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清朝做霸主-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七九章:东北亚战争(七)
更是发挥了远东武器装备上的优势,在第一东北战争中多次上演以少胜多的好戏,彭德对作战地区地理位置的考量,对战争发展的走向,直接决定性的影响战局的发展,同时彭德还首创造了两翼突击的经典战术。
第一次东北全面战役的爆发,当时在东北地区,远东能集结的反击兵力只有步兵28万人,骑兵3万人,而沙俄是主动向远东驻防的东北地区共计,总兵力高达220万人,骑兵30万5千,但也就是第一场的交锋之战,彻底中将彭德的军事指挥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彭德在战争中,通过他一连串的精确计算和几乎完美无暇的调度,他竟然用比敌人数倍的兵力,反包围了敌军,第一天的战斗足足进行了16个小时之久,激战中,沙俄陆军大败,当天就损失17万余人,而远东反击军团只损失不到3千人,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
当然彭德的成功,并非是他一个人的成绩,其中自然还有远东士兵的奉献,也正是因为远东这支威武文明之师,每个士兵精忠报国,不惜献身使命,舍己为人、保卫家园、无私奉献、英勇顽强,也不会有远东在第一次会战的胜利。
看着一旁的李西华,在愣神中好一会了,李宁宇这才轻轻的敲击桌面道:“西华,想什么呢?跟我说说!”。
耳边的醍醐声响,让李西华一下子从自己的思绪中拔了出来,不好意思的歉意一笑之后,李西华还是坦然的说道:“嘿嘿,少爷,其实也没有什么,我就是想到东北战场上的一些事情!”。
“是吗?”李宁宇有点不信,不过脸上的笑容依然未退。
“是呀!东北战争的胜利可是对整个世纪之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所以刚才我不由的就想到那个上面去了!”在远东的内部,关于向联军宣战的整个战役,被称之为世纪之战,因为这个战事从十九世纪末期持续到二十世纪初期。
李西华的话显然还是有点顾左右而言他,不过李宁宇并不准备转开话题,反而是毫不保留的直接说道:“嗯,其实彭德这小子却是很不错,如果不是因为年纪和资历的问题,我想你们的心中不会有不满,但是你们有这样的想法,也在我的预料之中!”。
听见李宁宇都已经这么直白了,李西华也不再扭捏直接面容严肃的说道:“少爷,其实我也想不明白,为什么给彭德那么大的权力,给予那么高的褒奖,现在整个东北野战集团军和后备部队加在一起,足足有85万,如果他对远东有二心,那就是个大麻烦!”。
李西华说出这样的话,其实并非是他一个人的想法,不过李宁宇心中明白李西华说的是事实,因为现在远东朝鲜与东北地区几乎所有的陆军兵力,都在彭德的手中,而彭德今年只有19岁,一旦彭德反叛或者调转枪口,远东就会立即失去控制东北地区和朝鲜地区的能力,而远东目前主要的制造工业都在朝鲜。
其实李宁宇也有过一丝丝疑虑,但是他最终还是觉得将整个北方交给彭德,这一切并非是因为彭德和李宁宇直接的秘密关系,而是因为李宁宇知道随后东北地区必然还有一场大战,所以如果不在战后,快速的将部队拧成一股绳的话,随后的战事远东将会损失惨重。
推崇彭德成为远东军事的军事天才,不但提高了彭德在军中威信,同时也让各国转移在李宁宇身上的关注度,但是,并不代表李宁宇不会暗中观察彭德,只是在没有事实证据的面前,李宁宇觉得他会绝对信任彭德。
李宁宇已经不再是那个带队冲锋的特种军官了,而是一位将在局部战略和整个远东大战略上去考虑的领袖,彭德是一名不再需要李宁宇去指挥的优秀将领,所以作为实际在前线战争的指挥员,李宁宇觉得应该给彭德发挥的空间,如果没有最大的极限发挥,那么胜利总是在双方实力的强弱上决定。
但是,由于李宁宇是整个战略的决策者,即便在一个局部上,李宁宇还是有权利去下达战术计划,不过在整个战役与战略的面对,最大的胜利才是核心基础。
远东整体的利益,才是决定最终胜利的关键,在说现在的彭德只是一颗刚刚升起的新星,整个战术方针是否可行,其实李宁宇还是在背后默默关注着,因此,彭德的成功与失败,其实是在李宁宇认同下取得的成功。
有些事情,李宁宇自然不会明说,但是看到李西华严肃的神情,李宁宇还是感到心中一暖,为了不再找个问题上继续纠缠下去,李宁宇笑着拍了拍李西华的肩膀,随后笑呵呵的说道:“西华,其实我们要学会把眼光放长远些,比如说,我们远东现在分为东南西北四大板块,虽然地域看起来很大、很广,其实根本不算什么!”。
李宁宇的话并没有直说关于这次为什么会任命彭德,为远东北方版块的最高军事指挥将领,但是却旁敲侧击的告诉李西华一切要向远处看,而听到李宁宇这样的回答之后,李西华多少还是有了一些启发,因为就比如李西华自己,就是西区版块的军事总指挥,哥哥李东华则是东区总指挥,都是相对于一方之主。
见到李西华似乎有所启发之后,李宁宇接着补充说道:“第一次东北战争虽然看似远东大胜,其实也埋下了很多的隐患,而沙俄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一定会针对第一次战争失败,进行全面的调整,所以接下来东北地区还要经历一次严峻的考验,我们此时不应该在彭德的背后,去怀疑他,而是应该在面对下一次战争的问题上,去好好布局、好好准备迎战!”。
第二八零章:东北亚战争(八)
远东在连续的两次大征兵之后,此时已经不可能在继续征兵下去了,毕竟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去参与建设,所以无论是在面对没钱发展困境的非洲地区,还是在即将开战的东北地区,其实面对的问题都是一样的严峻。
听见李宁宇如此意味深长的一番话之后,李西华自然看到了自己的短处,因为作为远东西板块的最高军事指挥官,他此时却还在考虑一些不该他多虑的事情,反而没有好好的去规划,任职非洲地区之后的事情。
看到李西华一脸自责之色,李宁宇再一次转开话题笑呵呵的说道:“西华,这次去非洲地区任职,我给你三个任务,第一:就是顺便把婚姻大事给办了,关于是自己找还是由福叔给你介绍我就不管了;第二:新接手的地区,一定要恩威并施的对待土匪与残留的武装分子;第三:合理部署兵力,因为我觉得未来的十年,非洲地区一定不会太平!”。
“啊,少爷!非洲还有大战事发生?”听见李宁宇说出非洲地区可能还有大的战事,李西华不得不抛开脑子里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将全部的集中力关注到非洲的事情,不过他是第一次去非洲,所以也不了解情况。
而接下李宁宇由开始给李西华上课了,一张非洲军事地图铺开之后,上面出现了五种颜色的标记,红色不用想就是代表远东在非洲的控制区,黑色代表德国,蓝色代表英国,剩余的两种颜色就是代表西班牙和葡萄牙。
在这张地图的面前,李西华似乎有点不解,但是并没有发问,而是等待着李宁宇的诉说,但是这次李西华又猜错了,因为他想先听一听李西华的看法,两人就这样在地图前面,大眼瞪小眼了好一会。
最后还是李西华有点不知所措的主动问道:“少爷,我不懂,还是你给我讲讲这里面的门道吧!”。
看到李西华这样的表情,李宁宇脸色瞬间难看了起来,接着便听到李宁宇认真的说道:“李西华,你搞什么东西,你还是三岁的孩子吗?身为远东陆军军官学校的毕业生,有着多年的领兵战斗经验,在这样的军事地图面前,你真的看不出来点什么?”。
其实李宁宇是假装生气,因为非洲未来的走向他也不敢十分肯定,但是事在人为,因为如果李宁宇想要在非洲挑起战火还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过此时的李西华已经被李宁宇的怒喝跟震住了,看着面前的李西华,李宁宇语气变缓和了一些说道:“这样你现在去把小平叫来!对了还有蔡松坡!”。
“是!”听见李宁宇的命令,李西华立即领命转身离去。
不一会之后,李宁宇的舱室中的那张方桌的面前,坐着四个大男人,这些人中,年纪最大的是孔小平,其次就是李宁宇,再到李西华,最后就是蔡松坡。
原本孔小平和蔡松坡两人都准备睡了,但是那里知道李西华突然出现,叫他们,所以两人面容上还是有点疲惫,不过既然是李宁宇叫他们前来议事,肯定是大事情,否则不会这个时候找他们。
不一会儿众人都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远东准备在非洲做点大事情,按照李宁宇的分析,不久之后,德国和英国比如会在非洲发生一些摩擦,而双方都会看远东的态度,不过到时候远东绝对不站出来做和事佬,更不主动站队,而是在暗中帮助西班牙在非洲扩展。
而第一步就是,在非洲修建一条贯穿英国、德国、远东控制版块的铁路,不过远东不准备出一毛钱去修铁路,并且这条铁路一定要通过远东的地区,在听到李宁宇提出这样的想法之后,在场的众人不由的一愣,随后都不信的摇了摇头。
作为一名军官,李西华、孔小平、蔡松坡三人都知道,铁路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间接在军事上起到某种作用,就比如西伯利亚大铁路,不过贯穿三个控制区的铁路,就是不开玩笑的事情了。
比如一旦发生战事,这条铁路的作用可就大了去了,不但可以直接将兵力送到敌人的腹地,也可以依靠铁路线为后勤依托,全面主导整个战局,这一点就算是李西华、孔小平、蔡松坡三人都能看的明白,那么李宁宇为什么会提出这个想法呢?
在听到蔡松坡提出的不认同之后,李宁宇笑着问道蔡松坡道:“你知道我们远东在非洲地区部署兵力大致的情况吗?”。
“报告!远东西区一共部署第六、七野战军以及新编第九野战军,共计58万人,还有就是守备部队17万人,总兵力约75万人!”
听完蔡松坡的回答之后,李宁宇微笑的点了点头道:“嗯,松坡你说的不错,可是你有没有发现忘记了什么?”。
李宁宇的反问让蔡松坡有点不知所措,可是他努力的想了想之后,还是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地方说错,也就在他准备回答李宁宇的时候,被打断了,而打断他的人,则是一旁的孔小平。
看着李宁宇的眼睛孔小平心中有点忐忑的说道:“少爷,还有就是远东部署在非洲地区的海军吧!”。
“哈哈,不错!不错!终于有人想起了远东在非洲地区部署的海军,你们真的是可以呀!坐着属于非洲地区海军舰队的军舰,都想不起来非洲的海军,看来你们以前的日子都过的太舒服了!”。
李宁宇半开玩笑的话,让在场众人都不由的脸色红润,特别是蔡松坡更是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不过李宁宇并没有继续责备他们,随后李宁宇只是在心中缓缓的说道:“看来远东在非洲的海上力量,一定要在这一次发展中崛起呀!”。
而对着在做的众人,李宁宇却说道:“远东自从入主非洲地区之后,其实并没有做出什么惊人的举动,但是这一次,我就要来一个,一条铁路定乾坤!”
第二八一章:东北亚战争(九)
李宁宇的壮志豪言在坐的众人,自然纷纷表示赞同,不过随后在坐的众人也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其中年长的孔小平就说道:“宇少,修建这条铁路,其实还有很多的难点,比如目前远东在亚洲地区的扩张的速度,会不会引起欧洲各国的制衡!”。
“呵呵,小平这句话说道点子上了,那我就顺便问一问各位,对于目前各国关于远东看法!”李宁宇并没有觉得孔小平的话语中,有什么不妥,反而主动的提出问题抛给众人。
听到李宁宇的发话,众人自然一个个站出说出自己的看法,其中作为情报官的蔡松坡,自然先说出自己对远东采取东北亚战争前,各国当时的形势与策略。
蔡松坡一边清了清嗓子,一边站起来目视众人说道:“如果说道战前的形势,那么自然要说说英国,根据英国历来的表现,日不落帝国当局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基本直接把沙俄帝国看作同他们在国内最强的争夺对手,英国曾经还企图假手岛国日本,企图阻止沙俄继续南下,为了就是争夺国内长江流域的实际控制权!”。
“不错!松坡说的很对,在甲午海战之前,英国与小日本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好像还在伦敦签订过一个英日同盟的协议,当时他们的矛头统统直接针对沙俄,为了更有力扩大在远东地区的影响力,英国的盟友美国,还主动提出要求晚清政府门户大开放,美国也几度想插足东北地区的事物!”一旁的李西华补充蔡松坡的话也附和的说道。
李西华的话音一落,蔡松坡就立即接口说道:“呵呵,不错!但是都被当时的沙俄帝国强有力的拒之门外了,而为了打破沙俄帝国对东北地区的垄断地位,美国直接与日本和英国联合,其中英美两国,在甲午海战之后还直接向岛国日本,给予了大量的军事、经济援助,主要就是想利用岛国日本,进行扩军、备战企图在亚洲建立新势力!”。
“而我们远东在甲午战争之后,基本主动退出了亚洲的扩张,全心全意的建设发展当时的控制区!”看着李西华与蔡松两人,纷纷提出了关于当时形势的分析,一旁的孔小平也坐不住了,便说出当时的远东战略,不过这句却导致众人一起看向李宁宇,因为他们也想不通,为甚在甲午海战胜利后,远东不彻底灭了小日本,反而给小日本发展壮大的机会。
看着一双双期待的眼神,李宁宇手托下巴点燃了一根烟,深深的吸了一口,在吐出一口烟雾之后,李宁宇才缓缓的说道:“其实我知道当时应该继续向小日本派兵,最好直接彻底摧垮小日本的根本,只是当时我有两个考虑!”。
“第一:就是日本已经宣布战败,并且愿意割地、赔款,如果远东在继续下去,一定会给列强口实;第二:那样就变成了一次性,我们为什么留着小日本,没事就去虐虐它,我觉的一定比一次性灭了小日本,更有意思!”
“高!”
“太强大了!”
“还是宇少想的深远!”听到李宁宇这样的解释,在坐的众人不由的伸出大拇指,因为李宁宇这样的做法,实在太有挑战性了,因为没有任何一件事比用别人的银子,养一条哮天犬更有味道,李宁宇已经关于当时为什么在甲午海战胜利之后。
远东集团主动放弃继续扩展亚洲地区影响力的根本原因,接下来孔小平却抢先的说道:“在军校学习的时候,我记得有一位教官是这么说的,当时的法兰西帝国非常自信俄法同盟协议,所以在1890年以前,法俄两国还是在彼得堡,发表了一片主要的宣言,主要就是声称两国在将来远东地区发生变化的时候,一定会为保护两国之间的利益,保留一起行动的做法!”。
“不过当时的这样的举措其实有两个意思,第一:是在间接告诉我们远东,在两个同盟集团的面前,远东集团一定不要站错队;第二:矛头直指英美日三方同盟,不过当时的法国,已经在南亚地区找到了支撑点,所以并不希望沙俄帝国的主要军事力量引入自己的地盘,反而只是在口头上支持沙俄帝国在东北地区扩张!”
听到这里,李宁宇对于众人的分析能力十分满意,也正是因为这样,李宁宇才完全放心未来的远东,在这么多目光长远、志向远大的优秀人才,群策群力的带领下走向辉煌,所以他也插了一句嘴道:“沙俄想要在东北地区扩张,其实无形中在削弱俄法同盟在欧洲地区制衡德国的实力,因此远东当时政策就是暗中支持、配合德国,不过在一定程度上,远东是有所保留的!”。
李宁宇这样的解释,众人都是精明之人,自然明白为什么在欧洲地区,德国能继续执行推动针对俄发联盟,但是德国人主要采取的政策,就是想把东北地区的矛盾引向远东集团,不过德国希望最终还是落空,远东当时并没有对于沙俄间接占领东北而发动战争。
不过远东还是做了一些动作,那就是要求沙俄将阿拉斯加州转卖给远东,这样不但激化了沙俄和美国,甚至英国的矛盾,迫使沙俄帝国加快在东北地区的建设,最后给远东接手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
因此,在甲午战争之后,远东与德国的关系相对融洽,而对沙俄帝国,远东集团则是抱着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所以在1895…1899年短短五年的时间内,沙俄帝国一共在东北地区投资建设花费的资金高达上千万英镑,而这一切其实都在远东的未来计划内,最后直接在东北战争爆发,远东直接捡现成的果子。
可以说远东是这些年,亚洲地区最大的赢家,无论是法国控制的南亚地区,还是沙俄控制的东北地区,最后都成了远东的一道开胃菜,而远东只是付出了最小的代价,就是表示默认支持各国扩大亚洲的势力。
第二八二章:东北亚战争(十)
在第一次东北战争爆发时期,当时的沙俄帝国的内部也并非没有矛盾,以沙皇尼古拉三世为首的统治集团,在对东北地区的问题上,并不是铁板一块,其实也存在两种不同的主张,但是在争夺领土上,却与各国列强都是一丘之貉。
沙皇政府对远东地区的侵略扩张政策,拥有众多的忠实执行者和参与者,沙俄帝国的主要分是在对远东的策略方面,一派比较赞同与远东集团结盟,加强沙俄帝国在欧洲的扩张,而另一派却看到了远东未来在国际上的地位,如果在早日全面出兵控制东北,未来想要争夺只会是困难重重,所以建议尼古拉三世立即发动对远东的战争。
这样不但可以确立沙俄在东北地区的权利,同时消弱远东,并让远东作出某些让步,也加强对晚清的经济掠夺,等到西伯利亚大铁路完全通车,运输能力有了质的提高,在依托旅顺地区及其在朝鲜的外围,东北地区建立要塞工事,再伺机与远东进行决战。
不过最打动尼古拉三世其实就是那一句,沙俄帝国十分需要一场胜利的战争,抑制国内勃勃燃起的大革命!
一群帝国主义冒险家们,他们彻底过低估计了远东的军事力量,认为远东只是偏于一地朝鲜,海上不堪一击,随便扔个帽子就可以压倒,不惜诉诸武力,最后不但没有成功,也为了沙俄帝国的瓦解埋下了伏笔,随着沙俄与远东的关系,在主张对远东强硬派的推动下,沙俄国内的革命高潮愈是逼近。
不过作为权力的最高统治者,沙皇尼古拉三世也是东北战争的罪魁祸首,在发动战争的时机上,他直接凌驾于两派之上,虽然他知道那个时候,沙俄准备的并不足,各派都希望推迟东北战争的时间,但是他相信,如果推迟东北战争的最好办法,其实就是采取强硬政策,因为让步总是会引起新的让步。
就这样,他用实际行动支持了第一次东北战争,并在全沙俄帝国内掀起战争前的最后叫嚣,呼吁沙俄人民不怕流血、不怕牺牲,要伟大保卫祖国领土,营造大战争的氛围,实际上关于东北战争准备却进展十分缓慢,当东北战争爆发之后,沙俄帝国前线最需要炮弹的时候,每个基层部队只能领到一车箱一车箱的神像。
而远东陆军却在拥有速射火力空前猛烈的条件下,在彭德的亲自率领下,给沙俄陆军带去了一次次致命的洗礼,再就是当时沙俄陆军统帅和指挥系统的内部矛盾与混乱,以及沙俄皇亲国戚的插手干预,最终决定了沙俄陆军在东北战场的必然惨败。
而另一方面,远东集团早就在李宁宇的带领下,几年前就开始为这次战争做充足的准备,虽然远东才整体的财力上不能与沙俄帝国相比,但是抱着每拖延一天,甚至一小时,都会增强沙俄取胜的可能,因此在与德国结盟之后,远东就开始对各国联军以及沙俄展开了全面的攻势,直接跳过了谈判的过程。
尽管避开了沙皇政府可能玩弄外交手腕的重要步骤,为战争争取了有利的时间,但最重要就是远东集团,十分有决心在几年的养精蓄锐中,利用一鼓作气势如虎的战术,利用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沙俄准备不足的致命弱点,直接不宣而战,从此也爆发了远东与沙俄两大亚洲集团的多次战役,也是远东首次全面准备长期对抗帝国主义掠夺的保卫战争。
但是东北战争主要是在晚清东北领土上进行,不过已经腐朽透顶的晚清政府,竟置国家的主权和广大人民生命财产不顾,无耻宣布晚清政府在东北战争局外,保持绝对的中立,并将整个东北地区为交战区,并严令晚清东北地区的地方军政长官,以及人民群众要加意严防。
不过在收到这样的外交照会之后,李宁宇当场就拍桌子骂娘,于是乎第二天晚清政府再次发表外交照会,宣布晚清政府将于远东全面向沙俄宣战,但是,早就饱受外敌蹂躏的东北地区百姓,已经对晚清政府的无能彻底的失去了信心,并且自发、无条件的帮助远东,向沙俄展开反侵略的全民斗争,并且让沙俄帝国主义强盗,在第一次东北战争中造成了巨大重创。
充分显示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在不畏qiangbao,敢于斗争、顽强拼搏、誓死保卫家园的精神,同时在东北战争爆发以后,因为德国的参与,以及远东直接向沙俄开战,英国采取了中立,继续推行多元化外交政策,企图坐收渔人之利。
当英国收到沙俄亚洲舰队覆灭在黄海之后,立即调集太平洋三只分舰队向黄海地区集结,而德国方面也主动表示愿意为英国的舰艇加煤,不过美国却采取了积极攻势,这样,在远东地区问题上形成三大集团:一个是远东与德国的抗战同盟,另一个就是英国、奥匈、葡萄牙等国中立同盟,还有就是俄法主战同盟。
为了响应远东在远东地区的攻势,德国也在欧洲各地起兵反对法国,并命令远东地区的所有军事力量无条件支持远东,就这样,远东与沙俄东北战争条件已经形成,同时远东黄海舰队与南海舰队已经在越南全面登陆,远东与法国在南海地区的战争也同时形成,不过还有处于摇摆的日美同盟,不过没有英国的持续,日美同盟显得有点不堪。
不过就在各国刚刚开始分析局势的走向的时候,远东却已经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特别是远东在黄海歼灭沙俄亚洲舰队,以及在朝鲜海峡击退沙俄北方舰队,又直接夺取了旅顺地区,直接控制黄海地区和朝鲜海峡的实际控制权,并且每日采取炮击日本三小时,使得日本国内人心惶惶。
随后远东直接派出海军陆战队,只在日本岛的西海岸登陆,向日本国内延伸,成功的拖住和转移美国海军部分兵力,对远东即将在东北地区和南海主战场的注意力,并不断向沙俄海军基地海参崴地区,派遣大量的情报人员,为东北战争采取辅助作战的行动。
第二八三章:东北亚战争(十一)
而在第一次东北战争全面爆发的前期,沙俄帝国也为了防止远东在东北黑龙江地区沿岸的登陆,做出了相对应的计划,并且强调一切行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尽可能持久沙俄帝国保存海上力量,无论如何不主动采取冒险的行为。
其实这也是一个消极并过于保守的作战计划,而且与东北地区作战计划起到了必然的联系,远东集团对东北战争计划的周详,针对利用沙俄一方的不足,主动发起突然袭击首先歼灭沙俄亚洲舰队,夺取远东地区的绝对制海权之后。
给远东地区的陆军,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并且巩固了从朝鲜地区向辽东、东北的覆盖延伸,并用最短的时间直接掌握旅顺地区,随后便直接集中地面部队的全部主力,力争与东北地区的沙俄早日展开决战。
主要是赶在沙俄增援陆军部队到达东北地区之前,直接歼灭东北地区如吉林、辽宁、黑龙江地区的陆军,远东采取的是积极进攻、速战速决的计划,虽然具有一定的冒险性,不过早就准备充足的远东集团与准备不足的沙俄帝国,相差的距离不是一点。
在旅顺地区、黄海、渤海地区,遭到突袭的并非沙俄一家,还有法国、美国、英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的海军舰队,不过在整场渤海大战中,远东再一次向世界证明了实力,并且从沙俄的手中,接手了保存完好的旅顺不冻港,从此远东军事集团在亚洲,成为新的霸主,不过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南亚地区与法国海陆两军的决战。
远东在南亚地区的越南沿海进行登陆,是远东对八国联军入侵事件爆发后,采取的一系列战争计划中的一件,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大沽口,晚清政府一边向远东集团求助,一边准备利用义和团进行抵抗。
不过随着远东的参与之后,将这次抵抗侵略战争推向了高潮,北方沙俄帝国不断加速向东北地区增兵,主要是为防御远东陆军集团,进一步向东北、外东北地区推进,而三大协约国中,法国也十分配合沙俄盟友,调集派遣法国最强大的舰队,公海舰队前往南海,企图在海上消灭远东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力量。
而协约国中的英国,却因为长久以来坐收渔人之利的思想,想继续采取观望,当时李宁宇做出的战略部署如下,台湾、琉球地区,所有的野战军序列,全部投入南亚的战场,但是最终只有不到20万人,可是在南亚地区,那里是法国长期控制的殖民地,所以很快就组建了超过80万人的混编殖民军。
双方在陆军人数上出现了巨大的差距,这也让法国人彻底的放下心来,因为在他们的眼中,完全就是四个法国殖民军打一个远东士兵,这样还有不胜利的道理,其次就是法国公海舰队即将抵达南海地区。
当时的法国,在南亚地区确实有资本,不过正是因为法国的自大、骄傲,让英国人和美国人,由中立转变成倒向远东,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在渤海大战之后,远东集团立即在东北地区开始了与沙俄帝国的全面作战。
当远东东北野战集团军跨过鸭绿江之后,由彭德率领的第二军团,开始向北一路推进,其中沙俄陆军驻守的南满部队三个师约2万人、关东守备部队先后被消灭,而部署在辽东半岛和旅顺地区的约3万人,被李宁宇指挥的远东野战军在推进的过程中,步步蚕食,最后沙俄陆军在辽宁地区的主力只剩5万人左右,主要集结于辽宁以北靠近长春地区。
此外,沙俄陆军主要的兵力还在乌苏里和海参崴两地,大约有33万人已经集结待命,从沙俄国内腹地调来的增援部队,也正在陆续从西伯利亚大铁路运输线上开到,每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