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图霸业-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制这支军队,到时候跟大燕一战时才能一举攻下大燕的宁州。
而木峰统领二十万大军南下到了上京城,他在城外接受了燕帝和萧太后的践行后就率领大军快马加鞭的赶到了宁武关。
因此既然对大燕发动战争,他的准则就是兵贵神速。
以离国全国支持,倾四十万大军攻打大燕的宁州城,要是还攻不下宁州,离国很有什么颜面敢说的天下强国?
因此,他才会这么急着行军。
而他率领二十万铁骑到了宁武关时,宁武关已经集了之前下令结集的二十万大军,这二十万大军早已准备妥当,正在等待木峰这位大元帅。
因此木峰一到宁武关,有了这二十万大军,再加上他自己的二十万铁骑,他的兵力正好达到了四十万大军。
四十万大军在他的一声令下冲出了宁武关杀向了宁州城。
柳东楼为了防止离国铁骑南下,特意在宁武关附近部署了一支游骑兵,人数大概在三千左右。
可是木峰的大军一出关,活动在宁武关的大燕游骑兵还没有回过神,就被他派出的斥候杀了干干净净。等到四十万大军出关的消息传到宁州城时,木峰的大军距离宁州城也就只有三百里了。
这时的柳东楼收到了木峰的亲率四十万大军攻入宁州的消息,又是吃惊,又是惊恐。
吃惊的是木峰的行军速度太快,尽然派出了大量斥候在出关之后就斩尽杀绝了他的斥候马队,快速到冲到了距离宁武关只有三百里的地方,惊恐的是木峰四十万大军,还有四万铁浮屠重骑兵,这样强悍的实力不是他十万宁州铁骑和六万步卒能够对付的。
可是木峰的大军已经杀到了距离宁州城外三百里处,他现在想做出部署已经来不及了,就只能死守宁州城,等待朝廷的援兵。
因为只要木峰破了宁州城就等于攻占了宁州一样。
因为宁州城一失守的话整个宁州就将会沦陷,到时候就是他柳东楼不战死,大燕枢密院也不会放过他。
再说宁州是他柳氏的根基所在,他舍弃了宁州,柳氏就没了根基,今后还怎么跟七大世家争锋,还怎么支持自己的外甥姬弘昌呢?
因此,当消息传到宁州城时,柳东楼在愣了一下之后就恢复了往昔的神情,立即召集宁州诸将商议军情。
木峰的大名他早已听说过,对于木峰亲率四十万大军攻打宁州,他只是一瞬间就做出了决定,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因此就在召集了宁州军诸将商议军情之时,他就提出了派出一万铁骑试探一下木峰大军的实力。实际上,他是想见识一下木峰在骑兵战中的才华,是否像传说中一样,是离国的另一个李青衣。
因为他要面对木峰,就只能试探出木峰的真正实力,才能针对性的做出部署。
诸将对柳东楼的建议没有反对,大家都同意他的建议,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嘛!因此就在会议结束之后柳东楼便派出了一支一万人的骑兵出城,前去试探木峰的先锋大军了。
第二天,柳东楼在宁州城里等了很久也不见回报消息的斥候,他焦急不已,就登上宁州城楼,他在城楼上等了很久,才见遥远的天空出现了一骑,这单人独骑走近宁州城时他才发现是宁州铁骑中的一员。
而就是这一员已经在马上奄奄一息的士卒给他传回来一个消息,他派出的一万精骑遇到了木峰派出的两万先锋大军,双方一战,一万宁州铁骑全军覆没。
这一刻,柳东楼沉默了。
一万骑兵遇到对方两万铁骑,尽然是一个全军覆没的结局。
这让柳东楼不但没有试探出木峰骑兵的实力,反而折损了一万精骑,让他非常的心疼不已。
对于木峰的四十万大军而言,损失一两万没什么,可对只有十万骑兵的他而言,损失一万人吗,这损失有点惨重。
因此,就在这一刻他决定了死守宁州城。
……
李长征率领十万大军匆匆赶到西州时西蜀大军没有出关。
他到了西州都督府之后手中有十万北辽铁骑,再加上西州都督府原本就有五万守军以及接到姬平的命令退回去的五万大军,一时间他的手里的大军人数就达到了二十万之众。
这是一支以北辽铁骑为主,以西州都督府步卒为主的步骑混合大军。
这支大军一出现在西州都督府就震住了西蜀。
因为西蜀为这场大战一共出动才二十万大军,还是以步卒为主,骑兵只有八万。双方在兵力上相比,他们就比李长征逊色很多。而且他们还收到消息,说李长征率领北辽铁骑南下到了西州,这让他们一下子有点不知所措。因为他们敢于出动二十万大军,是因为不惧怕姬平在西州时战斗力不到五成的渣滓大军,可是对上将北戎灭了国的北辽铁骑,西蜀人就没有自信心了。
这不是缺乏自信的问题,而是西蜀人有自知之明。
他们很清楚自己的长处是什么,就是步卒的战斗力很强悍,可是骑兵的战斗就很弱。而北辽铁骑可是不属于离国铁骑的存在,对上这样一支骑兵,自己还有不输的道理。
因此当李长征的大军集结在西州都督府时,西蜀延迟了出兵的时间,他们的大军赶到剑门关就停住了,没有再继续向关外行军。
因为出了剑门关就是大燕的国土,他们怕在没有搞清楚李长征大军的实力之前,贸然出兵只会徒增自己的伤亡。对柳东楼而言,木峰的四十万大军攻打宁州是因为离国财大气粗。可对西蜀人而言,李长征二十万大军死守西州,同样是财大气粗的表现。
就因为这样李长征到了西州后半个月时间过去了可是西蜀方面还没有动静。
这种情形持续到了姬轻尘打败了李牧之将李芳派到他的身边,这时的西蜀才有了举动,他们爬出了两万西蜀精兵为先锋大军出了宁武关踏上了大燕的国土。
李长征在收到斥候的消息时,就果断的派李芳率领两万大军迎敌,一万骑兵和一万步卒,他想要杀鸡儆猴,想给西蜀人看看大燕大军的厉害。
而李芳也是跟随在李牧之身边,熟悉骑兵战的将领。他舍弃了行动缓慢的一万步卒,仅用一万骑兵就击溃了西蜀两万大军。
又利用西蜀步卒行军速度缓慢,用骑兵堵住了西蜀大军返回的路线,让及时赶到战场上的一万步卒参战。
就这样他用一万骑兵和一万姗姗而来的步卒就全歼了两万西蜀先锋大军,而自己一方只损失了三千人马。
这一战让李芳扬名西州,让李长征扬名西蜀,这一战同样让北辽铁骑在西蜀更是声名远播,使得西蜀人已经将北辽铁骑跟离国铁骑放在了一样恐怖存在里面。
而西蜀人在吃了这个大亏之后就收敛了自己的野心,屯兵在剑门关不敢出兵。
因此在西州的战场上,有了李长征和十万北辽铁骑镇守,西蜀倒是没有采取什么大规模的征伐。
至于夷州战场上,情况则恰恰跟西蜀相反。
岭南夷族一口气出动了二十万大军,而且还是岭南夷族的精兵,他们一举攻破了夷州跟岭南夷族的门户,大军攻入了夷州城下,将夷州城为了结结实实。
而且岭南夷族好杀成性,他们占领夷州之后大肆杀戮大燕在夷州的百姓,还大肆的掠夺夷州百姓的财产等。
这种举动不尽让大燕百姓愤怒不已,更让大燕朝堂上的群臣愤怒不已,要不是大燕正在经历内斗,估计群臣都要一致建议大燕对岭南夷族开战,消灭这个没有人性的部族了。
因此对于大燕来说,三国出兵攻打大燕,真正的敌人不是西蜀,而是夷州的岭南夷族和宁州的离国铁骑。
就像在大燕百姓中的传言一样,说要是让大燕的百姓来选的话,他们宁愿自己的家园被宁州铁骑占领也不想让岭南夷族占领。因为已经建国三百多年的离国人,他们经过数百年的沉淀,早已摆脱了杀戮和嗜血,对待占领了的大燕国土以及百姓,他们采取的是同自己的百姓一样的政策,而不想岭南夷族一样非我族类必将杀净。
可见岭南夷族在大燕有多么的作恶多端。
而这就是姬轻尘向速战速决,想立即结束内斗,准备团结大燕一切力量一致对外的真正原因。
因为再这么下去,大燕就会失去民心,到时候大燕就是打败了岭南夷族也会败给离国铁骑。
第三百一十二章 遗诏
更新时间:2014…04…24
“你——你们想干什么?”崔皇后怒气攻心,目光冷冷的注视着姬轻尘吼道。实则在这一刻,他不止在吼斥姬轻尘一个人,同时还在吼斥李牧之和白晋以及三王。因为就在她看到三王跟李牧之和白晋一起走进大殿的一刻,再想到姬轻尘大军围困了太极殿,就似乎猜到了姬轻尘这么做肯定跟三王和李牧之以及白晋达成了什么协议。
只是崔皇后吼斥完之后谁都没有答话。
因为殿内的群臣早已被姬轻尘的举动给震住了,他们有点惊慌的注视着走进大殿中的李牧之和白晋以及三王。但凡政变都要流血,而今天要是姬轻尘真的政变了,大殿里有一半人就要命丧黄泉。因此大家才会将希望寄托在三王和李牧之以及白晋的身上。
而白晋和李牧之以及三王都没有正看看大殿内的群臣。
就听白晋向姬轻尘说道,“殿下,既然陛下已经将放遗诏的地方告诉了你,你就当着大家的面开启遗诏吧!”
白晋的话铿锵有力,大殿内的群臣都听到了。
大家在听到白晋的话之后一愣,随即将目光移向了姬轻尘。因为他们谁都没有听错,找白晋是在说燕帝留下的遗诏。白晋的话不会骗人,难道陛下真的留下了遗诏?
群臣在这一刻,将目光紧紧的盯在姬轻尘的上。
而这一刻还在发怒的崔皇后也是一愣,继而身体有点颤抖的将目光移向了白晋,大声吼斥道,“白晋,你在胡说什么,陛下什么时候留下过遗诏?”
“对啊!白晋你可不要乱说,父皇什么时候留下过遗诏就连我母后都不知道,老九他知道什么?”姬虔也出言吼斥道。
到了这种关头,他对白晋的称呼也变了,再不称呼白晋为晋侯了,而是直呼其名。而崔景升比较淡定,可脸色同样很苍白,他很清楚要是燕帝真的留下了遗诏,那不管他跟崔皇后做出了什么样的决定,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遗诏一出他们一切都将完蛋。
只有群臣不敢开口说话,他们已经看出来了,这明显是三王联合北辽王姬轻尘和白晋以及李牧之在针对崔皇后和崔景升。
三王的实力就足够庞大,再加上李牧之和白晋这两个军方大佬,就足以压住崔皇后和崔景升一头了,现在又有一个以铁血著称的北辽王姬轻尘,崔皇后和崔景升岂能还有翻盘的机会?
因此在这一刻,就是以前支持崔皇后和崔景升以及姬虔的查慎行等人也退缩了,面对殿外数万的铁骑和殿内杀气腾腾的骁骑营侍卫,保命才是上策,其他的像效忠和卖命之类的全是假的。
“晋侯,父皇遗诏就放在太极殿的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你派人取下来就可以了。”姬轻尘说道。
这是燕帝告诉他的,至于真的有没有遗诏他自己也不清楚。而这就是他率领三万铁骑围住皇城的原因,因为他怕这是燕帝设下的圈套。要是这样的话,他这句话一出口而取不出遗诏,恐怕不止得罪了白晋和李牧之,还会得罪大殿内的群臣,才有了这样的准备。
“来人,取下正大光明匾额之后的遗诏!”白晋吩咐道。
可是大殿已经被姬轻尘的铁骑围住,太极殿内也被骁骑营占领,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领命去取正大光明匾额之后的遗诏。
因此白晋的话一说完,大殿里群臣沉默了,尽然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取。
“还是晋侯亲自去取吧!”姬轻尘对白晋说道,这也是他在来君临之前想好的,因为白晋的威名,只要白晋取下遗诏,说遗诏的真的,就不会有人怀疑他的假的,才让姬轻尘决定这么做。
“既然大家都不愿意,就让老夫来吧!”白晋说道,神情激动的走上了大殿的台阶。
这时骁骑营士卒已经搭好了架子,让白晋走上了架子,将架子移到了正大光明匾额下面。白晋站在架子上,伸出双手探到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尽然双手捧出了一个盒子。
群臣看到这个盒子,一下子将目光移到了白晋的手上。
而崔皇后看到白晋取下的盒子她的脸色就更加苍白了,眼中尽然出现了死灰色。因为她比谁清楚,只要燕帝以这种方式留下了遗诏,遗诏中继承大燕皇位的人就不可能是姬虔了,不然何必费这么大功夫将遗诏放在这里呢?不就是不信任自己,怕自己私自拆看遗诏吗?
“李将军,你和裴丞相一同去验证晋侯手中盒子的真假,我们再开启这个盒子吧!”姬轻尘说道。他让李牧之和裴文矩验证盒子的真假,就是想让李牧之和裴文矩告诉殿内的群臣,遗诏是真的,因为盒子的密封没有拆过。
果然姬轻尘话音一落,李牧之和裴文矩两人上前,仔细查看了良久盒子,就向众人说道,“盒子是真的,是陛下亲自密封好的,没有拆开过的痕迹——”
他们两人是仅次于白晋的存在,只要他们两人说盒子没有开启过,密封保存完好,大部分人都会相信他们的话。
“那就请三位看父皇的遗诏吧!”姬轻尘继续说道。
他的话音一落,早已被这一幕吓的震住的姬虔回过神来想要抢上前去拆遗诏,只是他的身体刚一动,脖子上就多了一柄战刀,是一名骁骑营侍卫的战刀。
这柄刀就像铁水一样将姬虔冻结在了原地。
而原本的三王和诸皇子以及群臣听到姬轻尘的话正准备上前查看遗诏,可是看到姬虔受到的待遇,他们硬是生生止住了自己的步子。
白晋和李牧之以及裴文矩脸色潮红,非常激动。
因为就在大燕处于内斗,就要分崩离析的时候,燕帝的遗诏突然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这就等于皇位有了归属,而从此大燕就要结束内斗一致对外了,他们又岂能不高兴?
“两位请吧!”白晋压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向李牧之和裴文矩说道。
“晋侯请!”裴文矩和李牧之客气道。
三人上前,将盒子开启了密封,白晋取出了遗诏,快速看完,就不动声色的将遗诏交给了李牧之,李牧之快速看完,就将遗诏交给了裴文矩,裴文矩看完遗诏,跟白晋和李牧之对视了一眼,将目光移向了姬轻尘。
可是就在裴文矩正要开口说话时姬轻尘却出言说道,“晋侯、李将军和丞相,是否让本王也看看遗诏上面的内容?”
裴文矩再次将目光移向了李牧之和白晋,三人相互用目光交流了一下,微微点头,裴文矩就将遗诏递给了姬轻尘。
而姬轻尘接过遗诏,快速的看完遗诏上面的内容,他的脸色变得有点苍白。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就向群臣说道,“遗诏上的内容本王已经看过了,将让本王念给大家听吧!晋侯和李将军以及裴丞相以为如何啊?”
白晋和李牧之以及裴文矩神色古怪了看了姬轻尘一眼,又相互看了对方一眼,就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见三人没有异议姬轻尘将目光移向了众人,开口大声念道,“大燕天子诏曰:有皇四子姬文,秉性上佳,善文辞,攻政务……”
不管是谁,当听到姬轻尘念出四皇子姬文的名字时,大家都愣住了。就连白晋和李牧之以及裴文矩三个看过遗诏的大臣听到姬轻尘念出的这段文字时也愣住了,他们不敢相信的将目光移向了姬轻尘。
待姬轻尘念完了遗诏上的内容,大家还没有回过神,直到姬轻尘轻声咳嗽了几声,大家才醒悟过来目光古怪的盯着姬轻尘。
而姬轻尘也不理会众人的目光,向还在发愣的四皇子姬文说道,“四哥,恭喜你了——既然父皇遗诏写清楚,立四哥为帝,还请四哥立即登基吧——”
“老九——”姬文刚要说什么,就被姬轻尘打断了,就见姬轻尘一脸的杀气,语气凛冽的说道,“四哥只管放心登基,有晋侯和李将军以及裴丞相验证过的父皇的遗诏,现在谁还怀疑遗诏的真假,谁还敢反对四哥登基称帝,我姬轻尘第一个就不会放过他,必将他斩杀在太极殿上——”
说完这句话的姬轻尘目光一寒,将目光一一移向了大殿上的群臣,最后将目光停在了白晋和李牧之以及裴文矩三人身上问道,“晋侯和李将军以及裴丞相觉得是否是这么个理?”
三人被姬轻尘的目光盯的沉默了一下,就见晋侯微微点头说道,“殿下说的对,遗诏是真的,现在谁要是再怀疑上面的内容,格杀勿论——”
而白晋的话说完,一旁的李牧之和裴文矩也忙点头。
“不是真的——这不是真的——”听到这里,一旁被冷落了崔皇后大吼一声,像疯癫了一样声音嘶哑的说道。而一旁的姬虔也是脸色苍白的喃喃自语,“不会的,不会的,父皇是不会将皇位传给四哥的——不会的,真的不会传给四哥的——”
只有崔景升脸色虽然煞白,可依旧表现的很淡定。
第三百一十三章 新君登基
同样大殿上除了崔皇后和姬虔以及崔景升外,还有二皇子姬平以及吏部尚书王佑,三皇子姬弘昌以及兵部尚书柳平原等人的脸色也非常难看。他们没想到的燕帝的遗诏上继承皇位的人会是姬文,他们不相信这是真的遗诏,即便是经过了白晋和李牧之以及裴文矩的确定。可是他们敢怒不敢言。
因为姬轻尘已经封锁了皇城,已经围困了太极殿,他们就是想要派人出去传令大军攻城解救自己再亲自看看姬轻尘手里的遗诏也不可能,就只能忍着。他们谁都不是笨蛋,清楚在这个时候反对姬轻尘和姬文,他们只有一个下场,只能是血溅太极殿。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心里就是一百个不愿意也只能忍气吞声的同意了姬轻尘的建议,让姬文登基称帝。
“你——你,你个这逆子,你怎么能改你父皇的遗诏呢?这遗诏是假的,假的,遗诏上的继承人是我的儿子虔儿——”崔皇后疯了一般的扑向了姬轻尘,同时嘴里大吼道。
只是她刚到距离姬轻尘面前只剩下三步的距离时就停住了步子,不是她主动停住的,而是两名骁骑营侍卫上前拦住了她的路。敢阻拦当今皇后的路,这需要多大的权力和胆识才行,可是小小的骁骑营侍卫就做到了。因为崔皇后攻击的人是姬轻尘,是现在敢左右新君继承人的人。
“塞住她的嘴,不要让她大吼大叫,太极殿吼叫像什么话!”姬轻尘冰冷的说道。
“诺!”两名骁骑营侍卫领命,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取出一块破布,塞住了崔皇后的嘴,让崔皇后说不出话,只能挣扎着目视姬轻尘。
见堂堂的皇后娘娘都被姬轻尘毫不留情的制住了,大殿里的群臣被这杀鸡儆猴的做法给震的不轻,他们相互看了一眼就很识趣的低下了头。
而就在这个时候,本就该支持姬文的一群大臣发现姬轻尘是在铁了心支持姬文登基称帝,他们在这一刻悟出了姬轻尘的意思,就忙立即出口喊道,“既然先皇遗诏有命,还请四殿下登基称帝!”
“既然先皇遗诏?遗诏有命,还请四殿下登基称帝!”群臣愣了一下,就立即回过神,不甘落后的喊道。见群臣都开口让姬文登基了,白晋和李牧之已经裴文矩相互看了一眼,又看了一眼杀气腾腾的,要是大家反对就要大开杀戒的姬轻尘一眼,他们三人也大声说道,“既然先皇遗诏有命,还请四殿下登基称帝!”
就连白晋和李牧之已经裴文矩都支持姬文登基称帝了,宗室子弟见状也不敢落后,像五皇子和六皇子以及七皇子等也出言说道,“既然先皇遗诏有命,还请四殿下登基称帝!”
这下大殿里就剩下了二皇子姬平和三皇子姬弘昌已经柳平原和王佑等人支持两人的少数大臣,他们将目光移向了姬平和姬弘昌,因为他们唯两人马首是瞻,要是两人在这时候不玩要低头,他们就是支持姬文登基称帝也会因为这两人而殃及鱼池。
顿时,大殿里群臣的目光都移向了他们两人的身上。
“二哥和三哥的意思呢?”就在这时候姬轻尘开口说话了,他说话时对两人的语气很恭敬,可谁的看得出来这时姬轻尘的双手已经搭在了腰间的佩刀上。这个动作不需要他说什么,大家就明白他心里在想什么。
“两位殿下,刚才老夫和李牧之、裴文矩已经验过陛下的遗诏了,是真的!”白晋见状忙开口说道。因为他就怕姬平和姬弘昌还想反抗惹怒姬轻尘而遭杀身之祸。对于他而言,不管是姬平还是姬弘昌都是大才之人,大燕正处在为难时刻,正是缺少这样的人才的时候,这时候只要能将两人用的得当,绝对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
而姬平好姬弘昌清楚姬轻尘动作的意思,同样理解白晋话里的含义,两人相互看了一眼,就艰难的开口说道,“四弟,既然父皇遗诏让你登基称帝,你就速速继位吧!”
两人说完这句话就再不搭理大殿里的众人了。
“老九——这——”姬文心里很忐忑,大殿内外外可全都是姬轻尘的大军,他现在可不愿意做蠢事而丧了小命,因为他可不敢肯定这是姬轻尘的真心实意还是在试探他。
“大燕处在为难时刻,正需要四个登基处理国政,四哥就不要犹豫了吧!”姬轻尘说道,语气很诚恳。
四皇子姬文见姬轻尘说的很诚恳,不像是在作假,又见大家都支持他登基称帝,还有燕帝的遗诏,即便心里觉得很疑惑,他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
见四皇子姬文答应了,大殿里的群臣顿时松了一口气,他们就怕姬文不答应,到时候姬轻尘再为了杀鸡儆猴,将他们的头给砍了。
就这样在姬轻尘的授意下,大殿里的群臣除了已经被制住的崔皇后和姬虔外,就连崔景升也没敢反抗,大家一同拥立姬文继承了大燕国君的位子。
因为群臣到都在太极殿上,而大殿又被姬轻尘的大军给围困了,因此姬文的等级仪式很简单,就是姬轻尘让张让到宫里找了一件燕帝没有穿过的龙袍给姬文穿上,让姬文登上了太极殿的宝座再让群臣三拜九叩就结束了!
“参见陛下——”群臣跪在大殿上向姬文跪拜时,高高在上的姬文有点恍惚。他有点不适应,可还是忍住了没有起身,硬生生受了群臣的大礼,实则是他不敢受姬轻尘的大礼,因为他总觉得让他登基称帝不是父皇的意思,而是自己这个弟弟的意思。
不过受了大家的一礼,他就是大燕的皇帝了,因此就将心里的其他的想法压住,朗声说道,“众卿平身吧——”
就在众人起身时,大家还没有开口说话,就听姬文说道,“这次,朕——登基称帝,北辽王姬轻尘功不可没,现在朕下第一道旨意就是——请丞相立即拟旨,北辽王姬轻尘北灭北戎,又派兵北上宁州阻离国铁骑,派兵前往西州阻西蜀大军,对大燕的忠心可鉴,现在特封了北辽王姬轻尘为议政王,开府仪同三司,主持大燕军国政务。”
新君姬文这话一出口,大殿里的群臣都倒吸了一口气凉气,议政王,还是主持大燕军国政务的议政王,这权力太大了吧?就是用逆天来形容也不为过。因为这个是能够统领枢密院和政事堂,堪比大燕皇帝的存在哈,除了在称呼上有区别。而姬轻尘这么封赏姬轻尘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将国政交给姬轻尘,让姬轻尘跟他共同理政,处理军国大事情。
裴文矩只是愣了一下,就立即躬身起草诏书,而姬轻尘只是微微躬身,就算是了接了圣旨。
而二皇子姬平和三皇子姬弘昌听到姬文对姬轻尘的封赏,两人也不得不佩服姬文的魄力,敢将大权的一半交给姬轻尘,难怪姬轻尘会让他登基称帝,要是他们登基称帝,即便姬轻尘在这里面再怎么出了力,他们也做不到姬文这般的大方。
“至于政事堂,就要有劳丞相了,而枢密院就交给李爱卿了。”姬文向裴文矩和李牧之说道。对裴文矩这么命令,是因为裴文矩是姬文的心腹党羽,而对李牧之这么信任,是因为姬文知道姬轻尘非常信任李牧之,李牧之现在的姬轻尘的人。
至于白晋他什么话都没有,因为他知道即便他给白晋职务,白晋也不会接受的。
“微臣领命——”裴文矩和李牧之出列道。
“九弟还有什么话要说?”姬文向姬轻尘问道。
“让枢密院下令,收回君临城诸军的调动权,将兵权集中到枢密院,至于镇守君临城的任务,就交给陛下的十万铁骑吧!”姬轻尘想了想说道。现在姬文的大燕国君,他身边要是没有一支铁骑,又怎么能镇得住姬平和姬弘昌呢?因此姬轻尘才会这么说,将君临的大军收归到枢密院,再将姬文的十万铁骑调到城内控制住君临城的城防,这样姬文的皇位暂时算是得到了巩固。
“恩,九弟说的对,朕现在就下令。”姬文微微点头,向李牧之下达了命令。而李牧之懂姬轻尘的含义,他躬身领命,就匆匆离开了大殿。
因为这个时候不管是姬虔还是姬平和姬弘昌都在太极殿,不管君临城内和城外的大军都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这个时候对于他收服兵权非常有利。
“不知道陛下怎么处置他们——”就在李牧之离开太极殿时,已经臣服的二皇子姬平问道。
他这是像挑拨姬文和姬轻尘的关系,因为要是姬文处置了崔皇后和姬虔,就被背上母子相残和手足相残的骂名,即便崔皇后不是姬文的母亲。可要是不处置崔皇后和姬虔,一旁的姬轻尘肯定不会答应。
“九弟的意思呢?”姬文向姬轻尘问道。
关于这个问题他可不敢擅自做主,不是说他不敢,而是他相信对于崔皇后和姬虔的恨姬轻尘更有有话语权。
“八皇子姬虔谋逆造反,该当终身囚禁,至于皇后娘娘,更是姬虔谋逆造反的主谋,就将她打入广寒宫吧!”姬轻尘毫不客气的说道。
将姬虔定罪成谋逆,就等于封死了姬虔和崔皇后的退路。而终身囚禁姬虔正好符合姬文的作风,至于广寒宫就是冷宫,将崔皇后打入冷宫算是一种重罚了。
“崔景升的罪名,就交给刑部吧!”姬轻尘继续说道。
“这就这么定吧!”姬文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这时,大殿上的群臣已经看出了姬文和姬轻尘之间的关系,他们看姬轻尘的目光已经同姬轻尘被封为议政王开府仪同三司时又不一样了。
第三百一十四章 议政王
囚禁了姬虔,将崔皇后打入了冷宫,将崔景升交给了刑部,这就是姬轻尘对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