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骁骑-第3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面对这般情形,如果吕布还能忍气吞声,沉住气不找李利理论,那他就不是吕布吕奉先了。更何况,现在这种局面让他如何面对麾下将士,有何颜面提领徐州,如何立足于天下群雄之列?
“李利欺人太甚!”当吕布得知自己麾下将士占据的豫州郡县全被西凉军夺走之后,他怒不可遏地拍案而起,随即带着狼骑军直奔州牧府,气冲冲地找李利理论。
吕布此番率军前来,不无兴师问罪之意。他的态度很明确,倘若李利归还豫州一半郡县给他还自罢了,否则便誓不与李利甘休,俨然不惜一战。
“温侯大驾光临,在下有失远迎,温侯勿怪。”
老远就看到吕布率军疾驰而来,郭嘉站在府门前一动不动,虎贲营统领典韦带着百余名甲士站在他身后,冷眼看着越来越近的狼骑军。待吕布翻身下马、气冲冲的直奔府门而来之时,郭嘉上前一步,笑呵呵地揖手施礼道。
“哼!”吕布怒气冲冲的冷哼一声,眯着眼睛看了郭嘉一眼,随即撇过头去,将手中方天画戟重重的跺在台阶上。
“嘭”的一声巨响之下,磨盘大的青石板被方天画戟的手柄震得四散开裂,宛如怒放的花蕾一般,那方天画戟的手柄处更是插进石板一尺深,手柄下的青石顿时化作齑粉,石屑四溅。
站在吕布面前的郭嘉处变不惊,脸上依旧带着淡淡的笑容,身形纹丝不动。看到青石被方天画戟击碎之后,他笑眯眯的道:“温侯膂力过人,早已传遍天下,今日一见方知传言不虚,见面更胜闻名。说起来,温侯确实是我家主公的莫逆之交,可谓知音。昨日主公还说这块青石太大了,摆在廊下实在碍眼,不承想今日温侯竟也发现它有碍观瞻,遂将其震碎。由此可见,温侯与我家主公称得上是英雄所见略同,不谋而合啊!呵呵呵”
“呃!”吕布闻声诧然,一时没反应过来,但心头的怒火却被郭嘉笑呵呵的样子打消了一些。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嘛。何况郭嘉可不是一般人,吕布盛怒之中可以不给他好脸色,却不敢对他动手。更何况典韦背着手站在郭嘉身后,显然背在身后的双手此刻已经攥紧双戟,一旦吕布敢对郭嘉伸手,其结果必然是他还未打到郭嘉,便先迎来典韦的双戟。
“大将军可在府中,吕某要见他?”冷声说着话,吕布随手拔出方天画戟,并将其交给身后的魏续。随即不等郭嘉答话,他便径直迈步上前,跨过门槛走进前院,直奔正堂大殿走去。
ps:衷心感谢:银龙第一书友的评价票支持,多谢!
第036章 隔墙有耳
“大将军可在府中,吕某要见他?”
冷声说着话,吕布随手拔出方天画戟,并将其交给身后的魏续。随即不等郭嘉答话,他便径直迈步上前,跨过门槛走进前院,直奔正堂大殿走去。
郭嘉抬手示意魏续等人止步,不得入内,遂颇有深意地看了看府门两边的巷口,却见十余个身影脚步匆忙的快速离开,转眼便不见踪影。
见此,郭嘉冷冷一笑,心下了然。
显而易见,这些行色匆忙之人正是孙策安插在州牧府周围的眼线。这些人时刻盯着进出州牧府的人,稍有风吹草动便逃不过这些眼线的耳目,进而传到孙策耳朵里。像今日吕布率军前来理论之事,想必孙策早就得到消息,正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后续进展。
淡然一笑之后,郭嘉快步跟上吕布,边走边说道:“主公和子敬正在堂中奉茶,玲绮夫人也在,温侯来得正是时候。”
“哦?”吕布闻声脚下一顿,随即深吸一口气,脸上的怒色收敛了不少,既而缓步走向正堂。郭嘉见状后会心一笑,随之摆手示意典韦不必跟来,顾自不紧不慢的跟在吕布身后,迈上台阶步入正殿。
乍一迈进正殿,吕布便听到大殿右侧的屏风后面传来爽朗的笑声。这是李利的声音,吕布对这种笑声早已耳熟能详,只要听到声音便想都不用想,就知道笑声来自李利。
正当吕布准备迈步之际,却听到李利的笑声之中竟然有人提到自己的名字。顿时吕布脚下骤停,伫立不动,侧耳倾听着屏风后面的对话。这时跟在吕布身后的郭嘉见状后轻轻摇头。却也不声张,遂轻步走进大殿左侧的偏殿,案几上正放着一壶热气腾腾的热茶,随之顾自坐下,悠然品茶。
显然这是事先准备好的香茗,郭嘉没有隔墙偷听的嗜好,自然不会站在门口陪着吕布偷听李利和鲁肃二人的谈话。所以他顾自回到左侧偏殿。慢条斯理的品茶,时不时的起身看一眼站在正殿门口一动不动的吕布,脸上浮现着莫测高深的笑容。
不仅如此。郭嘉还屏退了大殿里侍奉的婢女,并示意殿内亲兵不得声张,装作没看见便是。如此就给吕布偷听屏风后面的对话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没有人打扰。更不会有人提醒屏风后面的谈兴正浓的李利和鲁肃二人。隔墙有耳。
右边偏殿里,李利和鲁肃二人围着一张案几,相对而坐,一边饮茶一边叙谈,相谈甚欢,谈笑风生。一身红装的吕玲绮坐在一旁看着炉上的香茗,不时给他二人面前的茶盅里添上热茶,静静的坐在旁边侍奉着。
值得提的是。在李利府中能够享受这种待遇的心腹近臣并不多,满打满算不超过一双手指。而临淮鲁肃恰恰就是其中一位。因为他不仅是李利的心腹重臣,还是曾经对李利有过救命之恩的情同手足的结义兄弟。
所以一直以来,只要鲁肃回到长安或跟在李利身边随军出征,李利从不避讳鲁肃。两人经常一起用膳或饮茶,如果李利的妻妾也随军同行,都会主动现身与鲁肃见礼,偶尔也会像吕玲绮这样坐在一旁给他们添茶、斟酒。
但是大多数时候,李利的妻室不会做这些事情,鲁肃也承受不起,坐立难安,诚惶诚恐。毕竟这个社会有着极其森严的地位等级,妻室和妾室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身份地位却十分悬殊,不可相提并论。
对这些所谓的尊卑有别,或许李利并不在意,也不看重,但鲁肃却很认真,时刻牢记于心,并恪守礼节,从未逾越半步。
是以这个时代里,侍妾在一旁侍奉,能够显现出其主人和客人的熟络与亲近,但妻室一般不会露面。因为妻室往往象征着主人家的尊崇地位和显赫门庭,等同于夫家本身的身份和地位。
这或许就是门当户对的由来,一般有身份的男子都会迎娶大家闺秀为妻室,似乎只有这样才能配得上夫家的显赫门庭,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夫家的地位和颜面。这种潜移默化的习俗,沿袭千年而不衰,直到今天仍然随处可见,广为流传。
在李利爽朗的笑声中,鲁肃笑着说道:“眼下豫州辖下各郡县的军政已经基本疏通理顺,步入正轨,各项事宜都在快速推进当中,秩序井然,前景良好。然则,愚弟始终有一事放心不下,还请兄长明示。此番我等将豫州、九江和庐江一部分城池悉数纳入治下,那孙策和吕布两路诸侯焉能善罢甘休?
江东孙策还好说,毕竟他仍旧占据着庐江郡大半地盘,可是徐州吕布却寸土未得,一点好处也没有捞到。如此一来,温侯只怕不会忍气吞声,势必前来与兄长理论,讨要豫州郡县。此事一旦处理不善,必将引起不可调和的纷争,甚至两家反目,刀兵相向。”说话时,鲁肃不由收敛笑容,神情肃然,脸颊上流露着几丝担忧。
正是鲁肃这番话促使走到大殿门口的吕布戛然止步,既而驻足侧耳倾听,他想听听李利对此如何答复,而这也正是他此行的目的所在。他想知道李利如此明目张胆的吃独食,究竟意欲何为,又将他吕布置于何地?
屏风右边,李利听到鲁肃的话后,缓缓敛起笑容,扭头看了一眼同样竖起耳朵倾听的吕玲绮,嘴角浮现一抹优美的弧度。显得高深莫测,令人难以捉摸。
随即李利轻呷一口茶,不急不躁地道:“子敬对目前局势有何看法?”话音未落,又补充道:“我说的是中原局势,当然子敬也可以放眼天下。你我兄弟之间想到什么说什么,无须顾忌。尽可直言。”
鲁肃闻言后神色微变,稍感诧异,有些想不明白自家兄长为何没有直言相告。反倒左右而言其他,悄然转移话题。即便如此,鲁肃还是有问必答,不会把心中的疑问直接说出来。
“当下中原局势已然趋于明朗。除了河北战场仍旧胶着相持之外,中原大半州郡已相继落入兄长手里,南阳、豫州、九江和庐江一部尽皆归属兄长。截至目前,兄长已经先后长安三辅、雍凉二州。塞上朔州、北部并州,入川咽喉重镇汉中,中原腹地司隶。东部边塞幽州和塞外灵州,再加上此次南征攻占的州郡。是以现如今兄长治下州郡已多达六州之地,实际控制的疆域更是占据了大汉天下的七成左右,实至名归的大汉第一诸侯。威震天下的诸侯霸主!”说起李利如今的势力范围。鲁肃忍不住加重语气,情绪颇为激动,神情振奋不已。
的确,当初他决定追随李利的时候,正是李利声名鹊起之时,占据长安,挟天子以令诸侯。然而那时的李利,声势虽然浩大。但实际占据的地盘却仅限于西凉二州和长安三辅之地,仍是偏居一隅。可是就在这不到五年时间里。李利率领大军连续征战鏖兵,从塞上河套打到东都洛阳,又从并州东进幽州,再由洛阳进取江淮。东征西讨、北伐南征,数年下来,硬生生将治下地盘从西域扩展到长江沿岸,名下州郡增至六个,并增设了雍州、朔州和灵州,平定诸多蛮夷,占据了幅员辽阔的北方草原。以至于,疆域之大,远胜于曾经的大汉十三州。但在大汉境内,李利治下疆域只占七成,还有三成仍然掌握在其他诸侯手里。
话音稍顿,鲁肃平复心神后继续说道:“目前天下仍有六路诸侯,冀州袁绍、兖州曹操、徐州吕布、江东孙策、荆州刘表和益州刘璋。在这些诸侯之中,河北战场局势最为胶着,待战事明朗之后至少除掉一路诸侯。而眼下淮南战场上,随着袁术父子仓惶逃窜,雄踞江淮的诸侯当中只剩下江东孙策、徐州吕布和荆州刘表三方势力。而这三方势力也是对我军占据淮南的最大危险,其中又以徐州吕布为最甚。”
说到这儿,鲁肃扭头看了看吕玲绮,致以歉意的笑容,随即接着说道:“徐州乃中原重镇,北接中原、南连江淮,地理位置极其重要。而今我军占据淮南,徐州就处在我军后方,南面又是江东孙策占据的庐江和江东诸郡,西边则是荆州刘表,局势十分不利,处境堪忧。
荆州刘表实力稳固,我军暂时不宜与之大动干戈,彼此相安无事即可。江东孙策占据江东四郡,又有长江天堑相阻,眼下只要他率军退回江东,我军便奈何不得他;因此,如非必要,暂时也不宜与之交恶。
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与刘表、孙策相比,徐州对我军的威胁无疑更大,所以我军接下来的目标必然是”碍于吕玲绮就在身旁,所以鲁肃的话说到这里便戛然而止,但他话中的意思已经十分清楚了。
鲁肃话音方落,李利便颔首接声道:“子敬所言句句在理。其实,无论是我军占据淮南还是温侯进一步扩大势力,我们双方都必将兵戎相见,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徐州军的存在对我军占据形成巨大威胁,而我军控制下的城池也钳制了徐州军的发展壮大,所以这个问题已经到了不能不解决的时候。现在我之所以占据豫州,就是为了让温侯慎重选择,徐州到底是要与我李利为敌,还是主动议和。此番征讨袁术之中,我与温侯配合默契,方有寿春之大胜。退一步说,方今天下能够容得下温侯的诸侯实在是寥寥无几,但我李利欢迎温侯随时来投”
站在大殿门口的吕布听到李利这番话后,脸色一变再变,两手攥紧成拳却又分开,而后又攥紧拳头,显现出其内心深处极不平静,正在剧烈挣扎。片刻之后,吕布转身走出大殿,脚步却显得缓慢而沉重,每一步都仿佛重若千斤。
而这一幕却被时刻观察吕布的郭嘉悉数看在眼里,顿时他的脸上浮现出意味深长的笑容,并目送吕布一步步走出府门。
“你父亲走了。看来子敬刚才那番话对他触动很大,让他慎重考虑一下。只是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随着大殿外沉重的脚步声渐行渐远,屏风后面,李利轻声对吕玲绮说道。
鲁肃闻声色变,满脸疑惑地看看吕玲绮的神色,又回头看着李利。待李利肯定的点头之后,鲁肃方知原来隔墙有耳,吕布刚刚就站在屏风后面。
“夫君已经为妾身做了很多事,妾身知足了。妾身能为父亲做的也仅限于此,往后夫君不必顾忌太多。不管结果如何,妾身都不会埋怨夫君的。”话虽这样说,但吕玲绮的神情却显得十分沉重,眼神中充满忧虑
第037章 问心无愧
目送吕玲绮忧心忡忡的离开大殿,李利轻轻摇了摇头,眼角闪过一丝无奈。
“嫂夫人夹在兄长与吕布之间,两边都是亲人,若想不偏不倚、两全其美,谈何容易?在这件事上,确实难为她了!”鲁肃起身站在李利身边,轻声叹息道。
李利微微颔首,却不作任何正面回答,遂抬手示意鲁肃落座。这时,站在大殿门口的郭嘉轻步走过来,三人重新坐下。侍奉在一旁的婢女当即上前,乖巧地再添一副茶具,并斟上热茶,而后躬身退下。
“吕布脾气很大,对奉孝发火了吧?”郭嘉刚一坐下,李利便微笑着问道。
郭嘉轻轻摇头,面带笑容道:“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换做是谁都难免大动肝火,怒不可遏。毕竟那可是半个豫州,几十座城池和数十万百姓,还有数以百万计的钱粮辎重,就这么平白无故的丢失了,谁能不动声色的坦然处之?”
语气一顿,郭嘉话锋一转,正色道:“不过,吕布刚才的反应倒是有些出乎我的预料之外。进入府门时他正在盛怒之中,一脸怒气,目光凶狠凌厉,一副欲要择人而噬的样子。可是就在我出言试探之后,满以为会把他彻底激怒,孰料他反而压制住了暴怒的情绪,并没有雷霆大怒,当场暴走。尤其是方才主公和子敬说话时,吕布站在屏风后面伫立良久,始终一言不发,直至转身离去。”
“嗯?”李利沉吟一声。淡然笑道:“看来这些年的磨砺没有白费,吕布竟然也学会了隐忍,引而不发。只是沉默并不代表放弃。刚刚他没有前来向我讨要豫州郡县,并不代表他会就此屈服于我,主动率部投效于我。
有道是,事出反常必有妖。吕布之所以沉默,或许是因为他还没有想好如何打赢我军,或者说他还没有做好与我军开战的准备,所以他不敢贸然和我翻脸。只能转身离去。”
“兄长所言极是。”鲁肃深以为然的点头附和,接声说道:“在我等侵吞豫州全境这件事上,不管怎么说都是我等失礼在先。吕布无疑是吃了大亏。就刚才那种情形,如果兄长和吕布直接面对面的交涉,极有可能话不投机,当场撕破脸皮。如此一来。双方再无转圜的余地。其结果只有一个。那便是讨袁联盟分崩离析,诸侯之间反目成仇,刀兵相向,再度掀起一场大战。”
说话间,鲁肃的脸上流露出一丝怜悯之色,似乎不想看到盟军之间展开大规模厮杀,不想看到淮南大地上再度上演血流成河的残酷杀戮。与此同时,他试图利用外交手段化解眼前的矛盾。将迫在眉睫的这场战争消弭于无形。
从这一点上看,鲁肃确实有一颗悲天悯人之心。如果生在和平年代,他一定是个维护和平的外交家。但这并不代表鲁肃懦弱怕事,也不是心存妇人之仁,而是他认为李利和吕布之间并非没有转圜的可能,还没有发展到非打不可的地步。只要双方积极交涉,彼此各退一步,这件事就有可能和平解决,最终实现皆大欢喜的局面。
而抓住那一丝和解的机遇,恰恰是鲁肃所擅长的交涉手段。最为重要的是,目前局势对李利极为有利,并且占据着压倒式的强大实力,属于真正的占据主动的强势一方。如此以来,就给了鲁肃很大的发挥空间,他愿意出面与吕布交涉,尝试以和平手段说服吕布归附于李利麾下。换言之,即使交涉失败,文的行不通,那就来硬的,直接用武力收复徐州。
话音停顿之中,鲁肃心思急转,瞬间想到了很多有利于己方的切实可行的交涉方法。于是他接着说道:“兄长刚才刻意不与吕布会面无疑是极其英明的决定。吕布正在气头上,只要见到兄长,他必定有一大堆牢骚,满口都是理由,其目的便是讨要豫州半壁。而兄长历来不受人威胁,奉行兵来将挡水来土屯的处事风格,如此势必与吕布争锋相对,争执不下,继而势成水火,大动干戈。
但现在,吕布知难而退,这就给双方留下了斡旋的空间,至少双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正式翻脸,仍然还有和平解决争端的可能。为此,愚弟请缨前往吕布大营交涉,力争说服吕布率部来投;倘若吕布冥顽不化,事不可为,兄长再行对吕布用兵亦为时不晚。不知兄长意下如何?”
李利闻言后沉思不语,顷刻之后抬头看看鲁肃,又扭头看向郭嘉,轻声问道:“奉孝以为此举可行否?”
郭嘉不假思索地道:“子敬兄所言不无道理,可以一试。以目前形势来看,经过历次激战厮杀之后,吕布帐下兵马十亭折了六亭,已无力再与我军正面交锋。何况子敬方才已经陈述利害,吕布站在屏风后面听得清清楚楚。
时下徐州已然处于我军的包围当中,西边是波才将军率领的数万兵马,南面则是主公率领的南征大军,东面是大海,北边是曹操治下的兖州。是以吕布已无路可退,他所面临的只有两条路,其一是主动归顺于主公麾下,其二便是顽抗到底,与我军拼得鱼死网破,但结果不会改变,徐州军必败。这两个选择的唯一区别就是,如果吕布主动请降,那么他还能活命,甚至被主公委以重用;倘若他死撑到底,那么最终等待他的便是身首异处,必死无疑。”
说到这儿,郭嘉语气一顿,对鲁肃笑着点头,肯定的道:“是以微臣赞同子敬兄所言,先尝试一下说服吕布,说服他归顺或是逼迫他请降,万不得已时再行出兵攻打。为此,微臣愿助子敬一臂之力。从旁协助子敬与吕布交涉。此外,微臣恳请主公出面宴请陈宫,单独和他叙谈一次。如果主公能说服陈宫。定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甚至于吕布降与不降都无关紧要,只要陈宫愿降,一切便迎刃而解。”
“呵呵呵!”李利闻言大笑,伸出食指指着郭嘉,笑道:“好你个郭奉孝,竟然把主意打到我头上来了。让我堂堂大将军去做说客。也只有你想得出来!”
大笑之余,李利话锋一转:“不过,我确实应该和陈宫当面谈谈了。之前就有这种想法。一直拖到现在,是时候单独见见他了。当初长安之乱时若不是他制止兵士纵火,郿邬必将付之一炬。郿邬若是毁了,焉有我西凉军今日之强盛?世间之事因果循环。种善因必得善果。无论他此次是否愿意投效于我。我都不会为难他,否则我对得起天、对得起天,却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李利这番话让郭嘉和鲁肃二人为之动容,当即他二人对李利肃然起敬,感触良多。随即郭嘉恭声道:“主公和陈宫会面之事便由微臣来安排,稍后我便与子敬前往吕布大营,探探吕布的口风,顺带与陈宫碰面。”
李利微微颔首。遂端起茶盅示意郭嘉、鲁肃二人饮茶
夜幕下的河畔,愈发清幽恬静。河水潺湲东流。清澈湛蓝,宽阔的水面上雾气弥漫,氤氲缭绕。
此刻,一叶扁舟徜徉在幽静的河面上,随风轻摇,顺水而行。
并不宽敞的小船上,李利坐在船头甲板的木凳上,手里拿着一根李挚制作的钓竿,悠然自得。在江淮一带夜晚垂钓并不多见,倒是夜间捕鱼之人不在少数,显然李利此刻垂钓的初衷并不在于能否钓到鱼,而是享受垂钓的乐趣。简而言之,便是志在钓而不在鱼。
距离李利不到两步远的船舱里,陈宫自酌自饮,不时目光深沉地看着河岸边的灯光,还有那远处河面上的渔船灯火,一边饮酒一边沉思不语。
李挚拿着一支木制船桨坐在船尾,不时滑动一下,木浆拨开水面,卷起一片水花,荡开一层层波浪,激起一圈圈不断扩散的涟漪。
“自从长安一别,你我二人有年头没见面了。”沉默半晌后,陈宫终于忍不住率先开口说话了。
李利闻声后将手中的鱼竿踩在脚底下,转过身来,神色平静地道:“是啊,将近七年了。其间,我与公台兄数次相遇。不过,每次都在战场上,你我二人虽然相识却从未搭话,更没有机会像现在这样坐在一条小船上近距离的当面交谈。”
陈宫闻言黯然,好一阵沉默,既而轻声问道:“听说钰儿又有身孕了,有空多陪陪她。这些年你把她照顾得很好,还有我的母亲和妻儿,多亏你当年把他们及时带走,不然的话,他们只怕凶多吉少。”陈宫的话语跨度很大,前一句还在说他的妹妹陈钰,后一句便跳跃到他的母亲和妻子儿女身上。
“这些都是份内之事,公台兄不必言谢。”
所幸,李利不是外人,对陈宫的家事了然于心。毕竟,这些年来都是他替陈宫抚养一双儿女,还照顾着他的妻子和母亲。
在这一点上,李利是个念旧而感恩的人。当年陈宫给了他一次莫大的帮助,替他保住了郿邬,过了这么多年,他一直记在心里,始终不曾或忘。正因为这样,陈宫的母亲至今已年逾花甲,却仍旧耳不聋眼不花,腰不弯背不驼,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他的一双儿女也生活得很好,目前都在长安太学读书,再过几年便长大成人了。
说起来,就属陈宫的正妻冯氏比较清苦,倒不是日子难过,而是多年来一直孝敬母亲、抚养孩子,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却是寡居独处,愣是从二十多岁的少妇熬成了三十多岁的妇女。这孤儿寡母的日子,虽然衣食无忧,却也没有多少欢声笑语。
第038章 江枫渔火
夜幕下的河畔,愈发清幽,恬静。
河水潺湲东流,清澈湛蓝,宽阔的水面上雾气弥漫,氤氲缭绕。
此刻,一叶扁舟徜徉在幽静的河面上,随风轻摇,顺水而行。
浮在水面的浮标轻轻动了几下,而后剧烈摇摆,溅起层层波浪,荡开圈圈涟漪。
然而踩着鱼竿的李利却对此毫无察觉,或者察觉到了,但他并不急于提起鱼竿。
也许,他只是为了享受钓鱼的乐趣,却不在乎是否钓到鱼。
志在钓而不在鱼。
“此次南征以来,公台兄似乎很少替温侯出谋划策,大多时候只是坐视旁观。不知公台兄为何如此?”
眼见陈宫左右而言其他,似有避而不谈之意,李利便索性挑明话题,迫使其正面作答。
陈宫对李利所言并不感到意外。在他心里,言辞犀利、咄咄逼人似乎已经成了素来强势的李利的代名词。是以他此刻神色自若,闻言后依然不紧不慢的自饮自酌,但眉宇间却浮现一抹沉思,显示出他的内心并不平静,起伏不定,踌躇难决。
“实不相瞒,近年来我一直关注着文昌的每一项举措,每一次率军出征的战术战法和战略意图。文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西凉,此乃攘外安内之策;欲成大事者,后方必须安定。在这一点上,各镇诸侯皆如是,并无出奇之处。随后文昌率军北伐,其用意仍是肃清边境。在进一步扩张地盘、壮大实力的基础上,彻底扫除隐患。
司隶大战是文昌起兵以来遇到的最为艰难的一次考验,关乎生死存亡的重大抉择。若胜则赢得进取中原的机会。为随后挥师中原扫清阻碍;倘若落败,西凉军势必土崩瓦解,甚至祸及满门,坠入万劫不复之地。所幸文昌雄才伟略,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主动避其锋芒,以逸待劳。而后积蓄实力、后发制人,一举奠定胜局。
司隶大战的胜利,让西凉军经历了一次淬炼洗礼。真正成为天下第一强军,而文昌则是独占鳌头,成为领袖群雄的诸侯霸主。”对于李利在司隶大战中的所作所为,陈宫给予极高的评价。说话时。他看向李利的眼神充满钦佩。情绪颇为激动,由衷的替李利高兴。
这让李利很不习惯他的这种眼神,隐隐有种被俯视的感觉。奇怪的是,他心里又有一丝暖意,在陈宫身上感受到一种久违的亲切感,那是亲人的感觉。
事实上,时刻关注你的人往往只有两种。其一是对你充满敌意的敌人,他关注你。只是为了彻底打败你,伺机而动、一击必中。让你再无翻身之日。其二便是你的亲人,无论你走到哪里,身后都有亲人关注的目光。看到你成功之后的喜悦,他会由衷的替你高兴,甚至比他自己有所成就还要兴奋激动;看到你失败后的沮丧,他会为你担心,为你牵挂,为你鸣不平。亲人的关注其实就是关心,就是爱护,就是支持你走向成功的前进动力和坚实后盾。
李利之所以不习惯这种关心的眼神,是因为他一直坚信靠人不如靠己,想方设法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成为真正的强者。殊不知成功的背后,他同样需要有人和他共同分享喜悦。只有有人与你分享成功的喜悦,由衷的替你高兴,这份成就才有意义。惟有如此,成功之后才能让你真正快乐起来,才会有成就感,才会让你感觉曾经的辛劳与付出都是值得的。
因此李利虽然很不习惯陈宫的这种眼神,但心里暖暖的,很受用。无形中他感觉自己和陈宫之间的距离悄然拉近了,彼此间的隔阂瞬间消失殆尽。
这一刻,李利已经不在乎陈宫是否愿意投效于自己麾下,也不需要陈宫策反吕布身边的将领,甚至不需要他为自己做任何事。与这些实实在在的利益相比,李利更在乎陈宫这个“朋友”,这个像亲人一样关注他的“大舅哥”,不希望他出现半点闪失。正所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在李利心里,陈宫就是他为数不多的知己,在他心里的份量与李暹、樊勇、郭嘉、鲁肃、诸葛亮、李挚等人不相上下,和他的妻儿等同。
对于这样真正关心自己的人,李利不需要他去做任何有风险的事,甚至希望他什么也不要做,只要跟在自己身边就行。时至今日,李利需要的是真正关心自己的人和绝对忠诚可靠的人,至于其他事情,他完全有能力也有实力达成目的,根本不需要他们去冒险。
就在李利思绪纷飞之际,陈宫一边饮酒一边顾自说道:“天子和百官逃离洛阳一事,当初确实蒙蔽了各镇诸侯的眼睛,以致他们争先恐后地抢夺天子和百官,试图挟天子以令诸侯,效仿文昌迅速发展壮大,从而取代文昌的天下第一霸主的位置。殊不知文昌素来行事缜密,目光长远,谋划周详,说是算无遗算亦不为过。是以文昌治下焉能出现如此重大的纰漏,竟让天子和百官毫发无损的逃离长安?
名利动人心呐!诸侯们疯抢天子和百官,其结果便是今日这般局面。冀州袁绍偷鸡不成蚀把米,狐狸没打着还惹得一身骚。天子暴毙之后,冀州袁绍已然千夫所指,百口莫辩,不得不背负弑君谋逆的恶名。紧接着,淮南袁术就在寿春登基称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