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骁骑-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元忠,你的推测没错,韩遂肯定会召集各部兵马前来围剿我武威郡。程银和李堪二贼都死在我李利手上,兔死狐悲之下,如果韩遂不能站出来领军征伐我们,那他还有何颜面统御八部众,隐隐以西凉王自居?
所以韩遂一定会尽起大军来犯,而这恰好也是我们立足武威郡最艰难且最重要的一战。此战若胜,我们便在凉州扎下了根基,其他诸侯皆不敢小觑我们,更不敢肆意冒犯我武威领地。此战若败,武威郡就会得而复失,被韩遂抢了去,而我们除了逃离凉州之外,再无立锥之地。”
李玄见主公对此早已心知肚明,不禁心中大定,脸上的担忧之色顿时缓解了许多。
“如此看来,主公早已胸有成竹,想必早已做好了准备,不惧韩遂来犯?”
李利闻言一愣,愕然地说道:“胸有成竹?不,元忠啊,我也没有把握抵挡韩遂大军。武威郡毕竟是刚刚收复过来,民心不稳,兵士们也是一群乌合之众,军纪涣散,难堪大用。想那程银、李堪二贼皆是草寇出身,根本不懂练兵、带兵之法,只知道倚仗人多势众取胜,因此方有此次大败。
但是,韩遂不一样。此人原是一介书生,却允文允武,胸怀韬略。早年他虽是被迫与北宫伯玉、李文候等人起兵叛乱,但心狠手辣,随之诛杀北宫伯玉和李文候,取而代之。这么多年来,他先后与朝廷大军对战,至今仍旧屹立不倒,渐渐有了西凉王的架势。
由此可见,韩遂所部兵马的战斗力与程银、李堪等辈不可相提并论,绝对不亚于董太师麾下西凉军的战力,堪称精锐之师。我军新建,战力虽然不弱,但终究兵马数量有限,兵不满万,很难与韩遂的数万西凉铁骑相抗衡。
不过我早已命令李典严守南下关隘,依靠关隘之坚固,或许我们能够将韩遂抵御在武威郡之外。如果他们绕道安定以北进入武威郡,那我只好请飞马盗相助,守住北面一线。只要我们能挡住韩遂大军一个月的攻势,那么武威郡基本上就保住了,韩遂大军久攻不下,必然退兵。”
李玄闻言一笑,看向李利眼神充满敬意。
显然,李利高瞻远瞩地大局观让他为之叹服,钦佩不已。
心中大安之后,李玄把姑臧城内的钱粮、赋税、人口及兵丁情况向李利逐一禀报。
李玄所说的这些情况,李利其实也有了解,毕竟这是他视为根基命脉之所在,不得不小心谨慎。
武威郡下辖十三县,是凉州辖县最多、地域较大的一个大郡,扼守凉州与诸多蛮夷领地之咽喉要地。
人口分布差别极大。姑臧城人口最多,有五万之数,其它各县人口大多在两三万之间,但与蛮夷接壤的各县则人口稀少,多则一两万人,少则几千人,堂堂一县还比不上一些马贼山寨的人口数量。
让李利非常欣慰的是,程银、李堪二贼虽然没有治理郡县的才能,却是敛财、存储粮食和军械的好手,真不愧是草寇出身的匪首。
姑臧城府库内存放的粮饷和军械,足够两万大军三年之用,而金银更是不在少数,哪怕全郡两年不收赋税,这些钱财也足够支撑全郡各县衙的正常开支。
这么大一笔粮饷,李利不用想就知道一定是程银、李堪二人多年劫掠所得。此二人带领部众从河东一路杀到武威,又在武威郡盘踞数年之久,极尽敛取粮饷之能事。
如今被李利捡了个大便宜,全盘接收过来,也算是此二人最后为武威郡做的一件好事。
除了府库充盈之外,李利此次占据姑臧城最大的收获就是缴获了大量西凉战马,收编了城中四千步卒和三千余轻骑。
经过严格挑选之后,仍有三千精壮步卒和两千五百名战骑,这些兵马暂时仍编入龙骧营,致使龙骧营的步骑总数超过一万。只不过时日尚短,这些步卒和战骑还需要严格的训练与磨合,才能真正形成强大的战斗力,逐渐减小与龙骧营铁骑的实力差距。
第八十四章 阴风起,韩遂来袭
姑臧城,南城大营校场。
“嗒嗒嗒!”
“唏聿聿!”
“驾!”一声厉喝之下,一袭乌黑发亮的黑影飞shè而出,眨眼间掠过两百余步的距离,抵达校场的另一端。
旋即,只见黑影人立而起,后蹄一跺,身形瞬间转了过来,再次跨步飞驰,十息之间再次折身返回马厩。
这匹骏马就是之前李堪骑的那匹千里良驹。通体乌黑,唯有四蹄是天蓝色的毛皮,体长一丈二、高八尺有余,近乎九尺,神骏异常;一个跨步便是数丈远,百步距离,眨眼便至。
在这匹千里良驹旁边的马厩内,还关着另一匹黑骠马,那是死鬼程银的坐骑,也是一匹难得的好马。
此马与昔日楚霸王项羽的座骑乌骓马极为神似,体长九尺有余,高七尺五寸,通体乌黑发亮,没有一丝杂毛。
除了身型小一些之外,这匹乌骓马比李堪的座骑毫不逊色,翻山坡、走溪河,如履平地,疾奔速度迅疾如电,同样是一匹万里挑一的宝马良驹。
这不,待姑臧城内的兵士整编完毕之后,李利帐下的一干将领齐聚校场,眼巴巴地等着李利将这两匹宝马良驹拿出来赏赐。
李利之前有言在先,这两匹乌骓宝马,他一匹也不要,暂时有黄骠马代步足矣。
此言一出,众将领可就心思活泛了,纷纷窥视着校场马厩里的两匹乌骓宝马。
刚刚典韦、滕羽、滕霄和樊勇等人先后试骑了一番,典韦与滕羽二人同时看上了身躯高大的李堪坐骑,而樊勇、滕霄二人则不约而同地看上了小乌骓马。
至于李征和波才二人则是早已有了绝佳坐骑,全是西凉军中最上等的汗血马,与李利的坐骑大宛名驹黄骠马不差上下。因此他们二人没有参与争夺宝马的行列,满脸微笑地陪在李利身边,坐视宝马最终归属。
李玄陪着李利在马厩旁观察李堪留下的座骑,不时啧啧生奇,满眼喜色。
“主公,这匹黑马绝对堪称稀世名驹,毛色很像乌骓宝马,但四蹄天蓝,却又有几分天马踏云之象。此马非当世英雄而不得骑乘,属下的意思是请主公把这匹宝马留下,日后可为主公座骑。
至于程银留下的这匹坐骑嘛,确是乌骓宝马,与昔日楚霸王的坐骑一般无二。当赐予最勇猛、最忠诚的将领,待日后为主公征伐天下,建万世之功,凭此方不会埋没乌骓宝马之威名。”
李利听了李玄的一番话后,微微愣神,惊诧地看着李玄脸上那意味深长的笑容。
顿时,李利明白了李玄话外之意;原来他是有意这么说,目的就是让自己趁此收拢众将领之心,树立主上的恩威。
李玄如此处处维护主上的威严,确实让李利很高兴,有这样知心的臣下,着实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眼见众将领眼巴巴地看着自己,李利笑呵呵地说道:“你们不要紧张,我早先已经说过了,我的坐骑黄骠马也是一匹难得的好马,暂时没有更换坐骑之意。现在你们四人都看上了这两匹宝马,但宝马终究只有两匹,只能赐予你们其中的两人。
现在我直接点名分马,得到宝马之人固然值得欣喜,而没有得到良驹之人也不必懊恼。此次我们只得了一座姑臧城就有此等收获,你们还怕往后没有上好的坐骑吗?况且,休屠荒原马场中还有几匹良马,武威县城中也有几匹飞马盗留下的西域良驹。这些宝马良驹,只要你们看上眼了,我绝不吝啬,必定赐予你们当坐骑!”
李利的一番言语,让典韦、樊勇等将领顿时神情松弛了下来,脸上多了几分平和之气,
随即李利正色的说道:“滕霄,方才参军李玄的话,想必你已经听到了。天马踏云非真正的英雄不得骑乘,本太守现在就把这匹英雄之座骑赐予你,天马踏云宝马取名踏云,希望你日后能为本太守开疆扩土,无愧于英雄之名!”
“啊,多谢主公厚赐,属下定当肝脑涂地,誓死报效主公!”
滕霄万万没想到主公李利竟然把踏云宝马赐给自己,一时间有些难以置信,感激莫名地跪拜道。
李利抬手示意滕霄起身,笑呵呵地道:“呵呵呵!宝马赠英雄,只有你滕霄这样智勇双全的将军,才能不辱没天马踏云这等绝世良驹!”
旋即,李利收敛了笑容,满脸肃然地道:“樊勇,乌骓马就赐给你当坐骑,取名仍叫乌骓。当年楚霸王骑着乌骓马纵横天下,所向披靡,大哥今天也希望你能再现霸王雄风,纵横沙场,再建功勋!”
樊勇满脸正色地跪拜应道:“多谢主公成全!樊勇必然不负主公厚望,凭此贱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李利笑容满面地扶起樊勇,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二弟骁勇,大哥我知之甚深,多余的话就不说了,都是自家兄弟。”
说完话后,李利走到典韦和滕羽二人身前,笑着道:“恶来、滕羽,你们二人是我的亲卫统领,与我朝夕相伴。此次宝马有限,只得委屈你们一下,待来日再有上好坐骑之时,你们二人优先挑选,这是我给你们的命令!”
“诺,属下领命!”典韦和滕羽二人原本稍显忧郁的脸色顿时为之一振,欣然领命道。
“哈哈哈!”李利看着二人神情振奋的表情,顿时开怀大笑。
·················
随后的十余天,李利亲自在军营中指导练兵,并对姑臧城现有的人马做出具体安排。
三千龙骧营补充满员,由樊勇任副统领,协助李利掌管全营。
姑臧城内的两千多轻骑降卒,整编为一个两千人的轻骑营,取名为武威营,由滕霄和李征各领一个千人队,李征任统领,滕霄任副统领。
龙骧卫补充满员,仍旧是一个千人亲兵队,典韦任统领,滕羽任副统领。
姑臧城内的四千余步卒,整编为一个三千人的步卒营,由波才担任统领,李典为副将。
与此同时,李利任命李玄为武威郡郡丞,贾穆为郡守府从事,协助李玄处理全郡政务。
占领姑臧城半个月后,李利没有派遣兵马收复各县,也没有派遣官吏接管各县政务,只是征调一支五百人的轻骑和近千名落选的步卒进驻休屠县,重修城防,加派步卒死守各处关隘。
因为李利在休屠荒原上筹建了一个马场,并豢养了五千匹骏马,不久之后,武威县的两千多匹战马也会送过来。
到那时,这个马场内就有近八千匹战马,这可是一笔相当庞大的财富,也是李利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家底。
更为紧要的是,蒙崇在休屠荒原牧马半个月,确实发现休屠荒原西部山谷之中栖息着很大一群野马,来去如风,行迹不定。并且,这个野马群大多是西域汗血马的后裔,一匹匹全是高头大马,神骏异常。每一匹野马都是千金难求的西域名驹,其中不乏高大神骏的野马王,以及令人惊羡的千里马。
现在这个季节正值牧草丰茂之时,正是野马繁衍的旺季,不适宜捕捉野马。
再加上李利暂时还顾不上这些事情,因此他只是加派了千余步卒严守休屠城以及休屠荒原的马场,对野马群暂时搁置一旁,待入冬之后,再行处理。
就在李利伤势完全恢复后的第二天,驻守南下关隘的李典派出斥候快马抵达姑臧城。
“禀······主公,十天前,镇西将军、金城太守韩遂联合张横、成宜、杨秋、梁兴、候选、马玩等六部兵马,共计五万步骑,进犯我武威郡边关。三日前,西凉太守马腾派遣其长子马超率领一万马家军前来支援韩遂,如今已围困我军三日有余。李典将军请主公速速发兵救援,否则······”
斥候见到李利之后,上气不接下气地急声跪拜道。
李利闻言神情一震,眉头微皱地沉呤道:“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韩遂老匹夫,看来李某若想在凉州站稳脚跟,你就是我必须迈过去的那道坎啊!”
第八十五章 战韩遂,天险拒敌(一)
金城与武威郡毗邻,两郡以崇山峻岭为界,天然关隘颇多,易守难攻。
此次韩遂出动金城两万步骑,杨秋等六部分别率领五千步骑,而从北地郡远道而来的马超则带着一万马家军会盟。
故此,韩遂、马超盟军合计六万步骑,在允吾城下汇合,声势浩大,铺天盖地而来。
黑龙岭,此处是扼守金城与武威郡郡西南方的必经关隘。
黑龙岭主峰海拔一千多米,是毛山余脉,地势陡峻,悬崖峭壁密布,深涧峡谷纵横。
主峰偏南十余里外,有一条可容四马并行的山间甬道,整个通道蜿蜒向上延伸,全长五里。
这就是黑龙岭。
天赐关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典所部千余战骑原本驻守在显美城,斥候探得金城有异动之后,他便带领一千余战骑和一千多郡兵前往黑龙岭关隘,据关死守,至今已严守关隘五日有余。
第五日深夜,黑龙岭大寨突然大开寨门,李典率领帐下将领出门迎接李利大军的到来。
整整两天两夜,李利亲率四千战骑,三千步卒昼夜兼程地疾奔黑龙岭而来。
大军与武威县兵马合并,日行百里,夜间也要赶路,两天之内奔行数百里,终于在韩遂大军急攻黑龙岭的第五天深夜赶到大寨,与李典所部合兵一处。
李利此次带领四千战骑,三千步卒,合计七千步骑,几乎把姑臧城内的大军全部带来,只留下千余步卒留守郡治。
可谓是倾巢而出。
并且,李利此行所带之步骑全部是精锐兵士。四千战骑是三千龙骧营铁骑和典韦、滕羽二人所率领的龙骧卫铁骑;三千步卒是武威郡精心筛选后的步卒,由波才任统领,统一指挥。
除此之外,李利留下弟弟李暹带领千余步卒驻守武威县,居中维持各县稳定。樊勇率领一千飞熊营和两千郡兵留守姑臧城,严加防范来自张掖郡和周边的异族入侵。
与此同时,李利还派遣贾穆带着信物和大量金银财物,前往枫叶峡谷,邀请飞马盗出兵相助,严防韩遂大军分兵出击,从安定郡和北地郡边境攻入武威郡腹地。
大战在即,空气中充满着浓郁的肃杀之气。
黑龙岭大寨,四周的岩石上血迹斑斑,一股股刺鼻的血腥味弥漫在山道之中。
大堂内,风尘仆仆的李利一行人稍稍歇息之后,齐聚于大堂。
李利居中高坐,典韦和滕羽立于他身后两旁,如同两尊铁塔战神般肃然伫立。
阶下,左侧依次是波才、李征、李典和滕霄,右侧以李玄为首,余下坐着几个千夫长和书佐小吏。
一番寒暄之后,众人紧绷的神情稍微缓和了一些,大堂内不时响起爽朗的笑声。
阶下,李典一脸肃然地向李利禀报着近五日以来的战况。
“主公,此番韩遂联军共有四万战骑和两万步卒。
五天来,属下据关而守,凭借黑龙岭大寨之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先后击退韩遂联军十余次进攻,使得关隘不失。这些天进攻大寨的韩遂联军主要是步卒,具体情况是,韩遂所部一万步卒,张横等六部加在一起也有一万步卒,马超所部全是战骑。
经过五天激战,我部原有一千五百名步卒,现今已伤亡大半,现在只有七百多人步卒还有一战之力;一千二百战骑,伤亡也不小,守关之时全部充当步卒使用,如今还剩下八百人。
除此之外,寨中还有三百余重伤兵,可惜营中没有郎中,更没有治伤的草药。因此,三百多伤兵如今只有两百多人还在强行支撑,其他百余人生生疼痛而死。
我军虽然伤亡过半,但韩遂联军伤亡更大,数倍于我军。攻关五天,他们在栈道内留下了不下五千具尸体,此外还有数千步卒受伤,近乎折损了一半的步卒,伤亡人数是我军的十倍。”
“哦?都说黑龙岭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天然关隘,没想到此关居然如此险峻,以一千多人的伤亡,硬是换取了敌军近万人的性命。名副其实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啊!”
听了李典的汇报,李利神情振奋,惊叹于黑龙岭关隘的险峻和韩遂联军的巨大伤亡。
阶下,李玄面含微笑,神情自若地危襟正坐。
听到李利的惊叹之语,他笑呵呵地道:“主公所言极是。黑龙岭确实是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关,只需三千步卒守关,韩遂联军纵是十万大军来犯,也是徒然。
只是属下有一事不明,那韩遂久居金城,想必对黑龙岭关隘一点都不陌生。既然他明知此关险要,易守难攻,为何还要率领大军由此处攻入武威郡呢?
倘若他率领大军绕行百里,由安定郡内攻进我武威郡境内,凭借他手中六万步骑,足可横扫武威,而我军也断然难以抵挡。
现如今,韩遂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意yù何为?”
李玄这番话确实发人深省。
顿时,大堂内众将领寂静无声,纷纷颦眉思量。
主位上,李利依旧嘴角含笑,神情泰然自若。
此番韩遂联军的所作所为,的确有些蹊跷。
六万大军浩浩荡荡而来,不走地势平坦的安定郡,反倒是强攻黑龙岭险关,有悖于常理,着实令人费解。
不过李利倒是能猜出韩遂的几分用意,
韩遂此举,无非是想借武威军之手,趁机削弱张横、成宜等六部的实力,从而稳固他独霸凉州的至高地位,迫使其他六部势力由依附变为彻底的投靠,沦为他韩遂的部将。
正如被李利消灭的程银和李堪二人一样,张横、成宜、马玩、杨秋、候选和梁兴等六部,只是名义上归附韩遂麾下,实际上却拥兵自重,拥有各自的兵马和城池。
对于韩遂的命令,他们想听就听,不想听的话,就依旧我行我素,阳奉yīn违;还有甚者,便是将韩遂的军令置若罔闻,根本不听招呼。
因此,别看韩遂位居镇西将军,拥有开府之权,名义上执掌凉州征伐之事。
然而,他实际上能够掌握的兵马,只有金城一郡之兵,所占据的城池也仅限于金城境内。对于凉州其它各郡,他是空有其名,而无其实,根本无法掌控凉州全局。
面对这般窘境,韩遂自然心有不甘,处心积虑地想要收回各部诸侯手中的兵马,从而成为真正的“西凉王”。
此番联军攻打武威郡,却是给了韩遂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只要利用得当,或许就能达成他独霸凉州的愿望。
故此,六万大军偏偏不走安定郡,在金城汇合之后,便立即奔赴黑龙岭,取险关,直扑武威郡治所姑臧城。
至于武威新任太守李利,或许韩遂并未将他放眼里,认为举手投足间便能轻易地抹杀他,或者将他驱赶出凉州地界。
想清楚这其中的猫腻之后,李利对气势汹汹而来的六万韩遂大军再无半点惧怕之心,心中一片泰然。
倘若这六万大军军纪严明、统一指挥、令行禁止的话,那么这股大军足以横扫武威郡。即便是李利凭仗着黑龙岭关隘,也很难抵挡住联军的强攻之势,早晚必败。
但是,这六万大军却各有归属,由八位首领共掌军权,令出多门,各怀鬼胎。
可谓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如此以来,李利仅凭手中的八千人马也敢与之一战。
当晚众将领商议的结果,就是留下三千步卒镇守黑龙岭大寨,而李利亲率五千铁骑出关与韩遂联军正面交锋。
如果战事不顺,李利大军将退回大寨,死守关隘。
如果侥天之幸,一举击破韩遂大军的话,那么李利此次凉州赴任就算是成功了。从此以后,他将扎根于武威,放眼凉州,窥视长安政局变幻。
第八十六章 战韩遂,阵前斗将(二)
翌日,黑龙岭关前。
李利亲率五千铁骑主动出关,陈兵关前。
三千龙骧营为中军,一千龙骧卫为左翼,一千武威营为右翼,李利与一众将领居于阵前。
当李利大军列阵完毕之时,韩遂联军同样列阵已毕
关前,五万余步骑严阵以待,人头涌动,人山人海,声势浩大,军威如狱。
双方相距两百五十步,兵戈相向,遥向对峙。
两军阵前。
李利身着黑色战甲,头戴灰色兜鍪,肩披暗红色战袍,轻提缰绳,手持丈五长刀,策马而出。
“某护羌校尉、武威太守李利李文昌,镇西将军韩遂何在,上前答话!”
暴喝声中,李利满脸肃然之色,语气强硬,毫不顾忌韩遂之颜面。
“哼!小儿年龄不大,口气不小,老夫便是韩遂,你待如何?”
一声冷哼,满脸铁青的韩遂越众而出,策马阵前,yīn冷地看着李利,杀气凛凛地说道。
韩遂乍一现身,李利便冷眼打量着这位凉州名宿。
尽管韩遂此时身着甲胄,但他那掩饰不住的书卷气还是透体而出,看上去不文不武的,十分另类。
韩遂现年五十岁出头,自称老夫也无不可。
尤其是在李利这样刚刚弱冠的年轻人面前,他完全可以倚老卖老,以长辈自居。
韩遂面相周正,身体微微发福,身高七尺六寸左右,眉毛稀疏,眼睛很小。眯眼之时就像是睡着了一样,看似人畜无害,却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诡异之感。
此刻他满脸yīn沉之色,微眯的小眼睛不时闪现出一丝杀气,浑身上下再无半点文士的儒雅和谦和之气。
李利看着满脸怒色的韩遂,嘴角不由地浮现出一丝戏谑的笑意。
“你就是韩遂?听说你去年冬天刚过五十大寿,曾经更是盛名一时的西凉才子,举过孝廉,当过人质,聚众造反,yīn谋杀死了北宫伯玉和李文候,独霸金城。
啧啧啧,韩老前辈的光辉事迹还真是不胜枚举,战绩辉煌啊!五十岁的人了,还能活得好好的,已经很不容易了,可是韩将军此番却又有图谋。当真是老而弥坚,壮心不已啊!。
安定郡地势平坦,你视若无睹,反倒是率领大军在黑龙岭关前死磕。激战五天,战死了一万步卒,不知韩将军麾下步卒还剩多少啊?是不是仍旧还有一万步卒?战死的那些步卒恐怕都是其它六部将领的兵马吧?呵呵呵!”
“小儿住口!老夫行事素来光明磊落,岂容你这黄口小儿肆意诋毁老夫声誉?老夫麾下步卒强攻数日,伤亡三千多人,岂是小儿所说的毫发无损?”
被李利当众说出谋算,韩遂顿时老脸胀红,恼怒不已地辩解道。
李利看着韩遂脸上的恼怒之色,顿时笑得愈发灿烂,眼神中掠过一抹精光。
“哦?是吗,原来韩老将军帐下的人马也折损了两千人?老将军坐拥金城郡,雄踞凉州十余年,树大根深,家资殷厚,这点人马还值得挂在嘴边上吗?”
“你······黄口小儿,你想离间我等联军吗?只怕你打错了主意,我等同仇敌忾,此番势必诛杀你这黄口小儿!”
韩遂被李利的一番讥讽气得胡子眉毛一起上扬,脸红脖子粗,yīn狠地看着李利。
李利笑呵呵地道:“不、不不!韩老将军言重了,李某绝对没有挑拨之意,只是说句公道话而已。现在咱们言归正传,好好说道说道!”
瞬间,李利话音一顿,收敛了笑容,冷峻地叱喝道:“韩遂老匹夫,你好歹也是朝廷敕封的镇西将军,此番为何带领大军无故犯我边境?怎么,老匹夫早年造反有瘾了吗,眼下又想兴风作浪?”
“黄口庶子!你······胆敢对老夫如此不敬?哼~哼~哼!”
李利左一句老匹夫,右一句老匹夫,气得韩遂直跳脚,双眼圆瞪,老脸酡红,胡子眉毛上蹿下跳。
多少年了,韩遂在凉州一直受人尊敬,是享誉西凉的名士,即便是早些年被伯玉和李文候挟持之时,也颇受礼遇,何时遇到过今日这般羞辱。
一直以来,韩遂自负文武双全,胸中有谋略,脑中有锦绣,自恃甚高。
甚至于,他平日里都不屑与马腾、候选等武夫为伍,认为自己才高八斗,与这等武夫相交,简直就是自降身份。
但是,今天韩遂彻底地被李利激怒了。
一句“老匹夫”,让韩遂心痛如绞,如坠冰窟一般难受。
他历来不与匹夫为伍,更不会正眼相看只懂得舞枪弄棒的莽夫,俨然高人一等,以饱学之大儒自居。
没想到啊,现在他竟被李利连续几句老匹夫叫得方寸大乱,暴跳如雷。
恼羞成怒之中,韩遂看着李利那张年轻俊秀的脸庞,竟是如此的面目可憎。
瞬间,他突然大喝一声,“成宜何在,给我杀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黄口小儿!”
“诺,末将领命!”
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自韩遂身后的军阵中传出。
旋即,但见一个身形壮硕的魁梧大汉横刀立马,疾奔出阵,寒光淋淋的刀锋遥指李利杀将而来。
“滕霄何在?与我诛杀此贼!”
李利微眯着双眼,看着对面疾奔而来的成宜,眉头微皱,骤然一声大喝,命令滕霄出战。
“诺!”策马阵前的滕霄,听到李利的命令后,应诺一声,随即打马出阵。
踏云神驹疾驰而出,瞬间跨越了百步距离,后发先至地奔至战场zhong yāng。
“锵!”
战马疾奔之中,滕霄手中的双戈大戟与成宜的长柄大刀凌空相撞,迸发出耀眼的火花。
兵器凌空相遇之后,但见滕霄手中的大戟架在成宜的刀锋之上,骤然施加力道,压得成宜身形为之一顿,既而奋力相抗。
霎时,长戟与大刀纠缠在一起,忽上忽下的旋绕;两匹战马原地打转之后,并驾齐驱,载着各自的主人一路狂奔。
双方较力之中,巨大的力道通过兵器激烈碰撞,而两件兵器犹如粘滞在一起似的,难舍难分。
两匹战马并驾齐驱百余步之后,天马踏云突然扬起后蹄,将成宜的坐骑踢翻在地。
这一瞬间的剧变,致使正在竭力抵抗的成宜,毫无征兆地一头栽到在地,手中的大刀也被滕霄击飞到半空中。
电光火石间,滕霄乍逢剧变而不慌乱,挥动大戟刺向落马的成宜腰间。
惊魂未定的成宜,此时根本毫无反抗之力。在滕霄大戟此来之际,他只觉得身体一轻,随即腾云驾雾般飞入空中。
“驾!”
滕霄手持大戟挑着成宜腰间的锦带,策马疾奔回阵。
成宜预料之中的死亡并没有降临,而是被滕霄斜刺腰间的甲胄,整个身躯被大戟挑了起来。
“自己被生擒了!”这是成宜头下脚上的腾云驾雾之中,心中唯一的念头。
“嘭!给我绑了他!”
回到本阵后,滕霄一抖大戟,将浑浑噩噩的成宜抖落在地上,随即命令将士绑好成宜。
“禀主公,属下见成宜这厮还有几分力气,不忍杀他,将他生擒回来,还请主公恕罪!”
确实,李利之前命令他诛杀成宜,可是他却没有照做,而是生擒了成宜。
李利闻言一笑,抬手示意滕霄不必拘谨,笑道:“滕霄,你没有做错,能够生擒敌将岂不更好!我刚才也看到了,成宜这家伙确实有几分力气,竟能与你较力数十息时间,实属难得。此战,滕霄当为首功!”
滕霄拱手应道:“多谢主公宽宏!只是生擒成宜,并不是属下之功,而是属下的坐骑踏云宝马神骏无比,一脚踢翻了成宜坐骑,才让属下轻而易举地擒拿敌将。”
“呵呵呵!踏云神驹刚才确实表现神勇,不过它是你的坐骑,何须分彼此啊!”李利笑呵呵地说道。
“李利小儿休要张狂,待某阎艳前来战你!”
正当李利呵呵大笑之际,但见韩遂联军之中又杀出一员彪形大汉,叫嚣着策马疾奔而来。
第八十七章 战韩遂,阵前斗将(三)
“李利小儿休要张狂,待某阎艳前来战你!”
正当李利呵呵大笑之际,但见韩遂联军之中又杀出一员彪形大汉,叫嚣着策马疾奔而来。
“哦?阎艳何许人也?”
乍听敌将一声疾呼,李利为之愕神,随口问道。
滕霄等人皆是摇头不知,这时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