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宦海风月-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重修祖坟是大事,孟觉晓自然不敢怠慢,这年月讲究的是个孝字。

    “哎呀,族长费心了。这次回来,觉晓正有此意,没想到族里想到前头去了。这么说吧,我出三百贯,烦劳族长代为筹划人工材料之事。”

    孟德高在葛家和孟觉晓的盛情邀请下,留下来吃了午饭。仓促之间葛家夫妻也没什么准备,不过不要紧,孟觉晓带来了足够的材料。

    午饭之后孟德高告辞,剩下孟觉晓和葛家夫妻相对而坐。

    “岳父岳母!觉晓这次来,就是想把成亲的日子定下。最好在半个,月内。因为只有一个月的假期就要去河北上任了。”孟觉晓主动的提起这个事情,葛家夫妻俩顿时算满脸都笑开了颜,忙不迭的点头如小鸡啄米。

    “好的好的,全由状元公决定日子。”葛老实一口答应,生怕孟觉晓反悔似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我看不如就定在本月二十八日吧。订好了日子,回头一应事宜,我便可安排下去。”

    还有什么好说的。夫妻俩忍不得今天就把女儿嫁过去。

    这晚上孟觉晓回到老宅住下,晚饭之后打算去重温那稻草垛子后的风光,没曾想那草垛子经过一段时间,已经被主人烧火烧没了。

    天空中的半弦月下,孟觉晓多少有点遗憾,拉着双儿的手,站在草垛子的原址一番凭吊道:“双儿,将来我们都七老八十的时候,你可以跟孙子们说,以后看上喜欢的姑娘,记得要往草垛子后面带。”

    双儿听了笑的直不起腰来,结果被孟觉晓趁机抱了个满怀。白天两人并骑时,双儿便想着两人之间过去的亲热,这会四下无人,被男人的身子一贴身子便软了。双手抱着男人的脖子。口中低声喃喃:“哥哥。你可想死妹子了。”

    孟觉晓不客气的先是在脸蛋上啃一口,啵的一声后调笑道:“有多想?”

    “不知道?就是见了哥哥。恨不能吃到肚子里去。”

    话音网落,双儿的嘴便被堵上了。两人站着相拥了一会便坐在了地上继续,两对唇儿如同抹过似的,怎么也不能分开。

    春天的尾巴就要过去了,热情的夏天就要来了。这对男女之间的热情。也正如这夏天的脚步,一下比一下热情。

    总算是分开的时候,两人相互看着,都在大口的喘气。河边的草地上坐着,夜风吹过凉凉的,却不能减弱一点两人此刻的热情。

    “哥哥想了么?”双儿似乎忘记了羞涩。问出这样的话来。

    孟觉晓不集奇怪道:“谁教你的?”

    双儿顿时又羞了。低着头把脑袋顶在男人的胸口小手大胆的往下溜。隔着衣物握住顶在双股间的家伙,口中低声道:“我娘说的,男人的棒槌立起来,就是想了。”

第四十三章造福乡里

    我!”声舒服的呻吟在夜空里飘荡,接着叉是怯怯。活

    “你娘还说了些啥。”

    “我娘还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叫花子跟着走。”

    “还有呢?”

    “男人就是女人的天!没了男人就是天塌了!”

    夜凉如水,相拥的两人在一弯弦月下安静的坐着,构成了一副写意水墨画。

    “这都啥时候了,双儿咋还不回来?”正在油灯下忙绿的葛老实,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来。眼瞅着就要成为状元的岳父了,葛老实还是照常做手里的活计。

    “夯货!双儿不回来才好呢!你忘记了当初怎么把我勾搭出去的?”同在一盏油灯下纺线的葛家婆娘,很不客气的骂了一句。

    似乎是听见了这对夫妻的对话,草地上的双儿突然呀的一声跳了起来。手忙脚乱的整理着衣衫道:“不早了,再不回去娘就得打人了。”

    “你娘都怎么打你?”一边往回走,孟觉晓一边笑着问。

    “我娘喜欢用鞋底子抽人的屁股,可疼了!我爹从不打我。”说着话。双儿还轻轻的吐出一点舌尖来,很不好意思的样子。

    “来,让哥哥帮你揉揉!揉揉不觉得疼了!”伴随着一声倡檄的淫笑在夜空中回荡。双儿如受惊的小鹿,在河堤上灵活的躲闪求饶。

    “哥,别,再闹就回不去了。”一个有心做坏事。一个没有多少抵抗意志,结果很明显。哀求声渐渐的淡了下去,两具身躯又贴在了一起,磨磨蹭蹭的一路往回走。

    送到葛家门口时,已经是子夜。葛家夫妇没有生气,反而陪着笑脸。离开葛家,一个人默默的往回走时。孟觉晓突然想明白一件事情。为什么自己对双儿如此执著,因为在双儿的身上,孟觉晓找到了恋爱的感觉。前世的师姐、今生的珠儿,更多的是因为需要而在一起。

    修祖坟无疑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第二天一早孟尤氏便赶回了孟家庄。先在祠堂里祭祖,女人时不能进祠堂的,孟尤氏只能在外面等着。祭祖之后,孟觉晓被请进村学。

    村学就在祠堂的侧屋里,孟家庄的孩子有上百号,但是能让孩子读的起书的家庭不多,村学里只有三十几个孩子,平时由一个老儒生代为上课。

    所谓老儒生,就是一辈子连个秀才也没考上的读书人。

    在孟觉晓的面前,学堂的老儒生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开口必自称“学生”尊孟觉晓为“老师”

    站在一群孩子面前,窗户外围着一群家长,都在等着孟状元的刮话。

    孟觉晓对这这些仰面敬仰的看着自己的孩子们,居然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沉吟了一番之后,孟觉晓才慢慢的说:“今天来这里,想说的话就一句。”说着孟觉晓走到书桌前,提笔写下一行字。然后举起来道:“大家跟着我念,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孩子们未必能明白这句话,但是都很认真的跟着念。

    从学堂里出来回到老宅,孟尤氏正在与孟德高商议修祖坟的事情。按照孟觉晓出三百贯的话,这个祖坟能修的非常气派。孟德高正在说的口沫横飞时,孟觉晓进来打断了谈话。

    “族长好,修祖坟的事情先放一放,有个更重要的事情要先定下来。”

    孟觉晓的话让孟德高傻掉了,还有什么比修祖坟更重要的?接着孟觉晓又说:“从明天起,村里所以适龄孩子,都要上学,这个钱我来出。”

    孟德高请孟觉晓到村里的私学去,目的就在于此。孟觉晓是聪明人。自然一点就投。只不过听孟觉晓说这个事情重要时,居然因此打断了谈论修祖坟的事情。孟德高还是狠狠的感动了一下。

    心怀感激的孟德高正欲开口说点啥,孟觉晓又道:“还有,祠堂那个地方还是小了点,三十几个孩子能呆的下,多了就挤了。我有个想法,孟家老宅边上那块空地,不如我出点钱,修个小学堂。这个事情。族长也请烦劳一下,两项开支加起来需耍多少钱。”

    原本孟德高的意思,孟家庄要兴旺,下一代不能荒废了。所以才暗示孟觉晓出钱,解决一下教书的夫子费用以及学生的书本纸笔的开销。没想到孟觉晓直接要修个学堂。这一下孟德高已经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感动的是老泪纵横。

    “孟老爷仁厚啊!”孟德高擦了擦老泪。很快又镇定下来道:“修学堂。地皮是现成的,村里有的是劳力,人工钱也能省下。满打满算的,修学堂加上桌椅板凳的钱,不过三十贯。”

    孟觉晓接过话道:“孩子多了一个夫子肯定忙不过来,还要再请两个。另外这个学堂的怎么建。我还有点想法,晚上弄出来明天给族长看看。还有桌椅板凳。书本纸笔,这些我明日回县城便去落实。什么都能耽误,就是孩子们耽误不得。照我的意思,学堂优先修建,越快越好。我不想等到我离开的时候。学堂还没有正式开课。”

    “孟老爷修学堂是造福乡里的善举,村里人没说的,只是这样一来。怕不会耽误孟家修祖坟的事情吧?”孟德高表示了一下担忧,孟觉晓听了笑着摇头道:“祖宗们知道因为学堂而推辞几日修缘祖坟之事。只会高兴不会怪罪的。”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当天夜里,孟觉晓忙到很晚,总算是拿了一张设计图出来了。这个设计,与现代人的构思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次日一早,按照约定好的,孟德高领着村里的瓦匠头孟三来到孟家老宅。拿过孟觉晓的图纸一看,孟三当时就傻眼了。三间青砖大瓦房,一横两竖,中间是操场。操场上还有秋千架之类孩子们玩的设施,具体的样子孟觉晓也画出了图形。

    “孟老爷,按照您这个图,村里劳力是够,但是瓦匠人手不够,现有瓦匠全卯足劲来干,没有两个月也做好这活。”孟三这个意思是要请瓦匠。四斑品听就急眼了,好不容易孟觉晓愿意出钱修学堂,渊出种增加投资,孟觉晓要是不高兴反悔了怎么办?

    “贼囚援,请什么人?全村壮劳力不下二百人,你还要请什么人?。孟德高急眼了就骂,孟觉晓现在的身份怎么会在乎这些小节,上前笑道:“那就请吧,总之我希望在走之前,亲眼看见村里的孩子们能上学。对了老族长,还有一个事情。您辛苦一下,通知各家各户有上学孩子的,明天都领着孩子上我家来一趟。我让人统计一下数字,好准备书本纸笔

    “这事情好办!”孟德高答应的很干脆。孟觉晓有道:“老族长,我还有个想法,今后孩子只要满七岁,就得上学,这一条要写进族规里头。至于这个,费用问题。有我孟觉晓一天,断断不会少了孩子们的

    “这个事情不我一个人也做不了主,得找族里的老人们商议商议。”这一次孟德高没答应,毕竟孟觉晓不能长生不老不是?孟觉晓,对此表示理解,也没说啥。一干事情就这么敲定了,孟德高让人敲锣把村子里的人都叫齐了宣布这个事情去了。

    村里人听说孟觉晓为了学堂的事情,居然连修祖坟都推迟了。心里的感激都别提了,家里有合适读书的孩子。二话不说都抓回家里。打水洗洗干净,准备明天到孟家去报名。

    次日一早,孟家老宅跟前就排起了长队。孟觉晓也是早有准备,门口摆了两张桌子,一张桌子前纪录孩子的姓名家庭情况,一张桌子前居然是两个裁缝。每一个孩子来了。都裁缝都给量了尺寸,这一下把那些孩子家长都搞迷糊了。

    有几个。胆子壮的便上前问:“孟老爷,您这是什么个意思?。

    孟觉晓笑道:“县城的大财主张大官人你们晓得吧?听说我在家里兴办学堂,特意表示捐献一笔钱,我拿到这个钱呢,想了想觉得新学堂要有新气象,所以按照统一的样式,每个孩子做两身衣服。我管这个叫校服”。

    这话刚说完。村里的人脸色全变了。孟德高就在边上听的清楚,二话不说拉着孙子的手走到孟觉晓的面前,对那孩子道:“娃,跪下给孟老爷磕三个,响头!”

    那孩子听话。立复乖乖的给孟觉晓磕头,孟觉晓笑着要阻拦,却被孟德高拦阻道:“孟老爷,乡里乡亲的没有什么能报答您的,就让这些孩子们磕头吧

    呼啦一下,百多个孩子套给孟觉晓跪下了!看见这一幕,孟觉晓心里也有点酸,这年月的百姓还是厚道啊!心里知道感激!

    学堂第二天就开始动工,不知道怎么把高县令给惊动了,次日一早就赶到县城,盛赞了一番孟六造福乡里的伟业后,在鞭炮声中与孟觉晓一起奠基。高县令还代表个人,给每个孩子捐了一些纸笔。

    村里的男人们都忙着去修学堂,女人们也没闲着。二十八就是状元郎的婚期,她们都到葛家去问了,什么需要帮忙的,大家帮着做。

    张光明从芜湖回来,听说孟觉晓的婚期后,立刻找到老爹,一番商议将家里的一座三进宅子的房契摆在孟觉晓的面前。孟觉晓也没跟他客气,总之以后用行动报答就是。新房的问题解决了,接着就是打扫妆扮,这些事情也不需要孟觉晓操心。用张大官人的话说“这事情有我呢,状元公是做大事情的。安心的准备当新郎就是!”

    孟觉晓倒也闲不下来,被张光明抓到酒坊里去看看,还有什么要补充的。转了一圈下来。孟觉晓也没啥可说的。以现有的条件,做的已经很好了。

    “三弟,有个事情你得给我支个招。”张光明已经习惯了有困难找三弟。孟觉晓笑着点头道:“大哥请讲”。

    “是这样的,这酒坊的产量日渐增加,剩下的酒糟多了,处理起来是个麻烦。以前少的时候吧,酒糟还好处理,现在多了。就不好处理了。”

    “以前是怎么处理的?”孟觉晓先问这个。

    “谁家养猜的,随便来挑回去就是。眼下不是多了,看着怪心疼的张光明这么一说,孟觉晓就笑了,原来这家伙想拿酒糟做点废物利用的文章,自己又没招。

    “心疼了?你可以这样,一是自己弄个循环养猪场,二是跟人合作弄一个循环养猪场。

    ”

    张光明一听这个反而迷糊了:“什么循环养猪场?”孟觉晓这才反应过来,这个名词太拼了。连忙给他解释道:“你这酒坊里的酒糟,可以喂猪吧?猪圈可以修在鱼塘边上。

    弄明白之后,张光明感慨道:“三弟,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这些你都懂

    孟觉晓心说前世就是农家子弟,哪有不懂这些的?不过说出来又是另外一个味道:“天地万物皆有相关之处,关键看你有没有去仔细观察。我建议。你还是与现在那些农户合作。你出钱给他们修猪圈买猪苗,提供酒糟喂猪,按照一个合适的比例分成就行。”

    张光明听明白了,立教让身边的人记录下来,以后酒厂要不断的开分厂。都可以照此办理。张光明抓了孟觉晓的苦力,孟觉晓自然也不会放过他,让他带着去找城里的木匠。拿出一份图纸来,让木匠照着做桌椅板凳。听说这是给学堂做的。张光明又是好一阵的感慨。

    县里的孟觉晓在忙,孟家庄里的学堂也在有条不紊的施工。村里的人本质绝大多是都是纯朴的。孩子们上学免费就算了,还能穿新衣服。当大人的不下死力气。怎么好意思出门见人?工地上干的是热火朝天。地基一上午就挖好了。中午的时候,葛家婆娘带着一群婆娘来了,抬着打锅的白米饭和一荤两素的菜,热气腾腾的香味老远就能闻到。

    这一下干活的人都傻眼了。怎么还管饭的?这时候监工的孟德高往高处一站,扯开嗓子道:“孟老人仁厚,大家伙在这干活出力,每日中午晚上管两顿饭。只要干活不偷一。米饭管是哪个、务货偷奸要滑的,右刻给我滚懵,※

    这年月白米饭寻常人家那都走过年才能看的见的,平时谁家不是掺着野菜山等一阵吃,能吃饱肚子就是好日子了。

    干活的人没口子的对孟老爷又是一阵感激,千恩万谢的话说了无数遍。这种事情传的也快,三五天的全县都知道了。人人都夸孟六不但文采好,人品德行也是没得挑的。

    婚期终于到了,孟觉晓这一日被折腾的够呛,各种程序繁杂的蔡竹难书。状元郎结婚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宣城县,四邻八乡的都有人来祝贺。孟家新宅叫一个热闹!送贺礼的人都排起十几米的长队,认识的不认识的,只要有点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都来了。

    孟觉晓差不多是被抬进洞房的,迷迷糊糊的看见披着头盖的新娘子和那燃烧的红烛,孟觉晓的酒醒了一分。摇摇晃晃的拿如意挑开双儿头盖,但见烛光之下一个。盛装的少女正在朝自己微笑。

    都说结婚的这天女人是最美的,看见此刻脸上流光溢彩一脸幸福的绽放出一身最美的神采的双儿,孟觉晓突然觉得一天的疲惫消失了,酒也醒了一大半。

    “相公!”双儿轻轻的叫了一声,脸上露出一丝羞怯,低着头上前来微微道了一个福。

    这就是我的新娘,今后的人生道路将陪着我走下去的妻子。孟觉晓,的脑子里闪过这么一句话,上前伸手抬去双儿的下巴道:“叫我好好看看。你今天真美啊!”

    双儿仰面微微闭着眼睛,口中低声喃喃道:“以后奴家就是相公的妻了!”

    “嗯,以后我们就是夫妻!”孟觉晓肯定的强调了一句,对于他而言。这是一个。承诺,一个一生不变的承诺。

    **一刻值千金!

    这诗是谁作的,孟觉晓一时想不起来了。喝了合秀酒,芙蓉帐里别有一番滋味。情到浓处。孟觉晓却被制止了下一步的动作,已经变成一具**羔羊的双儿,伸手从枕头下摸出一方白巾时,孟觉晓才想起这是对于女孩子而言很严肃的程序。

    这个严肃的程序。意味着一种女性的自重自爱!至少孟觉晓是这样理解的。

    一夜贪欢风雨骤,晨起娇娘扶床走。

    孟觉晓还在沉睡的时候,新娘子双儿在鸡鸣之时便悄悄的起来了。悉悉索索的一番收拾后,来到院子里想找扫帚扫地,不曾想院子里已经有丫鬟在忙碌,看见双儿都停下行礼问好。这一下双儿有点晕了,这才想起自己就是丫鬟们口中称的“夫人”

    没自己什么活干,双儿只好回房间,看着床上犹自沉睡的丈夫。脸上露出一丝幸福的微笑。看着看着,双儿越凑越近,左右无事可做,便搬把椅子,坐在床前,双手撑着小巴,看着面前睡的像个孩子的男人。想着昨夜那羞人的事。还有那胯间的创口犹疼,双儿不禁又脸红了。

    脸红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昨夜不但男人疯狂,好像自己也很享受这种感觉。难怪男人和女人要结婚啊!

    丫鬟来敲门。告知老妇人起来了。双儿这才忙不迭的推醒丈夫,接下来还有程序要走,虽然繁琐,但是这是礼的一部分。

    孟觉晓睡的正香,一看双儿已经穿好起来了,外头天不过蒙蒙亮,双手一拽新娘子入怀道:“再睡一会。”

    “不行啊!要去拜见婆婆的!快起来啊!”双儿一番拉拽,孟觉晓,总算是迷迷糊糊的起来了。一番又双儿伺候着梳洗穿戴,看着小媳妇认真的样子,孟觉晓不禁想起昨夜的红烛照耀下,也正是这个女人。眯着眼睛承受着,想叫却不敢叫把手塞嘴巴里的光景。

    突然孟觉晓想起什么来了,走回床边,那一方白绢已经不在原位置上了,翻找了一会才找到,皱巴巴的拿起展开一看,猩红点点已经凝结成一种深紫色。

    这个时代,做男人真好!

    白绢被边上的双儿一把抢了过去,低着头哀求道:“哥哥莫看了,羞死人了。”

    孟家庄村学开学的这一天。县太爷亲临现场!四乡八邻的人也来了不少,都想看看状元郎修的学堂是什么样的?

    开学的这一天,锣鼓喧天,孩子们都被集中起来排好队,念到名字的就上前去,领一个书包和两套青布衣衫。

    教室里窗明几净,新式的课桌,每人一个张椅子,完全不同于大家以前见过的样子。这一切可把非本村人看的眼睛都红了,孟家庄出了状元,本村人走路时遇见外村的,无不得意的昂起下巴来。

    高仁辅看了新学堂里的结构和课桌,不禁连连点头道:“此可以为本县办学之典范也!”

    开学的这一天下午,孟家祖坟的修缮也正式开工!全村人都自的买来鞭炮和祭品,一番隆重的仪式后,正式破土修缮。

    孟觉晓等到了开学的这一天,却等不到看见祖坟修络一新的日子。一个月的假期快到了,孟觉晓要收拾收拾踏上北去的路。

    关于这个事情,母子俩商议时孟尤氏坚决的表示要留下。孟觉晓的意思,全家人都去,不然这千里迢迢的,日后想见一面前难。

    “糊涂!你这些日子忙晕头了。珠儿有了身子你都不知道!”孟尤氏这句算是点醒了孟觉晓,这些日子真的疏忽了这个总是默默等待的女人。

    “哦,耍当爹了!”孟觉晓不自觉的自言自语一声后,猛的一拍屁股。拔腿就往后院跑。

    珠儿的待遇现在也提高了。有自己的院子,还有两个丫鬟伺候着。看见孟觉晓屁股着火一样的冲进院子,丫鬟连忙大声道:“老爷好!”

    正在床上坐着收拾亲手缝制的小衣裳呢。珠儿听到声音便立玄站了起来,一脸的笑容。

第四十四章新的开始

    沁二这种身份的女人。能做的只有等待,还有就是期待肥型四个。善良的大房。很明显珠儿时幸运的。孟觉晓虽然在对女人的态度上有时候很粗心,但就珠儿而言,一个妾室能有她今天的待遇,算是前世修来的。所以珠儿很满足,一个容易满足的人是幸福的,一个容易满足的女人,则是男人的幸福。所以孟觉晓也是幸福的!

    穿越前的日子里,听母亲唠叨最多的,就是结婚生个孙子给他们带一类的话。那时候孟觉晓不是不想生,而是找不到一个能给他生孩子的女人。今生孟觉晓虽然生理年龄只有十八岁。实际心里年龄三十多了。对待一个即将出生的生命的期盼,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孟觉晓兴奋不已。

    “你怀上了?”孟觉晓进来的第一句话。差点把珠儿吓一跳。因为他跑的有点急,脸是红的。珠儿轻轻的点点头,孟觉晓的脸绽开了,一个大步上前。

    珠儿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抄了起来,然后孟觉晓在屋子里兴奋的转圈,转的珠儿头都晕了。珠儿知道孟觉晓这是高兴的,她也很高兴,脸上一直笑着道:“别转!别传!当心孩子!”

    提到孩子的时候。每一个母亲都是自豪的,珠儿也不例外。“孩子。两个,字果然很有效,孟觉晓立刻停下,轻轻的把珠儿放在床上心的像捧着一件绝世珍宝。这一刻看着他的表情,珠儿的心里被幸福填满了,忍不住转身轻轻的擦了擦眼泪。

    孟家三代单传,开枝散叶的重担就落在孟觉晓的身上。按照这年代的逻辑,没有不发芽的种子,只有不下蛋的母鸡。生不出孩子来,就是女人的错。应该说这个逻辑很混蛋!但现实就是如此!女人的压力很大!

    当然接受过现代教育的孟觉晓,是不会采信这一套逻辑的。

    一脸开心的孟觉晓并被有主意到珠儿的流泪,而是背手弯腰围着珠儿的肚皮一阵看,口中还小声的问:“没看出来啊,这就有孩子了?我摸摸”。

    珠儿又笑了。自己的男人有时候就跟孩子似地。不知道以后会不会跟孩子抢食。想到这个,珠儿不禁笑了,脸也红了。脸上带着自豪的幸福,安静的坐着微笑着,任凭男人在肚皮上摸着。

    好一会之后。孟觉晓才抬头,郑重的看着珠儿拱手道:“珠儿!以后要辛苦你了

    珠儿慌了,连忙要下床来回礼。被孟觉晓按住道:“哪来那么多礼,数,现在你是孕妇,知道么?孕妇,今天开始在家里你的待遇最高了

    “要是生了个女儿呢?”珠儿随口笑着问,其实心里也有点担心。

    重男轻女在这个时代,已经深入每一个人的骨髓。

    没曾想孟觉晓随意的一摆手道:“生男生女都一样,在孟家,我的孩子都一样的待

    “恭喜珠儿姐姐!”门口突然出现双儿的身影,手里还捧着一匹布料。珠儿见了连忙下床来,道个福:“珠儿见过夫人!”

    这一幕,孟觉晓看着很不舒服,但是没有阻止。唯有暗暗的一声叹息,慢慢来吧。对于双儿,孟觉晓还是很有信心的。相信她的善良不会对珠儿起嫉妒之心。

    “姐姐快别这样。当心点宝宝!”双儿抢上一步拦住珠儿,孟觉晓见状笑道:“你们聊吧,我出去

    走出院子,孟觉晓奔着书房而来,提笔给京城的周致玄和蒙先豪写信,先汇报了一下家里的情况,自己的婚事和珠儿有了孩子的事情都写上了。然后谈起在孟家庄搞村学的事情,接着缅怀一番过去,表示对两位先生的教诲感激一类的话。最后才点了一句,不日往河间府上任。

    信写的很快。写完之后孟觉晓叫来李仁,让他亲自信送回往金陵,同时还拿出一本装订好的稿子递过去道:“这个是给公主的,你记得要亲手交给她。完事之后。你直接去河间府,不要回宣城了

    李仁是李柔从皇帝身边要来的人,这个事情让他去办。孟觉晓认为很“合适”。目送着李仁出去,孟觉晓开始期盼张光明的渠道早日建成了,不然传递消息的事情还真是个大问题。今后几年,说不得要在河间府耗着了。

    想起上任一事,孟觉晓又头疼了,珠儿有了身孕,习惯了珠儿在身边的照顾,以后不知道还能不能习惯别人。信步走到母亲的房间里。发现母亲正在仿线,神态很专注的样子。孟觉晓见着不禁心头微微一酸,这就是自己的母亲。如今贵为知府大人的母亲了,还是这样的勤快。孟尤氏见儿子进来,只是抬头笑了笑,继续干活。

    走上前去,孟觉晓轻轻地给母亲捏着肩膀。孟尤氏只好停下,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带着埋怨的口气道:“傻儿子,你的手是用来写文章做大事情的,哪能做这些。”

    孟觉晓不说话,只是继续捏着。孟尤氏叹息了一声道:“晓儿,珠儿有了身子,这一路到河间府何止千里?怕不是要走个把月的,你带上双儿去就成,留下珠儿在家给我做伴。再说了,这人上了岁数,故土难离啊

    母亲的话,孟觉晓听的清楚。却无言以对。

    次日乃是双儿回门的日子。一道早孟家庄的老少们便忙活开了。不知道是谁出的主意,孟觉晓一行人出现在村口时,鞭炮声响起孩子们排队肃立在道路两旁。

    看见这一幕,孟觉晓从马背上翻身下来。对前来迎接的族长孟德高苦笑道:“为了觉晓一人,耽误了孩子们的早读,真是罪过。让孩子们都回去吧,读书要紧

    一句话便让一干前来迎接的乡老们肃然起敬!把孩子们打发回去,众人簇拥着孟觉晓夫妇来到葛家。一番热闹后,孟觉晓到祖坟的工地上走一趟。孟觉晓在葛家夫妇跟前留足了钱,这里干活的人每日都有两顿米饭可吃,菜虽然一般,但是能吃上白米饭。干活的乡亲们都感激不已,没有偷奸耍滑的人存在。工程进度很快,如果孟觉晓不着急走,再有半个月就

    回到葛家,如今的双儿已然不是那个村姑!穿着打扮就是一个官太太。这还要多多感谢高县令的夫人,这些日子没少登门,教了双儿不少仪态方面上的事情。高夫人此举。孟觉晓当然知道出处。

    回门之后,孟觉晓带着双儿到高县令家里拜访。高县令接到拜帖后。见上面写着“晚生孟觉晓。的字样,不禁笑着抚须对夫人道:“世人皆道孟六首之才,老夫独取其德!”

    高仁辅出门相迎,孟觉晓见面既称:“晚生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