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巨盗-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自己去平户,必会被李旦借口软禁,从此回不了国。所以,在得到俞仁已与李莹成婚的消息后,许心素第一时间召集手下,马上起航回国。
见俞仁与李莹回到了南沙岛,许心素便要召集众兄弟,也给他们办一次隆重的回头酒,他还准备把远在浙闽的曲敬等一批李家的旧人都召回来,给俞仁他们一起庆贺。
但是俞仁却阻止了他。俞仁认为一来,他们已经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国丧期间,不应如此,万一被人告发,那可就是杀头的大罪了。
何况,此时新帝登基,大明朝将会走向何方,谁也不知道。现在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事便是尽快赶到苏州,打探新帝登基的国策,有什么新政。这对他们来说才是关键,否则,一不小心,他们就可能会万劫不复。
许心素很赞同俞仁的这个想法,便马上安排人送他到苏州。
俞仁先去了松江,他找到赵蕊,然后带着她一起到了苏州。因为他知道,东林党的那些权贵大佬们,他是一个也不认识的,可是赵蕊就不同了。她爹原本就是东林巨头之一的赵南星,那些东林大佬也不过是她的叔叔伯伯。想要从这些叔叔伯伯的口中打听出些消息,自然比他这个陌生人不知要容易多少。
他们先到苏州,然后又去了一趟无锡。
可是,这一趟他们却全无收获。就在这短短的一个月多,东林党几乎所有的重要成员全都去了京城,这实在是大出俞仁的意料之外。孙盛也在数日前被召回了京,而且还撤去了他的税监之职。听说新帝登基之后,很快便下召撤去了全国所有的矿监税使,倒也不仅仅是针对孙盛一个人。
此时的苏州城,俞仁再找不到一位官场的熟人。对于未来的形势,他的心里实在是没底,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大明帝国的这一驾马车将会驶向何方,俞仁越来越没有了把握。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自己从前的历史课实在学的太烂,对自己身处的这一段历史时期除了知道努尔哈赤和袁崇焕外,基本再没有其他了。女真人最终取得大明江山,他是知道的,可是要如何改变这个历史结局,他却不知道。
虽然他不想做一个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可是偏偏他的亲人、朋友都在被历史注定消灭的范围。他不相信宿命,他一直认为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既然自己可以到这个世界来,就说明了这个历史不一定就是那么的必然。所以,为了他的亲人、为了他的朋友、为了他自己,俞仁决心努力改变宿命。
忙活了几天,却一无所获,俞仁的心情难免有些郁闷,但是同时又有些期待。早就听赵蕊说起,新帝在做太子时,便是东林党最大的支持者,他也是因东林党的一再帮助才最终登上帝位的。
那么,现在太子登基了,这是否也代表着,东林党将重新夺回政权,成为这个帝国的实际执政党呢?
虽然俞仁向来并不喜欢党争,可是命运却从一开始便把他卷入了党争之中,将他与东林党紧紧的捆在了一起,东林党的兴衰荣辱他又是避不开去的。既然如此,他还是希望东林党能够执政,至少如此他可以有机会说话。
就在俞仁感觉彷徨无助,一路都无收获时,他在街上撞到了一个人——苏州小吏汪文言。
“没想到会在这儿碰到你,真是太好了。我方才还想着派人去找蕊蕊,给你送信呢!没想到却在这儿碰了头。”汪文言见到俞仁显的有些兴奋。
俞仁也有些意外,“不是说你几个月前就去京里了吗?”
“是啊!去了有半年了。也是应一个朋友之请才去的。没办法!”汪文言一面说,一面便拉着俞仁往家走。
“那怎么又突然回来了?”
        
第二百一十七章 天大意外
“还不是为了给一个朋友办事嘛!我们这种人吧!一没身份二没地位,大事是干不成的,成日里也就是为这些个朋友们忙活着。忙完了东家忙西家,反正不得闲。”汪文言笑着道。看上去,他在京里应该混的还不错。说这话时,明显的带着几分春风得意的味道。
三人边走边聊,很快便到了汪文言的家。
汪家倒不大,只一个院子,前后三进,十几间房子。才一跨进门,便听到屋内闹哄哄的,似乎有不少人。
见到汪文言回来,大厅里早迎出来七八人,有叫大哥的,有叫汪爷的,乱哄哄的。汪文言笑眯眯的和大家点头,“你们怎么都来了?”
“听说大哥回来了,我们特意来看看。”
也有说,“我来看看大哥是不是有什么事要我们办的。”
汪文言点着头,一面随着众人进了屋。
俞仁在一旁冷眼旁观,汪家坐着的这些人物,看上去都是些混江湖的人物。从衣着上看,有捕快、有小吏、有穿短衫的街头混混,也有穿员外服的,还有一名道士。人物虽杂,却无一例外的都是些社会地位不高的人。
汪文言坐定了,先找那个道士说话,“杨兄向来不是在太湖混的嘛!怎么也有空跑到兄弟这儿来了?”
那杨道士脸上露出羞愧的神色。
“实不瞒汪兄,今年年景不大好,我们兄弟最近混的有些差,近来手头有些紧。这次来,……”
汪文言不等杨道士说完,便抬手阻止了他。
“杨兄的意思了明白了。”汪文言说完,向身后的一名家人一抬手。“汪云,你去让夫人拿一百两银子来,交给杨兄。”
那杨道士听到这话,忙向汪文言道谢。
不一会儿,汪云便拿了个小布褡出来,交到杨道士手上。那道士拿了银子,并不罗嗦,只向汪文言拱、了拱手、道了声谢,便转身走了。
这一边,汪文言又与其他人说话。这些来找他的人,大多是有事情的,只有少数是纯为看他来的。汪文言对他们也几乎是有救必应。这些人中,有求情的,也有求事的,还有像那杨道士一样求财的。但是无论他们求什么,汪文言几乎都能满足他们。
这一点,让俞仁不得不佩服汪文言。他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汪文言不过是府衙的一名小吏,在苏州城的名气却那么响。他简直就是现实版的及时雨啊!
等人基本都打发走了,最后才有一个年轻人站了起来。
此人身材颇高,却很瘦弱,衣着也很寒酸。见众人都走了,他也跟着起身要走。汪文言却一眼看到了他。
“这位小哥,看上去眼生的很,不知可有什么事?”
那人被汪文言一问,只好止住步子,脸上先红了起来。他向汪文言一抱拳,“在下颜佩韦,是个从江西来的织工。因为初到苏州,暂时未能找到事情,又偏赶上老婆病了。手里的几两闲银一下子便花了个空,如今实在走投无路了。听说汪先生是个急功好义之人,我便厚颜来登门,想向先生借几两银子以解燃眉之急。”
汪文言听到这里,也没多想,便一挥手要让家人去拿银子。一旁的赵蕊却突然使眼色阻止了他。
汪文言也不知自己这表妹是什么心思,便将抬起的手又放了下来,只是看了看赵蕊。
“颜先生对织造一行很擅长吗?”赵蕊插口问道。
“不敢当,小人对织纺技术不敢说有什么过人,但是我家世代为织工,我于几年前曾在家乡制作过一种无需人力的织机。”说到这儿,颜佩韦的神色有急切,他显然是担心赵蕊因为自己一无长技而不愿借钱给他。
“噢!”俞仁听说这个颜佩韦居然制作出了一种可以不用人力推动的织机,不由的一下子来了兴趣。
“是什么样的织机?”
颜佩韦看了俞仁一眼,他以为俞仁这话的意思是不相信他方才的话。他不知道面前的这个年轻人是谁,但是他今天是来借银子的,虽然不高兴于这个年轻对自己的怀疑,却也知道不能得罪于他。
于是,颜佩韦认真的回道,“是一种借用水开后蒸汽的动力来推动的织机。”
他以为俞仁必然不懂,正要准备进一步对他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却没想到俞仁却失声叫道,“蒸汽机!”
颜佩韦有些意外,“对,就是用蒸汽推动的织机。所以我给它起名叫蒸汽织机。”
俞仁还有些不相信,一直以来,他受近现代历史的根深地固的影响,一直认为蒸汽车应该是西方最先发明的。而在他自己的思想中,也一直认为,如果没有自己的参与,这个世界是不会有人能够在这时候发明出蒸汽机的。
可是他现在却听到一个意外的消息,一个让他始料不及的消息,一个让他不能相信的消息。
他不知道这个叫颜佩韦的人说的这个话是真还是假,至少他现在还不相信这个人能够真的造出蒸汽机。
“你说把那东西做出来了?”
颜佩韦点了点头,他不知道面前的这个陌生的年轻人为什么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突然显的如此激动。
“那,你能把他的图划出来给我看看吗?”
颜佩韦摇了摇头。
俞仁有此失望,他几乎肯定这个人方才的话是吹牛了。
“为什么?”
颜佩韦的脸一下子涨的通红,“我,我不识字,不会用笔。”
俞仁一下子如释重负,他的脸上露出宽容的微笑。“没关系,那你就在地上大致的画给我看看就行。然后对着图给我讲解一下。”
颜佩韦看到这个年轻人突然对自己弄的这个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脸色却变的极难看。“我,我不借银子了。”
说完,颜佩韦便向门外跑。
“抓住他!”俞仁突然看到颜佩韦要跑,大吃了一惊。这可是千年不遇的良机,他哪里会放过,于是忍不住对着汪家门外大叫。
早有两名汪家的下人跑上前,将颜佩韦一把抓住了,推推搡搡的送回了屋里。
“小相公,这小子不老实的很,要不要用绳子把他绑起来。我方才看他进来时,便觉得有些不太对劲,一看他便不像是什么正经人,本想拦着不让他进的。可是他又是跟在杨道长的身后进来的,我以为他是杨道长带来的,便没有拦他。
没想到倒底出了事。”
那两个家丁一面将颜佩韦推进屋子,一面道。
“你这不长眼的东西,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快把你拿小相公的东西拿出来!”一名家丁训斥道。
俞仁被这两外家丁搞的骂笑不得。
“不得无礼!”俞仁向那两名家丁叫道。“我是让你们把颜先生请回来,有重要的事情相商,谁说他拿了我的东西啦?”
那两名家丁一听原来是自己两人会错了意,原来这个是俞仁的贵客,都吓了一跳,赶紧向颜佩韦道歉。
颜佩韦扭了扭被他们拧的生痛的手臂,向他们挥了挥手。“没关系。”
那两名家丁又向颜佩韦施了一礼,便退了下去。
汪文言静静的看着这一切,也不知俞仁与这个姓颜的在搞什么鬼。在他看来,这个姓颜的不过是个无关紧要的织工,他并不屑与这种人相交。但是,人家既然求上门来,又确实是有困难,他也会送他几两银子,以乘人之美。但是,这种人他是不会放在心上的。
所以俞仁对这姓颜的表现却让他想不懂,在他想来,在这种人身上浪费时间实在是件不值得的事情。如果不是他对俞仁有些了解,知道自己的这位准表妹夫眼光独道,他早叫人打发这姓颜的走了。他这次回来,时间很紧,他可不想把本就不多的时间浪费在这种无关紧要的小人物身上。但是碍于俞仁的面子,他还是忍着等到了现在。
可是眼见俞仁与这个穷织工弄的没完没了,他终于再也忍不下去了。于是,汪文言向俞仁一拱手。
“我还要到内室去看看内人收拾的怎么样了。蕊蕊,你陪俞相公坐坐。”说完,转身进去了。
虽然汪文言的行动显的有些不太礼貌,俞仁却全没在意,他现在的注意力全都被眼前的这个叫颜佩韦的人给吸引了。
“我不过是叫你画一下图,你跑什么?你是不是觉得这是你研究出来的成果,不想告诉我啊!
这样好了。我出五十两,买你的这个研究成果。只要你把图画好,给我解释清楚,不论它对我有没有用。我都给你五十两银子。怎么样?”
        
第二百一十八章 好事多磨
颜佩韦听到俞仁这话,心定了下来,于是赶紧向俞仁拱手赔罪。“小人不是这个意思。我以为小相公要杀我,所以才要跑的。”
俞仁更加奇怪了。“我为什么要杀你?”
颜佩韦说话时,眼睛定定的盯着俞仁的表情,见他说的真诚,便道,“是我误会了,我想岔了。”
俞仁却不放过,“你给我解释一下,你为什么要认为我要杀你?”
颜佩韦脸再次红起来。“是,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是我的错。”
俞仁却朝他摆了摆手,“没关系,我也不生你的气。但是,你必须要跟我解释清楚,为什么你会认为我要杀你呢?”
“是,是别人告诉我的。”颜佩韦道。
“谁?谁告诉你我要杀你的,再说了,你知道我是谁吗?”
颜佩韦摇了摇头,“不知道!”
“这样吧!你给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好好的说说清楚。说清楚了,我再另赠你二十两银子。说不清,我可不能让你走。”
颜佩韦听了这话,定了定神,端起桌上的一杯凉茶,一口喝了。这才道,“其实,这事还要从我在老家讲起了。
我家在江西九江府,世代都做织工。到我爹这一辈的时候,家里小有了些积余。我自小便跟着爹爹学做织纺,可是我对这些没兴趣。于是,我便偷懒。我整天在想,要是这织机可以自己转动,那就好了。所以,我便努力研究改进织机,后来便发明了利用水流来推动的织机。可是这种织机由于受水流环境的限制,并不太实用。
所以后来我又继续研究。有一次,我看到家里烧开水的大锅的锅盖被蒸汽给推开了。我便想,既然蒸汽连那么厚重的榆木锅盖都可以推的开,那它能不能推的动织机呢?
然后,我便开始着手研究。经过了六年多的努力,我终于制作出了一台可以用蒸汽推动的织机。
这时,我爹已经过世数年,由于我这几年一直在研究蒸汽织机,家境也渐渐的差了下来。我本指望着,可以用这个蒸汽织机赚一笔银子,却没想到,我刚把这个织机拿给我的一个织工朋友看,他便当头给我一瓢冷水。
他说,‘你弄了这个东西,那以后岂不是就不用我们织工了。我们这些织工岂不是要统统被饿死了。’
我当时无言以对。没想到第二天,便有一大群的织工涌进我家里来,要我把这织机给砸了。我当时舍不得砸,便骗他们说,其实并没有这个东西,是我跟朋友开玩笑的,那有不用人推,自己就可以转的织机啊!我又不是神仙。可是这些人却不信。
最后,他们强行闯入我家后院,把那台织机给砸了。
第二日,我那朋友悄悄跑来告诉我。说他们正在商议,准备把我也给杀了。因为砸了织机,我还可以再造。如果这种机子被织房的老板看到了,那他们从此便没会失业,他们就要被饿死了。
我当时吓的不行,只好连夜收拾东西,带着老婆逃了出来。
结果,这一逃,便逃到了苏州府。到了这里,我老婆生了一场病,我只好暂时在此安顿下来。可是老婆这一病,把我们仅有的几两银子也都给花光了。没办法下,我听说汪先生是个乐善好施的大善人,我于是便恬着脸来试试。
方才小相公突然让我画图,又要让我解释,我以为您也是跟他们一样,是要杀我的。所以,我便吓的赶紧跑了。”
俞仁听到这里,不由的想笑,可又为这个颜佩韦的命运悲叹。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啊!一个有着惊天发明的人,得到的社会回报却是背井离乡、流浪异乡。这又怎么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听到了这里,俞仁也终于相信了颜佩韦的话,相信他真的造出了蒸汽机。如今细想想,中国人在这个时期造出蒸汽的可能还是很大的。首先,与此同时期的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上,便已经有了许多由水流推动的非人力的织机等一类的机器。
那么,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由于手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开始渐渐的意识到,需要一种来代替人或骡马的动力。
其次,一台简易的蒸汽机,并不是那么的难造,技术难度并不是很大。
但是,所以会没有被人们所推广,大概跟那个时期的历史大局有关。因为明末清初经历了满人入关,前后经历了数十年的战争。东南半壁虽然较全国的辽东与山东、河北而言,受创较小,但是至少也损失了三分之二的人口,而余下来的人们,因为战争的威胁,他们、仅仅是但救活命,至于什么发展,自然也就无从谈起。这就造成了中国经济与科技一下子倒退了数百年。这大概也就是近代中国一直落后于西方的根本原因了。
俞仁将思绪拉到眼前,颜佩韦说完,带着几分不安的看着俞仁。
俞仁轻叹了口气,“颜先生,真是委屈你了。你的发明,对我们这个世界是将会有大用的。他们这样子的待你,实在是太不应该,太不应该了。”
说完,俞仁向赵蕊道,“蕊蕊。颜先生的事情,我就托付给你了。你给我拟一个方案,我要把颜先生研制出的这种蒸汽织机向众人推广。此外,你另拨一笔款子,交由颜先生自由支配,让颜先生继续研究这个蒸汽车。我少,这笔款起马也不能少于五百两。而且还得给颜先生准备地方、准备助手。
我相信,这个东西不仅仅可以推动织机,它还可以推动更多的东西。不久的将来,它将会彻底的改变我们的生活。”
赵蕊赶紧点头,还从怀里掏出一个小折子,然后又拿出一支精致的小笔在上面写起来。
这支笔是俞仁专门为赵蕊设计的,也就是类似于现代的钢笔,是为了让赵蕊记写方便用的。
颜佩韦没想到俞仁会如此重视他。他也是大为激动,连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了。但他还是极力的控制着情素。
他向俞仁深施一礼。“先生对我的再造之恩,我颜佩韦终生不敢忘。只是不知道先生想让我把这蒸汽机装到什么东西上去?”
“马车。”俞仁回答的非常简洁。我要把它装在马车上,让它可以代替骡马。”
“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那咱们创造的价值就远不只五百两了,就是五千、五万两也还要远远的超过。”
颜佩韦拍着胸脯保证道,“先生的话我记住了。只要我颜佩韦还有一口气在,必会全力以赴,达成先生的心愿。”
俞仁点点头,向赵蕊道,“颜先生这里的事情,蕊蕊就托你安排一下了。你先拿一百两银子给颜先生。这是我方才答应颜先生的。后面的事情,你务必要给我安排妥当。我进去看看你表哥可还有什么事情。”
说完,俞仁向颜佩韦点点头,便进里屋去了。他其实也很想早些知道朝廷有没有什么新动向。可是突然在这儿遇到颜佩韦这个自造出蒸汽车的人才,他又不愿轻易放过了。
汪文言正与他娘子交待着什么。见到俞仁进来,便忙给他让坐。在汪文言的眼里,俞仁就跟他自家人一样,所以并不忌讳。
“你总算来了,赶紧去准备一下,马上随我进京。”
俞仁倒是吓了一跳。“干嘛?”
【兑现暴更周的承诺,今天加更一章。】
        
第二百一十九章 首次进京
汪文言看了俞仁一眼,“你这么聪明的人,怎么有时候又这么糊涂。新帝登基已近月余了,东林党内的要员几乎全部都被征入了朝中,担当重任。你虽然被革除了功名。可是那也是被人陷害,受浙党的那些崽子的嫉妒。此时皇上初登基便重用我们东林人,打压其他三党,这不正是你翻案的最好机会嘛!”
俞仁被革除功名已有一年多,内心里其实早已淡了。可是此时被汪文言一提,不由的又有些心热起来。虽然他明知自己没有机会通过科试之路而步入仕途,但对那件影响他至深的陷害案,他却始终不能忘怀。
因为正是这一件事,让他的老爹最终郁郁而终,早早的离开了人世。说的严重此,俞仁与这位陷害自己的人其实是有着杀父之仇的。因此,汪文言一说,俞仁马上便心热了。在内心里,他在意的,并不是能不能重新拿回他秀才的功名,而是要为他老爹翻案。
“那,那我要准备些什么吗?”
这时候,赵蕊也走了进来。
汪文言看了赵蕊一眼,“你什么也不用准备。蕊蕊去内间与你表嫂帮着我收拾些东西,我叫人去客栈把你们的行李取来。也不用送到我家了,直接送到码头便好。我已经定下了一条快船,日夜不停的话,大概七天内便可到京。
咱们先去码头,蕊蕊收拾好行李便与你表嫂马上来。”
说完,汪文言便带着俞仁向码头赶。他们才上船不一会儿,便已经有一位脚夫把他们的行李送上了船,接着,汪府的一名家丁也送来了俞仁与赵蕊放在客栈的行李。
一待赵蕊上船,汪文言便马上命令开船。
赵蕊有些意外,“表哥去京里不带表嫂去吗?”
“咱们这一趟要赶时间,就先不带她了。再说,家里也还有些事情需要她处理一下。待我到了京里,再派人回来接她吧!”
此时船已驶入运河,汪文言也便稍稍的安下心来。
“你可知道皇上征召你爹进京的事情?”汪文言问赵蕊。
“前几天刚刚听说了,我这阵子一直都在松江,父亲是从老家去的,我也不知道。后来家里派了个家人送信来我才知道的。
汪文言摸了摸自己的小胡子,不无几分得意的道,“我听内府的王公公说,这一次,皇上必定会大用你爹。咱们东林党也将迎来一次新的鼎盛,到时候,你爹只怕还要入阁辅政呢!”
三人在船上,边走边聊,俞仁才知道,汪文言这一次回苏州,是为皇上身边的一个叫王安的太监办一件机秘的私事。
而这位王安,便是新帝身边最信认的太监,与新帝风雨相依了几十年,早在新帝未被册封为太子之前,便跟随在他的身边。
提到太监,俞仁突然想到一个人。他忙问汪文言,“宫中是不是有一个叫魏忠贤的太监?”
“魏忠贤?”汪文言想了想,摇了摇头。
“好像没有。是先帝时的旧人吗?”
俞仁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只是听说有这么一个太监极其阴毒、狠辣。我是想提想汪兄,对他要小心。”
汪文言摇了摇头,“我倒没听过这个名字,应该不是什么大角色。”
俞仁见汪文言说没听说过这人,他便不好再说什么了。谁让他历史没有学好呢!他虽然确切的知道魏忠贤是个极恶的大太监,却不知道他的辉煌是在具体哪个时候。
他只记得这位魏公公辅佐的是似乎是一位年龄并不太大的年轻皇帝,而且十分喜爱木匠,而这位新帝按汪文言的话说,他应该有四十上下。似乎并不是。那么,也就是说这位魏公公应该不是这个时期的人。俞仁于是又放下心来。
三人的船一直走了七八天,终于到了京城。
刚一到汪文言在京里新置的家,便有家人向汪文言报告。“老爷,杨先生不久前刚刚来过了。”
汪文言一面换衣一面问,“可有交待是什么事?”
“没有。杨先生见老爷未归,便又走了。不过,我听别人说,好像是杨先生这一次闯了不小的祸事,把皇上都给得罪了。大概是想来找老爷您想办法的吧!”
汪文言摇了摇头,“这你就想错了。杨涟是什么人,我还不了解吗?他有事是绝对不会来找我讨主意的,他办事的手段虽然未必有我多,可是他这人一旦认准了的事情,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如果真是如你所言,他这一次是得罪了皇上,那也必是他为国考虑说话太直,绝对不会是因为他的私事。咱们这个皇上虽然才登基未久,可他是个明白人。我想,就算是杨涟说话太直,他也未必便会处罚他。君明则臣直嘛!”
说完,汪文言还特意扭头问了站在一旁的赵蕊一句。“蕊蕊我说的对吧!你这个公公的脾气是不是这样?”
赵蕊突然听到汪文言这句话,脸色一下变的极难看。她抬头看了一眼俞仁,似乎想要说话,却最终没有说出来,只是紧咬着双唇。
汪文言一见赵蕊的这个表情,突然一下子明白了什么,忙重重的拍了一下脑袋。“啊!对不起,对不起蕊蕊。我真不是有心的。不过,其实俞兄弟也不是那么小气的人。你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你虽然跟杨举成了亲,可是却从来没有同过房。而且你公公杨涟在杨举死后便曾公开讲过,说,虽然他儿子死了,但是他会把你当作他女儿一般看待。如果你今后有了好的归宿,他是绝对不会阻拦的。”
赵蕊看了俞仁一眼,低声道,“他,刚刚成亲了。”
汪文言“啊”了声,他因这次回去的匆忙,在船上时,就光顾着谈论国事了,倒还不知道俞仁已经成亲了。不过,汪文言必竟是久混江湖的人,这种尴尬的局面也见的不止一次了。见俞仁不语,便忙帮他开脱道,“噢!男人嘛!有个三妻四妾也是正常不过的事,何况是俞兄弟这要文采风流的轻年才俊。正常正常。”
俞仁仍不说话,一直以来,他都没有把跟李莹成亲的事情告诉赵蕊,倒是不他不想告诉她,而是实在不知道要如何开口。但是,他也没有刻意封锁消息,或是向赵蕊隐瞒,只是赵蕊也一直都没有问他这事。
李莹与俞仁回国后,便暂时住在俞仁的舅舅家里。沈明航如今的病情比之去年又好了不少,但是思维反映还是比较的慢。所以,家里的事务他也还是从不插手,只每天过他的逍遥日子。
李莹一进沈府,自然沈家合府上下也就都知道了这事,赵蕊也是在沈府呆过的,而且跟很多下人们混的不错。自然便有人把李莹的事情告诉她。赵蕊早知道这一天早晚都是会到来的,可是当她得知俞仁与李莹真的成亲后,她还是控制不住内心的伤感。
但她是个情绪内敛型的女人,虽然心里有事,却并不怎么表现在脸上。俞仁来找她,让她帮着打听朝廷局势,她依然尽心尽力的帮忙。只是两人独处中,自然的表露出与俞仁不再似从前那般亲昵了。
俞仁自然也知道是为什么事。可是,他的内心也很矛盾。他现在已经跟李莹成亲了,虽然内心里,他确实也很喜欢赵蕊,可是他又觉得这样对不起李莹。所以,当他面对赵蕊的冷落时,他却选择了不漠视。有时他甚至希望赵蕊就这么一直对他冷淡下去,如此,他反而正好不必再为给她一个交待而烦恼。
可是,问题最终还是避不过去的。如今,赵蕊终于把问题提到了台面上,他再也不能回避了。
“我跟莹儿认识在先,我们也是早有婚约的。我不能负她。”俞仁道。
赵蕊原本要走,听到俞仁这话,又止住了脚步,“我几时说要让你负她了。我只是为……,我……”
        
第二百二十章 杨涟托孤
说到这儿,赵蕊不知道要如何开口。她虽然成过一次亲,必竟没有圆过房,这脸皮还是跟姑娘时一般的薄。她的心里是想问俞仁几时娶她过门。可是,这话放在她自己嘴里,又是万万问不出口的。气的赵蕊一转身,走了。
赵蕊刚一转身,便见一个人匆匆走了进来,两人差点撞了个满怀。
赵蕊一抬头,却原来正是她现在名份上的公公杨涟。赵蕊赶紧后退,站到一旁,再不敢走了。
“杨兄怎么有空到我这儿来了?”汪文言一见杨涟来了,忙迎了上去。
杨涟看了一眼俞仁,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