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 全(txt)作者:酒徒-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粗气,恼怒地喝道:“为什么开不得,开炮。开出问题来我担当!”
“大人且听属下一言”,舰队参谋涵养极好,不与赵构这种小人一般见识。
又施了个礼,不紧不慢地说:“当今圣上以仁义治国,爱民如子,我等自然不能
时刻不记着圣上教诲。这些商船虽然不奉朝廷号令,但毕竟还是大明子民,没犯
死罪。今天大伙要是开炮拦截,黑灯瞎火地打死几个,被御使们知道弹劾上去,
恐怕,恐怕非但我家水师统帅曹老将军,就是当朝的黄大人亦不会站出来替大家
说话,到头来,倒霉的还不是咱们这些芝麻官儿?”
“可,可此事叫我如何向黄……皇上交待,”运转使赵构不算太笨,喊开炮
喊得紧,真的放手杀人,他亦不敢保证过后没人追究。听完舰队参谋的话,登时
没了主意,木呐地向左右询问。他手下那群幕僚不过是跟着来刮地皮打秋风的,
哪有人身上藏着真本事。见长官来问应对之策,支支吾吾,谁都说不出个所以来。
“依卑职之见,大人收了这么长时间税,差不多已经完成了任务。跑了几条
小船,具体数字回去查查也就清楚了,没必要太伤肝火,”舰队参谋显然是个有
胆识的人物,先用几句话吓住了赵构,然后开始睁着眼睛瞎掰。“况且那些钉大
点儿的船,载不了多少货物,即使他不是在夜里偷跑,我等也未必看得见,顾得
过来!”
“就这么……”,运转使赵大人指着参谋口中“几艘钉大点儿小船”点亮地
满江航灯,将双眼瞪得如牛睛一样抗议。“就这么完了。”
不这么完了你还想怎样,我们去抓,抓完了你们来刮。你们不怕被人骂,我
们还顾及着水师威名呢。舰队长苦笑着,不肯答话。
“当然不能,我等马上就起锚去追首恶,一定竭尽全力将他们追回来!”舰
队参谋再次提出一个好建议。
“对,对,只追首恶,胁从不问,书,书上向来这么说,”市泊司的小官吏
们一同附和,水师这个参谋就是高,要不然人家水师怎么能百战百胜呢!
“谁是首恶,首恶在哪?”赵大人也知道这是唯一的解决方案,心痛不止,
依然不甘心地问。
参谋掏出一支望远镜,调了调焦距,示范了一下,递到了赵大人手里,边教
他使用望远镜边骂骂咧咧地说道“他们向西南逃了,您看那一串灯光就是他们发
出来的,就那串,对就是他们。他奶奶的,队形排得还挺整齐,趁着咱们在这里
接受赵大人指教的时候跑得这么快,看老子今天怎么追你。”
一串灯光被望远镜拉回到运转使眼前,远方江水与海水交界处太黑,已经判
断不出趁大家议论的时候,那支带头闹事的船队跑了多远。黑夜中,航灯跳荡起
伏,随着浪涛的节奏,慢慢,慢慢,消失于茫茫大海里。
“邵史,我们下一站去哪,”晨曦中,位置在探险舰队正中的冯子铭打着旗
语向着舰询问。此一去,他已经成了大明叛臣,虽然为了顾全朋友之义与航海大
业不得不如此,冯子铭依然无法让自己的内心不受到煎熬。自从南巫里遇到姑苏
朱二,几乎第一天,冯子铭都在内心煎熬中渡过。他不愿意将心事告诉别人。大
家同生共死一场,冯子铭不想和别人争吵。大伙永远都是好兄弟,即使彼此之间
选择的道路吵同。冯家算个大族,他这些年把精力花在探险上,已经被族中一些
长辈誉为不务正业。无数人曾经劝他趁着第一次远航归来的功成名就收手,以此
为终南捷径走向仕途。可是冯子铭舍不得大海,仿佛未知的远方永远有一个声音
在呼唤着他。一次次远航,给他带来了声望,也给他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自小受
到的忠、孝概念在一次次风浪里受到冲击反而使冯子铭愈发放之不下。
这次,如果不是因为武安国就在邵云飞的船上,冯子铭宁愿继续待在刘家港,
等到市泊司官员吃饱喝足,拿够了贿赂后放大家离开。可偏偏邵云飞把武安国一
家接到了自己的舰队上,就像其他几次一样,冯子铭不得不再次背叛心中的礼法
帮助好朋友。
“南巫里,去守中国海的南大门,”邵云飞用旗语回答,豪情万丈。烈焰凤
凰旗帜逐一在每艘战舰上升起。这种小型战舰到了南巫里,在叶家协助下加装火
炮,凭借其绝佳的机动性,肯定能成为孟加拉诸侯的噩梦。此船的炒用不止是作
战,邵云飞想把他改作为海上战马。小邵怀里揣着科学院凌昆给他的一种新式战
舰图纸,这叠图纸是大明科学院试验后否决的铁甲龟船,通体包着铁甲,移动比
乌龟还缓慢,但几乎没有火炮能打破其甲板。
“把这东西拖在战舰的后边,水战时拖到战场中,就是敌人的噩梦。”科学
院院长凌昆将图纸交给邵云飞时,恋恋不舍的神情让人难忘。对于战斗力强大的
大明水师,一个速度缓慢的水上平台没太多助益,但对于即将对抗整个阿拉伯世
界的南巫里,这种炮台也许就是阿拉伯水师海上的终点站。
“小冯有心事,你该劝劝他,”武安国走到邵云飞身边说道。刘凌与女儿也
一起走上甲板,在海风中做运动。二人都没经历过远航,立刻被海面上日出十分
的美景所吸引。
怎么劝?邵云飞为难地皱起了眉头。冯子铭内心经历的,也是他心中曾经挣
扎过的。可是二人的生长环境相差太多,虽然是生死兄弟,在这事上却无法沟通。
“不管朝廷如何,故国,永远扛在我们的肩膀上,”隔了一会儿,探险船队
的首舰上打出了这样一串旗号,也许来自武安国,也许来自邵云飞,也许来自…
…。五颜六色的信号旗飘荡在风中,鲜艳夺目。
《明》第三卷国难第五章黍离(三)
“难!”
建文帝朱允文沮丧的将手中的御笔丢在书案上,站起身来于书房内来回踱步。
从北平进贡来的自鸣钟早已敲过了十二下,寂静的夜里,钟摆来回晃动的滴答声
如凄风苦雨般摧残着他的耳朵,让他本来就烦闷的心情愈加烦闷。
“朕的皇帝怎么当得这么难呢?”朱允文站在如画江山图边,眼角里已经渐
渐有了泪光。大明国的地域广超汉唐,直追蒙元,可惜这地图里近三分之一的地
方是自己指令到达不了之处。如果说得更沮丧些,自己这个皇帝可以管辖的地方
好像就是京城和京城周围百余里,号令出了直隶(南直隶)就要打个对折,到了
州县官员的手上,不知又变成了什么样子。最近好不容易找了个恢复周礼的办法
来收拾日渐丧失的皇家威严,谁知道三个手握重兵的叔叔变尽了法儿的明挡暗拒,
满朝文武大臣也出于各自的利益争论不休。周礼已经试行几个月了,除了官名变
了变。官员的品级和俸禄提高了之外,一点实质上的进展都没落下。而周礼的根
本,帝师方孝儒倡导的井田制度,在以海部尚书曹振,工部尚书周无忧、驸马李
琪和科学院长凌昆等三朝元老的倾力反对下,至今都没在庭议中得到群臣一致赞
同,更不用说拿出一个具体的实施细则了。
建文皇帝清晰的记得。当年祖父在位时皇帝的权威何等无尚,几乎和师父黄
子澄描述的一样出口成宪。到了父亲这辈分,至少在朝堂之上没人与安秦皇帝硬
顶。可轮到自己临朝,怎么通过一项政令就等于给了皇帝面子一般,不折腾个十
天半月不会出现结果。至于落实,那又不知要等上几个十天半月了。
如画江山,你到底还属不属于朕?朱允文迷惑的望着被祖父,父亲的手抚摸
得发亮的《如画江山图》,自从燕王第一次献图以来。仿佛这张地图下就藏了一
盘棋局,两只无形的手以山河为经纬来回移动,在棋盘中追逐厮杀。帝王将相皆
为棋子。
纵使生来对政治不敏感,建文皇帝亦感觉到皇权随着岁月在一点一滴的流失。
坐在龙案后的自己越来越乏力了。他想做一个公平而清晰的决策者。可每每发现
师父黄子澄和方孝儒做得很多事情未必正确。甚至包藏了很多私心;而做为黄子
澄的对立面,海部尚书曹振所坚持的东西看上去为国为民,却不肯好好计算皇家
的利益;至于那些浑水摸鱼的,只为升官发财的,更是哪边风来顺着倒,根本指
望不上。错综复杂的朝廷中,没有一股力量真正可以信任,也没有一股力量可以
真正被自己所掌握。大多时候,皇帝自己亦是一个随波逐流者,不知道明天会不
会掉入潜流中,万劫不复。
当皇帝这么长时间了,最快乐的一次早朝就是二十多天前坐在龙案后接受孟
加拉海诸国的朝贡,当时使节脸上那份恭敬,那份媚陷,真让自己有一种大地就
在脚下的踏实感。可惜这种快乐没维持几天。总参递上一份详实严密的分析,印
证了邵云飞所报告的是实情。孟加拉诸国使节前来朝贡的真正原因是打动了大明
商船,害怕遭到水师的惩罚,而不是真正因为自己德迈古今。并且诸国的行动背
后还有沙漠瘸狼帖木儿在暗中主持。虽然朱允文装做没看见徐辉祖的折子,可回
想起来。那奏折当时就像耳光一样打在脸上。至今还火辣辣痛彻心扉。
“朕推赤心于天下,天下却负朕如斯。”朱允文越想越气愤。抚摩地图的手
渐渐变成了用力在扣。该死的帖木儿,祖父在位时他年年哭着喊着前来朝贡,父
亲在位时他隔两三年就大肆遣使前来送礼,怎么到了自己这代,他就非鼓捣着入
侵大明不可呢?莫非自己真的是没德做着天子不成?
“皇上,早些歇息吧,明日还得早朝处理国家大事呢!”伺候朱允文饮食起
居的贴身老太监心疼的上前提醒。门外的小太监们斜倚在宫墙上,魂魄已经进入
了梦乡,听见老太监这么一招呼,激灵一下就醒过来。歉意的站好,将已经快掉
到地上的拂尘端正的捧到肩膀高度。
在太监们眼里,实在不能责怪建文帝举止失度,诏令混乱。听宫里们老太监
暗中嘀咕,自古以来皇宫的主人就没有一个像建文帝当得这么辛苦,又当得这么
窝囊的。评话里隋炀帝这种昏君还能由着性子种种琼花,修修龙舟呢,建文帝当
了皇上,哪天日子舒心过!眼下不比前朝,什么错了,什么对了,没人看得出来。
这民间漫天飞的报纸,不敢对皇帝太多不敬,可明里暗里将一些事实摆出来,谁
都能分出好歹。就拿黄子澄大人提兵威慑诸侯这事情来说吧,被威慑的对像燕王
朱棣根本不搭理李景隆那十万大军压境,居然将北六省两大主力之一苏策宇的独
立师派到了西北去,还大张旗鼓的发表高见,提醒朝廷强敌将致,叔侄之间不可
祸起萧墙。这派说辞经过个别报纸有心无心一煽动,立刻将朝廷的行为比得无限
卑贱。气得皇帝三天没吃好饭。废纸撕了几大筐。
“皇上手中没人啊,所以才这么难。”一些见过世面的太监们私下议论。可
谁能出马力挽狂澜呢?洪武朝的老臣们被洪武皇帝杀得杀,逐的逐,剩下寥寥几
个都寒了心。隐居以来不问世事。安泰朝留下的新秀们像黄大人这样已经是其中
翘楚,至于剩下那几个内阁大臣,更是一个不如一个。连不出宫门的太监都能看
出来的症结。他们就是看不见。
“万岁,武侯没死,您不必如此为难。”伺候朱允文起居的老太监实在忍不
住困倦,试探着出言提醒。
御书房的烛光瞬间亮了亮。照得书房主人的精神亦随之一振,“什么,你怎
么知道武侯,武公没死?”允文一把拎住老太监的脖领子,焦急的问。
老太监憋得脸色黑紫。手脚不住乱蹬,好不容易等着主子发觉过来松开手。
方喘过一口气,后悔不迭的说道:“老奴也是猜的。万岁您想,当年平辽公武大
人。靖海公曹大人,还有六省布政郭大人,在洪武朝并称北平三杰。是过命的好
兄弟。如果武大人被人谋害了。曹大人和郭大人岂能善罢甘休。而如今武大人失
踪多日,曹大人和郭大人却没有说出半个字。那还不是明摆着告诉大家,武大人
一家平安无事么?”
建文皇帝急切的听老太监把话说完,长出一口闷气。武安国没死,很多事情
都好办。心下一宽,脑子猛然清醒。另一重忧虑慢慢浮在面孔上,问话的声音也
变得冰冷:“李公公分析得甚有道理。朕平时政务繁忙,居然没注意到你,李公
公,你入宫多少年了?”
扑通一下,李老太监直挺挺的跪到了建文帝面前。左右开弓猛煽自己嘴巴:
“老奴该死,老奴该死,老奴见皇上劳累才多嘴多舌,求万岁开恩。求万岁开恩。”
心中着急。手也越下越重。眼见着血就从嘴角处淌了出来。
“起来吧,朕不过是问问你入宫年限。想奖励你多年伺候我父子之劳而已。”
朱允文笑了笑,冷冷的吩咐。他并不想追究李太监干政之罪,只是想到别的要紧
之事,一时走神才把话说重了。李太监自己请罪,刚好提醒建文皇帝,为了给门
外太监们一个教训,赏赐也省了。
“老奴不敢受赏,谢主龙恩。”死里逃生的李太监匍匐在地上,带着哭腔回
话,书房里不再有回应,老太监在地上匍匐了半天。悄悄的抬起头,才发现不知
什么时候,皇帝已经离开。若大书房,只剩下自己,还有如画江山图在跳动的蜡
烛照耀下忽明忽暗。
如画江山,不过一称棋局。燕王朱棣手提一支笔,指点江山。李景隆手中那
点儿兵马,他根本没放到眼里。黄子澄这种敲山震虎的计策。吓唬吓唬秦、晋两
王有效果。拿来在燕王面前卖弄,简直就是班门弄斧。双方不是一个档次的棋手,
在燕王朱棣眼中,朝廷现在很多做法,简直就是送子给他吃。比他自己设圈套让
允文钻还省事。难得一个对手如此配合默契,在这样下去,早晚这个国家的主人
是自己。
苏策宇的独立师打着防止强敌入侵的旗号进入西北,驻扎在与未棣交好的几
个蒙古王爷的领地上。一方面给燕王朱棣赢来了顾全大局的声望,另一方面也起
到了威慑靖远军的效果。从地图上看去,李增枝手中的靖远军驻扎在北六省侧后,
而苏策宇的独立师驻扎于靖远军的侧后。李增枝真的敢偷袭燕地,他的老窝就得
先被苏策宇一把火烧掉。而此刻朝廷中谁也没有胆量下命令让苏部返回燕地。
这就是制衡。提兵十万,足以纵横天下,关键是这十万兵如果布置,放到哪
里。燕王朱棣对当前国内局势看得很清楚,已经和哥哥朱标玩了十七年,他不在
乎再和倒儿耗上几年。时间拖得越久。他取得天下越容易。黄子澄等人在连连昏
招,等于将天下民心用力在向北方推。从人口到资金,每年都有大批流民和商人
涌入北方六省。使原来人口不足的北方六省越来越繁荣。虽然这期间也发生了很
多不尽人意的事,比如工厂主对工人的盘剥越来越厉害。高贷逐利,买卖人口等
卑鄙地为屡见不鲜。但这些都伤害不到自己的根基,反而使燕王的支持者们手中
掌握的财富越来越多,人心对朝廷越发疏远。
“可惜黄子澄派得那个刺客没将武公刺死,否则……”朱棣被自己突然冒出
的想法吓了一跳。这太卑鄙了吧,他自我解嘲的笑了笑,旋即恢复了平静。震北
军席卷天下,现在只缺两个条件。第一是水师的支持。第二是出师之名。如果当
日黄子澄派的杀手干掉了老师。嘿,靖海公曹振对哥哥朱标再忠诚,也会愤而反
击。自己起兵清君侧为武公报仇也名正言顺。威北军,定西军,甚至安东军都未
必真心支持黄子澄。打着给武安国报仇的招牌,各大主力中多少军官会拔剑相从。
更何况自己地盘上这些因武安国出现而改变了全家族命运的新兴工厂主和商人。
他们肯定不会再在爵士会中跟随郭璞阻挠自己针对南方的行动了。
可惜,武安国居然没死。更可惜,瘸狼帖木儿非要这时候威胁大明安全。如
果外敌当前。自己还起兵造反。恐怕即使在北方六省也得不到足够的支持。
“王爷,夜深了。”朱档的崇妃陈青黛亲手端着一碗参汤走进书房。辽东昼
夜温差太大,薄薄的丝衣外。她又披了一件银狐披风。愈发遇得肌肤似雪。书房
里这个不时对着地图发笑的男人是她少女梦中的英雄。虽然这个英雄随着岁月离
她越来越远。她依然无怨无悔的守着他。为了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朱棣,也为了
如今自己的家族。无论这个男人做了什么,辜负了谁。哪怕是辜负了天下人,她
亦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陈氏家族,早已和这个人的命运连接在一起。
朱棣笑着转过身。怜惜的接过参汤放到书案上,用宽厚的大手去温暖妻子那
冰冷的柔夷,“小蝶,这些事,让下人们干好了,何必半夜劳动你。”
对于陈青黛的宠爱。朱棣倒不是完全因为老丈人陈星和他背后的天津财团。
当年在军中第一眼见到这个刚柔并济的小女子,朱棣就喜欢上了她。二人为了‘
乌金霜’的价格与供应量而争执。为了交款时间和地点而吵闹。还有马皇后赐婚,
青黛万里前来军中相聚。很多年少时轻狂岁月都能在妻子的鬓角间看到影子。拉
着这双温暖的手,把柔若无骨的妖躯拥在怀里。一切就好像回到了从前。回到了
那无忧无虑的简单和宁静。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中,这是最佳的休息方式。
“王爷,难道没有别的解决办法吗?”陈青黛闭着眼睛,在丈夫的怀里不甘
心的询问。
背后的胸口瞬间冷了冷,又恢复了宽阔与温暖。陈青黛感觉到朱棣内心的变
化。忧伤的叹了口气,她亦知道自己这样问不合适,做了王妃,就要有做王妃的
果决。就像当年在生意场上。为了家族利益资株必校一样。王府利益也容不得朱
棣和她手软。但是,她心中总觉得不忍,因为现在交易的不是货物,而是人命。
朱棣心头慢慢升起一缕柔情,盖过了刚才突然冒出的不满。腾出一只手。轻
轻整理了一下妻子的鬓发,朱棣俯在陈青黛的耳边轻轻的说:“蝶儿,难道现在
我们还有退路吗?那边逼得越来越紧,北方货物南运。税收得越来越高。南方的
粮食北送,卡得也越来越严。即使不为了你我。我们也得想想我们的孩子,还有
底下这群兄弟。怎不能就这样束手待毙。眼睁睁看着朝廷把咱们几十年的积累一
下全拿走,连活命的本钱都不给剩下吧?”
陈青黛点点头,疲惫的合上了眼睛,长长的睫毛微微颤抖,在灯光下。给人
一种说不出的诱惑。朱棣低头吻了下去,妻子婉转相迎,二人暂且抛弃了外界的
不快与内心的挣扎。沉醉于彼此之间的爱恋中。
跳动的烛光将这对恋人缠绵的身影映到了如画江山图上。红色的笔迹。清晰
的标出南北方实际控制界线,和两方的战略要地。仿佛一把刀。将万里河山切出
了一条浓重的血痕。伴着淡淡烛光。伴着缠绵身影。流血,一滴,接着一滴。
“早知这样麻烦,当初不如别把招惹武公。”大学士黄子澄的书房内,同样
挂着一幅如画江山。徘徊于地图前的人,一样是彻夜不寐。“一朝尽谗言,二桃
杀三士。”黄子澄的自幼的目标就是做一个晏婴,诸葛亮那样的绝世智者。可以
辅佐一个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君王,任自己实现在如画江山肆意涂抹的美梦。可惜,
理想和现实差得这般远。
因为用心过度之故。黄子澄比实际年龄显老。苍白的脸上全部是岁月和阴谋
留下的痕迹。仿佛有人拿着刀子趁他熟睡时刻上去一般。和他的亮闪闪的眼神极
不协调。两鬓的花发亦很寥落,寂寞的垂在朱红的长衫上。伴着被灯光漂白了的
四壁上孤独的影子。
黄子澄觉得自己很委屈,武安国失踪后,朝过野的矛头皆指向了他这个大学
士。就连对自己一向信任有加的允文皇帝,也表示了他的不满,有意在早朝上驳
了自己几个建议。最近发生的一切都让人倍感冷落,包括朋友们的目光。
“武公爷实乃时局之衡,他倾向哪边,哪边就有胜算。”白天方孝儒的话在
他耳边回荡。“早你干什么去了,现在才想起提醒,”想起这个马后诸葛。黄子
澄愤懑的将笔摔在地上。他这个大学士当得太累,太伤心。一心为了皇家未来。
一心想做济世名臣,可世事实在不可控制。黄子澄不相信武安国和伯文渊所信奉
得那套东西。在他看来,这种无君无父言论,无异于禽兽,实行了这种方式的中
华。必然国将不国。就像现在的南北分裂局面。就完全是武安国的言论所致。可
用什么办法与民间越来越明显的这种平等化思维对抗。黄子澄又找不出。所以才
对越来越复杂的局面感到越来越力不从心。
除了一个读圣贤书的官僚利益集团,在大学士黄子澄身上,还背负了一个发
展了几百年的治国理想。如果不是武安国等人的出现,这种理想在洪武年已经接
近成熟,接近完全被帝王接纳。无论是郭璞也好,伯文渊、白正也罢,早年都是
这种理想的追随者和领军者。周礼。井田,三代之治,圣人之世,秩序,尊卑。
士大夫之国,理学所描绘的蓝图有多完美。可随着郭璞和伯文渊的背叛,白正的
脱离,这个学派渐渐走向没落。如今门中翘楚,也只剩下了黄子澄、方孝儒和齐
泰,并且那个齐泰也渐渐有了背叛师门的倾向。
“世事越艰难,我越必须坚持住,做帝国的支撑。”黄子澄眼中渐渐有了些
悲壮的神色。仿佛整个帝国的未来都担负在自己肩头。让他脊背更加弯曲,内心
却稍稍好过。
“明日早朝,提议派使节去申饬帖木儿,宣扬大明天威。打消他不臣之心。”
古文中记载那些力挽狂澜的传奇人物一个个浮现在黄子澄脑海。三言两语,说得
敌酋有了羞耻之心,打消了对敌国的窥伺,这才能显出读书人关键时刻的重要性。
可派谁去呢?姑苏朱二?黄子澄自知指挥朱江岩不动,此外他也不想再涨朱江岩
威风。一旦朱二出使成功,反对周礼集团中就又会增加几颗砝码,与大局不利。
周崇文吗,好像不是那块料。不如派齐泰吧,他的胆识和口才均不错,并且属于
骑墙派。把他派出去,一旦回不来。自己这方力量亦无太大损失。
一个应对方案在黄子澄脑海中渐渐形成,在抗击即将到来的外辱方面的表现
上。朝廷已经输给了燕王一筹。必须尽力将局面搬回来。明天建议户部尚书齐泰
亲自押送一笔粮饷和军火到泰王处劳军,然后出使河中。声势一定造足。至少要
造出风潇潇兮易水寒的味道,让归南方读书人控制的报纸渲染一下,不会比燕王
那一个师兵马效果来得差。
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安抚秦王,并且安抚定西军的军心。西凉兵马的
主帅蓝玉也是个沙场老将。向来善于防守,当年就是他带领一军兵马抵挡了蒙古
人西路大军,即使齐泰出使不成功。只要蓝玉带兵守边,也可以挡住帖木儿,给
朝廷留下充分的准备机会。
这么多年了,蓝大将军的封爵也该升升了,向陛下提议封他一个什么好呢?
黄子澄提起笔,在奏折上重重的写下蓝玉的名字。
西北临洮城,秦王府,秦王门下第一谋士,“西北智圣”庞相如带着几个谋
士,在如画江山图上勾勾抹抹;一个蓝眼睛,头发略带卷曲的西域检嘴巴里嘟嘟
囔囔,手指不停的在地图上移动。庞相如与他用阿拉伯语争执几句,看看秦王,
无奈的又将一片土地涂成绿色。
每一笔绿色,就是数百里膏腴之地。秦王府谋士,素有小子房之称的张亮忍
无可忍。对着秦王深施一礼,大声谏止:“殿下,不能再让,我们已经将西北原
来属于蒙古人的土地都让给了帖木儿,再让,帖木儿的骆驼就要开进玉门关了。”
“去,去,去去去,你瞎操什么心,殿下要取得是天下,自然要舍得这片鸟
不拉屎的穷地。否则,帖木儿能帮忙出兵么。”一个姓孙的家伙不满的将张亮推
到一边。如果这次合约谈成,帖木儿的八十万大军就会前来帮助秦王打天下,到
时候大伙儿都可以飞黄腾达,名载史册。
这几块不毛之地算什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爷想给谁就给谁。秦王府大
多数谋士都抱着同样的心思,大伙儿在春风不渡的玉门关外等了这么多年,为的
不就是这一天吗?
听了张亮的话,王府第一谋士庞相如更加犹豫,与阿拉伯使节争论的语气也
愈发激烈。秦王朱樉有些不耐烦,雍容大度的摆摆手,冲着谋士们吩咐道:“他
要什么,尽量满足他。关键明年春天军队一定得按期开过来。胡人无百年之运。
等咱们取了江山,想拿回来难道很困难吗?”
“王爷英明。”一干谋士纷纷附和,“当年唐高祖起兵之前还向突厥称过臣
呢,最后还不照样把他们赶出了西域,给他,看他什么时候知道满足。”
小子房张亮不再说话,闪身退到一边,士为知己者死。他是秦王府的谋士,
秦王利益则是大伙的最高利益。主持合约的庞相如也不敢再多争执,手指不住后
退。心疼的看着一片片土地在自己手下丢失。
前来签约的帖木儿使节虽然听不懂汉语,也从众人的表情上猜到了秦王府有
人对割地条约不满。依照帖木儿的吩咐,不为己甚,将手指及时的停到了玉门关
外。从亦乃集到北和林,无数将士血染的土地又都被涂成了绿色。
“给,”使者满意的点点头,在两份文件上都签了字据,递给了庞相如,
“西北智圣”颤抖着双手,在汉文下面署上了自己的大名,平素用惯了的毛笔,
此刻居然如铁锤般沉重。
九月论坛——绝情手打~
《明》第三卷国难第五章黍离(四)
看到庞相如手中的笔沉重的落下去,秦王朱樉眉开眼笑。在外人面前,他不
希望幕僚们之间有争执,那样会降低他在帖木儿眼中的权威。至于那些许诺给帖
木儿的酬劳。秦王朱樉认为非常合算。在他眼里,这玉门关外的荒芜之地本来就
不属于大明,千辛万苦夺来,还要费劲心机去建设,去防御,不如将它作为人情
送给帖木儿,换取瘸狼对自己争夺帝位的支持。昔日汉高祖有白下被围之劫,唐
高祖有向突厥称臣之耻。只要他们成功夺取了江山,有谁会记得这些小节。史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