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巨盗-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里,他们几乎没有打什么像样的战。士兵损失更是少的出奇。以如此小的代价,取得了如此大的战果,努尔哈赤还是相当意外的。
进入广宁城后,努尔哈赤的手下们开始忙着到处抢劫牛马、财物和子女。这是女真人一向的作风。他们每战之后,第一件事便是抢人、抢物、抢牲畜。
刚进广宁城,努尔哈赤还是很知足的,但是很快,他便不能满足于眼下的战果了。因为从他所得的战报,广宁往东,一直到山海关,都没有像样的明军驻防。这也就是表示,从广宁往东两百多里,他努尔哈赤都可以进行随意的劫掠。
一想到这里,努尔哈赤坐不住了。他正准备传令众贝勒随他起兵东进,一个探马送来辽阳方面的消息。
努尔哈赤展开战报一看。原来是岳托在镇江堡中了俞仁的包围,结果仅以十七人脱身。
努尔哈赤看到这里,心中小小的吃了一惊。虽然他已经在心里将俞仁的能力估计的不低了,但他也万万没想到自己的长孙会败的如此之惨。
要知道,岳托可是从十几岁便随他东征西讨,虽然眼下他还只有二十六岁, 但他早已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了。再加上他所带的都是女真精锐。按努尔哈赤的估计,就算岳托不能一举攻破镇江堡。俞仁也是万万没有还手之力的。
他万万也没有想到,岳托会这么快的便败了,而且还败的如此的惨,几乎是全军覆没。
努尔哈赤拿着战报,向传讯兵问了一句,“你这战报没搞错吗?”
传讯兵坚定的点了点头。“千真万确。此信是辽阳来的信使亲手交到我的手上的。大汗如果不信,可以传信使来问。”
努尔哈赤点点头,“传信使进来。”
说完,他随手将战报递给站在他身边的大贝勒代善。此时屋子里,女真四大贝勒全都在场。努尔哈赤原是招他们来讨论东进山海关的事情的,没想到东进的计划还没开始讨论,便先收到后方这样的一份战报。
代善看完战报,将信递给其他三位贝勒。四大贝勒逐一传阅了一遍战报,还没来的及讨论,信使便进来了。
努尔哈赤见信使混身泥尘,还在喘着粗气,便向一旁道,“看坐!”
信使谢过大汗,坐下来。
“你这份战报是谁交给你的?”努尔哈赤问。
“是额附李大人交给小人的。”
“永芳!”努尔哈赤点点头。他此次进兵,李永芳负责守巢,信由他派人传递,也是正常。
“你可知道这信上所写何事?”
信使摇了摇头。“小人不知。”
努尔哈赤面无表情的点点头。“你从辽阳出发时,可曾见到岳托?”
“小人出城当天,曾看到岳托带着十多人回到辽阳城。之后不久额附大人便将小人召去,让小人尽快将此信送交大汗。”
努尔哈赤再次点头。“很好。你下去吧!”
努尔哈赤待信使走出去,这才转向身后的四大贝勒。
“你们怎么看?”
第四百零八章 进退之争
“我认为我们应该马上派一支五千人的精锐,彻底解决这个俞仁。岳托这孩子一定是轻敌了,才会被他打败。”莽古尔泰当先道。
努尔哈赤转向代善。“你怎么看?”
代善站起来,“岳托战败,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岳托这孩子,我是很了解的。要说他轻敌,那是万万不会的。他十三岁便随我四处征战,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敌人,他都会以最强兵力快速打垮敌人,充分发挥咱们女真骑兵的优势。
这个俞仁能够吃下咱们一千精锐骑兵,肯定不只只有那几千乌合之众。以我推测,他至少有三万精兵。”
代善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是在驳斥莽古尔泰指责岳托个人指挥上的失误,而将战败归为俞仁的强大。
努尔哈赤当然听的懂两个儿子的弦外之音。但是他并没有加以评论,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四贝勒皇太极。
虽然皇太极在四大贝勒中位列第四,可是努尔哈赤其实是最看重他的。
“老八认为怎样?”
皇太极站起来,先看了一眼代善,然后道,“我认为当下关键并不是讨论如何回击俞仁,更不该讨论岳托这孩子的败因。眼下对我们最重要的事,是抓紧时机向东,一举打下山海关。
只有打下山海关,我们女真人才能真正有机会与大明一争高下。”
莽古尔泰笑起来,“老八,我看你是打了两场胜战便乐晕了头了吧!你可知大明有多大,大明有多少人?跟大明争天下,你算了吧!咱们女真人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三十万。大明有多少子民?一亿三千万。
咱们凭借对辽东地势的熟悉,抢些他们的羊牛女人,是可以的。要到关内去跟他们争天下,那岂不是送死。何况,咱们对关内的山川地形也一无所知,万一人家布个口袋,咱们这十万人就可能全部报销了。人家损失个十万不过是九牛一毛的事,咱们要是损失十万,那可就是灭簇了。”
努尔哈赤听到“灭簇”两个字,不由的嘴角抽搐了一下。
其实,他也有着与皇太极一般的心思。这种心思其实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从前,他真没起个这个心思。就算是他发布七大恨,向大明宣战时,他也没有与大明争天下的心思。
可是随着这几年战事的一胜再胜,他的雄心也越来越大。他渐渐感觉到,这天下再也没有谁能成为他的对手,阻止他东进山海关了。
可是岳托的这一场惨败,让他原本坚定的心,开始有了少许的动摇。努尔哈赤很清楚俞仁的实力,虽然他号称有三千人马,可他们三千人马在努尔哈赤眼里, 都只是些乌合之众,如果要论战斗力,他相信这三千人绝对不会强过他们女真骑兵一支两百人的小队。
可是这个俞仁就是凭着这三千战斗力不极两百骑兵的队伍,却通吃掉了岳托一千精锐骑兵。这让努尔哈赤也开始相信代善先前的推测:俞仁手里绝对不止三千人,想要吃下他们一千精锐,就算是大明的精锐之师,没有三万人也是办不到的。难道这真的是明军的一个诡计,想用东面来吸引自己的大军,再集中兵力从西面打自己的老巢?
虽然心中起了这个念头,但努尔哈赤还是不太相信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首先镇江堡丢失还没两个月,就算大明想调兵到那儿,也没这么快;其次是,他安插在大明内部的秘探告诉他的情报是,俞仁并没有受到天启帝的重用,此处攻占镇江用的兵马主要还是他自己的私人武装。
努尔哈赤虽然开始怀疑俞仁的真实兵力,但对于东进的决心,他还并没有动摇,只是这话他并不想自己说出来。所以,他将目光投向了皇太极。
“老八,你认为呢?”
皇太极向前了一步,大声道,“我认为五哥的话不对。不错,汉人确实是多我们数百倍。可是,他们就像是我们辽东大地上的一群羊,而我们却是一群狼。无论羊群再多,最终也只能沦为狼群的食物。
至于俞仁,那就更不用担心了。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跟明军交手了。我也想过了,凭他们的实力,想要全歼我们一千精锐,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我们的人马引至事先设计好的陷阱,否则就算有五万人也不可能办到。所以,我认为岳托所以会败的这么惨,肯定是因为中了俞仁的圈套。
而俞仁的这种圈套也只能在他攻占的镇江一带用,想把这种办法拿到辽阳来用,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认为我们根本就不用担心辽阳的安危。因为俞仁根本就不可能敢去辽阳寻事。
而眼下,东面的王化贞的十万人刚刚被我们击溃,明军正是胆战心寒的时候。此时正是我们攻破山海关,直取大明这群羊的最好时机。大汗万万不可犹豫啊!”
莽古尔泰冷笑一声,“你总是这么自信。既然你认为我们女真人是狼,汉人是羊,那为什么岳托这头狼却被俞仁这只羊给吃掉了呢?”
“那只是个意外。俞仁可能确实有些小手段。但他却并不被大明的皇帝所信任,否则他就不会只带着几百人偷袭镇江堡了。他手上不过区区三千乌合之众,他就是再能,又能怎样?他还能打到辽阳来吗?
等我们攻破山海关,将大明的皇帝赶出北京城,我们再派一支五千铁骑回师镇江。到那时,辽西的问题自然就全部解决了。如果我们眼下为了这小贼闹出的一点动静便大军回师,岂不是正逐了他们的意,错失了最佳的战机?”
努尔哈赤看了看代善。“你认为呢?”
代善看了一眼皇太极。“我认为老八说的还是有理的。虽然岳托被俞仁打败了。可是这俞仁是绝对不敢到我们辽阳去的。就算他真有五万人,他也不敢去辽阳。
山海关一向关高池深、易守难攻。眼下明军新败,士气全无,正是我们攻破山海关的最佳时机,如果不及时进兵,等明军缓过手来,想要再攻山海关,就难了。”
努尔哈赤听了代善这话,终于下定了决心。“好,大家各自回营准备,明日辰时出发,发兵山海关。”
女真人的大军向东推进的很快。可惜他们在广宁城小歇了数日,已然错过了最佳的战机。
等他们离开广宁,踏上辽东走廊的时候,熊廷弼也已基本完成了坚壁清野的任务。女真大军向东只走了一天,便停下来了。这一天来,他们是一无所获,甚至夜晚连燃火的木柴也不易找到。而眼下正是隆冬,天寒地冻。四下的城堡和村庄的屋子也都被人有意的推倒了。
虽然只有一天,女真骑兵中却已有数百人被冻伤了,而山海关还在百里之外。
这一日,努尔哈赤坐在马上,举目远眺,只见远处一片荒芜。他的心不由的再次犹豫起来。
“都说大明繁华富庶,可是这一路东来,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都只是一片荒芜。这一天,我们走了近百里,可是却连一头羊也没找到。如此下去,就算我们攻下了山海关占了汉人的地盘又有什么用呢!这些荒山野林,我们要它们又有什么用!”
皇太极听了这话,不由的大急。“父汗。你可万万不能被汉人的诡计给迷惑啊!他们一定是知道打不赢我们,便故意的把这儿的人畜都藏起来了。好让我们以为前面什么也没有,便主动退兵。
父汗,眼下正是攻下山海关的最佳时机,而山海关又是我们出兵关内的最后一道关防。就算我们攻下山海关,什么也没得到,将来我们也可以随时从这儿出兵大明,去劫掠我们想要的任何东西。”
皇太极的话还没说完,莽古尔泰便跳了出来。“老八,我说你能不能别总这么一厢情愿好吧!你总把汉人的地方想的有多富庶。可是我们一路走来却什么也没看到。关内又怎样,还能有我们辽东富庶吗?我看北京城也未必便比辽阳大。更不要说其他地方了。
攻破山海关就真能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吗?何况山海关也不是那么好攻下的。广宁城我们已经拿下了,这前面数百里都是一片荒芜,要了也没用。我看不如早些回兵辽阳,免的我们的女真勇士被冻伤了。”
皇太极正要反驳,突然远方一名信使飞奔而来。
“报大汗。汉人十万大军已经围住了辽阳城。”
第四百零九章 女真退兵
信使这话声音极大,周围的女真首领一听这话,一时大乱!
努尔哈赤有些不信的一把抓过信使,将他从马上提了起来。“你说什么?”
“是俞仁,俞仁已经包围了辽阳城。额驸派小人冒死冲出包围,来向大汗报信,请大汗速速回兵。迟了,恐怕辽阳城就要不保了。”
努尔哈赤大叫一声,“俞仁!”然后一挥长鞭,大声喊了一句,“回师!”
俞仁十万大军包围辽阳的消息,快速的在女真的队伍中传播开来。而这些女真人的家人大多都在辽阳。听到这个消息,他们一个个恨不能背生双翅飞回辽阳。一时队伍乱成一片。
努尔哈赤的大军赶回辽阳时,并没有看到明军的一兵一卒。当李永芳看到气极败坏的努尔哈赤时,更是一脸的不解。
“听说大汗此行,几乎是兵不血刃便攻下了广宁,大明官兵闻我大军威名便弃城而逃。大汗正当借此时机领大军南下,一鼓作气攻破山海关。却为何匆匆回师?”
努尔哈赤一听这话便傻了。跟在他身后的莽古尔泰瞪了李永芳一眼。
“不是你派人叫大汗回来的吗?还说俞仁带着十万大兵包围了辽阳。我怎么连个明军的毛也没看见?”
李永芳大吃一惊!
“怎么可能。辽阳自大汗出师,便一直平静的很。虽然岳托战败回来了,叫嚣着要我把辽阳的五千骑兵交给他去向俞仁报仇。但是我考虑眼下大汗出征在外,辽阳不可无兵把守。而眼下东面才是我们的战略重点。至于镇江堡,对我们目前来说并不太重要,走那儿,我们也入不了关。反正丢也已经丢了,就是要夺,也不急在这一时。
至于说俞仁派兵包围辽阳。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莫说俞仁没有十万兵马,就算他有,他也断不敢来辽阳。”
莽古尔泰冷冷的看着李永芳,“那你先前派来的信使是怎么回事?”
这句话也正是努尔哈赤想要问的。听到莽古尔泰问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努尔哈赤没有再开口,只是警惕的看着李永芳。
李永芳一脸错愕,“我没有派信使说辽阳被围啊!大汗出征期间,我只派了一位信使。是向大汗报告岳托败归的事情的。之后便再没派任何信使了啊!”
“此事必有蹊跷,以孩儿猜测,应该是那俞仁故意派人假传消息将我们骗回来的。一来可以骗我们回师,二来不可以离间大汗与永芳。大汗万万不可中了他的离间之计啊!”皇太极见努尔哈赤面色不善,赶紧为李永芳开脱。
努尔哈赤听了皇太极的话,低头陷入了沉思。他知道皇太极说的有道理,但是努尔哈赤始终不相信,凭俞仁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能会有如此深的心机。而在大明,有如此高明的眼光与谋略的人,他还没有见识过。
努尔哈赤相信大明应该没有。原因很简单啊!如果大明真有如此眼光与谋略的人,他们就不会在近几年与自己的交战中一败再败,几乎丢失了整个辽东。所以,努尔哈赤越发怀疑。
在他看来,这个世界上,能有这个眼光与见识的,除去他与他的四贝勒皇太极,便只有一个李永芳了。
他自己与四贝勒自然不会有问题,那唯一的问题应该就在这个李永芳身上了。何况,冒充信使这样的事情,如果没有内奸,他们也不可能做的那么天衣无缝。
李永芳的才能,努尔哈赤是知道的,所以他才会怀疑此事为李永芳暗中指点。
表面看,努尔哈赤似乎很信任李永芳,甚至把女儿都嫁给了他。但事实正好相反,努尔哈赤正是因为不信任李记芳,才会把女儿嫁给他。这一方面是笼络,另一方面也隐含有监视的意思。
今天发生这样的大事,至使他错失良机,努尔哈赤就算是再信任李永芳,也难免会对他产生一些不爽。要知道,努尔哈赤已经年过花甲,他知道上天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因此,他对此次没能打下山海关格外的感觉到惋惜。也因此在内心里,对李永芳格外的不待见。虽然他并不认为此事就是李永芳直接做的,但他还是认为此事与他有关。他并没有因为此事便怀疑李永芳对他的忠诚,但他也开始不再像从前那么的信任李永芳了。
就在努尔哈赤在辽阳为错失良机而痛惜时,俞仁正惬意的坐在镇江城的城楼上晒着太阳。现在冬天已经快过去了,外面的气温开始渐渐的回升了,坐在城楼上晒太阳,便成了俞仁最喜欢做的一种享受了。
打败了岳托,得了他的近千匹战马,又成功的将努尔哈赤骗回了辽阳,俞仁的心里还是有些小小的得意的。
要知道,这两件事的难度都不是一般的高啊!打败岳托,也许不能算难,必竟他只有一千兵马。可是这一千人都是骑兵,机动性很强。加上他们的战术向来都是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想要歼灭他们是很难的。这也是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对抗两千余年,却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消灭过他们的根本原因。
而大明朝虽然一直对北方民族有着压倒性的优势。可是近百年来,能够一次性杀敌达千人以上的,也只有戚继光和李成梁曾做到过几次。从这一点来说,俞仁这一次的胜利便可以与戚李并列了。而且他还成功的将努尔哈赤骗回了辽阳,在战略上,为大明争取了时间。
从这两点来分析,他的战功在当时是没人可以比拟的。不过在向朝廷报功时,俞仁最终还是隐匿下了自己的名字,而以毛文龙的名义向天启帝上报了这份报捷书。俞仁很清楚如今大明的朝堂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虽然目前来看,东林党人把持着朝政,政治似乎一片清明。可是他也很清楚的知道,那位正在韬光隐晦的大明四大奸臣之一的太监魏忠贤很快就要出场了。而且他的身后,还有一位深得皇帝信任的客氏。
在这样的政治大环境下,俞仁无论如何也是不会趟这趟浑水的。他觉得还是做自己的海盗自由,至少魏忠贤这类的奸人拿自己没办法。我不拿朝廷的俸禄,不受朝廷的册封,我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有事了,我想帮就帮,不想帮你也拿我没有办法。
正是出于这个想法,俞仁才在最终上报的报捷书上将此次镇江战役的主将写成了毛文龙。
这也很合情合理。毛文龙本来就是王化贞派来准备偷袭镇江堡,从东面牵制女真人的。当然,真正的毛文龙已经死了。现在的毛文龙是俞仁找来的那位小商人毛富贵。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镇江,还是他俞仁说了算。但在朝廷上,却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儿真正的主事者是他,都以为是那个毛文龙。如此一来,魏忠贤将来想害,也害不到他。这就是俞仁的考虑。
对于这一次的战果,朝廷还是相当满意的。报捷书送走没多久,朝廷便派了数艘战舰,运来了大批的后勤补给。而这些,正是眼下俞仁最缺的东西。不过,兵马是没有的。王化贞刚刚在广宁损失了十万精兵,大明的兵马在短时间内出现了紧张,何况还要防止女真人继续南下。不得不在山海关布下重兵。
虽然没有兵马,俞仁也不介意。他现在只要有武器,有银子。人,他相信自己还是可以在当地招的到的。而且,从当地招的人马,还远比从别处调来的人马更可靠。因为他们的家在这里,为了保护他们的家园,他们的亲人,他们是不会轻易向女真人低头的。
打败岳托后,俞仁只用了短短一个多月,便完成了他的第一次招兵。这一次招兵人数为五千。其实他如果不限制人数的话,至少可以招到两万人,因为他开出的条件很优厚,加上这一带的汉人这几年被女真人都欺负的苦了,他们听说可以打女真人,家里还可以领到钱,年轻人自然乐意。
可是俞仁只留下了五千人。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经济条件是有限的。就目前朝廷给他的粮饷来看,他至多只能养五千人。而他目前的人马已经近万了。所以,他要想办法。
朝廷那儿是指望不上了,眼下大明的财政也不宽松,必竟他这儿是额外多出来的一项大开支。能给他按五千人的发已经很好了。所以,俞仁便只能自己想办法,想办法赚钱。
第四百一十章 回京探子
还好他以前就是海盗,之后又一直做海上贸易,对于赚钱这条路,他还是很精通的。而且,眼下辽东这一带正好有一片海上贸易的空白。从山东到辽东、到朝鲜,甚至到日本,那都是很近的。这三个地方对大明物品的需求量也是很大的,而眼下这三条线都还没有什么正经的船队跑。
以俞仁的生意眼光,他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所以早在他策划对镇江堡的进攻的同时,他也已经派人南下台湾,让许倩给他派一支船队来。离开台湾已经近一年了。他相信许倩他们此时早已站稳了脚跟,应该比原先还扩大了不少。
所以,俞仁提出给他调十条大船。结果许倩给了他十五条大船和三十条小船。
俞仁看到船队,大喜。他计算了一下,这四十几条船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一年至少也可以给他赚四五十万两银子。而这些钱至少可以让他养兵五万。
有了这四十几条船,俞仁开始在海岛上重新建立他的总部。他必竟是海盗出身,总感觉建在陆地上的城池,没有大海的保护是不安全的。虽然他现在已经不太相信女真人可以轻易的攻下镇江城了,但他还是将总剖撤到了皮岛上。
当然,这还有另一个原因,因为那儿水路方便,便于他控制自己的海上贸易。
当这一切办完,也已经进入了草长莺飞的三月天了。俞仁算算日子,离赵蕊临盆的日子已经很近。眼下镇江一带的形势已经稳定下来。就算现在女真人马上派大军来攻,他们也可以从容的撤到皮岛上。所以,俞仁决定回京一趟。
一来可以看看赵蕊,二来也可以顺道打听一下朝中的局势。当然,这前者才是主要的。
如今俞仁有了船又有了钱,要回京当然是易如反掌。大船出海,没几天便到了天津。俞仁再转马车。
此时俞仁归心似箭,他走的时候几乎把人都带走了,赵蕊身边只留了几名使唤的丫头,而赵南星也还没有让赵蕊搬进赵府!最重要的是,这个时代的接生水平太差,又没有剖腹产,万一遇到什么意外,孩子和大人都可能会有危险。
俞仁越想越不放心,恨不能立马飞进京去。
可是马车从天津赶到京城时,早已是深夜了。
京城里,城门四闭,根本就进不去。俞仁只能等。
好容易等到次日天明,眼看已经过了开城门的时辰了,可城门还是迟迟不开。俞仁虽然心里着急,可也没有办法,只能耐着性子等。谁让这个时代没有电话呢!
一直等到辰时过后,城门才开了。
城门一开,便见一大队的人排着长龙往外去。出城的人排起了长龙,进城的却没有几个。
这样一来,俞仁被这群出城的人挤着,也进不去。虽然心里着急,可俞仁却一点办法也没有,这是进城,不是战场厮杀,俞仁空有一身本事,却无法施展,只能耐着性子等这群出城的人走完。
人龙将尽的时候,俞仁突然在人群中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看起来好像是赵蕊的二哥赵鹏。因为他是坐在马车里的,仅仅是揭开门帘时俞仁匆匆一睹,所以看的并不真切。
俞仁心中更急,这赵鹏坐着马车,身后还跟着好几辆车子。这是要干嘛去?
想到这里,俞仁高喊了一声,“赵二哥。”
那马车里的男人听到俞仁的喊声,再次揭起了帘子,果然正是赵鹏。
俞仁一见真是赵鹏,三两步迎了上去。而赵鹏这时也早吩咐车夫将身后已经出城的马车在路边停下来。此时出城的人太多,车马也不在少数,赵鹏的马车一在路边停下来,难免影响后面出城的人,招来一阵的咒骂。
赵鹏对这些咒骂毫不在意,正一脸兴奋的从车上跳下来,向俞仁迎过来。
“俞仁。你怎么回来了。我们听说你去了广宁,正担心你呢。”说着,赵鹏上上下下的仔细将俞仁打量了一遍,好像是要看清楚俞仁身上是不是少些什么零件一样。
俞仁将赵鹏拉到路旁,简单的告诉了他,自己没有去广宁,而是去了镇江,然后又询问起赵鹏为什么带着这么一大队的车马出城。
赵鹏这才向他说出原由。
原来,自广宁之战失败后。虽然女真人最终还是被俞仁成功的骗回了辽阳。但北京城的百姓还是吓的够呛。更准确的说,不仅仅是百姓,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此时他们最大的期望都是能够到南方去。正巧今年又是京察年,也就相当于现代的选举年,各地的官员都要进京述职,然后吏部再根据他们这几年的表现打分,然后再决定升降,重新安排职位。
所以,官场一时出现了这样一幅及不正常的景象:很多的官员宁愿降职,也要拼了命的往南方挤,哪怕是被派到蛮荒之地的岭南,他们也乐意。而被派到北方的官员,个个愁眉苦脸,而辽东之地,更是无一人敢去。
据说还出现了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位官员被吏部派到辽东,结果这家伙害怕不敢去,他便去向皇上要求告老,也就是辞官。可是皇上不让,并且告诉他,你要是敢不去,那就杀了你。
结果那家伙只得赴任。可没走出京城多远便又哭着回来了,然后再找到皇上,说,您还是杀了我吧!您就是杀了我,我也不敢去辽东啊!
俞仁听了赵鹏给他讲的这些事情,不由的眉头皱的更紧了。他真没想到这些大明的官员,会惧怕女真人惧怕到这种程度。
官员们尚且如此,百姓们那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京里但凡有点条件的人家,都悄悄的将家人和财物运出了北京城,搬到江南去了。
此时的北京城可以说是草木皆兵。
由于赵蕊临盆在即,所以一直也没有走。待到赵蕊生了,一向表现的并不关心女儿的赵南星,赶紧悄悄吩咐二儿子赵鹏准备马车,送赵蕊回老家。此时兵荒马乱的,他可不放心把女儿和他的小外孙留在这儿。
俞仁听说赵蕊已经生了,而且就在后面的马车里,不由的大喜。赶紧跑到后面的马车上,揭开门帘,果然看到赵蕊正半躺在马车里,她的贴身丫头云儿坐在她的身边。在他们旁边,还坐着一位二十五六的妇人,手里抱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
突然看到俞仁,赵蕊也是惊喜交集,眼里忍不住泛起了泪光。
俞仁也是心情激动,他先看了看赵蕊,然后便将目光转向了那妇人手中的婴儿。“这是咱们的孩子吗?”
赵蕊听到俞仁说到孩子,脸上露出骄傲的神彩,重重的点了点头。
俞仁凑过去看了看。小家伙长的跟他几乎是一模一样。俞仁颤抖着伸出手去。“来,让爸爸抱抱。”
奶妈刚把孩子送到俞仁的手里,小家伙便张开嘴哭了起来。看来,他对这位远道归来的老爹并不怎么欢迎。
俞仁见此,赶紧又把孩子交还到奶妈的手里,转而与赵蕊说起了话。
“辛苦你了!”
赵蕊听了这话,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对她来说,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能够看到自己的丈夫平安归来。
“你能平安回来,我就是再辛苦也值了!”
俞仁重重的点了点头,“放心了,为了咱们的孩子,我以后会好好注意自己的安全的,绝对不会再干深入虎穴的事情了。”
这种事情,俞仁以前常干,而且他也很喜欢干。因为他现在虽然地位已经很高了,可是骨子里却还是有种侠客的精神在。所以,他喜欢冒险。但是当他看到赵蕊和他们的孩子的这一刻,他决定再不做那种冒险的傻事了。必竟,他现在早已是将帅的身份,而再不是当年冲锋的小卒。
赵蕊听到这话,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第四百一十一章 京中气氛
“给孩子起个名字吧!你这次走的匆忙,也没给孩子预先起个名字。”
俞仁这才想起自己居然把这么重要的大事给忘了。不过也没关系,其实他在心里早已给自己的孩子起好了名字。
“就叫俞快吧!我希望咱们的孩子以后长大了,要每一天都过的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
赵蕊皱起了眉,“这只能做小名,再起一个大名吧!”
俞仁头疼起来。要知道,起名那可是有大学问的。如果是在现代,自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