滔滔郁闷的还是上月寿诞,来拜寿的辽国人死在汴京,她很清楚此事造成的影响。好在暂时解决了,才让她心里好受点,暂时不想再给儿子添麻烦。
内侍马匹拍着马腿上,当即唯唯诺诺,不敢再言语!
垂拱殿映入眼帘,随后远远见到门口站着一个身着便服的年轻人,宝安公主不禁疑道:“那是何人?怎地布衣便装入宫?”
内侍是消息灵通之人,上前看了一眼,便笑道:“回公主,想必此人便是侦破辽使遇害案的林昭了!开封府四五日毫无头绪,王学士举荐了此人,不到一日便破案了,立下大功,官家才恩准召见的。”
“果真?看样子此人挺厉害啊!”宝安公主笑道:“皇兄是要赏赐他?”
“侦破此案,于国有功,赏赐是应该的!”毕竟此事是因她而起,林昭也算是间接帮忙,高滔滔的太多颇为和蔼。
“是个文弱书生,不过长相倒还俊朗!”宝安公主轻轻一笑,对林昭品头论足。
高太后也想要瞧瞧这个年轻人的模样,随即走到城墙边,往垂拱门前看去。目光触及林昭脸庞上,不由心中一动,隐隐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第四十一章八品芝麻官
等候了许久,终于有内侍前来传话,称官家召见。
步入垂拱殿,心情略有些激动的林昭一眼便看见龙座上年轻的皇帝,他便是宋神宗?貌似只比我大两岁而已,倒有几分天子的英武之气,只是终究还是有些年少稚嫩,就这一点倒是与自己有些许相似之处。
皇帝赵顼同样在打量着林昭,本人年纪相差不大,同龄人之间那种相互欣赏或者自然沟通更为直接。甚至还颇有几分一见如故的感觉,顿时多了许多好感。
不错!年纪不大,却有种笃定与沉稳,整个人看起来很谨慎,有锐气却不张扬!加之是王安石推荐的人选,爱屋及乌,对林昭的印象也就相当不错。
“小民林昭参加陛下!”林昭按照黄庭坚的教导上前行礼!好在宋朝还是很开明的,不像明清那样,动不动就要下跪!躬身致礼,不至于辱及尊严。
“免礼!”皇帝赵顼微笑道:“你便是林昭,林东阳?是个刑狱侦缉高手?”
林昭沉声答道:“哪里,不过是瞎猫碰上死耗子罢了!”
“不必谦虚,运气或许有,那也得有本事有能耐才抓得住!”赵顼笑道:“你这次也算是立功一件,理当赏赐,你想要什么呢?
林旭摇头道:“官家言重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身为大宋臣民,能为国家出一份力是小民的荣幸。”赏赐怎么可能不要了,面子上重要大义凛然地推辞一下,大宋朝的传统嘛!不然那些君子们该鄙视自己了。不过皇帝你可千万不可见好就收,我跟你客气,你可千万不能跟我客气……
“好一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果真有志青年!”赵顼与几位大臣皆是一声惊叹,眼神之中也多了几分欣赏。林昭这才回想起来,不经意间又盗用了一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似乎是明末才有的口号……
不过这个场合用上也恰到好处,旁边一位大臣笑道:“林东阳果真不凡,年纪轻轻,胸怀报国之志,啊!”
赵顼笑道:“林昭啊,文相公轻易不夸人,今日破例称赞是你的殊荣啊!”
“见过文相公!”林昭这才知道,身边这位便是鼎鼎大名的文彦博。
赵顼问道:“此案是你侦破的,你有什么看法吗?”
“不知官家的意思是……?”林昭有些揣摩不准皇帝的意图,故而不敢贸然回答。
“你以为主谋何人?辽人此番意图何在?”问题变得很清晰,同时也很直接。
林昭沉吟道:“表现上看主谋是耶律质,实际上应该是辽国内部的好战之人,是有人想要浑水摸鱼?”
“为什么不是辽主,或者说整个辽国的意思呢?”文彦博有心考校一下林昭,立即追问一句。
“不会!”林昭道:“辽主到底什么心思不好说,但此番案件应该不是他的意思……”林昭分析道:“如果说是辽主想要趁火打劫,在边境制造一场冲突,一个口实,很容易就可以做到,然后直接发兵即可。
何必费这么大的周章,在千里之外的汴梁来制造借口呢?费时费力贻误战机不说,也不是耶律洪基的作风!相反,更像是有人想要以此来引发宋辽之间的冲突,挑起战争,继而从中渔利。耶律质和萧杰不过是小角色,想必身后的主谋与辽国军政方面都大有瓜葛……”
“不错,分析的很到位!”皇帝并几位大人不由都看高一眼林昭,小小年纪竟然有这番见地,很不错。还别说,王安石这次果真举荐了个人才。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做呢?”
呃……林昭迟疑道:“此等大事该由圣裁或与相公们商议,小民不敢妄议。小民分析案情时并未点破耶律质,此人倒是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
有分寸,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几位相公们连连点头,对面前的年轻人很是满意。
皇帝赵顼笑道:“说的不错!九月间是辽主寿诞,朕派了个使团前往拜寿,同时与辽人接洽此事。此行最好是有个熟悉案情之人通往与契丹人解释,想来想去似乎你最合适……”
什么?让我出使辽国,不是吧?话里话外,林昭都听出来了。破案是想要求个封赏,不想被另外派个艰难重任!辽国在北方苦寒风沙之处,骁勇彪悍虎狼之地,何况此番出使的接洽内容不那么和谐,说不定还会闹出点乱子来,这个时候凑热闹怕是有些不大合适……
“官家……臣乃一介小民,出使这等大事涉及国体,着实不敢奢望。若是需要了解案情,小民可以详细讲解,或者书写阐明……”思前想后,林昭打算委婉地推辞掉。
皇帝赵顼佯作不悦道:“不是刚刚有人才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吗?现在朝廷要用你的时候,怎地又推辞呢?”
“官家,不是推辞,实在是小民能力有限,身份低微……”
赵顼表情坚定道:“你的能力刚才已经表现的很清楚,大家有目共睹,至于身份……你现在是布衣,朕赐你个进士出身便是了。既然是出使,也需要有个官职,不若就担任鸿胪寺主簿吧,你意下如何?”
话是从皇帝嘴里说出来的,虽说还没明文下发,却依然是圣旨一般的存在。又是赐进士出身,又是封官的,虽然现在还不知道所谓的鸿胪主播是个职责所在,官居何品?但毕竟皇帝已经一片热忱,如此客气,若是不答应,是否就有些给脸不要脸呢?
“这……”林昭心里有些埋怨,王安石王学士唉,来的时候干嘛不先给我透露点风声,好歹让我有所准备啊!现在一切都晚了,皇帝如此迫切挑明,哪还能轻易拒绝?
林昭沉声道:“承蒙官家与诸位相公不嫌弃,此番出使辽国,小民愿意前往,为国分忧!”
“好!”皇帝赵顼道:“朕很看好你,此番好好表现!”
随即一道圣旨宣布,以礼部郎中张宗益为正使,集贤校注曾巩、鸿胪寺主簿林昭为副手,出使辽国为辽主贺寿。当然了,此番出使任务重大,绝对不是拜寿那么简单,各人肩上的压力也都大了很多……
林昭这心里也满不是滋味,有了进士出身已经秒杀了诸多寒窗十年的书生,至于鸿胪寺主簿,林昭了解之后竟然只是个八品芝麻官。不过整个大宋朝,进士的做官的品级都不高,林昭心里也平衡了一些。
已然是入秋时节,却要让人去辽国吹寒风扬沙,与虎狼之人勾心斗角……唉,当这八品芝麻官我容易吗?
第四十二章出使辽国
赐进士出身,任八品鸿胪寺主簿!
回到江南居,高达等人都惊喜不已,一转眼林公子便是官身了,从此以后便高人一等了。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孟若颖并不感到意外,轻轻一笑,为林昭感到高兴。同时想起志在金榜题名的兄长,心里忍不住有些酸楚。
顾月伦嫣然笑道:“表哥以后便是官老爷了啊!不过,这进士不是要考试吗?怎么地表哥一转眼便有一个……”
高达笑道:“顾小姐,这你就有所不知了,进士固然是要考的。但若才学出众,官家直接赏赐也可,不必再考试的。林公子的诗文才学有目共睹,此番又侦破辽使遇害案,立下大功,赏赐个进士出身也是理所应当!”
宋朝确实有这样的例子,比如熙宁元年赐王安石之弟王安国进士及第。后来的熙宁三年,赐布衣陈知彦进士出身。自己乃是王安石所举荐,又与王安国经历相似,会不会被朝野归类到新党一边?想想日后大宋朝激烈的党争,林昭摇摇头,可不想搀和进这趟浑水之中……
“原来如此!”顾月伦笑道:“表哥有此成就,赶快给爹爹写信,让他也高兴高兴!”
“唉,先别着急!”林昭这才吞吞吐吐道:“先别写信,等我回来之后再一并告知,免得舅舅担心。”
“表哥要去何处?”
林昭叹道:“你们以为这进士出身,鸿胪寺主簿的八品芝麻官好当吗?九月辽主寿诞,朝廷要派个使团前往贺寿,同时交涉使臣自杀一事,要选个熟悉案情之人同往,我不幸中枪,得往辽国走一遭……”
“什么?出使辽国?”孟若颖听到消息之后也大为惊讶,更多的还是担心。
在普通大宋百姓心目中,契丹人的形象一直比较恶劣,辽国更是虎狼环伺的危险之地。如今林昭要去那种地方,怎能让人不担心?
林昭摇头道:“没事,有道是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何况宋辽是兄弟之邦,处于和平时期,有澶渊盟约在呢!”
“你傻啊,你刚刚破案得罪了契丹人,终究还是有危险的,为什么不推辞呢?”孟若颖也没多想,一句话说得有些自私。
“我推辞了啊!”林昭摇头道:“可是官家金口已开,我又如何能推辞掉呢?所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便老老实实走一遭呗!”
“可辽国远在塞外……”孟若颖的担忧已经写在脸上,顾月伦也是含泪道:“表哥,你要去那么远的地方……”
林昭轻轻一笑,柔声道:“放心好了,不要担心!我会照顾好自己,平安回来的。倒是你们,我不在时候,你们好生打理酒楼,乖乖等我回来就是了。孟小姐,可千万不要趁我不在,贪污我的份额啊!”
“都做官了才这么财迷!”孟若颖总算是破涕为笑。
林昭道:“好了,表妹,去做几个好菜吧!一想到几个月时间尝不到你的手艺,我就闹心啊!”
“好!”为表哥饯行,顾月伦急忙去了厨房。
“月伦年纪太小,太过单纯,这段时间还麻烦你多照顾她!”林昭轻声嘱托。
“放心好了,倒是你,千万要照顾好自己!”孟若颖不由自主地神情又是一黯,眼神里却含情脉脉……
“放心好了,乖乖等着我!”林昭伸手在孟若颖后脑轻轻一抚,在平日里或许有些过分,但是今日孟若颖丝毫不以为杵……
林昭心里清楚,这次出使不好推辞是一方面,其实同时也是个机会。否则自己一个布衣白身如何能瞬间封官?不是正经科举来的进士,就不可能正常按部就班地升迁,终究只能另辟蹊径,现在要做的就是抓住一切机会!
雨过天晴,几日之后地面道路逐渐风干,使团自然也该出发了,林昭也终于见到两位两位使臣。
礼部郎中张宗益是个普通的官员,看起来谦逊守礼,身上没有多少亮点,让其出使贺寿什么的没有问题,可要是再谈点深层次的问题估计就有压力了。林昭总觉得张大人脸上似乎有几分无奈,这也难怪,出使的苦差事有几人想去。也不知是不是得罪了陈宰相,被公报私仇了。
对于副使曾巩他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可见林昭……压根闻所未闻,不过后来知道了其秒杀开封府的事迹,以及官家与王安石,甚至是文彦博等人的力挺之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