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宠妻之路-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沉被她逗笑了,咬了咬她耳朵:“真以为我不想你出去散心?傻,我不让你跟她去,因为你要跟我去,就咱们俩,不过如果你真想跟宝珠一起,我听你的。”
原来他是这样想的,阿桔脸红了,为自己的误会。
她低着头,羞答答的,赵沉将人平放到炕上,一下一下轻轻亲。吻起来,“阿桔你还没说,到底想跟我去还是陪宝珠?”
他之前故意说到一半误导她,阿桔扭头躲,微喘着问:“我陪宝珠,你真不拦着?”
“不拦,不过你辜负我一片苦心,我会让你那三天都下不了地。”赵沉温柔地说着威胁的话,随即堵住她嘴,决定今晚让妻子先尝尝厉害,免得她做错决定。
☆、第63章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望竹轩里正在为主子们出去赏灯做准备。
赵沉并不打算带丫鬟们出去;因此蒋嬷嬷等人其实也没什么事情要做,无非是分派哪两个在上房守着等主子们回来伺候。蒋嬷嬷正说着话呢,屋里忽然传来一声压抑的惊叫,她眼睛一扫;见绿云等人都红着脸低下头;满意地点点头,领着她们去了外面。
大爷年轻气盛;时常胡闹;四个丫鬟没有过分关注,算是不错了。旁人府里那么多爬。床的丫鬟,除了羡慕当姨娘后的好处,有几个不是被男女动静唤起了春。情?
屋子里,阿桔刚刚换好的男人锦袍被人扯到了两边,双腿哆嗦着站在地上几乎无法支撑,上半身却被迫仰倒在炕上,罪魁祸首则按着她试图推开他的双手,埋在她胸前……
空气清冷,她情不自禁缩起暴露在外面的肩头,抿紧双唇忍受他带来的热,然后趁男人替她拉好衣襟抵着她肩膀喘。息时,小声商量道:“要不我还是缠上纱布吧?”是他要她穿男装的,也是他不让她缠那个的,结果她才换好还没来得及照镜子仔细瞧瞧呢,就被人扯了过来。
羞死人了。
“不用,我怕勒着你。”
沙 哑着开口,赵沉慢慢抬起头,看自己的妻子。她梳的是男人发髻,满头青丝用玉簪束在头顶,如此一来,让她明丽的五官更为夺人眼目。黛眉清秀,桃花眼含羞带 怯,朱唇丰润,芙蓉面自然天成,还有那修长白皙的脖颈,衣领下若隐若现的锁骨,看得他都不想出去了,只想在屋里跟她厮混一宿。
只是她鲜少出门,自他承诺带她出去后她便每日都盼着,他怎么能让她扫兴?
有些好处,得把她哄高兴了,她才愿意给他的。
赵沉将满眼紧张的妻子拉了起来,亲自替她重新系好衣衫。
阿 桔本来还担心他变卦呢,现在赵沉替她穿衣裳,她一下子就放心了,不过看看自己鼓鼓的胸脯,忍不住有些难为情,“这样,旁人一看就知道我是女的啊。”自己的 身体,她没嫌难受,他倒是先心疼了,裹一晚而已,怎么就勒住了?照他这样想,话本里女扮男装的女将军岂不是每日都得忍受身体的不适?
“外面天暗,不会有人特意盯着你胸口瞧的,若是你穿女装,一出现那些男人就会先看向你,戴帷帽你又玩得不尽兴,这样正好。”赵沉才舍不得自己的两个大。宝贝受委屈,说完隔着衣服轻。佻地捏了捏,活脱脱一个浪荡下。流子弟。
阿桔退后一步,没敢瞪他,红着脸去镜子前重新收拾刚刚被弄乱的发髻。
两刻钟后,两人已经到了京城最繁华热闹的主街。
赵沉走在阿桔外侧,长袖遮掩下妻子的小手在他手里,阿桔安心地由他牵着,目光在两侧灯铺上流连,一点都不用担心被人撞到。好几次有玩闹的孩子突然从巷子口摊铺后冲出来,赵沉都会迅速将她拉到他一侧,他替她挡着。
这种感觉,对阿桔而言是陌生的。
她是家里的长女,出门做客也是她帮爹娘照顾弟弟妹妹,一直都是她惦记着弟弟会不会淘气,妹妹会不会有什么姑娘家不该有的举止。嫁给赵沉之后,她就从长姐变成了妻子,他处处关心她,事事挡在她身前……
阿桔仰起头。
皎皎月光下,繁华灯影里,她的男人正留意着前后的人流,察觉到她的注视,他低头朝她笑,无声询问,凤眼里的光彩比月光灯光都要醉人。阿桔也笑了,大胆地反握住他手,牵着他朝自己刚刚看中的一个灯铺走去。
元宵佳节,路人来往穿梭,都在陪亲人享受自己的那份热闹,谁也不会特意关注旁人到底在做什么。或许有人会注意到人群里有对风采出众的少年,或许也有人看出其中身材娇小的是个姑娘,可那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呢?他们身边也有同行的亲人心上人,他们也有他们的故事。
~
阿 桔选的那家灯铺正在猜灯谜,摊主是个蓄着山羊胡的老师傅,除了两旁木架上挂着的用来卖的花灯,他身前矮架子上还悬了两排共二十盏小灯笼,每盏灯上面都有灯 谜,谜底分别是各种飞禽走兽,或是常见的虫子。灯谜不难,但只许孩子们猜,大人们不能帮忙,猜对了老师傅就送一种谜底形状的花灯。
阿桔跟赵沉过去时,一对儿夫妻刚领着一个男娃离开,男娃手里提着一只大象形状的灯笼,笑得可开心了。
赵沉笑话阿桔:“你看起来可不像个孩子。”
阿桔没理他,松开他手,站在前面看,她就是想看看孩子们猜。
一个灯谜破解了,老师傅把接下来的灯笼转了过来,怕后面的孩子们看不清楚,他抑扬顿挫地念了起来,“一个白胡老头,带了一袋黑豆,一面走,一面漏。好了,你们猜猜这是什么东西。”
阿桔忍不住笑了。
赵沉瞥了妻子一眼,神情有些古怪。
妻子这么快就猜到了,他还没猜到。
当一个看起来只有五六岁的胖小子大喊着“羊”然后成功领走山羊灯笼时,赵沉扯了扯嘴角,牵着妻子挪到一侧角落,含笑问她:“你猜出来了吗?”
阿桔点头,这么简单,她怎么可能猜不到?见赵沉用一副不相信的表情看着她,还考究地问她如何解释那袋黑豆,只当他故意捉弄人呢,没好气瞪他一眼,重新回到了摊子前。这人就是没正经,这种事情也要拿来说。
赵沉完全不明白自己为何挨瞪了,回到妻子身边,本想忘掉那灯谜,就听旁边一个被爹爹抱在怀里的穿绸缎裙子的小女娃娇娇地问:“爹爹,为什么是羊啊?”
女娃父亲哈哈大笑,“因为羊是白的啊。”
女娃嘟着嘴:“羊怎么会有黑豆?黑豆漏了它不知道吗?”
赵沉不由侧耳倾听。
“咳咳,这个,因为羊有时候走路时会拉臭臭,羊的臭臭就是一粒粒小黑球,其实比豆子要大一点……你还没见过羊,回头爹买一只给你看看。”
女娃很高兴,赵沉面无表情看向另一盏灯笼。
这种不入流的灯谜,也只能哄哄小孩子了。
等到只剩最后一盏灯笼时,或许是物以稀为贵,并不太大的灯铺前围了好几圈孩子。因为大多数都是父母带出来的,赵沉跟阿桔站在里面也不算显眼,倒是跟前的几个孩子不时仰头看他们,好奇这两个漂亮哥哥是做什么的。
灯 谜难度也是逐渐加强的,见大家都期待地看着自己,老师傅吊足了胃口,笑眯眯地道:“最后一个啊,我先说奖品,这盏灯笼是我今年做得最满意的一盏,不是我说 大话,整条街也未必有人能比得过我。好了,灯谜来了,猜一走路最容易摔倒的林中之兽,蒙对不行,还得解释对了才能拿走灯笼。”
野兽一共就那么多,这么多孩子一人猜一个,肯定有能猜中的。
阿桔低头琢磨起来,之前的灯谜都是参考鸟兽外貌,最后这个突然变了,可就难了。
赵沉终于笑了,胸有成竹地站在妻子身后。
孩子们七嘴八舌,连瞎了眼睛的兔子都说出来了,把老师傅逗得笑个不停,可惜谁也没有猜对,连那些父母都没有头绪。猜灯谜只是今晚一个小小的乐趣,一直猜不中,大人们也没了耐性在这里站着,开始用各种理由骗孩子们走了。
老师傅并不在意,坐在凳子上,低头制新的灯笼。
没了孩子们,摊子前迅速冷清下来,除了几个自己出来玩的孩子,只剩阿桔赵沉,还有另一对夫妻。起初他们站在人群外面,人少了才到了摊子前,阿桔不经意朝那边瞥了一眼,目光却顿住了。
其 中高大偏瘦的男子似乎与郭子敬一般年纪,面容俊朗却苍白,仿佛身体有恙,但他嘴角是上扬的,安静恬淡,无端端让人心平气和。而他身边一身月白长裙的女子虽 不是十分美艳,却让人忍不住想多看她几眼。女子一只手虚扶着肚子,阿桔垂眸看去,发现她肚子那里微微鼓了出来,应该是有孕了。
“看什么呢?”赵沉低声问。
阿桔摇摇头,目光回到灯笼上,有些失望地问:“你猜出来是什么了吗?”
赵沉不答反问:“想要这盏最好看的灯笼吗?”
他嘴角噙着笑,显然已知道谜底,阿桔心中一喜。两人都盼着孩子呢,这盏只送孩子的灯笼便别有意义,她当然想要了,哪怕只是个普通的灯笼,她也会喜欢的。
赵沉摸摸她脑袋,牵着她上前,旁边的男人几乎与他同时开口:“老伯,这个灯谜我们可否猜?”
赵沉诧异地看了过去,偏瘦男子朝他轻轻颔首,并未有任何不满。
老师傅扫了两对儿夫妻一眼,认出他们都在这边站了不久,点了点头,“既然你们喜欢,猜猜好了。”说完拿出两张红纸,让两人写在上面,以示公平。
赵沉跟偏瘦男人分别拿了一张,俯身写字。
阿桔有点尴尬,毕竟这是小孩子玩意。她悄悄看向离她几步远的女子,正好那人朝她看了过来,目光相对,都看出了彼此眼里的无奈,还有那种被丈夫疼爱的甜蜜。
男人们很快写完了,老师傅看了看,笑道:“都猜对了,正是狐狸,可惜我只有一盏灯笼,你们商量商量给谁吧。”说完弯下腰,从木架下面拿了一盏灯笼上来,还没摆好,还守在这里的几个孩子便齐齐发出一声惊叫。
阿桔也被吸引了,痴痴地看着那灯笼。
那是一盏由三只红狐狸绕成的彩灯,两大一小,小的在中间,两只大的一只在拨弄小狐狸的头,尖尖的嘴探进了小狐狸头顶的毛发里,另一只则凑在小狐狸耳边,好像在叮嘱它什么。微风吹来,三只狐狸转了起来,栩栩如生。
阿桔很喜欢这盏灯笼,但是在赵沉准备过去跟男人商量时,她还是拉住了他,小声道:“咱们走吧,再去别处逛逛。”人家已经怀了孩子,这盏灯笼对她的意义更大。
她声音虽小,架不住这里安静,周围几人都听清楚了。
女子惊讶地看着阿桔,见阿桔温柔地看向她腹部,她笑着道谢。
阿桔回以一笑,然后便牵着赵沉走了,走出很远一段距离,她才回头望去,面露不舍。
妻子心善,赵沉越发疼惜,低头亲了亲她额头,捧着她手道:“没事,只要他一直在这里卖灯笼,明年后年大后年,咱们年年都来,带着咱们的孩子一起来猜。我这么聪明,咱们的孩子肯定也聪明,到时候把所有灯笼都赢回去。”
阿桔被他逗笑了,仰头看他:“每人只能猜一次,二十盏灯笼,难道你要生二十个?”
赵沉又亲了她一口,“只要你愿意,二十个我也养得起。”
阿桔打了他一下,她又不是母猪,怎么可能生那么多?
夫妻俩笑着继续往前。他们身后,另一对夫妻原地站了片刻,等赵沉二人的身影被行人遮掩再也看不见,女子柔柔一笑,看看手中的灯笼,对丈夫道:“天色不早,咱们也回府吧?”
男人点点头,扶着妻子走到巷子口,那里早有马车等候。
作者有话要说:出门不遇到贵人怎么能算得上男女主呢?
☆、第64章
唐文帝要去木兰围场;来回路上加上在围场逗留的时间;二月初出发,大概四月底才回来。
也就是说,赵沉这次离家,一去就是三个月。
两人成亲也才三个多月而已。
赵沉其实年前就得到了动身的确切日期,怕说出来阿桔一个年都过得不安稳;便一直没有告诉她;差三天就出发时才小心翼翼交了底。
“这么快?不是说三月去吗?”阿桔当时正在泡脚;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呆住了,扭头看他。
对妻子面不改色撒过那么多次谎,这次赵沉却有点不敢看她,偏又怕她落泪;只好硬着头皮解释道:“我也以为是三月,今天子敬派人告知我,是三月抵达那边,而路上皇上出行安营扎寨走的慢,就得提前一个月动身。”
阿桔已经不自觉地在心里算起了账,声音一下子轻了,“这么说,你要五月左右才回来?”
她眼圈红了,眼里泪光浮动,赵沉叹口气,利落跳下炕,挪了椅子放到阿桔对面。阿桔目光随着他转动,看他坐在那儿握住她泡在水里的脚,柔声对她道:“别哭,三个月而已,很快就回来了,那时候天暖和了,我带你出去赏花。”大冬天来到京城,附近也没什么好玩的。
阿桔没想哭。
赵沉去围场是为了挣前程,是正事,是他的抱负,她自然希望他开开心心后顾无忧地去。只是她忍不住,说不清楚为什么,这种不舍竟比当初要离家时还要强烈。
因为被他拉了下去抵着他额头,她眼泪直接落到了水里,砸到了他手背上。
先是微微的热,再是微微的凉,赵沉第一次在她面前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也舍不得,因此更懂她的不舍,他是男人心肠比较硬,她那么柔,水似的姑娘……难以言语,赵沉默默地替她洗脚。她爱干净,他只是简单泡一下就行,她非要细细揉一遍。
自己的男人惯会说甜言蜜语,如今沉默下来,阿桔有些不习惯。她用帕子擦了泪,复杂地看他,却见他低头专注地帮她洗脚,长眉难以察觉地蹙了起来,低垂的眼帘不时眨一眨,有种愁绪在他身上蔓延开来。
他很少露出这种表情的。
是因为他也不舍得走,又必须走,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吧?
他是要做大事的人,她怎么能让他为这个伤神?
阿桔很快便止了泪,按住他手道:“你先去被窝里吧,别冻着,我马上就洗好了,一会儿咱们躺着说话。”他身体结实,也不太爱惜自己,穿了中衣就跳下来了,屋里再暖和,到底还是冬天啊。
“好,我先给你暖被窝去,你快点。”赵沉仰头亲了她鼻尖儿一下,听话地站了起来,擦过手后回了被窝。
阿桔也没心思洗脚了,擦拭过后喊今晚当值的绿云进来收拾,然后就吹了蜡烛,去找赵沉。
“你去这么久,都需要带什么过去?”离别在即,帮他打点行李才是最重要的事。
赵沉抱着妻子,轻声道:“带几套衣服鞋袜就够了,其他那边行宫里都有。”
“嗯,那冬装春装都得备下才行……”
阿桔窝在丈夫怀里,细细跟他商量起来,衣服带多少套,带哪些常用的膏药,还要叮嘱他离家后好好照顾自己,好像有说不完的话似的。
赵沉静静地听着,听妻子的絮絮叨叨,听不够。
次 日天明,赵沉去外面走动,阿桔亲自盯着丫鬟们收拾起来,去宁氏那边请安时宁氏也会问她准备地如何了。阿桔毕竟第一次做这种事,可能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宁氏 便会提醒她。太夫人也很关心长孙,把阿桔叫过去问了几次,听阿桔回答地头头是道,看她稍微顺眼了点,只是想到阿桔背后说不定有宁氏指点,那点好感又迅速消 失了。
到了二月初一这日,外面还一片漆黑,赵沉已经整装待发了。
赵清跟赵沂想送兄长的,赵沉没让,于是门口只有赵允廷夫妻,阿桔,一家子四口。
外面刺骨的冷,即便披了厚厚的狐毛斗篷也忍不住打颤,门口两盏大红灯笼轻轻摇晃,柔和的光也驱散不了多少黑暗,反而更添萧瑟凄凉。
锦书锦墨把赵沉的东西都搬上了马车,陈平替她们打着帘子。他是要跟赵沉同去的,届时赵沉骑马同众多勋贵子弟一起走,他则赶着马车与众随行家奴一起,车上装着主子们的行李。
放好了,两个丫鬟退到了阿桔身后。
阿桔目光始终凝在丈夫身上,连眼睛都舍不得眨,能多看一眼便是一眼。
知道妻子容易落泪,赵沉怕她冻了脸,没敢多留。听父亲几声叮嘱,再将妻子托付给母亲之后,他只看了阿桔一眼,持续了似乎很长又仿佛很短的时间,然后便强迫自己收起心中不舍,迅速翻身上马,在严寒里头也不回地走了。
反正都要走,何必拖泥带水?早点走,家人也能早点回去休息。
夜色弥漫,他身影被黑暗淹没转瞬消失不见,只有急促的马蹄声哒哒,在巷子里回荡。
阿桔并没有哭。
她答应赵沉不让他担心的。
“走吧,咱们回去睡个回笼觉。”宁氏笑着牵了儿媳妇的手,两人一起往回走,边走边开解道:“阿桔你真的不用担心,承远十四岁就敢自己在外面闯了,现在去那边还有你姨兄照应着,又有自小跟在他身边的陈平照顾起居,你只担心他能不能夺魁就行了。”
阿桔应了声,确实没啥好担心的,无非是日日黏在一起,乍然分离舍不得罢了。
不想让婆母忧心自己,阿桔特意捡了这两日赵沉许诺她的几样好处说给婆母听,“他说那边草原上放养的羊肉质最好,答应带回几头给咱们添菜呢……”
宁氏假装吃味道:“咱们?是单给你们小两口添菜吧?这话他可没跟我说。”
婆 媳俩轻声笑语,让离愁散了不少,因为馨兰苑离门口较近,阿桔先把婆母送到了门口。进去之前,宁氏握住阿桔的手,平静地道:“承远不在,太夫人多半会留你在 那边用饭,阿桔你都听她的,不用想着过来陪我,娘不计较那个。你顺着她,她看你就顺眼些,等你从那边回来了,再来这边陪娘,别犯傻,知道吗?”
这事赵沉也跟阿桔提过,阿桔早有准备,“我懂,娘放心吧,我知道该怎么做。”
不过是一日三餐而已,最多听太夫人几句训斥,并没有多难熬。
宁 氏点点头,让跟着阿桔出来的两个丫鬟仔细提灯笼照亮,这才进去了,进屋意外发现赵允廷已经在被窝里等着她了,竟是打算跟她一起睡回笼觉。宁氏无奈地上了 炕,赵允廷心中也是复杂,搂着人道:“你跟我说说承远在那边的事吧,以前去的匆忙,都不知道他到底都做了些什么生意……”
而望竹轩里,却是再也没有那个高大的身影。
阿桔躺在被窝里,抱着赵沉的枕头,半夜睡意也无,脑海里是认识赵沉后的点点滴滴。想着想着,外面响起丫鬟起早的动静,阿桔看向窗外,好像没过多久,天渐渐亮了起来。
今日将是第一次,她独自去荣寿堂请安。
~
荣寿堂内,秦氏早早就到了,接过大丫鬟的活儿,亲自服侍太夫人洗漱梳头。
太夫人从镜子里看她,漫不经心地道:“今早怎么这么孝顺啊?”
秦氏小心翼翼将赤金簪子插好,又替婆母戴上抹额,这才笑道:“承远今日出发了,我想啊,最喜欢的长孙不在家,娘肯定一时无法适应,便准备替承远把他的那份孝也尽了,哄娘开心。”
太夫人扯了扯嘴角,扫了一圈,等几个丫鬟都下去了,盯着秦氏问:“我听丫鬟说允廷这阵子都歇在前院,你们两个闹别扭了?整整三个月了吧?你到底做了什么惹了他,竟能让男人这么长时间不踏足后院?”
秦 氏的脸一下子就白了,不用装眼泪也滚了下来,一边拿帕子抹泪一边诉苦道:“娘,我什么都没做,是侯爷还想着那人呢。以前承远不在家,他压在心底,现在承远 回来了,日日都能见着,侯爷好比睹物思人,又记了起来,跟我说以后再也不踏进后院了。娘你帮我劝劝他吧,人死不能复生,侯爷一直沉浸在过去,对身体也不好 啊……”
儿子要是听她的,还有这个蠢妇什么事?
太夫人恨铁不成钢地瞪了秦氏一眼,“你要是够好,允廷也不会惦记一个死人,自己抓不住男人的心就不要怪命不好。”
秦氏只不停地抹泪。
“别哭了,一大早就来我这里哭,存心找晦气是不是?”太夫人没好气地打断她,想了想道:“你也是傻的,允廷只有承远一个儿子吗?承安聪慧懂事,你把承安照顾好了,允廷见了自然高兴。”
“可 承安根本不养在我身边,他再好侯爷也不会记到我头上啊。”想到儿子满月后就被抱走了,她只能每月见两次,除了每月初一十五可以一起说说话,平常只有在荣寿 堂匆匆看一会儿,秦氏的眼泪又涌了上来。若不是侯爷的确将儿子养得招人疼,她都难以想象这么多年自己得如何熬。
太夫人看她哭哭啼 啼地就来气,“承安不在你身边,那你不会想办法让他到你那边住段日子?如此承安有个头疼脑热的,侯爷知道后不就得去你那边瞧瞧了?”若不是两个姨娘胆小早 就被儿子吓破了胆子,丫鬟们近不得儿子的身,整个侯府只有秦氏凭借儿子还有几分翻身的可能,她才不会费心提点她!
秦氏茫然地放下 手,望着太夫人,本想问到底是什么办法的,对上太夫人不满的眼神,她讪讪地闭了嘴,心思却转了起来。让儿子去惟芳园住?以前还真有过两次,都是儿子生病想 她,侯爷便命人把儿子送了过来。这两年儿子越来越懂事了,就算病了也不会找她,不过,如果她跟儿子说她的苦衷,儿子肯定会配合她吧?
仿佛云破日出,秦氏的心瞬间明朗起来,感激地扶着太夫人去了外间。
小辈们已经都在外面等着了。
赵沂坐在阿桔身边小声打听兄长是什么时候走的,对面赵清赵涵在讨论一段文章,赵允廷早就上朝去了,并不在。见太夫人出来了,阿桔忙领着赵沂站了起来,笑着朝太夫人问安,赵沂比她多了一句,因为她还要朝嫡母秦氏见礼。
太夫人点点头,在矮榻上落座,身边丫鬟有条不紊地送手炉端茶水。太夫人喝了一口热茶,然后捧着手炉,目光就落到了阿桔身上,“承远几时走的?”
阿桔起身,把送赵沉出发时的事都说了。
太夫人便对赵清赵涵道:“看见了没?你们大哥这个前程也不是好赚的。你们俩在家读书就行了,风吹不着雨打不着,你们大哥却得披着星星出发,大半夜的去吹冷风,恐怕这一路都得这样,所以你们要惜福,早点考个功名出来。”
赵清起身,郑重回道:“祖母训诫的是,孙儿一定刻苦读书,不负父亲先生栽培祖母厚望。”
赵涵也说了同样的话。
赵清虽然是庶孙,胜在容貌肖父,生的也是温文尔雅,又是她身边丫鬟生的,太夫人对他虽没有对赵涵好,也不曾给过冷脸,笑眯眯让两人坐下了。
秦 氏欣慰地看着儿子,想到太夫人对她的提点,她也想回报太夫人,便对阿桔道:“承远媳妇,承远走了,你祖母挂念地很,我看你这几个月就在这边用饭吧,你祖母 见了你就相当于见到承远了,心中自然宽慰。要是你担心你义母孤单,就把她也请过来,咱们人多也热闹是不是?话说回来,容夫人把承远照顾地这么好,我早就想 当面谢她了。”顺便看看到底是什么狐媚子模样!
太夫人去端茶的手顿了顿,眉头微拢,却也没有说什么,而是看向了长孙媳妇,想听听她怎么答。
阿 桔笑容温婉,望着太夫人道:“能让祖母宽慰,我当然愿意留下来侍奉祖母。只是义母那边我不敢擅自做主,还得回去问问义母的意思。”说着有些尴尬地低下头, 小声解释:“义母跟我一样都是村里出身,我当初进府也是不太敢过来的,怕哪里做得不好唐突祖母,后来才知道祖母是和善人,渐渐就不怕了,义母她,大概比我 还紧张吧……”
太夫人盯着阿桔,见她提及宁氏出身乡下时神情不似作伪,心中已是了然,宁氏跟长孙定时怕阿桔没有城府说漏嘴,连她也一起瞒了。
那边小丫鬟已经开始摆饭了,太夫人朝阿桔摆摆手,笑道:“别听你母亲的,祖母这边有你弟弟妹妹们陪,不少你一个,到是你义母孤零零的确实可怜,你还是陪她去吧。”
笑话,长孙离开之前特意找过她,请她帮忙照看媳妇,太夫人现在正希望跟长孙处好关系呢,怎么可能在他走后为难他媳妇?宁氏那边她只是背后出主意,秦氏真成功了长孙也只会怪秦氏欺负他娘,跟她半点关系也无。
太夫人已经打定主意了,在长孙没有厌弃村姑媳妇之前,她不会再擅自出手的,况且这个长孙媳妇唯唯诺诺的好拿捏,又没有惹到她,除了看不起她的出身跟一身小家子气,她还真没有拼着得罪长孙也要对付她的理由。
这样想着,太夫人瞥了秦氏一眼,警告她别再自作聪明。想看宁氏什么模样自己想办法,别推到她身上。她这辈子都不想再看到宁氏,请宁氏过来用饭,她怕自己会气死。
秦氏不明白为何太夫人前后变化这么大,好在今早她已经得了妙计,因此没有太过失望。
阿桔倒是很意外太夫人竟然没有留她,转念一想又释然。太夫人大概只是想留赵沉在这边吧,之前她不过是顺带的,如今赵沉不在,她也不是多招人喜欢的人,人家留她做什么?
露出一个略显失望的表情,阿桔起身告辞。
~
饭后,赵清赵涵两兄弟一起前往博闻堂,那是兄弟俩读书的地方。
“承安!”秦氏小跑着追了上来,等兄弟二人顿足回首,她也停住脚步,一边喘气一边招手示意赵涵来她这边,“娘有话跟你说。”
赵涵脸色变了变,父亲并不喜欢私底下他跟母亲多接触的。
赵清拍了拍他肩膀:“二哥先走了,还有两刻钟开讲,别迟到。”
赵涵道谢,等赵清拐了弯,他才朝秦氏走去,“母亲找我何事?”
秦氏扫了一圈,抓住儿子手腕就往一侧虽然干枯却茂盛的花树从里走,脚步飞快。
她这副样子分明是有悄悄话要说,赵涵觉得不妥,反手拽住秦氏,又挣脱她手,退后几步道:“母亲到底有什么话,在这里说便可。”偷偷摸摸的被人瞧见了,传到父亲耳里,没事也变成了有事。
他 一本正经,皱眉的模样像极了赵允廷,秦氏眼睛一酸,眼泪就落了下来,躲在树后道:“涵儿,你父亲跟我生气了,他说以后再也不想见我,涵儿你帮娘出出主意, 让你父亲别再怪我了好不好?娘各种办法都用过了,都不管用,实在没办法才来找你的啊。涵儿,你外祖父远在天边,如今京城里娘就你一个血亲,娘只能求你了 啊……”
她伤心落泪,又喊自己的小名,赵涵心里不是滋味儿,摸出帕子递过去让母亲擦泪,声音也软了下去,“母亲,父亲做什么都有他的理由,母亲与其求我,不如仔细想想到底哪里做错了,只要你真心悔改,父亲他,未必不会回心转意。”
他 太了解父亲,自从新皇登基国公府败了父亲再也不去母亲那边,他就清楚,父亲对母亲一直都没有动过心,不过是形势逼人而已,甚至如果不是外祖父依然手握重 兵,母亲是否能够留在侯府当侯夫人都不一定。赵涵也了解母亲,知道她是认死理的人,不会听他的劝老老实实地当个有名无实的侯夫人,只好给她一点希望。人孰 无过,或许,等到母亲真的悔改那一日,父亲也会心软?
无论如何,母亲想要求得父亲原谅,这条路只能她自己走,他帮忙,只会更惹父亲反感。
秦氏期待的根本不是这种回答。
她以为儿子会问她他能有什么办法,然后她再把劝他装病的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