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颠覆大宋-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巡捕房!这巡捕房的制度和以前不一样,以前的巡捕房完全听知县、知州一个人的命令,巡捕也是知县、知州个人组建而成!现在巡捕房虽然也听从知县、知州的命令,但是有很大的自主权,他们也要服从上一级巡捕房的命令!只是现在巡捕数量有些少,还需要扩招!”虞允文道。
    赵谌点了点头,他知道现在的巡捕房和后世的公安局已经非常的相似!在中国古代,“捕快”完全是县令个人任命,“捕快”的命运决定与县令个人,现在巡捕房则是和县衙分开设立,即便是县令也很难管到巡捕房的具体工作!
    “可以从西北的青年之中招募一些人成为巡捕!法庭、巡捕房中还有其他的问题吗?”赵谌道。
    “陛下,在乡镇、村庄,许多百姓犯了事情之后,常常是当地人采用私刑,根本不经过法庭!微臣觉得这应该改变。”虞允文道。
    赵谌点了点头。
    其实在中国古代,政府从来没有真正管理到乡村一级!乡村之中宗族力量强大,如果有人犯罪,都是宗族处罚!
    但是现在,赵谌自然不能继续容忍这种现象发生。
    “一方面让宣传处的人去乡镇、村庄多做宣传,让乡民们明白,犯罪之后经过法庭才是正当途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采用私刑!若是有人采用私刑,严惩不怠!另外,让各地的巡捕下到乡村之中,若是有人动用私刑,立刻抓捕,毫不留情!这样双管齐下,乡村中的私刑情况才会杜绝!其实燕云、中原刚刚收复,乡村之中的许多地主财富家都被女真人杀尽,许多乡民都是由流浪各地的百姓组成,已经很少有大的宗族存在,现在正是该变乡民观念的好时候!”赵谌道。
    “陛下,还有一个问题,目前朝廷法制用的是以前的旧法,陛下曾经说过,这些旧法中许多条例荒唐之极!您说想要制定新法,然而指定新法需要时间太长,微臣也不擅长这个!陛下,希望你能另选一些大臣来制定新法。”虞允文考虑了一阵,道。
    “将李若水从汉中调来,让他来主持制定新法的事情!制定新法也不是一时半刻的事情,可能几年都无法制定完毕,以后国家发生变化,也要不断地增加新的律法!我估摸着李若水一个人也难以完成这件事情!一些最根本的重要律法需要军机处、边疆众将、生产建设兵团众多青年首领一起商讨!先让李若水找人来做这件事情,等到了年终,有时间的话,我们将朝廷的重要人士都集合起来,一起商讨。”赵谌道。
    “好!”虞允文点了点头,觉得这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结合众人的智慧,一定能够制定出好的律法来!只有有了好的律法,才能够更好的治理国家。
    “陛下,微臣还有一件事情要说。”过了一阵,虞允文又道。
    “什么事情?”赵谌道。
    “陛下,我们现在已经占据天下,今后如何选拔官员?以微臣看来,还是要采用科举才行!陛下应该早日施行科举!”虞允文道。
    说:
    还有一章,我正在写,可能要到11点多才能传上来,大家明天来看吧。


第四百五十四章 经济1
    “科举?其实这段时间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科举确实是势在必行,不过,我们不能按照以前的制度来施行科举。”赵谌道。
    “不能按照以前的制度来施行科举?”虞允文的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以前的科举制度有两个重大弊端!”赵谌道。
    “不知是什么弊端?”虞允文诚恳的请教道。
    他虽然是这个时代的智者,但是他仍旧受到这个时代的制约,他的目光不可能超越赵谌。
    “第一,科举只考儒学,那些学子们一个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他们到了地方之后,如何帮助地方百姓发展经济,如何让地方百姓富裕?他们根本没有相关的知识,只懂得之乎者也,这些能够帮助百姓吗?”赵谌道。
    “这……”虞允文思考了片刻,点了点头。
    这确实是古代科举的重大缺陷,虽然科举制度相比于以前的九品中正制要公平的多,打破了门阀制度对权力的垄断,但是只会“之乎者也”的书生成为地方官员,根本没有治理地方的本事!
    “第二,科举出身之后立刻便是翰林、县令,这样的官职有些太高了!依我看来,科举之后,顶多是成为吏员,然后一边积累经验一边凭借本事慢慢高升,这才是正途,这才有利于国家。”赵谌道。
    “陛下说的不错!一个刚刚中举的书生,又有什么本事成为一县之长?需要从底层做起才对!”虞允文点了点头。
    “所以科举必须变革!变革之后,朕才会大开科举,选拔官员。”赵谌道。
    “具体要如何变革?”虞允文道。
    “首先便是增加科举的科目!科目不应该仅仅考儒家学问,还要考一些治世之道,比如农商,比如税收,比如算学!儒学占一部分,经济之学占一部分,算学占一部分,只有精通这三样,才能科举!其次,增加中举人数,因为中举之后并不是立刻成为有品级的官员,而是从吏员开始做起,因此需要的人数较多!你觉得这样变革如何?”赵谌道。
    “陛下,我们如此变革科举,自然是有利于国家,但是微臣担心天下读书人不满。”虞允文道。
    赵谌所讲的道理浅显易懂,以虞允文的智慧立刻就知道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他心中也有担心。
    “女真入侵,燕云、中原的文明都被摧毁,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许多读书人要么是投靠了女真,成了汉奸,要么是被杀死、饿死,相比于普通的百姓,他们更不容易活下来!现在燕云、中原已经没有多少读书人了!至于关陕、汉中,绝大多数读书青年都去了西北,进入了生产建设兵团之中!如果科举变革,至少在燕云、中原、关陕、汉中、川蜀各地,我们不会遇到阻力,河南、两淮等地也是残破无比,也不会遇到阻力,唯一有可能遇到阻力的是江南,可是江南一地也不可能和全国对抗。”赵谌道。
    “这……”虞允文苦笑一声,点了点头。
    “所以,即使有阻力,也不用担心!要想变革科举,首先要编写教材才行,尤其是经济之学和算学!对于儒学典籍,我们也要进行挑选!”赵谌道。
    “是!如此看来,要想推行科举,恐怕还要再等一段时间了。”虞允文道。
    科举变革,制定教材、制定新的制度这些都需要时间。
    “当然需要等一段时间了!今年之内恐怕很难实行!对于科举,我还有其他看法!关陕、汉中数百万青年去了西北、西夏苦寒之地,建设国家,他们为国家付出极多,所以要增加这些青年的中举比例!中举之人要有一大半来自于生产建设兵团!这些青年是朝廷的人,对朝廷忠心耿耿,用起来也放心!我们要首先加强生产建设兵团中青年们的教育,有了新教材也可以优先在青年中推行。”赵谌道。
    “好!”虞允文点了点头。
    他就是生产建设兵团出身,对于这点当然同意。在虞允文看来,青年们的积极、热情、爱国等等方面都远远胜过以前的文人,让这些人来管理国家最好不过。
    “我们虽然还叫做大宋,但是几乎是重新建立制度、重新建立国家!国事千头万绪,异常的繁杂!不管是哪一项制度,我们都要处理好!慢一些不要紧,但是一定不要出现大的错误!”谈了这么长时间,赵谌也有些累了,他站起来,笑道。
    “陛下说的是。”虞允文道。
    “不过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地方建设!要首先让百姓能够吃饱饭,那样百姓就会支持我们!不知道各地现在发展如何了?朕现在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各地农商发展上!”赵谌笑道。
    “陛下,现在各地恢复都不错!百姓有土地、有种子,还有朝廷的帮助,到了今年秋天,百姓家中的粮仓应该都会鼓起来!三年之内,国家不会再发愁吃饭问题!自古以来,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解决吃饭问题的,唯有陛下。”虞允文道。
    他们两人讨论了许久,虞允文这才离开皇宫。
    ******
    三月份,春暖花开!
    这个季节,燕云、中原各处都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各地的百姓都在忙着农耕!
    在河东介休县,这里的县令叫做张耀祖!张耀祖曾经担任军机处章京,去年年底的时候被任命为介休县县令,现在已经当了三个月的县令了。
    从三月初开始,张耀祖视察介休下属各个村庄的农耕工作。
    他从一个村庄来到另一个村庄,每天休息也是在村庄之中!他仅仅带着十个属下,平日里吃饭也是自己携带,从来不用百姓的饭菜。
    三月初十,他来到了一座大山脚下,这里也有一个村庄,大概有一百余名村民。
    知县到来,村民们兴奋至极,他们纷纷出来迎接知县。
    村长想要将张耀祖带到村子中去,谁知张耀祖却在田间停了下来。
    “你们的地都翻得很好、很勤!”张耀祖从一块地来到另一块地,他蹲在地里,细细的查看着。
    “张大人,我们以前都是佃农,都懂得农活!以前是给地主干活,大家还会偷懒,可是现在这些都是我们自家的地,谁也不会偷懒的。”村长笑道。
    “你们有什么困难吗?”张耀祖道。
    “这……”村长犹豫了片刻,不知道该不该说。
    就在这个时候,旁边的一个老农道:“大人,我们缺少耕牛,缺少农具!另外,今年开春,天气有些旱,只怕对庄稼生长不利。”
    “缺少耕牛、农具,这个官府现在也没有什么办法。耕牛都被女真人杀了吃肉了,现在介休县总共只有二十多头耕牛。”张耀祖苦笑,过了一阵又道:“至于天气旱,那需要浇水,这附近有河流吗?”
    “大人,二十里之外倒是有河流,我们需要挑水,实在是太远。”村长道。
    “二十里之外啊?咱们可以挖一条水渠过来!咱们每天抽一点时间挖水渠,肯定能够挖成的!我当年在关陕的时候,我们几百名青年,每天只睡两三个时辰的时间,白天耕种,晚上挖水渠,你们应该也能够做到的。”张耀祖道。
    “我们缺少挖水渠的农具啊!”村长苦笑道。
    “这个,官府会尽量帮助你们的!县衙中有好几口大锅,可以炼铁做成农具!县衙中的这些官吏们只要有一口锅就可以了!”张耀祖咬了咬牙,道。
    “这,大人,太辛苦你们了!”村长感激道。
    后面的村民们眼中都露出了感激的神情来!
    他们中有人年纪已经不小了,活了几十年第一次见到如此为百姓付出的官员!
    “光是节流是不行的,还需要开源!咱们这附近有有没有什么土特产?”张耀祖想了想,道。
    村民们议论纷纷,过了一阵,一个村民道:“大人,这山上有很多野生的药材,治病效果很好,这药材算不算土特产?”
    张耀祖大喜,道:“这当然是土特产了!如果山上药材很多的话,我们可以采摘下来,然后拿来卖钱!真是太好了!”
    村长道:“大人,药材数量不少,可是现在大家手里都没有钱,卖给谁呀?”
    张耀祖笑道:“我们可以组织人手将药材卖到长安、汉中、川蜀,那里富裕!我们卖了钱之后,可以从那些地方购买农具、耕牛、粮食,然后运回来!太好了,不过我还是要仔细看看这些药材的数量、质量如何,然后再组织人手!”
    当天中午,吃过午饭之后,张耀祖便带着几个村民上山,他在这里整整考察了一下午的时间,心中越来越是喜悦!
    “这附近山脉众多,药材也是众多!利用这些药材,足以让这里的百姓先富起来!我曾经是军机处章京,现在胡铨、王十朋他们已经是军机大臣,我也要在这介休县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先从介休做起,然后是河东,将来我也要进入中枢!”张耀祖看向远处,暗暗地道。


第四百五十五章 经济2
    在山东的蓬莱岛,这个时候,天气也已经渐渐暖和起来。
    远处的海面上可以看到有许多的渔船!
    到了黄昏时刻,渔船的数量越来越多,海面上不断传来渔民们的歌声!他们打渔一天,现在终于归来!
    一艘相对较大的渔船停靠在岸边,二十多个渔民从船上下来,最后两个壮小伙扶着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者从渔船上下来。
    “周大人,小心一些!”那五十多岁的老者来到地面之后,脚都有些发软,险些跌倒,旁边的人急忙扶住了他。
    “老了,跟你们出海一天,我都累的站不住了!”那老者笑道。
    “周大人竟然亲自跟我们出海打渔,真乃古今未有之事!”旁边的一个渔民道。
    其余的渔民看着这老者,眼中都带着崇敬、佩服等等神色。
    这老者不是别人,正是蓬莱县的知县,他的名字叫做周子昆,本是川蜀的一个知县,去年冬天的时候来到了燕云,之后被分配到蓬莱岛担任知县。
    “这一天捞了不少的鱼!”周子昆笑道。
    “是啊,捞了不少的鱼,可以卖一个好价钱!”旁边渔民喜滋滋的道。
    “你们以前打渔的时候,有没有碰到过倭寇?”其他的渔民在收拾渔船、渔网,周子昆则是问道。
    “前些年的时候碰到过倭寇,不过数量不是很多!如果我们渔民数量多的话,他们不敢侵犯我们的!倭寇经常去南方,尤其是泉州一带!”一个四十多岁的渔民道。
    倭寇是从唐代出现,到了宋代的时候,倭寇的规模已经相对较大!北宋倭寇最厉害的时候,曾经试图攻打福州城,引起朝廷震动!不过宋代的倭寇说到底还是小患,远远无法和明代的倭寇相提并论!明代的倭寇几乎是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有组织、有规模的抢掠中国沿海。
    “现在朝廷的海军就驻扎在登州一带,倭寇不可能来这里了。”又有一个渔民道。
    吴璘率领五万人驻扎登州,蓬莱的这些渔民早已经得到消息。
    “其实东瀛人对我们中原人还是很友善的,他们一直将我们当作天朝上国来对待。”那个四十余岁的渔民道。
    “你们有没有人去过东瀛?”周子昆道。
    这些渔民纷纷摇头,周子昆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失望的表情。
    “周大人,我们虽然没有去过东瀛,但是十几年前,登州还常常和东瀛做生意,当时有许多人前往东瀛,他们也给我们将东瀛的情况。”那四十余岁的渔民道。
    “哦?你给我说说看。”周子昆一副感兴趣的样子。
    “好,周大人想听,我就讲给周大人!那东瀛乃是蛮夷小国,他们也有皇帝,自称天皇!不过东瀛的天皇权利很小,他们的摄政大臣权利很大!东瀛国内到处都是领主,有的领主根本不听天皇的!当时我们蓬莱的商户去东瀛做生意,都是和地方上的领主做生意!那些地方上的领主权利很大,没有人能够管束他们。”那渔民道。
    古代东瀛的历史非常混乱,在十四世纪之前,东瀛虽然有天皇,但是天皇统治的范围很小!当时的东瀛有些像是夏商周时代的天子一样,各地都是诸侯!不过这个时代的东瀛比起夏商周时代的中国还要野蛮、混乱的多。
    “大人,我听说东瀛有两个皇帝,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又有一个渔民道。
    其实这渔民的消息完全错误,东瀛并不是两个皇帝,而是上任皇帝早早他退位,上任皇帝和现任皇帝、摄政大臣之间争权夺利!日本天皇退位之后叫做法皇,日本历史上有三百多年都是法皇、天皇、摄政之间争权!等到了十三世纪、十四世纪的时候,日本还有“南北朝时代”,真正分成两个天皇治理天下!一直到后面幕府崛起,武士集团崛起,日本才算是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那些渔民七嘴八舌的说着,周子昆将这些都暗暗地记在心中。
    他担任蓬莱知县,一方面是发展蓬莱经济,还有则是调查东瀛、高丽的情况。
    他在海边呆了有三天的时间,每天都跟着渔民一起出海,三天之后,深夜他才回到了蓬莱县衙之中。
    等回到蓬莱县衙,他立刻将蓬莱县的长吏叫了过来。
    这几天他去海边视察,长吏则是到各个乡村视察工作。
    “现在农耕情况如何?”油灯之下,周子昆一边匆匆吃着东西,一边问道。
    “情况很好!百姓们都非常的积极!他们好不容易有了土地,现在都在没日没夜的干活!咱们蓬莱仙一直是雨水充沛,今年肯定有一个好收成!”长吏笑道。
    “真是太好了!”周子昆的脸上也露出兴奋的笑容来。
    “周大人,咱们蓬莱女子向来有刺绣的传统,我看了她们的刺绣,非常的精美!十几年前,天下还太平的时候,常常有商户收她们的刺绣,然后运到高丽、东瀛等地去卖,高丽、东瀛的贵族很喜欢咱们蓬莱县的刺绣!不过今年天下刚刚太平,以前的商户都被女真人杀死了,没有人收她们的刺绣了!”长吏道。
    “我看不如这样,我们把自己的俸禄都拿出来,如果俸禄不够的话,我们把自己的积蓄都拿出来,然后咱们来雇人去收这些刺绣,然后运到高丽、东瀛去卖!你看如何?”周子昆道。
    “好!”长吏点了点头。
    “咱们还可以顺便了解一下高丽、东瀛的情况!陛下给咱们有任务的,一定要调查清楚高丽、东瀛的现状。”周子昆道。
    周子昆年纪已经不小,可是从川蜀来到这里,他感觉自己身上仿佛有用不完的劲一样,和长吏说完话,他又开始查看这些天的文书资料,一直到了半夜子时他才入睡。
    ******
    吴璘、吴拱等人也已经来到登州多日!
    他们来到登州之后,也是在这里兴建军港!
    除了兴建军港之外,他们五万多将士竟然也在这里开垦土地,种植粮食。
    现在他们每天一半的时间在训练,另外一半的时间则是在种植庄稼!当然有的时候训练紧张,他们可能需要几天的时间呆在海上,剩余的士兵则在照顾庄稼。
    国家粮食紧张,因此他们也必须做这样的工作!等到国家粮食充足之后,他们才能全力投入训练之中。
    每天晚上,士兵们仍旧集合在一起进行学习。
    有专门的老师教导他们识字,他们主要是学习步兵操典,但是有时候也会学习一些儒学、算学、经济学的知识!朝廷要兴办科举,然而这科举和历朝历代都不一样,生产建设兵团、各军之中都会挑选士兵参加科举,以便能够进入朝廷的官吏体系之中。
    吴璘和自己的侄子吴拱此刻正在港口边漫步,看着远处灯火通明,士兵们认真学习的样子,吴璘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了一丝笑容来。
    “叔叔,咱们什么时候对女真发起进攻?”吴拱道。
    “可能会是在秋天!现在咱们这里还有十万亩良田,不能放下。”吴璘道。
    “咱们收集高丽、东瀛的情报做什么?”吴拱道。
    “必要的时候咱们会对高丽、东瀛发起进攻!参谋本部已经让我们海军现在就做好这样的准备!”吴璘道。
    “啊!”吴拱的脸上露出了震惊的表情来。
    “高丽人是墙头草,当初辽国强大的时候,他们向辽国称臣!辽国灭亡,他们立刻向我们大宋称臣!等到女真入侵,开封被破,他们则是立刻向金国称臣!现在我们驱逐女真,恢复中原,他们只怕又有向我们称臣的打算了!不过,这样的臣子不要也罢,最好将高丽全部打下来,咱们汉人不需要这样的墙头草!”吴璘道。
    “不错。”吴拱点了点头。
    “现在的高丽大王叫做王构,只有十三岁,根本不足以掌管朝政!高丽崔氏一族乃是权臣,现在的宰相就叫做崔雨浓!拱儿,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去做。”吴璘道。
    “不知是什么事情?”吴拱道。
    “我想派你出使高丽,咱们先和崔雨浓接触一下再说。”吴璘道。
    三月十九日清晨,吴拱乘坐大船前往高丽而去,而吴璘则是继续带着五万海军训练、耕田,每一天都忙碌不已。
    说:
    十一点前还有一章。。


第四百五十六章 经济3
    其实不仅仅是介休、蓬莱、登州是如此,整个国家,从北到南、从西到东,包括整个燕云、中原、西夏、关陕、汉中、川蜀、江南,到处都是繁忙的农耕景象!
    国家数千万人口都在忙于农事!
    这和一年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年前,在江南,赵构的横征暴敛刚刚结束,燕云、中原各地则是战火纷飞!仅仅一年的时间,天下便恢复了太平,民众便开始将心思花在生产之上!
    这和北宋时代也有了巨大的变化!
    尤其是北宋末年的时候,赵佶兴办花石纲,天下大乱,到处都是农民起义,宋江、方腊之流揭竿而起,民不聊生!可是现在,整个国家几乎看不到农民起义的迹象!在关陕、汉中、川蜀各地,这里实行减租令,地主的地租最高不能超过三成,远远低于以往,百姓可以安心的活下去!在江南,许多苛捐杂税都被取消!在关陕、西北、西夏则是有数百万青年组成生产建设兵团,建设这些地方!在燕云、中原各地,地主阶层几乎完全消失,百姓都得到了自己的土地,他们都在为自己的未来而劳作。
    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清明政府,有了前所未有的低税率。
    几千万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日复一日,心中都充满喜悦、兴奋!
    他们都盼望丰收到来!
    ******
    在中原的河南、两淮一带,这里发展仍旧缓慢!
    最主要的原因是这里人口稀少!
    尤其是在河南,黄河泛滥非常严重,这些年来几乎年年都要泛滥,无论是女真人或者是当时的江南政府都不会去治理!即使是现在,朝廷也没有多余的人力、财力来治理黄河泛滥!
    不过河南的土地众多,河南的百姓最多是逃离黄泛区,到其他的地方去耕作。
    开封府此刻也是残破无比,里面许多房屋都是摇摇欲坠,根本就无法住人!
    此刻在开封府以南十里的地方,这里有一座小镇,现在的河南宣抚使的衙门就在这里!
    秦桧一家人以及河南省级的官员都在这里!
    从这里再往南则是一个巨大的军营,那里有一排排整齐的简陋房屋,那里居住着两万南方军区的军人!
    这两万军人也是早晨训练,下午耕作!河南的人口实在是太少了,现在军人也不得不投入建设之中。
    从军营往南则是数十个村镇,那些村镇也是新近建设而成,村民们都是由当初的义军士兵组成!那数十个村镇加起来一共有二十余万人口!
    可以说,现在开封以南的这一片地区是整个河南人口最多的地区!在其他的地方往往是数十里难以见到村庄、人口,只有尸骨、野草!
    天色刚刚亮的时候,秦桧已经醒来。
    他穿上官衣,来到了外面。
    就在这个时候,远处传来了“一二一”的呼喝声,秦桧心中一动,朝着小镇之外而去。
    来到小镇之外,秦桧看到一直军队正在跑步,正要路过这里。
    “我乃是河南宣抚使秦桧,对面是哪一位将军?”秦桧大声的道。
    “原来是秦大人,在下刘泽!”对面出现了一个中年人,大笑道。
    “刘将军,竟然是你亲自带领士兵出来训练!太好了,我正要找你商量事情!”秦桧笑道。
    他知道这刘泽本来是河北义军的首领,后来在中原大战的时候活捉完颜宗望,当时赵谌询问刘泽要什么奖赏,刘泽只说要加入正规军中,于是赵谌便让他跟着赵哲进入泾原军中!后来泾原军南下,成立南方军区,刘泽也是南方军区的一员,现在刘泽正是河南两万驻军的统领!
    “不知是什么事情?”刘泽跑了过来,问道。
    “来来来,咱们到镇子中去说吧!兹事体大,需要好好商量一下。”秦桧道。
    刘泽有些惊讶,当下他让其他的将领继续带着士兵们长跑,他则是跟着秦桧进入了小镇之中。
    这小镇也非常的简陋,宣抚使衙门也只是一座简单的院子,秦桧让人准备早饭,两人一边吃一边说。
    “刘将军,贵军两万将士,现在有不少人都到了成婚的年纪了吧?”秦桧道。
    “啊!”刘泽一愣,没有想到秦桧说的竟然是这样的事情,他点了点头。
    “天下大乱了六年,河南一带男子多有从军,死伤惨重!现在整个河南女子数量远远超过男子!这些女子也到了婚嫁年龄!我看咱们可以组织一下,让这些女子嫁到贵军之中!”秦桧道。
    “这……”刘泽呆在了那里,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古代的军制都是终身制,一旦参军,如果不是发生特殊情况,一辈子都要呆在军营之中!在古代,当兵之人娶妻乃是很正常的事情!
    虽然赵谌曾经说过必要的时候允许士兵们退役,但是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具体的政策下发下来,对于大宋的将士们来说,他们仍旧认为从军是一辈子的事情。
    “刘大人,总不能让将士们孤老一辈子吧?”秦桧道。
    刘泽思考了许久,道:“秦大人的主意不错!只是这件事情还需要军中的其余将领们一起商议!”
    “我相信其他的将领们也不会拒绝的!”秦桧大笑道。
    “等到其他将领们都同意了,我再来拜见秦大人。”刘泽道。
    “我看我们现在就应该商议一下如何执行这件事情!”秦桧则是道。
    “好!”刘泽想了想,点了点头。
    一上午的时间,两人都在商议这件事情。下午的时候,刘泽则是匆匆离去,他要和军中的其他将领们一起商议。
    秦桧看着刘泽的背影,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来。
    现在河南人口太少,亟需增加人口!这两万将士若是娶了当地的女子,自然要在这里安家,如此一来,河南的人口便会增加两万!等到他们结婚之后生子,人口又会增加!
    “大战过后,男少女多,让这些将士们每个人多娶几个女子也不算什么!”秦桧又道。
    “哼!你每日里都在操心什么事情?”就在这个时候,秦桧身后传来了一声冷哼,一个面容娇美的中年女子站立在秦桧的身后。
    这中年女子乃是秦桧的夫人王氏!秦桧一生十分惧内!历史上,正是王氏唆使,秦桧才真正有了杀死岳飞之心。
    “夫人啊,我在操心国家大事!”秦桧道。
    “这开封一带十分贫瘠,呆在这里太过枯燥,我看咱们不如返回江南!你去求求陛下,让陛下给你一个江南的官职。”王氏道。
    “现在江南有李纲在,我去了那里只能当别人的副手,一辈子都难以出人头地!呆在这里,只要让河南恢复繁华,必然能够得到陛下看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