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扶风歌-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遵命!”薛彤挥手示意,很快又把注意力转向了麾下的将士们。
一队队的士卒扛着刀枪,疾步从薛彤的身边经过。有的人向纵马疾驰的陆遥投去羡慕的目光,更多人沉默着,肃然前行。他们兵分几路,在牧草起伏的原野上井然有序地行进。行列间,一面面写着主将姓氏、或是绘着猛兽图案的簇新随风招展,十分壮观。
从清晨到午时,这支部队已经穿过了两个县。将士们从代郡的最西端一直往东,迫近上谷郡,强行军数十里,中间甚至没有休息过一次。这样长时间、长距离的徒步跋涉,足以令普通的队伍崩溃。然而眼前的将士们依旧士气高昂,在他们整齐划一的脚步中,甚至可以寻觅到独特的韵律。
******
最近书评区稍有些冷清……新朋友、老朋友们,读者老爷太太们,能麻烦留点意见么……读者的反馈是非常非常重要的ORZ




第一百三十一章 定局(一)
七月二十四日。
这一天天色晴朗。湛蓝清澈的天空仿佛穹庐,覆盖在广阔的萝川平野之上。远处阴山、太行山等山脉在阳光下露出了雄伟的身姿,就像是一条条巨龙起伏,飞向望不到边际的远方。夏季正是草原最美的时候,盈盈绿草夹杂着千百种不知名的花朵,使得在草原上奔跑的马儿似乎也振奋起来。
大约隅中时分,陆遥带着百余骑巡视代郡与广宁郡之间的地域。他们沿着一条不知名的河流纵马奔驰,马蹄踏落的声音,经常惊飞岸边芦苇荡里栖息的成群鹳鹄,使它们在空中盘旋着,发出此起彼伏的悦耳鸣叫。
陆遥策马走在最前。此刻代郡大致平定,故而他并未穿着铠甲,而是身披文士袍服,仅仅在腰间悬了柄长刀。这也有向部下们宣示大局在握的意思。
如果是普通出自行伍的将领如此装扮,大概会遭到士族文人猛烈抨击,甚至论罪下狱吧。但身为并州茂才、平北大将军司马的陆遥当然有资格如此穿着。不过,哪怕作士子装扮的时候,他仍然背脊笔挺、眼神冷峻而锐利。那种精悍的军人风范,与那些松懈到类似于淤泥的高门贵胄子弟简直走到了两个极端。
朱声骑着一匹灰色的战马,小心翼翼地紧随在陆遥身后,稍差半个马身。
朱声在祁夷水大战中背后中箭,好在被皮甲遮护,箭矢刺入不算很深,是因为失血过多才晕厥过去。这时候他的身上缠了许多绷带,脸色也显得惨白,但能够骑马,已经算是托了医者及时救助之福。
陆遥素来非常重视对伤员的及时救治。在攻下代王城后,他便遣人四处搜罗有经验的医者,甚至连胡族的巫医都找来不少。这些人的医术自然参差不齐,有许多根本就是神棍一流人物,但进行简单的草药选用、烧烙创口止血之类简单的外伤处理总是可以的。
朱声便是最早一批接受救治的伤员之一,已经能够勉强随军行动。他此刻的身份乃是陆遥扈从亲兵中的一员,靠着对各种情报的了解,随时为陆遥解说。他向东面指点道:“将军,那边就是大野川,段部原先调动了大概三个部落的一千骑在那里与我们对峙,甚至几次以百骑规模人马渡河滋扰,几达代王城下,幸亏据守代王城的萧石、杜钦二位防御严密,未曾让他们得了好处。但自从我军大队人马到达,他们便再不敢稍有异动,昨日午时起,开始陆陆续续撤走了。”
陆遥的力量扩充之快,超出任何人的想象。段部起初自恃势力雄强不急于干预,仅仅让代郡的诸多仆从部落自行解决。不料先有乌桓人企图自立,反而被晋人占了便宜;其后常山的慕容龙城也突然翻脸……段部措手不及,待到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然回天乏术。
前日祁夷水畔的战斗结束后,陆遥一方面继续征服并挟裹小股胡人部落,另一方面也依靠胡六娘的关系招募了不少马贼,另外居然还有不少代郡偏鄙地区的胡族部落渠帅主动赶来投效的。他的兵力如同滚雪球般迅速增长,粗略估计便已超过七千。按照这样的增加速度,再过几天恐怕要直逼万数。
曹魏时的名臣、河东裴氏先祖裴潜在数十年前曾上书纵论北疆局势,在奏章中便特意提到:代郡士马控弦,动有万数。如今看来,此地的战争潜力果然如他估计的那般惊人。
北疆胡人风气雄武好战,仿佛古人云: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这数千胡人战士可不同于中原地区征召来的农夫,他们几乎个个都是能骑劣马、开强弓的出色战士,再被陆遥施以严刑厚赏的手段强力纠合,短时间里就聚成了一股极其可怕的力量。
昔日王浚与东海王结盟,斩杀幽州刺史和演,自蓟城出兵一举南下攻占邺城,从而底定了东海王的霸权。意义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王浚所能动用的只是以段部精锐为核心的胡晋两万人而已。而在去年,拓跋鲜卑西部大人猗卢孤注一掷,尽起实力援助晋阳时,其兵力也不过两万上下。而陆遥此刻仅以一郡之地,便召集了乌、杂胡桓等各部精锐之众七千!
当然,这七千人几乎包含了在陆遥控制或结盟影响之下各支胡族部落的大部分能战壮丁。他们虽然接受陆遥的征召而来,但考虑到各部族放牧、生产的需求,并非能够长期维持的力量。但眼下,在永嘉元年的七月,这便是北疆最强大的一支军队。
这支战胜攻取的队伍已非广宁上谷二郡的段部鲜卑族人所能直接对抗的了!
面对着如此悬殊的力量差距,那些临时纠合起来的段部鲜卑人自然清楚,贸然挑衅只是自取其辱而已,他们纵使不甘,也只有甘拜下风,退走以图再举。
许多部下们都因为不战而胜而欣喜,但陆遥非常清楚,这样酷烈的扩张本也无法持续。纵使胡人生性强悍,也不可能长期坚持高强度作战。更重要的是,无论拥众四十万的拓跋部,还是独霸辽西的段部,都绝对不会允许朝廷在北疆意图振作。根据陆遥与邵续等人反复推论而出的结果:如果不打算逼使段部鲜卑狗急跳墙,纠合杂胡部落的实力,占据拓跋鲜卑与宇文鲜卑夹缝中的大半个代郡,这便是极限。
陆遥微微点头,向朱声道:“上谷广宁一带的段部族人没有和我们硬来的决心,自然只有撤退。但辽西才是段部主力所在,他们为有什么举措尚在未知。你代我转告斥候弟兄们,千万不能懈怠。从这里开始,直到潘县、下洛、涿鹿,任何一支胡人部族的调动,我们都要切实掌握。”
“是!”朱声露出几分激动的神色,大声应诺。
朱声在箕城整军之后,一直就担任陆遥部下的斥候职务,渐渐地积功而成为队主。但他在与慕容龙城的对抗中出了不小的纰漏,以至于拓跋禄官的人马直取中军,几乎导致失败。为此,素来赏罚分明的陆遥解除了他的职务,将统领斥候轻骑的任务转交给了丁渺。
随从陆遥和丁渺二人东下太行的三十名勇士,在邺城损失了沈劲、丁瑾、赵姚、宋悌、莫折万载七人,在代郡的连番作战中又先后牺牲了三位。现在尚存的二十人如萧石、杜钦等,几乎都已担任百人将以上的职务。这二十人乃是陆遥、丁渺二人在并州军中挑选出的精锐,未必个个都有力敌百人之勇,但却都有相当的才干。故而他们个个都成了维系整支军队的重要人物。
朱声也是功劳卓著,这名曾经的北疆马贼在近期的军事行动中尽情展现了他统领侦骑探马的能力,说他是陆遥的耳目毫不为过。偏偏却大战中的疏忽而遭到解职处分,自然是有些郁闷的。但现在陆遥既然这么说,显然今后仍然将会对他倚重,想必不会使之长久屈身于卒伍。
这种剧烈的兴奋使得朱声满脸通红,几乎要握不住缰绳。而陆遥毫不客气地用马鞭敲在他的肩膀上,让他稳住了摇摇欲堕的身形。
陆遥与朱声谈话的时候,邵续、丁渺、刘遐等人便跟在后方不远处边行边谈。在获得了如此巨大的胜利之后,每个人的心情都很不错。
邵续的骑术在文人中算得出众,他自如地操纵马匹越过一蓬苇草,感慨地道:“以千余降卒转战代地,压服鲜卑、乌桓,旬月之内取边陲大郡,令北疆豪族畏惧而走……大晋开国数十年,何尝有过如此武威?这是邵某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的奇迹啊,现在回想过去十天的辛苦,仿佛如在梦中。陆将军真神人也!”
“没错!没错!”刘遐连连点头。
在广昌县的山地里,陆遥向他承诺了将会给他尽情施展的战场。这位经历了数年投置闲散的军官在近几日里也果然得到了痛快淋漓的战斗。在渴望建功立业的刘遐看来,没有比陆遥更值得追随的将领了。
随从刘遐来到代郡的三百骑兵如今绝大部分都被调离出去,分别补入众将麾下成为各级骨干军官。这样的举动很容易引起领兵军官的反弹,但对此刘遐倒并无怨言,皆因在收拢大批杂胡后,他的部队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充。
薛彤、沈劲、刘遐,再加上临时担任陆遥副手的丁渺,这是目前陆遥部下独立领军的四名大将。这四人各自领有完整的一个军,人数在一千出头到一千五百不等。之所以兵力有所差异,这主要是考虑了后勤粮秣供给的需要,骑兵数量多的,总兵力就相应少些。相比与官居武卫将军的丁渺、拥有偏裨将军正式军职的薛沈二人,刘遐无论资历地位和名望都远远不如,但陆遥对他的重视却从不下于他人。这样的厚待足以使得刘遐感激涕零了。
而丁渺手打凉棚向东眺望了一阵,叹了口气:“可惜,段部鲜卑的孙子们居然跑了。我还期待他们够胆过河,让我痛快杀一场。”
邵续失笑道:“难道这些天的鏖战,还没令文浩过足瘾么?”
“前几仗还算过瘾,可后来……唉,风头都让刘遐这小儿出尽啦!”丁渺摇头晃脑,满脸遗憾的神情。他斜眼看着身边的刘遐,恶狠狠地道:“英雄不得施展,遂使竖子成名!”
刘遐更不答话,直接便扭头去取长槊,摆出要与丁渺决斗的架势,立时惹得众人一阵大笑。
丁渺是天生的惫懒跳脱性子,而刘遐少年莽撞,两人不知何时互相看对了眼。虽说时时斗口,其实交情好得很。
正在谈话说笑,有人催马从侧后方急急赶来,激起一溜烟尘。
陆遥抬手示意,众人立即缄默不语。
却见那骑士滚鞍下马,伏地禀道:“启禀将军,慕容龙城已自常山返回。薛将军问,将军是否有意见他。”
“这么快!”在随从骑士队列里,数声压抑不住的惊呼同时发出。而自邵续以下众人的脸色都有些沉重。对于这名一度将晋军迫进绝路,又一手扭转乾坤,带来胜利的常山贼大当家,众人虽然嘴上不说,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些戒惧。
陆遥稍作沉吟,颔首道:“毕竟此君已是盟友,不宜轻忽。诸位,我们速速回营。”
众人拨马回头,向大营疾驰而去。
******
这几章字数都会多些,乘着这两天稍有余裕,且还些欠账……




第一百三十二章 定局(二)
代郡三面环山,唯有东面与广宁郡接壤的方向一马平川。这片平原水草丰美、土地肥沃,无论耕种、放牧都很适宜,是北疆少有的膏腴之地。流经此地的主要河流有漯水、滦水、滋水、祁夷水等,蜿蜒的河流在森林、草原间流淌着,形成天然的灌溉体系,仿佛血脉在充满活力的躯干中涌动。
陆遥大军的大营设置在当城县东北,漯水和祁夷水的汇合处。这里的地形复杂,两水汇合处河道极其开阔,中央有几个连续的河心岛。漯水以北有大片的沼泽湿地和森林,许多禽鸟猛兽出没其间;南岸地势西高东低,祁夷水日夜汹涌着,割裂出了深深的河谷,河谷西岸有大片丈许高的峭壁,而东岸则是大片卵石滩地。
大营的位置便在祁夷水西岸的高地上,数千人马铺开,占据了方圆数里的大片地域。北疆胡儿们素来对于安营扎寨的事情很不经意的,这些长于马背的男儿几乎人人都是骑兵,上马作战,下马休憩,从没有驻营设垒的习惯。但陆遥所部可不仅仅是骑兵,在代郡还有许多生活习惯汉化、以耕种为业的杂胡部落,他们提供的兵源都是步卒。
陆遥便以这些步卒为劳力,迅速搭建起了相当规模的堡垒式营地。先确定中军本阵所在,环绕本阵树立原木为垒,方二百步。原木分内外两列,外侧高、内侧低,架设木板于其上,就成了简易的步道。距离本阵三百步外,设前后左右四处营地,同样以上述方法方之以行垣,而无通其交往。营地之间,以拒马等设施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另外还需每隔百步树立府柱,也就是用木柱支起在高处的岗哨,不仅用以观察敌情,也用以营地内的道路指示。
到这个程度,营垒的初步格局已经完成,日后将外围的四处营地以木垒相连,再视情况挖掘沟堑,就成了完整的坞壁。
尉缭子曾说:“进不郭圉,退不停障以御战,非善者也。”汉末三分时,蜀汉诸葛亮而便以此著称,据说诸葛亮提数万之兵长驱祁山,扎营的规模竟有如数十万大军建设。所以才能进退自如、攻守坚韧,使得司马宣王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也只能自保而已。
陆遥也是非常重视营垒建设的,他始终认为,对于包含相当步卒的军队来说,坚强的营垒是进退的基本保障。更何况此地乃是以代王城为中心的萝川平原最东端,是陆遥必须牢牢掌控的战略要地。攻占萝川之后,陆遥便已派遣人手加以勘测,眼下借着移兵东向的机会,更决心将之建设为永久性的坞堡。
为了兴建这座营垒,军中士卒无不奔忙,有些野性未褪的胡儿颇有不悦的。但陆遥以厚赏重罚的老办法对应,大批缴获的物资钱财流水般发放出去,而好几十颗违反军令而被斩杀的脑袋同时高悬在营地外。于是众人无不踊跃劳作,再无半点懈怠。
此刻陆遥等人纵马而归,百骑鱼贯相随。他们直接踏过河水清浅的祁夷水,激起翻腾白浪,气势烜赫如同一条贴地飞行而来的灰龙。值守军官远远看得真切,便在望楼上舞动旗髦,指挥重重营门开启。
军营之中自是森严,哪怕是高级将校,出入亦须通报姓名身份,待核实后才能开放通行。能够直接通行无阻的,唯有全军主将而已。
待到陆遥入得营中,正值中军校场将士操练正酣。只见无数军旗高举,铁骑往来奔走,将士们呼喝操练不绝。虽然这些胡族战士的装备尚显粗劣、旗号也未必整齐,但那种发自于每个人身上的彪悍气概汇聚在一起,便令人油然而生杀气冲宵之感。而那些曾经桀骜不驯的胡儿远远见到陆遥的身影,便早早地下马拜倒叩首,更显出一军主将之威。
距离营门百步左右的一片疏林里,一群晋军将士正在树荫下休息。他们的任务是将这片被囊括在营地范围内的林子完全伐倒,并砍削成简单的木料和柴禾,以供各军使用。在炎炎烈日下干重体力活,可实在不容易,什长倪毅仰脖子灌下整袋凉水,兀自觉得嗓子冒烟,于是把心爱的大斧子暂借给老部下阿多使用,自己提溜着水袋往林边的溪流去打水。
正在路边哼着曲子,不紧不慢地走着,只听蹄声大作,陆遥等人旋风般卷过。倪毅慌忙拜倒,过了好一会才抬起头来,望着骑队进入中军去了。
“看看!看看!”倪毅咂巴咂巴嘴,将尘土呸呸地吐出来。他定定地看着陆遥消失的方向,满脸向往的神色:“有句老话怎么说?男子汉大丈夫,就该有这么威风!”
“大丈夫当如是也。”有人提醒他。
“嗯……”倪毅点点头,双手抱胸,深沉地道:“大丈夫当如是也……”
话音未落,倪毅的脑后被啪地猛击一下,顿时耳朵里嗡嗡作响,打了个趔趄。
图里努斯将满满一袋水塞进他怀里,反手把空袋子夺过来,口中大喝道:“你这厮少做梦了!想当皇帝么?还不速去劳作!”
说起来有些好笑,图里努斯虽是异国人,但万里东来坎坷,磨练出的适应能力非同小可。昔日初到大晋时便曾经下过苦功夫学习国朝文学制度,开口便是洛阳正音,对于春秋、史记之类的典章记载也很熟悉,就连一手汉隶也堪入眼。这简直能让他部下那群目不识丁的小卒羞愧欲死。
陆遥所部的兵力增长如此迅速,靠那数十名并州勇士根本没法控制,哪怕陆遥积极地从乞活军旧部、汲桑降众里简拔人才,但依旧显得不足。因而这些日子里,投降的马贼、胡族俘虏之中,倒也冒出来几个被擢升担任骨干军职的。年方十七却已机敏强悍过人的鲜卑马贼少年拔列疾陆眷,如今是刘遐的得力部下。而这位自称罗马帝国第五军团首席百夫长的图里努斯地位更高,已经带领两百多名士卒。
这几人原先都是埋没在部族底层的卑微人物,但持续的作战就像是有人用一把篦子疯狂地搅动淤积的河沙,最终掏出了灿灿的金子。凭借着实打实的战功,他们都被陆遥大力提拔,短短时日内就成为军队里的中坚力量。
图里努斯部下有三名队主,倪毅便是其中之一,但性格端严的图里努斯并不喜欢倪毅。在他看来,这个年轻的兵痞未免太过懒散了。可惜他部下两百人绝大多数都是还不够可靠的乌桓人,而倪毅却是乞活军旧部,根正苗红的朝廷官军出身,所以这个队主不得不用。
倪毅对图里努斯也有几分不忿,这个蛮夷鼻梁高的不似人,眼窝深陷,头发带卷。长得如此古怪,兼且出自匈奴别部降人,来历可疑……这等人如何突然成了自家长官?居然还敢动手!
他眼珠子转了转,突然惊呼一声,将水袋猛地抛了出去。
******
最近俗事压身,心烦意乱,所以更新不够给力,也很久不好意思卖萌求票了。但是许多读者朋友依然不离不弃地给予支持,红票、捧场和月票都不曾断过……螃蟹铭记在心!感激涕零!




第一百三十三章 定局(三)
这突如其来的动作先是令得图里努斯一愣,随即生出几分恚怒来:这是公然拒绝自己的善意么?他踏前一步,沉声问道:“倪毅,你……”
刚开口,却被倪毅打断了。这名青年军官满脸痛惜地看着身上的皮甲,将上面的水渍抹去:“怎么能这样?嗯?”
军中携水自然不会用陶器之类,那太容易损坏了,通常都是将牲畜的尿泡用皮绳扎紧来盛水。图里努斯方才塞进倪毅怀里的就是个猪尿泡,因为没有扎紧,溢出的水把皮甲都打湿了。
“老图啊,你知道这一件皮甲,在我们大晋是何等珍贵么?”倪毅长叹一声:“咱们大晋开国以来,原是四海升平,因而各地铁官、武库多有废弛。孰料后来羌胡作反,洛阳武库又遭逢大火,数十年积攒的兵甲器械一朝损失殆尽,朝廷不得不尽数搜罗各地库藏以供西北急需。数月前,我曾经随乞活李校尉领取物资,亲见那邺城武库里也已兰锜俱空了,莫说依例归属洛阳调动的‘乘舆兵车器’之属,就连归属地方的物资都寥寥无几。”
倪毅神情沉重地摇了摇头:“老图,代郡这穷乡僻壤就更不用说了。你可知我们全军上下一共才多少件像样的甲胄?像我这样的队主,也不过配发一件,还是肋侧有个箭创的……”他拎起皮甲的侧面给图里努斯看看:“兵器、甲胄,都是我们吃饭的家伙。可你却随意对待它,还洒了水在上面……我倪毅实在是心痛啊!”
哼哼,论起谙熟军旅之事,图里努斯这家伙如何与我相比?这下可被我压在下风了吧。倪毅满意地看到这番话令得图里努斯有些失措,于是拍了拍他的肩膀:“罢了,老图你也是无心之失,下不为例!”
图里努斯毕竟是异国人,没有听出来倪毅言语中的戏谑之意,于是认真地点点头。他不是大晋官军出身,虽然得到陆遥的青睐而臻高位,但对诸多行伍细节确显陌生,这方面必须要依赖倪毅的随时提点才行。他仔细想了想,对倪毅道:“记得咱们共有皮甲二十来套,一直都散在众人手中,不曾好好修缮。此事原是我疏忽了,好在有倪兄提醒啊!这样,今明两日,便由你负责将之修补。拜托,拜托了!”
突然砸了这么桩苦差事下来,倪毅顿时生出作茧自缚之感。皮甲这玩意儿死沉死沉,纯用大块皮革摸压之后涂漆制成。在持续作战之中,表面的漆层如果剥落,则皮质极易霉烂,气味恶心难闻。倪毅平时维护自己的甲胄还来不及,这下居然要他整修二十多套……他有心推拒,可是看着图里努斯充满诚挚谢意的眼神,又不知该说些什么好。
眼看着图里努斯返身离去,倪毅才发出一声惨叫,追了上去:“这事儿我一个人干不了啊!你得多派人手!老图,哦不,图君!图公!图将军!”
对于一支崭新组建的军队来说,上下级之间、平级同僚之间都有太多需要磨合的地方。各型各色的冲突很难避免,如图里努斯和倪毅这样,已算得融洽,唯有经历过这样的磨合,才能真正地形成拥有凝聚力的队伍。
在倪毅向图里努斯纠缠着,要他多派人手的时候,中军帐里的薛彤正双手按着案几,陷入深思。
在案几上是他临时摆出的军事地图:他用一条丝绦摆出了祁夷水的流向,随后又拿了几枚圆滚滚的野果,分别放置在丝绦的前后两端,权充几处值得重视的要隘。那些野果是一名部下适才送来的,在井水里泡了半宿,去了暑气,晶莹的水珠凝结在翠绿的表皮,望之令人馋涎欲滴。可惜薛彤暂时只看中了它们的军事职能。
似乎还少了什么……薛彤抬起头张望了一下,从身后的一个木架子上捧起个漆黑的陶罐,放在丝绦的中央,当作萝川的代王城。陶罐子里盛着半满的水,一块蜂巢在里面载沉载浮地荡漾着,散发出诱人的清香。薛彤犹豫了一下,提起陶罐猛地喝了一大口,再放回去。
这些丝绦、水果和水罐,便构成了目前陆遥所直接掌控的地域。南端是广昌县,这座城池所控制的山间道路连接着冀州,某种角度来说,可称是代郡的生命线。广昌县城稍往北,则是飞狐陉的出口。飞狐陉乃太行八陉之一,穿越飞狐陉,就能到达并州雁门郡的广武城。这一天下险要长过百里,沿途绝壁森然,奇峰终年积雪,穿行其间的山路险峻奇崛,最狭窄处几乎仅供一人旋踵。这是代郡通往并州的要道,其重要性毋庸多言。
东面便是现下大军驻扎之地,当城县西北的两水并流之处。昨日众将计议已定,要在这里建立名为“勇士堡”的坚固坞壁,作为萝川平原东面的屏障。以勇士堡为依托,足以震慑广宁、上谷二郡的胡族部落。往西则是平舒县的崇山峻岭,这片地区乃是常山贼的势力范围,但既然代郡局势已定,便绝不会再容彼等肆意妄为,至少也要择形胜之所驻兵才行。
至于北面……沿着连绵起伏的山路北行二百余里,在燕山与阴山的山脉接连之处,便是拓跋鲜卑即将召开祭天大典的弹汗山了。
在祭天大典举行之前,聚集起足够的力量代表朝廷加以威慑,至少要钳制拓跋禄官相当的力量,并明确地展现朝廷的决心,确保倾向大晋的拓跋猗卢不能在斗争中彻底失败……这是陆遥此番出使最初的目的。正是因为越石公有这样的意图,才会命令陆遥、丁渺二人东出太行,一路行经魏郡、冀州,才会沿途经历了那么多出生入死的险境,几经奋战之后,居然夺取了代郡。
眼下距离弹汗山祭天大典不过五天了。温峤和他的随员们已经整束停当,随时准备出发。但是,作为军事方面负责人的陆遥这些天来却并不曾对这个方向加以关注。如何应对弹汗山祭天大典,是个极度复杂的问题,这需要反复的筹划、大量的谋算。可陆遥甚至在与部下们讨论的时候,也始终将话题局限在代郡。许多将士们受到陆遥的影响,似乎都忘记了此番北行的最终目的,而以夺取代郡为重大的成果了、
这是很异常的。
薛彤想到这里,心情隐约有些沉重。
薛彤与陆遥的情谊深厚,与他人不同。昔日大陵惨败之时,他二人引兵且战且退,牵制了匈奴大军。最后从那尸山血海中逃出生天的,唯有薛彤、陆遥与何云三人而已,这是真真正正拿人命拼出来的交情。是以陆遥在投入越石公麾下并得到重用后,始终将薛彤视为最得力、也最值得信赖的副手。而薛彤也在不断地要求自己,使自己足以担任陆遥的左膀右臂。他不仅拥有在并州军旧部中的广泛人脉,也在这数月中逐渐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培养出了相当的眼光。
因而薛彤敏锐地注意到了:陆遥其实对于弹汗山祭天大典其实并不在意。陆遥所关心的,只是他和他的军队能否在代郡立足。似乎在陆遥看来,拓跋鲜卑的祭天大典只是一个能够让自己离开并州的契机而已。
薛彤又想到了一行人离开并州的第一天,在太行山中宿营的那个夜晚自己与陆遥的讨论。难道说,不仅是越石公对陆遥已然心生芥蒂,陆遥也已经有了脱离越石公羽翼的打算么?可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时间,薛彤陷入了茫然。因当丁渺风风火火地冲进中军帐里,直接抓起了代表着各地要隘的野果大嚼的时候,他很有些惊讶地跳了起来。
陆遥紧跟着丁渺入得帐里,笑着把薛彤按回去坐下:“老薛无须多礼……那慕容龙城要到了么?”
薛彤定了定神:“是。半个时辰前,他的使者来报,说他已经收拢常山贼寇各部,立即启程赶来勇士堡……”
正待继续说下去,忽听远处有极凄厉的鸣镝声由远而近,接连响起。
一名军校急步迈入大帐禀道:“将军,丙字第二哨紧急传讯,有骑队冲突哨卡而过,数量约有五十。”

******

昨天做了个胃镜。真是欲仙欲死啊!销魂的很!



第一百三十四章 定局(四)
自古以来的良将用兵,无不重视远处的警戒哨探。如蜀相诸葛亮治军,凡行军立营,必遣五人为部,于十里之内、数里之外,持白幡登高而看隐蔽之处。凡发觉敌人百人以下者,但举幡指;敌在百人以上者便举幡大呼,随即主将派遣骑兵前往视察。陆遥克定代郡之后,因为在祁夷水大战中几乎被鲜卑骑兵所趁,深感胡人士马精强、来去如风,更对这方面的工作加以特别重视。
他委派在越石公麾下常常负责斥候的丁渺来安排警戒,并亲自分遣精干部下,在诸多要隘关口设置哨卡。各处哨卡之后,或五里、或十里安置人员,或以狼烟、或以鸣镝传讯。那军校所说丙字第二哨,乃是位于萝川西南、距离勇士堡三十五里的一处哨卡,直接扼守代郡山地与平原分野的鸿山隘口。负责此方向的军校,乃是随陆遥东出太行的晋阳军战士之一,青州益都人李焕。
“哦?”陆遥皱眉起身:“什么人如此大胆,五十骑就敢冲突我军哨卡?”
话音刚落,又是一阵鸣镝急响。朱声惊道:“丙字第四哨!”
丙字第四哨位于勇士堡以西二十里处。这一哨既然发出警讯,就证明眨眼工夫里,那支骑队竟然已前行十五里,突破了三道哨卡!何人如此张狂?帐中众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