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东晋末年-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城就是死,如今的平城是死一个少一个,而卫风不同,哪怕战士大量阵亡,也可以从别的地方迅速补充,这就是强国与弱国的区别,魏国已经沧落为了弱国。
    第四天,徐道覆与冼恩卓领五万军向南行去,雁门的守军大约有一万五千,雁门虽有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美称,但关前有足够的空地展开兵力,卫风不怕险,就怕兵力展不开,总之,攻打雁门的难度要远远小于武关、潼关等关隘,根本不用担心。
    徐道覆、冼恩卓走了又过十天,即十月二十九,平城已经进入了彻底的隆冬时节,原计划卫风是挖掘三条壕沟把平城困死,可实际上只挖了两条,这没办法,天气太冷了,地面硬梆梆,挖不动了啊,只得无奈停工。
    温暖的帐幕内,卫风逗弄着孩子,茱丽娅、陈少女与王道怜挤成一团,看着小清娅在卫风手里咯咯直笑,均是既不解又好奇。
    “哎~~”王道怜幽幽叹了口气,无奈道:“一年多了吧,肚子一点动静都没有,看来这辈子是不指望了。”
    “嘿嘿~~”卫风古怪的笑道:“王道怜,你可不能怪我,长不出庄嫁不是农夫不努力,而是种子有问题啊,你说可是?”
    王道怜俏面通红,很不满的瞪了卫风一眼。
    陈少女也没好气道:“道怜,你别急,当年娇娇姊不也是费了好大劲才怀上吗?再等等吧,你的身体又没问题,只是时运不济罢了。”
    “哦~~”王道怜低低应了声,下意识的揉了揉肚皮。
    这时,帐外传来了一阵脚步声,一名母夜叉大声唤道:“将军,有朝庭使节前来宣诏,请您速去中军大帐摆香案迎接。”
    “呃?”帐内几人均是一征,茱丽娅把清娅夺过来,催促道:“使君,定然是朝庭封赏,快去吧,看看您灭了燕国能封您什么。”
    卫风也好奇的很,点了点头,带上陈少女离帐而去。
    远远的,就可以看到帐外停着十余辆车驾,朱漆紫车,散发着盈盈宝光,百名朝庭禁军严密守护,一看便是价值不扉,要知道,卫风与朝庭并没有翻脸,这也意味着由建康至蓟,乃至塞外一路畅通无阻,就这样还要以百名禁军守护,肯定是值钱的好货色啊,卫风与陈少女相互看了看。
    陈少女忍不住道:“将军,莫非是朝庭赏无可赏,弄了些金帛来糊弄您?”
    “先进去再说。”卫风也是好奇的很,拉上陈少女,快步踏入了帐内。
    中军大帐里已有闻讯赶来的崔浩、蒋宣与向弥,正中间摆着一副香案,一见卫风进来,黄门皮笑肉不笑的拱了拱手:“卫将军灭了燕国之后竟势如破竹打到平城,当真是可喜可贺啊!”
    “哪里,哪里!”卫风也拱了拱手:“不知宦侍远道而来,是为何事?”
    黄门一步迈到香案后方,脸面一肃,喝道:“征北大将军,卫风接诏!”
    卫风没办法,尽管极不情愿,也只得领着众将跪在了香案前方,但陈少女除外,她是亲卫,是卫风的家将,并不是朝庭官员,所以不用跪接。
    “咳咳~~”黄门清了清嗓子,阴阳怪气的宣读道:“晋义熙四年九月二十二日,大晋皇帝一曰策书:永嘉以来,胡虏逞凶,山河沧丧,社稷蒙尘,燕赵之地不归王化久矣,独征北大将军卫风先复河北,再克幽燕,功比武皇帝平蜀灭吴,今进卫风为大将军、越公、假黄钺,赐九锡殊礼,剑履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黄门掏出印绶,与诏书一起递过去,笑眯眯道:“卫将军,这是陛下对你的嘉许,接诏罢。”
    卫风看了眼崔浩,崔浩递了个眼色过来,于是不置可否道:“宦侍远道而来,必然车马劳苦,请先休息一下,今晚本将设宴招待,一尽地主之谊,来人,替朝庭使者安排食宿!”
    “遵命!”几名亲卫迈入帐内,卫风既没说接,也没说不接,但黄门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能于称了谢之后,老老实实的随亲卫退下。
    “他娘的!”黄门刚走,卫风就气不过的骂道:“这肯定是刘穆之搞出来的鬼,本将根本不上朝,要剑履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又有何用?而且连九锡、越公都弄出来了,这是逼我谋反啊!”
    崔浩微微笑道:“将军既然决定了取下河东便与刘寄奴分个主从出来,那么迟早会有一战,而刘寄奴目前掌朝庭,录尚书事,在名份大义上压您一头,可是您被赐下九锡,封国号公又有不同,说明您的功绩与名望要大于刘寄奴才会得此厚封,这当真是瞌睡送来了热枕头,是刘穆之献给您的大礼啊!”
    向弥也跟着道:“将军,您的实力已经远大于朝庭,是该有个名份了,您受九锡,称公,虽然向天下人表现出了代晋的意图,却也可以使下属各州郡士气大振,人心凝聚,弟兄们跟着您,不就是为了开创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吗?
    更何况晋室自从孝武帝死后,朝庭先后落在相王、桓玄与刘寄奴手里,已是名存实亡,天下人心早不在晋,而在于您与刘寄奴之间啊,您这次刚好可借九锡之气运,一举拿下刘寄奴,让他除了为您效力,再无别的可能!”
    其余数人也现出了深有同感之色,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卫风,这么多年拼杀,是到了分享胜利果实的时候了。(未完待续。。)


第五二七章 五德始终说
    “好!”卫风猛叫一声好:“今晚设宴之时,本将便把朝庭的诏书接下来!”
    “且慢!”崔浩立刻拦阻道:“将军,九锡与三礼您受下是当之无愧,可这越公。。。。您得仔细斟酌啊,一旦受了就不能改,将来您称王是越王,称了帝便是越朝,这。。。。不大妥当吧?”
    崔浩吞吞吐吐,一副语焉不详的模样,但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分明是嫌弃这个越啊,蒋宣忍不住道:“将军乃会稽人士,起于会稽,会稽乃越之旧地,称为越公,名至实归,有何不妥?”
    崔浩摆摆手道:“如果偏安苟延于一地,越倒也罢了,可将军志在天下,岂能以江南尺寸之地定为国号?”
    向弥不服气道:“那么定都于蓟是不是要称号于燕?燕国在战国七雄中乃是最弱一国,何况慕容氏以燕为国号,将军岂能把胡虏号拿来自用?另外其余北方各有名国号,全都用滥了,僻如魏,先后有曹魏、冉魏、拓跋氏魏国与翟魏,而秦,也有苻坚秦国与姚苌秦国,赵,则有刘曜与石勒先后称号于赵,韩楚二号更是不可为,其实历来定国号都是以封地或籍贯来定,将军乃会稽人士,定号为越,名正言顺,崔大郎君既然瞧不起越人,不妨说一个来听听!”
    严格来算,向弥不是越人,他的先祖向朗、向宠是荆襄人士,是楚人,但他曾在义兴当过土匪。义兴夹在吴越之间,相对于北方国号,他更倾向于越,至少心理上亲近一些。
    “他娘的!”卫风禁不住的骂道:“定然是刘穆之搞的鬼,这老家伙一肚子坏水,他料到了我称越公,北方士民必然不喜,若取他号,会稽旧部又心生怨言,天下怎会有如何奸滑之人?”
    卫风嘴上虽然在咒骂着刘穆之。实则心里也不喜欢越字。关键在于后世那个无赖猴子国也是越字后面加个南啊,虽然他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把握可以肯定,历史被改变了,将来不会再出现那个国家了。但想到了就是不舒服!
    骂了句刘穆之之后。卫风向崔浩问道:“伯言既然提出以越为号不妥。那你说说看,取何号为佳?”
    崔浩胸有成竹道:“虽说历来国号都是以封地或籍贯来定,可时代在变革。不可一味拘泥于古法,国号嘛,无非是个名号,天下众生认可便是无碍,又正如向将军所言,北方各号早已被用滥了,而南方国号如楚、吴、越等则有偏安之嫌,因此浩倒有个折中之法。
    将军乃河东卫氏出身,卫姓源于姬姓,古老而又高贵,另最迟明年春季,河东到手再无悬念,此寓意为衣锦还乡,而将军本身姓卫,是以定卫为号,既可免去南北方之争论,也可服天下之心,不知将军以为如何?”
    崔浩满脸自信,微笑着望向卫风,其余众人均是叫了声好,心想名门出身果然不假,崔浩有大才!
    卫风却眉头一皱,迟疑道:“伯言虽言之有理,但天下间从无一人以自身姓氏为国号,如姬、羸、刘三姓,分别为周、秦、汉三朝,照我想来,该是防止同姓之人凌驾于他人之上,僻如卫姓,天下间姓卫之人何止十万?倘若以卫为号,这些人岂不是成了国姓?若有作奸犯科谁敢抓捕?抓了便是冒犯国号,不抓又纵容犯罪,你说可是?”
    “这。。。。”崔浩带着丝歉意拱了拱手:“是浩考虑不周,还请将军见谅。”
    卫风摆了摆手,示意无所谓。
    一时之间,帐内安静下来,北方国号用滥了,南方国号又有偏安之嫌,卫姓也不能用,这该如何是好?每个人都在代卫风思索。
    陈少女皱了皱眉,问道:“将军,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您自己肯定有想法吧?”
    卫风沉吟道:“商为金德,金克木,尚白,周为火德,火克金,尚赤,秦为水德,水克火,尚黑,汉高祖刘邦不承认秦朝,从周的火德直接跳到水德,尚黑,汉武帝又认为跳过秦朝的作法欠妥,于是改水德为土德,尚黄,至刘向、刘歆父子认为朝代更替的规律是五行相生,而不是五行相克,此为王莽认可,汉朝重新划德属火德,他自己的新朝则是火生土,属土德。
    及至后汉,光武帝刘秀也认可了相生说,接受了汉应火德,所以汉朝也被称为炎汉,曹魏代汉,续为土德,蜀延汉之火德,吴也同样相生为土德,晋代曹魏,以金代土,定为金德。
    至于各族胡酋建立的政权,那简直是五花八门,刘渊硬说自己是汉朝的亲戚,因为刘邦曾经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所以继承汉之火德,及至刘曜,改汉为赵,火德改为水德,喻金生水来替代晋室,而石勒也自认是水德,不过晋室依然在江东安然无恙。
    慕容氏则定德为木德,因为燕起于东方,东青龙,青乃木德,且燕是灭亡羯赵而来,水生木倒也不算牵强,而苻氏立的秦国对五德说缺乏兴趣,没有定德,所以国运缺德,于鼎盛之时分崩离析,苻坚也被活活勒死,姚氏则自称火德,至于为何,本将到现在都没弄清楚,看来得要捉到姚兴问个明白了,不过,最无耻的当属刘勃勃,竟自称为夏禹的后代,承继夏之金德。
    好了,言归正传,按相生说,我代晋,乃金生水,是为水德,国号理应与水有关,但魏、晋两朝一脉相承,以代禅为名,行篡逆之实,国家四分五裂,百姓不如猪狗,且形同于鼓励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辈轼主犯上,这就证明了相生说不适用于王朝更替。
    将来我之新朝,是一个旧时代的终结,新的大一统王朝的开端,鼎革旧弊,万物勃发,故而不应以金生水,去顺沿晋室,而是应以五行相克,火克金,打破旧有的腐朽一切,于烈火中涅盘重生!”
    说着,卫风放声吟道:“别梦依稀咒逝川,回首一望百年前,胡骑肆虐烽烟起,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火者,明也,明者,日月也,日月乃万物之父母,人间离了日月将会毁灭衰亡,故我取国号为明,朝庭因我灭燕封我为公,那么我灭魏理该称王!”
    卫风的身上王霸之气蓬勃而发,每个人均是心神震动,浑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
    “好!好!”崔浩更是连叫两个好:“好一个五德始终说,好一个敢教日月换新天,浩能追随将军,开创万古盛世,实乃生平之幸!”说着,与帐内诸将深深一躬!
    陈少女虽然没有施礼,因为她与卫风之间不需要施礼,但是美眸仍是蓄满了激动与自豪!
    卫风挥了挥手:“好了,都起来罢,咱们出去看看那九锡是何等模样。”
    一行人跟着卫风走了出去,帐外是那十余辆大车,卫风唤道:“把车子打开。”
    “遵命!”朝庭禁军不敢殆慢,连忙拉开车门把东西搬了下来。
    所谓九锡,始自于汉武帝,一锡车马,再锡衣服,三锡虎贲,四锡乐器,五锡纳陛,六锡朱户,七锡弓矢,八锡鈇钺,九锡秬鬯,谓曰九锡。
    这些东西,其他人都站在边上,不敢去碰,卫风拿起了弓矢,这种弓矢不是一般的弓矢,分彤弓与玄弓,即红色与黑色的专用弓箭,其中彤弓矢百,玄弓矢千,几乎没有杀伤力,它只是一种礼器。
    卫风摇摇头道:“人都道,受九锡者怀不臣之心,我虽不惧朝庭指责,但也不应受之,毕竟我之德,是五德相克,而不是五德相生,玄伯你来说说看,这九锡我究竟是受还是不受?”
    崔浩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暗暗寻思起来,没办法,卫风的提问太刁钻了,左右都不是人,可是只能是这两种答案之一,如果自己的回答模棱两可,那就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踢皮球,会被轻视。
    好半天,崔浩才拱了拱手:“浩以为,将军当受,明朝虽然应五德相克而生,但晋室毕竟是前朝,是无法抹去的存在,而且晋室虽然得位不正,也引发了滔天浩劫,但晋室之宽松也是史所未有,使得儒学不再一家独大,玄学与释道相继兴盛,有识之士从穷经皓首中解脱出来,可以思考人生与宇宙的真谛,从这方面说,晋室不可完全否定,另外无论如何,将军您现在的身份总是晋人,受朝庭九锡与您五德相克之德并不冲突,就当是与前朝作个了断罢。”
    “嗯~~”卫风点点头道:“你说的不错,做人不能忘本,我将向朝庭上表,受大将军、九锡与三礼,辞越公,请封明王,他日我灭了秦国称帝,当是明朝!”
    崔浩一直在细细观察卫风的神色,见到一口应下,顿时暗暗松了口气,崔浩的学问非常杂驳,对于他来说,汉朝固然强盛,但思想控制也极其严格,除了儒学,而且还得是董仲舒的儒学,其他的学问全都是异端邪说,这为他所不喜。
    他理想中的新朝,是言论自由,放松思想控制,士大夫对帝王形成监督掣肘,类似于江东那样的共天下,而不是皇帝一言九鼎,显然,卫风的表现是个良好的开端。(未完待续。。)
    ps:  谢谢修身养性916的打赏~~~~~~~~


第五二八章 长孙氏反水
    卫风也是目光闪烁,胸中臆满了豪情壮志,对于他,一统天下才是第一步,接下来,他要在有生之年,打造出一个万古不破的帝国,走出王朝三百年一兴替的历史轮加!
    好半天,卫风才转头吩咐道:“来人,把长孙嵩带过来。”
    “遵命!”两名亲卫匆匆而去。
    不多时,面容腊黄,两眼死寂的长孙嵩被带到了卫风面前,对于长孙嵩,并没有五花大绑,毕竟营里有数万大军,根本不可能让他跑掉。
    卫风淡淡一扫,问道:“长孙嵩,你想死还是想活?”
    “嗯?”长孙嵩那死寂的目光中泛出了一丝秘不可察的神彩,却强作镇定道:“死又如何?活又如何?”
    卫风淡淡道:“想死容易,本将现在把你斩首,将你的首级托我朝使者捎带回建康请功,想活,待我大军攻城之时,你于城下喊话,劝说你的族人举义,本将可赦免你长孙氏死罪!”
    “这。。。。”长孙氏与拓跋氏的关系可追溯到拓跋什翼犍时期,逐渐受到拓跋氏的信任,成为了拓跋氏的腹心仆族,却又不如贺兰氏那样势大逼人,因为长孙氏只是鲜卑人中的一个小姓,而不是一个部族,所以受拓跋氏的恩宠已经有数十年了,两族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卫风要求长孙嵩背叛拓跋氏,他从心理上难以接受。
    可是不答应,首先是自己被斩首。这是毫无疑问,当初张检把长孙嵩献给卫风,卫风连见都不见,这从侧面说明了长孙嵩没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俘虏连条狗都不如,杀不杀全凭着心情喜好,长孙嵩自己也能猜出,因此他不认为卫风是在虚言恐吓。
    另外平城被破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晋军必然会屠城,自己的宗族几乎不可能逃出生天。答应下来。虽然要承担风险,却有一线生机,至少自己可以活命!
    长孙嵩咬咬牙道:“我族连同长孙肥一系合计有族人近千,老夫可试着劝说。只是。。。。不知将军会如何处置我长孙氏?”
    卫风不假思索道:“离散部族。改长孙姓为孙姓。以父母子孙为单位,迁入湘广二州定居,发放田地。照章纳税服役,他日族中子弟未必不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长孙嵩的脸面现出了一丝苦涩,其实他有那么一丁点为卫风效命的心思,长孙氏世代良将,领军作战自有一套,但卫风根本没有任何招揽的意图,他还偷偷观察了卫风的面色变化,这才确定,人家的确是不需要他。
    他明白,部族被打散后强行迁入湘广,就永生永世都别再想叱咤草原了,更狠的是,连姓都给改掉,长孙好歹还是拓跋氏的姓,孙姓,则是最正宗的晋姓,孙姓源于姬姓,出自春秋初期卫武公之子惠孙,说起来,还是卫风的卫姓分出去的一支。
    部族改为孙姓,本辈还好些,但下一辈乃至之后的辈份,在时间长河中,又有多少人会记得自己是拓跋氏的血脉?不出百年,将会被彻底的归化为江南人士!
    然而,不同意的结果是宗族被屠,一丝血脉都别想传续!
    形势比人强,长孙嵩别无选择,无奈的称谢道:“老夫代我族人多谢将军手下留情。”
    卫风意味深长道:“长孙嵩,你应该庆幸被崔公捉住,要不然,你哪来与我见面的机会?你说可是?”
    “那是,那是!”长孙嵩讪讪应道。
    卫风点了点头,向朝庭禁军吩咐道:“你们,把九锡搬入帐中,小心轻放。”说着,就招呼上众人向回走去。
    。。。。。。
    第二天一早,朝庭使臣匆匆离开,这一行上百人根本不敢在卫风的军营中多呆片刻,毕竟卫风上表自请为明王,连公都跳过去了,这摆明了是谋夺晋室江山的节奏啊!
    不知不觉中,时间来到了十一月十日,这一天,洗恩卓领两万八千余军返回,说明攻打雁门阵亡了千多人,但带回的首级有七千余级,其中还有雁门太守悦力延!
    次日,卫风就决定攻打平城,因为河东魏人必然会发疯般的反扑雁门,早先卫风是打算以雁门为绞肉机来大量杀伤魏人的有生力量,可是在采纳了崔浩的意见之后,必须要给魏人保存一定的力量,否则即使入了关中,也迟早会被姚兴吞并,反而白白壮大了姚兴,只有对姚兴构成威胁,姚兴才会投鼠忌器,允许魏人暂时入关中。
    十一月十一日清晨,各营中鼓声震天,号角长鸣,从四个方向,一队队军卒越过壕堑,于城下布置起阵形,主攻是南门与西门,东门作为牵制,而北门以防守为主,在平城的西北方,还有座城为盛乐,虽然兵力不多,却也要防备着出兵突袭。
    平城城头站满了人,经过近一个月的围困,全城军民的士气出现了分化,不再是万众一心誓死拼搏了,有相当一部分守军的脸面现出了恐惧之色,卫风相信,如果多围两个月,平城的士气还会下降,但他不能等了。
    拓跋嗣的脸面也布满了紧张,他虽然竭力保持镇定,身体却在阵阵颤抖!
    无数次,拓跋嗣想领军出城突击,但这个想法只能一遍遍的在脑海中回旋,他不敢出城,晋军的强大令他胆寒,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围困被逐渐完善。
    约摸半个时辰之后,阵形大体布置完毕,卫风拎着颗头颅,排众而出,冷眼一扫城头,正见着拓跋嗣,于是把头颅一举,唤道:“本将请魏主认个人,此人可记得?”
    拓跋嗣探头看去,霎时间面色大变,这正是雁门太守悦力延,其余诸人也陆续认出了这颗头颅的主人,拓跋屈惊呼道:“陛下,悦力延镇守雁门,莫非雁门被破了?”
    拓跋嗣面如死灰,城头上也是一股恐慌的气氛迅速蔓延,雁门太守被斩,意味着雁门被破,也意味着河东魏军不可能来援,平城彻彻底底的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卫风把人头递给亲卫,又唤道:“看来你们都认出了此人是谁,是不是绝望了?长孙嵩!”
    长孙嵩极其不情愿在这个时候出头,只要稍有良知的人,叛主投敌都会心虚,可是没办法,只能把心一横,上前几步来到了卫风身边,拓跋嗣顿时满腔愤怒难以抑制,城头的长孙氏将领也是满脸的不敢置信之色,怔怔看着长孙嵩。
    拓跋嗣伸手一指,怒道:“长孙嵩,自从你失踪之后,孤还发派人手四处寻找,却没料到,你竟投了晋人,好,你果然很好,朕真是瞎了眼!”
    长孙嵩的老脸上浮出了一丝愧色,向上拱了拱手:“臣是当日与崔尚书同行,出城迎接您,不料途中中了崔尚书暗算,被擒获给晋人,陛下,臣也是迫不得已啊,我大魏国外无援军,困守孤城,已经完了,臣虽死不足惜,却不能不为宗族考虑啊,卫将军允诺臣,只要我长孙氏子弟于阵前举义,便可赦我长孙氏一族,陛下,臣对不起您了。”
    说着,长孙嵩蓦然爆喝道:“我长孙氏的族人子弟,你们还犹豫什么?速速把魏主拿下,打开城门,迎接晋军入城!”
    卫风跟着补充道:“长孙氏麾下兵将,如能举义擒杀拓跋氏,也在赦免之列!”
    胡族没有忠义的概念,只是利益结合体,这话一出,城头立时传来了惨叫声,已经有人死于了长孙氏所统兵卒的手中,他们原以为今日是必死无疑,没人指望能从晋军手里脱逃,所想的,无非是多拉几个垫背罢了,可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卫风出乎意料的赦免了长孙氏,原本如铁板一块的阵营立刻分裂开来,长孙氏所统兵卒不算多,大约有万余人,可这万余人,也能给守军带来致命打击!
    “杀!杀!快,捉住魏主,捉住他便是大功一件!”
    “反了,反了!全部杀光,一个不留,把那逆贼抄家灭族!”拓跋嗣气的浑身颤抖,这场动乱来的太突然了,完全打乱了他的布置,也摧毁了守军的意志!
    因为身边的同伴不再是可靠的战友,而是随时会捅你一刀的敌人!
    城头的混乱快速向其他城门蔓延,长孙氏纷纷反水,卫风也大手一挥:“上!”
    霎时间,城上城下喊杀声震天,守军陷入了内乱当中,根本无力抵挡来自于外部的进攻,在石弹,巨箭的掩护下,攻城势如破竹,很快冲车就把城门给撞开,骑兵旋风般冲入城里!
    平城破了,是非常轻松的被攻破,卫风原以为即使破了城也会有巷战,他已经做好了把平城彻底摧毁的打算,但长孙嵩的策反无疑是极其成功的,整座城池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甚至有诸如晋人遗民、丁零、贺兰等部自发的参与到攻打拓跋氏当中,城池里,处处都是鲜血与尸体!
    约摸正午时分,喊杀声渐渐平歇,晋军四处散开,维持着城内的秩序,卫风也进入了鹿苑,这是他的习惯,攻入一个国家的都城,肯定要与皇后、妃嫔及公主们照个面啊。
    “禀将军!”一名亲卫迈入殿内,拱了拱手:“拓跋珪诸子,拓跋熙、拓跋曜、拓跋脩、拓跋连、拓跋处文、拓跋黎己全部捉拿!”(未完待续。。)


第五二九章 魏宫十美
    “哦?”卫风把目光投了过去,五名少年,最大的十一二岁,最小的三四岁,均是面色煞白,浑身瑟瑟发抖。
    卫风仅一眼就把目光移了过去,他对小屁孩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跟在一边的几名妇人,有姿色、有身材、有风韵、有气质,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漂亮!
    这些女人不比卫风家的诸女差上多少,不愧为曾经最强大皇帝拓跋珪的女人!
    张宁有如个龟公,谀笑着介绍道:“将军,这位是慕容皇太后,慕容宝第四女,于中山城破时被拓跋珪掳走,后因铸金人战胜了拓跋嗣的母亲刘氏,被立为皇后,未有子嗣。”
    所谓铸金人,是草原上的一种占卜仪式,起于匈奴,盛于羯赵,为拓跋部继承,大体是在夜晚点燃篝火,周围有女巫手摇铜鼓吟唱,皇后候选人走上祭台,亲手铸造金像,成功者为皇后。
    慕容皇太后眼睛眨巴眨巴,缕缕电流向卫风射来,她也想得到卫风的宠爱啊,但卫风对她不感兴趣,这个女人美是美,年龄却有三十左右了,又心机深沉,传说与拓跋仪是同一派系,她支持立拓跋仪为拓跋珪的继承人,而拓跋仪支持她铸金像。
    卫风把目光移向了其余的女子,张宁又介绍道:“将军,这位是大王夫人,这位是王夫人,她们是姊妹俩,分别生了拓跋熙与拓跋曜,这位是段夫人。育有两子,为拓跋连与拓跋黎,可惜刘皇后被拓跋珪处死了,还有贺夫人也于不久前被拓跋绍连累,死于拓跋嗣手里,听说贺夫人是拓跋珪诸后妃中最美的一位,真可惜啊!”
    张宁叹了口气,一脸的惋惜之色,崔浩的目光中有些古怪,在他眼里。这些皇太后。皇太妃都是卫风的战利品,他惋惜什么?
    卫风也不点破,挥挥手道:“来人,把小孩子都带下去。将来押往建康斩首!”
    霎时间。殿内哭喊声震天。母亲哭,小孩也哭,但亲卫们没有丝毫同情心。一人拉起一个,向着后殿奔去。
    卫风又吩咐道:“把拓跋嗣与他的皇后妃子带上来!”
    不多时,拓跋嗣与五名十来岁的女子被带入殿内,这些女子,最大的十五六岁,最小的十二三岁,均是花容月貌,卫风不由摇了摇头,这么小的年龄就被人日过了,尤其那两个十二三岁的,可能连毛都没变黑吧,这他娘的也被拱过了!
    二十来岁,三十来岁的女人不是处女卫风觉得不可惜,是处女反而不正常,这个年龄段的女人讲究的是风情万种,处女又哪来的风情?但十几岁,尤其十二三岁的女子讲究的是纯洁,不是处女,卫风始终觉得心里不舒服,一瞬间,卫风失去了兴趣,仿佛美好的事物被生生玷污了一样。
    还是张宁介绍道:“将军,这位是姚兴女,秦国西平公主,深为拓跋嗣宠爱,这位是魏国阳平公杜超之妹,杜氏,这两位分别为慕容大夫人与慕容二夫人,这位是尹氏。”
    卫风点了点头,其实他清楚,拓跋珪与拓嗣父子俩的女人不可能只有这十个,张宁却只带了这十人来,说明这是最漂亮的,在整个鹿苑当中,连宫女、女官加各级妃嫔上千的女人总是要有,而且城里还有拓跋氏各王、公、候以及鲜卑权贵的妻妾、美婢与侍妾,很可能会收获到近万名美女,另外还有姿色一般的普通民女!
    魏国作为曾经最强大的国家,平城是魏国的都城,其中蕴藏的财富与美女肯定会远远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