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覆江山-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头青丝披散,瓜子脸,娥眉黛目,琼鼻小嘴,精致的五官,白皙的皮肤,相貌娇美可人。之前因为情况紧张,没有细看,竟不知对方是女子。

  虽为李家门客,但王二也不过年仅二十,自幼穷苦出身的他,性子其实很单纯,只是拼命的想要出人头地罢了,之前得知叶雨城被媚娘推荐,才会有所芥蒂。

  王二愣了半晌,看着眼前女子鼓着香腮瞪着自己反而有些不知所措了。

  就在几人茫然之时,那王四却是缓缓从地上站了起来,目光平视李军半晌,全然不顾脖颈间的龙戟,“服!”

  李军闻言憨厚一笑,“服就对了,见你身手不凡,在这里落草为寇算什么好汉?可愿跟我北上抗鲜?”

  闻言一愣,原来是朝廷将军,难怪如痴生猛,王四想了想却是摇头:“不愿。”

  “你怕死?”眉目一凝问道。

  “笑话!我堂堂七尺男儿怎会怕死!”

  “既然身为七尺男儿,不为国效力,空有一身武功,可悲可叹!”

  “我不怕死,但我兄弟一定会跟着我北上,我们战死无所谓,但她——”说着王四的手平齐指向了远处气鼓鼓的女子,“刀枪无眼,战事无常,谁能保证她的生死?”

  “我能!”

  ………………………………………………………………………………………………………………………………………………………………

  次日,整备好的人马继续上路,距离渡江口还有一天半的行程,队伍由十九人变成了二十三人。

  队伍在疾行中变得越来越凝实,经过之前一战,众人都对他人有了充分的了解。

  而李军每日更是会让几人跟自己并肩而行,让他充分的了解每一个人的能力所在,到了长安将会统一封职,保证每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

  长安历史悠久,地形地貌多样,山、川、原皆俱,乃是前朝古都,气势恢宏。曾毁于纷飞的战火中,后来新朝重建,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群。

  新建的长安作为封地被开国大帝赏于开国元勋大元帅王石凯,并世袭至今,在王家的世代经营下,长安日渐繁华,又扩建两次,

  到了如今,长安城面积约三十六平方公里,长安集商业区,居民区,宫殿群于一体,宫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居民区分布在城北,市场在城市的西北角上,称为“长安九市”。在城西有面积广大的上林苑,苑内主要有昆明池、建章宫等。

  长安城由外郭城、宫城、两部分构成,总面积三十六多平方公里。外郭城平面长方形,东西长七千余米,南北宽五千余米,周长二十八公里。每面有三座城门,除南面正门明德门为五个门道外,其余皆为三个门道。

  乾元二十三年,夏,九月,北方居庸关战事吃紧,皇权势微,满朝文武无人请缨。

  早在六月中旬,李家旁系子孙,朝廷忠武大将军李军启奏愿北上抗击鲜卑,却受到了多方阻挠。最终当朝大帝刘乾无力分兵,仅点兵一万,命李军北上抗击鲜卑。

  李军受命后四处传书借兵,无奈孤掌难鸣,各地诸侯都按兵不动。只有李家借兵五千,李军又在凉城堂弟处借得俊杰十余人,一路北上,欲在长安与大军汇合,再北上居庸关。

  长安城外十里远的平原上,一行人风尘仆仆的骑马奔驰而来,正是李军一行人,横渡长江后,这已经是换的第三批好马了,之前的马匹大多都在半路上因疾行过度而累死了。

  叶雨城一手握着缰绳,脊背挺得笔直,背后是裹着白布条的大刀,一手摸了摸鼻尖,呢喃道:“长安,总算是到了。”

  两个书生远远的看到那宏伟的城郭,不禁的热泪盈眶,这半个多月来受过的苦让他们几度打了退堂鼓,一天有大半的时间是在颠簸的马背上度过的,大腿内侧的血泡都已经结了厚厚的疤,现在看到到了长安城,至少能睡一个好觉,做一个休整,他们又怎能不激动?

  不止他们,所有人脸上都露出一副如释重负的神色,如今正值朝廷势微之际,各地不少山匪猖獗,一路来遭遇了四次山匪,战斗中斩敌上百,所幸一群人有伤无亡。

  李军御马行到前头,驻马远远的眺望那厚重的城墙,连绵不绝,一片恢宏,“原地休整一刻,整顿好精神,再入长安城。”

  “是。”经过一路与山匪的战斗,众人不免的规矩了许多,见李军下令皆领命道。

  如今正是九月初,酷热的暑气还未退去,毒辣的太阳照在长安城外渭河平原上,经过休整,一群人挺直了脊背,端坐在高头大马上,急速向历史名城长安,诗人口中吟诵的长安城奔驰而去。

  “停下!什么人!后面排队去,城内不得骑马而行。”西门处一队城防远远的便看到这一群奔驰而来的武者,锋利的武器在火辣的太阳下明晃晃的直耀人眼睛。

  “他们什么人啊,这么嚣张,直接骑马就冲过来了。”排队的行人不免议论起这一队人马来。

  “就是,这长安可不是那些土夫能来的地方。”一个文文弱弱的读书人,头系着发带,看着一群插队的人心里很是不满。

  “我乃忠武大将军!还不让我们进城!”一声虎吼,李军掏出一枚虎符,盯着城门上的人说道。

  虎符一亮,不光城守吓了一跳,执虎符的人不是雄霸一方的诸侯便是能当一面的大将军,而将军只执掌了半面虎符,另一半在当朝大帝手中,眼前这李将军明显不可能会是一方诸侯,他却手持整面虎符,定是受了皇令,周围排队议论的人立马闭上了嘴巴,那文文弱弱的读书人立马被人疏远了,都生怕李军怪罪那人,顺带牵连了自己。

  李军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心胸狭隘,否则也不会让王四几人加入北上抗鲜军队了,连头都没有偏一下,就在城守的恭迎下带人入了城门,留下一地留着冷汗的人。

  “哈哈,老大就是拽。”王二在后面看热闹的笑道。

  李军回头瞪了王二一眼,王二立时就不说话了,这一路上就属这个王二贼点子最多,话也最多。

  一行二十三人入城后并没有仗着将军的权利骑马而行,也是下了马背,牵着缰绳跟随在李军背后,一面打量着这诗人口中吟诵的长安,这美如画的长安。

  瓦下厅堂水人又说起,那纸上的长安。

  长安陌上无穷树,两边街道种满了柳树,垂柳优雅投下一片阴凉,热闹的街市,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叫卖声不绝。

  叶雨城也是第一次来到长安,脚踩着清凉的青石板,细细的打量着一切,街道两边重楼红阁,碧瓦飞甍,会看到楼上有小姐绣牡丹。

  来往的行人,折扇公子,画扇女子,笑的多恬淡。一路走过长安大街,所见果真如画卷,让人叹服这纸上的长安,

  穿过浩浩殿堂楼阁,一行人来到一家客栈,包下了后院一排客房,李军吩咐所有人休息好,自己去联系长安城城主——当今平梁侯王松。因为自己的兵马全都暂时落脚在王家的军营里等着自己的回来,欲要明日点将开拨。

  叶雨城随着众人来到后院,一进入房间便一群人横七竖八的躺在床上,不少人一躺下便睡了过去,连踹几脚都踹不醒,一路赶来的辛苦让他们身心疲惫,明日又将启程,今日的休整,让他们格外的放松。

  夜里叶雨城悄悄地爬了起来,一个人来到后院屋顶,双手抱着脑袋,静静的躺在那里,看着满天的繁星,故事里的长安,跟现实的长安有太多不一样,但都那么繁华,让人沉迷在这里。

  “真是让人沉醉的长安。”叶雨城感叹道,停顿了几息时间,又是突然握紧拳头挥了挥,道:“但我不能沉醉在这里,还有事情需要我去做。”

  “还有听说有人为长安歌诗三百首,不知道都说了些什么。”叶雨城一只手指着天上的明月,仿佛想要把那金月揽下来, 想了想,又道:“该不会说的全是才子佳人吧?这长安,应该唱的是天下江山才对!”脸上有着一股说不出的豪气,整个人顿时仿佛一位威震八方的将军,刀锋所指,莫不臣服。


 第七章 点将北上 '本章字数:3494 最新更新时间:2013…10…28 23:09:36。0'
  拂晓,天色还是灰暗。

  李军便来把叶雨城叫醒了,众人走在清晨的大街上,空气格外的清新。

  大家都睡了一个难得的好觉,精神都达到了巅峰,接下来便要去城外的点将台,李家借的兵全是骑兵,早在几天前,就先李军等人一步到了长安,如今和中央军汇合共一万五千骑兵都在城外王家军队驻扎的地方落脚。

  柳树下小草露水还未凝干,踩在润的青石板上,夏季清晨的风依次抚过发端,叶雨城闭上眼睛,贪婪的吸了一口清鲜的空气,转头看着李军,道:“一会要点将?”

  此时李军早已身着一身银辉灿灿的盔甲,盔甲整体呈银白色,用生铁和银打造,关节处经过特殊处理,铁环的锁子胸甲外还有一层生铁板甲,银色头盔,露出一张黝黑的方脸,轮廓分明,两只虎目直视前方。

  “嗯。一会你们都有分配,记住,在军中要服从军令!”不曾转头,不得不说,穿上盔甲的李军很有一股无敌的风范,脊背挺的笔直,后背是黑色披风,自左肩搭下,随着清晨的风而飞扬,腰间一把佩剑红缨龙头,好不威风!

  “老大,你这身装备可真重。”王二快步跟上,用手轻轻掂了下李军背后的盔甲。

  乾元二十三年,秋,九月初四。

  北上忠武军一万五兵马齐聚长安西郊的平原处,高筑点将台,血色大旗上书忠武二字,迎风飘扬,长宽足有一里的方阵站满了士兵,金戈铁马,风吹过黑压压的方阵,一股肃杀的气氛蔓延。

  点将台上两人并肩而立,一人便是李军,还有一人五十岁的模样,长髯宽额,刀削的嘴唇,也身着一身铠甲,却是金色的,此人便是当今平梁侯,王家的家主——王松。

  两人负手而立,面向北方良久,徐徐转过头来,李军高举手中佩剑,威武的声音响起:“外夷侵我国土,欺我将士,北方将士血洒关外,我吃军粮,拿军奉,只为有朝为国赴难,今日奉承国恩,将北上抗击鲜卑,你们可愿跟随于我,共杀胡人,渴饮鲜卑血!”声音嘹亮,传遍了整个军队。

  “吾愿誓死跟随,抗击鲜卑,不破不还!”

  “吾愿誓死跟随,抗击鲜卑,不破不还!”

  回应的是更加嘹亮的嘶吼,是满军战士满腔的热血,和抗击鲜卑的决心

  李军点头,转身看着王松,王松会意,也点了点头,将一把明亮的短剑双手捧起,呈给李军,高声道:“从此至军,将军其裁之。”

  李军缓缓接过匕首,转头抑制住激动,又高声道:“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退,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忠信。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同寒暑,等劳逸,齐甘苦,均危患。如此,则士必尽死,敌必可亡。”

  话尽,威武的声音在平原上空久久回响,不多时,随着一声“祭旗!”,军队四周陈列的四面大鼓咚咚的在鼓手的敲打下响了起来,一排人站在点将台下,手中举起一个大号角,鼓足了腮帮子,嘹亮的号角声让人热血沸腾!

  号角声中,一只羊被牵上了点将台,面对着中央的血色大旗,李军用那柄平梁侯给的匕首, 一刀刺入,鲜血溅起,血色的斑点洒在血色的大旗上,并不分明,但空气中充满了一股血腥的肃杀味道,鲜血汩汩的洒下,流入台上的凹槽。李军一手拔起忠武大旗,三百六十度挥舞,血色的大旗在空中飞扬,“点将!”声音铿锵有力。

  都差点睡着的众人立马打起精神来,接下来就是他们的了。

  叶雨城一直看着点将台上的一切,热血在胸腔回响。此时轮到自己了,也难免有点激动,用手摸了摸挺直的鼻梁,心中充满了期待。

  “大军分为前中后左右五军,王二听令!”

  “属下在!“王二也难得的认真了一会,小跑上前,单膝而跪,大声道。

  “我封你为前军副统领,协助原中央军昭武校尉。”

  “属下领命!”王二起身,接过递来的一套盔甲,故作稳重的站在了一侧。

  “王四,王五,刘一,吕菡紫听令!”

  “属下在!”三人齐道。

  “王四为后军统领,王五,刘一,吕菡紫辅佐。”

  “属下领命!”

  “琛逐月听令!”

  来时一个文文弱弱的书生走了上去,行了一个文人礼,“属下在!”声音不大却铿锵有力。

  “我封你为右军参军。”

  “属下领命!”

  连封了二十二人,最高者如*,便是后军统领,而最低者也有做轻骑队长的。直到最后,还是没有点到叶雨城的名字,叶雨城站在那里看着一个一个一起来的人都领到了属于自己的盔甲士服和令牌,心里难免有点着急,下意识的摸了好几次鼻尖。

  “叶雨城听令!”

  总算到了,叶雨城挺直了摇杆,背着大刀快步上前,单膝跪地,“属下在!”洪亮的声音让王松和李军都一惊,不过惊讶的表情并未在他们脸上停留半刻。

  “我封你为后勤管事,负责众将士的全部后勤事宜。”

  叶雨城一愣,所有人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位,难道自己就只适合搞后勤?叶雨城眼睛直愣愣的看着李军,半晌不说话。

  “愣着干什么,接令啊!”旁边一众人小心的提醒道,却掩盖不住语气中的笑意。

  叶雨城咬了咬牙,闷声闷气的说道:“属下领命。”说罢站起身来,接过那一套红色的布袍,心里憋气,看看李军那一脸严肃的表情,哼了一声,站在一旁不再说话。

  李军放下大旗,来到一匹牵来的高头大马前,翻身上马,一手拔出腰间的佩剑,火红色的红缨在空中飞扬,“全军听令!”

  “属下在!”全军齐声吼道,声音震天撼地,气势恢宏。

  “全军各自集结,前军开路,我压中军,全军开拨!”

  “诺!”一万五骑兵上马,收起长枪,而被点将的众人也快步跑到自己的军队里,翻身上马,头队高竖旗帜。

  “前军开拨!”

  “中军开拨!”

  。。。。。。

  军队拉开后,方圆十里都是马蹄溅起的尘土飞扬,虽然都是骑兵,但大军保持着平稳的行军速度向北方前行。

  叶雨城一个人闷闷不乐的骑着马在后面跟上,这一万五千兵马全是骑兵,而自己却是一个后勤管事,随手拿出腰间别着的匕首轻语,在阳光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用手细细的摩挲着,心里的不快却是完全表现在了那皱起的眉头上。

  乾元二十三年,夏,九月初四。

  忠武军全军一万五千将士开拨,一万五千骑兵翻山越岭北上抗击鲜卑。

  乾元二十三年,秋,九月下。

  李军率领忠武军一万五千骑兵,一路北上,跋山涉水,路经幽州王城,受到了刘乾大帝的高度评价,封李军为怀化大将军,官拜三品上,其余人等皆加爵封官,并为其接风,出城赶往居庸关时,全城百姓齐聚,万人空巷,鼓号长鸣不灭。

  叶雨城一路来把那本《列兵》又看了好几遍,油黄的纸页早已破败不堪,叶雨城不得不重新手抄了一份揣在怀中。

  路经王城时,来时包括李军二十三人全都封官加爵,而叶雨城仿佛受到了额外照顾,虽在军中任然为后勤管事,但却被刘乾大帝亲封为昭武校尉,和前军统领一个官位,这让一群等着看笑话的王二等人目瞪口呆,内心里大呼不公平,却也不敢说出来,犯上可是要砍脑袋的。

  叶雨城并未过于高兴,总觉得这里面有蹊跷,封官时,大帝刘乾额外关注自己,赐予纹银流苏腰带一副,纯种滇马一匹,而且话外有音,希望看到自己的杰出表现,而自己从未表现过什么过人的胆识之类的,却得到如此重视,叶雨城反而处世变得更加谨慎了。

  “叶雨城,在看什么。”李军雄浑的大嗓门响起。

  “没什么。”叶雨城连忙收起手上的《列兵》,转头说道。

  “自从上路以来,经常看见你在看一本书,是什么?”

  “回将军,一些杂书罢了。”叶雨城平静的道。

  李军走上前来,硬皮甲加身,魁梧的身材显得更加雄壮英武,“我说叶小子,知道我为啥把你调配到后勤吗?”

  “将军,属下知道。”

  “那你说说看。”李军笑道,一把就要搂住叶雨城的肩膀,却被叶雨城一个灵巧的平移躲开了。

  “后勤一向是整个军队最难做的事情,要管理粮草马匹,而且事情杂多琐碎,遇到的人和事情也多,将军派属下来这里是想要磨一磨属下的臭脾气。”叶雨城道,心里却是少不了绯腹。

  “哈哈哈,你既然知道,可你这性子变化可不大啊,这样不好,大帝对你很器重,相信你也看出来了,你年纪轻轻,还没上过战场,也没有什么杰出的贡献,却能得到大帝的赏识,你得好好努力,不能让大帝失望啊!但你这副性子会拖累你的。”

  如今叶雨城身着着一身软皮甲,因为是后勤管事,并没有配给他盔甲或是硬甲,更没有长兵和长弓。

  他也知道了自己性格存在的缺陷,若想要成大事,就必须有所改观,在人前经常尽量让自己表现的容易相处一点,但任然被老兵们称为“面瘫男”。

  不过第一个发明这个外号的人已经给整个左军的马匹喂草料喂了整整一周了,看着叶雨城的眼神连傻子都能看出不爽,那种强烈的排斥。

  远处,蜿蜒的雄关如一条黑色的巨龙盘亘在崇山峻岭之间。自凉城出发后,足足一个多月的行程,总算到了前线,叶雨城摸了摸挺直的鼻梁,心里的激动是不言而喻的。

  居庸关被称为“天下第一险关”。它像一条长龙一样,横卧在王城的西北方。居庸关城两侧皆高山耸立,峭壁陡不可攀,关城雄踞其中,扼控着南下王城的通道。这种绝险的地势,决定了它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古代军事家,称其为“控扼南北之古今巨防”。曾有边塞诗人在描述居庸关路险关雄时写道:“绝坡水连下,群峰云其高。 ”

  而在著名的太行八陉中,居庸关排列第八,即控扼军都山的军都陉。

  居庸关作为皇朝在北方的一道雄关,距离王城最近的一道防线,朝廷在此陈兵十万。


 第八章 出关 '本章字数:3583 最新更新时间:2013…10…28 23:16:21。0'
  乾元二十三年,秋,九月十四。

  大军在居庸关前集结,一万五千骑兵列阵待命,前排忠武大旗迎风飞扬。

  忠武军后军。

  “大哥,你说将军这都去了两个时辰了,咋还不回来?兄弟们在这太阳下站定了足足两个多时辰了。就算人扛得住,那马匹也难受啊。”刘一对着王四说道。

  狰狞的蜈蚣疤仿佛缓缓蠕动,王四抬头看了看似火的骄阳,又紧了紧缰绳,低沉的嗓音说道:“将军这一去要做很多工作,不但要传达大帝的旨意,还要与这里的头领会晤,与那些将军们讨论,最后才会下达关于我们忠武军的部署问题。”

  见王四说的有条有理的,吕菡紫和刘一都点了点头,用手遮了遮额头,高坐在马背上,任汗水流过脸颊,再划过脖颈。

  吕菡紫便是之前跟随王四的射箭女子,跟随李军后也是封了军职。

  同时在前军,中军,左军等都发生着相同的对话。

  王二跟在千军统领身边,扯着嗓子大喊:“兄弟们都给我挺直了背!别给将军丢脸!更别给我们忠武军丢脸!”说完也不住的右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但背却挺得笔直,旁边统领笑着看了看王二,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一个月的行程,让二十三人完全融入了军旅,特别是几个被寄予了厚望的诸如王二王四等人,办事办事有条有理,能够以身作则,以军队的荣辱为自己的荣辱,李军脸上的笑意这一路是来越来越明显。

  “大人,将军去了这么久还不回来。”刘老文跟在叶雨城旁边小声说道,自从那次事情之后,黄大虎和刘老文成天一口一个大人的叫着,虽然不知道是否是诚心的,也让叶雨城笑了好几次,人越见的开朗。

  叶雨城皱了皱眉头,用手摸了摸鼻梁,“我怕这次会面,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可能并不顺利。”朝廷不愿出兵抗击鲜卑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据,朝廷里安乐派远远的多于鹰派,才会让大帝都无力调兵,那么这里的情况也不一定会很乐观,肯定会有朝廷的一些势力插手。不过后面的话,叶雨城才不会傻到说出口来。

  “怎么会?我们可是来帮他们打胡人的啊!”黄大虎不解的问道。

  叶雨城笑着摇摇头,没有说话,这年头利益才最重要。

  又过了整整一个时辰,太阳就要落下,一万五千骑兵就那么静静的从正午站到太阳落山,整齐一致,没有一个人弯腰或是离开,即便是吕菡紫都咬着牙关挺着,豆大的汗水侵湿了厚厚的硬皮甲,从统领到小兵,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疲惫,却没有一个人懈怠半分。看的雄关上的人目瞪口呆。

  “将军回来了!快看!是将军回来了!”看着从雄关里缓缓走出的魁梧身影,最先发现的王二叫到,看了一眼统领,然后转头高深喊道:“前军听令!下马!”前军三千多人立马齐刷刷的下马,动作整齐有力,后面的中军等也看到了李军的身影,全军下马,站的笔直,眼睛都看着李军,全场寂静。

  叶雨城站在地上,任背后的汗水侵湿了白衫,手上提着大刀,眼睛微微眯着,不说话,看着李军一步一步的走来。

  李军远远地便看到了忠武军的动作,脸上不觉得一笑,那是欣慰的笑,自己能带出这么一支军队,从内心里由衷的开心,但是!气人,笑容又化成了苦笑,李军摇了摇头,紧握的拳头在叹气声里终是缓缓的摊开。

  王二立马发现了不对劲,脸色一紧,或许当初离开凉城时他还很不愿意,但是现在的他心里是由衷的爱上了这种军旅生活,前军副统领,让他找回了人生的希望,不再是一个无人重视的辛酸门客,而是风光的带着兄弟们前冲的前军副统领,不光是他,其余十七人都是这样,还有那武夷四侠,现在的他们胸中充满了热血,希望能够建功立业,扬名立万。

  “兄弟们!诶。。。”李军站定后刚说出一句话便又是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将军,怎么了?我们什么时候上前线?”前军统领见李军神色不对,问道。

  “前线,呵呵,前线。“李军嘲讽的怪笑了几声,脸扭成一团,猛地吼道:“这里他妈的就是前线!”

  全军寂然,这里就是前线。

  叶雨城摸了摸鼻梁,“这里就是前线么,呵呵,果然。”

  黄大虎一脸不明所以的悄声问道:“大人,将军说的什么意思啊?”

  “呵呵,意思就是墙上那群人不敢出去,在这里死守了几个月了。”叶雨城笑着转头看着黄大虎说道,然后又是一笑,“而且还不让我们出去。”

  仿佛都听见了叶雨城的话语,一片寂静过后,立马便是一片嘈杂,越来越多的将士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都一脸怒色的瞪着墙上的那群士兵,恨不得将手中的长枪抛上去。

  “将军!不如我们自己干吧!”王二上前一步高声道,声音激昂有力,振奋人心!

  “对,将军!我们不远万里来到这里不是来当缩头乌龟的!我们要上前线!”

  “对!我们要上真正的前线!不是这龟壳里面!”

  有人带了头,不少小将领都一脸愤然的说道。

  “啪。”清脆的声响传遍了大军,全军一脸惊愕的看着李军,黝黑的巴掌将王二的脸直接抽的偏了过去。

  王二头就那么耷拉在左边,也不回头,也不说什么,委屈和愤怒在胸腔里燃烧!

  “军令如山你知道吗!”李军收回手,满脸扭曲的吼道,“你以为就你他妈的有种?老子就是孬种?但是军队就是军队!军队就要有纪律!”

  语寂。

  “将军,敢问大帝是否说过我们忠武军一定要与居庸关守军合作共同歼灭鲜卑军队?”一道清脆的声音响起,声音不大,却坚定不移。

  众人纷纷回头,看着那后军中的一个白衫少年,那个点将仪式上的后勤管事。

  李军怒视着叶雨城,叶雨城也丝毫不退让,就那么对视着,嘴里却依旧平静地道:“敢问将军,这里的统领官拜几品?”

  众人恍然,除了特别情况,真正正常在职的将军最高不过正四品上,那些所谓的兵马大元帅只会在国难危机,或是开国时候出现,而那些一品骠骑大将军和二品镇军大将军都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只会在远征时赐予封号,若是凯旋多半便是会封侯,再不掌兵权,这是权衡之道,一般守备将军绝不会高于正四品,而这居庸关统领也不过正三品上,与李军同等级别。

  李军绝不像他的外表那般五大三粗,叶雨城两句话,瞬间点醒了他。是啊,大帝应该是早已料到了这一路会有阻拦,从未说过要与居庸关守军共同歼敌,只是李军,不止是李军,是几乎所有人的潜意识里面认为北上抗鲜卑就一定会和居庸关守军合作。

  “哈哈哈哈。”李军仰天大笑,是那种畅快淋漓的笑,是那种狂放不羁的想笑,而忠武大军所有的人都明白过来了,那个白衫小子是在提醒将军可以自己干,而且是光明正大的自己干,所有人不免的都一脸兴奋地看了一眼叶雨城,叶雨城的形象在他们心中也与以前的后勤管事和面瘫男不一样了,多了一种敬重或是类似的情绪在里面。

  王二也转过头来看着叶雨城,嘴角处世猩红的血迹,不过却灿烂的笑了,看着叶雨城的眼神再也没有了那种敌意。

  李军赞赏和感激的看了一眼叶雨城,在残阳如血的黄昏,右手高举腰间的佩剑,逼人的锋芒毕露,“老子们自己干!去他娘的雄关!不过是个龟壳!”

  “哈哈哈哈”全军放肆的笑着,而墙上的守军听到了李军那虎吼的咆哮声,脸色通红,一直红到了耳根子,“出去送死吧!”靠着诅咒来安慰自己的懦弱。

  “全军听令!”李军一声虎吼,震荡在雄关的上空,与那落日一般久久不肯离去。

  “全军听令!”下面的传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