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骁骑-第3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也难怪。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从来不考虑没有衣服穿,这就不叫事儿。他们关心的都是国家大事。讨论的都是军国大计,何曾把心思用在穿什么衣服上面。然而,现在他们切身体会到了衣服的珍贵,那真是远比珍珠翡翠还要宝贵呀!
连日大雨、倾盆而下,将他们原本就破破烂烂的衣服浇得水淋淋的,稍一走动,便将贴在身上的破衣烂裙撕开。而后破口越扯越大,半天下来,便衣不裹体了。
迫于无奈。百官们只得强行命令甲士脱下战甲,给他们披上。却不料披上战甲后,他们根本走不动路,举步维艰。像蜗牛爬行似的。一天下来走不到一里。即便如此,还是有人咬牙硬挺下来,坚持披甲赶路。
可惜的是,淋雨之后的战甲若不能及时晾晒,就会断裂腐烂,前后不到十天,所有甲士的战甲全部裂开,不得不扔掉。至此。整个逃亡大军再也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或者说唯一一件完整的衣服就在董弘背上的包袱里。那是刘协的龙袍。可这件龙袍连刘协自己都舍不得穿,别人就更不用惦记了。
可怜他们这些养尊处优的皇室贵胄、公卿大臣和一众身子娇贵的娇妻美妾,光天化日之下竟然衣不裹体,不得不披着布片、树叶和兽皮在丛林里奔走逃亡。可谓是大汉建国四百年来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旷古奇观。
小分割线
“咯”
一口气将水袋里的清水喝干,刘协打个饱嗝,总算恢复了一些气力。不经意地扭头看向身侧,却意外瞥见董贵人白皙圆润的修长大腿,顿时刘协颇为意动,下意识地伸手从兽皮下摸向她的大腿根部。
霎时,指尖传来娇嫩柔滑而弹性十足的舒爽,这令刘协骤然心跳加速,情不自禁地缓缓向内侧探索,轻轻爱抚,胯下蠢蠢欲动。
而丰臀遭袭的董贵人差点失声尖叫,正欲开口之际却见刘协直勾勾地盯着自己,那只魔掌便是他从长袍下摆探出的右手,轻轻撩开遮住大腿缝隙的兽皮,轻轻捻揉着她大腿内侧的娇嫩肌肤,并不断向内侧延伸。一刹那,董贵人俏脸绯红,耳垂滚烫滚烫的,娇羞无限,却又暗自窃喜,紧紧抿着嘴唇,强迫自己不能发出声响,生怕被别人看到了。
“咔嚓!”
一声轻响吓坏了一对眉来眼去、偷偷摸摸的鸳鸯,使得他们瞬间终止一切动作,而刘协更是第一时间收回罪恶的魔爪。就差一点,一丁点而已呀,他就能摸到兽皮遮盖下的小土包。那一瞬间,刘协无比激动,全身微微颤抖,却不料激动得有些过头了,以至于胯下小帐篷生生撑开破破烂烂的长袍下的遮羞布。“咔嚓”一声,裤裆开了。
顿时刘协羞得面红耳赤,下意识地捂住破口,紧紧夹住双腿,唯恐被人看到。
“臣妾有一事不明,还请夫君赐教。我等为何要匆忙离开长安?据臣妾所知,李大将军并未加害于夫君,否则他就不会在夫君重病之际,特意请来太学院的张机神医给夫君治病了。”
伏寿将刘协和董贵人之间的小动作看得一清二楚,更知道刘协的窘态因何而起,是以她立即出声引开众人的注意力,以免被人看到天子的不雅之状。
“爱妃有所不知。眼下李贼羽翼已丰,已将朕看做眼中钉、肉中刺,急欲除之而后快。朕重病之时,他之所以派人请来神医张机,并非为了救朕性命,而是担心背负弑君篡位的恶名。然而,他欲加害于朕之心早已昭然若揭,司隶大胜后,他当众处死刘范和刘诞兄弟,就在长乐宫大殿门前将刘氏兄弟枭首示众,当时朕看得清清楚楚。”
说起李利的恶行,刘协彻底将自己的丑态抛之脑后,脸上浮现出心有余悸之色。
语气稍顿后,他恶狠狠地道:“刘范和刘诞兄弟二人何许人也?那是真真切切的汉室宗亲,高祖后裔呀,可李贼说杀就杀,视皇室贵胄如同草芥,杀人不眨眼哪!眼见于此,若是朕还待在长安不走,说不定什么时候,李贼就会对朕下毒手,届时他连眼睛都不眨一下,朕便命丧黄泉了。”
伏寿后知后觉地微微点头,眸子中显露出惊讶之色,沉声道:“原来李贼如此阴险毒辣。若不是夫君道破此人的真面目,臣妾还以为李贼虽然行事霸道、恣意妄为,却还不至于谋害夫君。如今看来,却是臣妾看走眼了,误把奸贼看做栋梁,险些夺走夫君的江山社稷!”
这一刻,伏寿脸上的神色与刘协出奇地一致,同仇敌忾,对李利恨之入骨。随即,她变戏法似的娇容顿变,柔声道:“不知夫君脱离险境后准备如何惩治李贼?”
一句“惩治”让刘协神情大振,喜上眉梢,累得一直佝偻着的脊梁顿时挺得笔直,之前被丛林逃亡一点点消磨掉的帝王之气似乎又回到他身上,一扫萎靡颓废之气,眉宇间浮现挥斥方遒的帝王霸气。
“脱离李贼魔爪之后,朕便颁布勤王诏令,号令天下各路诸侯讨伐李贼,誓必将其一举击败,灭其满门,诛杀九族!”
这一刻,刘协声音宏亮,中气十足,听得一众饱经丛林磨难的三朝老臣老怀欣慰,热泪盈眶。然而很多甲士却是另一番滋味,如果能够被李利收进主力战营的话,他们是绝对不会跟随杨奉背叛西凉军的。是以,当他们听到刘协这番话时显得心不在焉,眼神飘忽,东瞅瞅西望望,无意中瞥见一道别样风景:“咦,陛下裤裆开了!”
当然,这是他们暗自嘀咕的声音,却没有当众说出来。经过一个多月的朝夕相处,刘协头上的天子光环在他们眼里黯然失色,狗屁都不是。世人都把皇帝称作天子,可刘协这个天子却被电闪雷鸣吓得钻进女人怀里,战战兢兢,半天不敢露头,如此胆怯之人竟然自诩天子,我呸!
然而这些话他们只能藏在心里,对谁都不能说,哪怕是在首领杨奉面前,他们也不漏半点口风。尽管他们极其鄙视天子,但首领杨奉却是死心塌地跟着天子和董承一条道走到黑,碍于杨奉平时对一帮兄弟还算不错,所以他们只能一路跟随下去。至于结果如何,他们却是心里没底,彷徨无依


第880章 群狼夺食
三伏天,一队快马疾驰如风,直奔西凉大营而来。
辕门大开,这行人径直入营,直到奔至中军大帐前,方才勒马停下。
“主公连日奔波,末将等迎驾来迟,还乞宽恕。”
大帐石阶前,周瑜、法正、赵云、黄忠等人闻讯赶来,周瑜领衔恭声拜道。
“公瑾无需多礼,众将起身,随我入帐叙谈。”
从金猊兽王背上飞身跃下,李利轻呼一口气,抹了一把额头上的热汗,抬手示意周瑜等人不必拘礼,继而大步迈上石阶,走进帅帐。
稍事梳洗后,换上单薄锦袍,李利再次出现在大帐中,随意而坐,慢条斯理地饮茶解暑。
“主公此行可还顺利?长安城中无人滋事吧?”堂下在座之人都是李利麾下亲信将领,是以周瑜直接开口询问,无须顾忌。
李利微微颔首,沉声叹息道:“两位老将军归天,大汉痛失擎天之柱。在这个节骨眼上,天子和百官却不见踪影,生死不明,天下局势将再次发生巨变。即将到来的秋天,注定是个多事之秋啊!”
周瑜闻言点头,颇感痛惜地道:“皇甫嵩和朱儁二人乃我大汉硕果仅存的两位当世名将,不成想两位老将军竟在半月之内相继逝世,令人惋惜呀!”
语气一顿,周瑜神情肃然道:“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天下局势都将动荡不安,风起云涌。变幻莫测。值此时局动荡之际,我等理应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一步踏错,错失大好局面。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嗯。”李利随口应声,眯着眼睛与周瑜对视片刻,若有所思地颔首道:“公瑾所言正合我意。不管天下局势如何变幻,我西凉军还是西凉军,固若磐石。不会随之动荡;而我李利依然是天下兵马大将军,这一点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改变,也无人能撼动半分!”
说到这儿。李利摆手说道:“好了,闲言少叙,还是说说眼前战事进展如何。至于其他事情么,兵来将挡水来土屯。我李利和麾下西凉军从来不惧挑战。无论任何对手敢向我等挑衅,我西凉军都誓必将其碾成粉碎。”
李利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在帅帐中激荡,听之令人振奋,热血沸腾。
堂下,周瑜和法正对视一眼,相顾点头,既而与身边将领点头示意,随即众人起身跪拜道:“主公英明。实为我等之幸,西凉数百万百姓之福!”
这一拜绝非偶然。而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西凉众文武深思熟虑后的结果,也是他们的心声。
自从天子和朝中百官们逃离长安之后,西都长安就此名存实亡。时至今日,天子刘协和朝中三朝老臣们已成为挡在李利和西凉众文武面前的绊脚石,朝中三公九卿及僚属只有这么多位置,全都被朝中老臣把持着,有他们占据朝堂,占着茅坑不拉屎,西凉众文武便难以跻身朝堂,总不能将他们全部罢免吧?与此同时,若是公然将他们悉数除掉,必遭天下人唾骂,留下千古恶名;如若任由其发展下去,又会对西凉后续发展造成极大阻碍,强行压制着西凉众文武的晋升之路。
故此,当西凉军粉碎中原诸侯联盟的大举讨伐、取得司隶大胜之后,西凉众文武与朝中百官之间的权势斗争便随之凸显出来,矛盾日益激化。如此就使得长安城风声鹤唳,时局诡异,暗流汹涌,不少西凉将领和文官们对此颇有微言,只是不敢在李利面前提起,敢怒不敢言而已。
这一点从李利封赏治下主要文臣武将的官秩中就能看出来,像李玄、贾诩、李儒、郭嘉和周瑜等一大批肱骨之臣,以及李暹、滕霄、典韦、桓飞、徐荣、波才和马超等主要将领,他们全都是秩同九卿(俸禄),却没有实质的九卿或以上的实职,只能兼领京兆尹或州刺史之职。对此,他们都是李利的亲信心腹,自然不会有什么怨言,可他们被压制不要紧,要紧的是他们辖下的一众僚属就没有这种待遇了,官职和俸禄全都提不上去。如此一来,若说这些僚属也没有怨言,那无疑是自欺自人。
为官者,无论是两袖清风还是光宗耀祖,都逃不出“名利”二字,不为财便为名,不为名则图利。真正不求名不为利的官员不是没有,却是凤毛麟角,寥寥无几。纵观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名利贯穿史册,始终不曾改变,人性使然,前人如此,后人亦如是。
乱世之中,为官者更为现实,封妻荫子着有之,扬名天下者有之,博取荣华富贵者比比皆是,试图改变命运者更是不在少数。因此,当李利位极人臣之时,跟随他打天下的文臣武将自然也有自己的期许。然而朝中文武百官的存在挡住了他们的晋升之路,挡人前途不啻于生死大仇、不共戴天,这种矛盾无法调和,必然是鱼死网破的殊死斗争。
身为西凉统帅,李利自然对此心知肚明,继而费尽心机谋划着解决之法。若是他连这一点都想不到,那他这个统帅也就做到头了,早晚必将被人取而代之。
于是,不久之后天子和百官们逃离长安,试图彻底摆脱李利的掌控,中兴汉室,再建大汉帝国。天子和百官们刚一逃出牢笼,尽管李利严令西凉全境封锁消息,任何人不得泄露,可这个消息还是在西凉众文武中迅速流传开来。是以,天子和百官前脚离开,紧接着就有很多西凉官员联名上表劝进,向李利谏言改元开国、即位至尊;如果劝进成功,那么西凉众僚便立刻水涨船高,加官进爵之日就在眼前。
君临天下的诱惑大不大。这是不言而喻的。当年董卓治下只有京兆三辅和司隶之地,便整天想着登基帝位、位及至尊,君临天下。为此董卓搭上了自身性命,落个尸首异处的国贼之名,恶名昭著,被世人所唾弃。如今李利所拥有的地盘和实力数倍于昔日的董卓,乃实至名归的天下第一诸侯,如此以来他就具备了君临天下的实力,而且不会重蹈董卓之覆辙。由此可见。西凉众多僚属联名劝进并非一时冲动,也不是无稽之谈,而是顺应时局。顺水推舟,一举成功的可能性极大。
随着劝进的这股暗流越来越凶猛,李利麾下的亲信将领和谋士却愈发感到不安,天子刘协还没死呢。就急着劝进。如此急功近利之举绝非老成谋国之良策。故此,他们百感交集,深感时机尚未成熟,唯恐主公李利抵挡不住君临天下的巨大诱惑,答应众多僚属联名所请,公然改元开国、登基称帝,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随之他们派遣快马前来阳平关大营,一封封亲笔书信递到周瑜、法正、赵云、黄忠和马超等人手里。信中阐明厉害:如今天下局势诡异莫测,谁敢率先称王称霸。必将沦为众矢之的,群起而攻之,覆灭在即。为此,他们委托周瑜、法正和赵云等亲信将领劝告主公李利以大局为重,目前以维稳为重中之重,徐图进取,夯实根基,切不可轻易进位,否则西凉大好局面就将毁于一旦。
之所以委托周瑜和法正劝谏,是因为联名劝进的西凉官员大多是李玄、贾诩、李儒和郭嘉等人的帐下僚属,这就致使他们不便亲身前往阳平关大营面见李利。毕竟,这种坏人前途之事极遭人恨,如果让这些僚属知道是他们的顶头上司坏了自己的晋升之路,日后还如何共事?
但是,由周瑜和法正等人劝谏则不会招人嫉恨,因为自古以来的劝进之路都有“三进三辞”之说。所以,周瑜和法正等人劝谏乃份内之事,情喇中,不算过分。
然而李利掷地有声的表明态度,则一举堵死了劝进官员的言路。自此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会有人再敢轻言劝进了。
小分割线
伴随众将相继离去,帅帐内只剩下周瑜、法正、裴潜、李挚和李利五人。
起身走到堂下与周瑜等人坐在一起,李利脸上浮现淡淡的笑容,对法正问道:“孝直所谋之事进展如何?”
法正闻言脸上露出肯定的笑容,恭声道:“一切顺利。按照时间推算,结果应该就在这两天揭晓。”
“如此甚好。”李利微笑颔首,坦言道:“眼下时间紧迫,汉中之战至今已有四个月,不能再拖了,必须速战速决。不瞒诸位,按照预定时间,天子和百官们将在一个月后,也就是入秋之时逃离我西凉军地界,东归洛阳。届时,天子必定下诏勤王,召集各路诸侯齐聚洛阳,妄图剿灭我等。不过,经过前番中原联盟大败之后,各路诸侯应该不会响应天子号令,不敢公然与我李利为敌。
相比之下,他们对天子更有兴趣,一个个志在必得,野心勃勃。毕竟天子在我等掌控之下发挥了巨大威力,为我西凉军筹集了数以百万计的钱粮辎重,驱使着天下各路诸侯疲于奔命。眼见于此,他们都切身体会到了天子和百官们的巨大作用,绝不会轻易放弃。如此百年不遇的空前盛事,我等岂能错过,无论如何也要掺上一脚,势必要将这潭浑水搅得浑浊不堪。惟有如此,我等才能浑水摸鱼,否则天下诸侯整天盯着我西凉军,我等还有何作为?”
周瑜、法正和裴潜三人听得目瞪口呆、瞠目结舌,随之周瑜由衷赞叹道:“这才是真正的香饵钓金鳌,抛出天子和百官将各路诸侯全部调动起来,群狼夺食,势必引发一场大混战。主公此举当真是英明至极,末将拜服!”
(……)

第881章 搂草打兔子
周瑜、法正和裴潜三人听得目瞪口呆,瞠目结舌地直勾勾看着脸上时刻挂着微笑的主公李利。
随之周瑜由衷赞叹道:“这才是真正的香饵钓金鳌,抛出天子和百官将各路诸侯全部调动起来,群狼夺食,势必引发一场大混战。只要各路诸侯大打出手,必定进一步加深他们之间的仇怨,使得他们将注意力从我西凉军身上挪开,继而盯着身边相邻的诸侯。
如此一来,就为我军进取中原扫清道路,进而一步步蚕食中原州郡,彻底消灭割据中原的各路诸侯。主公此举当真是大气魄、大手笔,英明至极,末将拜服!”
“哈哈哈!”难得见到周瑜甘拜下风的场景,李利开怀大笑:“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嘛!要想把这些诸侯都调动起来,就必须抛出他们最眼馋、最迫切想得到的诱饵。若非如此,他们还会一直龟缩不出,时刻提防着我西凉军,令我等束手束脚,无从着手。而这个能让天下诸侯都为之垂涎三尺的香饵,正是天子刘协和那些德高望重的三朝老臣。”
说话间,李利收敛笑容,深有感触地正色道:“说实话,天子和百官们为我西凉军做出过巨大贡献,没有他们坐守长安,我西凉军绝对不会如此迅速地发展壮大,乃至成为天下第一大诸侯势力。尽管他们坐守长安什么也不做,武不能安邦、文不能治国,但他们的作用和影响力却是难以估量的。”
“两年前。是我军大整军之后最困难的一段时期,粮草紧缺、军械不足,府库空空如也。就连郿邬粮仓都搬空了。就这样,还是无力支撑各营将士最基本的粮草给养,不得不将大军化整为零,分散到边境驻守,自谋出路。就在我最困顿之际,朝中百官纷纷发动关系,一封封亲笔信函发往各州各郡。联系他们的门生故吏和世家故交,借取粮草辎重。
随后,一车车钱粮相继进入长安。每一笔数目都不算太大,一车、两车五车、十车,其中以皇甫嵩和朱儁两位将军的故交好友最为慷慨,十余位故交便资助十万石粮草和二十万余斤铁器。而其他百官们的门生故吏虽然资助数目不大。却胜在人数众多。有着数以千计的门生故吏和世家故交。半年下来,相继为我大军筹集了一百多万石粮草和数十万斤铁器,余下还有琳琅满目的其他金银玉器,足足堆满一个仓库,价值不下三十万金。
与此同时,刘氏皇族也做出巨大贡献。汉室数百年的积累,所拥有的金银细软数目庞大,仅是宗正府便捐献了三十万金。皇宫之中也有不少于二十万金的金银玉器。因此,我西凉府库虽然没有粮草。但金银玉器却堆积如山,随后换取了无数粮草辎重,极大缓解了我军的粮草辎重压力。当然,现在我也不必对诸位隐瞒,皇室宗族捐献金银细软并非自愿,而是迫不得已,不得不这么做。”
“呵呵呵!主公无须解释,钱粮短缺,此乃形势所迫,不得不如此。我等能够理解、、、呵呵呵,理解!”周瑜、法正、裴潜等人哑然失笑,连连点头附和道。
李利微笑颔首:“是啊,形势逼人,处境困顿,逼得我李利不得不做恶人,否则我数十万西凉将士的生计便没有着落。直到现在,我一直没有忘记百官们为我西凉军所做的巨大贡献,经常念叨着他们的恩德。
最近三年,各路诸侯每半年都要缴纳一次钱粮,虽然数目都不多,却廖胜于无,林林总总算下来,也有上百万石粮草和数十万两金,大大缓解了我西凉粮草匮乏的局面,为我们实施修养生息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若是没有各方面的资助和诸侯进项,我西凉军何以在短短数年间发展壮大至此啊!”
法正深以为然地接声道:“主公所言极是。我西凉四州之地,若是没有天子和百官们坐守长安,就不会得到任何资助,一切都需要自食其力、自谋发展,如此便不会有时下这般安定祥和的大好局面。然而我等与天子、百官们的矛盾冲突无法调和,更不可能妥协,注定是势不两立的对立势力。
在平定长安之乱的初期,天子和百官们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帮助我等渡过难关,挺过那段最艰难的时期。毫不夸张的说,在那一时期,我西凉军离不开天子和百官们的援助,不可或缺,否则必然面临其他诸侯势力的征伐进剿。但是,此一时彼一时,如果说三年前的天子和百官们对我等而言是炙手可热的香饽饽,那么现在他们在我等手里就是烫手的山芋,阻碍了我军进一步发展壮大。”
语气一顿,法正神情肃然道:“恕微臣斗胆直言,天子和百官们所能发挥的作用已经全部使出来了,如今便是他们收取回报的时候。因此,时下将他们抛出去无疑是个极其明智的决策,干脆利落,有百利而无一害。
换言之,如果他们赖在长安不走,必将对我等造成极大困扰,牵制着我西凉军政的方方面面,处处掣肘,非但没有任何助力,反倒还得时刻提防着他们借机生事,挑起事端。而主公素来仁慈,又顾念他们往日对我军有过贡献,势必处处忍让,无形中便纵容他们的气焰,促使他们愈发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倘若如此,当事态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主公还是不能对他们下手,而我等更是投鼠忌器,有心无力。毕竟,肆意残害三朝老臣和弑君篡位的罪名实在是太大了,谁也担待不起;一旦背负这等恶名,必遭天下黎民百姓诟病,从而彻底失去民心。不得人心。千秋霸业自是无从谈起,而后便会举步维艰,江河日下。直至彻底败亡。是以,微臣绝对支持主公扔掉这个烫手山芋,此次便是最好的时机。”
法正话音方落,周瑜便欣然点头说道:“孝直所言甚是中肯。现如今,我西凉军虽号称天下第一诸侯势力,却还没有强大到横扫天下各路诸侯的地步,这就让各路诸侯深深松一口气。不会一直盯着我们。与之相反,他们也想快速发展壮大,迅速拉近与我等的距离。随后赶上,最好是一举超过我西凉军。而他们所需要的快速发展壮大的契机,正是效仿我西凉军的发展道路,挟持天子和百官。借此牵制各方诸侯。占据大义之名。有鉴于此,末将对此还有些担忧,三五年之内会不会又有一方势力迅速崛起,继而与我西凉军分庭抗礼呢?”
“呃?”法正闻言惊愕,不假思索地点头接声道:“公瑾之言着眼长远,不无这种可能,微臣也有此担忧。”
李利微笑不语,目光转移到一直不曾说话的裴潜身上。笑声道:“文行对此有何高见?有什么想法不妨直言,无须顾忌。这就是我李利不同于其他诸侯的根本区别。讨论时局和军政之时,无论你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毫无顾忌地说出来,所献之策被采纳了,则论功行赏,说错了也不予追究。如果你对我李利有什么看法,或者有些事情看不惯,也可以当面提出来,同样不予责罚;但背后妄加议论或肆意诽谤,则一律严惩。呵呵呵!”
裴潜神情一震,眼神浮现着难以掩饰的激动之色,能够亲耳听到自家主公的这番话,这说明李利已将他纳入亲信之列,这是身份的象征,也是即将被提拔重用的好兆头。
“禀主公,在下、、、呃,微臣对长安局势不甚了解,是以不敢妄自猜测。但主公行事历来严谨缜密,算无遗算、滴水不漏,因此微臣斗胆猜测,主公对此事一定有过周密的谋划,断然不会放虎归山留下后患。是以,微臣没有安北将军和军师的担忧,反而对即将到来的混乱局势有些琢磨不透。有我西凉军虎视在侧,不论哪路诸侯抢得天子和百官,其都将视为西凉军为头号大敌,到那时我等势必陷入被动,甚至还会有一连串的声讨和罢免官爵的诏书传到西凉境内。”
李利笑呵呵地颔首道:“文行果然见识不凡,一语中的。一旦天子落到其他诸侯手里,我等必然是面临被声讨的被动局面,这是不言而喻的。不过,如今天下局势已趋于明朗,弱者声讨强者,缺乏说服力,再华丽的辞藻亦是枉然,过于苍白,我等完全可以不予理会。呵呵呵!”
大笑之余,李利话音稍顿中语锋陡转:“现在摆在我等面前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收复汉中,然后才有精力谋划其他事情。文行,听说前几日你潜入汉中拜访了杨松,不知结果如何,他是否愿意投靠于我呀?”
裴潜闻言脸上露出一抹喜色,恭声道:“全仗主公威名,微臣不辱使命,已于八天前说服杨松投效主公麾下。按照军师的吩咐,这几日杨松应该就在积极运作,设法说服张鲁断掉益州军的粮草供给,而后再将益州军困在阳平关内,坐以待毙。”
“哦?这么说军师之策确实可行,不知最近几日可曾发现关内守军有何异常举动?”李利有些惊讶的追问道。
裴潜坐回原位,正襟危坐,霍然将话语权转到法正手里,深谙进退之道。法正闻声笑道:“正如主公所说,这几天关内的益州军还真是与以往有些不同。其一,关内的炊烟明显比前几天少了许多;其二,城楼上的守军又增加了三千人,防守愈发严密,两个时辰轮换一次;其三,守军当中没有汉中军和张鲁、杨柏等人的身影,他们似乎是已经全部撤出阳平关。
是以,这几日我军各营将士积极备战,一旦发现守军异动或收到杨松的密信,便立即强攻阳平关,彻底歼灭益州军,继而攻占汉中!”
李利听得眉开眼笑,赞许道:“好,甚好。如果战事顺利,孝直和文行当居首功,公瑾指挥有方,本将军必定论功行赏!”
语气稍顿之际,李利似是想起什么,神情顿变,急声道:“赵韪、吴懿等人绝不会坐以待毙,一旦张鲁断绝粮草供应,他们必定强行突围,杀出汉中,返回益州。然则,益州军吃了大亏,绝不会让张鲁好过,他们极有可能在返回益州途中搂草打兔子,捎带着夺取葭萌关。而我军若想攻取益州,葭萌关绝对不能落到益州军手里,否则我等将极其被动。”
“葭萌关!”周瑜、法正和裴潜三人闻声色变,不约而同的念叨着这个扼守蜀道咽喉的险关要冲。
(……)

第882章 鹬蚌相争
阳平关屹立如昔,城头上站着密密麻麻的守军将士,足足五千人。
城下依然平静,荒草连天,不见人影。
驻扎在二十里外的西凉军绝对想不到,防守森严的阳平关内,此时却是另一番情景。
但见关内偌大空地上的营帐全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列兵戈林立、甲胄森森的益州军将士。不仅兵士们整装待发,就连历来锦衣翩翩的温文尔雅的益州长史赵韪,此刻也是身披战甲、头戴鹰盔(也作兜鍪),手持佩剑,准备亲自上阵厮杀。
对峙半个月之久的西凉军没有杀来,反倒是阳平关后方战火骤起,张鲁麾下大将杨柏率军堵住南门,将益州军困在关内,进退维谷。
形势之所以急转直下,还得从十天前说起。
十天前,张鲁帐下谋士杨松突然告假返回南郑城,却不料他当天夜里就连夜返回关内。此后两天,杨松整天跟在张鲁身边,嘀嘀咕咕不知说些什么。只知道不久之后,张鲁和赵韪在宴席上发生激烈争执,险些当场撕破脸皮、刀剑相向。
争执过后的当天深夜,张鲁便不告而别,悄悄返回南郑城,将杨松和杨柏兄弟二人留在关内处理善后事宜。
不成想,张鲁前脚离开,杨松和杨柏兄弟俩随后便带着一万五千余汉中军悄无声息地离开阳平关,并带走了大量粮草和辎重,还将余下的粮草辎重全部捣毁。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关内的粮草辎重本来就是由杨松和杨柏兄弟俩负责监管发放,而那一万多名汉中军将士就是留在关内看守库房的。而这也是张鲁防备益州军的必要手段,就连赵韪、吴懿等人也无从反驳,虽然很不情愿。却不得不接受。毕竟益州军所需的粮草辎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