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骁骑-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载服务,以下作品内容之版权与本站无任何关系。

《骁骑》
作者:虎贲中郎
第一章 血染残阳
早chūn时节,斜阳悬空,大地复苏。
中牟县城,南门外。
田地荒芜,空旷如野,数十里无人烟。
旷野上,数万兵马遥向对峙,剑拔弩张。
阵前,两名身着甲胄的将军,打马上前,遥向喊话。
敌对二将,开口便是谩骂之语,怒吼声如雷,双方话不投机,旋即拔剑相向。
“杀呀!”
“嗒嗒嗒!”
居于南门的一方,背靠城关,为官军,率先发动进攻。
位于阵前的三千铁骑,呼啸而出。
骑兵皆是精壮之士,挥动木杆长枪,嗷嗷叫地打马冲锋,喊杀声大作。
其胯下颇为统一的高大骏马,奔跑时身姿健美而迅捷,马蹄声如雷,步幅一致,气势如cháo,席卷向南面的敌军。
铁骑之后,数千步卒手持长戟、长枪与巨盾,紧跟铁骑,疾奔向前,声势雄壮。
南面队伍,拥兵近两万,步卒多而战骑少,仅有五百余战骑居于阵前,余者皆为步卒。
甲胄各异,不足半数为铁甲,大多数身着皮甲;兵器长短各异,兵士也是老幼兼有,占去半数,另一半为青壮之士。
两军兵士优劣一目了然。
然则,官军虽看似精锐,却不如南面兵马人多势众,阵势雄壮。
“砰砰砰!杀!”
两军相距百丈,铁骑冲杀,瞬息而至。
霎时,兵戈相接,战马冲撞,喊杀声一片。
两军将士如洪水猛兽般剧烈碰撞纠缠在一起,长兵相向,奋勇拼杀。
顷刻间,马蹄声、怒吼声、惨叫声,交织成片,喧嚣至极。
“嗒嗒嗒!”
“噗噗噗!”
三千官军铁骑,骁勇异常,横冲直撞,一往无前,所过之处,人头纷飞。
两万南军亦非待宰羔羊,决死对抗,悍不畏死。五百余战骑迎面对冲,近两万步卒列阵以待,肩扛长戈以拒战马,双手紧握长枪冲刺在前;巨盾深插入土,侧身肩扛,层层叠叠,密集成盾墙。
“嘭嘭嘭!噗!”
马失前蹄,猝然摔倒;兵戈刺体,血肉喷涌。
一刹那间,血水四溅;皮肉翻飞,惨烈异常。
“少将军小心!”
三千官军铁骑中,一名身着黑色生铁甲胄的少年将军,骑术精湛,冲杀极为勇猛。所过之处,无一人是其敌手,数十名南军兵士在短短十余息内便成了他的刀下亡魂,尽数一刀两断,身首异处。
当他气势如虹、奋勇冲杀之际,突然马失前蹄,猝然摔飞了出去。
一直保护在他身旁的数名亲卫,顿时大惊失色,失声大叫。
马失前蹄,乃战骑冲杀之大忌。无数疆场勇士壮志未酬,饮恨于此,徒舔几声唏嘘叹息。
骤遭剧变。
这一刻,黑甲少年精湛的骑术体现了出来。
只见他在战马前扑摔倒之际,猝然纵身而起,脱离马背,随着向前摔倒的惯性,凌空翻转着身躯,企图平稳落地。
“噌噌噌!”
就在黑甲少年身形坠落的下方,原本层层叠叠的敌军巨盾,骤然松散开来,撤向一旁,既而围成一个中空的空心圆盾阵。
腾出的空地上,赫然出现数十名长枪兵,挺身举起长枪,静等少年下落的身形自动送上枪头。
“呔!”
“呯呯呯!”
凶险万分之际,黑甲少年大喝一声,单手握刀,凌空一刀横扫,将身下的十余杆长枪打得偏向一旁,旋即身形急剧下落,侧身平躺着砸向五个来不及闪躲的枪兵。
“砰!”
一声并不响亮的甲胄与血肉之躯间的碰撞声响之下,五名枪兵应声而倒,与黑甲少年滚落在一起。
“嗖!”
霎时,十余杆长枪再次向黑甲少年突刺而来,毫不顾及与他纠缠在一起的五名枪兵性命,企图将他们六人一同刺死。
之前,亲兵的一声“少将军”,暴露了黑甲少年的身份。再加上,他身着只有将军才能配备的甲胄,便被南军枪兵们误认为是一位西凉将领,yù除之而后快。
其实,黑甲少年并不是将军,也不是什么身份显赫的世家少将军,而是此次官军主将龙骧校尉李傕的侄儿,李傕已故大兄的长子李利。
李利时年未满十六周岁,数月前跟随叔父李傕从军历练,现任龙骧营左都尉,掌管一个千人队的战骑。
李利,幼年丧父,五年前生母也病死了。
生父病逝后,他和弟弟李暹以及母亲便在叔父李傕府上寄居过活,如今已有十年。
二叔李傕待李利兄弟极好,视同己出,如同严父;对李利母亲也十分尊敬,切实做到了长嫂如母的地步。不过,李母于五年前病逝。
因此,李利在龙骧营中的地位十分特殊,俨然被视为李傕的亲子,被称作“少将军”。
每逢战事,他身后都有数十名亲卫贴身保护周全。不过他此前没有打过大仗,只参与过几次小股战斗,此次是他第一次参与大战。因此,他显得格外急切,出击速度很快,把一众亲卫都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立功心切,过于想要表现自己的勇武,倚仗自身的天赋神力和家传武艺,单骑深入,不知轻重;这些让李利陷入万劫不复的决死之境。
“噗噗噗!啊!”
与五名长枪兵摔倒在一起,李利被摔得浑身疼痛不已。
恰值他全收酸痛、新力未生之时,十余杆长枪突然而至。
仓促间,他根本来不及躲闪,也无处可躲,既而连续被敌兵刺中三枪,痛得他失声大叫。
剧痛之下,反而激发了李利的凶性与强烈的求生本能。旋即,他强忍着伤痛,连续堂地打滚,躲过敌兵的长枪突刺,翻滚间踹死了与他滚在一起的五名敌兵。
打滚躲过长枪之后,李利翻身而起,抄起地上的木杆长枪竭力拼杀。
“去死吧!杀!”
长枪不是李利的趁手兵器,他更擅长使用长柄大刀。不过此时,他却顾不上这些,求生的本能促使他殊死一搏,一杆长枪在他手里就是长棍,如同大刀一样舞得密不透缝。
“砰砰砰!”
左臂、小腹和后背上各有一个血洞的李利,毫不顾惜自身的伤势和喷涌而出的鲜血,以枪代刀,凶猛反扑。
横扫,还是横扫。
李利的每一击都势大力沉,打得数十名敌兵生生被震落兵器,既而被长枪打飞出去,砸倒了一片巨盾兵。
“少将军快走!”
就在李利绝地反击、垂死挣扎之时,七名亲卫终于冲进了空心圆盾阵之中。
随即,三名亲卫跳下马背,砍死数名敌兵,将李利架着推上了马背。
而他们三人没有急于逃命,以自身的血肉之躯决死挡住数十名敌兵,为李利换取掉转马身逃命的一线生机。
在剩余四名亲卫护持下,李利竭力冲破圆盾阵,留下殿后的三名亲卫已然被刺成刺猬,每个人身上至少有八杆长枪刺穿身躯,仓促间敌兵竟然拔不出长枪。
李利冲出巨盾阵之际,眼角余光看到了三名亲卫的惨死之状,顿时虎目含泪,怒火中烧。
“啊!你们都得死!”
冲出巨盾阵后,李利非但不逃走,反而夺过亲卫手中的大刀,转身又杀了回来。
“嘭嘭嘭!”
只见折身杀回来的李利,双眼赤红,狠狠地拍打战马,人马合一,纵身跳到层层叠叠的巨盾之上。
马蹄连踏敌兵侧身肩扛着的巨盾,在巨盾上奔跑,李利掌中大刀翻飞,将盾牌中间露头的数十名敌兵砍掉头颅。
怒火冲上脑门,李利彻底杀红眼了,陷入疯狂的杀戮之中。
只要前方还有敌兵抵抗的身影,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冲杀过去,直至把敌兵斩杀殆尽为止。
斜阳西下,空野上的厮杀渐渐变得稀稀落落,两万叛军大败溃散。
血染残阳,待李利斩杀身旁最后一个逃跑不及的敌兵后,精疲力竭,身形一歪,侧身落马;在夕阳余晖的倒影中,宛如一座高山轰然倒塌。

第二章 战魂重生
夜空中,繁星闪闪。
月牙儿悬空,将一丝清冷之气洒向人间。
中牟县,府衙后院。
“利儿,你醒醒啊!我是叔父呀···”
院中正宅内,龙骧营校尉李傕满含泪水地坐在卧榻边沿,大声呼喊着已经昏迷了三天四夜的李利。
任凭李傕如何喊叫,躺在卧榻上的李利依旧是毫无动静。
卧榻上,李利静静地躺在那里,面色蜡白,不见一丝血丝,嘴唇苍白,丝丝干裂,双眼紧闭,虎眉微皱,带着几分痛苦的神情。
若非他至今还存有微弱的心跳,气若游丝,便与死尸无异,恐怕早就入土为安了。
厚厚的被褥下,李利遍体鳞伤,整个上身都用白布缠得里三层外三层,比粽子包得还要严实。
“李富,出战之前,我反复叮嘱你,一定要看好利儿。
利儿年轻气盛,首次参与这样的大战,所以我几次三番地叮嘱你不要让他冲得太快,无论如何也要保护他的安全。你是怎么做的?”
李傕现年三十四岁,长脸鹰鼻,虎眉大眼,八字黑须,高1。78米,身型略显清瘦。
而今他手握数万雄兵,步卒两万,战骑八千,还掌管着主公董卓最为精锐的三大战骑营之一的三千龙骧营,深得董卓信任,归属中郎将牛辅帐下。
此刻,李傕一脸关切地看着李利,扭头看了看一直守在卧榻旁的李富,想要责备他,却又心有不忍,说不出口。
“富叔啊,我们北地郡李家传承百年,历来人丁单薄,现如今也只有十几个直系人员,并且大多是女眷,男丁只有寥寥几人而已。传到我这一代,原本兄弟三人,可是大哥和三弟先后夭亡,三弟仅有一女,大哥倒是有两个儿子,可是利儿他现在却···。”
李富是服侍了李家三代的老管家,弓马娴熟,武艺高强,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
他现年四十多岁,比家主李傕还有年长很多,身高八尺有余,也就是1。85米左右,高大魁梧,面相周正刚毅,正值壮年,年富力强。
寻常家族事务皆由李富一手打理,照顾着李家上上下下嫡系和旁支两百余口的日常生活用度和迎来送往。
他从小就是李家家仆,被赐做李姓,至今已兢兢业业地cāo劳了三十多年,是李家最忠实的家将。
由此,李傕即便是对李富有着再多不满,也不忍心当众埋怨他。
李利却是李家第三代嫡系长子,自小天赋异禀,聪慧过人,被李傕等李家直系亲人公认为李家三代中最杰出的英才。可是他现在却······。
“家主,大公子此次遭难,确是老奴之过。若是大公子有个好歹,老奴百死莫恕啊!老奴···。”
李富看着大公子李利现在气若游丝的情形,满脸自责,说话之时已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唉!富叔,事已至此,再说这些已然无用。还是尽快寻找名医最为要紧,否则利儿怕是拖不了两天,到那时·····”
李傕看着李富哭得一塌糊涂,心中阵阵酸楚。
随即,他面露杀机,双目圆睁,恶狠狠地道:“朱儁老儿,着实可恶,处处与我做对!
先前,我连胜他三阵,料想老匹夫应该会知难而退,莫要阻拦我等筹集粮饷事宜。没想到老匹夫一而再再而三地组建兵马,与我死抗到底,硬是将我数万大军缠在中牟县周边,迟迟不能东进陈留、南下颍川。
现在老匹夫竟然重创利儿,命悬一线。此仇此恨,我定要加倍讨还回来,破敌之日,一定诛其满门,为利儿报仇!”
···················
深夜丑时,窗外yīn风阵阵,刮得圆木格窗摇曳作响,带动着麻布窗帘微微抖动。
李利床榻边,老管家李福送走家主李傕后,便一直守在床前。
此时,他已经连续熬了四个日夜,实在是熬不住地打起了瞌睡,趴在床沿上呼呼大睡。
“嘶!”
恰值夜深人静之时,昏迷了三天四夜的李利,眉头微微一蹩,眼睑动了动,却没有睁开眼。随即他苍白且有些干裂的嘴唇微微咧了咧嘴,发出疼痛难忍的抽气声。
这点动静没能惊醒熟睡中的李富。他依旧是鼾声大作,睡得死死的。
良久,李利历经多次挣扎,终于睁开眼睛,静静地打量着视线里的一切。
此刻,他浑身没有一丝力气,连开口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只能睁着眼睛看着昏黄油灯下的卧室摆设。
“啊,好痛!莫非这个李利此前受伤了?难道我拼死争夺了三天三夜的身体,就是这副德性?”
李利静静地躺在床上,脑海里疑问多多,诧异地心中暗道。
想到这里,“李利”脑海里再次浮现出这具身体原主人的过往记忆。
李利,未满十六岁,北地郡郿县人。出身郿县游侠大族李家。祖上据说是秦将李信、汉将飞将军李广,北地郡李家是李广嫡系后人,但是没有任何凭证,不被世人所取信。
李利的生父在他五岁时便猝死了,留下他和弟弟以及母亲三人,孤儿寡母,此后一直由二叔李傕抚养长大。五年前,母亲也随之病逝。
李家如今最大的依靠就是李利的叔父李傕。除了他之外,北地郡李家再也没有能够叫得上号的人物,其他两百余口人等皆是碌碌无为之辈。
而李傕则是汉末赫赫有名、独霸朝野的东汉相国董卓手下的亲信大将李傕李稚然。良家子出身,不入世家大族的法眼。
“造化弄人哪!没想到我一个堂堂海军上校团长,竟然也会遇到穿越重生这等匪夷所思的事情!”
回顾着这具身体原主人的经历,“李利”睁大着双眼,无声地看着木制房顶,唏嘘不已。
··················
事实上,三天前,李利负伤鏖战,大量失血,气力耗尽。
战后,他便昏迷不醒,口齿紧闭,气若游丝,药石无用,仅靠一点参汤续命至今。
这等重伤,即便在后世医术发达的情况下,治疗起来也颇为麻烦,何况是在一千八百年前的东汉。
然而,世间之事,因缘际会,晦深莫测。
正当李利力尽落马之际,一道异世游魂猝然附身入体。将原本必死无疑的“李利”硬生生地羁绊住,心口存留一口气。
历经三天四夜,“李利”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又活了过来。
只是,活过来的“李力”,已然不是先前的李利了。
现在的李力,虽然叫起来与原主人李利名字一样,但他的“力”,却是力量的“力”。
而且,李力只是他的rǔ名,他的学名叫李正锋,生前是一千八百多年后的海军陆战队上校团长。
在最后一次赴外海维和战斗中,他率领百人陆战队精英与数百名海盗殊死相搏,即将圆满完成任务时,被匪首频死反扑,身负烈性炸弹拦腰抱住,同归于尽。
最终,李正锋不幸罹难,事后被追加为烈士、特战英雄等光荣称号,年仅三十二岁。
壮志未酬身先死。弥留之际,李正锋不甘就此魂飞魄散。
当是时,恰逢苏拉海啸来袭,飙风骤起,冥冥之中李正锋的意识经过瞬间停滞,而后便附体在力竭将死的李利身上。
未满十六岁的李利,自然不会有李正锋那般强大的求生yù望和顽强的生命力。
最终,原主人李利魂消而身未死,短短十余年的人生经历尽数被李正锋全盘接受,并从死亡边缘硬生生挣扎了回来。
在深度昏迷的第四个夜晚,“李利”睁开了眼睛,挣脱了死亡的召唤,重新活了过来。

第三章 助纣为虐的李家
黎明前的黑夜,寂幽无声,清冷袭人。
病榻上。
“李利”清醒地睁着一双大眼睛,毫无睡意,思绪纷飞。
现在,他就是李利,也只能是李利。
这是一道无选项的命题,别无选择。
他只能延续已故“李利”的身躯,继续前行。
只是李利这个人,据史料记载,却是不得善终。
最终,他与弟弟李暹尽皆惨死在魏将许褚刀下,身首异处,暴尸荒野。
并且,整个北地郡李氏一族都不得好死。
建安三年,破虏中郎将段煨率众打败李傕,将李家满门二百余口全部活解至许都,被曹cāo下令斩首示众,悬于宫门之上,死无全尸,臭名远扬。
而李傕的首级被送到许都之后,曹cāo将其首级传示许都周边百姓,以示他曹孟德之恩威。
演义中,李傕是董卓麾下最强五名战将之一,排名第二位,仅次于董卓义子虎贲中郎将吕布。
董卓雄霸朝野,所倚仗的三支战骑中,有两支战骑皆由李傕训练而成,分别是飞熊军和龙骧营。
董卓死后,李傕曾协助献帝掌管天下四年有余,设立雍州,威震天下诸侯,威慑诸多蛮夷不敢踏入西都疆域半步。
可谓是位极人臣,显赫一时,执天下之牛耳,号令四方。
然而,这一切只是过眼荣华,仅存四年时间。
随后,李傕与郭汜反目成仇,互相攻杀;而西凉军内部也是内讧不止,分崩离析。
再加之李傕挟持天子,被人嫉恨,谩骂声一片,既而声名狼藉,天下诸侯更是羡慕嫉妒恨,人人喊打,yù除之而后快。
至此,李氏一族的悲惨命运已然注定。最终,被曹魏一举歼灭,尽诛满门,夷三族。
回顾史料中李家的悲惨结局,李利焦躁不已,心急如焚。
可是他此时重伤在身,什么也做不了,更无力改变李家是权臣董卓帮凶的这一事实。
助纣为虐的烙印无法抹去,祸根也已种下,悔之晚矣,徒呼奈何?
更何况,李利虽然尽得身体原主人关于自身的过往记忆,却不知道眼下是何年月,也不知道董卓现在到底死了没有。
不过,有一点李利倒是可以肯定,那便是董卓已经挟持少帝迁都长安。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壮举,已然远去。
目前,洛阳已是一片废墟,各路诸侯也已各自散去。
洛阳如今再次回到西凉军的掌控之中,否则,李傕大军就不可能驻扎在中牟县。
··················
旭日初升,阳光和煦。
中牟县后院。
清晨,枯草萌发,柳条嫩绿。
在阳光的照耀下,整个后院生机盎然,暖意融融。
病榻前,李傕、李富和李暹等一众亲信悉数围在屋内。
众人面露喜色,眉开眼笑。
病榻边,李傕一脸关切地端着稀粥,小心翼翼地喂给李利。
待稀粥喂罢后,李傕脸上的愁容尽去,开怀大笑道:“利儿,你的伤势好多了!这些天可是愁煞叔父了,先后将方圆百里的郎中全都请来,却不见你有所好转。
现在,老天保佑,你终于熬过来了!哈哈哈!”
李利看着“叔父”李傕情真意切的关怀之情,心中暖洋洋的。
这一刻,他真正接受了现在的身份,也认可了眼前这个“助纣为虐”的叔父。
不管世人如何看待李傕,也不管他做下多少惨绝人寰的罪孽。
在李利眼里,李傕对自己的关心绝无虚假;在原来的记忆中,也是如此。
可谓是关怀备至,视同己出。
感受着叔父浓浓的关切之情,李利瞬间有了决定。
不论叔父李傕如何罪恶滔天,但他对亲人却从无异念,关怀备至。
就凭这一点,李利誓与叔父李傕共进退,并肩作战,荣辱与共,竭力改变李氏一族的悲惨命运。
“叔父,利儿鲁莽,少不更事,害您受累,这全是我之过错。往后,我一定汲取教训,为叔父分忧。”
“哈哈哈!”
李傕哈哈大笑道:“好啊,经此一劫,利儿终于长大了!它日九泉之下,我也可以对兄长有所交待了!”
说完话后,李傕不禁眼角湿润,双眸中晶莹的泪珠上下滚动,却没有滑落下来。
李利见李傕如此神情,心中大为感动。
“叔父莫要伤感。我西凉男儿铮铮铁骨,流血不流泪。我和暹弟一直以您为荣,处处效仿,你现在这个样子却是让侄儿有些无可是从。呵呵呵!”
开怀大笑之下,带动了李利下腹的伤口,痛得他嘴角连连抽动,直咧嘴。
李傕看着李利的伤势已无大碍,只需安心静养,半月后就能恢复如初,心中极其舒畅。
“哈哈哈!利儿,你如今身负重伤,还需安心养伤,切不可随性而为。像刚才的大笑,就不行!
何况近期之内,我军也需休整一下。此前,我们连续征战月余,转战数百里,将士们也支撑不住了。所以呀,你就放心养伤,不用记挂军务。有叔父在呢,不会误事的!”
在李傕说话之际,李利留意到叔父身后有一身高八尺有余的魁梧大汉。
自从进屋之后,这个高大汉子就一味地站在旁边,看着自己傻呵呵地咧嘴傻笑。他看向自己的眼神极为亲切和善,目光中充满关切和浓浓的敬意。
站在这间屋子里的人,都是李家的人。由此李利便猜出了这个高大“汉子”的身份,他就是自己的弟弟李暹。
一念至此,李利惊愕不已。
记忆中,李暹现年只有十四岁,应该还是个半大少年,却偏偏生得如此高大魁梧,如同成年人一般。
只见李暹面貌粗犷,浓眉大眼、大鼻子大嘴,下颌一小撮青须,小小年纪便身高八尺有余,即1。80米左右;腰大九围,猿臂虎躯。
怎堪一个“大”字了得!
别看李暹平时一副傻啦吧唧的憨样儿,从记忆中得知,其实他并不是傻子,而是神经大条,不善言辞,心地憨厚而已。
“叔父,您觉得让李暹也去军中历练一番如何?你看他的长得如此魁梧壮硕,虽然年龄不大,但天赋异禀,力大无穷。
早点让他去军中历练历练,对他大有裨益,也省得他整天无所事事地满院子闲逛!”
李傕微微惊愕了一下,随即呵呵笑道:“呵呵呵,行!反正这些年你们兄弟二人一直陪着我东征西讨的居无定所,与其住在后方大帐中无所事事,还不如到军中磨砺一番。
暹儿,你愿不愿意去军中历练啊?”
“嘿嘿嘿!”
李暹嘿嘿傻笑着挠了挠蓬乱的头发,“大哥让我做什么,那我就去做!二叔,你就把我安排在大哥的帐下吧。这样呢,大哥养伤期间,我就替大哥cāo练士卒,省得他们松懈下来,下次还保护不好大哥!”
别看李暹说出的话好似软绵绵的,很随意。可是他不经意间露出的一丝煞气,却足以让屋内的众人为之侧目。
诚然,李暹年龄不大,还是个半大孩子,可这些只是表象。
实际上,他天生神力,小小年纪就有千斤之力,战斗力比之李利丝毫不弱,甚至还要强上少许。
只不过,李暹天生粗线条,武艺招式大开大阖,只知道一味地使用蛮力打斗。
因此,他对付一般小将没有一点问题,如果遇到真正的战将,他的粗浅打法就不灵了。比如李傕和李利二人,就能灵巧地躲过他的蛮力,从而轻易将他打败。
李利之所以提议李暹现在就进军营,目的就是为了早点磨练出他的厮杀技巧。
不管他再怎么笨拙,耳濡目染之下,总能学会一些战斗技法。只要他稍微学会那么一点,战斗力必然上升一大步,成为真正的战将。


第四章 重伤初愈
chūn意袭人,和风习习。
万物复苏,chūn暖花开。
不知不觉中,大地换新颜。
草青青,叶哗哗,正值大好年华。
中牟县后院内。
半月时间,悄然而逝。
院内的花草树木一天一个变化,如今已是枝繁叶茂,花团锦簇。
chūn意正浓,生机盎然。
“呼呼呼!”
大院正中的空地上,一个矫健的身影闪转腾挪,赤手空拳却能在身形转动之中拳劲生风,带动气流发出声响。
半晌后,一套拳法前后打了三遍方才停下来。
待身形稳住后,只见此人年纪不大,猿臂蜂腰,身量颇高,足有1。80米,也就是八尺身躯;身着儒衫,愈发高大挺拔,只是身型倒显得略显廋弱。
远远看去,他的面容略显清秀,典型的国字脸,剑眉虎目,鼻梁高挺,嘴唇红润,留有八字青须;肤色成小麦色,显得很健康。
他目光深邃,乍眼看去,澄净无物;细看之下,宛如一汪深潭,不可揣测。
最显眼的是,他的嘴角微微翘起,时刻都是一副真诚微笑的神情,很容易让人顿生好感,给人以chūn风和煦一般的感受,平易近人。
这就是现在的李正锋,也是伤势恢复后的李力,更是附体重生并与李家融洽契合的李利。
他刚刚打得那套拳法是后世中军队通传的军体拳,权当强身健体之用,却不能用来上阵杀敌。
冷兵器时代,武术盛行,直到火器出现后,武术逐渐退出了普通人的视线,而武术也就正式转变为舞术。
其实,早期的舞姬都精通武术,以武术为基础,方能做出各种美艳的舞姿。并且,舞技越高,也就意味着她自身的武艺越娴熟。
此刻李利打出的这套普普通通的军体拳,却是无甚大用,与真正的武术更是相差甚远,权当强身健体之用。
不过李利却习得真正的武术,而且还是两套。
一套是他在后世海军之中从一位军中首长学得的秘术,潜水之时可以在水中调整自身呼吸,以至于能够尽量延长潜水时间。
这套潜息之术是他能够在数十万海军之中脱颖而出的绝技,屡建奇功,数次获得破格提拔晋升的机会,以三十岁出头的年龄位居实职上校团长。
潜息术有五层,李利之前已经在第三层初期滞留了五年时间,迟迟不得寸进。前三层是养息、藏息和蕴息;每层分初、中、后三个阶段。
潜息术,其实就是调整呼吸频率的法门。而调整呼吸频率却需要全身脏器的协同配合以及身体各部位的机能协调,实质上就是一种通过特殊的呼吸方法调动周身经脉运行的法门。
据首长所说,潜息术源于道家,是道士们延年益寿的修行法门;至于真伪,则无从考证。
因为这等法门轻易不示人,绝大多数人根本无从得知,又遑论真伪。
李利的另一套武术就是李家的家传武艺。
现任家主李傕能够位居董卓麾下五大战将之第二位,绝非侥幸,更非承蒙董卓器重而得来的,而是依靠实力争取来的殊荣。
李利作为三代嫡长子,自然能够学得家传武艺。
何况,凡是李家直系男丁都能够学习祖传武艺,至于好坏,就全凭个人造化,别人则有心无力,帮不上忙。
李家的家传武艺,实质上就是打煞身体力量的方法和临阵对敌的招式。
习练起来,没有捷径,只能靠日积月累的勤奋练习,打煞力量,锤炼对敌招式,熟能生巧,既而提高战斗力。
这套武艺与大汉其他家族武艺相似,有着共同的高下等级之分。
初学者,就如同一般兵士一样,只懂得浅显的厮杀技能。此后,分为三流、二流和一流高手,一流高手之上还有顶级战将这一级别。
三流武者,其实就是一般屯长和小校级的身手,实力不强,不入强者之眼,也称作下三流的身手。
二流武者,按照实力划分的话,就能称之为武将了。身手不错,以一抵十不在话下,到了后期,甚至能够以一敌百。
一流武将,算是武将中的强者。初期,就能以一敌百,为百人敌,到后期巅峰之时,甚至能够达到千人敌的程度。
顶级战将,当世之中极为少见,十万武者中能有一两个顶级战将就很难得。
近四十万董卓军中,至今仅有五名顶级战将,李傕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他比虎贲中郎将吕布差了一些,介于初期与中期之间,而吕布则是顶级战将后期的强者,有万夫不当之勇,当世之中鲜有人敌。
李利现在就处在一流武将初期,以尚未及冠之龄进入一流武将之列,实属难能可贵。
由此,李傕十分看重他的资质,认为他有可能是李家近百年来唯一一个能够将家传武艺练到顶级战将巅峰的强者。
··················
通过这些天的细心求证,李利终于弄清楚现在是何年月了。
现在是初平二年,即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