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骁骑-第2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待战马错身而过,挥刀如雨的两人不得不收手,随即两个策马奔腾的身形渐渐清晰起来。
只见这剧烈交锋的两人,赫然是西凉将领陈到和冀州四庭柱之一的高览。
截止现在,此二人已大战六十多个回合。在此期间,虽因两军兵士阻隔偶尔错开,但两人清除障碍之后仍旧不约而同的找到对方,势要一决高下。
“陈到将军且慢!”
正当陈到回马再战之际,张燕打马奔来,急声道:“袁贼内阵有变,还请将军速战速决,不宜再与高览纠缠!”
“哦?”陈到闻声惊愕,抬眼看向袁绍帅旗下方,却见帅旗下空空如也,原本密密麻麻的冀州战骑竟然不翼而飞、遁形匿迹了。
“怎么会这样,袁绍何在?”一瞬间,陈到神色大变,急忙提缰勒马,诧异道:“张燕将军,这是怎么回事?袁绍去哪儿了,那守护袁军帅旗的五千战骑又在何处?”
“将军莫急,事发突然,还请将军切莫急躁,务必冷静一下。”
眼看陈到神色焦急,张燕急忙说道:“末将也是刚刚注意到帅旗下的袁军似有异动,袁贼和他麾下的一众文臣谋士居然悄无声息地离开中军,不知所踪。不过。眼下我等已将袁贼中军的两万余人马牢牢困住,正面和左右两翼都是我黑山军人马,袁贼和他身边的五千骑兵不可能无声无息的冲出重围。是以。袁贼定然是从后阵直接撤向大营,想必此时已经冲出重围,逃向盟军大营。”
“啊!这可如何是好?”陈到闻言大急,神色一变再变,颇为懊悔道:“主公命我不惜代价攻破袁绍中军,无论如何也要缠住袁绍,使其不得脱身。更不能放他逃走。没想到,我等已经稳居上风,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之时。袁绍等人却突然逃离战场。这让我如何向主公交代,有何面目去见主公?我唉!”
眼见陈到愁容满面、十分焦虑,张燕劝慰道:“将军不必如此自责。以末将观之,袁贼必定是刚刚率部逃跑。眼下还没有走多远。我等完全可以迅速击溃眼前的袁军,而后挥军追杀上去。故而,我等现在奋力拼杀为时未晚,一切都还有挽回的余地。”
“呃?好、好、好啊!”陈到神情剧震,连声叫好,随即提缰挥枪、跃跃欲试,急不可耐地道:“既然如此,我等万万不可迟疑。立即率军冲阵,断不可让袁绍走脱!”
看见陈到如此急切。张燕亦不多言,勒马转僧余,回头说道:“末将唯将军马首是瞻,愿听调遣。不过,时下形势危急,将军不可再与高览纠缠,以免贻误战机,让袁贼趁机跑掉!”
陈到欣然点头道:“好,张燕将军所言有理,便依你所言。你我二人分头行动,你率领步军正面进攻,我带领骑兵从侧翼猛攻,务必尽快击溃敌军,追杀袁绍!”
“诺!”张燕毫不犹豫地应声答话,当即纵马离去,而陈到也不再与高览厮杀,刻意避开高览,退回本阵率领飞燕轻骑向侧翼冲杀,试图尽快与王当合兵一处,一举打败困兽犹斗的两万余袁绍中军。
不得不说,经过之前的一番生死搏杀,张燕在不经意间已经彻底放下了黑山军大首领的架子,摆正自己的位置。因此,他在陈到面前以末将自居,姿态放得很低,再没有半点孤傲骄横之气。只是他并不知道,其实陈到在西凉军中的官职地位并不高,至少目前还仅仅是校尉而已,远不如他平难中郎将的身份显赫。而张燕之所以在陈到面前如此谦卑,其一是陈到武艺高强,其二便是陈到是金猊卫营中将领,乃李利身边的亲信部将。
半个时辰里,置身于黑暗中的李利一行三千余战骑静静观望着眼前战事,厉兵秣马,蓄势以待。
恰逢袁绍在张郃的保护下悄然撤退之时,陈到与张燕临阵商议对策之际,李利预定的半个时辰如期而至。而此时天边已露出一丝光亮,璀璨的星辰悄然隐退,天地间迎来了黎明前的短暂黑暗。
“金猊卫众将士听令,不打火把,不得喧哗,隐蔽进军。目标袁绍中军帅旗,众将士随我杀!”
伴随李利一声令下,三千金猊卫骑兵应声而动,跃马奔驰。尽管没有众将士嗷嗷叫的喊杀声,但战马奔腾中“哒哒”的轰隆声响却是无法遮盖。所幸的是,此刻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喧嚣至极,无形中把李利一行人的策马奔驰声响完全掩盖其中,从而达到了李利隐蔽行军的目的。
与此同时,在袁绍中军战场上,与陈到议定分头行动的张燕第一时间回到本阵,既而会同黑山军二首领孙轻率领三万步军正面猛攻袁军的最后一道防线,与守卫帅旗一万五千余袁军展开殊死搏杀。
剧烈厮杀当中,张燕命令孙轻坐镇指挥大军冲杀,而他则率领仅剩百余人的亲卫骑兵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此举,俨然是效仿大战伊始时的李利,试图率先撕开袁军防线,为身后的大军开凿一个缺口,以便于大军一拥而上,从而一举击溃负隅顽抗的袁军。
跃马疾驰之中,张燕掌中战刀凌空挥舞,左右翻飞,煞是勇猛。而随他冲锋在前的一百多名亲兵也表现不俗,紧跟张燕身后左右折冲,牢牢守住张燕后背和两侧的安全,确保张燕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大胆地全力拼杀,勇往直前。由此可见,这百余名亲兵都不是庸手。毕竟他们能在如此激烈的厮杀中活到现在,这本身就证明他们都是身手不凡的精兵勇士。
浴血厮杀中,张燕一马当先,手起刀落间一个个袁兵惨叫毙命,所到之处无人能挡。是以,仅仅片刻工夫,他便如愿以偿地杀进袁军内阵。距离插在后阵帅台上的袁绍帅旗仅有五十步之隔,完全可以说是咫尺之遥,触手可及。只需一个冲锋而已。
这一刻,张燕极其振奋,甚至于惊喜若狂。因为他终于冲进袁绍中军的核心地带,帅旗就在眼前。等于是已经完成了李利交付的任务。而为了完成这一目标。他手下的五万黑山军伤亡近半,就连他自己都险些横死在淳于琼、高览、高干和严凯四人的围攻之中,可谓是九死一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现在,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胜利就在眼前!
然而,心头狂喜的张燕丝毫没有留意到,紧随身后的一百余名亲兵已然战死大半。还有数十名亲兵被拦截在内阵之外,而今还跟在他身后的骑兵仅有寥寥十余人。也就是说。他本想为大军杀出一条血路的计划成功了,不过却是昙花一现,以致于他自己深陷袁军的合围之中,除了身后仅有的十余名亲兵,已然是孤立无援。
只可惜,张燕此刻并没有留意到这些,甚至于没有意识到自己置身于极度危险当中,随时都有可能丢掉性命。因为,这里是袁军帅旗之所在,也就是袁绍所在的地方;尽管袁绍此时已经不见踪迹,但留守的袁军将领却齐聚在此。
“恶贼来得正好,受死吧!”
果然,正当张燕振奋惊喜之际,一声厉喝突然传入耳畔,震得他双耳发聩,顿时脑海里一片空白。不过,他终究是久经战阵之人,在两耳失聪、头晕目眩之际,他完全是凭借自身本能,挥刀向左侧劈砍而去。因为他对这个音犹在耳的断喝声并不陌生,第一时间听出这是淳于琼的声音,之前他已经听过多次,是以对这个声音很是熟悉。
“铛!”砰然巨响声中,张燕险之又险地挡住了淳于琼的偷袭,侥幸保住性命。但他终究是反应稍慢,一击之下被淳于琼势大力沉的战刀震得身体侧歪,胯下战马被迫横向急退数步,以致于他险些翻身落马。
就在侧歪在马背上的张燕准备起身抬头坐稳身形的一刹那,两侧耳畔边再次传来“飕飕”的破空声,伴随声响而来的强劲气流猛烈冲击着他的耳膜。
霎时,张燕浑身一震,毛骨悚然,当即想也不想,借着身体侧歪之势顺势扑身下马,企图以自动落马避开两面夹攻的袭杀。
“噗嘭!”
沉闷的锐器破体声中,张燕的反应速度终是稍慢一霎,堪堪避过脑袋,却避不开肩膀,被突如其来的一杆长矛刺中左肩,继而生生将他掀翻落马,重重摔砸在地上。
“啊!”落地后的张燕整个上身战甲都被硬生生撤下来,犹如刺猬被剥掉外皮一样,痛得他失声惨叫,满地打滚。恰在此时,刚刚刺中的长矛和另一柄战刀再度卷土重来,俨然欲将他斩成四段,死无全尸。然而,令志在必得的偷袭之人极其意外的是,痛得满地打滚的张燕不知是有意还是凑巧,正好赶在两杆兵器临僧际,“咕噜”一滚,端端滚进他的座骑战马腹下,再次躲过一劫。
“咻咔嚓!”
又是一个突如其来的破空声,紧接着便是一声清脆的骨骼断裂声响。但这一次的被害人并不是藏在马腹之下的张燕,而是手持长矛刺中张燕左肩的严凯。可怜严凯正在挺矛刺杀张燕,却不料身后突然杀出一道流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刀砍断他的脖子,以致于他连惨叫声都没来得及喊出来,便莫名其妙的身首异处,当即毙命。
“吼!”就在严凯的无头尸身栽倒落地之际,一声振聋发聩的兽王咆哮猝然而起,致使一众袁军将领闻声色变,惊骇不已。
(……)
第769章 雕虫小技
“咻!”
又是一个突如其来的破空声,紧接着便是,“咔嚓”一声骨骼断裂的清脆声响。
但这一次的被害人并不是藏在马腹之下的张燕,而是手持长矛刺中张燕左肩的严凯。
可怜严凯正在挺矛刺杀张燕,却不料身后突然杀出一道流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刀砍断他的脖子,以致于他连惨叫声都没来得及喊出来,便莫名其妙的身首异处,当即毙命。
“吼!”
就在严凯的无头尸身栽倒落地之际,一声振聋发聩的兽王咆哮猝然而起,致使围杀张燕的袁军将领闻声色变,惊骇莫名。与之相对的是,躲在战马腹下的张燕则是惊喜不已,一种死里逃生之感油然而生,无尽的感激之情涌上心头。
霎时,李利健壮挺拔的身姿出现在内阵袁军视线当中,而仰天咆哮的金猊兽王则昂首而立在张燕的座骑身旁。
“嘭”地一声巨响之下,金猊兽王安然落足,一边低声嘶吼不止,一边虎视眈眈地看着纷纷后退的袁军将士。
“啪、啪、啪??嘭嘭嘭!”
一滴滴鲜血从金猊战刀的刀尖上缓缓滑落,溅在一块青石上,发出嘀嗒声响。那每一滴鲜血溅落时发出的清脆响声,宛如敲打在袁军心坎上一般,促使他们心跳加速,一股难以言表的恐惧充斥在他们心头,以致于很多袁军将士不由自主地下意识后退,唯恐下一刻这柄见血封喉的战刀出现他们面前。
“咳咳咳!”莫名的寂静被这阵轻咳声瞬间冲散。
只见张燕一边咳嗽一边强撑着身体从战马腹下爬出来,继而随手拾起失落在地的战刀,艰难地杵着战刀慢慢站起来。
“末将、、、咳!”乍一开口,张燕便又忍不住地咳嗽一声,嘴角溢出一抹鲜血。
随即。他强忍着堵在嗓门眼儿上的血气翻腾,满脸苍白地低声道:“末将拜见主公。末将身负重伤无法施以全礼,请主公恕罪”
不等张燕把话说完,李利抬手示意张燕不必多说。颔首道:“黑山军不负所托。攻破袁绍中军,这是你张燕的功劳。而你不计自身安危。毅然身先士卒,率先冲破敌阵,实属难能可贵,本将军深感欣慰。而今你身负重伤。不宜再战,且先退入金猊卫之中,待我斩断敌军帅旗之后,再遣人护送你返回关内医治。”
“诺,一切听凭主公安排,末将遵命。”张燕感激涕零地低头一礼,权当跪拜叩谢。随即。在亲兵的搀扶下,他重新翻身上马,继而缓缓退入金猊卫骑兵当中。
诚然,随着李利突然杀进袁军帅旗之下。整个内阵防线轰然崩溃。随之而来的便是,原本顽强抵抗的两万余袁军被冲击得七零八落,纷纷退到帅旗正下方,惊惧惶恐地看着高坐在金猊兽王背上的李利,已然斗志全无,溃败在即。
此消彼长之下,王当和陈到二人率领的一万余黑山骑兵、孙轻率领的将近三万黑山步军和李挚手下的三千金猊卫重新聚拢在一起,对袁军帅旗下的一万多袁军形成合围。
至此,这股坚守帅旗的袁军可谓是真正的笼中之兽,覆灭在即,插翅难逃。与此同时,退守盟军后阵的六万余冀州军,要么战死沙场,要么逃向两翼,现如今只剩下这一万余人马了。
而此时的主战场上,则是集中着吕布、刘备和曹操三路诸侯的十余万人马。大战伊始,这十几万人马和袁绍麾下位于阵前的数万巨盾兵、弓弩手合在一起,组成二十余万大军与十三万西凉战骑激烈交锋,大战一夜,直到现在仍然战况不明,胜负未分。
然而,此时此刻,这场大决战却是处在胜负攸关的重大转折点之上。
一旦袁绍的帅旗被西凉军砍倒,或是直接焚毁,对于正在激战中的盟军而言,那将是毁灭性的打击。尤其是再过半个时辰,天色就会放亮,届时盟军将士就会发现中军帅旗已失,盟主袁绍生死不明;再加上黑山军临阵倒戈,西凉帅旗出现在盟军后阵。如此以来,诸侯盟军焉有不败之理?
是以,现在就是娄底原决战的最紧要关头,而插在后阵帅台上的袁绍帅旗则是决定胜败的关键所在。
至于刚刚围攻张燕的三名袁军将领,其一是淳于琼,其二是袁绍的侄子高干,其三便是被李利一刀斩首的严凯。当严凯身首异处的一瞬间,淳于琼和高干二将的反应速度超快,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打马回撤,第一时间退到帅旗正下方,置身于一万多名袁军当中,暂时安全无虞。
“哒、哒、哒!”
短暂的僵持休战过后,正当李利举起战刀准备下令进攻的一瞬间,却见拥挤成团的袁军突然向两侧散开,从而腾出一条仅容一人一骑通过的窄道。随即,一名身着儒士长袍且相貌不俗的中年文士策马而行,不急不缓地来到阵前。
在距离李利二十步的地方,中年文士当即勒马止步,举止从容,不见丝毫慌乱。
勒马驻足后,中年文士神色自若地面朝李利拱手一揖,不卑不亢道:“在下冀州别驾田丰,见过骠骑将军。”
“哦?”李利闻言神情微怔,既而眉头一皱,眯着双眸打量田丰一眼。
但见田丰大概三十多岁的年纪,身高八尺,身形略显消瘦,五官端正,相貌不俗。尤其是那双咄咄逼人的眼睛似乎能够看透人心一般,甚是犀利,令人印象深刻。此外,田丰额头十分宽阔,异于常人,眉宇间似是充斥着一股正气,颇具威严,令人初见之下观感甚佳,不免心生好感。
然而,稍稍打量田丰之后的李利,对田丰的观感却是很不好。甚至于颇为不屑。倘若易地而处,他或许还会对田丰礼遇一番,还会想方设法将其收为己用,甚至于不惜高官厚禄。乃至于强留在西凉。但此时此刻。站在数十万大军决战的战场上,田丰区区一介书生却故作镇定地打马出阵。慢条斯理地侃侃而谈。凭什么?还真当你是诸葛孔明啊,端是不知死活,简直是活腻味了!
正因如此,乍听田丰自报家门。李利甚为不喜,横眉冷眼以对,没有给田丰好脸色。再看田丰一副风轻云淡的表情,李利更加不屑,甚至是十分恼火,恨不得一个箭步冲上去将其当场斩杀,免得他自以为是的当众舔噪。让人看着碍眼、听着刺耳,着实令人厌恶。
李利之所以有如此矛盾的观感,是因为眼下双方所处的场合不对,而且立场对立。是敌非友。
“田丰田元皓是吧?”
田丰闻言神情微变,眉头不由跳动一下,应声道:“正是在下。不知将军有何指教?”
李利沉声道:“本将军对你有所耳闻,少有才名,初为何进帐下小吏,而后改投韩馥,却因不得重用便辞官归隐。待袁绍谋得冀州时,携重礼相请,并许以别驾高位,你便再次出仕,直到今天。不知本将军所言确否?”
田丰闻言色变,脸颊微红,眉宇间充斥着愤恨不平之色,颇有恼羞成怒之意。但不知为何,他却没有出言反驳,也没有恶语相向,反倒神色渐渐平静下来,显得不温不火,煞是耐人寻味。
“没想到在下卑贱之人,竟能入得将军之耳,实在令在下受宠若惊,幸甚幸甚!只是,据在下所知,将军历来重武轻文,很少对天下儒生施以礼遇,却为何对在下的过往经历如此熟悉?”
李利接声道:“无它。因为你田丰确有才华,可堪大用,是以我自然要了解一番。不过,此时再说这些毫无意义,知道我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吗?”
“在下愚鲁,请将军明示。”田丰随口应道。
李利冷声道:“杀了你,就这么简单!”
“呃?哈哈哈!”田丰闻言错愕,既而放声大笑:“骠骑将军果然坦率,在下佩服之至。既然将军如此坦诚,那我也不藏着掖着。实不相瞒,在下此刻心中所想与将军不谋而合,只不过双方位置互换一下而已。”
“你想杀我么?”李利眯着眼睛沉吟一声,眼底闪过一丝警惕之色,随之沉声道:“你凭什么,就凭你这三寸不烂之舌,还是你身后这一万余残兵败将?”
田丰淡然一笑,轻笑道:“大将军勇猛盖世,威名赫赫,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凭心而论,大汉天下只怕没有能够打败将军之人,即使是温侯吕布也不行。与将军相比,在下一介书生岂是将军之敌?不过,杀人未必要用刀剑,而要想杀死大将军这般勇冠天下的绝顶强者,更加不能依靠武力,否则非但杀不了大将军,反倒还会搭上自家性命,实在不划算。
故此,在下从未想过依靠武艺杀死大将军,因为那是不自量力。这样一来,如何才能除掉大将军呢?在下曾经煞费心机想过很多种方法,却终觉都不稳妥,只得放弃。不承想,就在刚刚见到大将军的那一刻,在下灵机一动,想到一个雕虫小技。凭此小计,却足可让大将军有来无回,身首异处,死无葬身之地!”
闻言后,李利神情剧震,微眯的双眸骤然睁开,沉声道“雕虫小技么,陷坑还是弓弩,亦或是毒箭、绊马索等下三滥的手段?”
田丰极其不屑的肆意大笑,不无讽刺地笑道:“大将军果真不是凡人,随口便可说出这么多制敌破敌之策,实在是令在下汗颜呐!难怪多年以来,将军一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哈哈哈”。
第770章 天行健
感谢:书友黑皮小帅、喀喀咖书友打赏支持,谢谢!
李利神情剧震,微眯的双眸骤然睁开,沉声道“雕虫小技么,陷坑还是弓弩,亦或是毒箭、绊马索等下三滥的手段?”
“哈哈哈!”
田丰极其不屑的肆意大笑,不无讽刺地笑道:“大将军果真不是凡人,随口便可说出这么多制敌破敌之策,实在是令在下汗颜呐!难怪多年以来,将军一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刺耳的大笑声中,就在李利以为田丰要炫耀一番时,却不料田丰勒马转身离去,临行时丢下一句话:“大将军若想赢得胜利,尽可率军来攻,田某就在帅旗之下等候将军大驾光临!”
“可恶!田丰小儿欺我太甚,我誓杀汝!”
霎时间,李利勃然大怒,手中金猊战刀指着田丰远去的背影,怒不可遏的厉声暴喝。
随着金猊战刀向前一挥,身后数万并不知情的黑山军立时而动,却被前面纹丝不动的金猊卫战骑挡住去路。
“没有我的命令,谁敢擅动一步?还愣着作甚,全都给我退回去!”
察觉到身后异动的李利,暮然回头,顿时怒火更甚,当即厉声喝斥大军,挥刀示意众将士退回原地待命。
待黑山军急忙后退之时,李利突然直勾勾地看着田丰离去的身影,好像丢了魂儿似的一阵愣神。
半晌后,李利一动不动的上身突然动了。只听他轻声自语道:“原来如此。田丰啊田丰。你当真好算计,策马出阵与我对话,原来就是为了激怒我。好让我盛怒之下率领大军发起强攻。
可惜呀可惜,就差那么一点,你就能成功激怒我。不承想,黑山军未得号令擅自出军,反倒让我骤然惊醒,终于想明白你出阵答话的真正用意。诱敌深入,的确是雕虫小技。而你田丰刻意出阵与我见面。更是多此一举,分明是欲盖弥彰!”
想通这些后,李利不由一阵后怕。心有余悸之余,暗呼侥幸。
事实上,如果不是黑山军擅自出动,令他盛怒之下大为恼火的话。也许他就会顺势而为。立即挥军冲杀。其结果必然是,正中田丰下怀,当真是略施小计便激怒了李利,从而诱使李利恼羞成怒地发起强攻,最终顺利成章地实现伏杀李利的目的。
而田丰之所以主动现身出阵,正是因为他看见李利出现在阵前,而西凉铁骑并未齐聚于此。故而,他临时起意出阵与李利叙话。其本意便是诱使李利率军冲杀袁军帅旗下的残兵败将。
尽管袁绍费尽心机、不惜人力物力建造绝杀阵的本意是为了一举覆灭西凉铁骑,但战场局势瞬息万变。事态的发展已经渐渐偏离了袁绍的预期设想。是以,当留守在此的田丰发现李利亲自率军来攻之际,顿时计上心来,自然而然地将绝杀目标从西凉铁骑转移到李利身上。因为李利是西凉军主帅,也是西凉军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杀死李利的效果丝毫不逊于覆灭西凉铁骑。
此外,绝杀阵固然威力巨大,但若想将西凉铁骑全部绞杀,无疑是困难重重,有些不切实际,几乎不可能达成目的。然则,如果把剿杀十几万西凉铁骑的目标转移至一个人身上,那成功的机率就会暴增数十倍,甚至于上百倍;毕竟对付一个人远比收拾一群人要容易得多。
正因如此,田丰才会临时改变战略目的,将击杀目标重新定在李利身上。而且,他自以为李利年少得志,其人必定心高气傲,自视极高,目空一切;且因其年龄不大,想必心胸和城府也很有限,还做不到举重若轻的地步。
于是他便主动现身与李利碰面,再略施小计激怒李利,如此一来,一切自然是水到渠成,必能轻而易举地诛杀李利。只要李利一死,即便西凉军取得了此次决战的胜利又能如何,其结果必然是树倒猢狲散,西凉军必定大乱,继而内讧厮杀,最终分崩离析,被中原诸侯逐一击破,以至于曾经强盛一时的西凉军灰飞烟灭。
之后的事态发展,正如田丰预料中的一模一样,完全是按照他的设想一步步进行,没有出现半点纰漏,更没有一丝偏差。是以,当他成功激怒李利之后,毫不犹豫地迅速离开。因为他距离李利实在是太近了,仅有二十步之隔,担心李利盛怒之下很有可能不顾一切的将他当场斩杀。所以,他出乎李利预料之外的突然勒马转身离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的自身安全。否则,一旦他田丰被李利第一时间斩杀,那蓄谋已久的绝杀阵就会失去控制,继而引发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
然而,自以为得计的田丰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正是由于他的匆匆离去,导致李利勃然大怒之余顿起疑心。而黑山军将士群情激奋地擅自出动,更让已经起疑的李利惕然心惊,继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堪破了田丰的险恶用心。
田丰以己度人,高估了自己拙劣的演技,错估了李利的心智与城府,太过轻视李利了。他以为李利年纪轻轻便断定其城府不会太深,认为李利年少得志、叱咤风云,便以为李利孤高自傲、目空一切,岂不知这都是他的妄自忖度、一厢情愿,自以为是而已。
实际上,乱世之中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没有哪路诸侯是纯粹靠着侥幸和运气就能雄霸一方,西凉李利自然也不例外。最重要的是,正因为李利年纪轻轻,这就决定着他必须付出数倍乃至数十倍于其他诸侯的努力,才能取得今时今日的显赫地位。因为他没有其他诸侯那样广博的人脉积累和家族势力帮衬,一切所得都要靠自己一点一滴的积累。以及舍生忘死的打拼,每一步都必须小心谨慎,务求万无一失;一旦行差踏错。便会摔得粉身碎骨。
这也是每逢生死攸关的大战,李利都要亲自上阵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不会将自己和妻儿的命运交到别人手里,这并不是说他不信任麾下的一众将领,而是一种执念: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始终坚持自己的命运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竭尽全力掌控每一场大战的战局变化。惟有如此,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实走下去。
昔日东山口之战,那是李利安身立命的重要一战。是役,他身先士卒。率领武威军以弱胜强,打败了数倍于己的韩遂、马腾联军,战后成功扎根于凉州,并在凉州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霸主地位。而那一战当中。他被数百名弓箭手射落马下。随之在数以万计的战庐中仓皇逃命,险些战死沙场。
南郊一战,是李利真正成为一方诸侯的崛起之战。大战中,他同样是亲自坐镇中军,等到紧要关头,亲自率军冲杀,血战一夜,最终奠定胜局。一举夺得西凉军的控制权。随后,整合西凉军。正式登上了诸侯争霸的舞台,一跃成为天下诸侯中实力最强的西凉霸主。
此次娄底原之战,这是李利挥军挺进中原,与众诸侯相争,继而逐鹿天下的关键一战。毫不夸张的说,此战的胜败不仅决定着中原霸主的归属,还直接关乎大汉江山的走向。
面对如此事关重大的一战,如果说李利还能安安稳稳地坐镇后方,静观战局成败的话,那他的心脏还真不是一般的大呀!简直可以说是没心没肺,能够走到今天这般地位纯属侥幸,因为他连自己最后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娄底原决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整个司隶之战的最后一战。为了这场决战,冀州袁绍掏空了冀州积攒多年的钱粮,倾尽所有,不惜一切代价;兖州曹操在兖州根基沦陷的情况下,仍旧孤注一掷地率领七万大军参战;温侯吕布舍弃大好局面于不顾,几乎抽调了麾下所有精锐步骑前来会战。而江东孙策更是把他父亲孙坚用性命换来的传国玉玺都抵押给了袁术,从而借得两万兵马前来入盟参战;徐州刘备顾不上稳定局势,便匆匆抽调徐州一半兵马和大批粮草入盟,余下各路小诸侯也是竭尽全力参战。
纵观各路诸侯的所作所为,他们为何要这么做,意欲何为?
休要再提什么除奸贼、清君侧和中兴大汉之类的鬼话,这些话糊弄普通百姓还行,却瞒不过天下有志之士的眼睛。谁都知道,此次司隶之战的胜利者,将成为中原霸主,继而成为大汉天下实力最强大的诸侯,极有可能问鼎江山。因此,入盟的各路诸侯谁都不想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更不愿意失去逐鹿天下的资格,所以他们几乎都倾尽全力,以期为自己谋得最大的利益。
与各路诸侯一样,李利为了此次司隶之战同样是抽调出西凉军最精锐的战骑和步军,征集了几乎所有能够筹措到的粮草和军械,等同于倾其所有,孤注一掷。直白无误地说,在此次娄底原决战之中,袁绍、曹操和吕布等诸侯投入太多也太大,根本败不起;而李利同样不能战败,因为他也败不起。
双方之间无论哪一方战败,其结果都将直接压垮战败一方的诸侯。对于诸侯盟军而言,如果此战落败,那中原霸主之位就彻底和他们无缘了,能够保住现有的地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