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王-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次只是大意不防,被他偷袭得手。王韶到底只是一介书生,读书考进士或许还行,带兵打仗怕就是外行了!”李复圭道:“要不你看,庆州那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丝反应,他八成是六神无主,不知道如何应对。肯定是请示韩绛,听从调遣。如此一来,庆州驻军之间配合必然不及时,不协调,对于梁国相而言是个好机会。”

“好机会,自然就不能错过!”梁乙埋随即吩咐道:“立即对大顺城发起进攻,轮番进攻,昼夜不停!”

第三五七章防御战

西夏大军轮番进攻,大顺城遭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林昭和景思立也忙的焦头烂额,不断在城墙上奔走,指挥作战。如此猛烈的攻势下,稍有不慎就可能城破人亡,万劫不复,所以谁也不敢掉与轻心。

这一次大顺城的守军有五千人,按理说大顺城这种关键地方,兵力更多点,越多越好才是,至少更为稳妥一些。

可大顺城只有那么巴掌大的地方,人再多了根本就容纳不下。再者,人数一多,粮草武器补给的需求也就更大。

虽说从庆州到这里只有四十里地,一路上却是虎狼环伺,风险极大。所以五千人已经上限了。好在五千兵卒都是经历过战火洗礼的西军老兵,战斗力都不错,经验也更为丰富,若是寻常的新兵蛋子,根本承受不住如此大的压力,战斗力也会大打折扣的。

在这一点上,王韶还算厚道,只是其他方面呢?

最初被指派来大顺城,林昭并未多想,毕竟自己曾在大顺城驻守过,对这里的一切颇为熟悉。同时也符合了自己的一些心理期待,感觉是被重用的。

可是没多久,梁乙埋便带着西夏大军杀过来了。

林昭这才有所醒悟,看来自己是低估了梁乙埋对自己的仇恨。不就是青唐城里的那点过节嘛,至于连番率领大军出击,非要置人于死地吧?堂堂西夏国相,这心胸也太狭窄了。看看我。上次率军猛攻大顺城,浴血奋战险些城破人亡也不曾记恨你。你怎么就想不开呢?

林昭还曾连声苦笑,无可奈何!

奈何梁乙埋就是要来,林昭也无可奈何。此番又是五万大军,可谓是来势汹汹。前日,林昭站在城头曾经看见梁乙埋阵前督战,身后还站着一个人,赫然正是叛逃西夏的前庆州知州李复圭。

对梁乙埋,林昭可以看的很淡。甚至不多计较。但是李复圭,那绝对是不可饶恕,此仇不报非君子。

陷害自己遭遇生死危机,险些人头落地,这份深仇大恨岂能轻易消散?最重要的还是大顺城里那千余将士枉死他手中,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构陷他人。残害属下将士,这等人神共愤,禽兽不如的事情他当真能做出来?

既然他这么做,就必须要让他付出代价,必须要血债血偿。一看到李复圭,林昭便会想起那个夜晚。熊熊大火下将士们的哀嚎,以及自己发下的誓言。

势必要手刃李复圭,为那千余枉死的将士报仇。原以为永远没有机会,将成为永远的遗憾。李复圭要是一直待在西夏,自己还真是鞭长莫及。无可奈何,却没想到他自己竟然如此胆大妄为。送上门来。

哼!既然来了,那就让你有来无回好了!

当然了,林昭可比他们理智多了,尽管他想要杀李复圭之心非常迫切,却也知道事情不可操之过急。冲动是魔鬼,一冲动就要坏事,凡事还是要三思而后行。

单单是眼下的局面,大顺城已经被西夏大军围困的水泄不通。李复圭在城外有西夏大军的保护,想要杀他谈何容易?

轻易开城门出战?那显然是自己找死的节奏。岂能因为报仇的事情置大顺城的安危于不顾,置数千将士的安危与不顾?孰轻孰重,根本不需要多想。至始至终,林昭都是一个知情重的,做事谨慎的人。

想要杀了李复圭,只能寄希望于庆州的王韶了,至少要能杀那个禽兽奸贼,用何种方式并不重要。上次陈桥从他手中救了李复圭,相信王韶自己也多有恼怒,深以为憾,如今再给他这样一个机会,相信他会好好珍惜的,一雪前耻的。

只是到底要什么时候呢?王韶本人又是如何打算的呢?林昭心中也是有颇多疑惑!王韶到目前为止,按兵不动,到底是另外有打算?还是有什么别的念头呢?

自从西夏大举进攻的时候,林昭便对王韶的动机产生过些许怀疑。仔细想想,自己出现在大顺城,引起梁乙埋大规模的报复也在情理之中,没什么奇怪的。

王韶难道丝毫没有想到这一点?以他的聪明才智,以及提纲挈领,掌管一州军事与情报的状况来看,多少都是有些了解和预料的。

既然如此,王韶为什么还是要这么做?看样子他像是故意的,只是他故意想要做什么呢?是公报私仇吗?王韶与王安石的关系也很亲密啊!若非王相公提拔,官家赏识,他三十多岁的年纪岂能轻易坐上一州知州的位置?

若非他与王安石亲厚,怎么会派他来接替李复圭呢?李复圭之所以大意不差,着了王韶的道,很大程度的因为他们都属于王相公门下,彼此虽然不熟,却也有同门之谊。他却忘记了,自己从来都是在欺骗王安石的信任,哪里谈得上是门下呢?顶多是王雱有些许联系,王安石又几时点头承认呢?

何况那个时候王相公自己都已经自顾不暇,哪里还有时间保全他呢?他要是知道,王雱还对他动了杀人灭口之心,只怕会更加心凉。正是出于这种心态,李复圭才着了王韶的道。

林昭不禁在想,王韶与王安石到底亲厚到何种程度呢?会不会也……其实更为担心的是皇帝赵顼的意思,如果是皇帝授意,王韶只怕是难以拒绝。虽说赵顼将自己无罪释放,并且还封了伯爵,好像是一如既往的宠信。

可是有些裂痕一旦出现了,就永远无法弥补。赵顼虽然看着和颜悦色,可是背地里多阴险还不知道呢?想当初他应该是明知道自己是冤枉的,却还要授意禁军将士作伪证,这厮不安好心显而易见。

后来迫于压力,赵顼不得不承认错误,可他肯定不会再一如既往地信任自己。毕竟他曾经对自己动过杀心,自己会不会依旧忠诚是个问题,他自然是要有所考量。当然了为了维护他的面子,英明神武,将自己杀人灭口也完全是可能的。

在汴京的时候,众目睽睽之下,他不敢轻举妄动。何况还有太皇太后护着自己,他是需要掂量掂量的,根本没有动手的机会。不过西北山高皇帝远,战场之上刀剑无眼,些许事情就容易多了,比如借刀杀人,丝毫不留痕迹。王韶接到授意是有可能的,如此安排到底是出于什么心态也不好说。

林昭当真是无奈,想要在大宋朝混下去,却得罪了皇帝,以后的日子还怎么混?他也曾想过报仇,可是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如何是皇帝的对手呢?心中虽然格外压抑,可具体实施怕是非常困难。

离开宋朝?显然是不可能的。至少周边的国家是待不下去的,难不成要带着娇妻美妾,远赴海外?这可是公元11世纪啊,这个时期可不流行出国,何况局势似乎还没有恶劣到这个程度。

只是将来该怎么办呢?这似乎是个无解的问题,除非……除非是皇帝换人了!一瞬间,林昭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个“大逆不道”的念头。

就在此时,一架云梯靠在了城墙之上,喊杀声再次响起,打断了林昭的思索。

“迎敌!”

林昭当即派人迎了上去,一罐罐黑色的油脂倒在云梯之上,火把扔下去,便燃起漫天大火。云梯之上的西夏士兵瞬间成为一个火人,从城头掉落下去。

以前烧毁对方云梯和战车主要是使用桐油,可是西北的桐油产量不多,运输极为麻烦,往往不够使用。好在前不久,沈括在延州发现了一种能够燃烧的黑色液体,大家都称之为火油,沈括却命名为石油。

林昭将沙盘送过去的时候,原以为石油被沈括发现还得一段时间,却没想到那边已经有所开采了。鉴于此物易燃的特性,韩绛立即命人开采石油,并派发到各处城池。

大顺城因为在最前线,城防压力大,火油使用量大,分配到了不少。这会用来对付西夏人当真是绝妙。除了火攻之外,还有滚木檑石,滚烫的沸水等。

西夏人想要攀上城头,就必须要承受宋军这样的杀戮。被砸的头破血流,抑或者烧成枯骨,抑或者是烫的面目全非,死伤也颇为惨重。不过战争就是如此残酷,死伤在所难免。

城头的宋朝守军也死伤不少,情况也十分惨烈。城头每有一个将士死去,意味着守卫的力量便减弱了一分。

林昭很心疼,可是城下的梁乙埋似乎一点也不心疼,也不着急。毕竟西夏兵力是宋军的十倍,死伤人家不怕,西夏人完全耗得起。

云梯刚刚毁掉,又有一拨西夏人杀了过来,林昭立即指挥士兵用弓箭压制,迫使西夏人无法靠近。

西北堡寨不同于中原城池,这里缺乏水源,是没有护城河的。失去了一道屏障,城墙便直接暴露在西夏大军的攻击范围内。这也使得防守的难度不断增加,压力也因此大了许多。

好不容打退了一轮进攻,林昭立即动身,前去找主将景思立,商量下一轮的防守如何进行。

第三五八章大漠孤烟直

“景大哥!”林昭而今和景思立非常熟稔,已经是兄弟相称了。

“东阳啊,你那边情况如何?”

“一拨进攻刚刚被打退,西夏人收兵了!”林昭松了口气。

那边的景思立也抹了一把脸上带着血污的汗水,点头笑道:“那就好,没想到西夏狗又来的这么猛,发疯了一般!”

两个人负责驻守大顺城,遭遇了西夏大军猛攻,此刻所承受的压力着实不小。

“说起来又是我连累了大家,梁乙埋这又是冲着我来的!”林昭脸上略微有些难为情。

景思立眉头一动,便明白了他言下之意。梁乙埋和林昭的过节他自然清清楚楚,同时作为一个聪明人,他也能大概想到,林昭出现在大顺城的一些反常之处。

作为一个军人,无法违抗命令,只得遵命行事。身处战场之上,遭遇敌军的情况也十分常见,战局恶劣,甚至是生死危机也没有什么怨言。可他们却不希望成为上层争权夺利,或者是其他争斗的牺牲品。

西军将士本就可怜,何苦要为难他们呢?上次那一千多将士已经枉死了,而今这些呢?景思立着实不希望他们再有丝毫的意外。千万不要再出什么幺蛾子,景思立当真有些怕了!

“没事,与你无关!”景思立是明白人,虽然很不希望看到某些情况出现。可是他也清楚,这不是林昭所能决定的。或许是因他而起,但绝对不是他的错。

“看样子。西夏人这是昼夜不停,轮番进攻的架势啊!”景思立随口转移了话题,些许事情他左右不得,当前唯有做好分内之事,指挥好大顺城的作战最重要。

“是啊,梁乙埋这厮当真不是东西!还有李复圭那个奸贼,助纣为虐,又跑来祸害大顺城了。”

提及李复圭。景思立也是恨的咬牙切齿。上次被烧死在大顺城的可都是他属下的兵,身为将领的景思立自然对大仇人恨之入骨。

“我们的粮草和武器储备如何?还能够支撑多久?”林昭沉声询问,这对他们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粮草没有问题,至少可以用两个月,只是箭镞和火油消耗太快了,只能支持半个多月。”景思立道出了一个颇为紧迫的问题。

粮草固然重要。可眼下却并不关键。兵器方面,火油和箭镞对他们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武器,如果没有了这两样东西,想要压制西夏人可就难了。尤其是西夏士兵攀登城池的时候,没有了远程压制,短兵相接就不可避免。伤亡必然会更大。那才是真正的好消耗战,如果没有及时的救援和补给。

战争的残酷程度,以及大顺城守军的伤亡会大大增加。很显然,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为什么粮草配发足够,兵器只有这么一些呢?这一点。让林昭和景思立多少有些疑惑。是有人故意而为之,还是只是疏忽呢?

在此之前。庆州一直是王韶在掌控,大顺城的防务和补给也都是他一手安排的,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呢?这样的情况一出现,就难免让人有所怀疑。

“这样吧,放出狼烟向庆州告知情况,且看庆州如何应对吧!”景思立想了想,如是说道。尽管庆州不可能不知道大顺城现在的状况,奈何一直没有回应。既然如此,那就主动再告知一次,也算是逼迫一下。毕竟他景思立才是大顺城的守将,有些事情是可以发表意见的,这是他的责任,也是义务。

林昭沉吟片刻,轻轻点头。主持熙河之战的王韶,北宋开疆拓土的名将,人品到底如何,就让这狼烟去探寻吧!

随即庆州城头一股狼烟冲天而起,此时并无大风,故而远处可以看得十分清楚。与此同时,西夏大军又发起了一拨凶猛的进攻……

城下,梁乙埋看到此情此去,不由冷笑道:“怎么?难不成他们支撑不住了吗?这么快?哼哼!”

梁乙埋很是得意,如此说明大顺城的防守状况并不乐观。也说明自己的猛攻奏效了,他自然十分激动。

“梁国相,这是大顺城请求庆州援助的讯号!”李复圭急忙出面解释。大顺城越早撑不住,林昭就死的越早,他很乐意看到这样的局面。

“好!”梁乙埋冷哼一声,说道:“传令下去,加速猛攻,率先登城的勇士,厚赏!还有,调动荔原堡的伏兵,等着庆州的援军,给他们迎头痛击,让他们再也不敢出来!”

“放狼烟了,情况很危急了吗?”李承看着冲天而起的狼烟,略微有些担忧。

蒋雷霆凝视片刻,说道:“只有一股狼烟,应该是报讯用的,情况没有那么严重。想来是公子他们向庆州禀报,并且施压的手段吧!”

他们两人奉命赶到大顺城外围,策应救援的。万一要是出现什么重大问题,好想办法营救公子。

“那就好,对了,雷霆哥,你猜我的人在西夏营地里发现了谁?”李承略微放心一点,不过另外一件事又让他很是兴奋。

“谁?”

“李复圭!”

千军万马中想要救人谈何容易?李承的点子比较多,甚至想过派人混入西夏营地,绑架梁乙埋或者其他高级将领,在必要的时候交换公子。或者是趁其不备,制造点混乱什么的。不过西夏那边防备比较谨慎,一直没有得手,不过意外发现了李复圭的踪迹。

“你想怎么做?”

李承冷笑道:“李复圭可是公子的大仇人,听闻公子也曾誓言要手刃李复圭,为大顺城枉死的将士们报仇,我们是否该尽力帮些忙才是?”

庆州,王韶也看到了远处冲天而起的狼烟。

看着远处大漠孤烟直,王韶沉吟许久,低声道:“时间也差不多了!”

随即吩咐道:“调遣五千兵马,前去救援大顺城,小心伏兵,接战之后若是不敌便退回来,坚守荔原堡不出。”

“是!”一名部将领命离去。

当夜,月黑风高之时,王韶悄悄出城了。在庆州东南数十里的一处山谷里,一支两万人的大军静静地等待着。

当王韶到来之后,大军便开拔了。不过他们的方向并非是西北,而是去向西南!

第三五九章丧心病狂

扑哧!

尖利的长刀没入躯体,鲜血随即喷溅,一名好不容易攀上城头的西夏士兵痛呼一声倒下了,随即没了声息。

林昭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和血渍,这已经是这一阵子斩杀的第七个西夏士兵了。看着城下依旧如潮水般的西夏士兵不断涌过来,林昭心里的压力难免有些大。

梁乙埋已经许诺,最先登上大顺城的将士会有厚赏,还会授予高官,甚至可为部族首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梁国相许下诺言之后,西夏将士受到刺激,全都疯狂了,全都拼了命地杀上来。

崇尚勇武本来就是他们的传统,在他们看来,战场上舍生忘死的拼杀就是应尽的本分,对于流血和牺牲并不是那么畏惧。如果再有如此厚重的奖赏,可谓是两全其美,双重刺激之下,表现的更为勇猛。

不言而喻,攻势猛烈了许多!

如此以来,大顺畅所要承受的压力就大了许多。

狼烟已经放出去将近十天了,庆州那边并非完全没有丝毫回应,而是确实派出了援军,可是在途中遭遇了西夏的埋伏,死伤过千,一战不敌之后变迅速退回了荔原堡。此后龟缩城中,按兵不动,一直没有动作。

宋军是怕了吗?还是宋军本就脆弱,不堪一击?

梁乙埋得到消息之后,惊喜不已,大为兴奋,信心进一步的膨胀。大军进攻的势头更加猛烈了,小小的大顺城完全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情况相当的危急。

因为西夏大军的攻势变得更为凶猛,大顺城的防守压力和代价也就大了许多。数日下来。直接战死的将士已经有七八百人,受伤的更多,相当之惨烈。好在总共由五千将士,兵力方面暂时还能够应付。

最为要命的兵器短缺,因为西夏的攻势更为凶猛,且是昼夜不停的轮番进攻,为了打退进攻,宋军不得不付出更多。本来足够半个月使用的箭镞和火油。不过十天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

一旦这些可以远距离有效压制西夏人的武器短缺,西夏人就会攀上城头,开始真正的短兵相接。

如果真到了这个地步,意味着大顺城守卫战将进入最艰苦的日子。宋军将士的阵亡率也会大大增加,打退西夏人进攻的代价就会更大。大顺城满打满算只剩下三千多兵力,消耗增加的话能支撑到什么时候?能支撑多久?

难不成又要让五千将士全部拼的一点不剩?大顺城这是保不住的节奏吗?景思立和林昭心里都不由自主地有些担忧。

林昭提刀又斩杀了一名西夏士兵,回头看向东南的庆州方向。

已经十天了。狼烟已经放出去十天了,可是庆州那边似乎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回应。至于那五千援军,根本就是走个过场,形式主义,没有丝毫的实际意义。何况如今也退回了荔原堡,自此之后一直龟缩不出。

王韶能没有防备西夏伏兵?一点办法都没有?还是被吓破了胆。不敢有什么措施?没有一点对策?

王韶怎会如此无能?

林昭绝不相信,王韶没有丝毫办法和对策,否则他能主持熙河之战,并且名留青史?不管怎么说都是进士出身的一代名将,资质和能力绝对不会这么差!

那么王韶为什么这样反应呢?他到底是根本不想营救自己?当真想要借刀杀人。陷害自己?可是这里还有景思立和五千将士啊,难不成他也是和李复圭一样。见死不救,蛇蝎心肠?说实话,林昭轻易是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

或许王韶是另有打算吧?可他究竟想要怎么样?有什么事情事先沟通一下,彼此协调好不是更好吗?至少让人知道些许消息,有个心理准备也在好处啊!一丁点的风声都没有,王韶你这是要闹哪样啊?

林昭完全是一头雾水,大顺城的形势已经相当的紧迫。难不成每一次都要搞那等极为惊险的事情?非要等到最后转头才能有所转机吗?当然了,最担心的是即便到了最后一刻,也没有丝毫转机!

王韶啊王韶,不管你想怎么样,都希望能快点,大顺城的将士们等不起,千万不要让将士们的血白流!林昭看着庆州的方向,心中只有这么一个期盼。

又一个西夏将士攀上城头,林昭不敢耽误,立即带人杀了上去。

相隔数月,大顺城守卫战再次进入白热化阶段。

如此情况下,林昭当真有些担心,如果依旧这样按部就班,大顺城迟早是要出问题的。看来是得想些办法才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地让梁乙埋吃点亏才是!

想到这里,趁着战事的空隙,林昭便匆匆去找景思立商议,给急于立功的西夏勇士们准备一份礼物。

“梁国相,看得出来,大顺城的防守能力已经越来越差了!”李复圭喜滋滋的,很是兴奋。他是曾经的庆州知州,对庆州的防御状况十分了解。从大顺城守军的表现状况来看,已经逐渐的有些疲软,防守已经越来越弱。

尤其是前几天给西夏士兵造成了巨大伤害的火油已经逐渐的少了,还有羽箭也明显稀疏了不少,很显然他们的武器储备已经越来越少,快要不够使用了。没有了羽箭的压制,火油的破坏,西夏大军的攻城车和云梯就可以直接考过去。

当居高临下的守军无法压制仰攻的敌军时,进攻就就会容易的多。只要登上了城头,短兵相接,打开一个缺口,城池可能就会因此告破。不管谋略如何,他们曾经都是一方将领,这些军事常识都是有所了解的。

“确实如此!”听到李复圭的解释,梁乙埋十分高兴,这正是他想要看到的结果。其实根本不需要其他的佐证,宋军的防御能力从战事上一眼就能看出来。前几日西夏士兵奋勇攀登,也很难登上城头。这几日已经能登上城头短兵相接了,对他们进攻的一方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兆头。按照目前的态势继续发展下去,再过不了几日,大顺城就该支撑不住了。

“庆州那边情况如何?”现在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便是庆州是否有援军到来,这是梁乙埋很关心的问题。他希望在攻陷大顺城的时候,不受到其他任何因素的干扰。只要一心一意,全力以赴,破城只是时间问题。

一名部将回答道:“国相放心,已经妥善解决了,庆州派出了一支援军,结果遭到我军伏击,遭受重创。而今龟缩在荔原堡,根本不敢外出,想来是夏吓破了胆。”

顺风顺水的战局,以及眼下取得的胜利,已经开始让他们有些许的得意忘形。很多时候妄自尊大,过于大意。

梁乙埋笑道:“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看来王韶小儿也不过如此,之前是我高看他了!”也许正如李复圭所说的那样,王韶不过是个书生,是个绣花枕头,终究是不堪一击。至于陕西路宣抚使韩绛,到底人不在庆州,些许事情也是鞭长莫及。即便他来了又能如何?庆州目前的局势,他还能力挽狂澜不成?

梁乙埋而今是信心爆棚,谁也不看在眼里,他心中仿佛已经看到韩绛前来,无力回天的模样,忍不住冷冷发笑!

“恭喜梁国相,破城指日可待!”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李复圭已经有些许恬不知耻,对梁乙埋是多有恭维。

“是啊!”梁乙埋笑呵呵地点点头,比破城更让他期待的是活捉林昭,报仇雪恨。沉吟片刻,他吩咐道:“命士兵分成三班,交替进攻,一刻也不要停,直到攻陷大顺城的那一刻为止。”这厮为了尽快攻陷城池,擒获林昭,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国相,还是略微等等,待城中的箭镞和火油全部使用完毕,我们再大规模的进攻。效果还是一样的,我们伤亡则会减少许多。”之前提出围点打援的那名将士似乎有些担忧,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在他看来,达成的结果完全是一致的。那名付出的代价和伤亡最好尽可能地少,本来西夏的人口就不是很多,西北苦寒之地生活不易,何必让他们付出些许无畏的牺牲呢?这是一位相对仁慈的将领,也相对理智的将领!

“有这个必要吗?”梁乙埋冷冷地反问了一句,在他看来没有什么事情比尽快破城,活捉林昭更为重要。即便是有些许伤亡,那又如何?不过是小事罢了!何况城中的远程反击已经越发的稀稀拉拉,似乎不足为虑。

梁乙埋满不在乎,将领也十分无奈,只能寄希望于西夏勇士们少些伤亡罢了!

也许在此之前还有几分顾虑,不过中午的时候,宋军反击的羽箭越发的稀稀拉拉,聊胜于无。显然已经到了最后关头,武器终于见底了。

如此情况下,梁乙埋再无心理负担,立即调动大军发起进攻。这次完全是全力以赴,甚至是丧心病狂!

第三六零章变本加厉

看着梁乙埋的狂妄自大,李复圭的洋洋得意,陈桥有种深深的忧虑。

王韶当真只是个绣花枕头,不堪一击吗?

陈桥不由轻轻摇摇头,些许事情哪里会这么简单?李复圭败在王韶手中,除了大意不察之外,难道就没有其他客观原因?若非是寻常人,能轻易骗过李复圭,汴京的皇帝能放心让他来处理此事吗?

一个书生能被委以重任,其实就能说明一些问题。只是李复圭或许是不服气,或许是好面子,有些事情他是不愿意承认的。

不承认并不代表不存在,至少陈桥自己深有感触。当初若非初掌庆州,事情千头万绪,难以周全,自己怎么可能有机会营救李复圭?能从王韶手下救走人,完全是侥幸。单看看王韶掌控庆州的手段,就可以看出来此人有非常之能。

可是梁乙埋和李复圭也不知道是视而不见,还是有意回避,就会不当回事,依旧的狂妄自大。

援军半路被伏击?是因为王韶无能或是大意?

不见得吧!

很长时间,他都不曾派遣过援军,担心的就是西夏伏兵。为何大顺城一放狼烟,援军就出动了呢?

狼烟冲天而起,西夏人也是看得见,也知道大顺城在求援,这时候最是要小心埋伏的时候。可是王韶竟然全不当回事,公然派出援军,结果被伏击,伤亡还不小!

这可是王韶的一贯行事风格完全不同,难道他只是为了摆出个姿态吗?似乎不尽然!陈桥觉得。大顺城和庆州的局势中还有许多的迷雾,还有许多自己目前看不透的东西。

但至少绝对不是眼下这样简单。有些人的大意是注定要吃亏的!

或许没有那么多的利益纠葛,没有那么多的仇恨,陈桥作为一个相对的局外人,旁观者更为清楚一些。不过他并不打算劝谏梁乙埋,如果是当初的李复圭,会对自己言听计从,劝谏是有用的。

但是今日的梁乙埋是西夏国相,地位崇高。自己不过是一个阶下囚的跟班,根本说不上话。何况梁乙埋正在兴头上,正得意忘形,谁这个时候去泼冷水触霉头,只怕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陈桥不傻,西夏人失败或者成功与自己有多大关系?相反,相续战败了对自己才是好事。大顺城下而今是越乱越好。自己才好混水摸鱼。

或许这个乱局的时间不短了,是时候做准备了,离开这个该死的地方。去没有纷争的西域,过安稳的日子。这种勾心斗角,担惊受怕的日子他过够了。

陈桥本来并不打算叫李复圭,想要独自逃走。可是临了的时候又想起当年好歹也是主仆一场,李复圭对自己也算不错,是有感情的,最后提醒他一下也是应该的。

“将军,趁着眼下梁乙埋的注意力都在大顺城的。都在林昭身上,我们是否考虑一下离开呢?”回去的路上。陈桥压低了声音单独与李复圭到来。

李复圭听到之后神情一动,有一个短暂的停滞。按照他们之前商议的对策,是该离开西夏前往西域的,可是……

可是西域只是一个传说中的地方,自从唐朝以后,宋朝人很少直接前往。所有的了解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