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逆流三国-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朗点了一下头,说道:“但是一人却总是不知如何改进。大哥指点一二如何?”
吕布听后哈哈大笑:“那自然是好,枪戟不分家,有共同之处,我们一起进步。听闻少杰可是主公这的少年英雄,我吕布还真要领教领教。”
这时吕布终于想起来此来的目的,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说道:‘险些忘记了重要的事情,切磋先且押后,少杰,你我去主公那里,主公有事情要吩咐。”
第三十七章 废帝
11…25
话说徐朗与吕布二人参见董卓,只见董卓正在那里梳妆打扮,很是用心,李儒立在一旁。董卓见到二人到来,转过身来,道:“奉先,少杰,今日要你们来是有要事要办。”
吕布道:“主公,何事?”
董卓一笑,整理了下刚刚穿好要上朝的官袍,满脸的春风,道:“今日就是奉灵帝之诏立新帝之日。”
吕布一听,知道是自己数日看的灵帝遗诏,便拱手而道:“一切接听主公吩咐。”
董卓满意地看着吕布,心中暗道:这个吕布,果然是头脑无物,四肢发达啊,一封假的遗诏便让其死心塌地地跟着自己。
徐朗听到了两人的对话,也终于知道了吕布归降的秘密,原来董卓拟了一封假遗诏便将吕布骗服。看着旁边一脸自信的李儒,徐朗心中暗道,一定又是这个真心的女婿的计策啊。如此看样废帝之事是势在必行了,想是李儒该是早早做了安排。
果不其然,李儒道:“主公,今日之事,非同小可,必有两道保障方可实行。”
董卓道:“那两道保障?”李儒道:“一,非是少杰,吕布不可。”
董卓问道:“如何?”李儒接着道:“两人今日需要每人带着忠勇之士各1000人,立于大殿之外,以备不时之需。若我击掌,便引兵上得殿来。”
董卓点头称是,对两人说道:“少杰,奉先听到了没有?”
两人皆是应是。李儒又道:“二,派徐荣将军守住皇宫各个关口,以防有变,才是稳妥之计。”
董卓听后,道:“全依文优之言。”
……
嘉德殿,少帝面南而坐,但是谁也没有发现少帝此时的颤抖,因为昨日,恶贼董卓已经跟少帝“商讨”了今天即将要发生的事情。少帝颤颤巍巍地看向董卓,双眼充满了恐惧,终于,少帝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董卓这时走向众官面前,一脸的正色道:“众位,我董卓有话要讲。”满朝文武听到了董卓训话,便都望向这个来自地狱的魔王,听其有何高论。
只见董卓从怀中缓缓拿出一道圣旨,娓娓而道:“众位要知,今日之事,我董卓并不是为私,而是按照灵帝之意行事。灵帝遗诏中立的非是少帝,而是陈留王!只是奸宦私立少帝为主!所以,今日便是请少帝环帝位于陈留王!”
此言一出,百官大哗。这时一位大臣以手怒指董卓道:“你这狼子,竟然还假诏先帝遗诏!”众人闻言,视之乃是尚书丁管。群臣也皆是议论纷纷。
李儒似乎早就料到一般,连拍了几下手,众人只听脚步之声震耳欲聋,众士兵从嘉德殿大门拥挤而入,将大殿围了个水泄不通,将百官围在正中。为首之人正是吕布,徐朗。
少帝见状,两腿颤颤,满脸透出着恐惧。百官也是颤颤禁禁,再也不敢多言。
但是尚书丁管毫不在乎,将手中之书简扔向董卓,但是一个老叟之力,能被武将董卓看在眼里?
果然,董卓微微一个侧身,便是躲过,轻蔑地看着丁管,心中想道:你这个匹夫,你就是十个老子也能灭了你,但是,今日这个场合,只能忍住。
吕布一个招手,出来两个卫兵,拿住丁管,先是一顿嘴巴子,打的丁管牙齿掉了数颗,满嘴的鲜血,仍然在不住的叫骂。徐朗看的也不由暗暗摇头,便走向前去,制止二人,拿出一个布条,塞住了丁管的嘴,轻言道:“不是为了你自己,而是你的家人,你最好闭嘴。”
董卓见徐朗堵住了丁管的嘴,终于聒糙的声音不再响起,董卓接着道:“是不是我董卓胡说,自有公论,现在天子仍在殿上,不如问问天子我到底有无胡说?”
众人听后皆是望向少帝,想得到少帝的答复。
少帝见着众人,刚要说话,看着董卓笑眯眯地看向自己,刚刚要吐出的话又咽回了肚子里,脑中又记起昨日董卓的话来:若是说错一句话,定然让你一辈子都说不出话来。
少帝越想越是害怕,豆大的汗也滴落下来,终于,少帝痛哭地闭上了眼睛,缓缓道:“董大人之言,全是正理。我确实是被张让等人推上帝位,夺了陈留王的位置。”
众人听后,皆是大哗,怎么会是如此?被吕布制服住的尚书丁管也是睁大双眼,不可思议看着少帝,双眼流露出了不信,但是又有什么办法,丁管双眼一闭,任凭泪水无情滑落,丁管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全部都白费了。
吕布听到少帝如此说来,更是坚定了心中的信念,当下命令手下士兵:“众将士听令,若有再反抗者,便是反抗朝廷,格杀勿论!”
董卓赞赏的目光注视着吕布,似乎再说:奉先,做的好。
果然,少帝此言一出,加上吕布的武力威胁,众人皆是不再言语。刀剑无眼,谁也不想做刀剑之下无辜之鬼。
这时,董卓道:“如今天子暗弱,我已拟好策文一道,现为宣读。”说完便将策文给予李儒,让李儒宣读(其实本来就是李儒所作,董卓只是在作态而已。),众官只听李儒道来:
孝灵皇帝,早弃臣民;皇帝承嗣,海内侧望。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兹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请奉陈留王为皇帝,应天顺人,以慰生灵之望。
众官听后,皆是悲恸,但是均是无可奈何,敢怒而不敢言。
董卓这时看着百官的表现,心中很是满意,便一个招手,左右上去两个卫兵,将已经吓呆的少帝架了下来。驾到了董卓的面前,董卓斥退左右,一拍脑袋,道:“险些还忘了一件事。”
说的少帝更是惊恐地看着董卓,不知这个魔王下一步做出什么来。
此时只见董卓伸出那肥胖的手到少帝的腰间,解下了少帝腰中的玉玺,笑着道:“险些忘了这个。”说着便有往自己的腰中放的趋势。
正在这时,董卓看到了李儒正在向自己微微摇头,显然再示意此事不可。董卓又见众官见己都满面怒色,也是缓过神来。哈哈一笑:“这个东西,好是小心为妙!”
说完,便移动起了自己那个肥硕的身躯,慢慢的向天子之位走去,由于董卓肥胖,便走的很小心,此时李儒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难道主公不是要坐在天子之位吧?不少字这不就是明目的篡位了么?天下必定群起而反之,此事绝对万万不可!若是如此,刚刚压下去的怒焰一定会复燃的,而且会猛烈数倍!
果不其然,众人皆是面含怒色的看着董卓一步步向天子之位走去。
徐朗也是暗暗心惊,董卓不会就此坐在天子之位吧?不少字虽说己方局面占优,但是若是如此,不是将自己推向风尖浪口?
董卓终究还是没有让李儒失望!只见董卓缓缓走到天子之位,慢慢躬下了自己那肥硕的身躯,小心翼翼地将玉玺放在了天子的方案之上。
这一个举动,可谓在场的每一个人均是松了一口气。李儒暗暗想道:也是,主公只怕这些事情考虑得比我还周到。这时董卓又缓缓走了下来,喘着粗气道:“现在就有请陈留王上殿!”
终于,陈留王在众人的拥戴之下,缓缓地走向殿来,来到董卓跟前,董卓退下左右,轻轻挽着陈留王的手,道:“皇上,我总算没有辜负先帝的遗愿啊。请天子登基。”
陈留王也是昨日便受到了董卓的安排,今日一切全听董卓的吩咐。
此时,董卓轻轻挽着陈留王的手,再次一步步向天子之位走去,看着董卓的开心的笑,简直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忠臣义子”。待陈留王坐定,董卓当即跪下,自己五体投地,大声叫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董卓这一个带头,众人皆是不傻,纷纷跪下,均是高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终于,在董卓和李儒的积极策划之下,终于成功的废掉了少帝,成功的扶持了新的皇帝陈留王。董卓把持朝政的时代终于到来了,天下无出其右者。
董卓之后便将少帝废为弘农王,与其妃子唐氏关在永安宫,无旨任何人不可出入。可伶少帝四月登基,九月便被董卓废掉。不可谓是不可悲。
陈留王刘协,便成为了大汉的新的皇帝——汉献帝!
国家改元,新号——初平元年。
此时,献帝刘协仅仅九岁,怎能处理国家大事?故天下大政,皆是董卓一人把握,可谓已是天下第一人,新帝初登,献帝在董卓授意之下,拜董卓为相国,掌丞相权,统揽天下之事。
董卓大权在握,更是将自己的亲
第三十八章 毒杀少帝
11…26
话说少帝、何太后、唐妃被董卓下令囚禁于永安宫。时值入秋,天气渐渐转冷,但是三人被困于永安宫之内,不能添加衣服,也无人送衣,只能互相依偎取暖。
加上三人打入冷宫,侍从送饭菜也都是寒凉无比,别说温饱,只是勉强填上肚子。
三人想起之前的富裕生活,再看看现在的如此惨状,均是不由落泪。
这一日,少帝于败落的院中稍坐,秋风一起,散落无数树叶,少帝看着庭院的落叶,更是不由得伤感。正巧,两只飞雀飞入树梢之上嬉戏,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少帝不由一时看的出神,片刻时分,又是触及心事,想起自己来,两行热泪竟滚滚而下。
少帝不由起身,触景生情,张口吟诗而道:
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
少帝此诗实是疏泄心中抑郁之情,但是,少帝却不知的是,自己的随口一诗,将自己推向了万劫不复的境地。原来少帝在吟诗之时。正巧送饭的侍从为曾离去,远远的听到少帝的吟诗,侍从用心一听,嘴角一笑,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升官发财的时机到了,便用心记下诗句。
果不其然,这个侍从出得了永安宫,便来到了相国府,径直找到了董卓,发现李儒也在身旁,便向董卓叙说少帝吟诗之事。董卓听完侍从的叙说,不动声色,赏了侍从五十两白银,便让其退下。
接着董卓对李儒说道:“文优,现如今虽然吾等已立新帝,但是少帝仍在永安宫,倘若时间一久,会否有变?”
李儒沉思片刻,道:“少帝此诗,诗句之中无不透漏着对主公的怨气,以文优的意思,还是早些下手为妙,若是坐视不管,只怕会养虎为患。”李儒此意与董卓之想法完全一样,董卓道:“既然如此,你不若叫上少杰,早早完结此事。以免夜长梦多。”
董卓的话说完,见到李儒丝毫不动,没有走的意思,面色凝重,似乎在沉思着什么,便道:“文优,还在思考何事?”
这时,李儒终于下定决心道:“主公,我有一句话不知该讲不该讲。”
董卓听后,便道:“文优,你我不是外人,不必吞吞吐吐。有话但说无妨。”
李儒听到董卓的话,终于下定决心道:“主公,你觉得少杰和在我们进洛阳之前难道是一样的么?”
董卓听后,望向李儒,道:“文优何意?”
李儒道:“进入洛阳之后,我总认为少杰与之前似乎有了改变,对我们的事似乎都不是很紧心的感觉。”
董卓想了一下,似乎也确实如此,但是也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便道:“依我看,少杰应该是对我们的做法很多不是理解吧。归根一句话,少杰之心不够狠,可能又没有料到我们会有废帝之举,然后心里便会产生落差之感吧。”
李儒道:“或许正是如此吧,但是,倘若真是如此,便是与我们不是一条真心,那便与徐荣无疑,可用却是不能重用。”董卓听后点了点头,道:“此次毒杀少帝,务必带上少杰,看看他到底是何心态。”
李儒当下应诺。在李儒心中,自己的岳父身边,必须都是全心全意的可靠之人方可。少杰啊少杰,你可千万不要让我失望。
接着李儒领着二十甲兵找到了徐朗,徐朗见李儒领了二十甲兵来,见到一个甲兵手中尚有酒杯酒壶,另一甲兵拿着三丈白绫,一头雾水,便道:“文优兄,这是何解?”
李儒一笑,道:“少杰,你我进宫一趟有些事要办。”
徐朗听后,看着甲兵手中之物,搜寻着对三国历史的记忆,心中忽然明朗,心中打了一个冷颤,李儒这是要弑帝!
徐朗知道历史车轮滚滚前行,自己断然改变不了,但是,让我徐朗弑帝,我又怎么能做得来,在战场上的厮杀,那是双方交阵,死伤那是难免,但是,若是让我去杀赤手空拳的人,我怎么做的到?
但是,徐朗知道,自己断然不可拒绝,思来想去,毫无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与李儒一起向皇宫走去。
一路之上,徐朗心事重重,眉头紧锁,难道就没有办法解救少帝?
想到这,徐朗自己摇了摇头,董魔王的意思,谁又可以忤逆呢?除非自己想要先去阎王爷那里报道。李儒这时回过头来,看着徐朗一脸的思索之状,便道:“少杰,再想何事?‘
徐朗强颜欢笑,怕李儒看出破绽,道:“没有,或许,昨夜没有休息好。“
李儒嘴角一扬,微微一笑,也没有回话。
终于,徐朗和李儒两人连同二十甲兵来到了永安宫。
来到了宫中,李儒发现少帝与唐妃太后正在楼上。李儒一笑,率着众人来到了楼上。
少帝见李儒众人来到,甲兵个个皆是钢刀在手,看的三人不由颤颤发抖,这时李儒道:“弘农王,寒意渐起,丞相赐酒御寒,望请笑纳。”说完,便用酒壶向酒杯之中倒入一杯美酒。
李儒此时突然想到了什么,示意徐朗端起酒杯,给弘农王上酒,但是徐朗心中实在过去这道坎,心中也是明朗自己如果真的将毒酒灌入弘农王口中,自己必然会获得董卓的全然信任,但是,我徐朗,就是做不到!接着向李儒便摇了摇头。
李儒心中真心希望徐朗可以端起这杯酒,证明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但是徐朗的动作,让李儒真心叹了口气。少杰啊,少杰,让我说什么好!李儒眼神之中竟有了一点点落寞。
李儒端酒至弘农王面前,道:“丞相赐酒,弘农王,请吧。”
弘农王虽然年少,但是不傻,只是推却不饮。
何太后见状,说道:“不如将军先喝为敬。”李儒听后,气不打一处来,你认为你自己还是太后么!你认为你今日还能存活么?竟如此无理说话。
当下大怒,笑道:“不喝也罢!”接着抽出一把短刀,扔到了三人面前,又将三丈白绫拿捏在手,道:“若是不饮,便领取二物吧。”李儒言语冰冷,有如一把尖刀插入三人胸膛。
这时,唐妃哭泣向前,跪着抱住李儒的大腿,道:“将军,又让奴家喝了这酒,就劳请将军饶了弘农王和太后的性命吧。”李儒厌烦,一脚踢开唐妃,毫不怜香惜玉,大声呵斥:“你是何人,也配替弘农王与太后性命!”
接着怒目瞪向弘农王与太后,道:“饮还是不饮!”
此时,何太后大骂何进,骂何进无谋,引豺狼董卓进京,方有今日之祸,又将董卓好一个大骂。
弘农王听后,默默无语,知道今日之劫断是躲不过去,留下平生最后的一次泪水,高声唱道:
天地易兮日月翻,弃万乘兮退守藩。为臣逼兮命不久,大势去兮空泪潸!
唐妃听后,也是梨花带雨,小声跟唱:
皇天将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姬兮命不随。生死异路兮从此毕,奈何茕速兮心中悲!
两人唱完,抱头痛哭。情景甚悲,好不凄凉。
徐朗见之,双眼亦是不由泛红,泪珠隐隐在眼中打转。然而,一切,却都是不可改变了。
李儒显然没有那么好的耐性,终于准备自己动手,回头示意二十甲兵,纷纷抓住三人,竟硬生生的将毒酒灌入三人的口中!
终于,弘农王三人在挣扎了一番之后,便均是命丧黄泉,香消玉损。
可怜少帝,仅仅做了数月的皇帝,便一命呜呼,成了董卓权利的牺牲品。
次日在朝,便是相报,弘农王众人不堪良心谴责,便饮了毒酒,皆是死亡。众人皆是震惊。少数人知是董卓所为,但是均是敢怒而不敢言。
自此大朝,更是董卓一人天下,总领天下朝政。
李儒回去将弑帝之事徐朗表现讲与董卓,董卓听后,闭眼不语,然而心中已是有了计较,知道徐朗虽然仍是跟着自己,但是心中对自己废帝杀帝之事心存不满,便也渐渐有意无意疏远徐朗,一点一点的重用起了吕布。
相比吕布,直性子,更易操控。由此渐渐获得董卓喜爱。
话说一日,李儒向董卓谏道:“主公,如今贵为相国,但是国中无威望之臣,却也是不美。若有威望之臣,主公只需垂拱而治,不是更好?”
董卓听后道:“文优之言甚妙,但何人可应此职?”李儒道:“弃官而去的海内名士——蔡邕,蔡伯喈可以。”董卓听后,亦是深闻蔡邕大名,便遣人去请。
第三十九章 智见蔡伯喈
11…27
话说董卓对蔡邕拒绝上朝毫无办法,正欲用强制手段制服这个不知好歹的老匹夫,李儒见状慌忙制止,忙道:“主公若是如此,谁人还敢为主公效力?则天下便真得无人可用。主公必须礼贤下士方是治国之本。”
董卓思忖片刻,道:“不若让吕布去找蔡邕,此人性格直爽,该是对蔡邕的脾气?”李儒听后摇头,微笑道:“吕布虽然性格直来直去,但是言语不行,只怕不会对了这个四海饱读之士的法眼。”
董卓一脸愁容:“那究竟该当如何?”
李儒一笑,道:“此事却非是徐朗不可,少杰言语玲珑,心胸正义,或许可对蔡邕脾气,那日在朝堂之上,徐朗急忙用布帛塞住丁管之口,便可见此人的心胸有仁爱,不忍徒增伤亡。虽然不和我们很是一心,但是心性总是好的。”
董卓听后,不屑的嗤笑一声,有仁爱有个屁用,我要是光仁爱的话,现在还在西凉吹西北风。李儒看着董卓,心中也是知道董卓的性格特点,也明知董卓现在已是位极人臣,统揽天下大权,按理该是用仁政治理天下,但是董卓似乎毫无此意,仍是我行我素。作为如此,李儒也是毫无办法,只能想到用四海贤能之士帮助辅政,为自己的这个岳父换来好的名声。
徐朗接到了要去蔡邕之府去请蔡邕,董卓语重心长地对徐朗说道:“少杰,想尽办法,一定要将蔡邕请出山来,”接着面色一变,道:“不行,必要的时候,才取强制手段!”
徐朗领命,心中暗想,蔡邕,不就是那个董卓爱其之才,一月三迁其官的当朝家——蔡邕,蔡伯喈?
话说徐朗领命,便领着刘元来到蔡邕府邸,见到门人,便说是来相见蔡邕,但是门人只是拦阻,道:“我家先生身体有恙,不便见客,望请见谅。”
刘元见门人虽然弱不禁风的样子,但是面色刚毅,一脸的坚定,虽然看着自己的一个拳头就能放到的样子,但是也不好意思用强,便道:“我家将军久闻先生之名,顾来拜见,就请小哥传令则个?”
那人却是远硬不吃,眼神坚毅,道:“先生不适,说是不可就是不可。”
这话当真是把刘元气的七窍生烟,刚要用强,便被徐朗拦下,向门人拱手道:“既然先生不适,我们也不在叨扰,来日再来拜会。”
说完便带着刘元离去,徐朗看着刘元还在生气,便道:“刘元,不要生气,此人乃是当世大儒,有些面子也是对的。”刘元听后歪着头只是不语,似乎气还是没有消去。
话说门人在看着二人离远之后,便进入了内府,将之前的发生之事相告蔡邕,蔡邕道:“还是董卓派来的人么?董卓倒逆行驶,我蔡邕绝不助纣为虐。”
那门人想了想,道:“他倒是没有告诉是董卓的人,也没有之前来的人那样的嚣张跋扈。反而彬彬有礼,那人只道是闻先生大名,前来拜见。”
蔡邕听后,缓缓品了一口茶,道:“是么?那也不要掉以轻心。现在风口浪尖之上,若是再来,一样不见。”
门人领诺退下。
然而,果然如此,徐朗又来数次,皆是被拒之门外,徐朗不由叹道:这个蔡邕果然是一根筋啊,难怪最后董卓放了狠话要杀了全家才肯出仕。但是,徐朗并不想走这一步。看着刘元早就已经不耐烦地样子,估计要是自己不在场,要把这个门人揍的满地找牙。
徐朗想着,笑容浮在了脸上。终于想出了一条计策。
徐朗接着笑呵呵地拉着刘元快速的离开。刘元看着徐朗样子,一头的雾水,道:“少杰,你这是怎么了?丞相交代的事没有完成,还这么高兴,不怕怪罪么?”徐朗笑道:“刘大哥,明天一切事情就办妥了!”
徐朗想到了什么?投其所好!蔡邕当世大儒,才富五斗,若论文学,只怕文人,没有几人放在蔡邕的眼里,就从这点下手!呵呵,别忘了,我可是从后世穿越而来的,单纯写几个诗篇,对常读历史古文的徐朗来说,还不是太难。
回到了家中,徐朗在书桌上苦思冥想。
但是写些什么?李白的诗?这种七言会不会不符合现在这个时期的审美观?徐朗寻思还是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的词曲更好一些,脑中便是搜寻着脑中对词曲的记忆。
徐朗突然想到了蔡邕似乎对音律乐器也很是精通,传说中蔡邕听琴不就是很好的例子么,话说那时蔡邕去邻居之家听琴,刚刚进入门口,听到琴声,驻足听闻琴声片刻,竟然回头而走,邻居大是怀疑,找到蔡邕问是何事,蔡邕道:“用音乐来请为何又有杀我之心?”此言说的邻居大为喊冤,道:“怎有杀害伯喈之心?”蔡邕道:“那我去你家中在门口听得琴声怎么有杀戮之心?”
蔡邕此言一下点醒邻居,道:“原来如此,那是我在奏琴之时,看见螳螂正爬向一只鸣蝉,蝉儿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随着他一进一退。我内心很紧张,只担心螳螂抓不到它。这难道就是产生杀心并且在琴声中流露出来的原因?”
蔡邕听后终于明白何意,道:“心情随琴声而动,真乃当之无愧的琴师啊。”
此事一时传为美谈。
讲到此,徐朗终于下定了决心,在昏黄的烛光之下,用毛笔在布帛之上奋笔疾书……
次日,徐朗与刘元再次来到了蔡邕的府邸,此时的刘元已是垂头丧气,但是徐朗却是满面春风,信心百倍。门人见又是二人到了,不待徐朗说话,便道:“二位,我求求二位爷了,别再来了,好么,我家先生真的身体不适,不能见客。”
徐朗只是微微一笑,拿出布帛交到了门人的手上,道:“你只需将此物交予你家先生便可。”那门人看着布帛,又看着一脸自信的徐朗,叹了口气,道:“那好,两位稍等片刻。”
门人入得门堂,对蔡邕道:“先生,那二人今日又来了。”
蔡邕正在写书练字,头也未抬,道:“打发走了便是。何故来报?”
门人道:“那当头一人让我将此布帛交给先生。”蔡邕此时停下了手中之笔,道:“布帛?”
那门人便将布帛奉上,蔡邕展开一看,紧紧看了开头数句,便大惊失色:“天下竟有如此文章!”
只见文章所言:
浔阳江头夜送客,秋风荻花秋瑟瑟。……
蔡邕竟一时看的痴了,嘴中喃喃念道:“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直击蔡邕的心灵深处,引起了蔡邕的强烈共鸣,两泪竟忍不住汩汩流出。这首诗歌竟然如此美妙,抛出艺术成就不讲,更是将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让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门人看着自己的先生的表情从不屑到赞许,再到惊奇,再到“痴呆”流泪,实在不知发生了何事,看着先生似乎还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便轻轻道:“先生,你没事吧?不少字”
终于,在门人的提示之下,蔡邕终于回到了现实,拭干了自己的眼泪,忙道:“文姬!”
须臾时刻,进来一位妙龄女子,年方十八,只见身着一身绿袍,款款大方,眼睛大而有神,双眉修长,鹅蛋脸,腮帮之处肉鼓鼓的,很是可爱,蔡文姬进来,道了个万福,“父亲叫我?”
蔡邕忙将手中的布帛递给蔡文姬,道:“你且看看。”
蔡文姬接过,看过之后,双目竟然不能离开布帛,不禁脱口道:“好诗!父亲这是你写的?”蔡文姬一脸的惊奇问道。接着蔡文姬又看了下布帛,道:“不像,这个字迹绝对不是父亲的。”
蔡邕暗自道:“世间竟有文采如此高的人,我也实在是自愧不如啊。”接着看向门人,忙着问道:“送此书帛人现在还在门外守候?”
门卫称是。蔡邕忙道:“还不快快有请!”门人领令急忙退了出去。
蔡文姬看着诗句愣愣地出神,蔡文姬到没有过多的纠结于里面的情感纠结,但是文辞的优美,生动的描写让蔡文姬不由砰然心动。蔡文姬的心真的有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究竟是何人,竟能写出如此美妙的文章?
接着一张俏脸望向门外,似乎再是翘首以盼,心中充满了期待。
蔡邕看着女儿的样子,知道女儿喜好歌赋,让其一观,果然不出蔡邕所想,蔡文姬现在一脸的期待,待此文的作者进来。似乎又有些扭捏,紧张地来回踱步,蔡邕道:“文姬,整好衣衫,贵客来了,不要失了礼数。”
蔡文姬点头称是,静静等待写出如此美文的儒者到来。
话说徐朗和刘元在蔡邕门外守候,刘元等了好久也未见出来,便道:“我们不如回吧。”徐朗摇头,一脸自信道:“今日一定成功,再等等。”
第四十章 蔡文姬
11…28
话说徐朗和刘元在门人的带领之下,在走过了几个弄堂之后,便来到了蔡邕的大厅。
此时蔡邕已是在门口焦急的等待,看到门人领着进来,蔡邕急忙上前,看到徐朗在前,刘元在后,料想便是徐朗交给门人的布帛,但是蔡邕见到徐朗仍是大吃一惊,不料道此人竟然如此年轻就有如此高的文采,不由更是刮目相看。面阔口方,当真也是一表人才。
蔡邕虽然平日桀骜不驯,但是对于同行道友,还是礼俗有加,徐朗尚未入得自己大厅,蔡邕便迎了出去,道:“不料先生竟然是如此英雄少年,才俊少年,快快屋里请。”徐朗更是不敢当,忙道:“先生亲自来接,徐朗受宠若惊。”
进得厅堂,徐朗便自报家门道:“在下徐朗,字少杰。武威人氏。徐朗久闻先生大名,素来拜会。此人乃是我的侍从刘元。”直接用手指向刘元说道。
蔡邕以手示意两人坐下,脑中搜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