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江山-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片地方,心想大人如果地盘大了自然要高升,那么自己不也是水涨船高。
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纯属盲目信任感激陈雨,只要一声命令无不遵从。
陈雨既然打定注意,自然好好思索过目前局面,可以说,朱淮所说,正是他设想的,甚至更加完整。频频点头之际,他也在观察众人,暗暗记住了那些脸容狂热的忠心小旗。
李晚晴也是暗自赞赏,心想这书生果然有几下子:“朱镇抚所说有理,大人可分兵前去,同时修书禀报洪督。”
陈雨看看秋试墨,李大虎道:“你二人可有不同看法?”
秋试墨忽地立起道:“卑职愿去龙驹寨,为大人修复城寨。”
陈雨点头,随即道:“诸人听令。”众人齐齐起立。
“秋百户带本部,分后勤一部,匠户一部,以铃儿小旗护理军随之,取龙驹寨,修复城桓,切记要多买粮米囤积。朱淮带纪检半部,李二虎带陌刀一总旗,刀盾一总旗协助。”
朱淮、李二虎、秋试墨、铃儿肃立致礼。
李晚晴暗自思量:那李二虎唯陈雨命令才听,派他和秋试墨、朱淮一起,果然甚是妙着,正在思索间得失忽闻陈雨再次道:“李大虎听令,可四乡露布,遴选愿随军之青壮,扩充各部。卫总旗务必加紧修理打制衣甲器械,各小旗须尽力,年后全军可战精兵尽量到三千人。”
李晚晴有些担忧道:“子玉,你以千户之职,率三千之众,恐怕难以负担啊。”
大伙纷纷点头说就是负担很重,倒是都没有提出陈雨按制只能有一千一百手下。
陈雨沉默了一下道:“这个再说吧,给洪督奏报就麻烦李千户了。”陈雨虽然来了几个月,可是基本就没用过毛笔,他哪里敢亲自书写啊。
李晚晴微微一怔,随即应诺,转身离去修书,不过在走出屋时,心里有些凌乱:难道他察觉了什么?
各人都领命而去,片刻后,大厅里就剩下陈雨、何立秋、周婉依。陈雨刮了一下何立秋鼻子:“走,去童子营看看小弟妹去,下午接着看戏。”
周婉依看着陈雨拉住何立秋手,又朝自己伸过手,脸上漾起红潮,心想我都是大姑娘了,你怎能如此?不过她却舍不得放开那温暖而安全的手。
看着陈雨一左一右拉着两个小丫头走向军营,铃儿和李晚晴的护卫冲着陈雨直翻眼睛。
崇祯七年腊月底,陈雨派部下秋试墨,朱淮带五百人马直趋龙驹寨。据凤冠山立营,雇佣民夫整修已经残破的龙驹寨镇城。
军马未出,李晚晴执笔,以陈雨口气写奏报飞骑传递给洪承畴。
奏报里说:自龙驹寨码头登舟,可历经陕豫鄂三省,漂流至丹江口,南朝武当。西北往东南之交通要冲,亦兵家必争之地。城外北横凤冠山,山势峥嵘,可立一大寨,为制高点,扼此,可控全城。又城东有东寨鹿池城,西有西寨古城岭,南有寨子沟大寨。四寨若龙驹寨之四廓也。古来“陕南屏障”、“三秦要津”;“武关西陕东南第二门户”实非虚言。然寨内虽有税司,巡检之设,无一不尸位素餐之徒,前食人恶匪章,据凤冠山久矣,巡检莫正视。七年夏,匪部张献忠毁城而去,迄今无得力之人复起旧制。今学生仗圣上威灵,恩师教诲,士卒用命,雪夜突袭,血战取之,窃以为当选贤良据之。
这封奏报陈雨让王十三带人一人双骑飞送洪承畴处。用意自然是想自己兼领龙驹寨。同一时间,招兵工作开始进行,应者踊跃,这年头每天吃饱,三两天有肉的事情哪里去找。
竹林关所有商人都接到陈雨比市价高半成的购货单,什么生铁,绸布粮食药材无一不要。当然让这些货栈喜翻了天,竟然有人高价雇佣船户去外省进货。
穷人们依然享受着每天看戏,吃白饭的没事情,百里可闻,到的正月,河南竟然有大批流民而来,这让验收新兵的李大虎喜悦异常。
正准备出潼关的洪承畴接到书信,反复看了好几次,最后召来高间,江大力再次仔细询问陈雨营中所见,二人心想一回来就说过了,怎么又问,当然督帅说话,二人自然是事无巨细,纷纷赞叹陈雨部骁勇军纪严明。
等二人下去后,洪承畴思虑良久,叹了口气。
注1秦关百二:陕西古称秦,“百二”本义是以二敌百。一说是百的一倍。《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裴因引苏林曰:“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司马贞索隐引虞喜曰:“言诸侯持戟百万。秦地险固,百倍于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盖言秦兵当二百万也。后用来形容秦陇地势险要。
第十六章惊
崇祯八年的春节,陈雨的辖区竹林关,龙驹寨这一片地区却呈现出一派久已未见的繁华。除夕夜,陈雨也仿效民间,让人扎了不少灯笼。军中执勤之外,每天半天可以小旗为单位去镇街游玩。
白无双所在的戏班没有回去,因为这年头,难得遇到这种赏钱利索,不胡来的主顾,班主许以重金,稳定了班里人员。
大年三十,陈雨带着留在竹林关的李晚晴、李大虎、何立秋、周婉依等带着童子营全体孩子去河滩戏台下看戏。
看着孩子们打着自作的灯笼快活地在戏台下钻来钻去,一个个眼馋地看着镇上货栈摆出的小摊子,陈雨笑道:“看到这些孩子没,这才是他们应该过得生活啊。”
众人点头称是,何立秋周婉依更是跃跃欲试,陈雨鼓励道:“想玩就去吧。”二人欢呼一声钻进人群去了。
李晚晴不知为何竟然有些羡慕那些孩子。陈雨看着她的神色,哈哈一笑,冲着不远处向自己跑来地许梓倩何壮周鹏飞招手。
几个孩子有些兴奋地跑过来,陈雨挨个摸摸红扑扑的脸蛋,笑着蹲下道:“你们开心不?”孩子们不断点头,许梓倩却撅着嘴说:“哥哥坏,欺负人。”
陈雨愕然,在何壮周鹏飞扭捏的解释下,陈雨李晚晴相顾莞尔。陈雨哈哈大笑,招过一名亲卫,让他每个孩子五十文铜钱,以便买零食吃。
许梓倩高兴地接过铜钱,把手里灯笼塞给李晚晴:“晚晴姐姐,你玩吧。”何壮周鹏飞也纷纷把灯笼塞给自己姐姐,蹦跳着跑去小吃摊位。
陈雨看着提着灯笼正有趣地观看的李晚晴,周婉依,苦笑道:“是我疏忽了孩子们,只给大人每人二两银子,却不想孩子们也有需求。”
李晚晴正要回答,王十三急匆匆而来。
陈雨吩咐几个亲卫留下注意孩子们安全,一行赶紧随着王十三回到巡检衙门。
大堂内,一男一女和两个孩子正微有些紧张地看着进来的这群人,发现五人里竟然三个女子都身着武职服装,不由愕然。
陈雨打量着这看似一家人的四口,虽然衣衫破烂,但那款式料子在明亮的灯光下,仍然可以看出是个中等人家。王十三对有些急促的男子道:“这就是陈大人,你可以说了。”
陈雨微微一笑,打量着这个看上去二十七八的男子,见他眉清目秀,一股书卷气自然流露,显然,这是一个饱学之人。陈雨一揖道:“兄台,听说你有紧急贼情,欲交换我派人护送你去西安府,不知尊姓?”
那人虽然为三女身着官服怔仲了一下,但旋即回礼:“仆本南阳人,顾显之,草字凤扬。闻听大人剿灭恶匪,爱护民众,仆才敢来求之。”
陈雨看着妇人孩子有些不安的情形,微笑道:“何立秋总旗,带顾先生家眷二堂洗浴用饭。”何立秋应诺,顾显之冲着妻子打了个眼色,那妇人才带着孩子随何立秋而去。
陈雨请他坐下,直截了当地说:“先生请说,无论所说如何,过几天我部下去西安府有事情,都可安排先生随行。”
听了几句后,本来有些不太在意的陈李二人渐渐神色紧张起来。
顾显之习惯地伸手端过亲兵送上的茶水,看见服色,这才微觉尴尬,咳了一声继续道:“七年冬,贼骑干余西来,立马西郭麦田中。已而大旗飘飏。遥望崖口以南,旌旗蔽空,甲光耀日,南尽南山,北尽河曲,波压云涌而至。惟闻马嘶之声,自朝至夜,连营数十里。贼过,人畜践踏,路阔五六里,不知其众之几何也…。。”
陈雨有些紧张地问:“那么先生可知道贼部大概去向?”看着陈雨神色,顾李二人微觉诧异,心想贼在河南,你怎地如此紧张?
他们怎么知道陈雨心里如同怒涛翻卷,他终于回忆起来,就在这个正月,以张献忠为首的农民军将要攻破大明的龙兴之地,中都凤阳,不过具体时间,他却不知道。
随着顾显之的叙说,李晚晴迅速地在挂起来的舆图上划出几条线。一条从陕州(今陕县)渡黄河北上,到达山西平阳,又转渡河重回河南怀庆地区,再折向归德府(今商丘地区)另一条从武关入南阳,进入湖广襄阳等地区,再折回河南南阳、汝宁等地,向北集结。第三条则从河南卢氏县,直接向东。
陈雨有些神色不定地看着舆图,想了想道:“顾先生这些情况对我颇为重要,这样吧,先生且在我部休息一两天,我派人送先生一家去西安府,并奉上程仪。”
顾显之见陈雨神色不定,也不再多言,心想你答应就好,当下感激地施礼,在亲兵带领下去二堂与家人相聚用饭。
陈雨吩咐人妥善招待顾显之一家,自己慢慢地一遍遍看着舆图。脸上冷汗不断滚落。怎么办,要不要立刻提醒洪承畴?不提醒,对不起洪的知遇之恩,提醒,怎么解释,自己刚当了千户没几月,怎能有如此见识?
李晚晴看着陈雨紧张神色,大为惊异,几个月来,就算黑龙口遇伏击,凤冠山破阵,陈雨也没如此紧张。
陈雨的呼吸忽然平静下来,自己目前如非洪承畴大恩,怎能拥兵数千,就说是自己根据局势推测的:“李千户,取延寿兄上次带来的军情邸报来。”
李晚晴不解地去取,心想,流匪全在河南,你担心什么?
邸报一一摊开,陈雨越发觉得洪承畴对自己的师生情深厚,这些邸报,按理绝非他这级别可看,但洪却无一份遗漏,全部给他带来了抄件。
李晚晴按陈雨所说,一一在舆图上画出官军各部兵力部署位置,一条条线路纵横交错,陈雨仔细地学习着这古代舆图的看法,心里印证着。
综合邸报和李晚晴指着舆图解释,陈雨终于明白了这次明朝廷的决心不可谓不大。
除洪承畴率兵将东出潼关外,明朝廷调集各地兵马近八万人,进入河南地区。归洪承畴统一指挥的还有当时已在河南的都督佥事,援剿总兵官左良玉扼新安、渑池,有昌平兵数千,别部万余,陈治邦、乔国柱、张嶷等参将副将游击以一万余部下驻汝州一带。游击陈永福扼南阳。不久,又有张全昌、曹文诏、秦翼明等部,以及从辽东调来的祖宽、邓玘等部进入河南参战。
除调兵遣将之外,朝廷还破例迅速发放粮饷。崇祯帝拿出内帑二十万两,户部备饷七十万余两,留湖广新饷十三万两,四川新饷二万两,以供军用。
崇祯帝此次可谓是用尽全力。他严令洪承畴必须在六个月内肃清农民军于河南。
陈雨看着舆图,心里有些迷糊,按后世所学历史以及很多论坛所说,那么此时河南各部农民军主力就已经移至荥阳(今河南荥阳,位于郑州之西),并召开了著名的“荥阳大会”,商讨应对之策。而且将要于明天做出决议(荥阳大会结束于“壬子”日,这一天应该是崇祯八年正月初一日(西历1635年2月17日)。由此可知大会应该是在崇祯七年十二月底召开的。但史料表明,农民军入荥阳是崇祯八年正月初的事,攻克荥阳是在正月初六日。正月初一尚没有到达荥阳的农民军,又怎么能开荥阳大会?这也是认为大会不存在方的有力证据)
在荥阳参加会议的是十三家七十二营”。“十三家”,即老回回、闯王、革里眼、左监王、曹操、改世王、射塌天、八大王、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等。“十三家”可以说是当时河南境内的农民军主力。
据支持方说,当时各家首领已侦知朝廷大兵压境,所以坐下来商讨对策。老回回马守应首先提出应该进入山西地区,以避免与四处而来的官兵打硬仗。
张献忠一听,立即反驳说,这是胆怯之举,并讥笑老回回。老回回很生气,与张献忠争执起来。这时尚不太出名的李自成赶紧出面调解,而且说了一段后来很是著名的话。
他慷慨激昂地说:“匹夫尚可奋臂争先,何况我们有十万之众!?现在我们的兵力是官兵的十倍,即使关宁(山海关、宁远)铁骑开来,对我们也是无能为力。眼下之计,只有分兵出击,各部分头杀掠,能否奏效则听命于天。”
众头目一听,纷纷赞同。乃抓阄确定各部进兵路线。
革里眼(贺一龙)、左监王向南,抵挡湖广之兵。
横天王、混十万(马进忠)向西,迎击陕西之兵。
曹操(罗汝才)、过天星(惠登相)分驻荥阳、氾水之间,守黄河一线,防御开封、归德、河南、汝州诸府之兵。
闯王高迎祥、张献忠东向出击。
老回回、九条龙等作为机动部队,策应各部。
又担心横天王、混世王敌不住陕西过来的洪承畴诸部,以射塌天、改世王作两部援兵。
众人于正月壬子日,杀牛马祭天誓师,相约所获金帛子女均分,紧接着分头出击。
不过,无论荥阳大会是否有过,但是农民军这次的攻击方向,算是选对了农民军攻击的目标,是南直隶西北部的凤阳等府,即今皖北地区。
陈雨再次仔细询问李晚晴后,彻底打消了心里犹豫道:“李千户,我怀疑流匪会向东南而去,破围至南直隶西北。”
李晚晴面色一变,南直隶西北?那岂非中都凤阳所在?她咬紧牙关,再次认真查看舆图,发现河南流匪即可至山西,也的确可以向陈雨所想,因为东南正是官军防守力量最薄弱处。
“此事要立刻飞骑禀报洪督。”李晚晴急道。
陈雨点头:“你立刻修书,将我二人所想秉恩师,但愿来得及。”
陈雨加紧了新兵集训,并且停止了招收新兵,未中选者,送与米粮,让各人不要返家,留下修缮竹林关城墙。并于黑龙山立寨,,以便呼应竹林关。并严令龙驹寨秋试墨部加紧囤积粮米物资,修缮城寨。
洪承畴于初五接到陈雨来书,阅后脸色大变,立即召集幕僚和各部将领,会议后,各人脸色难看,上百骑兵飞速赶往南直隶,河南,京师各地。
同时高间亲自带军令去陈部,令竹林关巡检陈雨兼龙驹寨巡检,随行带去甲仗物资,默许陈雨扩军,相机可将势力至武关。
第十七章天下动
明崇祯八年正月初六,洪承畴正准备紧急出关,期望于河南灭贼部。
高迎祥,张献忠部众攻陷荥阳,屠泛水,又数天之内南下取固始,初九日庚申,攻取凤阳霍邱。霍丘城破时,县丞张有俊、教谕倪可大、训导何炳若、大豪绅田既庭等,力战而死。
正月十一,扫地王张一川攻打颍州城,知州尹梦鳌率壮勇登城守御。正月十二,张部挖掘城墙脚,城墙倾陷数丈溃口,百姓见势不支,纷纷四处奔避。
尹梦鳌跪地哀求壮勇固守。见贼寇势大,壮勇无人听从,溃散而去。
尹梦鳌独持大刀带家人挡在城墙倾塌缺口处,张部缘城而上,尹梦鳌力战,挥刀杀十七人。等到张部大队人马拥上前来,家人除死者外,余都逃走。
尹梦鳌四顾,除弟侄外竟无一人共事者,即投乌龙潭淹死。其弟、侄七人随之自杀。尹梦鳌,云南人,以举人身份知颍州,尚算是勤政爱民。
赵士宽,字汝良,号菉裴,山东莱州府掖县人,以官声为颍州通判。当时本来在寿州,听闻张部进犯颖州,一天一夜夜飞骑二百多里,回归颍州城守城。
他和家人部下刚进城,张部就四围合击。赵士宽欲鼓励城里人防守,但是城里许多士绅率先逃离,赵苦劝无法,城内分扰,竟然无人守城。张部轻易攻进城里。
赵士宽巷战多时,本就不多的部下死伤殆尽,最后也投黑龙潭水死。赵妻崔氏,与三女登楼自焚。州役从死者十余人。后来明朝廷赠光禄寺寺丞。
颍州城中,还住着一位任过兵部尚书的张鹤鸣。天启年间,当时担任兵部尚书的张鹤鸣,曾全力支持巡抚王化贞进攻后金而不服从经略熊廷弼的指挥,导致辽东全线败退,张鹤鸣因此丢官返乡。
张鹤鸣见城破,逃到别的房子里。他的长子张大同就在此人人奔逃的危机时刻,为救父亲家人,故意居住本宅,在门口题大字“张大相公书房在此”。
张一川部下抓住他,强迫他下跪,他宁死不屈。又追问父何在,大同说:“要杀便杀,我不可能说出父亲躲藏处让你们抓的。”
张鹤鸣家下人投降者引领扫地王部去张鹤鸣躲藏的民舍,绑缚张鹤鸣来自己家,拷打索取藏金。张鹤鸣回答:“没有。”
张大同争着说:“家里财产都是我掌管,和父亲没有关系。”扫地王部下流贼不听,大搜其室,见皆古玉及陶器。
这些人不知道古董价值,生气下将张鹤鸣从头顶用大斧劈开。
见父亲惨死,张大同奋臂大骂,一贼要杀他。旁边一贼劝说:“已经杀了他父亲,暂且留下他命,但是必须献金赎命。”
张大同骂道:“父死义不独生!”骂愈烈。贼人愤怒去其须,又用刀斫开他半边脸面,骂仍不绝声。贼部于是肢解了他。(注1)
张一川轻易地攻占颍州城,尽取子女玉帛。
颍州张鹤鸣估计是农民军在崇祯八年以前处死的最高级别的官员。彼时农民军军纪极其糟糕,城破之后,遇难的官绅士庶多达一百五十多人,妇女殉节者二十七人,烈女八人。
农民军破颍州、霍县后,一部南下攻入庐州府境,另一部即杀向寿州(今寿县)、凤阳。
凤阳,明王朝的“龙兴”之地,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
取得天下后,明朝廷曾在这里大兴土木,先后为朱的父母修建皇陵,扩建了朱少年时代当过和尚的龙兴寺,并按南京的规格修建凤阳城,定其为中都。故此,凤阳对明朝庭有特定的意义。
凤阳府更是南京的北方门户,如凤阳一失,则南京门户洞开,必受兵锋威胁。如南京出问题,那东南赋税重地、半壁江山就很难保住,大明朝的气数也就差不多了。因此,凤阳一带,无论从哪方面而言,都不应该出任何差错。
明朝廷在凤阳设有留守司,另有班军、高墙军、操军和护陵军六千余人。凤阳巡抚督漕驻淮安,兼护泗陵(皇祖陵),太监驻凤阳。这些军队很久不打仗,各级武职只顾贪污军饷,谁会去训练士兵,战斗力可想而知。
崇祯六年(1633)冬,农民军突破黄河,南渡河南后,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就曾经上书朝廷,要求派兵防守凤阳皇陵。
崇祯七年(1634),张凤翼(当时是兵部尚书)也上书,希望朝廷命凤阳抚按加强防守。崇祯曾召谕兵户两部,诏令淮安巡抚朱大典、杨御蕃扼守南畿和凤阳祖陵。但总体来说,凤阳的防守非常薄弱,尤其是负责防护的巡抚杨一鹏、太监杨泽都不知军事。许多官员甚至认为,朝廷大军四围,流寇怎会杀向凤阳一线。
不幸的是,农民军恰恰选中了朝廷防守比较薄弱的凤阳地区作为主攻方向。
农民军破颍州、霍县后,一部分南下攻入庐州府境,另一部分杀向寿州(今寿县)、、凤阳。
作为龙兴之地的凤阳,无疑有特殊政治地位。明太祖朱元璋曾给予殊遇,在赋役方面给了不少豁免。但是到明末,豁免已不复见。相反,凤阳作为中都,百姓承担的差役、匠作多如牛毛,年景几乎到了过不下去的地步。
崇祯四年(1631)十一月,当时任南京礼部右侍郎的钱士升,在奉命祭告凤阳皇陵后,曾向崇祯上疏汇报凤阳地区衰败的景象:凤阳号称帝乡,但一入其境,只见土地多荒,庐舍寥落,一望萧然。
究其故,是因为凤阳土地本就贫瘠,在江北属下下之郡。一遇灾荒,百姓纷纷向外逃荒。而走掉的那部分户口本应承担的赋役,就须让留在本地的人承担。如此恶性循环,自然是户口越来越少,荒地越来越多。”
钱士升最后要求朝廷对凤阳予与特殊照顾,减免凤阳的赋税。
崇祯在看过奏疏后,只是轻描淡写地批了一句知道了。正想方设法增加收入的崇祯,不敢开先例,怕各地起而效尤。自然无法接受钱士升建议。
所以,凤阳局势便不可避免地要恶化下去了。崇祯七年(1634),凤阳守军曾发生兵变,皇陵卫指挥侯定国被乱兵杀死。
到了崇祯八年(1635)正月,凤阳守备太监杨泽得知农民军围寿州后,急令留守朱国相准备迎敌,令风阳知府颜容埴领乡兵防守。杨泽,声名不佳,和大多数太监一样,唯财是贪。
凤阳商民对他很是不满,曾诉告于巡按御史吴振缨。吴振缨哪敢得罪杨泽,不敢接受诉告。群情激奋之下,百姓一拥而至太监署,点火焚烧。吴振缨则伺机逃脱。
于是,一些痛恨官吏的百姓便偷偷地赴颍州去接纳张一川部。
正月十五日夜,元宵节。凤阳城中官吏士绅庆祝佳节,火树银花,满城士绅歌舞不断,至于城里无数嗷嗷欲饿死的穷人,自然不会有人提及。
张一川军的先头部队约三百多人,化装成商贾、车夫,分批潜入凤阳城中。到了约定时间,城中火光四起,喊杀声处处,百姓狂奔,一片混乱。张军乘乱占城,张献忠,高迎祥大军随后而至。
当时凤阳本无城墙,无险可守。城中虽有数千兵马,但在此情况下,根本无法组织有效抵抗。留守朱国相、指挥袁瑞征仓促应战,其部多死于敌手,朱袁二人亦战死。
扫地王张一川杀入府署,抓到了身穿囚衣混迹于囚犯中的知府颜容瑄,用棍子把他活活打杀堂下。推官戴文英等六位文官,四十一位武官,也被处死。士民被杀者多达数万人。
张高部将明太祖朱元璋父母皇陵糟蹋得面目全非。放火烧掉了皇陵、享殿以及陵区内的三十万棵蟠松,杀掉了守陵太监六十余人,关押在陵区高墙内的罪宗(即犯罪的宗室人员)百余人被放跑。
又放火焚烧城中的公私邸舍二万余间。龙兴寺也被点着了大火。一时间,凤阳城内外火光冲天,光照百里之外。
农民军公开打出“古元真龙皇帝”的旗号,在凤阳地区恣意虏掠三天三夜,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过了几天舒心日子,庆祝这前所未有的胜利。
据传农民军曾在凤阳神祠中占枚问神,得下签。一怒之下,剖神像,拔营而去。
在分兵撤退时,还有一个小插曲。李自成曾向张献忠索要皇陵中那些善拉会吹的小太监,张献忠舍不得给。李自成一怒之下,便与张献忠分开。
凤阳失陷,消息至北京,朝野上下一片惊慌哗然。
兵部尚书张凤翼接到败报失色,站立不住,晕倒在地!
崇祯接到中都沦陷、皇陵被焚的消息后,悲痛欲绝。当天本要开讲经筵(注2),他特传旨免行。自己素服避殿,亲赴太庙祭告祖宗之灵,并命百官修省。
凤阳之变在崇祯心中留下了难以抚平的创伤。在默默承受着朝廷上下各种有形或无形的压力之际,不得不面对列祖列宗,反省自己即位以来的种种举措。不过,他更希望他的军队能在短期内剿灭农民军,报此血海深仇。
新一轮部署下,先作了人事上的调动。
凤阳被焚,必须要有人负责。漕运御史、凤阳巡抚杨一鹏在劫难逃,被斩首弃市。
与杨一鹏一起被迫究的,有凤阳巡按吴振缨。他被逮下狱,最后充军戍边。
至于贪财的守陵太监杨泽则先畏罪自杀了。
杨一鹏被逮后,由朱大典总督漕运,巡抚凤阳,协同洪承畴围剿农民军。又调动精锐的辽东兵三千,由总兵祖宽率领,开赴前线。急令洪承畴加紧围剿工作。
注1本卷史料取自计六奇《明记北略》卷十一,由于这次事件才使得主角命运有了大的飞跃,所以才详细说明
注2中国古代皇帝研读经史而举行的御前讲席。宋代制度:每年二月至五月,八月至冬至,每逢单日举行经筵,由讲官轮流入侍讲读,名曰春讲、秋讲。明、清两代基本沿用其制。举行经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味道研经”,探究经书中的微言大义;一是“以古证今”,亦即以史为鉴,吸取封建统治经验教训。经筵例不由阁臣兼之。清顺治九年(1652)后始以大学士知经筵事,以尚书、左都御史、通政史、大理卿、学士侍班、翰林等二人侍讲。经筵设御桌、讲官案。清代皇帝在文华殿行经筵仪,先讲《四书》、《五经》,然后由皇帝宣示满、汉文御论,各官听讲。事毕,由各官行礼,于文渊阁赐茶。
第十八章根
正月十八,习惯于流动作战的各部农民军开始撤离凤阳地区。
高迎祥、李自成等人率领自己所部,从凤阳府太和县进入河南。经河南鹿邑、杞县,进入密县山中。
那个率先进入凤阳的扫地王张一川率领部下,攻毫州(今安徽亳县),走河南夏邑,围归德。
凤阳让农民军攻取,四面各处官兵纷纷向凤阳进发。太监卢九德率川兵数千急驰救援,山东巡抚朱大典调徐州兵马、睢州总兵骆举率兵进援。南京方面也有进兵迹象。农民军绝不会留在凤阳等着官军来进攻。
正月二十五,竹林关。
此时竹林关各处城墙已经修补一新,黑龙山上也矗立起一座长千步,宽六百步的军寨。这军寨完成如此之快,是因为陈雨并没有按照当时惯例,由士兵监督百姓建造,而是采用了一种他称之为承包制的做法。
应募百姓各自按熟悉程度组合成一个个小组,参加建城的军士则以小旗为单位。采石者每采石十块则发给竹签一枝,砌造,取土,抬石等等,无不依序,一枝竹签发银一钱,每天各工种竹签最多者,取前三奖励,民户粮米银子不等,士兵则优先发铁甲。陈雨吩咐下,后勤每天三顿饭尽饱吃,中午一人一碗肉汤。晚间收工各工序前三名者,再给肉半斤。
李晚晴李大虎看着无须训斥督促,踊跃无比的热火场面,甚为诧异。当然这种法子也立刻传给了修建龙驹寨的秋试墨,朱淮。自然二人也是钦佩不已,越发认定陈雨是可以让自己实现抱负的主公。
陈雨此刻正与李晚晴、李大虎,以及一直未走的高间在巡视完成的军寨。如非亲自经历这军寨由地基开始,一天天看着军寨立起,高间绝对不会相信这座军寨是不到一月建成的。对于陈雨那种称之为承包的做法,高间也是赞赏不已。与往时强派服役,在军士鞭打下的民夫修建速度来说,这样虽然花费了较多钱粮,可无疑紧急时可用。
看着这底部宽两丈多,顶部一丈五,高三丈,包石厚达一半的城墙,高间喃喃道:“洪督曾言,子玉非常人也,延寿今时才深信了。”余人纷纷点头。
陈雨苦笑道:“恩师过誉了。我也曾为小民,自然深知小民想法,今不以刑责,诱之以利,当此年景,民岂不用命,挣的米粮银钱也可多活一段日子。至于军士,一副铁甲可大大增加战阵上自己存活机会,谁不愿意活着呢。”
高间道:“子玉不必过谦,这法子紧急时大用,这次为兄来,除了为你送上贰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