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图霸业-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午时分,烈日高照,帝都君临城外的十里长亭,锦旗林立,兵戈萧杀。
大燕的文武百官正齐聚在十里长亭焦急的等着姬轻尘。
他们是上午早朝的时候得到消息说九皇子的车架已经到了君临城外,就特意出城迎接这位回国的质子殿下的。
因为这是大燕的惯例,但凡皇子到他国为质,返国时必须要盛情相迎。同时对出迎的人也有规定,像皇族弟子一个都不能少,朝中大臣必须有一半要到场,还得有八百羽林郎充当仪仗。
当下十里长亭中的这些人当中,就有姬轻尘的八位兄弟,宋王姬平、宁王姬弘昌、璐王姬文、临江王姬英、长沙王姬雍和还没有分王的七皇子姬满、皇子姬虔、十皇子姬延以及太子姬轻尘之子,被封为怀德郡王的姬钊。还有西蜀和东荒的两位质子,分别是西蜀王世子许祯和东荒少主百里景。朝中大臣中有刑部尚书郭兴、户部尚书唐俭和礼部尚书陈衍,右副都御史宇文士,左副都御史张宝相,黄门侍郎高颎,中书舍人王曾等。
再加上外围警卫的八百羽林骑,场面倒是非常宏大。
只是大家都听说九皇子的车架中午时分就能达到十里长亭,可自己已经在这里等了将近三个时辰了,眼见日头偏西,快到了旁晚时分,官道上还不见车架的影子,很多人已经有点不耐烦了,迎接的队伍就变得有点混乱和吵闹。特别是诸位皇子们休息等待的地方,八皇子姬虔就有点忍不住了,他见官道的尽头空荡荡的没有动静,开始埋怨的说道,“你们说这老九怎么这么的磨磨蹭蹭了吧!我们都快等了他三个时辰了还不到?”他一身淡黄蟒袍,头戴玉冠,雍容华贵,气度非凡。
“早上说已经到了汴桥渡口,想必是出了点小问题吧!八弟就别在埋怨了,再等等吧!”有人开口劝解道,说话的人同样是一身淡黄色蟒袍,只是身上的蟒袍跟八皇子姬虔相比较有点不同,衣服上绣的龙蟒和爪数不同,多了龙蟒多了爪。
蟒衣,自古便是象龙之服,与九五之尊所御龙袍相肖,但是少龙蟒又少爪。大燕王朝立国之时崇尚黑色,天子及百官朝服皆为黑色。可是自从北都之乱后平帝南迁到君临,对礼制做了诸多的改动,才有了现在的袍服规定,天子及其诸王和大臣们的袍服舍弃了往日的黑色,王朝之中的皇族可用明黄金黄以及杏黄颜色,龙蟒有弯立水、直立水、立卧三江水、立卧五江水、全卧水五种姿势,哪一级该用哪一种姿势又有严格规定,又以全卧水最尊,誉为团龙。所以像天子朝服的颜色是金黄色的,上面要绣上九条九爪龙蟒;太子的朝服是明黄色的,上面要绣八条八爪龙蟒;亲王的朝服是淡黄色的,上面要绣上八条七爪龙蟒;至于到了郡王的朝服,颜色依然是淡黄,可龙蟒的爪数要递减,是八龙五爪,下面依照爵位逐次递减,像普通的皇子就只能是五龙四爪。
八皇子姬虔的蟒袍就是五龙四爪,可见他现在还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皇子,没有被封王。再看跟他说话的这个人,一身蟒袍上绣着上八条八爪龙蟒,一看就是大燕亲王的朝服。而且能够称呼八皇子姬虔为八弟的人肯定是八皇子的兄长,可是被大燕封为亲王的儿子中这样的人只有三位,他们分别是宋王姬平、宁王姬弘昌及璐王姬文。只是以他平和的相貌和说话的语气判断,似乎不像是三皇子姬弘昌和四皇子姬平,那就只有二皇子宋王姬平了。
果然,就听见八皇子姬虔不悦的说道,“二哥,你这话说的,我又没说不等,只是觉得九弟太慢了,汴桥渡口到十里长亭不过四十里路,需要走一天的时间吗?”
姬虔表面上看似对姬平很尊敬,可话中的语气有点不善,显然两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好。
“九弟这次回国首先要在汴桥渡口沐浴更衣,然后要去宗庙祭祀才能回君临城。想他七岁就离开大燕到离国为质,到今天已经有十年了,宗庙祭祀的很多规矩和礼仪他都不懂,就是耽误点时间也能说得过去。”这时,就见人群中的四皇子璐王姬文开口说道。他同样是一身八条七爪的蟒袍,只是雍容华贵之中又多了一股淡淡的书卷气息,倒是要比二皇子姬平的平和更多了一份儒雅,而他说话的语气看似平淡,可说的话很有道理,其他的几位皇子听完就闭口不在言语,旁边的大臣们听到他的话都不约而同的微微点头。
“哼——!”人群中只有同样一身八条七爪的蟒袍一脸阴骘的宁王姬弘昌冷哼一眼。四皇子姬文似乎见惯了三皇子姬弘昌的冷漠,对于他的冷哼不予理睬,只是淡淡的一笑。
这时官道上突然传来了马蹄声,继而便见一支骑兵疾驰而来。马上的骑兵就是派出去迎接姬轻尘的二百羽林郎,他们身上穿黄色铠甲,猩红的披风,威风凛凛。而就见这二百羽林骑中间二辆大车正在缓缓而行,众人一看便知这就是九皇子姬轻尘的车架。
“到了,到了!九殿下回来了!”有官员低声喊道。
“是啊!今天终于等到九殿下!”人群中又有人喊道。
顿时,刚才还很散漫的人们都开始直起身子站在了自己的位置上。
这时的队伍已经越来越近,相距十里长亭不足一丈停下,就见二百羽林骑没有一丝凌乱的主动分开一条道,一身黑色蟒袍的姬轻尘在叶清臣的搀扶下轻轻走下了大车。
诸位皇子见到姬轻尘走下了马车就在姬平的率领下缓步迎上前,他们都是一身淡黄蟒袍,唯独姬轻尘一下车就一身黑色蟒袍,这让走上前的诸位皇子们跟姬轻尘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姬轻尘是在乘船到了汴桥渡口,准备沐浴更衣去宗庙祭祀时,才从侍女送上的朝服中才发现了自己蟒袍的颜色不对,不是规定的淡黄之色,而是大燕立国之初所使用的黑色。发现自己蟒袍的颜色变了,他就纳闷不已,立即去询问了叶清臣,得到叶清臣的回答说这是他的母妃为他准备的朝服,是他的母妃亲自一针一线为他亲手缝制的时,他才放心的穿在了身上。
“九弟,你可终于回过来了,你这一离开就是十年,让哥哥们好想啊!”姬平第一个开说,只是他看到姬轻尘的脸色有点苍白,还被叶清臣搀扶着时,又急忙问道,“九弟你这是?难道是生病了吗?”
“轻尘见过二哥!”姬轻尘一下车就就认出了姬平,见姬平上前就立即施礼。而他身边的叶清臣也跟着他一同向姬平施礼,礼毕,便向姬平解释道,“回宋王殿下,九殿下刚上桥山就遇到了刺杀,受了点内伤,这才耽误了时间。”
“什么?”姬平大惊失色,他匆忙抓住姬轻尘的手,关切的问道,“九弟你在桥山遭到了刺杀?究竟是什么人这么大胆敢在桥山动刀剑?你的伤势严不严重?”
叶清臣的声音不大,可他的话一出口,跟随在姬平身边的诸皇子都听到了,他们突然间听到姬轻尘遇到了刺杀就不等姬轻尘跟他们一一见礼,匆忙上前询问他的伤势。面对众人七嘴八舌的询问伤势和详情,姬轻尘有点头大,只能简单解释一番,又说自己受的是内伤,没什么大碍,只要调养几日就好,诸位皇子这才松了一口。
这时姬平才开始向姬轻尘他介绍眼前的诸位皇子。
姬轻尘又跟自己的几位兄弟们一一见礼,只是跟诸皇子见礼的时候有两个人对他表现的很不不善,这两人分别是宁王姬弘昌和八皇子姬虔。看到姬弘昌跟姬虔对自己言语不善,姬轻尘自己很纳闷,自己今天刚回君临又怎么就得罪了这两位呢?只是现在他即便心有疑问也只能将这份好奇压在心里,继续跟着姬平向迎接他的大臣们见礼。
两人走到百官面前,姬平就开始向他介绍向他介绍刑部尚书郭兴、户部尚书唐俭和礼部尚书陈衍三人,只是介绍到礼部尚书陈衍时姬轻尘的目光落在陈衍身上多停留了几秒,因为陈衍是当时大儒,同样又是大燕名将陈庆之之后。当一个人没有继续秉承祖上余威和人脉战争沙场建功,而是弃武从文以科举入仕,成就了一番功业,那么这个人的就这份魄力和见识就足以让人敬而生畏。
陈衍就是这样一个人。
所以姬轻尘心里非常的敬重陈衍,同样欣赏陈衍的魄力。
等到姬平向姬轻尘介绍完出迎的百官,他正准备送姬轻尘上车时突然从君临的方向疾驰而来一支二十人的羽林郎骑兵,这支骑兵在十里长亭十丈外停下,然后就见从马背上跳下一名内侍,他年级虽然已有五十可步伐轻盈,没几步就走到了姬轻尘,高声向姬轻尘说到陛下有旨宣九皇子姬轻尘立刻到御书房觐见。
姬轻尘一愣,没想到父皇会这么着急的见自己,难道是为了桥山遇刺一事吗?只是面对眼前这个气势威严又身形矫健的宦官,他终究还是识趣忍住了自己的疑惑没有向对方询问而是立即领旨,向二皇子姬平和众人告辞一声,便疾步回到自己的马车上跟着这支羽林郎匆匆向君临的方向而去。
第二十二章 父子对答
更新时间:2013…09…27
姬轻尘跟随羽林骑进了君临城穿过朱雀大街就到了朱雀门,因为朱雀门是皇城的正门,只要入了朱雀门就到了皇城,皇城内不准行人骑马乘车,他到了朱雀门就只能下车步行去御书房。
下车后的他本来还有话要跟叶清臣说,可发现一车刚才前来传旨的老内侍就已经等在了车旁,他便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只能长话短说,向叶清臣道,“舅舅,这几天茗烟就先住你的府上了!”
叶清臣便点头答应,既然燕帝没有召见他,他不能去觐见皇帝,只能先到鸿胪寺复命,再回家等待圣旨的传唤。
交代完茗烟的去处姬轻尘就向身边的内侍说道,“这位公公请!”
“殿下请!老奴这就为九殿下在前面带路。”老内侍恭敬的回道。他怕姬轻尘远离燕国十年已经记不清宫内的路,就在前面领路,姬轻尘跟在他的身后,两人向太极宫的侧殿甘露殿走去!
太极宫是都城君临皇城的第一处大的宫殿群,有殿、阁、亭、馆三四十所,加上东宫尚有殿阁宫院二十多所,是构成都城君临一组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其中大殿有太极殿、两仪殿、承庆殿、武德殿、甘露殿等。而除主要政殿太极殿、两仪殿之外,甘露殿就是皇帝在内宫读书之处,御书房就在甘露殿。
这一路上姬轻尘跟在老内侍身边一句话都没有问,老内侍一句话都没有说,只是路过太极殿时他发现不管是巡逻的大内侍卫还是宫中内侍,对自己身边的这名老内侍都很恭敬,这让姬轻尘对身边这名其貌不扬的老内侍的身份产生了好奇心!
两人绕过太极殿,又穿过一条御道,再经过一处园林走廊就到了甘露殿的御书房外。
这时老内侍转身向姬轻尘说道,“请九殿下稍等,老奴这就去为殿下通报。”只是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见从御书房走出来一名年轻的内侍,这名内侍躬身走到老内侍身前,恭敬的说道,“魏公公,陛下说让九皇子现在就进去。”
被称为魏公公的老内侍向年轻的内侍说道,“张让,殿下既然到了,你就下去吧,这里有老奴伺候就行了。”说着向姬轻尘躬身说道,“九殿下请!”
姬轻尘稍微整理了一下衣衫,跟着被称为魏公公的老内侍踏进了御书房。
他刚踏进御书房时心里也有点紧张,毕竟跟父皇已经十年没见了,这次又这么急着召见自己,他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心中有点忐忑。只是当他走进御书房,发现御书房内的陈设跟十年前没有变化,房间里有除了一张玉案、一张椅子和一张休息用的玉榻外就剩下了巨大的放满了各类书籍的书架,这一刻他的紧张万分的心一下子又恢复了镇定,因为书房既然没变,依旧是十年的书房,他肯定自己的父皇没有,还会是十年的那个父皇。
然而当姬轻尘走到御书房的玉案前时燕帝正在伏案翻阅奏章,可是姬轻尘就这样静静的注视着眼前这个只有五十多岁但早已是须发花白腰身佝偻的父皇时他被怔住了,他怎么也想不敢相信当初睥睨天下率领三十万大军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的父皇现在尽然平凡的像一个老人,身上除了不时的露出的隐隐的霸气外,就只剩了一脸的倦意和无尽的疲惫。
父皇老了,父皇是真的老了啊!
刹那之间,他心头一酸,猛然低下头死死的压住了自己眼中的泪水,语气哽咽的喊道,“父皇,儿臣回来了!”
“噢!是九郎!能回来了就好。朕听说你在桥山遇到了刺客的刺杀受了伤吧,那就起来坐着说话吧!”燕帝没有抬头而是继续批阅奏章。
“多谢父皇!”姬轻尘强自忍住没有哭出声,缓缓起身。这时魏公公已经将一把椅子放在了他的面前,他恭敬的落座。
燕帝继续批阅奏章,姬轻尘则是静静的坐在椅子上沉默不语。
御书房是里外三进的宽阔大房间,两人都不说话,一下子就陷入了良久的寂然。窗外柳林的鸟鸣隐隐传来,沉沉书房静得山谷一般。
待燕帝批阅完奏章,他突然抬头问道,“九郎,你恨父皇吗?”
姬轻尘一惊,他不知道父皇为什么会有这么一问,不敢正视燕帝,低头沉默不语。
“这么说,你还是恨父皇了?恨父皇让你去离国为质,一去就是十年,不闻不问?”燕帝叹息道,就像是一个满怀内疚的老人。
“父皇,儿臣没有,儿臣不恨父皇,只恨自己不能为父皇分忧。”姬轻尘诚恳的回答道。这不是他的敷衍之词,而是肺腑之言。原本他对燕帝是有恨意的,十年为质,将自己的生死交给别国,没有亲人,没有自由,只有想囚徒一样的生活,又岂能不恨。可是就在刚才,看到燕帝的一刹那间,看到一个为了大燕江山社稷而操劳了三十年的老人,他心中的恨意尽然就这么消失了。
“恩,这次你回燕路上遇到了诸多不测。你放心朕一定会为你讨回公道。至于你在宁州城下斩杀了华西雄,这是他自己渎职卖国,罪该当诛,朕不会怪罪于你。”说到国事上时,刚才还温和可亲的燕帝突然间表情变得很严肃,冰冷冷的话中充满了萧杀之气。
“多谢父皇,宁州之事确实是儿臣鲁莽所致,不顾大燕的律令就擅自斩杀边关大将,给父皇惹了麻烦,儿臣甘愿受罚。”姬轻尘立即起身向燕帝请罪道,“至于儿臣在回燕的路上遇到这两次的刺杀,就请父皇为儿臣做主。”
燕帝这句话中的含义他懂,就是说燕帝不会追究他擅自斩杀了华西雄的罪名,同样也不想太过追究他回燕途中遇到的这两次的遇刺,对他回燕的路上遇到的这两次刺杀,燕帝想息事宁人。
对于燕帝说出这样的话,回燕途中的姬轻尘早就想到了!
因为虽说两次刺杀都差点让他丢了性命,说他不想找出真正的幕后主使是谁?不想杀死这个人是假的。可是他心里很清楚,能够不知不觉的让北戎骑兵和东荒铁剑这两支劲旅偷偷的越过两国的边境,再遣送到大燕境内埋伏在自己回燕的途中截杀自己,能够筹划这样截杀的人绝对不是泛泛之辈?既然对方敢做出这样大逆不道的刺杀行动,就肯定已经想好了事后要被彻查的对策,所以他觉得即便是现在大张旗鼓的追查,肯定也不会得到什么有用的线索,既然得不到结果何不就息事宁人,让对方放松警惕,自己一方再暗地里偷偷调查呢?没准这样还能得到一些蛛丝马迹呢!
他清楚这也是燕帝的想法。
燕帝对姬轻尘的回答很满意,眼中露出了欣赏之色,不过只是一闪而过,就继续说道,“你能这么想,父皇很欣慰。今天急着将你召到御书房,就是想听一听你的意见,刚才兵部传来了关于宁武关的消息,说离国宁武关守将木峰已经被调离,现任宁武关的守将为孙宗翰。你久在离国,比较了解离国当下的形势,对于离国这次边防的将领调动,你有什么意见和看法?”
自己大师兄木峰会被调离宁武关,这是姬轻尘早就预料到的结果,毕竟大师兄木峰在宁武关前一刀斩杀了自己的副将萧翰,即便他在上京城有老师李青衣照应,又有离国新君的庇护,可离国萧太后也不是泥捏的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只是让姬轻尘吃惊的是,他认为大师兄木峰镇守宁武关多年,就是离国萧太后就是想调离他,怎么也得过段时间,首先会安排一个副将慢慢的控制住宁武关的兵权,才会将他调离,这样比较稳妥,没想到这次萧太后会变现的这么强硬,大师兄刚杀了副将萧翰还不到一个月就被调离了宁武关。
宁武关不但有数十万的离国精锐铁骑,还有离国唯一的一支重骑兵铁浮屠,这支骑兵时离国战神李药师创建的,而大师兄木峰又是铁浮屠的主将,难道萧太后就这么自信这个新上任的宁武关主将孙宗翰能够服众,能够调动的了这支离国重骑?
有了这层怀疑,他便向燕帝问道,“父皇,不知道兵部可有孙宗翰个人的详细资料?”
“大燕在离国的暗卫本就不多,孙宗翰之前一直在离国的西京城做留守,不过只是一个小小的北院偏将,兵部就没怎么重视这个人。”燕帝皱眉道,“难道,离国这次对宁武关的将领调整跟这个人有关?”
“以儿臣来看,要是不论孙宗翰这个人,单就以这次调动宁武关主将分析,这是离国内部权力斗争的结果,是萧太后跟离国新君之间的权力博弈。”姬轻尘很肯定的说道,又将自己是怎么再宁州城下被萧太后派出的萧翰阻拦不能出关,自己的大师兄木峰又是怎么帮助自己斩杀了萧翰,让自己安然离开的宁武关的事情跟燕帝说了一遍。
燕帝听完后脸上的凝重之色减少了很多,“以你这么说,木峰的调离跟他斩杀了宁武关副将萧翰有关。那么离国这次调孙宗翰镇守宁武关,想必不是针对我大燕。”
“父皇,这只是儿臣的愚见,至于离国这次调孙宗翰镇守宁武关是否针对大燕,我们也不能放松警惕。”姬轻尘立即劝谏道。
“你说的对,军国大事不能儿戏,不能仅凭这点情报就能判断离国这次对宁武关将领的调动不是针对大燕,这件事情朕还会再跟兵部详细商议,你今天刚回君临,又受了伤,这几天就回去好好调养吧!等过段时间朕再让兵部调拨你两营兵马,你再准备来年的校场较技。现在快去看你母妃吧,想必她等你已经等不及了。”燕帝眉头舒展,看了一眼,发现姬轻尘满脸的疲惫之色,罕有的语气温和的说道。
“多谢父皇!儿臣告退!”见燕帝不再询问自己太多关于离国内政和宁武关的情况,姬轻尘顿时松了一口气,躬身缓缓的退出了书房。
因为他在离国做过很多事情,现在还不便于跟燕帝详说,要是现在就说出来让朝中百官知道了,肯定又会引起风波。
第二十三章 兄弟聚会
更新时间:2013…09…28
出得御书房,姬轻尘远远就看见刚才这名叫张让的内侍还在门外等候。看到他张让就像见到了自家老祖宗一样,疾步上前,躬身说道,“殿下,德妃娘娘就在千秋殿等你,请殿下随我来。”
大燕平帝将都城迁到君临时鉴于褒姒之祸便对后宫做了不小的改动,他明确规定在皇后之下设四妃,分别是贵淑德贤四妃。四妃之下是九嫔,即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然后才是婕妤和美人、才人各九人曰二十七世妇,再下面就是宝林和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曰八十一御妻。
平帝这样规定,就是是为了杜绝后宫嫔妃数量太过庞大影响到君王日常生活。所以现在的大燕皇宫并不像传说的三宫六院三千嫔妃那么夸张。
姬轻尘听张让说德妃娘娘在等他便有点不解,“德妃”是他母妃的封号,他见张让从御书房走出来,就猜测他肯定是侍奉燕帝的内侍,现在怎么又会向自己传达母妃的话呢?就开口问道,“你是?”
“回殿下奴才叫张让,是德妃娘娘身边的内侍。”张让回答的很干脆,见姬轻尘还有点疑惑,他就解释道,“德妃娘娘听说殿下已经入城,知道殿下肯定会到御书房觐见陛下,就让奴才到御书房来看看殿下,刚才殿下在御书房跟陛下说话,奴才不敢一个人回去想娘娘复命,就只能在门外等候。”
听完张让的解释姬轻尘才明白刚才是怎么回事。
千秋殿距离甘露殿不远,片刻他就跟张让到了千秋殿前。这时他远远的看见一名宫装少妇在十多名侍女的拥簇下出了千秋殿,正缓缓的向自己走了过来。他仔细一看,发现这名宫装少妇尽然就是自己的母妃——大燕的德妃娘娘。
十年不见,他都快记不起母妃的样子了,现在再次相见,刹那间他已经忍不住泪水连连,疾步上前,猛然“扑通”一下跪在了宫装少妇面前,语气哽咽的说道,“母妃,尘儿回来了!”
德妃也是十年没有见自己的儿子了,才会不怕燕帝的怪罪而姬轻尘刚入城就急匆匆的遣张让去御书房,现在骤然间见到儿子,就是做了心里准备,她还是愣了一下,才一把抱住眼前的姬轻尘,“尘儿,你终于回来了吗?”
“恩!母妃,是尘儿,尘儿要陪在母妃身边,尘儿今后再也不会离开母妃了!”姬轻尘低声说道。
德妃现在已经喜极而泣,只是欣慰的点头。
母子两人痛哭了一场,德妃才将儿子接进了千秋殿,然后吩咐侍女给姬轻尘沐浴更衣,便开始询问这十年在离国为质的生活过的怎么样?眼中满含关切之意。姬轻尘便毫不保留的将自己在离国的生活向德妃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德妃听完之后心疼的不行,几次差点落泪,终究还是忍住了,只是她的眼圈红红的,显然很伤心。
让姬轻尘好一阵安慰!
吃完晚膳,德妃知道姬轻尘在桥山受了内伤,就让御医为他诊治,御医看完之后说九殿下没什么大碍,只需要多休养几天就好,德妃这才放心,让姬轻尘住在了千秋殿。
第二天,姬轻尘就匆匆搬到了宗正寺早在他离开离国上京城是就准备好的府邸。德妃知道儿子今年已经十七了,只要过了这个年就到十八加冠的年纪。大燕宗法规定,皇子十八岁加冠之后就不能住在皇宫,而是要在宫外开府自立。所以见儿子就要入住新府邸,她也没有强加阻止,说了几句暖心的话,就将身边的二十多名宫女和张让派到了姬轻尘身边。燕帝在听说姬轻尘已经搬出了宫入住了新府邸时也赏赐了他不少东西给姬轻尘,光银钱就十万贯,解决了姬轻尘在钱财方面的困窘。
新府邸早已收拾妥当,再加上姬轻尘身边除了德妃派过来的二十多个宫女和一个太监外就只有宗正寺派给他的二百名侍卫,不需要他再动手,所以这次入住新府倒是比较轻松,没怎么费心。
不过就在他刚搬到新府还不到三天便收到了二皇子的传话,说众兄弟见他已经开府自立,准备过几天前来祝贺,让他确定一下具体的时间,准备一下。姬轻尘知道只要皇子开府自立,众兄弟都要前去祝贺,这是大燕宗法规矩的,自己不能废,就立刻找张让商议该怎么举办这个宴会,现在他也就只剩下张让一个人可以商议了。张让不愧是出身千秋殿的内侍,没几句话就将这次宴会所要准备的东西和注意的事项跟姬轻尘说了一遍,姬轻尘听完张让的解说就很放心的将这件事情交给了他。
这日,宴会还没开始,位于西街崇仁坊的九皇子府中就开始忙碌了起来。等到了下午时分,众皇子就陆续到了姬轻尘的府上。第一个到的是太子之子怀德郡王姬钊,姬钊虽然只有十一岁,可他是太子之子,是大燕的皇长孙,又已经封王,有资格参加这样的宴会。
姬钊刚下车看见姬轻尘已经迎出了门就立即上前躬身施礼道,“侄儿姬钊见过九叔,可不敢让九叔出府相迎。”
他的言行举止非常得体,这让姬轻尘不由的佩服太子妃教育子女的能力。
“你这话说的,你能来九叔的府上九叔心里就非常高兴,出门相迎又怎么了,都是自家人就别说这些客气的话。”姬轻尘笑着说道。
“侄儿知道了,那今后可要少不了到九叔府上唠叨了。”姬钊很圆滑的回答道,不愧是出生在帝王之家,仅仅只有十一岁,他就能这般对答自如,有了这般的心性,很不简单。
姬轻尘笑着说好,正准备吩咐张让将姬钊迎进府中,就见十皇子姬延已经在数十名羽林郎的护卫下到了门口。
十皇子姬延是当今燕帝最为宠爱的杨贵妃的儿子,今年已经有十四岁。他深受燕帝的宠爱,自视甚高,有点目中无人,对姬轻尘这个陌生的九哥又没什么好感,这次能来完全是杨贵妃的意思,下了车架向姬轻尘躬身施礼完毕就不在多说话。
姬轻尘对姬延的冷漠也不予计较,立即让张让将姬延和姬钊两人迎进府中,他继续在门口等待其他诸皇子。
不多时巷子口就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然后姬轻尘就发现八皇子姬虔尽然是骑马而至,身边没有一个侍卫,有点特立独行的样子。
八皇子是太后之子,是太子的亲弟弟,诸位皇子中他是真正的嫡子。只是在十里长亭迎接姬轻尘时,他就对姬轻尘充满了敌意,现在两人又见面,自然是话不投机半句多,简单的行礼客气了几句,姬轻尘就将他迎到了府中。
姬轻尘将八皇子迎进府中,就听下人急匆匆的前来向他禀报说四皇子和七皇子到了,他立即出门相迎,刚走到府门口就发现四皇子和七皇子已经下了车架,正在笑吟吟的看着他府门口的匾额。
四皇子的母亲就是燕帝的四嫔妃之一的淑妃,所以他在诸皇子中的身份很高贵,又因为他长的像燕帝,又是诸位皇子中最有才学的一个,深的燕帝的喜欢。至于七皇子,他的母亲虽然只是九嫔之一的昭仪,可他的舅舅不简单,是当今西蜀的蜀王,他的身份也不低。
看到四皇子和七皇子两人正在端详自家门梁上的匾额,姬轻尘倒是觉得两人很是闲情逸致,就笑着说道,“四哥、七哥,看到这么入神,难道轻尘府邸这匾额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九弟,你知道你这信府邸门梁匾额上的这幅字是谁写的吗?”四皇子姬文笑着问道。
姬轻尘知道四皇子姬文和七皇子两人非常的喜欢书画,才会走的比较近。四皇子姬文精于书画,尤其是书法方面的造诣非常深,隐隐已有大家风范,现在他向自己询问匾额上的字,话中隐藏了考校的意思,便仔细端详了一下自己府邸匾额上的烫金大字,沉吟了一下说道,“匾额上的四个字写的大气磅礴、雄强豪放深的颜体书法的精髓,只是相比之于颜体又多了几分伟岸宽薄、苍劲之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