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巨盗-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骗你到这儿来的人,是我。此事,我自始至终都没有跟她讲过。她自始至终也都是完全不知情。
方才她为救你,还假意的上前帮忙。我想这你也看出来了。就凭我师妹对你的这一片痴情,难道还留不住你吗?”
俞仁看了一眼正被刘玉蓉扶在怀里的余玉倩,没有说话。
“我知道,你们聚和堂与朝廷也并不对付。那些贪官污吏们欺压你们也不是一日两日了。而对于你们海上的许氏,那更可以说是与朝廷水火不相容。我听说,当初便是南直隶的兵部侍郎熊文灿,派人暗杀了你们许家的大当家许心素,然后接着又派兵南北合击,想要一举将你们杀光。
既然咱们都与朝廷有着深仇大恨,为什么我们不联合起来呢!有那句话说的好,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
以你们的战船、武器再加上我们的百万徒众,想要夺取天下,那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到那时,您可就是咱们的开国重臣了。待我们的徐教主当上了皇帝,您也就可以封候拜相了。
俗话说的好,王候将相,宁有种乎!俞堂主也算是一世英雄了,难道就准备一直这样的被朝廷欺压下去吗?”
俞仁负起双手,静静的听着黄玉蝶的话。待她讲到最后的质问,俞仁只是淡然一笑。“我们当然不会任由朝廷欺压。可是,我们也很有自知之明。眼下以我们的实力,与朝廷相比,那还只是九牛一毛。
再说了,我们希望消灭天下的贪官,但是却并不打算以造反的方式进行,我们有我们自己的方式。战争,只会给天下的百姓带来更多的苦难,死更多的人。这,不是我们所想要的。”
说完,俞仁的目光突然变的深邃起来,他注视着远方,像是在劝诫,又像是在自言自语:“‘劝君莫话封候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啊!”
说到这儿,俞仁的神色黯然起来。
“百姓是无辜的!当今天下,大明的朝廷虽然腐朽,但她至少还可以保证绝大多数的人可以过正常的日子。但要是因为我们的谋反,而最终让女真人闯进关内。那这天下的百姓所受的苦难,将会远比现在还要胜过十倍、百倍。
要真的出现那一天,我们这些人,便都会成为历史的罪人!这个责任,我俞仁背不起,也不敢背!”。
黄玉蝶还想再劝,刘子明向她摆了摆手。“此人冥顽不灵,不必再说了。先拿下了再说。”
那几十名黑衣人接到命令,一起向俞仁围过来。
俞仁仍然负手而立,他知道,今天被擒的命运是再所难免了。
黑衣人见俞仁一副不抵抗的样子,便有两人拿出绳子向俞仁走上去,要将俞仁绑起来。
便在这时,突然响起一声巨响。接着,又是一声。
是爆炸的声音。
然后,就见那两名上前要绑俞仁的闻香教徒倒在了血泊之中。
众人寻声望去。就见两面的山崖上不知何时已经爬上来十多人。这些人个个手持着一把三眼火铳。正对准着场中的众人。
刘子明吃了一惊,他还真没想到,这些人居然能够摸到他这儿来,还带了这么多的火器。他虽然伸手很好,但同时面对着这十多把三眼火铳,刘子明还是十分的忌惮的。
就在刘子明心惊的时候,又有一人从山崖下冒了上来。
正是被人尊为大明第一高手的,原聚和堂的堂主梁如继。
        
第二百九十三章 去而复反
“堂主,您没事吧!”梁如继问道。
俞仁见梁如继突然在此出现,也是万分意外。“没事。你们怎么会到这儿来的?”
“这事一会儿咱们再讲。眼下最重要的是让堂主安全离开这里。”
梁如继的话还没讲完,从山崖下又上来两名汉子,他们来到俞仁身边,向他一拱手。“属下已经准备好了一切,请堂主随我等下山。”
梁如继向两人道,“你们一定要确保堂主的安全,出一点问题,我为你们是问。”
“老堂主请放心。保证万无一失!”两人一起施礼道。
俞仁看了梁如继一眼,随着这两人来到山崖边。原来,这儿的树上已经绑了两条粗绳,上面还放了一个篮子。
“堂主请!”两名汉子道。
俞仁这才看明白,原来他们是要用这篮子将自己送下山去。
那边,刘子明眼见到口的肥肉要跑,哪里肯依。他赶紧把手指伸到口中,用力一吹,立时便从山下的山道上冲上来近百名闻香教徒。
梁如继一见,向那两名汉子叫道,“快,快送堂主走!”
两名汉子不等俞仁反映,便将他拥进竹篮,然后拉动绳子,将竹篮放了下去。
俞仁坐在竹篮里,虽然担心上面的梁如继他们。可是却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听到几声爆炸声和混乱的打斗声。
这山崖并不太高,不过数十丈的高度。俞仁很快便到了底。四下一看,还在山上。俞仁正要寻路,树林里突然钻出两个人来,是若兰、若梅两姐妹。
“堂主请随我们来。”若兰说着,已经将俞仁扶出竹篮,拉着他向山下行去。
“别跑,这儿到处都是我们的人,你们是逃不掉的!”是黄玉蝶的声音。
若兰两姐妹也不理会黄玉蝶,只顾着拉着俞仁拼命向山下逃。
而黄玉蝶则带着一群人拼命在后面追。
可是,由于山路崎岖,大家谁都走不快。到后来,黄玉蝶所带的队伍,能够跟的上的已经只有五六人了。
若兰拉着俞仁在山里足足转了两个时辰,这才来到山下。
月光下俞仁看到山下的树林边系着三匹快马。
俞仁大喜,暗自夸奖这个梁如继办事周密。
可是,这时候,黄玉蝶几人也已追到了。
“堂主快走!”若兰扶着俞仁上了马,另一只手,已经将剑抽了出来。
“别走!”黄玉蝶叫着,手里的长剑已经刺向了俞仁的马屁股。
一旁的若梅及时将黄玉蝶的长剑挑开了,同时在俞仁的马屁股上重重的拍了一下。
俞仁的马儿被若梅一拍,甩开了四蹄向前飞奔而去。
跟在黄玉蝶身后的曹文诏见此,抢过一匹马来,也跨了上去。若兰若梅两姐妹想要阻止,却被黄玉蝶和她的几名手下拦住。
曹文诏在马上重重的抽了一鞭,马儿冲出树林,向俞仁追去。
两匹马儿一前一后飞快的离开了众人。
俞仁回头看了一眼,见只有曹文诏紧跟在自己身后,便故意的把马速稍稍的放慢了些,让两匹马儿始终相距着一箭之地的样子。
一直奔出了十余里,来到一片密林前,俞仁突然带住马缰,放慢了马速进了林子。
曹文诏没有丝毫的犹豫,也马上调转马头,跟着俞仁进了林子。
曹文诏刚一进林子,便见俞仁已经从马上跳了下来。
曹文诏默不作声的也从马上跳下来。
俞仁见四下无人,向前一步道,“文诏,没想到是你。”
曹文诏却低着头,不说话。好一会儿,他才重新抬起头,道,“我娘、我弟弟、妹妹他们都还好吧?”
“放心吧!他们都过的很好。你二弟如今就在我身边。只是这次到泰州来,我将他留在了济南府,负责看管粮船。
文诏,你随我去吧!跟着我,咱们一起干,一定比你在闻香教里混的好!再者说,闻香教虽然教徒众多,可是却只是一群乌合之众。这些人,就算有百万之众,也敌不过朝廷一万的精锐。
你是从小便在军中长大的,这个道理,你难道还不懂吗?
闻香教中没有几个能领军的人,如果他们真的造反,那结果便只有一个——失败。这一点,你应该比我更清楚,又何必跟着他们一起去送死呢!”
曹文诏只是静静的听着俞仁的话,并不回答;待俞仁讲完,他突然抽出一把匕首,一刀插在他自己的马屁股上。
那马儿吃痛,一声长嘶,然后甩开四蹄飞奔着跳出林子去了。曹文诏看着马儿走远了,又躺倒在地上滚了几滚,这才站起来,向俞仁深施一礼,然后转身便走。
俞仁大失所望,知道曹文诏并不打算随他一起,只好叹惜一声,牵着马儿走了。
俞仁怕被黄玉蝶他们追上,策马直奔泰州城。而且,现在梁如继和若兰、若梅他们还被围在闻香教的泰州总部,他必须要尽快找到黄吉安,让他派人前去解救。
没行多远,俞仁便见到官道上正有十几人骑着马、举着火把向这边赶过来。俞仁赶紧下马,牵着马儿避到一旁,以防是敌人。
待这群人走近,俞仁才看清,来的不是旁人,正是黄吉安。
俞仁赶紧跳出来。
本来,黄吉安他们已经骑马过去了,可是听到俞仁在身后喊,黄吉安又勒住了马头。
见是俞仁,黄吉安也有些意外。“东家,您怎么一个人在这里?”
俞仁一面拉住黄吉安的马头,一面喘着气道,“现在已经没有时间慢慢给你解释这个事情了。你现在马上带人随我去救若兰若梅她们吧!还有梁如继,他们都被闻香教的教徒给围住了。”
“不会吧!我听说梁老堂主这次带了一百多名堂中的精锐兄弟呢!怎么会受困?”
“我也不知道啊!他们把我送出来时,我只看到十多人。”俞仁一面说,一面翻身上马。
黄吉安也知道现在不是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
“好,咱们快走!”黄吉安一面说,一面翻身上马,跟着俞仁向泰山赶去。
众人约莫赶了小半个时辰,突然听到前面有大队人马打斗的声音。
俞仁勒住马头,将手一挥,“走,看看去。”
虽然黄吉安这一趟只带了十多人来,但是他们却一点也不害怕,听到俞仁的命令,全都毫不犹豫的紧跟在俞仁的身后冲了过去。
这儿已是泰山脚下,正是闻香教势力最盛的地方。
俞仁驱马来到前面,见在一片树林边,正有两队人马在此厮杀。一队人马有百余人,而另一队则不下千人。
这百余人的队伍,正是梁如继所带的聚和堂的精锐,而且另一边的千余人,则是刘子明带领的闻香教徒。
这千余人的闻香教徒,显然是经过训练的,并非济南府孙有才的那些手下可比。这些人首先,每个人都手中有刀枪。其次,他们还有一定的队阵知识,由于人多,这千余人将梁如继他们一共围了两层。
刘子明带着黄玉蝶在阵外督战,却没有看到刘玉蓉、余玉倩和曹文诏。
两队人马几乎都是步卒,只有几名头领骑着马。
此时的天空,东方已渐渐露出了一丝白光。众人也已不再使用火把。虽然梁如继这一边的人少,可是却全是精锐,如果把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单独拉出来,那都是可以独拦一面的人物。所以,他们这个队伍,也可以说是军官教导官。
因此,闻香教这边虽然人数是他们的十倍,但想要完全阻止他们冲出包围也并不容易,更不要说将他们全部消灭了。
不过,刘子明的这一千人必竟也不是乌合之众,还是有较强的战斗力的,在他的指挥下,梁如继想要带队杀出重围,却也一时办不到。
双方拼杀的十分激烈,人员的伤亡也极快。此时的梁如继所带来的十人的火铳队弹药早已经全部放完,只能将火铳当铁棍来使。
俞仁看着眼前的这一幕,立时拔出了马背上他们为他准备的长刀,向身后的十余名兄弟道,“兄弟们,给我杀进去。救出我们的兄弟!”
他身后的十余人一起高叫着,纷纷抽出马刀向阵中冲去。
        
第二百九十四章 两虎相争
那些闻香教徒本就与梁如继他们打的旗鼓相当,这会儿突然被俞仁他们十几人的马队冲过来。一下子,圆形的包围阵形便被冲开了一个缺口。阵形也开始乱了起来。
可是俞仁他们却并不就此摆手,他们的马队横冲直撞,又从敌阵的另一面杀了出去,然后调转马头又从另外一个方向杀了个对穿。
几个回合一下来。刘子明再也控制不住阵形,众间香教徒一片混乱,相互推挤,莫说杀敌,便连自留也难了。
眼见梁如继借机带队向已是混乱一片的众教徒冲杀过去。转眼之间,教徒们便一片片的倒下。刘子明知道,再不能打下去了。
“撤、快撤!”刘子明高喊着。
这一千人可是他多年来的心血啊!也等同于他的近卫军。他本是打算凭这一千人带领自己统辖下的近十万徒众举事的。
没想到今日一战,一下子便损失了十之六七。这让刘子明怎能不心痛。
“快撤、快撤!”刘子明一面高喊着,一面亲自带领一队百余人的预备队冲上去,拼死顶住梁如继与俞仁马队的进攻。
在刘子明拼死阻击下,他的这一千近卫军,终于逃出了三四百人。而所付出的代价则是,他的左臂重伤,身中三刀。随在他身边的百人也剩下不足二十人。
最后,在他的大弟子黄玉蝶的拼死救护之人,刘子明最终带着十余人逃回了秦山上。
梁如继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一战,居然便消灭掉了刘子明大半的精锐。
而俞仁更是意外,他第一次真正认识到:骑兵在这个时代里的威力。
今天的这一战,与其说是梁如继的百人打败了刘子明的千人,还不如说俞仁的十人骑兵打败了刘子明的千人步兵。
这同时,也让俞仁更加的担心起来。自己仅仅只是十人的骑兵小队,便能够发挥如此的威力,那么同上此推想,便可想见,女真人的六万骑兵精锐将会有如何的威力!
也难怪有那句话:女真不满万,满万天下无敌。
在这一刻,俞仁再一次感受到女真人的强大。这种威胁,如芒刺在背。“总有一天,我要亲身见识一下你们女真人的利害!”俞仁在心里暗暗的发誓。
“堂主,没想到这个刘子明还有如此强的实力。是我小看了他。如果今晚不是堂主及时赶到,说不定被消灭的便是我们了。”梁如继走上来,向俞仁道。
俞仁举目望了望众人,向梁如继问道,“若兰若梅她们呢?”
“我们在这儿!”若梅说着话,拉着姐姐的手,从人从中钻了出来。此时的她们也早已是满身鲜血。但脸上去满是兴奋的表情,显然是因为俞仁没有把她们忘记。
俞仁见到了这姐妹俩,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彻底放了下来。
“没想到这闻香教一个小小的分部便有如此强的实力。这还是在他们没有组织起那些普通教众之前,如果他们将全部的教众组织起来,将会是如何?我简直不敢想了。”
“教主请放心。据我所知。这个刘子明所统辖的济南分坛仍是整个闻香教实力最实的一支。而且也只有他有这种远见,早早的便训练了一批上千人的近卫军,其实的分坛都没有。据我所知,他这一千人的近卫军所以战斗力强,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是:
最近两个月,刘子明新收了一名弟子。此人原是辽东守将之子,袁应泰战败之后,此人逃到了山东,被刘子明收入帐下。在此人的训导之下,他这一千人的队伍才能在最近两个月内战斗力大幅度的提升。
今日一战,虽然我们只是消灭了闻香教一个分坛的数百人,可是对闻香教的打击几乎等同于断去了一臂。”梁宗义站出一道。
俞仁听了这话,才放下心来。他来到梁宗义的面前,亲手帮他擦去了脸上的鲜血。
“这都是兄弟们共同努力的功劳啊!今天在这儿,我想借此机会再说一句。
我们不是喜欢战争的人。打战杀人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可是,有时候,我们也不得不拿起刀,为的是捍卫我们更多兄弟姐妹的利益,为他们争取更幸福的生活,也为我们争取更幸福的生活。
眼下,朝廷虽然腐败,但我们却一时还离不开他。如果现在我们就让大明帝国垮了台,这天下的百姓和我们的兄弟姐妹们也将一起失去一个大大的庇护。到那时,女真人便会跨着他们的战马踏进中原,用他们的马刀和弓箭夺走我们无数兄弟姐妹们的生命,抢走他们所有的一切,将他们掳为奴隶。
所以,眼下我们必须要帮助朝廷,让闻香教这一次的造反尽量的少耗去大明的一些精气。
为天下百姓、为我们的兄弟姐妹、也为我们自己!”
“我们愿终生跟随俞堂主,听堂主的话,至死不渝!”梁宗义在下面,高举起手臂喊道。
站在他身后的一众兄弟也都跟着一起喊起来,“愿终生跟随堂主、至死不渝!”
俞仁点点头,举起手,让大家安静下来,然后他便安排梁如继与黄吉安尽快带领兄弟们离开此地,找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休整。必竟,这儿还是闻香教的心腹之地。
三天后,泰山脚下突然来了一队奇怪的队伍。这个队伍有四五十人。他们赶着十多辆的牛车,装载着的是一车车的粮食。沿途的灾民们看到这一车车的粮食,心里暗暗的吞着口水,但是却没有人敢打他们的主意。因为他们每个人随身都带着武器。
这群人最终选择了一处灾民最为集中的地方停了下来,并且开始砍伐旁边的树木搭棚子。
所有的灾民都好奇的看着这群人,大家谁也不知道这些人要干嘛。
经过大半日的努力,他们终于搭好了三间草棚。
第二天一早,三间草棚里便飘出诱人的粥香。近处的许多灾民都探出了头。
这几天,闻香教的施粥量,明显有所下降。原本一天两顿的,几乎都改成了一天一顿,而且粥里的米也明显少了。这使得这些灾民们最近几天过的异常的艰难。许多人开始想着是否要准备回家了。
俞仁的粥棚恰巧在这个时候设立起来,真可以说是及时雨。不等他们宣布,早已有许多人闻讯赶来此地领粥。
大家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具体的施粥的事情,俞仁全全交给了黄吉安。他与梁宗义两人坐在一辆牛车上聊着天。而梁如继在那夜一战之后便回去了。他们本来是到兖州给曹安送粮的,结果却正巧遇到了黄吉安送去的紧急求救信。于是,梁如继带着兄弟们星夜赶来。
如今事情了结,他也便回去了,只留下几十名兄弟由他的侄子统领,以便保护俞仁的安全。
“宗义,你说这刘子明为什么会突然减少了施粥呢?”俞仁看着眼前饿的行动艰难的灾民们问。
“据我的线报。刘子明自那夜与我们一战之后,因为损失惨重,加上又怕我们再去找他们的麻烦,他本人已经带着余下的不足五百人的近卫军和他的三大弟子离开泰山,到兖州去了。此地的小头目因为没人管,便各自将手中所管的粮米悄悄的拿出去盗卖。所以才会出现施粥越来越少的情况。”梁宗义轻声道。
俞仁叹了口气,“看来,这闻香教也还是逃不过这些污浊世风的影响。徐鸿儒、刘子明这些人,虽有大志,却可惜自身才能不足。结果不但不能成事,反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在这方面,我们也应该以此为戒啊!对任何人都应该做好监督,不能因为信任他,便把该放的、不该放的权都放给他。”
两人聊着天,前面已经开始施粥了。
梁宗义看着面前的大片灾民,突然提出一个问题。
“堂主。咱们这样施粥是可以。但您要怎么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随您到东番那么远的地方去开荒呢?”
【很欣慰还经常能看到几位读者朋友的鲜花,醉酒在这里感谢你们的支持。】
        
第二百九十五章 招人之难
俞仁笑了笑,没有回答。“你且看着,慢慢就知道了。”
俞仁所设的这个粥棚施粥情况虽然比闻香教的好上不少,但是对于灾民来说,也只能说是勉强不会被饿死,想要吃饱,还谈不上。
三天以后,俞仁在各处分设的粥棚全都贴出告示。告示的大意是:由于粮米有限,他们许家的粥棚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撤消。如果有人愿意随他们到东番岛去拓荒,那么便能现场得到一袋子的米三两银子的报酬。这是他们一年的劳动报酬。
此外,去东番岛的人,从登舟那一刻算,便可得到每日一斤米的保证。在一年后,如果不想再干了,他们会派船将人送回来。
此告示一贴出来,立时便引起了轩然大波。要知道,这些灾民原是冲着闻香教的施粥来的,许多人的家甚至远的百里之外。而今,眼见着闻香教的施粥越来越少,好容易盼到了许家这新的大善人,可这会儿又说不知什么时候会撤。
对于告示上所说的到东番拓荒,这个办法固然好,每天一斤米,不仅可以养活自己,甚至还可以多养活一个孩子。但关键是,这些人几乎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们绝大多数人一生都没出过山东,甚至没出过济南府。现在说要让他们到远在数千里之外的东番岛去。他们谁也不敢冒这个险。
告示贴出的第一天,没有一个人来俞仁这儿报名。俞仁在粥棚前静静的等待了一整天,却没有看到一个人来。
俞仁失望了。起初,他觉得自己的这个告示一贴出去,必定会有许多人响应的。要知道,这可是他专门为区别那些借灾年,低价买人的富户,而专设的。没想到,这些灾民却宁愿卖身给那些富户,也不愿随他去台湾。
由于听说许家的粥棚可能要撤,原本聚集在此的灾民们,开始陆续的有人离开了。而新来的几户本地乡绅借机大肆的收罗灾民,用半袋米的价钱便买一个成年的男人,而女人的价钱比这还要低两分。
但即便是如此,许多的灾民都还是趋之若鹜。可是,因为灾民太多,这些乡绅也只是挑了其中的少许,大多数人还是留了下来。
看着这些留下来的人们满眼的绝望,就好似是被判了死刑。俞仁实在是愤愤不平。
“为什么我们的价钱明显比他们高出几倍,却没有一个人来,而他们那儿大家却都抢着去呢?”
“因为这些人知道自己卖给这些本地的乡绅,便等于找到了归宿。这些乡绅既然用粮食给他们换了人,便一定不会随便的让他们再饿死。而跟着这些乡绅,也不过是做些种地的事情。
可咱们要求他们去的地方太远了,而且由于相比那此乡绅,我们给的条件太好了,他们反而不敢相信我们的话。”
俞仁叹了口气,“看来,这好人有时候还真是不能做啊!好,那就把告示改一下。就写,以一袋米买一个人。卖身期约为十年。但是随我们到东番岛开荒这一条却不能改。不然,我们就是在欺骗他们了。”
黄吉安答应一声,下去马上让人给改了。
可是,灾民们还是没有一点动静。
一直等到旁晚施完第二遍粥,还是没有一个人来。俞仁实在是失望了。
就在俞仁无计可施时,有一个女人领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走了过来。
“我们愿意卖身!”
俞仁听到有人愿意卖身,大喜,差一点冲上去亲他一口。
仔细一看,来的人他认识。正是前阵子他们在济南府外小镇上遇到的那个店小二陆清和他的那个年轻的义母蒋小婉。
“是你们?你们怎么也在这儿?”
“我们离开家乡后,走了大半个济南府,最后还是只找到这儿还有一点活下去的希望。所以,我们最后还是不得不来了。”说到这儿,蒋小婉转身向着面前的一众灾民们道,“亲乡们。咱们老话说的好,人挪活、树挪死。眼下遇到这样的大灾年。如果我们还死守在这儿,就真的只有死路一条了。
眼下俞相公虽然让我们去的地方比较远,也许还要冒许多的风险。但是至少还有几分生的希望吧!而留在这里,我们又能活多久?朝廷,我们是指望不上了。那些家有余粮的乡绅们,也都挑完了人。不随俞相公走,待到七天以后许家的粥棚一撤,我们就只有饿死的份了。
我们母子这些天几乎走遍了大半个济南府。到处都是一片赤地,连树皮、草根都很难找到了。我还听说,闻香教的刘长老也带着他的亲信到兖州去了。不用多久,他们的粥棚也必定会撤了。
到时候,我们还要怎么活下去?俞相公虽然心善,但他们的粮也是有限的,要的人数也必然是有限的。你们如果报名晚了,到时候就是想来,也没有机会了。到那时,就真的只能留在这儿被活活饿死了。”
蒋小婉的几句话果然打动了这些灾民,大家听说闻香教也要走了,而这儿的名额还是有限的,人群开始骚动起来。要知道,这儿现在已经成了他们活下去唯一的希望了。
大家开始拼命的向俞仁的草棚涌。生怕来晚了没有了名额。
俞仁终于笑了。
“大家不要挤,排好队,我们要的人很多,一时不会满额的。谁挤便取消谁的资格。”黄吉安见众人挤的乱作一团,许多妇人抱着孩子被挤的倒在了地上,周围的人也全都不顾,甚至直接就从身上踩过去;于是赶紧大喊着,来维持秩序。
很快,俞仁便收了近万名的灾民。他与那些乡绅不同,他是无论老少妇孺,他都收。有人问,“孩子的卖身期是不是也是十年。”俞仁正要回答,蒋小婉已经帮着他抢答了,“是,但是要从也十八岁成年以后开始算。”
俞仁赞许的看了一眼蒋小婉,这一次,如果不是这个女人的帮忙,他这事还真不容易办成。
看着自己带来的粮食已经差不多空了。俞仁只好暂停了收人。但周围还有许多的灾民闻讯在往这里赶。如今的形势,便如一道被打开的江闸,人潮如水潮一般向这儿涌过来,势不可拦。
俞仁知道,这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只要他们有足够的粮食,要多少人都有。于是他亲自带队,将这一批近万名的首批灾民带到大清河边。那儿早已停泊了二三十条大船。
虽然一条船上最多可装两三百人,但必竟人还是太多。所以要分两批运。暂时不能走的,便就地扎营。济南府的官员们眼看着俞仁一批批的把这些人运走,却并没有人阻止,他们反而在心里暗自庆幸。要知道,这么多的灾民聚在一起,他们又没粮米可以赈济,这就如同一个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引爆。如今俞仁这么一搞,反把他们的这颗定时炸弹给拆了,他们自然高兴。
送走了第一批,还留下了四千余人,要等到台湾那边再派船来接人至少也还得一个多月。俞仁有些等不及了,他将几名亲信召来,让他们想办法。
“堂主,以我看,不如在周围买些小渔船,咱们再自己就地造些小船。然后沿运河走。等到了长江,再折道向东。先在我们聚和堂那儿停留。
我们那儿最近新建了有十几条海船。运这些人足够了。而且听说他们还将这些船进行了一些改进,比以前的海船快了不少。来往可以节约出不少的时间。”梁宗义道。
“这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可是。咱们这么多人,这么多条船走运河,实在是太扎眼了。如果没有官府发的通行官文,一定会被当作乱民,到时只怕会有更大的麻烦。”俞仁敲着手指道。
        
第二百九十六章 齐党领袖
梁宗义不再说话。他知道,俞仁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在这个时代,真正关心百姓生死的官员并不多,遇到事,他们大多第一考虑的是他们自己的位子和帽子。所以,当真正遇到大片的流民时,他们往往会加以阻止,目的是要防止这些人聚在一起造反。
“我这儿倒有一个办法,也许可以试一试!”站在一旁,一直没有说话的蒋小婉突然道。
自从她那次出现,帮俞仁劝服了灾民到台湾,俞仁便对她格外的重视,每次召手下头目开会,必会叫上她一起。虽然这还是她首次在这样的场合开口,但俞仁还是很高兴。
“说来听听!”俞仁鼓励的看着蒋小婉。
“我知道泰州城里住着一位隐士。如果能请的动他出马,咱们这一路出山东便是再多的人,也完全不用担心。”
“噢!你说的可是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