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骁骑-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伤势愈发严重,多则半年、少则三个月必死无疑!”
贾诩话音方落,程昱义愤填膺地怒声道:“为何不救治曹真和曹休,难道你们想见死不救么?”
“无人出钱,也没有人给我们提供粮食,为何要救他们?直到现在,他们还没有饿死,也没有被杀死,我们已经很仁慈了。难道你想让我们救自己的敌人吗,凭什么?真不知道你为什么会问这么愚蠢的问题,难道你以为我们跟你一样幼稚么?”贾诩毫不客气地厉声喝斥道。
“你贾文和。算你狠!”程昱满脸铁青地指着贾诩,咬牙切齿道。
贾诩冷冷一笑,沉声道:“算我狠?不。我家主公曾说我是‘毒士’,既然是毒士,手段狠辣是必然的。所以仲德你说错了,不是算我狠,而是我本来就心狠手辣!”
“呃!”贾诩这句话把程昱噎得直翻白眼,致使他瞪大眼睛盯着贾诩,半晌说不出话。
“仲德兄。时辰不早了,赶快出关吧,再这么拖延下去。只怕你今天就走不了了!”眼见程昱和贾诩二人唇枪舌剑地争执不下,郭嘉急忙挡在两人中间,推搡着程昱赶快离开。
程昱闻言后神情一怔,惊疑地看看郭嘉和他身后的数百名西凉甲士。直到此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站在函谷关内。这是西凉军的地盘。刚才情绪激动一时忘了自己身在何处,此时幡然醒悟,瞬间把他吓出一身冷汗,后背凉飕飕的。
随即,程昱下意识地翻身上马,想要立即离开这里。否则,贾诩一怒之下把他扣押下来,那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岂不冤枉?
这时城门缓缓打开一条缝,仅容一匹马出城。程昱挥手示意三名随从先行,自己留在最后。待他策马出城之时,他仍旧心忿难平地对贾诩说道:“贾文和,你听着,如今你我两军是盟友,希望你能善待曹真、曹休两位将军,所需钱粮随后就会给你送来。切记!”
说完话后,程昱不等贾诩回话,扬鞭打马便走,好像稍有迟疑就走不掉似的。
随着城门再度紧闭,贾诩和郭嘉并肩而行,不急不缓地登城上楼。
“奉孝刚才所言何意,难道你觉得我会强行留下程昱,甚至加害于他吗?”。
“文和兄莫要误会。刚才你和仲德争执不下,我不过是上前打个圆场而已,决无它意。”
“奉孝真以为我生气么?”
“难道不是吗,文和兄刚才脸色都变了,难道不是生气?”
“呵呵呵!”贾诩闻言而笑,摇头道:“并不是我要生气,而是我若不佯作一副生气的样子如何激怒程昱?程昱若是不被激怒,你我二人如何完成主公交付的任务?”
郭嘉闻声错愕,不解道:“文和兄此话何意?刚刚与仲德商定的盟约全部都是我们提出的条件,而且曹操也已拿出足够的诚意,四件事情之中每一件对我们都很重要。难道这还不算完成主公的托付么?”
贾诩轻轻点头:“对,奉孝说得一点没错。正因如此,你才会真正把程昱当成盟友看待,认为我们应该以礼相待,对吗?”。
“既是盟友,自然要以礼相待。这有何不妥?”郭嘉接声说道。
“如此说来,奉孝认为我军应该把俘虏的曹军将领也还给盟友吗?”。
“这”郭嘉闻声迟疑起来,既而微微点头,道:“按理说,应该如此,毕竟我们与曹军现在已是盟友。不过这件事情还得主公首肯才行,并非我等能够擅自做主的。”
贾诩微笑摇头:“奉孝过于看重这个所谓的盟友了。还记得主公对你我二人说过的话吗,曹军将领有些人不能放,还有主公早晚都要灭掉曹操。由此可见,主公根本不相信所谓的盟友,也从未想过与曹操尽释前嫌,反倒愈发急于除掉曹操。”
“哦?原来如此。”郭嘉神色微变,恍然大悟道:“文和兄刚才故意诈称曹洪、曹安民和于禁三人不治身亡,我还以为这是你说的气话,现在看来,这就是文和兄故意激怒程昱的目的所在。程昱刚才这么一问,等于直接把曹洪三人推上绝路,想必文和兄随后就会命人见他们三人秘密处决。”
贾诩欣然点头:“正是如此。其实,程昱带来的四个绝密消息之中只有两个是我们还不知道的重要军情。如今一切都已明朗,我军胜算又增加了两成,大战在即,令人期待呀!”
“只有两个情报对我军有用?这可不是我军细作能够打探到的普通情报,另外两个情报从何而来?”郭嘉疑惑道。
贾诩轻轻摇头,微笑道:“时机未到,各方势力犬牙交错在一起,孰是孰非很难一言而决。等到两军决战之时,一切立见分晓。战争最玄妙之处不在于两军正面厮杀,而在于隐藏在厮杀之下的巧妙布局。”
郭嘉闻言神情剧震,既而若有所思地点头,随之跟着贾诩登上城楼,抬头便看到李利赫然站在城楼上,扶栏眺望着程昱等人离去的背影。
待他们走近时,听到李利正在低声自语:“刘备这厮居然率领五万兵马入盟,并且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经进驻河东郡;辛评、辛毗兄弟奉命说服两路诸侯起兵,从背后偷袭于我。这么重要的情报,我却一无所知,险些行百步而半九十,功亏一篑。看来鹰眼细作的实力还是太弱,远不如袁绍、曹操等人的情报组织强大,还需补充得力干将加强鹰眼的实力才行,否则实在太被动了!”
(……)

第711章 龙抬头
第711章龙抬头
年关前第三天,二十多辆马车畅行无阻地驶进西凉军大营,直奔大将军行辕而去。
这是李利的家眷乘坐的车驾,由五千金猊卫铁骑沿途护送,从郿邬赶往函谷前线。
适逢战火纷飞的乱世,很多人早已忘却了时间,满脑子都是生存与逃难,根本没有过年的概念。
然而,李利的一众妻妾却知道自家夫君对过年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
以往每到年底,李利的情绪都有些失落,似乎有着难以弥补的缺憾,流露出少有的多愁善感的温情一面。
直到去年,随着几个孩子先后降世,李利终于喜笑颜开,不再独自饮酒伤怀。
身为李利的妻妾,李欣、董婉、任红昌、蔡琰和滇无瑕等人都知道自家夫君虽然被世人看做铁血无情的当世霸主,其实他是个顾家的好男人,十分在意亲情和一家团圆。不管别人是否在意过年,但李利府上每年都是张灯结彩过新年,为此李利一掷万金不皱眉头,乐此不疲。
故此,尽管眼下函谷关战事僵持,女人带着孩子住进军营颇有不便,但李欣等人还是义无返顾地带着子女赶往前线与李利团聚,一起陪他过新年。
位于大营正中的中军大帐,虽然条件简陋,但营帐规模巨大,相当于上千人驻扎的兵营。这么大的帅帐原本有些空寂且浪费,但李欣、蔡琰等人带着儿女入住之后。帅帐内外欢声笑语不断,不时还能看到几个咿呀学语的孩童追逐嬉闹的场景。这让早已习惯了厮杀和流血的西凉将士倍感温馨,看着主公李利的几个孩子哭哭闹闹的场面。无形中触动了他们最柔软的心田,从而激发他们必胜的决心和誓死效忠主公的信念。
温馨的时光总是很短暂,转眼间一个月时间悄然而逝。
十天前,李利亲自送走了自己的女人和孩子,十一个妻妾和六个儿女全部送往长安,料想他们现在应该已经安全抵达长安。
二月一日,天空晴朗。和煦的阳光照拂大地,沉寂了一个冬天的万物生灵迎来再一次生长绽放的春风号角。
明天就是西凉军与诸侯盟军决战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
函谷关正门城楼上,李利扶栏沉思,伫立良久。今天他没有眺望娄底原盟军营寨,而是背对盟军居高远望。静静地看着西边的崇山峻岭。那是长安城所在的方向。
“嗵、嗵、嗵!”
一阵沉稳有力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而来,传进李利的耳朵里,但他并没有扭头察看,依旧伫立不动,神色自若地眺望西方。
站在亭外的李挚闻声轻步迎上去,待来人登上城头后,他冷酷僵化的脸颊上浮现出一抹笑意,眼神中透着几分敬重之情。
“统领来得好快。半月之内辗转千余里,一路辛苦了。”李挚会心笑道。
“子诚已经担任亲卫军统领两年有余。切莫再唤我‘统领’,典某实在担当不起!”来人快步迎上来,紧紧抓着李挚的手臂朗声笑道。
诚然,现如今还能让李挚尊称其为“统领”之人,西凉诸将之中仅有一人,那便是此次奉命与马超对调换防的恶来典韦。
李利身边的第一任亲卫统领便是典韦,前后大约两年时间,那时李挚是他的副将,直到西凉军大整编之后,典韦卸下亲卫统领的职务转任虎贲营主将统领。毫不夸张的说,李挚是典韦一手调教出来的将领,或许他没有传授李挚过多的兵法韬略,但如何做好一名时刻保护李利安全的亲卫统领所应有的本领,他绝对是毫不藏私的倾囊相授。而李挚现在的很多习惯和沉默寡言的性格,也正是来源于此,几乎与当年的典韦如出一辙。
是以,时至今日,李挚依然对典韦十分敬重,见面时仍然称典韦为统领,俨然以属下自居。
由此足见李挚志虑忠纯,三年如一日,依然保持着昔日的心性,丝毫不忘本。否则,以他今时今日的身份地位,既是亲卫军统领又深得李利信任,被李利视为异姓兄弟,地位权势已然位居典韦之上,完全没有必要对典韦如此客气。
要知道,如今西凉军所有文臣武将见到李挚都得客客气气地尊称一声“统领”或“子诚将军”,任何一个放在李利帅案上的奏简和密报都必须经过他转递上去。这就是心腹近臣的先天优势,也是一种凌驾于万人之上的权势,西凉众文武谁都不敢轻视于他。
就在李挚和典韦轻声叙旧之际,与典韦一起上楼的贾诩、郭嘉和法正等人看到主公李利背身西望,伫立沉思。当即贾诩轻声道:“子诚将军,主公在城楼上已经伫立许久了吧,不知我等此时能否面见主公?”
“整整一个时辰。”李挚接声道:“主公早有吩咐,诸位自行过去便是,不必禀报。”
“多谢子诚。”典韦和贾诩等人闻声道谢,既而快步走进亭中,向李利躬身行礼。
“我等拜见主公!”
李利缓缓转身,脸上露出一抹微笑,摆手示意众人起身,随之看向典韦,笑声道:“恶来一路鞍马劳顿,要不要歇息一下,明日可是一场血战哪!”
的确,从去年五月开始,典韦便率领虎贲营与匈奴蛮军厮杀,而后又跟随周瑜连续征战,从朔北草原一直打到并州上党郡,也就是去年年底才得以稍稍喘口气。不承想,年关刚过他又接到李利的调令,抽调虎贲营前往汉阳郡交由马超指挥,而他则快马加鞭赶来函谷大营接管龙骧营,与马超轮调换防。
这一来二去,前后整整八个月时间,典韦一直都在奔波征战,真正是快马加鞭未下鞍,劳苦功高。
“多谢主公关心,末将不累。即便此刻立即出战,末将也不会皱一皱眉头!”典韦朗声答道。
李利笑呵呵地走到典韦身前,轻轻拍着他的肩膀,笑道:“若说不累,一定是假的。恶来也是血肉之躯,并非钢筋铁骨,连续大半年征战厮杀下来,岂能不累。这样吧,龙骧营有李征撑着,不会出现问题,今天恶来就好好歇息一天,养精蓄锐,待明日两军决战,还需你冲锋陷阵呢!”
“这”典韦闻言愕然,迟疑着不知如何作答。
李利摆手笑道:“恶来不必多言,快去歇息吧。这是军令,难道你还想抗令不成?呵呵呵!”
“诺,末将遵命!”眼见李利并非说笑,典韦当即欣然领命,转身大步离去。
目送典韦离开,李利笑着对法正道:“半年不见,孝直愈发沉稳干练了,可喜可贺呀!不知并州眼下如何,公瑾可是已经做好出兵准备?”
法正恭声道:“禀主公,从去年九月开始,尚书令先后抽调长安太学院和雍凉二州数百名文官前往朔北草原和并州各郡县,目前各郡县趋于稳定,秩序井然。按照主公军令,周瑜将军调集五万并州郡兵,已于五日前秘密出兵前往河东郡,想必现在已经准备就绪,只等明日两军决战,周瑜将军便可领兵攻打河东郡。”
“五万郡兵?”李利闻声微怔,随即笑声道:“看来公瑾在并州接受了不少降兵,调走虎贲营之后居然还有五万机动兵力,可谓是意外之喜呀!”
“主公所言极是。”法正欣然点头,说道:“截至去年年底,我军收复并州全境后,一共收编并州降兵七万余人,这些兵马尽皆记录在案,除此之外,我军还收降三万余蛮夷降兵,加上我们原有的六万北伐兵马,除去攻打并州时的伤亡和奉命调走的虎贲营之外,周瑜将军帐下现有近十万兵马。正因如此,周瑜将军此番才能抽调五万步军攻打河东郡,余下兵马分别驻守并州和匈奴草原两地,兵力略显不足。不过周瑜将军此次是秘密出兵,行踪隐蔽、不为人知;故而,短期之内应该无人敢于攻打并州。”
“嗯,如此甚好。”李利微笑颔首,随即对法正说道:“经过几年的历练孝直已可堪当重任,暂时留在我身边担任参军、领平虏将军,待此战过后另有安排。”
“谢主公赏识,末将誓死报效主公!”法正面露喜色地躬身应道。
看到法正神情颇为激动,李利与贾诩、郭嘉相视而笑:“哈哈哈”
大笑之余,李利凝神眺望盟军营寨,语气低缓地沉吟道:“眼前这座大寨之中聚集着天下半数以上的诸侯,而且其中不乏极具潜力的奸雄和枭雄。该来的都来了,不该来的也来了,真可谓是天下英雄尽数聚集于函谷关内外。”
“明日一战,将彻底改变天下格局,更直接决定着大汉王朝的命运,乱世争霸将从此战开始。此战过后,群雄并起的局面到此为止,此后各镇诸侯只会不断减少,不会再有诸侯崛起,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诸侯争霸!”
(……)

第712章 娄底原之战
二月二,龙抬头。
天际露白,一缕晨曦划破层层迷雾给大地带来一线光明,拉开与严寒斗争的序幕。
随即旭日东升,璀璨长虹横贯长空,迫使晨雾败退、严寒受挫,纷纷避其锋芒,消弭隐退。
暖阳大获全胜,照亮整个天际,温暖洒满人间。
艳阳凌空,天公作美。
函谷关外,冰雪消融,万物复苏。
茅草乍露尖尖角,嫩叶上噙着露珠,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好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哒哒哒轰隆隆!”
娄底原上,战马长嘶,大地轰鸣。
背对阳光的东边,盟军大寨辕门大开。
一列列金戈铁甲的盟军将士踏步走出辕门,在距此十里的荒原上止步列阵,排成六块“步兵方阵”;气势恢宏。
一队队战骑跃马飞驰,将刚刚露头的马草嫩绿重新踩进泥土,在荒原两翼列队以待,组成两翼齐飞的“雁形阵”;战骑纵横。
数以万计的盾牌兵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到最前方,既而战盾跺地,长枪架在盾牌之上,组成“玄龟聚灵阵”;威武雄壮。
多达三万名弓箭手紧跟巨盾兵之后,搭弓上弦蓄势待发,在中军阵前排成“一字长蛇阵”;虎视眈眈。
紧接着,笨重而巨大的床弩和战车缓缓驶向荒原;一架架投石车紧随其后鱼贯而出,矗立距离辕门五里处的盟军后阵。宛如巍然耸立的铁塔,即可得胜攻城,又能当做防御营寨的一道坚固屏障。这是巨型“万象阵”;不动如山。
俯视大地。但见盟军的布阵格局是:巨盾玄龟阵在前,弓弩长蛇阵紧随玄龟之后伺机而动,步兵方阵居中,战骑雁形阵拱卫两翼,重型军械组成的万象阵殿后压阵;三十余万盟军组成的战阵巨大无比,宛如展翅欲飞的九天大鹏,气势雄浑。兵威如狱,震撼人心。
由此可见,此次主导盟军排兵布阵之人深谙兵法战阵。布局合理且巧妙,攻守兼备,尚未开战便能让盟军立于不败之地。

“吱吱吱轰轰轰!”
正当诸侯盟军走出大寨在娄底原上排兵布阵之时,只听函谷关传来一声尖锐高亢的“哐当”巨响。既而一阵轰隆隆的马踏声骤然而起。马蹄声混作一团,形成动天撼地的“轰轰”巨响。
随即,但见数以十万计的西凉战骑飞奔出关,数不胜数的长枪、大戟和战刀迎着骄阳湛湛泛光,数以千计的旌旗迎风展开,以肉眼难及的速度跃上娄底原,出现在盟军面前。
第一队出现在盟军阵前的战骑是青龙营。这是一支轻装骑兵,兵力两万。其主将统领郭汜留守凉州,此次由副统领庞德、成公英二将领兵出征。
旭日暖阳下。但见青龙营将士跃马飞奔,使得盟军将士只看见一个个镶着金边的模糊身影直奔自己而来,等到他们真正看清楚这队骑兵的阵型队列时,青龙营将士已经勒马驻足,排好队列。这一幕让盟军将士惕然心惊,十余里距离在青龙营脚下片刻即逝,这才是真正的不动如山,动如电闪雷鸣,雷霆万钧。
第二队出关的西凉轻骑是朔风营,其主将统领是南匈奴降将去卑,眼下他是李利的大舅哥,已然纳入亲信将领之列。朔风营现有两万战骑,所部将士全是南匈奴部落的控弦之士,虽是降兵整编而成,并且是新组建的骑兵营,但这支骑兵的战斗力绝对不弱。其实际战力比之西凉军其他战骑营不遑多让,尤其是打顺风仗的时候更是个个势如猛虎,悍不畏死;反之,则另当别论,还有待磨练。
第三队策马出关的战骑营是飞熊营。这是西凉军目前唯一一支重甲骑兵,原编制为满员两万人,可实际上这是一支有着两万重甲骑兵和两万五千轻骑混编而成的庞大战骑营。其主将统领是号称西凉军第一战将的“飞虎将军桓飞”,副将董越、黄烈,此二人或许在诸侯盟军之中声名不显,但在西凉军中确是素以勇猛著称的沙场悍将。不然的话,以桓飞霸道蛮横的性格,断然不能容忍软蛋怂包给自己当副将,早就被他打跑了。
在数以万计的盟军将士的注视下,飞熊重甲骑兵策马驶出城门,不急不缓地踏上娄底原,在青龙营和朔风营中间勒鹿步。而其统领桓飞则是骑着金猊兽伫立在最前面,眯着眼睛冷冷注视着五百步开外的盟军列阵,咧着嘴角流露出不屑之色,挑衅的意味十分浓烈。
第四队出关的战骑是李利的起家部队龙骧营。这支战骑号称西凉军最具战斗力的轻装骑兵,也是李利麾下组建时间最早的战骑营,历来都由李利的心腹将领担任主将。龙骧营满员三万人,主将统领原本是马超,但现在临时换成了虎贲将军典韦接任主将,副将是李利的家将李征和蒙崇。
第五队战骑出关时,一杆巨大的战旗率先迈过城门出现在盟军视线当中。但见这杆战旗长宽相等,大约九尺左右,选用特等的蜀锦绣上金黄和暗黑两种颜色,战旗上绣着一只金光灿灿的金猊兽,硕大的狮头上还绣着王纹;对于这幅图纹两军将士都不陌生,绝对算得上是耳熟能详,这赫然是李利的座骑金猊兽王。这杆大旗之上还绣着大如水缸般的“李”字,李字凌驾金猊兽王图案之上,在战旗最上端还有一行金边黑字,上书“汉骠骑大将军”,连贯起来便是“汉骠骑大将军李”。
不言而喻,这第五支战骑正是李利的亲卫军金猊卫。这支亲兵卫队原有三万人,但经过北伐之战和飞云渡血战之后,如今只剩下一万余人。然而,此时此刻,正是这一万余人的金猊卫出现在盟军眼前,却令他们为之色变、失声惊呼,其威慑力之大,远远超过之前出关的前四队西凉战骑。
这才是对于盟军将士而言威名赫赫的强大战骑,其所立下的辉煌战绩不胜枚举,远的暂且不说,单说最近一段时间的战绩,就足以盟军为之胆寒。北伐之战,金猊卫首当其冲,充当西凉军的先锋营,正面硬撼十余万蛮军且战而胜之,继而一举踏平蛮军大营;青狼谷一战,金猊卫与虎贲营合力战胜两倍以上的蛮军骑兵,杀得蛮军片甲不留,一举覆灭十一万蛮军。
如果这些都只是传闻、不足为信的话,那么飞云渡一夜血战,金猊卫正面狙杀曹操帐下六万步骑,却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飞云渡一战,诸侯盟军没有记住西凉军其它参战兵马的名字,惟独对金猊卫记忆深刻,因为正是这支骑兵将曹操六万大军堵在飞云渡内无法突围,继而被西凉军一举全歼。
一夜之间,六万曹军死的死、被俘的被俘,战后只有三千余人活着逃回盟军大营。这是血淋淋的事实,曹操沦落至此,全拜金猊卫所赐。
随着金猊卫骑兵打着李利的帅旗走出城门,盟军阵前的数万将士不由自主地在金猊卫之中寻找李利的身影。因为在盟军将士眼里,这杆大旗就是西凉军的大纛,大纛之下肯定就是李利的所在之处。
很可惜,他们都猜错了。这杆大旗是西凉军的大纛不假,但李利并没有跟随金猊卫出关,或者说现在还不是两军主帅出现在阵前的时候。因为诸侯盟主袁绍还没有出现,他都不出来,李利怎会急不可耐地跃马出城呢?
千万别小看这个小小的细节,看似无足轻重,实则内藏玄机。这是一场无声的心理较量,在战阵尚未完成之前,两位主帅谁先露面,就意味着其人心智不够坚韧,急于出阵就等于求胜心切,而求胜心切乃兵家之大忌。
第五队西凉战骑之后出城的是一支重甲步兵,这就是实战练兵长达两年之久的陷阵营。对于陷阵营,盟军将士都不陌生,在此之前的三个月攻城之战中,守卫函谷关城门以及给予所有攻城兵马迎头一棒的守军,便是眼前的陷阵营。
经过长达三个月的守城厮杀,陷阵营眼下只剩下五千重甲步兵和三千轻装步兵。此时走在陷阵营最前方之人便是主将统领“陷阵将军高顺”和“双钺猛士胡峥”,这是盟军将士二人他们取的名号,并非官职。此外,他们二人身边还有一员威武不凡的将领,这就是新近加入西凉军、死里逃生的甘宁甘兴霸。
陷阵营之后,就是曹性率领的一万名弓弩营,波才率领的两万武卒营步军和铁箫率领的五千车弩,此外还有三百架投石车阵、五百辆双马战车和一百多架冲城车阵,合计不满五万步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出关决战的西凉军之中少了一部分将领,其中代表人物便是武威营主将统领滕霄和龙骧营统领马超。与此同时,武威营和无双铁骑两支骑兵也随之不见踪迹,没有出现在盟军阵前。否则,西凉战骑将多达十五万之巨,总兵力将多达二十万,但现在出现盟军阵前的西凉军却是不满十七万步骑,若是刨去重型器械步兵,正好是盟军的一半。
(……)

第713章 娄底原之战2/2
整整一个时辰,诸侯大军和西凉军相继抵达娄底原,两军相距五百步排兵布阵。
决战战场距离函谷关十里,距离盟军大营也是十里,不偏不倚,双方都不吃亏。
这是去年年底双方休战时达成的共识,清楚无误地记录在战书上,战书一式两卷,双方各执一卷。
双方不管是谁想单方面毁约,战书就会立即公之于众。如此以来,毁约的一方必将失信于天下人,必将被世人唾弃,令其声名扫地,沦为世间最无信义之人。
而盟军之所以主动给李利下战书,并非出于公心,而是形势所迫,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毕竟这是在李利的地盘上作战,拖延的时间越长,对盟军越不利。粮草、辎重和兵器都面临巨大压力,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有可能给李利留下可趁之机,从而让盟军遭受不必要的巨大损失;先前飞云渡粮草大营被劫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此外还有一个促使盟军主动下战书的原因,那便是李利及其麾下的西凉军一直据关死守,避而不战。这无形中就给盟军一种挥之不去的假象,认为李利不敢正面与盟军对战,一心想借城池之利拖垮盟军。
有鉴于此,经过各镇诸侯反复商议,最终一致决定正式向李利递交战书,开春二月二两军决战于娄底原。
正是因为双方签订了战书,才有一个多月的休战期。而今天便是约定的决战之日。
时间临近巳时(即上午八点多接近九点),两军终于列阵完毕,两军加起来将近五十万人聚集在这片二十里方圆的娄底原上。
娄底原西边。十六万西凉军的排兵布阵没有盟军那样复杂,整个阵型一目了然,就是普普通通的雁形阵。
陷阵营将士持巨盾位居中军阵前,曹性所部一万弓弩营紧随陷阵营之后,在中军阵前组成一道攻守兼备的防线,拱卫中军大纛。四万五千余余人的飞熊营和金猊卫为中军,朔风营和青龙营为右翼。由张辽担任左吟将,居中指挥两营作战;龙骧营为左翼,主将就是典韦。不过他身边还有法正从旁辅助。而后军则由波才担任后军主将,统一指挥所有步军和重型攻击器械。这就是西凉军的战阵,很简单,十三万战骑是此次大战的进攻主力。余下弓弩营和步军全是辅助攻击。并不担负主攻任务。
如果此时站在函谷关上俯视两军阵型,可以清晰看到盟军战阵形似大鹏鸟,阵型十分庞大,但中军略显臃肿,两翼则显得有些单薄。这样一只身体丰硕而翅膀单薄的大鹏鸟,只怕很难飞起来,就像一只翅膀已经退化的大公鸡,身躯太过壮硕。纵有双翼也飞不起来。
与之相对的是,西凉军的战阵看起来是普通的雁形阵。实际却是一个极具攻击力的锋矢阵。中军六万战骑,右翼四万,左翼三万,一旦两军全面进攻,左右两一需向中军靠拢,十三万战骑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锋矢冲击阵,从而彻底放弃两翼进攻,专攻中军一路。
两军战阵之所以区别如此明显,是因为诸侯大军的兵力组成太过复杂。西凉军是一支完整的军队,全军统一号令,一声令下便可依令而动,机动灵活,不受任何干扰。而盟军则不同,盟军兵纶多,而且成员复杂,骑兵一分为二,步军分为六块方阵,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可实际上这每一个分块就代表着一路诸侯的人马。所幸袁绍手中握着盟军的粮草辎重,对盟军的掌控力度不弱,而盟军经过屡次厮杀之后存留下来的兵马都是精锐,战斗力强悍。
故而,盟军战阵虽然繁琐却不见得不如西凉战阵,而西凉军的锋矢阵固然攻击性十足,但终究能不能攻破盟军的万象大阵,也只有战后才知道。
总体而言,西凉军拥有战骑优势,盟军拥有兵力优势,两者剧烈碰撞之下孰强孰弱,确是犹未可知。

“哒哒哒!”
当盟军战阵列阵完毕时,袁绍适时策马进入中军,而吕布、张燕、刘备、曹操、孙策和张扬等六位诸侯紧随其后出现在盟军阵前。
尽管此次决战与张扬、孙策二人并无直接关系,他们奉命驻守河东郡,兵马早已交给袁绍统一调遣;但如此空前大战,他们自然也要亲自赶来凑凑热闹。何况他们毕竟也是诸侯联盟中的一员,如此大战岂能置身事外?
故而,于情于理,孙策和张扬二人都不能缺席,如论如何也要赶来观战。
您没有看错,他们此番确实是来观战的,而不是参战。直到昨天下午,他们赶到大营,随行只带着几百名亲兵,帐下将领悉数留在河东郡。如此行径,俨然已经摆明态度,无疑是告诉盟军诸侯们,他们二人兵少将寡,已经接下驻守河东保护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