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基地之天朝降临-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郭守敬那一脸的茫然的神色,林子然一拍额头,才发现自己身旁的是一名技术性人才,这种哑迷人家完全听不懂。
“额!郭大人我是汉王派过来,任务就是能够让您看清局势,毕竟我们都是华夏人。”林子然随即不再卖关子直接开口道。
“汉王!就是最近南方的那个汉王!”郭守敬并没有在乎对方此时话语之中的不礼貌,反而疑惑的开口询问道。
“是的,正是,大王他志在万里,励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正是郭先生的用武之地,总比在这闲置或者给外族卖命好吧!”既然公开了身份,林子然也不在用大人来称呼,直接用起来刘宇惯用的先生二字。
“恩!”郭守敬一下子再度冷静下来了,原本疑惑惊讶此刻全部消失的无影无踪,整个人完全沉默起来了没有任何的表示。
北方封龙山学派信奉“天下一。家”思想,劝忽必烈改蒙古帝国为大元朝、制定朝廷制度的大儒,是郭守敬的师傅刘秉中;出使南宋被扣十六年,始终坚贞不屈的“北廷苏武”,也是他的同门,封龙山学派中人出仕大元朝廷,先后已历三代,为大元的政治、经济和学术效力颇多。出身封龙山的郭守敬,对忽必烈是有那么几分感。激之情的。是大元皇帝提供了大笔经费,让他能够在城郊建起规模巨大的天文台。拨出价值不菲的铜材,铸造浑天仪、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等天文仪器;是大元皇帝,毫无保留的信任他,把疏通运河、营建大都城,这些足以名垂青史的任务交给他。尽管他如今已经明白了自己的身份,也明白作为一名汉人,一名华夏人到底改做什么,可是忽必烈的知遇之恩根本根本无法忘怀。正所谓知遇之恩大于天。
他老师刘秉中说过,北方从辽代开始,就置于。异族的统治之下,三百年来,辽、金、元三代相继崛起,战火纷飞民不聊生,与其做无谓的抵抗。流尽百姓的鲜血,何不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辅佐大元、帮助大元,平息战火,给百姓一个太平盛世呢?
原本他以为,虽然离太平盛世还远得很。但郭守敬已经看到了希望,这梦幻般的大都城,历时将近二十年的建设,花费无数人力物力,不是在华北平原、燕山脚下巍然矗立了吗?城中的百姓。不是安居乐业了吗?那些往来如织的各国番商,运来波斯的羊绒毯子、大食的椰枣、大秦的天鹅绒、中亚的宝石和葡萄美酒;江南的汉商。把成都的云锦、苏杭的丝绸、两浙的茶叶、江西的瓷器,顺着大运河北运,在这里和番商交易;漠北、波斯故地伊儿汗国、高丽、大理、八百媳妇等国的使者,接连不断的前来朝觐——不是有万商云集、万国来朝的气势吗?
原本以为老师说得对,大元“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图,四震天声,大恢土宇,舆图之广,历古所无”,这样强大的王朝,怎么可以和它正面对抗呢?只有合作,才能为北方百姓带来安定生活,才不至于让整个民族彻底沉沦啊!
“宁做太平犬,不为乱世人!”
可这这日子的观察,他才发现一切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所谓太平何来太平,“宁做太平犬,不为乱世人。”本来就是错的。
可如今到底改如何选择,忽必烈的知遇之恩,恩师的教会又置于何地,此刻的郭守敬内心十分的纠结,当时见到林子然的时候是想过直接离开大元朝,可如今他去犹豫了。
“郭先生,你是对忽必烈的知遇之恩无法忘怀,还有你们封龙山一脉的观念而犹豫吧。”林子然一眼就看出了郭守敬的犹豫还有纠结。
看着郭守敬没有回答意思,林子然缓缓的开口询问道:“第一你说是知遇之恩大,还是民族存亡大。”淡淡的语气没有丝毫情感。
“至于你恩师的理论,那本就是错的!”看着郭守敬脸色越来越黑,再度开口道:“你不要急着辩解,我说说为什么是错的。”
“第一,你恩师的理论是建立华夏无法抗衡异族是产生,所追求的是使华夏能够延续下去,这本身没有错!可是却忘记了一点异族和我们永远只是狼和羊的区别,唯一的不同是到底是我们是羊而是他们是羊。”
“很不幸如今的我们根本就是羊,根本就无从选择,如果我们是狼他们想怎么走,还不是我们说的算,可如今我们是羊,那就悲剧了,其结果是他们什么时候想吃我们。”林子然的声音不大,却每一字都重重敲打在郭守敬的心灵。
原本动摇的心也渐渐恢复,原本他就已经被自己说服,只是放不下忽必烈的知遇之恩,恩师的教会才开始了犹豫徘徊,如今听了林子然的阐述一下子直接明白了很多。
封龙山一脉虽然替大元朝廷效力,但秉承的是“天下一家”思想,求的是平息战乱、解救百姓,当年郭守敬的老师刘秉中就和耶律楚才一起,以“留下汉人农耕纳税,比放牧所得更多”,谏止意图杀尽天下汉人、变汉地良田为牧场的窝阔台汗。
这和做蒙元忠犬,替大汗搜刮百姓财富,趁机上下其手中饱私囊的以阿合马为首的色目系官员,就有了天壤之别,两派在朝堂中的抵牾,贯穿大元朝开国的前二十年。
如果不是他们北方的汉人早就死完了,而且封龙山一脉之人能力还是不一般的出众,正是以上种种原因才导致刘宇肯下大力气的主要原因,要不然哪怕郭守敬再怎么牛叉,刘宇想的也只是干掉对方。
中华北方故地,自辽、金以降,便和大宋割裂,战乱和异族统治,让这里的文化和南方渐渐的有所区别,诞生了有“天下一家”思想。
努力实践“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的理想,试图通过文化影响异族统治者,实现和平的封龙山学派,并和北地汉人军功世侯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政治集团。
刘秉中、姚枢等大儒,就是这个集团的思想核心,姚枢的学生张弘范、刘秉中教授史氏两万户子弟,都是他们和汉人军功世侯相结合的表现。
姚枢等讲“天下一家”为核心内容的儒学,刘秉中入朝参赞机要,郭守敬为大元整修城池、监造水利、编定历法,史天泽、张弘范等人在外领兵征战,就是这个集团在把触角伸向大元朝的各个权力范围。刘宇费劲大力气拉拢甚至收复郭守敬,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这位在封龙山一脉的重大影响力,拥有了郭守敬基本就可以下一步进行如何分裂蒙元的工作。
当然如果真的是吕文焕,范文虎这种汉奸级别人物,刘宇也认为可以拉拢为他所用,毕竟很多汉人都是原本生活在金人,辽人统治下的你能说他们是汉奸吗。
显然不可能,因为他们尽管是汉人,可没有受到任何正规的教育你能够期盼他们能够有多大的民族情节,唯一有的一点恐怕也是血脉产生根本就不可能浓烈。
投靠蒙元不说理所当然,也是十分正常的行为,当然吕文焕,范文虎这两个败类汉奸还有大元朝里那些是不算的。

第二百一十七章 天气天文

林子然的话,每一字每一句都重重的敲打在他心间,一次次冲击他原本的观念,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恩师会错,哪怕之前认同了林子然的华夷之变也没有想过,可如今进过林子然这样分析,其内心开始动摇了。
“好!那么汉王需要鄙人做些什么?”沉思良久,郭守敬似乎已经下定决心,看着林子然淡淡的开口道,语气已经恢复了往日。
对也好,错也好,如今郭守敬已经彻底想清楚了,他为华夏人,而蒙元为异族,蒙元入侵华夏这乃国仇所有的一切都得放下,也必须放下。
“也没什么,等郭先生做完一件事后,大王希望您能够南下为华夏做事,不知郭先生讯息愿意可否。”林子然轻笑着开口道。
“什么事?”林子然的话,让他感到莫名其妙他郭守敬又不是白痴,对于自己在蒙元的地位可是一清二楚,别看说有人似乎都对他恭敬有加,可是实际上呢他一点实权都没有。
所有的都是虚名,不过这些他都不在意,因为只是报答忽必烈的知遇之恩还有完全恩师的心愿,是否有无实权根本就不重要。
可如今林子然竟然说那位汉王请他帮忙做一件事,这就不由让他疑惑了,看林子然,郭守敬就知道那南边那位汉王把大元朝渗透很深。
连他们都无法办到,找他这位似乎啥用都没有大人有毛用,这也是他不得不疑惑的情况。不是他不想做,而是他根本就不知道他能做什么。
“呵呵!郭先生也没什么。明天恐怕就会有一个人找你要预测下最近南方的天气有没有暴雨。”林子然轻摇扇子宛如有了点指点江山的气概,语气更是在对方疑惑的目光下不急不缓的开口道。
“这怎么可能好不!林公子你这玩意开大了吧!我现在又不在南方怎么知道他们天气如何。”郭守敬一下子懵了,直接对着林子然苦笑的开口道。
众所知之天气预测根本就要根据当地情况来预测,还有当时星辰运转,可如今是怎么回事要他在大都去预测千里之外的南方而且还是几个月的时间,难道真以为他郭守敬是神仙。
天气预测这玩意早就有了,公元前650年左右巴比伦人使用云的样子来预测天气。公元前340年左右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天象论》中描写了不同的天气状态。
中国人至少在公元前300年左右有进行天气预报的纪录。当然这是已知的,未知也许更早。据传说人文初祖伏羲就是干这行的,那个目前没几个人看懂的八卦就预测的工具。
当然也没有那么邪乎,古代天气预报主要是依靠一定的天气现象,比如人们观察到晚霞之后往往有好天气。这样的观察积累多了形成了天气谚语。不过许多这些谚语后来被证明是不正确的。
从17世纪开始科学家开始使用科学仪器(比如气压表)来测量天气状态,并使用这些数据来做天气预报。但很长时间里人们只能使用当地的气象数据来做天气预报,因为当时人们无法快速地将数据传递到远处。1837年电报被发明后人们才能够使用大面积的气象数据来做天气预报。
“林公子,您太高看我了。我郭守敬能力实在有限,根本就无法预测。”郭守敬一脸苦笑的开口道,这事他真的完不成。
“呵呵!郭大人你什么都需要做,也不需要去预测,你只需要的是告诉那个人请他放心三个月内福建临安都没有暴雨就行了。”林子然神秘的笑笑随即开口道。
“此话何意?”看着林子然那脸上那奇怪的表情,郭守敬的话脱口而出。不过似乎又突然想到了什么,直接闭上了嘴巴。
“郭先生后天我会安排你南下的!先生不会有意见吧!”林子然笑着站了起来,随即轻笑着开口道,语气一如既往的轻松。
“没意见!可不知我南下后,汉王又如何安排。”郭守敬一愣。显然明白对方已经要走了赶紧开口询问道。
尽管他郭守敬不在乎名利,但他需要舞台。他希望南下后能够得到施展自己才华还有学识的舞台,以便更好的造福百姓。
“呵呵!郭先生不用着急,大王说了如果先生南下,就决定让先生当任稷下学宫的祭酒一职,并且将水利一方所有权力移交给先生,并给先生组建一支天文小组。”看着郭守敬那腼腆的表情,林子然再度哈哈大笑道。
“郭先生我还有急事,就先行告辞了,后天我们再见。”林子然一拱手,随即没有等郭守敬从震惊反应过来就直接开门走了出去。
“走!”看着门口两名小厮打扮的青年,林子然只是淡淡的说了一个字,随即率先走了出去,两名男子紧跟其后,动作几乎就是形影不离。
……
而此时房间内郭守敬此时已经震惊无以复加,先不说那个祭酒的身份,想来敢用春秋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为名,想来地位也不低。
还有那水利所有项目全部移交给他,单论这点就足以让他郭守敬疯狂了,虽然他在蒙元,忽必烈也是把水利全部交给了他。
可是蒙元能与汉人比吗?显然不可能忽必烈只是为了稳定而稍微建设下水利,根本就不咋重视,每年资金少的可怜。
那完全就是个虚职,可是到了南方汉人之地,那绝对不同这点他郭守敬十分确定,而且之前林子然的话,那就代表那位汉王会不留余地的支持他。
这就足够了,那完全就不是这个畸形的大元朝所能比的,刘宇的条件也足以打动大部分的专家学者让他们为己所用。
当然这些专家学者不是前世那种挨板砖的家伙,而是彻彻底底的工作研究分子,为此他们宁愿付出生命也无所谓。
更何况还有一个天文小组,这更是他期待的,南方作为华夏文明的保留之地,他相信那边的知识更多,资料更多,这对他的研究十分重要。
我国古代天文学从原始社会就开始萌芽了,公元前24世纪的尧帝时代,就设立了专职的天文官,专门从事“观象授时”。早在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就描绘了光芒四射的太阳形象,进而对太阳上的变化也屡有记载,描绘出太阳边缘有大小如同弹丸、成倾斜形状的太阳黑子。
在我国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已有丰富的天文象现的记载。这表明远在公元前14世纪时,我们祖先的天文学已很发达了。
如果能够得到汉王的支持,他相信自己所掌握的天文知识绝对可以迅速提高,没办法北方长期的战乱,太多的文献毁于一旦。
哪怕他恩师如何博学,他也没认为自己超越了古人,这不是谦虚也不是给自己压力,而是事实,可是太多的古籍消失,他们这一脉根本就无法完善自己学说。
而宋庭的保密实在太严格了,那些经书根本就不是一般人能够翻阅了,不是宋人人家鸟都不鸟你,更何况探究学问。
原本攻陷临安时会收集一些的,结果破城的是伯颜这个蒙古人懂什么书籍还有知识,不是烧了就是鸟都没鸟,结果大部分都落入民间。
如今南下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去收集古籍,完善自己的学说,当然这又是不是郭守敬为自己再找的一个理由就无从得知了。反正这种没啥想知道!

第二百一十八章 消失

在华夏古代太多的什么子啊,圣啊,仙啊!可是到了近古都几乎没有了,现在哪怕是二十一世纪的人也未必比古人聪明。
他们不是给自己上面加一层天,而是根本无法超越,诸子百家之后又谁能够,谁敢谁有实力敢封为“子”,没有,没有一个,当然朱熹朱子这个无法算数,应为对方只是由于后世八股文兴起,才被强行推上去了。
而且朱元璋为了自己的正统性,硬生生的直接把朱熹拔高了几倍,满清又为了自己的安定统治更是把朱熹无限拔高才有后世熟悉的朱子一称。
唐之后谁敢言诗,宋之后谁敢颂词,明之后谁敢言话画,不是他们不想超越而是无法超越,所以于是走了什么“子”“仙”“圣”等等的称号。
这不是枷锁,当然封号之时绝对不是枷锁,而是动力,可是当无法超越时那就是枷锁,而且是无法解开的枷锁。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

,不是宋朝没有诗而是宋朝的诗根本与唐代相比,元明清也是,不是他们没有诗词而是面对唐诗宋词根本就拿不出手。
郭守敬很清楚自己的能力,那绝对是没有超越古人,而且如果也没有古人的知识精华,他也根本无法超越,那位劳什子的牛顿不是说了吗?他只是站在了巨人肩膀上。
“哎!希望南方不要让我失望!”郭守敬看着渐渐落下的夕阳,重重的叹了一口气。如今他也只能叹气,他已经选择了离开。为的不是别的,而是他是一个汉人而非汉奸。
……
第二天清晨
“你是谁?”看着阻拦自己的两名侍卫,李机感到很无奈,本来以为自己如今好歹也是个将军进出一下应该没什么问题,可结果了对方鸟都没鸟他。
没办法这里的人什么没见过,连高高在上的大元朝陛下都不知道来过多少次,这些侍卫谁还会在乎他这个没品级的将军。
“本将受陛下之命来见郭大人,你等还不让开。”作为只是最末流的将领。李机也不是很嚣张,对着门口的两位士兵淡淡的开口道。
两位守卫将信将疑的让开了道路,既然是忽必烈吩咐的他们又不需要阻拦了,至于是不是真的,他们也只是有点不信而已,也仅此而已。
毕竟这是大都,大元朝中心之地。他们无法想象有人敢冒充忽必烈的指令,忽必烈的威名可不仅是皇帝之威更是杀出来的。
至于进门收礼,那玩意要清朝才有,如今蒙元虽然贪得无厌可是在这大都里还是不敢明目张胆的要钱,要知道大元朝的汉人势力还是不少的,尽管他们自己也贪可那是暗地里。谁要是正面这样搞,不被他们搞死才怪。
李机小心翼翼直接走了,进去,司里监很大这是忽必烈特意为郭守敬修建的,这已经足以说明忽必烈对于郭守敬的看中。当然至于看中的是他这一脉的势力还是他的能力就无从得知了。
“末将见过郭大人!”推开一扇红漆大门,映入李机眼帘的是一名中年男子正在仔细研究着那个不知什么玩意铁轮子。
当然这个时代也没有什么下跪的玩意。那种东西要几年后才有,如今只跪天跪地跪父母,所以更没有见到官大一级要下跪的坑爹玩意,那种东西也只有满清才搞得出。
“什么人?”郭守敬不悦的转过头,如今他知道马上要离开这里了,正在准备完善这玩意理论知识,却被一个突然打断,这如何不让他恼怒。
“大人末将奉陛下之命,来请郭大人预测一下这几月南方沿海各地的天气情况。”看着郭守敬那喷火的眼神,李机只能硬着头皮开口道。
“额!”听了李机的话,郭守敬一下子反应过来,想起了昨日林子然交代的事情,随即把愤怒强行压制了下去淡淡的应了一声。
“等下吧,我去看看天气,你是想知道有没有暴雨而已。”郭守敬淡淡的开口道,语气之中没有丝毫情感,当然也不需要有情感。
随即直接开始去摆动那个李机眼中的铁轮子去了,直接就把李机晾在了一边,完全不在理会,至于那个铁轮子想来大家都已经知道了,那就是传说中的浑天仪。
浑仪是一观测仪器,内有窥管,亦称望管,用以测定昏、旦和夜半中星以及天体的赤道坐标,也能测定天体的黄道经度和地平坐标。浑象是一个演示性和仪器,在一大球上刻画或镶有星宿、赤道、黄道、恒隐圈、恒显圈等。
浑仪和浑象是反映浑天说的仪器,即是“物化”和“浑天说”。“浑仪”和“浑象”是“浑天说”这一宇宙理论的物理模型。因而浑仪和浑象常统称为浑天仪。或称浑天仪、浑天象。
至于他是不是用来预测天气,这玩意想都不用想,绝对不是,郭守敬这完全就是忽悠,忽悠李机这个天文小白。
反正要他测出千里之外的南方天气,在如今没有卫星的时代几乎不可能,更何况还是海边城市那更不可能,所以也只能装装样子了。
大约过去了半个多时辰,当李机等得都有些不耐烦的时候,郭守敬才重新站了起来,活动了一下筋骨随即看向李机淡淡的开口道:“放心吧!三月之内南方没有任何暴雨,当然这只是预测的结果。”
“当真!”李机兴奋直接跳了起来,没想到得到的结果果然是他想要的,至于准不准确,那还需要怀疑吗,大都城谁不知这位郭大人还没有错过。
“你可以下去了,我还有大量的事情要做。”郭守敬淡淡的开口道,直接下达了逐客令,面对这名汉人他可没丝毫好感。
李机也知趣直接满脸欢喜的告退,心中对自己终于有发挥的机会而高兴,可是其不知道所有的都只是一个骗局一个天大的骗局。
先不说郭守敬的天气预测本来就是乱搞得,就算真的没有暴雨,他的大炮也不可能发出一炮,南方的潮湿就是火炮的最大克星,到时候火炮能不能点燃都是个问题。
第二天凌晨,在没有任何人注意的情况下,两名黑衣男子直接越过了郭守敬家的围墙,没有惊动任何人,哪怕是门前两名守卫也毫无知情。
“郭大人,早朝时间到了!”清晨,一名士兵走到郭守敬的门口轻轻的敲起来了门,可时间一点点的流逝,房间内依然没有任何反应。
侍卫心一惊,郭守敬在他印象中可不是谁懒觉的形象,根本不需要他们喊,更何况如今叫了这么多声依旧没反应,傻子也明白绝对出事了。
侍卫直接一脚踹开大门,结果去头脑一晕,险些直接载倒在地,这让他条件反射的往后推,直接再度退出了房间这才好受些。
“迷魂散!”侍卫大惊,随即直接朝外高声感到:“赶紧通知陛下,郭大人出事了,不见踪影。”声音显得格外的急切。
“什么!”外面的士兵也大惊,一名直接奔向皇宫,其他之人赶紧冲了进来,看到的只是一间空荡荡的房屋,郭守敬早已不知所踪。
“陛下,郭大人不知所踪了。”第三天早朝,一名侍卫急急忙忙的冲了进来,对着忽必烈就是一句没头没脑的话。
可简单的话却直接让整个朝堂都静寂了下去,忽必烈直接一拍龙椅站了起来,怒吼道:“你说什么?”
“什么我师弟不知所踪!”随即整个大元朝的大殿之中都是暴怒的声音,那名侍卫直接就被吓瘫了,一个个的目光就像要直接吞了他一般。

第二百一十九章 兵临福州

“怎么回事?若思昨天不还在吗?你给我一五一十的事情给我说清楚了,不然小心你的脑袋。”忽必烈很快平复下了暴怒的心情。
“给我说!我师弟昨天不是还好好的,今天怎么说不见了。”听着忽必烈的声音过后,朝廷上一大部分的大臣都开始暴怒起来了。
“陛下,是这样的……”那名侍卫不敢犹豫赶紧一五一十的把事情的经过说了出来,当然也不知道到底咋回事,只是说自己等人早晨根本就没有见到郭大人,仅此而已。
“找!给我找,三天之内如果无法找到若思,你们就提头来见吧!”忽必烈一挥手,暴怒的声音响彻在整座大殿之中。
当然这之后的这些事情,早已离开大都的李机就根本无从知晓,更重要的是他不知道,如今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陷阱等着他跳。
“原来如此,那么此次攻打伪汉就看李将军你了,如果李将军你立功,我一定会给你在陛下面前请功。”伯颜拍了拍李机的肩膀笑着开口道。
“谢大帅,末将一定不负大帅,陛下的厚望。”被伯颜一拍,李机差点就兴奋的跳了起来,话中竟然伯颜放在了忽必烈的前面,这让场下的大部分人眉头开始皱起来了,看着李机的眼神之中多了一丝莫名的味道。
“好!给我大炮已经到位,行军方案也已经早已定下,各位去整顿部队吧!午时我们准时出发。”伯颜随即不再理会。转而看向其他降临,威严的开口道。
“是大帅。我等遵命!”众将齐声应了一声,各各脸上充满的都是狂喜的神色,没办法一个月前那场战打的实在太憋屈了,谁都想报仇。
至于零伤亡率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对于龙云的那种打法他们感到十分不屑,没办法谁叫他们是头脑简单的游牧民族,战争的目的那就是消灭敌人既然能够达到用什么方法都不是一样的吗。
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蒙元大军千里而来结果却直接被受重创,而且连对方的影子都没摸到,心中已经有些怀疑了,如今尽管看上去士气没下降,可是每个人内心都开始犹豫了。
公元1278年,也就是炎黄历3995年。十一月,伯颜率领百万大军在以巨大代价攻下孩子墩后的一个月,再度南下。
此次战争后世的评价也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奇迹”,大汉天子以绝对的劣势,战胜了比自己强大无数倍的蒙元鞑子。
也只是这一战之后,人类的历史上再多了一种战争模式。那就是间谍战,此战的胜利近七成的功劳要归功于间谍,而王林也直接被封为间谍之王。
“王将军,所有一切准备好了吗?”刚才我等到了信息,伯颜大军已经出发了。用不了十天就应该可以兵临城下了。
“呵呵!龙将军放心,末将已经完全准备好了。福州城中所有百姓三天前早已全部撤离,城中也做好防止火炮的工式。”王立兴奋的开口道,一个月了终于可以开战了。
至于王立为什么知道伯颜是直下福州,而不是按照原来的路线去往建宁府,当然是无处不在的信息,蒙元的保密工作实在有够烂的。
“好!所有士兵都做好战争准备,蒙元随时可能打过来记住到时候我们要把蒙元打疼,要让他们伤筋动骨。”龙云淡淡的开口道。
……
七天的时间眨眼而过,孩子墩离福州也只有上百公里而已,蒙元大军七天的时间已经兵临福州城下,城楼之上看下去,几乎就是密密麻麻的一片片,完全就是一片人海,根本就看不到尽头。
单单这百万大军这恐怖的人数就足以镇压一切,至少如今的城楼上除了龙云,其他人哪怕是王立呼吸也开始急促起来,这样的压力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承受住的。
“龙将军,我们该怎么办,敌方的人数太多了。”王立轻声的对着身旁的龙云开口道,他没发现的是自己的声音都有些结巴了。
“战吧,城池只有这么大他们是不可能百万大军进行冲锋的,这就是我们机会,记住尽可能杀伤敌军。”龙云声音依旧显得平淡,似乎哪怕百万大军也无法撼动他的心神。
“是!听到了吗,到时候所有人都给我狠狠的打,谁要敢临阵脱逃,到时候别怪我不客气,我可不想我的兵上军事法庭。”王立高声感到。
当然由于良好的洗脑,哦,不良好的教育,加上名利的捆绑,家庭生命的威胁,刘宇的士兵战斗力不是顶尖可是信念绝对是精英中的精英,哪怕以区区十几万面对百万大军,也没有任何人想过投降或者逃跑。
“记住蒙元进入一公里内,就直接重炮压制,一里之内换成轻炮也就是三斤炮,三百米内燧发枪开始射击。”龙云直接吩咐了下去。
“大帅!我们是否立即发动进攻,一举拿下福州。”吕文焕直接走入中军大帐对着高坐上首的伯颜恭敬的开口道。
“好!吕将军你立即整顿好你的部队,马上发起一次试探性的进攻,我要看看福州城防御怎么样,可有异议。”伯颜直接站了起来开口道。
“将军七天行军士卒已经很疲劳,我们是否休息一晚,明天再发动进攻。”吕文焕如今心里恨的是牙根痒痒,原本他问出那句话,只是希望伯颜下达休息命令,结果那家伙不仅没有下达休息的命令,反而直接借坡下驴的让他进攻。
“吕将军!兵贵神速,而且如今我们是百万大军,每一天消耗的粮草都是恐怖数字,早一点拿下福州对于你我都有好处。”伯颜似乎苦口婆心的开口道。
“可是将军……”吕文焕还准备再说些什么,却直接伯颜打断了:“吕文焕,难道你想抗命不尊。”伯颜脸色直接垮了下去,直接叫出了吕文焕的名字。
“好!大帅。”吕文焕直接从牙缝里挤出三个字,随即直接摔门而去,此次他完全就和伯颜闹翻了,既然如此他也不必给伯颜留什么面子。
他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