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警花闯三国-第2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昭余泽这点风浪在他们眼里不值一提,即使遇到危险翻了筏子,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跟在后面的便是那两百多条渔船,撑船的或是渔夫或是船娘,士兵们都脱了盔甲坐在船舱里。盔甲沉重,万一穿在身上落水的话,即使熟识水性也非常危险,所以侯弃奴让大家把盔甲都脱掉了。
    因为是夜间,船队的速度并不快,既没有号子,也没有渔歌,只听见船桨拍打着水面传来的哗哗声。士兵们躺在船舱或者牛皮筏子里,即使睡不着也必须闭上眼睛养精蓄锐,这些都是侯弃奴的命令。这次攻打大陵城,张辽和高顺都没有参加,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这次战斗就交给了侯弃奴和一名叫韩勇的步军校尉,现在,侯弃奴就是最高统领。
    由于事先探过了路,那些渔民又常年生活在昭余泽里,对这里的情况了如指掌,船队很顺利地避过了几处险滩,抵达北岸的时间比预计的整整提前了个半个时辰。
    众人弃船登岸,牛皮筏子藏进了芦苇丛中,这些牛皮筏子除了受过训练的特种士兵,就连一般的水手都操纵不了,现在已经暂时用不上了,只有先藏起来。而渔夫和船娘们则驾着小船返回邬县,他们要争取下午再运送一批士兵过来。
    送走了渔民,侯弃奴下达命令,一柱香之间,所有人都必须整装完毕。步兵们赶紧穿戴起盔甲,而特种兵们仍然是一身劲装打扮。耗时还不到一半,队伍便集结完毕,开始了急行军。
    大陵距离太原城不过一百多里,尽管鲜卑的铁蹄还没有踏到这里,但是乡村中的百姓已经人心惶惶,纷纷弃家南逃,一路上经过的两个村子都是空荡荡的,田里的庄稼也无人过问了。不过这样一来,侯弃奴他们行军倒也不受什么影响,可以撒开脚丫子赶路,速度提高了不少,抵达大陵城下时,才刚刚四更天。很多士兵都跑得汗流浃背,但是没有人叫一声苦,喊一声累,所有人都显得格外的兴奋。
    侯弃奴没有立刻展开进攻,而是选出六百人组成三支小分队,分别潜往东、北、西三座城门外设伏,并且给他们下达了死命令,不得放跑一个敌人。
    这样安排虽然分散了兵力,却十分有必要。因为他们现在是孤军奋战,下一批援军最快也要在下午才能抵达。而袁军毕竟是主场作战,他们如果想要组织反扑,则要便利很多。为了减轻守城的压力,只有尽可能延缓袁绍得知大陵城失守的消息,当然了,前提还是必须先夺下城池才行。
    侯弃奴测算了一下时间,派往最远的北门的那支分队应该也已经就位了,这才做了个开始攻击的手势。韩勇和那些第四军团的士兵还没有弄懂手势的意思,侯弃奴和他的兄弟们已经冲了出去。
    大陵城的南门和在界休遇到的情况一样,黑漆漆、静悄悄的,不见一个人影。侯弃奴身先士卒,非常顺利地攀上了城头。然而,就在他像往常一样从城头上垂下绳索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一个守军士兵不知道是听见了什么动静还是只想出来解个手,然后就看到了侯弃奴的身影。侯弃奴的身材太高大了,即使弯着腰藏在城垛的阴影里也不能完全隐蔽。那名守军士兵下意识地大喊了一声:“谁!”
    侯弃奴的手上正拽着绳索,绳索上已经有三名特种兵正在攀附而上。侯弃奴不能松手,只能“喵”的叫了一声,这是他最擅长的本领,这一声猫叫觉得惟妙惟肖。
    谁知,那名士兵睡得迷迷糊糊,居然朝着这边走了过来,一边走,还一边唠叨着:“猫肉虽然酸了点,好歹也算荤腥。”
    侯弃奴有些哭笑不得,抽出霸刀暗自戒备。孰料,那名守军士兵为了捉住这只肥猫,也是凝神聚气,忽然便看到了夜色中寒光一闪。都是吃粮当兵的人,看到寒光的第一个反应,那是一把刀!
    “有贼!”这名守军士兵只是赤手空拳,并没有携带兵器,见到寒光以后,来不及多想,喊了一嗓子,转身就跑。
    侯弃奴见自己形迹已露,也顾不得许多了,“霍”的站起身来,手中霸刀用力掷了过去,正中那名士兵的后心,刀尖直透前胸。那名士兵晃了两晃,栽倒在地。
    听到城头上的喊声,城下的特种兵们也顾不得小心翼翼,加快了攀爬的速度,很快便有十多个人出现在城头上。而守城的袁军士兵也从沉睡中惊醒,有人衣衫不整地跑出来张望,也有机灵些的抓起刀枪就奔向城头,那里正是发出喊声的地方。
    侯弃奴也已经将绳索交给了其他兄弟,自己抢步上前,先从那名守军士兵的尸体上拔回自己的霸刀,顺势砍翻一名挺枪冲过来的袁军士兵,一场偷袭终于演变成了强攻。
    因为这段时间大家的神经都被鲜卑人牵扯着,大陵城的兵力重点都放在了北门,把守南门的士兵并不算从,也就一百人左右,另外又征调了两百多个民夫。
    听到城头上的惨叫声,守军士兵们顿时睡意全无,纷纷冲向城头。那些民夫也被他们驱赶起来,发给刀枪,逼着他们向前,向城内示警的号角也已经吹响。
    无论是守军士兵还是民夫,都还以为摸上城头的是偷偷南下的鲜卑人。那些民夫的家都在城中,雁门城的惨景早就传到了这里,大家都知道,如果让鲜卑人混进城来,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这些民夫虽然武艺平平,也没有经过多少正式训练,却一个个异常玩命,饶是侯弃奴手下的这群特种兵骁勇善战,仓促间居然也击之不退。
    这时,韩勇也带着六百名步兵赶到城下。原本他们还打算等侯弃奴打开城门以后再冲进去,现在听到城头上的阵阵喊杀声,也顾不了许多,纷纷向城头上抛出挠钩,攀援而上。
    这个过程往往是最容易带来伤亡的过程。幸好这时候侯弃奴他们相当于在城头上占据了一个滩头阵地,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特种兵爬上城头,这个阵地还在逐渐扩大。那些守军士兵和民夫又是变起仓促,缺少组织,反击也显得毫无章法,韩勇和他的士兵倒没有受到什么阻碍。
    此时,又有一队约两百人的袁军从城里赶了过来,他们手上都持着火把,将南门一带照得亮如白昼。也许是看清了城头上的敌人并非鲜卑人,也许是来了援军,觉得这里没有自己的事了,刚才还不要命似的往前冲的那些民夫,忽然就向后退去。这一退不要紧,竟然冲乱了袁军队伍。
    侯弃奴趁机大喝一声,挥刀冲杀了过去。他身高力大,最趁手的兵器还是沉重的熟铜棍,只是从事特种作战,不可能带着那样笨重的家什,只能忍痛割爱,改用霸刀。一口刀上下翻飞,接连砍翻了十多名袁军士兵。因为用力过猛,锋利的刀刃已经有了几处卷口。刚才他一刀正砍在一名袁军士兵的脖子上,居然没能割下首级。正在郁闷之时,侯弃奴忽然就看到旁边有一根粗大的圆木。
    这是一根守城用的擂木。大陵城的防守十分松懈,管理也是异常混乱,像滚石、擂木这些重要的守城物品,本来都应该妥善收进库房,而现在就这样随意地堆放在城头上。
    可是,侯弃奴看到这要圆木却像捡到了一个宝,扔了手中的霸刀,一把抄起那根擂木,抡起来便朝着袁军砸了过去,当场将冲在最前面的三名袁军士兵砸得稀烂。袁军士兵们见他如此凶恶,发一声喊都往城下逃去。

第724章 誓不收兵
    侯弃奴举着那根粗大的圆木一路狂追,很快便冲下了城墙。袁军士兵一部分逃向城中,一部分被阻在了城门洞里。侯弃奴毫不客气,抡起圆木,见一个敲一个,见两个敲一双。圆木又粗又长,他够得着别人,别人却够不着他,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儿。城门洞内很快便全是血肉模糊的尸体,直到韩勇带人杀了过来,侯弃奴才丢下一句话“这里交给你了”,返身杀向了城内。
    看到这个杀神终于离去,城门洞里残存的袁军士兵再也无心抵抗,纷纷扔了手中的刀枪,跪地乞降。韩勇一边下令打开城门,一边派人追上去协助侯弃奴。
    大陵只算得上一般的县城,按照规定,城中应当有守军一千五百人。但这里是太原郡的腹地,平时根本没有什么战事,连盗贼都非常少见。于是,县令高进仗着与并州牧高干之间有点远房亲戚的关系,便吃起了空饷,实际员额只有八百多人。最近鲜卑闹得挺凶,高进也怕了起来,这才征召了七八百民夫分配到四门,不过,他仍然没舍得补足员额。
    但县令终究是县令,高进听到敌袭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些人不可能是鲜卑人,很可能是南边刘欣的军队,或者是周围的山贼。但是太原郡山贼并不太多,刘欣军队的可能性更大一点。不能不说,高进的判断非常准确,而接下来高进所做的决定更显英明。
    高进根本就没打算指挥军队进行反击,而是立刻下令家奴套了几辆马车,收拾了金银细软,带着几个娇妻美妾,匆匆出了县衙,往北门而去。他的理由很简单,既然刘欣的军队已经到了这里,那么南面的几个县肯定已经沦陷,就凭他手里区区几百人,无论如何也守不住大陵城。刚才他派了两百援军过去,只是想稍稍迟滞一下敌军的动作,为自己的逃跑争取足够的时间。
    可惜,侯弃奴了封锁消息,在兵力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分出一半的兵力守在了东、北、西三处城门外面。当高进的车队来到北门,喝令士兵打开城门的时候,埋伏在城外的汉军士兵忽然冲了进来。
    高进只想着自己逃命,所以他并没有带多少护卫,反而让人通知城里的军队都往县衙集结,目的就是把敌军吸引过来,好让自己从容逃脱。结果,他身边只带了寥寥数十名士兵,很快被砍了个精光,就连高进自己也成了刀下之鬼。
    城里的战斗也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守城的士兵接到高进的命令,大多集中到了县衙附近,除去在南门战死的以及守卫另外三座城门的,再除去一些临时开小差的,也只剩下四百多人。而征召过来的民夫在得知攻进城来的并非鲜卑人以后,顿时便作了鸟兽散。袁军的人数竟然少于进城的汉军,失败也就毫无悬念了。
    消灭了县衙附近的守军,韩勇迅速分兵前往另外三座城门,并且组织士兵在城中安抚百姓,肃清残敌。对于守城,侯弃奴并不在行,这是韩勇的长处,所以,现在大陵城的指挥权已经移交给了韩勇,这是出发之前就决定好的事情。
    侯弃奴也没有按照他们一惯的做法抓紧时间休息,而是带着特种兵们担任起义务搬运工,将各种守城器械搬上城头。侯弃奴那件特殊的“武器”也回到了它应该呆的位置,只是原本黄褐色的圆木现在红一片白一处,红的是鲜血,白的是脑浆,可见刚才那场杀戮有多血腥。
    城里渐渐恢复平静,百姓们也敢于走出家门,丁壮们再次被集中起来。刚才还在帮着袁军对抗汉军的民夫,现在又开始帮着汉军修缮城墙。不过,大陵的城门没有像界休和邬县一样正常开放,而是禁止任何人出入,理由很简单,因为鲜卑人马上就要打过来了。同样是这个理由,城里的民壮干活干得格外卖力。
    韩勇和他的士兵们也没有换上袁军的装束,这里已经处于最前沿,汉军盔甲的防护水平比袁军的衣甲高出不止一个档次,为了迷惑敌人而放弃高水平的防护完全得不偿失。
    就在侯弃奴、韩勇攻克大陵城的同时,驻扎在界休、邬县一带的大军也开始行动了。高顺带着一队人马杀奔西河郡的平周城,而张辽则率领另一支人马直扑邬县东北方向的中都城。因为不知道侯弃奴、韩勇偷袭大陵城的战斗是否成功,所以张辽并没有贸然向大陵派出援军。
    攻打平周和中都的战斗几乎同时打响,而且都是实打实的强攻,为了抢速度,在攻城的时候连投石机都没有用上。士兵们举着长梯,呐喊着冲向城墙。城上矢石如雨,城下的弓弩手也毫不留情地进行着反射。
    两座小县城并没有给汉军带来多大的麻烦,但是,震天的喊杀声却传出去很远,其他几个县想必都已经知道了发生在这里的战事。于是,张辽在攻占中都以后,并没有作丝毫停留,继续挥师向北,直取京陵。
    京陵县早已经得到了汉军攻打中都的消息,县令一边派人飞马向太原求救,一边征集民夫加强城防。但是,县令却存着侥幸心理,觉得汉军不会这么快就打过来,所以,各项工作做得不紧不慢。当汉军出现在京陵城下的时候,城上的许多防御器械还没有到位,张辽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夺下了京陵城。
    此时,派往大陵方向的侦骑也带回了消息,大陵城已经在侯弃奴、韩勇的控制之下。张辽接报,不由大喜,分出三千骑兵,让李威带着前往大陵,另外一千步兵也登上了那支由小渔船组成的船队,目标同样是大陵。而张辽自己则决定亲率大军继续前行,攻下祁县。
    祁县是太原郡的一个大县,城墙比起其他几个县城都要高大,而且还挖有独立的护城河。最重要的是,祁县县令纪科是个办事比较认真的家伙。他在得知汉军攻打中都的消息时,就开始征发民夫,加强城防。而他手下的一千五百名士兵也没有一个缺额,守城所用的滚木、擂石也都齐备。
    张辽率部来到祁县城下的时候,已近黄昏。前面几座县城都打得太容易了,让张辽对袁军极度轻视起来,面对这座小小的城池,他想都没想,便直接下令攻城。
    随着“咚咚咚”的战鼓敲响,汉军士兵们蜂拥冲向祁县城,直到护城河边,并不见城墙上有任何动静。张辽的眉头皱了一下,隐隐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妥。但是汉军行动迅速,前面的士兵已经在护城河上架起了长梯,这时候如果鸣金收兵的话,对士气将会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张辽决定再看看。
    突破护城河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设置浮桥,但是费时费力,而这种利用长梯直接架在护城河两岸的办法就要简单得多。不过,这种办法也有它的弊端。如果护城河足够宽阔,这种方法就毫无用处。同时,士兵们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够在长梯上通行自如。面对祁县城并不算宽阔的护城河,汉军士兵们显然选择了最直接的办法。
    就在汉军前队走到长梯中间的时候,忽听城上一阵梆子响,刚才还看不到一个人影的祁县城头,突然就冒出许多弓箭手,飞矢如蝗,直射向长梯上的汉军士兵。
    长梯狭窄,士兵们在上面无从闪避,只有奋力向前。虽然他们装备着最好的盔甲,还有盾牌的掩护,但是袁军居高临下,仍然射死射伤了不少汉军士兵,一些士兵冲了一半便栽倒在护城河中,河水中泛起一抹抹红色的血雾。
    眼看着自己的士兵不断地倒下,张辽咬了咬牙,大声说道:“拿鼓槌来!”
    他知道,在这进退两难的时候更要坚持,如果选择鸣金,冲了一半的那些士兵很可能就再也没有回来的希望了。张辽亲自擂响了战鼓,汉军顿时士气大振,士兵们不要命地往前冲去,真个是前赴后继。
    忽然,城头上也擂响了战鼓,擂鼓的正是祁县县令纪科。随着这阵鼓响,城头上忽然推下许多滚木、擂石,还倒下一罐罐的冒着白雾和臭气的金汁。金汁这东西十分恶毒,其实就是烧沸的人类排泄物,沾到身上不仅会造成灼伤,而且有毒,很难治愈。推动滚木擂石还需要些力气,而倒金汁甚至不需要费力,随便拉个民夫就能完成。
    尽管伤亡惨重,但是汉军士兵们还是勇敢地冲到了祁县城下,长梯也架上了城墙,弓弩手们冲过了护城河,在大盾的掩护下朝着城头回射,城上城下不时传出阵阵惨叫。
    攻打祁县的战斗从黄昏前一直打到天黑,汉军连续组织五次冲击,付出了近千人的巨大伤亡,而祁县城仍然掌握地袁军手中。张辽没有收兵,吩咐挑灯夜战。
    第六次,终于有二十多名士兵攀上了祁县城头,但是后续部队未能及时跟上,站上城头的二十多名勇士最终寡不敌众,全部英勇捐躯。
    左右劝道:“将军,士卒们远来疲惫,如今天色又晩,不如暂且收兵,待明日再战。”
    张辽一把甩掉身上的锦袍,提刀喝道:“不行!拿不下祁县城,誓不收兵!”

第725章 坚壁清野
    左右不敢再劝,却听张辽大声喝道:“来人!擂鼓!”
    战鼓声再次响起,汉军士兵们又扛起长梯冲向祁县城。就在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祁县城下的时候,人群中忽然出现了一个高大的身影。。张辽手提着大刀冲在了队伍当中!
    看到自己的主将身先士卒,本来因为连续攻城不果而受到打击的汉军士气又重新鼓舞起来,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是汉军中的将校们却都为张辽捏着一把汗。
    这时,城头上的守军似乎也发现了这个情况,乱箭纷纷朝着张辽射来。张辽大刀狂舞,将羽箭纷纷拨落,脚下却没有丝毫停顿,转眼间便冲过了架在护城河上的长梯。张辽的神勇让城头上的守军都是一呆。
    其实,城头上的守军经过几个时辰的激战,此时也已经非常疲劳,弓箭手的双臂都已经发麻,射出的羽箭也没了力道,失了准头,这也令张辽的冲锋轻松了许多。
    就在城头守军愣神的功夫,早有两名汉军士兵将长梯架上了城墙。张辽单手提着大刀,另一只手扶着长梯,飞快地向上爬去。当张辽爬到一半的时候,城上的守军才回过神来,有人当头就推下一根擂木。
    张辽攀登的速度丝毫不减,大喝一声,刀背狠狠在磕在擂木上,“嘭”的一声闷响,擂木凌空飞起,翻了个跟头,落在城头上,竟然将城头上的守军砸倒一片,城上城下齐声惊呼。
    利用这个空档,张辽飞身跃上城头,一口刀上下翻飞,当者披靡。纪科在城头上守了几个时辰,水都没有顾得上喝一口,正等着汉军退下去的时候能够缓了口气,没想到却冲上来一个杀神。纪科拔出了腰间的佩剑,但他终究只是一名文士,那柄剑不过是件装饰,难道还指望可以对抗张辽吗?
    眼看着城头上的缺口越来越大,纪科明白大势已去,仰天长叹一声,突然将佩剑架在脖子上,双手一齐用力,鲜血飙起,缓缓倒在城头上。
    令张辽意外的是,纪科自杀身亡,守军非但没有放弃抵抗,反而更加激烈了。张辽接连砍翻冲过来有十多名守军士兵和民夫,大刀一挥,暴喝一声道:“都给某住手!”
    正在激战的双方被他这一喝都停了下来。张辽沉声说道:“纪科已死,放下武器者不杀!”
    有守军大声叫嚷道:“不行!我们要为纪大人报仇!”
    这座祁县城虽然坚固,但是比起襄阳城西郊的那座训练中心也多有不如,而汉军却攻得如此艰苦。这里是刘欣计划攻占的几座城池中,最为坚固的一座,张辽没有动用一些重型攻城器械,以尽量保持城池的完整,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纪科平时深得民心,祁县军民都愿意并力死战,这一点张辽已经看出来了。
    张辽知道现在不是和那些守军士兵和民夫讲道理的时候,他将手中的大刀重重地顿在地上,转头吩咐道:“虽然各为其主,但是纪大人的忠勇令人敬佩!来人,将纪大人抬下城去,好生收敛。另外给纪大人的家眷发放抚恤,任何人不得骚扰,违令者杀无赦!”
    这场攻城战,汉军伤亡惨重,士兵都心怀愤恨,如果守军不敢投降,他们正好可以趁机大开杀戒,为死去的同袍们报仇雪恨。没有了城墙的依托,即使这些守军士兵和民夫再怎样悍不畏死,在强大的汉军面前,也只是一群待宰的羔羊。
    听了张辽的话,士兵们都焦急起来,议论纷纷。
    张辽面色一沉,喝道:“执行命令!”
    军令如山,士兵们心中再怎么不甘,也不敢多说,上去几个人将纪科的尸首抬了下去。守城的袁军士兵和民夫见这名汉军将领对纪科颇为尊敬,军心顿时瓦解,纷纷扔掉手中武器,匍匐请降,祁县遂克。
    张辽又何尝不想大杀一场,但是守城的袁军姑且不论,这里面还有许多民夫,这些民夫都是本县的丁壮,如果将这些人尽数杀死,也就失去了祁县的民心。他攻占祁县,是要以这里作为抵挡鲜卑骑兵南下的基地,如果失去了民心,这城就很难守了,更不要说以此为基地实施反击了。
    守城的军民投降以后,张辽并没有食言,赦免了所有人,愿意留下来共同抗击鲜卑骑兵的,编入民壮队伍,不愿意留下来的,发给路费予以遣散。
    这几天不时有北方逃难的百姓从此路过,县令纪科倒是心善,答应放这里百姓进城。只是这些百姓担心祁县离鲜卑人的大营太近,大多数只是稍作停留便继续南下了。而碍于袁绍的命令,纪科也不敢公开宣扬对抗鲜卑,这是唯一让城中军民不满的地方。现在,城中的军民发现这支新来的军队是真心准备与鲜卑人作战的,愿意留下来编入民壮的倒占了大多数。
    张辽看到祁县已定,留下一部分人马守城,自己则连夜带了五千步骑增援大陵。走到半路上,却见对面火把排成一条长龙,一支人马迎面而来,领头之人却是侯弃奴。
    原来,纪科对袁家忠心耿耿,得知汉军袭占了中都以后,一面加强城防,派飞马向太原告急,一面却通知临近县城加强戒备。他却不知道凌晨的时候,大陵就已经落入汉军手中,送信的使者连人带信都被韩勇扣了下来。后来,从水陆两路增援大陵的人马都已抵达,侯弃奴与韩勇商量一番,要再立一功,这才分兵一千五百人想偷袭祁县城。也亏得张辽已经连夜攻克了祁县,否则他这一千五百人恐怕还真难成功。
    很快,高顺那边也有好消息传了过来,他那一路人马已经攻克了兹氏,现在除了大陵西南二十里外的平陶县,其他城池已经全部拿下。鉴于攻打祁县的教训,张辽没有下令立即攻打平陶,而是派了几名使者前去劝降。
    天亮的时候,平陶县令带着一干属吏前来投诚。而这一夜,张辽、高顺都没有闲着,两个人经过彻夜商量,基本确定了防守这片区域,阻止鲜卑骑兵南下的办法。
    刘欣向来不喜欢扰民,尤其在临近秋收的关键时刻。但是,现在的重点是如何构筑防线,九个县的民众都被动员了起来。其实,就算他们不扰民,一会鲜卑人打过来,地里的庄稼也会所剩无几。鲜卑人虽然不以谷物为主食,但他们的战马肯定会把地里的麦子当作牧草一样啃个精光。因此,张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坚壁清野。
    这里的坚壁清野并不是简单地将百姓家中的余粮收集起来,而是将所有的老百姓都迁进了附近的县城,粮食当然也全部带走了,地里的庄稼不管成熟与否,也全部收割一空,来不及收割的,就放一把火烧掉,总之是不能留给鲜卑人的。
    汉军并缺少粮食,这几个县的庄稼即使颗粒无收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这次出兵虽然有些仓促,但是刘欣在河东郡早就储存了大量的粮草,现在,这些粮草正源源不断地运过来,永安、绵上聚再到界休这一线,已经变成一座巨大的补给基地。不仅粮草,还有各种守城器械,以及大量的战马。
    在派人劝说乡野里的百姓进城躲避的同时,汉军也紧张地进行着各种临战前的准备工作。各县的城池都必须进行修缮和加固,城郊和田野里也开挖了许多陷坑和壕沟,设置了许多隐蔽的障碍,这些都阻挡骑兵冲击的有效手段。
    张辽争分夺秒的准备是非常有必要的,太原的并州刺史高干此时应该已经得到了消息,说不定邺城的袁绍也已经知道了这里的情况。袁绍的军队和鲜卑骑兵都会很快出现在这里,他必须在敌人到来之前做好一切准备,否则面临困境的不只是他率领的七万第四军团的士兵,还有无数当地百姓。
    邺城的袁绍果然得到了汉军大举进攻太原郡的消息,不过,袁绍并没有着急。太原城外的鲜卑大军已经达到二十一万人的规模,每天还有数量不等的鲜卑骑兵通过雁门南下。有这样一支强大的武力做支撑,汉军想要继续北上攻克太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袁绍看来,汉军之所以突然发动这场战争,就是因为得知鲜卑骑兵即将南下的消息,想要先发制人。而汉军能够在两三天之内连续攻克九座城池,说明刘欣已经出动了主力部队。尽管鲜卑人一直按兵不动,但刘欣还是被他们成功地吸引了过去,这就是袁绍所要的效果。
    袁绍现在最希望的就是汉军继续北上,与鲜卑人在太原附近展开一场大战,杀个两败俱伤。这场大战如果发生,太原的才百姓肯定会遭受巨大的伤害,但袁绍自认为是做大事的人,这些升斗小民的安危又岂放在他的心上?
    太原城外的鲜卑大帐中,魁头再次接见了袁绍的使者。这一次,袁绍的使者没有催促他们即刻南下,而是希望他们在太原南边布下阵势,协助高干阻止汉军北上。
    魁头这次来是为了树立在族中的威信,他可不愿意自己二十多万大军变成了太原城的挡箭牌。听了袁绍使者的话,魁头冷笑道:“我们鲜卑男儿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岂能像你们汉人一样做个缩头乌龟!传我的命令,大军即刻南下,替袁大将军收复失地,破城之日,纵兵三日!”

第726章 不想杀人(补更)


第727章 佯攻开始
    那个红脸汉子手中没拿武器,说话的时候也带着一丝微笑,只是笑容有点冷,说出来的话更是透着一股杀气。袁军士兵们看到这个红脸汉子,双腿忍不住就打起了哆嗦,不由自主地扔掉了手里的兵器。
    很快,冲进店铺和民宅的姚期、马六和他的亲信手下都被人押了出来,他们这才发现,原来这座小小的镇子里竟然入驻了上千的人马。他们区区四五十人就想来打秋风,简直就是拿鸡蛋朝着石头上撞。
    关羽朝姚期指了指,说道:“把他带上来!”
    刚才关羽看得很清楚,在镇口发号施令的就是他。
    姚期到底是上过战场见过血的人,面对关羽却也不惧,还挺了挺胸膛好宝宝,你就收了我吧!最新章节。可惜他就算踮起脚尖,也只及到关羽的肩膀。
    关羽打量了姚期两眼,冷冷地说道:“你们是什么人?到镇子里来想干什么?”
    姚期把心一横,撇了撇嘴,说道:“这是军事机密,无可奉告!”
    “你不说,我想总会有人愿意说的。”关羽冷笑一声,突然抬手照着姚期的脖子就是一下。只听“咔”的一声脆响,姚期的身子便软了下去。关羽朝着马六一指,“你来说!”
    这次汉军面对的是曹操、袁绍、鲜卑和乌恒四方联军,敌人的兵力总数早就超过了百万。面对这样的强敌,刘欣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