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骁骑-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甚至隔三差五上门讨饭,只要她知道,就一定会接济他们。久而久之,步府原有家底也被掏空了,ri子越过越困难,已经无力接济别人。
去年冬天,步府实在维持不下去了,只能遣散一大批扈从和侍女,如今留在府中的扈从和侍女加起来还不到二十人。好在步府搬到舒县时置办了上千亩田地,眼下全府上下只能依靠这些薄田勉强度ri,ri子不好不坏,倒也维持下去。”
说到这里,阿四语气稍顿,抬头看了看李利,接着说道:“今ri并非我执意为难公子,而是府中确实生计拮据,真的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乐善好施了,否则我家老夫人就只能变卖房子和田地,维持生计。不过公子既然能让我家小姐另眼相待,想必定有过人之处,因此我就对公子直言相告,不敢丝毫隐瞒。
我家小姐名叫步练师,现年十七岁,再有两个月就十八了,至今尚未许配人家,所以按照步家的老规矩,小姐不能轻易告诉公子闺名。小姐天资聪颖,异于常人,十年前有位游方术士曾言,我家小姐乃鸾凤转世,美貌端庄,生就旺夫之相,将来必是富贵至极,甚至还有可能母仪天下。这些年来,那位术士所言开始灵验了,我家小姐jing通音律,饱览古今书籍,知书达理,女工更是名扬庐江全郡,与皖县桥公膝下二女并称庐江三大巧手。
最令人惊叹之处,还是我家小姐看人极准,世事通达。早在一年前,我家小姐就预感扬州有变,因此将步府名下的产业全都转让给别人。果不其然,随之袁术就占据了九江郡,大肆出兵攻打各郡,致使扬州各地兵祸横行。很多士族大户都遭了大难,唯有我步府安然无事,非但没有太大的损失,反倒偿还了老夫人此前借下的债务,渡过生计难关,得以维持至今。
今天我家小姐既然让公子一行人住进东厢房,想必公子等人也不是泛泛之人,必有过人之处。”
“嗯,原来是这样。”李利恍然大悟的点点头,既而随口问道:“阿四,老夫人此前欠下很多外债吗?步府既然遣散了大量扈从和侍女,为何把你留下?”
“这、、、”阿四闻言惊愕,被问住了。
随之他面带愧se说道:“不敢隐瞒公子,老夫人以前确实借下许多外债,这都是为了接济流民和资助穷困读书人。老夫人经常关照有求于步府的有才气的年轻读书人,不但供吃供喝,临行前还馈赠他们盘缠银两,生怕他们再挨饿。步府毕竟是外来户,根基浅,花销大,像老夫人这么大方仁慈施舍银两,偶尔为之尚可,长期这么慷慨下去,就只能把步府名下田产抵押给别人,借钱过ri子。
好在我家小姐心灵手巧,女红极好,绣出来的绸缎每匹都能卖个好价钱,整个庐江城的达官贵人都抢着要呢!再加上我家小姐聪慧过人,早早将步府名下店铺卖掉,如此多方筹措之下,老夫人借下的外债今年开chun就已还清了。”
语气稍顿之后,阿四接着说道:“小人的父亲是步府老仆,两年前与老爷先后去世。家父走后,小人便接替家父之职在前院看守门户,接来送往。去年老老夫人遣散扈从的时候,念及小人家中世代都是步府扈从,便将小人留下。公子若是没有其它吩咐,小人先行告退了。”
回答完李利的问话后,眼看李利怔怔失神、低头沉思,阿四知趣地悄然退到门外,既而轻轻掩上房门,顾自离去。
房门“咯呀”声响让李利渐渐回过神来,既而他若有所思地摇头苦笑。
直到此刻,李利已然想起步练师是何许人了。
原来眼下步府的步家小姐就是ri后的步夫人,孙权的老婆,后世也称之为步皇后。
据史册记载,步夫人美貌动人,温柔淑德,深得孙权宠爱,直到步夫人死后,孙权仍旧对她念念不忘,后悔没有敕封步夫人为皇后。步氏嫁给孙权之后,虽为侧室,却从未失宠,生xing温良端庄,心胸豁达,知书达理,从不恃宠而骄,更不与孙权其他妻妾争执。正因如此,她在吴国名望极高,虽没有被正式册封为皇后,却被很多江东大臣和宫中侍女视为中宫皇后,因此才有步皇后之说。步氏嫁于孙权时比孙权大五岁,一生只有两女,也很得孙权疼爱,视如珍宝。
此外,步氏还有一位堂兄,此人便是步骘,字子山,与步氏同宗同族,最终担任东吴丞相,权势显赫。
不过步氏和堂兄步骘在步氏家族应该不是嫡系至亲,因为眼下步府中只有步练师和她的母亲,没有步骘,阿四也没有提起过他。由此可见,步骘虽与步氏同族同姓,却没有太深的交往,只不过二人同在扬州,最终都在孙仲谋处。
想起江东孙权,李利知道其人现在不过是个十二三岁的半大孩子,眼下还跟在其兄孙策身边过着寄人篱下的ri子。而江东小霸王孙策如今正是困顿迷茫之时。其父孙坚死后,孙策带领孙坚旧部曾寄居徐州广陵郡,颇受陶谦关照,随后却因他私自招募兵马,暗中结交名士张纮、张昭兄弟,导致陶谦起疑,迫使孙策不得不离开广陵,前往九江投奔袁术。眼下孙策正在袁术帐下效力,替袁术东征西讨,攻城拔寨,以期取得袁术的信任。
世事无常,眼下江东孙氏兄弟还在寄人篱下之中,而他李利却偏偏看上了原本应是孙权的妻子步练师。世上有两大仇恨,其一是杀父之仇,其二便是夺妻之恨。
由此可见,夺人妻,罪莫大焉!
不过孙权现在ru臭未干,自顾不暇,又与步氏素未谋面,因此便谈不上夺妻之恨了。而上天既然有意让他李利此时遇到步氏,那孙权就可以靠边站,这辈子也甭想见到步氏。原本是夫妻,世事弄人,从现在起此二人恐怕就要成为陌路之人了。

感谢:书友流天泪心龙、shiningxu、ranky、mo1686书友月票支持,多谢!

第482章 将欲取之必先予
李利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居然会和一个半大孩子抢女人,这真是名副其实的以大欺小,恃强凌弱。所幸孙权现在少不更事,根本不认识步氏,既然素未谋面,那索xing这辈子就不要认识了。
世间之事就是这样,有些人一旦错过,就永远也找不回来。
想起江东孙策和孙权兄弟二人,李利心生感慨,思绪纷飞。
细说起来,李利、马超和江东孙策三人都是同龄人,同一年出生,顶多就是相差月份而已。
史册上,西凉李利远远不能和马超、孙策二人相提并论,以致于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还有李利这号人。
但是,如果提起锦马超和江东小霸王孙策二人,谁不知道,除了咿呀学语的孩童和残障人士,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此二人都是三国之中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与之相比,西凉李利可谓是名不见经传,实实在在无名之辈,永远被掩盖在历史尘埃之中,没有人会把他和马超、孙策二人联系在一起。绝无可能!
然而,时空轮转,斗转星移,世事无常变化莫测。
一次意外附魂重生,让本应是无名之辈的西凉李利从蝼蚁中脱颖而出,犹如从历史尘埃中爬出来一般,既而一发不可收拾,吞并西凉军,一统西凉全境,掌天下权柄。
时至今ri,时下大汉天下有谁不知道西凉李利,有谁会把他和马超、孙策二人相提并论,没有!
不是他李利不配与马超、孙策二人齐名,而是此二人根本没有资格和他李利一较长短,三人之间根本不可同ri而语,完全没有可比xing。
马超何许人也?那是李利麾下大将。他的大舅子,执掌李利的起家部队龙骧营。尽管他们两人之间曾经斗得死去活来,势不两立,但兵戈过去之后两人却走到一起,冰释前嫌,并肩作战,并成为姻亲兄弟。
孙策何许人也?时下很多人也听说过他,但说起他的名字时肯定要加上一个前缀:“已故江东猛虎孙坚长子”。这并不是世人看不起孙策,而是他现在还远远不能与其父相比,人们之所以记得他。因为他有个以勇猛善战著称于世的好爹孙坚,否则很多人恐怕未必知道还有他这么个人。
或许,时下孙策的弟弟孙权都比孙策有名,至少三年前孙坚被刘表设计伏杀之后,就是孙权带着俘虏黄祖前去与刘表谈判。换回孙坚的尸体。由此,荆、扬一带的百姓和士族们大多都听过孙权的名字。赞不绝口。
反观孙策。自从其父孙坚死后,他虽有绝顶武艺,勇武至极,却终究太年轻,血气方刚,不足以令人信服。在他没有展现出过人的能力和实力之前。也不可能得到江东士族的鼎力支持。因此,他眼下处境尴尬,既无粮饷供养大军,又没有立足之地。内外交困,彷徨迷茫。以至于,他连孙坚留下的旧部都供养不起,只得依附其他诸侯暂且栖身。
早年,孙坚在世时与徐州陶谦交情颇深,于是孙策安葬其父之后便率部依附陶谦,暂居广陵舔犊伤口。奈何孙策终究不是甘居人下之辈,仗着其父孙坚生前和陶谦交好,便借机招兵买马,招揽徐州谋士。结果陶谦得知细作密报后,立即停止粮草供应,并下令广陵太守赵昱严加防范孙策,从而迫使孙策不得不率部离开徐州,转而依附袁术。
而袁术则是汲取徐州陶谦的教训,收留孙策时便将其父孙坚留下的部将全部收到自己麾下,并缴没孙策的兵权,留在帐下听用。这就意味着,只有袁术命令孙策领兵征战时才会下放兵权,闲暇时,孙策手里根本没有兵马。
如此以来,孙策在袁术帐下的处境可想而知,这才是真正的寄人篱下,远不如他此前在徐州栖身时的处境。只是他当时依附陶谦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直到投奔袁术帐下之后,才恍然发现徐州陶谦对他已经是仁至义尽了。然而,世上没有后悔药,时至今ri,孙策也只能蛰伏待机,暂时替袁术卖命。
除此之外,他别无它途。
脑海中想着孙策如今的困顿处境,李利顾自摇摇头。
世上从来就没有人生来就能成功,必须经过一次次挫折,让人在挫折中吸取教训,从而一步步成长起来。眼下孙策所面临的艰难处境就是如此。或许正是他连番碰壁之后痛定思痛,才让他渐渐成熟起来,既而在蛰伏几年之后,伺机脱离袁术,攻取江东,打下东吴基业。
梳理一番思绪之后,李利便将此事放下,不再替别人cao心。因为江东孙氏兄弟的命运如何,与他李利毫无关系,而他也不会插手干涉,任由孙氏兄弟折腾。
李利从未想过趁着孙氏兄弟困顿之时将其除去,自始至终都没有这个念头。因为他知道世间有些事情并不是杀人就能解决的,就比如现在的孙氏兄弟。杀死孙策和孙权二人,就一定能够免除后患吗?恐怕未必!
所谓时势造英雄,亦或乱世出英雄。即便孙氏兄弟现在死去,难道江东之地就不会再出现一个像孙策那样的强势诸侯吗?除非李利现在有能力迅速扫平天下,攻占江东,否则杀死孙氏兄弟又有何用,分明是多此一举,图一时之快而已。
在天下大势没有明朗之前,擅自除去与自己相隔千里的任何一个诸侯,都是徒劳无功,没有实际用处。因为你占据不了这块地盘,除掉一位诸侯之后,随后就会再冒出来另一位诸侯取而代之。这种事情绝非妄自揣测,而是一定会发生,因为乱世之中心怀大志的野心家不在少数,否则天下何以混乱至此。
因此,只要孙氏兄弟眼下不与李利为敌,那他自然不会妄动刀兵,也不会对孙氏兄弟下手。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李利从来不做,也从不认为杀死孙氏兄弟二人就能永绝后患。
此外,还有一人与李利、马超、孙策三人是同龄人,那便是庐江周瑜周公瑾。不过周瑜眼下名声不显,暂居居巢长一职,仍在蛰伏待机之中,与孙策一般无二,故暂不细表。

步府正堂正中放着一张圆桌,此刻桌上摆放着六个盆碟,三荤三素外加一坛酒。
步府老夫人坐在主位上。左右两侧坐着李利和步练师二人,晚饭只有他们三人一起吃。而郭嘉和桓飞没有前来正堂,毕竟他们二人的身份是李利随行仆人和扈从,还没有资格和主人同席吃饭。
由此不难看出,步府虽是官宦士族之家。拥有上百间房屋,眼下却是家道中落。ri子并不宽裕。否则。晚饭就不会是这个样子了,而是正堂设宴,宴请李利一行四人。
可见傍晚阿四对李利说得那番话,没有说谎,全都是据实相告。
“公子莫要客气,多吃点。一定吃饱喝好。”说话之人正是步府老夫人,也就是步练师的母亲。
她大约五十岁左右的样子,本应是徐娘半老,但现在却是满脸枯黄。脸se苍白,一副病怏怏的模样。这让李利无法准确判断她的实际年龄,更替她担心,因为她此刻这副模样很明显是久病缠僧人,已然病入膏肓,回天无术。而她之所以还能下榻前来正堂用膳,想必是她长期养成的习惯,不想在客人面前失礼,亦或是想亲眼看看李利。
眼见老夫人如此盛情,李利微笑颔首,当即不再客气,将一只没人动过的烧鸡挪到自己面前,将两个鸡腿撕下来,一个鸡腿给步练师,另一个放进老夫人的菜碟,其它全是他的。
看到李利还真是不拿他自己当外人,俨然以主人的身份自居,竟然一点不避讳给自己碗里加鸡腿,步练师顿时神情愕然,俏脸微红,一双迷人的大眼睛直盯盯地看着大块朵颐的李利,心中甚是怪异。不过这份怪异之中还微微带着几分的甜蜜,但她绝对不会说出来,即便是母亲看出来了,她也不会承认。
“寒舍简陋,我们母女二人也不善持家,招待不周,还望公子见谅。”步老夫人满脸慈爱地将自己碗中的鸡腿夹给李利,随之笑呵呵看着他吃掉整只烧鸡之后,她一边示意女儿给李利斟酒,一边含笑而语。
“老夫人言过了。”李利随手接过步练师递来的酒樽,笑呵呵说道:“晚辈冒昧叨扰,幸得老夫人收留,为此在下已是万分感激。如今夫人屈尊降贵携令媛与我同桌用膳,着实令我受宠若惊,于心难安。因此夫人切莫再言招待不周,若是您老不嫌弃,叫我文昌就好。不用将我当成客人,有什么事情需要我来做,尽管开口。只要文昌能够办到之事,绝不推诿,一定竭力办好。呵呵呵!”
或许是步老夫人和蔼慈祥的笑容让李利很受触动,亦或是她带病接待感人至深,促使李利在步母面前很轻松,毫不做作,一举一动都是本xing使然,显得极其真诚,阳光开朗。
“好,文昌说得好!”步母闻言后,笑得非常开心,给李利一种老怀欣慰的感觉。
随即她眉开眼笑地说道:“听文昌口音似乎不是扬州人氏,更像北方口音,加之文昌体魄强壮,魁梧高大,谈吐豪爽大气。若是妾身没有看错的话,文昌是京兆三辅人氏?”

感谢:灰太狼aaa书友月票支持,三a级好男人,要嫁就嫁灰太狼,男人中的战斗机,当浮一大白!真诚感谢书友的鼎力相助,愿好人好梦,事事如意!(……)

第483章 坦坦荡荡真性情
“老夫人眼力过人,文昌佩服!”
李利微笑颔首,笑道:“夫人一猜就中。我是西凉北地人,此番专程前来扬州游学,不想途中遭遇大雨,只得前来贵府避雨借宿。承蒙苍天眷顾,竟让我遇到夫人和小姐这般菩萨心肠的好人,实乃大幸!”
“哦,文昌知道菩萨,莫非也信佛?”步母满脸惊喜地问道。
“呃?”李利神情惊愕,稍稍迟疑后,笑道:“我听说过佛门,也曾专程去过徐州朝拜佛门寺院,知道佛门劝人谦和,积德行善,善因结善果,但我不是佛门信徒。佛法广大,普度众生,积德行善自是应当,不求善有善报,但求无愧于心。然则,生逢乱世,有很多事情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佛门讲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很显然这种说法在时下是行不通的。所以,让夫人失望了,文昌知道佛法,却不信佛,自身也做不到。”
嘴里说着话,李利心里也在犯嘀咕:“这都是什么事儿嘛!徐州笮融对佛法也是一鳞半爪,他大兴土木修建佛寺庙宇的真正目的,还是为了牟取钱粮,招募青壮图谋不轨,没安好心。何况,我李利和佛门有关系吗?”
“嗯。文昌不必在意,信不信佛都没关系。”待李利说完话后,步老夫人神se不变,脸上仍旧洋溢着慈祥的笑容。随之她笑声说道:“不知是何缘故,今天看到文昌,老身特别高兴,此次文昌一定要在寒舍多住几天。若是文昌不介意的话,以后就叫我伯母吧,免得太生分。不知文昌意下如何?”
“好好好,太好了!”李利笑呵呵满口答应,既而笑声说道:“伯母有所不知,其实我早有此意,却又担心太过唐突,有失礼数,故而一直不敢开口。不承想伯母竟然和小侄想到一块去了,这就是缘分。由此可见,我和伯母前世定是亲属,今生再见才会一见如故,倍感亲切。呵呵呵!”
“你这孩子真会说话,全都说到我心里去了。”步老夫人满脸欢喜地看着李利,眼神中疼爱之se与母亲看向宝贝儿子的眼神一般无二。
稍稍收敛笑声之后,她含笑对李利说道:“文昌啊,伯母不管你是什么人,什么身份地位,从今往后我都认你这个侄子。你看怎么样啊?”
显然,步老夫人能够说出这番话,就说明她已经真正认可李利。因此她说话很随意,直来直去,不像之前那样谦虚客套了。
李利听到步母想认自己做侄子时,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起来,当即起身走到她身边,俯身跪拜:“从今天起,文昌就是婶婶的侄子,您往后要多保重身体呀!”
“婶婶?”步母微微惊愕,但手上的动作却丝毫不曾犹豫,起身扶起李利。
李利起身后,坐在步母身边,神情略显伤感地说道:“婶婶有所不知,小侄的父母亲已经过世多年。刚才没有言明,小侄是怕失礼,如今却不用有此顾虑了。还请婶婶勿怪。”
“傻孩子,婶婶怎么会怪你呢!”步母闻言后,眼眶不禁湿润,随之她轻轻摸着李利的头发,满脸慈爱轻声道:“文昌观察入微,心智沉稳,刚才坐下吃饭的时候,我就发现你眼神中带着担忧之se,想必已经看出我久病缠身,余ri无多了吧?所以你才会叫我伯母,以示尊重我这个病入膏肓之人。我说得对吗?”
“嗯。”李利神情沉重地抿嘴点头,既而咧嘴一笑,安慰道:“婶婶且宽心,小侄家中有两位当世神医,随后婶婶就搬到小侄家中安住,既能治病,又能让小侄早晚侍奉,如此岂不两全其美。”
“文昌成家了?”步母神情微变,接声问道。
看到步母神se有异,李利此时却不会有丝毫隐瞒,直言不讳点头道:“是的,小侄两年前就已成家。小侄和弟弟自幼在军营中长大,十五岁从军,至今已有六年了。六年来,小侄一直奔走于疆场,挣得些许功名,也置办了家业,娶妻生子,ri子过得还算不错。此次前来扬州,一则看看游学一番,增长见识;二则顺路办点私事,以备ri后所需。”
听完李利的讲述,步母十分欣慰,说道:“文昌双亲早逝,十五岁便征战沙场,却是应该及早成家立业。苍天有眼,文昌福大命大造化大,不但博取一番功名,还挣下一份家业,婶婶替你高兴啊!”
话音稍顿,步母将桌上几个荤菜推到李利面前,笑道:“文昌既是武将出身,刚才恐怕是没吃饱吧!来,今天一定要吃饱喝足,不够吃的话,让练师再给你做!”
步母这句话说到李利心里去了,大半只烧鸡哪够吃啊,顶多填饱肚皮。于是他再次大口吃起来,边吃边说道:“桌上这些菜应该够吃了,不用劳烦步姑娘再做。”
步母闻言后,顿时不乐意了,摆手说道:“文昌这是什么话,你是我侄子,那练师就是你妹妹,让她给你做点吃食有何不可!”
“噢,对了,你看我这记xing!”步母话音未落,似乎又想了什么,接着说道:“文昌现在还住在东厢房吧,等会儿吃完饭后,你就搬到前院正房去吧。嗯,就这么定了!”
说完话后,步母扶着圆桌站起来,笑声道:“文昌慢慢吃,婶婶就是个病秧子,先回房歇息了。”
“哦,婶婶,我扶你回房休息!”李利闻言当即起身,一步跨到步母身边,搀着她的胳膊说道。
步母摆手说道:“不用,有练师扶我就行,文昌快坐下,这坛酒你还一口没喝呢!”
随即,步练师搀着步母缓缓走出侧门,消失在李利的视线当中。
于是大堂中就剩下他一个人大块朵颐,边吃边喝,倒是十分惬意。

后堂内室。
步母躺在床榻上,背后垫着厚厚的锦被,接过步练师递来的水杯,轻轻抿了一口水润润嗓子。随即她满脸喜se地感叹道:“没想到啊,为娘老了老了还能收下这么优秀的侄子,不枉此生啊!”
“母亲,你太容易相信人了!”
步练师站在床头,芊芊玉手握成粉拳轻轻敲着母亲的肩膀,语气不忿说道:“您跟他总共只见过这么一面,前后不到半个时辰,看他把你哄得多开心啊!这个家伙巧言令se,花言巧语,净挑好听的说,太会哄人了!
您看,就这么一会儿工夫就把你哄得晕头转向,连自己的亲生女儿都不管不顾了,恨不得把他当成亲儿子看待。要是他是个骗子怎么办?就凭他把您哄得这么高兴,恐怕向你要什么,你都会给他。母亲,女儿说得对不对呀?”
“你这孩子说什么呢!为娘真的那么好骗吗?”
步母抬手抓住步练师的手,示意她停下来,随之拉着她坐在床边,疼惜地看着女儿,轻声说道:“这么多年来,为娘何时看走眼过?之前救济流民和那些落魄文士,那也是有意为之,为了给我步家留下善名,从而抬高我们步府的门庭,以便将来给你找个好人家。在扬州境内,我们步家毕竟是外来户,与扬州士族格格不入,如果再没有一个好名声,我们如何在扬州立足啊!
然而,当我们步府的善名传扬出去之后,我们就可以见好就收,适可而止,去年冬天就已经收手了。没成想你今天却大发善心,又收留了一拨人,当时为娘还不同意,现在看来还是你眼光更准。我的女儿终于长大chengren了,可以独当一面喽!”
“母亲,你到底想说什么,女儿怎么越听越糊涂?”步练师神se疑惑,追问道。
“呵呵呵!”步母欣然笑道:“傻孩子,你这次收容的几个客人身份不简单哪!尤其是文昌,就凭他的谈吐气质和处变不惊的神态,还有他举手投足间显露出的强势和霸气,你认为他是潦倒落魄的游学文士吗?”
步练师俏脸微红地摇头说道:“他当然不是文士,就凭他长得那么高大健壮,哪有一点文弱书生的样子。何况他刚才不是已经说了吗,他是武将,而且是征战多年的将领。看他说话时的自负神情,应该混得不错,最起码应该是个统兵将军,不像是中低级将领。否则他哪来那么多钱置办家业,娶妻生子啊!”
“呵呵呵!”看着步练师噘着红唇的生气样子,步母哑然失笑,戏谑笑道:“乖女儿说得没错,文昌年纪不大,却都已经娶妻生子了,确实是早了点。练师,你说呢?”
步练师顾自低着头,芊芊玉手拧着自己的衣襟,没有看到步母戏谑的笑容。故而,待她听到话后,神情颇为不忿,接声道:“可不是吗!你看他今年才多大呀,二十一岁而已,竟然都已经有孩子了!这也太早了,依我看哪,他就是好se之徒,急不可耐,稍稍有点家底,就急着找漂亮女子成家!”
(。)

第484章 母女同心化心扉
第484章母女同心化心扉
说完话后,步练师脸上遍布红霞,却又生怕母亲看见,故而始终低着头,不敢抬头正视母亲。
知女莫如娘。
眼看女儿这副娇羞模样,步母自然知道女儿心里是怎么想的。
自家女儿马上就是十八岁的大姑娘,正是情窦初开的好年华,却又碰到文昌这样俊朗潇洒的男子,如果说女儿一点想法没有,步母绝对不信。
虽然步母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但她曾经也是从少女一步步走过来的。她知道无论哪个少女遇到文昌这样优秀的英俊男子,都会对他心生好感,如果条件允许,多接触几次,说不定就会将好感升华为爱慕,既而顺理成章成为男女之情。
想到这里,步母心中不由得思绪满怀,有几分惋惜,也有几分无奈,还有几分难以割舍。
随即她柔声问道:“练师,你知道北方女子多大可以嫁人,男人多大可以娶妻吗?”
“呃?”步练师神情错愕地抬头看着母亲,却发现母亲脸上并无异色。于是她柔声说道:“这个女儿知道,平民之女十四岁以后就可以嫁人了,官宦士族之家一般要等到十六岁以后,与我南方各州郡没有区别。至于男子么,一般十六岁之后就可以娶妻生子,但出身士族的男子只有等到及冠之后才可以迎娶正室,之前不能娶妻却可以纳妾。”
“嗯。”步母微微点头,轻声道:“你说没错,却没有说全。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如果男子父母双亡且家中男丁单薄的话,经家族长辈允许或有名望的长者赐字之后,便可以提前及冠,以便男子尽早接管家业。当然了,也可以提前迎娶正妻,成家立业。”
“哦,对呀。女儿也听说这种事情,却从未见到过。”步练师欣然点头说道。
步母微微一笑,柔声说道:“文昌刚才说,他父母早亡,自幼和弟弟在军营中长大,十五岁从军。这就意味着,文昌祖上不是士族,而是庶民出身。因为眼下没有哪个士族之家会把十五岁的孩子送到战场上去,即便是挂着虚名,也不会从十五岁开始。这样做容易遭人非议。反倒落人口实。急功近利更加影响孩子的前途。
所以,文昌不是士族出身,也不是官宦子弟,而是出身庶民之家。最多是个富户之家。因此他二十一岁便已娶妻生子就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不这样,反倒不正常;那只能说明他尚未发迹,前途渺茫,穷困潦倒。”
“母亲,你跟女儿说这些作甚,这与女儿毫无关系。”步练师满脸迷惑看着母亲,诧异说道。
步母苦笑着摇摇头,说道:“练师啊。你到现在还不明白吗?我反复提到他的字号,却不提他的姓名,难道你还没听出来吗?”
步练师疑惑地摇摇头,轻声道:“这有什么不对吗?他刚刚被母亲认作侄子,您直呼他的字号。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眼看原本聪慧过人的女儿今天竟然变得如此迟钝,步母知道自家女儿对文昌已经不是好感那么简单了,这分明是已经看上他了!
作为过来人,步母深知只有陷入情网的女人才会变得傻乎乎的,将自身应有的聪明才智全都抛到一旁,满脑子都是情郎的影子,根本不能理性考虑问题。
一念至此,步母当即不再犹豫,准备把话挑明了,以免夜长梦多,越发说不清楚。
“练师还记得文昌说他是哪里人吗?”步母言简意赅地问道。
步练师不加思索地答道:“凉州北地郡人呐,母亲先前不是单凭口音就知道他是三辅人氏吗?”
步母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疑惑,继续问道:“那你知道西凉境内还有谁的字号叫‘文昌’?”
“这、、、、、、”步练师顺着母亲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