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骁骑-第2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619章 星夜兼程稳军心
说话间,郭嘉敛起笑容,神情郑重地说道:“鉴于目前形势,河南大营五万将士收缩兵力,抽调三万步军支援安邑,余下两万将士放弃河南郡,缓缓撤往河西。河东郡同样收缩兵力,各县尽量转移百姓,一分为二重新安置,一部退往函谷关内,另一部撤到安邑城以西。此外,我们鼓励百姓前往河套平原安家,一律免费发放牛羊牲畜,两年内免交赋税,待遇极其优厚。
至于我军眼下如何御敌,很简单,只有四个字‘固守待援’!
在主公亲率大军没有抵达安邑大营之前,我军不得擅自出击迎敌,若有抗命不遵者,一律严惩不殆!”
说完最后一句话时,郭嘉神情肃然,脸上杀气腾腾,与之前笑眯眯的文士模样俨然判若两人。
“诺,我等遵命!”眼见郭嘉心意已决,滕霄、徐荣和郭猛等一众将领纵然神情不悦,却依旧起身领命。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司隶加强布防警戒之后,安邑大营的主将之位一直空置着,即使是主将滕霄也坐在帐下,而现在主持军务战事的郭嘉同样坐在帐下,没有前去上阶主位落座。
敲定御敌之策后,众将相继离开大帐,只有郭嘉、滕霄和徐荣二人仍旧留在帐中。
“军师,不知主公何时能来大营?”目送众将离去,滕霄轻声问道。
郭嘉闻言微怔,既而轻笑道:“云龙将军为何有此一问?须知此乃犯忌之言,主公行踪岂是我等臣下能够随意打听的?”
滕霄咧嘴讪笑道:“军师言重了。末将驻守安邑至今已有两年有余,其间从无大战,都是些小打小闹的零碎厮杀。这些年实在憋得很是辛苦,如今好不容易遇到一场大战,军师却严令不得出击迎战。这可真是要老命啊!”
“哦。原来如此。”郭嘉恍然应声,既而对滕霄和徐荣二人微笑道:“二位将军的求战之心,我都能理解。不过眼下敌众我寡。贸然出战实在太过凶险,稍有不慎。非但危及数万将士的性命,还会导致整个安邑大营失陷。因此,目前我军唯一能做的就是固守安邑防线,转移百姓,等待主公大军到来。二位将军都知道,我军步卒大半集中在司隶境内,余下多为战骑。一旦司隶失陷。就意味着我军将折损数万步军,到时候难道我们要让战骑下马守城吗?此外,我可以明确告诉二位,三日内主公必定赶到大营。到时候两位将军若想主动出战,可以当面向主公请令。”
“哦?”滕霄和徐荣二人惊愕之余,欣然大笑:“主公来得这么快,如此甚好。哈哈哈!”
正在这时,从大帐门口走进一个身姿挺拔的高大身影。人未至笑先闻:“呵呵呵!快吗,我倒是感觉太慢,没能赶上诸侯会盟的热闹场面,甚为遗憾哪!”
“主公!”只闻其声,滕霄、徐荣和郭嘉三人便知来人是谁。不过来人出现得实在是太过突然。让他们三人顿生措手不及之感。
“我等拜见主公!”惊愕之中,帐内三人疾步迎上去,惊喜莫名地躬身施礼。
李利伸手扶起郭嘉,随之抬手示意滕霄、徐荣起身,笑道:“来得有些突然,没有打扰你们商议军情吧!”
“主公说笑了。我等可是天天期盼着主公早点前来安邑大营坐掌中军,主持大局。可谓是望眼欲穿哪!”滕霄笑呵呵地说道。
李利闻言失笑,指着滕霄说道:“这话我相信。你这家伙是个好战之人,这两年驻守司隶,我每次巡视到此,你都要请缨出战,此次自然也不例外。不过这次可是一场空前大战,说不定还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艰苦鏖战,再不是以前的小打小闹喽!”
说话之间,李利缓步走上帅位坐下,正在这时大帐门口又走进一群人,赫然是以贾诩为首的随军将领,足有三十余人之多,且大多是各主力战营的统领,余下便是新近崛起的将领。
于是,刚刚走空的大帐顿时又来了一批将领,并且都是西凉军中屡立战功的得力战将。
待众将相互见礼之后,李利摆手示意众人不必拘礼,各自落座。
“刚才奉孝下达的命令是正确的。眼下诸侯盟军刚刚结盟,势头正盛,兵锋强劲,因此我军不可与之正面对战,应暂避锋芒,固守城池,以守代攻。”
说话间,李利看着滕霄和徐荣二将,笑声道:“你们二人久居司隶,当是此地的地主,正所谓强龙难压地头蛇。现如今盟军进入你们的驻地防区,如何抵御敌军,如何利用有利地形打击敌人,这都是你们两个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防守城池和阻击敌军前进步伐的重担就落在你们二人身上,具体如何布防,如何对敌,我不过问,一律交给你们。
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半个月内务必将敌军拖在安邑城以东,尽量消耗他们的粮草军械。当然了,你们若有难处或是遇到犹豫不决之事,可以直接告诉我,也可以请教两位军师。怎么样,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防守任务?”
“呃!”滕霄闻言愕然,疑声道:“怎么又是防守?主公素来主张以攻代守,为何此次却是以守代攻?”
“呵呵呵!”李利闻声失笑,“刚才我还说你这厮是个十足的好战分子,现在看来,还真是一点不错。你率军驻守河东已有两年多了,应该对河东各县地形十分熟悉,那么你来告诉我,安邑城以东的各县之中,哪里适合近百万大军正面对决,又有哪里适合我军十余万战骑展开冲杀?”
“这、、、”滕霄闻言语塞,一时间还真是想不出合适的决战地点。
河东郡地处黄河北岸,多为丘陵地势,山脉起伏,远不如河南各郡地势平坦。何况滕霄跟随李利多年,深知自家主公所说的合适地点并不是单指平原地带,而是既要有利于战骑厮杀。又要便于战骑追杀,并且不给敌军留下设伏的有利地势。惟有如此,才是李利所说的合适决战之地。但有一条不能满足条件,都谈不上合适地点。
片刻后。滕霄似有所悟地说道:“就目前形势而言,符合主公所说的合适地点正是安邑城。末将明白了,谨遵主公军令!”
滕霄欣然领命后,徐荣同样恭声领命:“末将遵命,一定配合滕霄将军固守城池,不负主公重托!”
“嗯,如此甚好。”李利微笑颔首。说道:“眼下诸侯盟军士气高涨,人多势众,若想将他们挡在河东郡以外,我军必定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盟军兵锋正盛,我军不可与之争锋相对,理应避其锋芒,随后积极寻找有利战机。继而给予敌军强力还击。
此次盟军号称七十万大军,实际也有四十七万兵马,兵力之多,两倍于我军。尽管盟军良莠不齐,战力有强有弱。但其中不乏战力强悍的精锐之兵。有道是:蚁多咬死象。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适当防守是很有必要的,断不可一味地猛冲猛打。因此,大家不要气馁,不要以为防守很窝囊很丢人,我们为什么要筑造城池,其根本原因就是为了防范来犯之敌。
更何况,我早已说过,此次与诸侯盟军对战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战事,也不是取得一两场胜利就能彻底平息战事的战争,而是一场不亚于五年前十八路诸侯讨伐董相国的大战。遥想当年之战,前后鏖战一年有余,历经大小数十战,最终方才各自罢手,平息战事。此次我军与盟军开战,战况之剧烈、历时之长,恐怕都在昔日陈留会盟之上。所以,诸位不必过于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更不要急于求战,急功近利。”
说到这里,李利语气突然加重,朗声道:“还是我先前说过的那句话:存地失人,人地两失;存人失地,人地两得。只要我们兵力不损,即使丢掉一城一地,哪怕连续丢城失地,亦不足惜,也不必气馁;等到合适的时机,我们转手就能重新夺回来。故此,而今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保存实力,把伸出去的拳头收回来,一旦战机成熟,即可重拳出击!”
“主公英明!”帐下众人躬身应道。
李利微微颔首,面带笑意道:“是否英明,此时言之尚早。只有最终取胜的一方才是真正的大赢家,在此之前,一切都是虚幻泡影,小胜固然可喜,夺取最终的胜利才是可喜可贺的大喜事!”
帐下众人若有所悟地欣然点头,随之李利对贾诩微笑说道:“文和,这几日你负责巡视安邑周边各处城池的防御情况,五日后你与各营统领返回大军驻地。河东战事仍由奉孝负责,一切都像往常一样进行,半个月内我只看不说,更不会下达任何出战命令。此外,安邑大营仍旧悬挂帅旗和主将旗号,其他将旗暂时不要挂出去,切莫让敌军知道我已经抵达安邑大营。好了,夜已深沉,诸位早些安歇吧。”
随着李利话音落下,帐下众将躬身行礼离去。这个时候最为忙碌的人还是滕霄和徐荣二将,他们作为地主,理应提前安排好众将营帐,岂料今夜李利突然率众而来,让他们措手不及。
“主公今夜并未率领大军进驻大营,莫非我军尚未到达河东?”待众人离去后,郭嘉轻声问道。
李利微笑颔首:“奉孝一语中的。此番大军出征,粮草辎重颇多,行军速度缓慢,眼下大军屯兵函谷关内。而我因为放心不下河东战事,便带上贾诩和各营统领星夜兼程赶来,今夜随行人员不过区区五百余人。随后龙骧营和各营抽调出来的部分将领会陆续进驻大营,如此安邑大营就有十万兵马,够用了。”
“如此说来,主公方才所言却是另有所指?”郭嘉诧异问道。
李利微笑摆手,“战局瞬息万变,且战且看,此时言之过早,随后奉孝自可知晓。”
郭嘉心有所感地轻轻点头,沉声道:“眼下战局对我军颇为不利,孙策率领先锋前军日行一百余里,一天之间竟然就深入我河东境内,而袁绍则亲率大军随后跟来,前后相距不过五十里。可谓是一鼓作气势如虎,步步紧逼呀!”
“孙策?”李利神情微变,轻笑道:“我原以为他还要蛰伏两年,不成想他现在就迫不及待地跳将出来。此子勇猛果敢,有胆有识,其才能比之其父孙坚有过之而无不及,确实是个极为难缠的江东猛虎。不过他此番前来会盟,很有可能是特意前来找我寻仇的,这倒是可以利用一番。呵呵呵!”
“寻仇?孙策与主公有何仇隙,为何不远千里赶来寻仇啊?”郭嘉神情愕然地诧异道。
“是啊,寻仇!”李利轻叹一声:“本来我和他素未谋面,自然没有仇怨。这不是前番到扬州游历一番吗,经子敬介绍认识了周瑜,随之费尽心力将周瑜收入麾下。殊不知周瑜竟与孙策是总角之交,情同兄弟?这样一来,孙策岂能与我善罢甘休!”
说到这里,李利思量着说道:“孙策其人别看在袁术帐下处境艰难,困顿不堪,实际却是个骄傲到骨子里的家伙。这厮生性刚烈,眼睛里不容半点沙子,说好听点算是宁折不弯的倔强之人,说得直白些就是个眦眦必报、目空一切的傲慢之徒。如今周瑜在我麾下效力,他岂能忍下这口恶气,势必要来寻衅报复。最为让人苦恼的是,周瑜一直念及与孙策的兄弟之情,曾与我许诺,若有机会定当补全与孙策的兄弟情义。不知奉孝有何良策?”
郭嘉闻言轻笑,“主公是当局者者迷,否则翻掌之间即可收拾孙策,且又能成全周瑜的兄弟情义。正好此番孙策前来会盟与我们为敌,趁早了解这段恩怨,这次就将他们之间的事情彻底解决。”
随即郭嘉低声轻语一番,继而恭声道:“主公意下如何?”
“这、、、倒是个上上之策,只是未免有失光明,而且运作起来颇为不易,分寸不好把握。”李利迟疑道。
“主公尽管放心,此事由我亲自筹办,定然办得妥妥当当。”郭嘉欣然笑道。
李利微微颔首,自此不再提及此事,转而与郭嘉商议战事,一直持续到深夜方才作罢。


第620章 成败得失两相随
随后三天,诸侯盟军先锋大军凶猛如虎,势如破竹,一路横扫而来。
安邑大营败报频传,一次比一次败得快,败得惨,使得西凉军人心惶惶,茫然失措。
恰在此时,主帅李利坐镇中军帅帐,爽朗洪亮的大笑声充斥在帅帐周围,绕梁不绝。但凡经过帅帐周围的将士都能清晰听到,随之他们心中大定,继而口口相传。是以尽管前方战事接连失利,但安邑大营一切如常,军心稳固,坚若磐石。
在所有西凉军将士心目中,主公李利就是一面矗立不倒的大纛,攻无不取战无不胜的无敌统帅,料事如神,无所不能。
区区几年时间,李利从龙骧营别部司马开始,迅速崛起,继而一发不可收拾,实力一天天壮大强盛,蒸蒸日上。自平定长安之乱后,李利率领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西凉全境,而后厉兵秣马,休养生息。短短两年之内,西凉二州旧貌换新颜,集市一天天热闹繁华起来,官兵百姓的日子天天向好,各州郡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安宁祥和,人人安居乐业。
与此同时,全军将士的食宿条件和军饷待遇也在渐渐提高,军纪严明,令行禁止,上行下效。这让很多老兵恍如隔世,不敢相信西凉军也能变成这样一支精锐之师,而主帅李利对待麾下将士之优厚,全军将士都能切身感受到;从之前一日两餐变为一日三餐,仅此一项就足以让全军将士对主帅李利敬若神明,牢牢记在心里,感恩戴德,至死不忘。
换句话说,两年之间。李利虽然没有率领大军打过大仗,却在悄无声息中收拢军心。两年来,全军大多数将士都亲眼见过主帅李利,甚至很多人还与李利说过话,被李利笑呵呵地夸奖一番。毫不夸张地说,西凉统兵将领无论谁想背叛李利,所部将士懵然不知还自罢了,一旦被将士们得知实情,其人必定自食恶果,死无葬僧地。
与此同时。两年间,原董卓麾下的西凉旧部与李利麾下武威军彻底融合为一军。很多原本对李利抱有怀疑观望态度的中低级将领也随之收心,心悦诚服地尊奉李利为主公。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尊敬李利,心甘情愿为其卖命,至死不悔。当然。其间也难免存在一些贪心不足之人,不过这终究是一小撮人。不足为道。
上下一心的一支军队无疑是很强大很可怕的存在。只要李利出现在军营中、战场上,全军将士就能嗷嗷叫地往前冲,奋勇拼杀,悍不畏死。因为战死沙场就是为主帅李利尽忠,死后妻儿家小仍然会得到很好的照顾,子女还能进入太学读书。谋个好前程。
这对经历过先秦时期“重大夫、轻士卒”的老秦人来说,可谓是前所未有的好光景。老秦人生来就是战士,敢打敢拼不怕死,却惟独害怕自己死后子女无人照料。衣不裹体食不果腹,忍冻挨饿,四处流浪。
但凡是人,都有护犊之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从李利决定厚待全军将士及其家属且严格执行落实的那一刻起,他就赢得了全军将士的强烈拥戴,已然走在天下各路诸侯前面。而两年减免税赋,大力屯田发展农桑,就是稳固根基和收取民心之举。
事实证明,李利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虽然两年来西凉军没有扩张疆域,也没有大肆扩军,却赢得民心和军心,战斗力与日俱增。当今世上,军队训练松弛、装备不好,随后就可以补充,唯独人心难买,收拢人心不易,只有团结一心的军队才是一支打不垮、摔不烂的战无不胜的精锐之师。

中军大帐内,李利端坐帅位,神色自若地低头翻看战报竹简。虽然案头上堆放的都是败报,可他却看得津津有味,聚精会神,脸上没有丝毫不悦之色。
嗵嗵嗵!
大帐木质地板上响起清脆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而来,没有经过通传,来人便大步走进帅帐。
听到脚步声的李利没有抬头,丝毫不感意外,因为他知道来人是谁,并且能够自由进出帅帐之人屈指可数,都是他身边亲信之人。
“主公恕罪,这又是一卷败报。”躬身递上一抉简,贾诩面带愧色地低声说道。
李利闻声抬头,随手放下竹简,微笑道:“文和回来了,一路劳顿,快坐下说话。”
贾诩躬身一礼,随之退到左侧帐下落座,这时李利起身走到他身边,缓缓落座后,不以为意地笑声道:“败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防守嘛肯定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久守必失,丢失几座城池也在所难免。自古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文和不必介怀,尽管安心坐下歇息便是。呵呵呵!”
贾诩闻言错愕,诧异道:“主公啊,截止现在,诸侯盟军四日内攻取我军六座城池,势不可挡啊!这个时候,老臣岂能不急,如何还能坐得下来?若是任由形势发展下去,五天之后敌军先锋部队就要兵临城下了!”
李利摇头轻笑道:“不,十日之内敌军都到不了安邑城,最起码也要等到半月之后才能大军压境,兵临城下。此外,文和有一点说错了,那就是攻取我军六座城池的军队不是诸侯盟军,而是孙策率领的六万先锋前军。
据战报上说,孙策所部四日内攻下六座城池和营寨,尽管势不可挡,但其自身也伤亡上万名将士,如今已经不满五万人马了。也就是说,孙策每攻下一座城池就要付出不下于两千人的伤亡代价,并非不费一兵一卒地轻取我军城池。另外,敌军进兵三天以来,袁绍中军与孙策所部相距一百四十里,这一点也很值得关注。照此下去,再有两天,敌军先锋部队与袁绍中军之间的距离就会拉大到两百里。可谓孤军深入。
所以,我刚刚传令滕霄、徐荣二将,从第十天起我主力战营正式参加战斗,阻击孙策所部先锋大军。区区四五万余人马而已,就敢孤军深入我河东腹地,这个孙策还真没把我李利放在眼里,是时候给他迎头一击,给他败败火,清醒一下。”
“哦?”贾诩闻言错愕,若有所思问道:“如果孙策突然止步不前又当如何?”
“你说孙策会止步不前?”李利沉吟一声。随之微笑摇头,说道:“不,若是换做其他将领担任先锋将军,或许会见好就收,但孙策绝对不会这么做。此人高傲到骨子里。披坚执锐,勇猛彪悍。和他的父亲孙坚一样。
当年孙坚担任诸侯盟军先锋。孤军深入,贪功冒进,以至于被李肃、樊稠趁夜袭营,大败而逃。今日孙策自恃勇武,带领白波贼一路高歌猛进,攻城拔寨。其勇猛势头比之其父孙坚有过之而无不及。值此大胜之时,他绝对不会就此罢手,必定趁胜追击,再接再励。继续攻取我军城池营寨,企图进一步扩大战果。”
说话间,李利话音稍顿,冷笑道:“孙策这厮此番之所以不远千里率军前来会盟,其本意就是想踩着我李利的肩膀扬名天下,凭此作为他立足扬州,图霸天下的资本。还真是好算计,居然把我李利当成他扬名立万的垫脚石。呵呵呵!”
“呃,原来如此。”贾诩恍然大悟,沉声道:“我道孙策籍籍无名之辈,究竟有何倚仗胆敢如此狂妄,原来他是江东猛虎孙坚的儿子。这就不奇怪了,当年孙坚勇猛凶悍,带着区区万余人马孤军深入,半月内连续攻破白马等十余座营寨,声势滔天,由此博得‘江东猛虎’之威名。
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如今中原诸侯再度联手结盟,这个孙策还想走其父孙坚的老路,借助盟军的兵马再度扬名天下,从而奠定他逐鹿天下的基石。此前我一直想不明白他何以有胆量挑战吕布,争夺先锋将军之位,现在看来他并非鲁莽之人,而是早有谋划,为了一战成名而不顾一切,简直就是个疯疯癫癫的亡命之徒!”
话锋陡转,贾诩神情十分不屑地冷笑道:“不过孙策此次却是打错了主意,错把主公当做可欺之人,想借主公威名成就他的赫赫战绩;主意虽好,却未免太过不自量力,自视过高了。
仅凭他手下区区两万人马,还不够我军塞牙缝的,翻掌之间就能将其覆灭。可笑孙策还以为得计,一路高歌猛进,气焰嚣张,不可一世。殊不知他所攻取的六座城池和营寨不过是我军主动放弃的空城和弃营,其内大多数百姓都已转移出去,留守兵马都是未加训练的郡兵,尚未纳入我西凉军序列之内。而这一切,他却懵然不知,还在自鸣得意,真是可笑之极!”
李利微微颔首,说道:“驻守司隶的郡府兵,兵器陈旧,训练松弛,军纪松散,与我麾下正式编入西凉军序列的郡府兵不可相提并论,战斗力更是差距悬殊,完全没有可比性。两年多来,司隶各郡名义上归属我李利治下,实则由各大士族门阀暗中操控。
这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曾经多次想整饬司隶各郡吏治,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借口,无从着手。此次诸侯会盟倒是一个好机会,不用我亲自出手,盟军就会替我除掉这些绊脚石。等到除去这些碍手碍脚的门阀之后,就轮到我们出面收拾残局了。”
“嗯,主公所言极是。”贾诩欣然点头附和道。
正在这时,李挚脚步轻快地走进大帐,躬身递上一叠锦帛,禀报道:“请主公过目,这是刚刚收到的北伐密报。周瑜将军已于昨日傍晚率军攻克匈奴王庭,生擒包括新任匈奴单于呼厨泉在内的一百余名匈奴部落首领和贵族,俘获控弦之士三万余众、匈奴族人十余万,缴获牛羊牲畜和辎重无数。
至此,南匈奴部落彻底覆灭,我军北伐大获全胜。此时北伐军还在高柳城休整,不日便可出兵并州,攻取除朔方、五原、雁门、上郡之外的其它各郡。”
“好,甚好!”李利看着捷报,随之交给贾诩,大喜道:“公瑾不负众望,终于一战功成,收复河套失地了!”
“哈哈哈!”随即,帐内主臣三人开怀大笑。喜悦的笑声随风飘出帐外,飘进数以千计的守营将士耳朵里,令他们心神大震,身心愉悦,对即将到来的战斗充满希望,斗志昂扬。
(……)

第621章 海纳百川容者大
“北伐大捷来得正是时候,若是将此捷报传示大营,定能鼓舞全军士气!”
看完手中信帛的一瞬间,贾诩眉开眼笑说道。
李挚点头附和道:“军师之言甚是。如此大捷理应通报全军将士,为周瑜将军请功,遥向庆贺!”
“请功,庆贺?”李利愕然应声,既而笑声道:“请功就不必了,我就在跟前,正在盘算如何对周瑜论功行赏呢!至于庆贺吗,眼下强敌压境,我军接连失利,丢城失地,这个时候设宴庆功,确实有些不合时宜。暂且记下吧,等到大战结束后一并赏赐,省得麻烦。呵呵呵!”
贾诩欣然点头,赞叹道:“周瑜将军确实了得,智勇双全,虽然年轻、资历浅,却屡立奇功,战功赫赫。在微臣看来,如果说桓飞将军是我军第一战将的话,那么周瑜将军就是我军最擅用兵的第一大将,堪称帅才!”
“哦?文和可是不常夸人,此次竟对周瑜评价如此之高,实在让我感觉有些意外。”李利神情微怔,会心笑道。
贾诩闻言后,神情郑重地肯定道:“主公言重了。微臣所言并不是恭维公瑾将军,而是据实直言,实事求是罢了。周瑜将军初入我军时,我也曾怀疑过他的统兵征战能力,甚至还埋怨主公太过信任他,以至于他初次跟随主公出征便委以重任,竟然独掌一军,全权负责北伐战事。为此,我甚为忧虑,曾想劝谏主公不可拔苗助长,使得周瑜初来乍到便要承担巨大压力,担心他担负不起,连累北伐将士。
事实证明。主公当初的决定是英明的,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破格提拔周瑜将军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之后的慎重决断。
池阳城一战,我北伐大军旗开得胜,一战之下稳定军心,让将士们坚信我军一定能彻底打败蛮军,赢得最后的胜利。随后一个月内,周瑜领军出征连战连败。但每次战败都是败而不溃,伤亡不大,虽然吃了败仗难免影响士气,却动摇不了我军必胜的信心。果然,青狼谷一战。我军大获全胜,一战奠定北伐胜局。战后。全军将士才真正认识到周瑜将军的通统兵才能。称之为用兵如神亦不为过,由此我军将士才算心悦诚服地认可周瑜将军。”
语气稍顿,贾诩深有感触地道:“现如今周瑜将军收复河套失地,彻底覆灭南匈奴,这就意味着并州西北部四郡之地已经收入囊中,即朔方郡、上郡、五原军和雁门郡。这四郡之地原本就被蛮夷所占据。朔方、上郡和五原三郡被南匈奴抢占,雁门郡被西部鲜卑袭扰,大半城池落于鲜卑人手里,但青狼谷一役中南匈奴和西部鲜卑的控弦之士折损殆尽。
而今匈奴王庭被我军攻陷。匈奴覆灭,盘踞五原和雁门郡的西部鲜卑必然闻风丧胆,落荒而逃。如此以来,我军不仅收复河套失地,而后即可顺势收取并州西北部四郡,等于一举攻取大半个并州。接下来,周瑜率领大胜之师趁势攻入并州腹地太原郡,若是战事顺利,极有可能一举拿下并州全境。只要并州纳入主公治下,即使诸侯盟军能够攻下司隶各郡,也不足为惧,因为司隶各郡已然袒露在我军铁蹄之下,早晚都是我们嘴边的肥肉。因此,微臣认为北伐大捷对于我军此次中原之战极为有利,只要并州在我们手里,司隶就跑不掉。”
详细分析目前形势后,贾诩终于说出本意:“所以,北伐大捷对我军至关重要,周瑜将军居功至伟,主公理应重赏。而接下来的并州战事与此前对蛮军作战截然不同,毕竟并州是我大汉疆土,周瑜将军所面对的敌人都是经过天子敕封的大汉官员。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周瑜将军眼下还只是左中郎将、北伐军主将而已,官阶不够,说出来的话自然份量不足,很难招降并州各郡郡守和刺史。故此,主公眼下可以将北伐将领的战功暂且记下,待战后一并赏赐,唯独周瑜将军例外,必须赐予他一定的权限和官职,并赐予他便宜行事之权,如此才能确保我军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取并州全境。微臣斗胆谏言,请主公三思。”
在贾诩的详细阐述中,他始终以微臣自居,俨然将李利视作君王。其实不光是贾诩如此,李玄、李儒和郭嘉等人同样以臣子自居,藉此向李利表明心迹。
自从李利升任骠骑大将军之后,便已位居三公之上,随后又得到诏令,乘銮驾、持天子剑,代天罚罪,其地位之高、权柄之盛,已然不逊于帝王,惟独欠缺一尊王冠而已。是以李利身边的一众亲信谋士,无声无息中改口,常以微臣自居,而李利似乎从未注意过这些不起眼的细节称谓,对此不置可否。不过李利麾下将领却没有改口,仍然以末将自居,显然是叫习惯了,远不及文臣谋士心思细腻,注重细节。
贾诩这番话倒是提醒了李利,确实应该给予周瑜应有的官职和权限,否则于战不利。
稍稍思量后,李利轻轻颔首,微笑道:“文和言之有理。周瑜领兵在外,此前面对的都是蛮军,官职大小倒是无关紧要,如今转战并州,的确需要足够份量的权限,否则并州各郡太守未必相信他作出的承诺。时不我待,必须尽早决断,以免耽误并州战事。”
话音稍顿,李利对李挚吩咐道:“传令李玄,请旨敕封周瑜为安北将军、武乡侯,全权负责并州战事,北地郡、安定郡和汉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