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骁骑-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云萝嫣然一笑,很自信地说道:“夫君从来都是说到做到,说好半个月返回,那一定是今天回来,否则便是昨天,绝不会推到明天返回。这一点,妾身深信不疑。咯咯咯!”
“哈哈哈!好,知夫莫若妻,不愧是我李利的女人!”李利开怀大笑道。
随即他看到甄姜等四女脸上微微有些失望的神色,于是笑着解释道:“几位小姐不必担心,元忠和奉孝二人都是文士,曰夜兼程赶路,他们的身体吃不消,因此自然会晚几天才能赶回来。而我和子诚二人皮糙肉绽,武夫出身,足可曰行数百里,所以回来的早一些。不过我向你们保证他们沿途一定不会出事,定然能够安安全全地返回,你们大可放心。”
(。)
第444章 若隐若现甄张氏
说话之中,李利稍事小憩,既而推开房门,走进内室沐浴更衣。
半晌后,待他从内室中出来,走进寝室时,却看到甄氏正独自坐在房里等他。
“听说你回来了,妾身过来看看,一路上都还顺利吧?”
这次甄氏一反常态,没有跟李利客套,也没有欠身施礼,而是起身递上一杯热茶,婉约体贴地柔声说道。
“嗯,很顺利。”李利略感诧异颔首,接过茶盅,与甄氏相邻而坐,将一杯半温的茶水一口气喝干。
他刚刚洗澡出来,确实很渴,而甄氏递上的温茶无疑是正合心意,一杯茶下肚顿时感觉浑身通泰。随即他微笑着说道:“幽州各郡之中,临近冀州的几个郡还算不错,人口密集,城池也比较繁华,但边境各郡却是有些差强人意,甚至连我雍州西域边境都不如。总体而言,幽州与冀州相比,相差甚远,不可相提并论。
甄氏笑盈盈地点点头,含笑说道:“幽州地处边陲,三成郡县被乌桓蛮夷占据,东北方向又与高丽、夫余等番邦小国接壤,常年兵祸不止,战火不休,与凉州一样都是久战之地。此外,幽州刘虞施政宽仁,手段偏软,以至于乌桓和鲜卑人经常劫掠郡县,肆意妄为。前段时间,妾身听闻白马将军公孙瓒与刘虞不和,矛盾日益激化,想必幽州又要再起争端。
相对于幽州而言,凉州原本比幽州还不如,周边遍布蛮夷部落,既有羌人、月氏还有南匈奴部落,甚至近年来西部鲜卑部落也将劫掠范围扩到西凉境内。却不料文昌异军突起。一举平定西凉,数十万大军屯兵边境,还没等蛮夷部落出兵劫掠汉境,你麾下的西凉军便主动出兵征剿蛮夷部落。两年来,西凉军不断出击。致使蛮夷部落非但得不到粮食和汉人奴隶,反而部落数量急剧锐减,地盘一步步缩小,实力大减。
如此以来,许多草原部落不得不迁往并幽二州,使得这两个州郡日益萧条。蛮夷骑兵肆虐,草寇横行。若是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想必不久之后,幽并二州的大半郡县将沦为蛮夷部落的领地,我汉人百姓只能不断内迁,转移至其它州郡。”
甄氏这番话听得李利心情无比沉重。但他却爱莫能助。毕竟西凉军的触角眼下还无法伸入幽并二州,既有中原诸侯一旁掣肘,又距离太远,鞭长莫及呀!
可恨大汉天下诸侯割据,大肆内耗,却无人真正把心思放在平定边境,开疆扩土之上。而西凉终究是偏居一隅。纵然有心剿灭蛮夷,拱卫大汉疆土,却使不上力,徒呼奈何?因此,尽快大汉内乱确是当务之急;否则,一旦西凉军全力剿灭蛮夷,只怕身后就会有人趁机捅刀子,甚至连西凉根基之地都会被人端掉。
这就是李利最深的无奈,纵有一腔热血,亦有守卫大汉疆土和黎民百姓的拳拳之心。却始终被天下局势束缚手脚,被众诸侯环伺掣肘,根本不敢轻举妄动,否则便有根基倾覆之危。因此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身处西凉。他就要保护西凉百姓不受蛮夷欺凌,至于其它州郡,他却是无能为力;只能寄希望于占据这些州郡的诸侯能够抵御蛮夷入侵,守卫大汉疆土和边境百姓。
一念至此,李利心里不禁有些苦闷,既而转移话题,轻声问道:“夫人此来应该是有事而来吧?若是夫人不嫌我是客居于此的外人,不妨直言相告。”
“文昌这是话里有话呀,太没良心了!你扪心自问,我何时将你看做外人了?”甄氏俏脸含怒地嗔声反问道。
“呵呵呵!”李利没想到甄氏反应如此强烈,于是咧嘴笑道:“夫人息怒,我只是随口这么一说,信口开合而已,夫人切莫当真。之前进城时,我看到袁绍帐下亲兵卫队把持城门,禁止百姓进出,随后才从陈到口中得知原来是袁二公子来了。看这架势,袁熙此行来者不善哪!不知夫人打算如何应对?”
“哼,男人都是没良心的负心汉!”甄氏佯作怒气未消地剐了李利一眼,但她脸上的神情却是分外妩媚,仿佛李利对她始乱终弃一般。
甄氏这种小女人的羞怒之态,看得李利心神一荡,眼神不由得转向甄氏白嫩丰腴的娇躯之上,不过他的窥视动作很隐蔽,甄氏似乎没有丝毫察觉。
闻听李利说起正事,甄氏也不再计较李利的言语之失,摆出一副受欺负的神情,弱弱地说道:“袁熙此来是向我甄家索要钱粮来了,开口就是五万石粮草、三千万钱,之前妾身不依,没有答应。没想到他此番却是带兵前来,摆明是强行索要钱粮,若不答应,他便会刀兵相向。妾身虽是甄家之主,却终究是个妇道人家,哪见过这种阵势呀,因此吓得不敢露面,只能让族老出面款待袁熙一行。等到筵席散去之后,说不得只能忍气吐声认倒霉了,要钱要粮都给他便是。真不知从来招来这个灾星,我甄家真是流年不利呀!”
“哈哈哈!”看到甄氏做出一副受欺负的憋气模样,声情并茂,惟妙惟肖,李利忍俊不禁地失声大笑。
直到甄氏恬怒地翻着白眼等着他,李利方才止住笑声,含笑说道:“夫人大可不必生气,为袁熙这种人气坏了身子不值得。不就是五万石粮草和三千万钱吗,对甄家财团而言,实在不值一提。夫人权当是破财消灾,将袁熙等人打发走就行了,何必跟他一般计较。方正甄家财大势大,这点钱粮算得了什么。何况,山不转水转,甄家今天丢失的颜面迟早还能找回来,将来在袁绍面前给袁熙上点眼药,让他小子吃不完兜着走。夫人意下如何?”
听了李利这番话,甄氏不怒反笑。笑眯眯地轻声问道:“我刚才说你是没良心的负心汉了?”
“嗯,夫人确实说过,不过我没往心里去,夫人不必介怀。”李利随口应声道。
甄氏神情陡变,眼神灼灼地盯着李利。一字一句地说道:“我现在才知道,李文昌,你真是个没、良、心、的、负、心、汉!”
“呃?”李利惊愕地醒过神来,眼神狐疑地看着甄氏,当即两人四目相对,一动不动地凝视着对方的眼睛。
片刻之后。两人眼神微动,相视而笑:“呵呵呵!”
甄氏俏脸微红地止住笑声,红唇轻启地柔声道:“你真是个精明的家伙,什么事情都逃不过你的眼睛。既然你都知道了,我就直接相询,你认为我应该怎么做?要不要借给袁绍钱粮?”
“凡事谋而后动。自身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借又如何,不借又如何,不知夫人是否想好其中的利害关系?”李利和声问道。
甄氏凤目微动,眼底闪过一抹赞赏之色,思量着说道:“确如文昌所言,袁绍借取的这点钱粮,对我甄家而言。确实不算难事,三天之内就可以送进他的军营之中。只是这种事情,可一而再,却不能再而三,若是袁绍尝到甜头,动辄向我甄家借取钱粮,早晚债大欺主,我甄家迟早会被他拖垮掏空的。所以此例不可开,必须坚决抵制,即便与袁绍闹僵。也在所不惜。毕竟袁绍也是有头有脸的一方霸主,岂能因借粮不成便对我甄家下手?何况我甄家虽没有袁绍帐下兵马多,却好歹也是传承将近两百年的大家族,积攒这么多钱粮又岂能没有自保能力!
正因为如此,我仍然不打算借给袁绍所要的钱粮数目。最多借给他两万石粮草和一百万钱,除此之外,再也不会多给他一粒粮食,一枚铜钱!”
李利闻言后,稍稍整理思绪,说道:“夫人遇强则强,坚韧果敢,令文昌钦佩。不过夫人是否想过往后与袁绍如何相处?毕竟甄家根基还在冀州境内,今天你扫了袁氏父子的面子,日后焉知袁绍不会伺机报复,借机滋事,既而将甄家连根拔起,彻底将甄家偌大家业据为己有?”
“呵呵呵!”甄氏开怀而笑,看向李利的眼神陡然变得柔和起来,不,应该说是温柔如水。笑罢后,她柔声说道:“文昌能说出这番话,就证明你真正替我甄氏一族着想,妾身对此甚为感激。冀州眼下确实是袁绍一手遮天,可以任他为所欲为,没有任何一个家族能够与之对抗。但冀州之外,却有很多诸侯不惧袁绍,甚至朝思暮想着吞并袁绍的冀州;比如幽州公孙瓒,南阳袁术和兖州的曹操,还有、、、、、、你,西凉李文昌!”
说到这里,甄氏语气稍顿,看到李利神色无异,她继续说道:“如果一个月前,袁绍遣人向我借粮饷,或许我根本不会犹豫,当即就如数借给他了。因为我之前比较看好袁绍,认为他出身官宦世家,四世三公,家族中门生故吏遍天下,人品可信,将来必能成就一番霸业。直到今天,我恍然发现自己之前看走眼了,没想到我三天前有意试探一下袁绍的胸襟和城府,今天他就派袁熙带着这么多甲士前来恐吓我甄家族人。
好在文昌一个月前就提醒我,让我转移家产,当时我没有正面答复你,但我回到家中便立即着手安排此事。半个月前,我更是分派族人全体出动,大举转移甄家分布在冀州和幽州等地的府库钱粮,截止今天,我甄家六成以上的钱粮已经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剩下三成左右的产业便是商铺,暂时无法转移,只能逐步缩减供应,收拢钱财,保留铺面,待机而动。至于我甄家的宅院房产,这些都是搬不走的东西,能卖的就卖掉,卖不掉的宅院就只能暂时留下一些族人看管宅院,万一保不住也无可奈何只得放弃。
所以,现在袁绍如果想拿捏我甄家,只怕他太自以为是了,除了得到这座祖宅之外,他什么也得不到!”
“转移家产?不知夫人看好哪位诸侯,这次不会再看走眼吧?”李利眯着眼睛留意着甄氏的神色,笑声问道。
甄氏嫣然一笑,双眸意味深长地看着李利,嬉笑说道:“这次转移家财,对我甄氏一族而言,无疑是一场豪赌。赌对了,昔日甄家先祖荣光或许就能延续下去;赌输了,那将是输得血本无归,族人只能七零八落地各自奔命了!当然,为了答谢文昌的救命之恩,这个月我已经先后三次派遣族人护送大批粮食和货物前往西凉境内,想必他们现在已经进入司隶,安全已经有保障了。”
“哦?难道夫人已经得到了通关路引,才会这么有信心?”李利诧异地问道。
甄氏甜甜地笑道:“那是自然。我有四个女婿在西凉军中身居要职,难道还愁没有沿途放行的通关路引吗!”
李利欣然点头,笑道:“还真是这样,我倒是有些健忘了。别人暂且不说,单单是李玄手书的通关路引就能让甄家商队在西凉境内畅通无阻;如果再有桓飞的信帛,只怕司隶驻军还要派兵沿途护送,直到抵达目的地为止。呵呵呵!”
甄氏好奇地问道:“文昌一点不生气,莫非你不担心他们会徇私,借机讨好我这个未来岳母?”
“不担心,而且很放心,乐见其成。因为夫人派出的商队是给我西凉送钱送粮的,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反正不管如何,我西凉都能增加一笔可观的钱粮,有百利而无一害,我举双手赞成!呵呵呵!”李利神情坦然地笑道。
甄氏接声说道:“文昌果然见识过人,心思透亮,妾身没有看错你。待会儿,你和我一起见见袁家二公子如何?万一袁熙不识时务动起手来,还要你来保护我才行!”
李利颔首应道:“能让夫人倚重,这是我的荣幸,乐意效劳!”说完话后,他和甄氏相视一笑,彼此间似乎有种难以言表的默契。
第445章 自取其辱莫欺老
晌午过后。
甄府前院正堂中,筵席刚刚撤去,身姿窈窕的俏丽少女为堂中客人奉上香茗。
左侧上首,一位大约二十岁左右的贵公子赫然高居首席,在他对面坐着一位甄家资历最老,辈分最高,年龄最大的族老。
族老已年逾古稀,两鬓斑白,皓首苍髯,脸上皮肤皱褶迭起,留下岁月荏苒的烙印;一双浑浊呆滞的眼睛看似空无一物,却又像汪洋大海一般莫测高深。
此刻,老人满是皱纹的脸颊上挂着淡淡的笑容,和颜悦色地举起茶盅向对面的贵公子遥向敬茶。
而一身甲胄的年轻贵公子,白净的脸颊上分明显露出不悦的神色,却又不能对老者和善有礼的举动置之不理,更不能发脾气,否则便显示出他自己没有家教,不懂得尊老孝悌之礼。因此他不得不懒散地端起茶盅挤出一丝勉强的笑容,既而将心中的怒气发泄在香茗之上,喝茶如饮酒,挥袖仰头一饮而尽。
“咳咳咳!”一盅热茶喝得太快,既烫又呛,噎得贵公子剧烈咳嗽,茶水溅了一身,骚得他面红耳赤,好不尴尬。
“小侄失礼了,世叔见谅。”贵公子脸颊涨红地低声赔礼。
“世叔?”甄家族老沉吟一声,既而微微摇头,笑容和蔼地说道:“二公子不必客气,都是府中下人侍奉不周,怪不得公子,老朽给公子赔礼了。”
看到袁二公子神情稍缓,族老话音稍顿之后,颇为感怀地和声问道:“不知令祖周阳公身体安泰否?有些年没见过周阳公了,老朽甚是挂念,无奈年纪大了。行动不便,岁月不饶人哪!”
“周阳、、、、、、哦,世叔可能忘记了,家祖三年前就已仙逝了。”乍听甄家族老提起周阳公字号,袁二公子顿时懵了。好不容易才想起周阳公就是自己爷爷袁逢的字号。
袁逢,字周阳,乃袁绍和袁术的生父,因其兄袁成早逝,遂将袁绍过继到袁成为子,延续香火。袁逢生前以宽厚笃诚著称于世。德高望重,被朝廷奉为三老,死后谥号宣父侯,同时也是袁家四世三公中颇有名望的三公之一。
“啊!”甄家族老闻言大惊,既而神情怅然地喃喃道:“周阳公仙逝了?他比我还小两岁呀,怎么就走了呢!”
“这、、、、、、”袁熙哑口无言地自嘲讪笑。一脸懵懂的神情,脸上显得很不耐烦。
这时,坐在袁熙下首的逢纪轻咳一声:“咳!二公子,甄老年事已高,公子还是以族老相称为好,切不可再称之为世叔了。”逢纪对袁熙轻声提醒道。
“呃?”袁熙愕然扭头看向逢纪,却见他稀疏的眉毛上下窜动。小眼睛连续眨动使眼色。
顿时间,袁熙神情有些迷茫,不明白逢纪到底什么意思,为何要自己自降身份,对面前这位商贾之家的老翁施晚辈之礼。要知道,这里可是冀州地界,是他老子袁绍只手遮天的地方;而他作为袁绍正妻所生的嫡出次子,无论走到冀州任何郡县,见到任何人,谁敢对他不敬。谁敢在他面前倚老卖老,哪怕其人胡子一大把、垂垂迟暮,也得对他毕恭毕敬,俯首哈腰!
看到袁熙还没想明白,逢纪当真是焦急万分。恨不能直言相告,只可惜这种话绝对不能当众说出来,否则不但袁熙颜面尽失,就连主公袁绍的面上也没有光彩。
一瞬间,逢纪不得不承认,姜是老的辣,酒是陈的香啊!
对面这位甄家族老真是越老越精明,看起来慈眉善目的,笑脸迎人,言辞谦卑客气,与人为善。实际上,这个老家伙却是忒损了,骂人不带脏字,让袁熙至今还蒙在鼓里呢!之前宴席上,袁熙称甄家老翁为族老,老家伙欣然接受,没说什么。现在袁熙心里不痛快,便改称老家伙为世叔,俨然把老家伙当做其父袁绍的同辈,而且还是小字辈,置于袁绍之下。结果,老家伙表面上看上去没有变化,依旧喜笑颜开,笑眯眯的,实际却当场不乐意了;将袁熙的祖父袁逢搬出来说事,乍听还以为他是怀念老友,实则暗指袁熙没有教养,不知长幼尊卑,辱没袁家先人。
最让逢纪着急的是,堂中在坐的众人都听出来了,唯独袁熙始终没听出甄家老头的话外之音,直到现在还懵懂不知其意。
这让逢纪如何能不急呀!可是着急也没用,因为他不可能直接道破其中原委,否则袁熙或许奈何不得甄家老头,却一定会迁怒于他,谁让他是袁家的臣属呢!
“大胆老匹夫!尔不过是一介商贾,我家公子见你年老,叫你一声世叔已经很抬举你了,你焉敢如此羞辱我家二公子?”
就在袁熙和逢纪大眼瞪小眼之际,坐在逢纪下首的一员身披甲胄的袁军赫然起身,厉声怒斥甄家族老。
但见此人身量足有八尺五寸,体格壮硕,五官周正,浓眉大眼,发怒时怒目圆瞪,浓眉竖起,甚是威严;眼窝特别深,鹰钩大鼻子,颇有鹰视狼顾之相。他头戴鹰盔,身着黑色锁子甲,肩披暗青色战袍,腰间系着虎头蛮腰带,脚踏黑色长靴。在他身后,一名亲兵拿着他的随身兵器,这是一杆长约两丈的玄铁大戟,戟柄、戟锋和戟下小枝磨得锃亮,锋刃上闪烁着寒光,隐隐透着阴寒蚀骨的杀气。
显然,此人是一员久经沙场的宿将,而且还是一名擅长使用重兵器和长兵器的力大之人。
单凭他怒斥甄家族老时所展现出的凛冽杀气,以及他能够与逢纪这个袁绍亲信谋士同席并排而坐,便可断定其人武艺不俗,且在袁绍麾下的地位也很不一般。
“鞠义将军息怒,甄老年事已高,经不起你这般惊吓。万一耽误了主公的大事。你我二人谁能负担得起,又如何向主公交待?”
眼见身旁的鞠义怒声诘责甄家族老,逢纪心里十分痛快,但当他看到堂中甄氏族人满脸激愤的神色后,立即起身安抚鞠义。言语中似有责怪之意。然而,他这样做也仅仅是做做样子而已,给甄家族人一个台阶可下。但他心里却十分赞成鞠义这般作为,要让甄家众人知道,此次袁熙亲自前来借取粮饷,不是有求于甄家。而是看得起甄家,给他们面子才来借粮的,这是整个甄家上下族人的莫大荣幸。
“呵呵呵!袁本初好歹也是官宦家族出身,袁家号称四世三公,不承想袁家后辈竟是如此拙劣不堪,毫无家教。居然纵容家奴莽夫在别人家里大吼大叫!啧啧啧,四世三公的袁氏子弟原来就是这般德性,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哪!”
正当逢纪假意摁住鞠义坐下之际,大堂外传来一阵刺耳的讥笑声,随即甄氏和李利并肩走进大堂,李挚和几名侍女紧随其后进入堂中。
紧接着,在袁熙等人的怒视之中。李利和甄氏径直从下堂走到上堂,既而落后甄氏半步,示意她坐上主位,而李利则是走到甄家族老下首,在甄氏族人早已让出的座位上落座。当即甄家侍女不用吩咐,便撤掉案几和茶盅,重新换上新案,奉上热茶。
看到美艳动人的甄氏和一名陌生男子并肩而来,袁熙、逢纪和鞠义等人顿时惊愕不已。眼睁睁看着男子十分亲密地抬手示意甄氏上座,而他则步入堂上。在甄家族老身边坐下,自始至终,这名男子居然没有正眼看过袁熙等人一眼,俨然视若无睹,根本没把左边众人放在眼里。
“哼。欺人太甚!”第一次被人无视的袁熙,冷哼一声,既而赫然起身,伸手指着李利,怒气冲冲地厉声呵斥道:“尔是何人,安敢羞辱我袁家先祖?”
坐在七旬族老下首的李利,仿佛没有听到袁熙的诘责之声一般,满脸笑意地对甄家族老说道:“晚辈见过族老。族老年事已高,根本不用亲自出席这种招待小辈的宴席,以免某些不知礼数的小辈惹您生气。如果族老信得过晚辈,不如将事情交予我来处理,您老回院中看看鱼、浇浇花,悠哉乐哉,何乐而不为呢!不知族老意下如何?”
“呵呵呵!”甄老会心笑道:“文昌言重了。人老多情,之前听说故人之后登门拜访,老夫便想过来凑凑热闹,看看袁家后辈到底如何。结果、、、、、、哎,让老夫大失所望啊!
说话之间,甄老摇头晃脑地瞥了袁熙一眼,随之对李利颔首说道:“既然文昌不嫌麻烦,那这里就交给贤侄了。老夫有些累了,先行告辞,礼数不周,还请贤侄多担待。”
李利微笑颔首,搀扶着甄老起身,对声旁的侍女吩咐道:“来,送族老回园歇息!”
目送甄老离开大堂后,李利当即落座,不急不慢地顾自喝茶。待一盏茶饮罢之后,他抬头看向袁熙一干人,嘴角挂着习惯性的笑意,看似笑得很自然,实际却是典型的皮笑肉不笑。
“你就是袁熙袁显奕,袁绍的二儿子?”看着满脸怒气的袁熙,李利微笑着问道。
“放肆!”袁熙已经忍耐眼前之人很久了,此刻却是怒火中烧,怒喝道:“狂妄匹夫,安敢直呼我父之名?”
第446章 相逢是缘亦是敌
李利神色不变地微微摇头,似乎一点不生气,仍旧微笑着道:“名字而已,就是让人叫的,否则何必取名?
看袁二公子这副装扮,似是从军营中直接赶来甄府的,想必昨夜就出发了;如此昼夜不眠,难怪火气这么大。相逢便是有缘,听在下好言相劝,公子应该多注意休息,如此才是延年益寿之道。不知公子以为然否?”
“不劳费心,本公子身体好得很!”
莫名之中,袁熙听到眼前之人的话后,非但怒气丝毫未消,反而愈发恼怒,却又发泄不出来,这让他好不难受。
不过他绝非愚蠢之人,眼见对面这个笑眯眯的男子进入大堂后,甄家众人尽皆一言不发,而且这些人神色平静,不复之前紧张拘谨的样子,就连坐在主位上的甄氏也不例外,仿佛此人才是甄家之主似的。
看到如此情形,袁熙自然知道眼前这个笑眯眯的男子绝不是一般人,至少在甄家族人心目中份量颇重,很得人心。
“难道此人是甄氏的姘头?”
斜眼看着对面这位满脸笑容的男子,高大魁梧,相貌英俊,袁熙脑海里顿时浮现出这样的念头。
“你竟然是何人,姓甚名谁?”袁熙神色阴沉地疑声问道。
李利淡然一笑,说道:“在下郑锋,字文昌,是甄家家主的表弟。此番前来冀州看望表姐,没想到竟然遇到袁二公子,幸会之至。不过,在下有一事不明,还请公子直言相告。”
“你说,本公子听着呢!”听到男子竟是甄氏的表弟。袁熙怒气稍缓,沉声应道。
李利微微颔首,说道:“既如此,那在下就直言了。据我所知,袁家祖上和中山甄家有些交情,彼此之间常有来往,算得上是世交。果真如此的话,那公子前来甄府之前,令尊应该叮嘱过你,见到甄家长辈要有礼数。不可失礼。不知是不是这样?”
“你到底想说什么,别磨磨蹭蹭的,有话就说!”袁熙语气不善地沉声道。
李利脸上的笑容迅速收敛起来,沉声道:“这么说来,我没有说错。袁家和甄家果真有些交情。既然如此,那袁二公子就应该知道甄老和你爷爷同辈。你父亲袁绍见到甄老还得尊称一声世叔。可是你刚才却称甄老世叔。真是可笑,难道你和你父亲同辈,以兄弟相称吗?”。
几句话说得袁熙满脸骚红,但李利却不给他辩解的机会,陡然厉声呵斥道:“袁家自称官宦世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难道就教育出你这样不知礼数为何物的纨绔之徒!即便是你年幼无知,不知礼数,那也罢了。却为何连个家奴都管不住,竟敢在甄家大堂上肆意咆哮!
这真是有什么样的主子,就有什么样奴才,蛇鼠一窝,沆瀣一气,令人齿冷!不得不说,今天袁二公子和家奴的表现当真是让我开了眼界,长了见识。冀州如此大好河山,却被尔等这般愚蠢如猪之辈占据,这是冀州百姓的不幸,更是天下诸侯的耻辱!”
一口气骂得袁熙、逢纪等人面如酱色,脸红耳赤,不得不低下头。
李利痛快至极,心里十分舒坦。刚才袁熙对他破口大骂,但他却没有还口,反而笑脸相迎,不急不躁地侃侃而谈。等到袁熙等人怒气渐消之时,他却抓住袁熙先前的小辫子劈头盖脸地厉声痛斥,骂得袁熙一行人抬不头来,满脸铁青,气喘如牛,肺都要气炸了。
正如李利之前所说,相逢即是缘,但他和袁家人相遇,既是缘更是敌。
相遇不如不遇,相见不如不见。
诸侯争霸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情面可言,不是私仇却胜似私仇。究其原因,这就是所谓的势不两立。大汉天下就这么大,容不下这么多野心勃勃、不甘人下的诸侯,除非对方愿意俯首称臣,否则便是生死大敌,不死不休,绝对不会并立于世。
对于李利而言,眼下他要和袁绍争夺甄家财团的支持,单单是地利方面,就先天处于劣势,几乎没有胜算。但是,苍天庇佑,让他前往冀州的途中巧遇甄家商队,并救下甄氏母女,与甄家结下善缘,既而搭建起了双方商谈基础。最重要的还是甄氏看好他,甄家几个女儿对李利一行人极有好感,随之结成姻亲,促使双方进入实质性的洽谈,并且有望成功。
然而,正值紧要关头,袁家却突然前来借粮,这其中若是没有蹊跷,李利决计不信。以他看来,正在率军剿灭黑山贼的袁绍,一定是听到了甄家转移钱粮的风声,才会派遣逢纪前来借粮。名为借粮,实则是试探甄家的虚实,看看甄家是不是当真有异心,想将偌大的家业转移到冀州之外的其它州郡。
作为占据冀州的诸侯霸主,袁绍绝对有能力第一时间探知境内各个郡县发生的突发之事,稍有风吹草动都会传进他的耳朵里。如果他做不到这一点,就证明他还无法彻底掌控冀州全境。
就像兖州的曹操和试图占据豫州的袁术一样,无法彻底掌控整个州郡,只能占据一些重要城池,对境内发生的事情往往后知后觉,掌控力度十分薄弱。正因为如此,他们所占据的州郡之中才会匪患不断,流寇肆虐横行,迫使他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财力物力和军力,尽早平定匪患,肃清境内到处流窜的强盗流寇。
相比袁绍、曹操等人的窘迫处境,李利算得上是先知先觉,平定西凉全境之时便着手组建郡府兵。西凉郡府兵不参与战事,只负责驻守城池,维护治安和剿除匪患,还有便是开垦屯田。与此同时,李利将西凉百战之兵组建成十几个主力战营,专门负责攻城略地和驻守边境关隘,平时不参与守城,只有战时才开赴重要城池,实行军管。这样以来,郡府兵和主力战营各司其职,各有职守;只要西凉境内不爆发全面战事,仅仅是局部战争的话,各郡县几乎不受影响,百姓仍然能够安居乐业,不受兵祸之苦。
换言之,如果中原各路诸侯能像李利治理西凉那样牢牢掌控全境的话,那李利绝对不敢游历中原,甚至连边境都不敢迈出半步。因为这种游历与送死没什么两样,只要他敢踏入中原诸侯的治下,前脚进来,不出三天就会被人发现,随即便有重兵剿杀,结果肯定是有来无回。
因此李利选择此时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