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隋皇朝-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爷,何事不高兴,着大海属下还是第一次见呢,果然壮观。”韩强说道。
“没什么,以前在淮南道的时候见过几次海,本王在考虑的是如果真要在此长期驻扎的话,粮食该怎样运进来,木材倒是好办,可以就近取材。”
“这个,属下们去找找这附近有没有什么人家吧,说不定能找到一条更方便的路。”韩强听杨暕如此说也感到粮食的供应是一个问题,便提议到。
“嗯,好,多加小心!”
“是!”韩强回答后带了十几个人走了。
“想不到在这大河与海洋的交汇处没有城市倒也罢了,居然还没有人家,可见隋朝对海洋的不重视,更可以看出现在仍然对海洋的恐惧,要不然早就开发了。海上丝绸之路是从泉州出发,不过那也是唐朝以后的事了,现在根本谈不上什么商业。不过自己来了这里,那么海上丝绸之路就让它提前到来吧,据说某岛国盛产白银,银子贱得很,也不知真假,不然带些破铜烂铁去换些银子回来那是不错的。”杨暕想到,还有好多事情等待着他去做呢,从这一点来看,这些都是他的使命,如果来到了这个时代还遗留下一个落后的国度给后代的话,估计他也不用活了。
“王爷,我们回来了。”不一会韩强就带着人回来了。
“怎么样,有什么收获吗?”
“回王爷,我们在前方发现了一个小渔村,大概有十几户人家的模样,所以就先赶回来告诉王爷了。”韩强答道。
“走,随本王去看看,说不定那里的人知道通往外面的路呢。”杨暕期望的说道。
“王爷,你看,就是那个小村子。”韩强领着杨暕到了他看到的小村子附近指着给杨暕看。
果然,在杨=杨暕面前出现了一个有十几户人家模样小村落,房屋都比较简陋。
“那有一个人,我们去问问吧。”
“老人家,你好,请问这是什么地方?”杨暕走近之后才发现原来是一个年纪较大的人在织网。
“你们是?”“啊!官差老爷,我么是小渔民,可没有做什么违法的事!”在看清杨暕等人的装束后,他便惊恐的喊道。
“老人家不要着急,我们只是路过,向你打听写事情而已,并没有其他的意思。”杨暕郁闷了,为什么连这些渔民都那么怕官兵呢。
原来这些渔民也是被盘剥的对象,最后有一些人终于受不了剥削所以就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寻找没有剥削的地方,后来才有了这个小村落。
“这里的鱼比我们以前住的海边要多得多,只是这附近的土地都种不出粮食来,只能生长一些草木,我们只能打渔去换些粮食,所以通往县城的路还是认识的。”那老人向杨暕诉说了他们搬来这的经历,而且还说明了这里为何没有人开发的原因。
有河流的注入,会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所以很适合鱼类的生长,而种不出粮食那是因为植被没被破坏,海水灌入地下,照成土地盐碱化,当然就长不出庄稼了,难怪没人会来这里开发。
盐碱地是吗?没有人愿意来开发是吗?那就由我来开发吧,既是海港又是河港的优良地方,有这么好的资源,建起一座新兴的城市应该不是问题吧。
随后杨暕在这个小村村民的带领下找出了一条方便来往于胶西的路径,之后把人给带了进来,跟随着的还有大量的粮食以及建设需要的工具。
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和渔村村民的帮助下,杨暕等人只用了两天的功夫就搭建好了临时住所,一切工作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后续的支援正源源不断的往这里输送,杨暕势要把这里建成一座像样的城市,可以不大,但是设施一定要齐全,布局一定要完善。还要考虑后续的发展,毕竟使自己建造的第一个城市。
当然了,就在杨暕正紧锣密鼓的捣鼓着他的建船大业的时候,停滞黎阳已久的杨玄感终于有了动静,第一**规模的贵族反隋起义正式到来了。不过着一切与杨暕都没有什么关系了,他暂时不想参合,也参合不了,只是形式真的能如他所愿的那样,暗中发展而不受波及吗?
(今天一点状态都没有,越写越纠结,看来要好好学**神们的写法!)
第七十四章 杨玄感反隋
“什么!你说什么?粮草供应不够?朕在全国征调了那么多的粮草,怎么会不够?你这个后勤督粮官是怎么当的?!”杨广向前来汇报情况的李渊一阵咆哮。
“陛下,臣只负责把粮草调拨给各营,不负责粮草供应,粮草的供应是由楚国公负责的,臣已多次派人去催了,可是他却说因为大雨道路湿滑,不便运送粮草,便把臣派出去的人给打发回来了,臣也无奈。”李渊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内心也是相当郁闷,我又不负责征集粮草,你向我吼有什么用。
“杨玄感!他到底想干什么?!不知道朕的八十万大军正等着粮草吗?如果因为粮草不济而错失拿下高句丽的良机,那么朕决不饶他!”
“派人再给朕去催,不管用什么方式,无论如何一定要把粮草给我尽快运送过来,不然的话休怪朕无情!”杨广黑着一张脸十分难看,这也难怪,眼看已经可以长驱直入拿下高句丽了,哪知在粮草上出了问题,这不得不让杨广大为恼火,要不是杨玄感远在黎阳,说不定以杨广现在的性子,早就把他给斩了。
而此时,高句丽的两位使者也灰溜溜的跑回到了平壤,并把解斯政给的消息传达到高元那里。
“诸位对此有什么看法,这个消息是真是假?指的又是什么?”高元问道下面的各位大臣。
“回禀王上,臣弟认为此消息可靠,不然他一位兵部侍郎为何要透露这些消息给我们,要是从别人口中传来我还不太相信,但是他这么说必有状况发生,而且还想跑来我国避难,估计此事与他也有不小的关系。我们应该静观其变,派出人马暗中监视,同时加强戒备,这样就可以万无一失了。”高基马上出来说到。
“不可,臣以为郡王说的太过理想,这要是隋朝设下的全套,那么我们岂不是被动异常。臣以为应该加强防御,同时派兵与之相对抗,要是真的如哪位兵部侍郎所说的那样,不论隋军出现何种情况,我们都可以随时应变,不至于措手不及。”渊盖苏文出来说道,这位铁血统治者向往的仍然是走军事对抗道路。
“好,就按大对卢说的去办,一旦情况右边即随机应对,本王此次也豁出去了。”高元想了想后便说道,如果杨广只要他臣服或者甘愿自称什么粪土臣元也行,但是让他负荆请罪,那比杀了他还让他难受,所以索性这次就赌一把,说不定隋军真的有什么状况发生。
“王上,那位兵部侍郎提出的要来我国‘常住’该怎么回复?”那使者问道。
“告诉他,本王允许他过来,如果他愿意抛弃隋朝加入我国的话,本王设高位虚席以待。”高元说道,能在隋朝当上兵部侍郎的应该会有两把刷子吧,如果能为他效力,说不定对于高句丽有不少的好处,毕竟一个他国的高官卖国贼在敌对国家来说。那绝对是一个国宝级别的人物。
黎阳,杨玄感大营。
“礼部尚书、楚国公杨玄感接旨。”杨广派来的太监依然来到了杨玄感的大营催粮来了。
“臣杨玄感率众接圣谕。”杨玄感很不情愿的跪下,他还没有最后下定决心什么时候起事,因为还有一些事没有准备好。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命尔等即刻起押运粮草速送往辽东城,如若拖延,朕定斩不赦!钦此!”
“臣接旨!”杨玄感接过圣旨。送上一些金银,便把那位太监送到别处休息了。
“诸位说说怎么办,看来杨广开始怀疑了,我们要现在起事吗?”杨玄感问王伯仲和赵怀义。
“楚公不必犹豫了,在犹豫等杨广回过神来就麻烦了,须知兵贵神速啊!”王伯仲着急的说道。
“是啊!楚公赶紧起事吧,现今杨广暴政天下共愤,只要楚公一起事,想必到时定会天下云集响应,就算有一些没准备好又有何关系呢?”赵怀义也催促的说道。
“玄主对此事有何看法。”杨玄感转而问向李密这个他最重要的谋士,也是他倾心相交的好友。杨玄感这么一问,王、赵皆看向这位蒲山郡公。
“密以为此时时机已然成熟,可以起事反隋,密为楚公准备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袭据涿郡,扼临榆关,使隋军溃散关外;中策是攻占大兴,占据关中和杨广对抗;下策是攻打洛阳。”李密思虑了一会后说道。
“涿郡与辽东相接,虽能据杨广散兵关外,但是其有兵马八十万,更有来护儿的水路二十万,一旦我们起事,说不定会招来四处之敌,此处不可取;大兴离我们太远,一旦起事未必赶得急,更何况关中还有几支强壮的兵马,大兴城又高大无比,我们未必能一时拿下,一旦杨广回师就不妙了;洛阳倒是个好地方,而且周围的兵力又被杨广抽调一空,应该容易攻取,我们就攻此地吧。”杨玄感一一分析到,虽然他分析的也挺有道理,但是他却没看出来洛阳是个死地,四面八方皆有路,一旦占据洛阳,将四面受敌,随然粮草充足,能守一阵,但是别忘了以一城对抗一个国家灭亡是迟早的事。
李密看着杨玄感已下决定,他也只能在心里摇头,他深知杨玄感的为人,一旦下了决定就会固执的听不见任何意见,这比他父亲杨素要差多了。
四月三日(历史上为六月三日)杨玄感率兵据城,大造兵甲,征壮丁充军,伪造水军总管来护儿造反,传书附近各郡令其率兵聚集黎阳。
四月五日,杨玄感其弟秘密从辽东战场返回,各郡兵马已被骗至黎阳,杨玄感认为时机已成熟,便在黎阳誓师。
四月六日,天气阴沉,杨玄感在黎阳军营校场上造起一座誓师台。
“我身为上柱国,家累巨万金,至于富贵,无所求也。今者不顾破家灭族者,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耳。”
“今杨广倒行逆施,天下黎民苦其保证,先父越公奉遗诏曰:“好子孙为我辅弼之,恶子孙为我屏黜之。”所以上禀先旨,下顺民心,废此淫昏,更立明哲!”
“今日在此发誓,必灭杨广,还我子民一个朗朗乾坤!”杨玄感言辞恳切,慷慨激愤,下面的士卒大受感染,纷纷呐喊!
“来人!把杨广的走狗拉上台来,祭旗!”杨玄感一声令下, 一名士卒拉着那位传旨太监上了台上。
“楚公饶命,我什么事都没做过,请楚公饶小的一命!”那太监还在不断地恳求杨玄感。
看到杨玄感不以理会,那太监面目瞬间变得狰狞起来“杨玄感,你不得好死,陛下会为我报仇的,我会在下面等着你的,哈哈!”
“斩!”
“全军开拔,进攻洛阳!”
第七十五章 洛阳危机
四月八日,杨玄感引兵汲郡,渡黄河。而此时的杨广也终于得知杨玄感反叛的消息,大为惊恐。
“混账东西!孤对他杨家不薄,他居然是这么报答朕的!”杨广在大营中大发脾气,而帐中将领皆静若寒蝉。
“既然这样,休怪朕无情了!来人,把武贲郎将杨玄纵、鹰扬郎将杨万硕等叛臣贼子给朕抓起来,斩了!”杨广面目狰狞的说道。
“兵部侍郎解斯政、光禄大夫赵元淑在哪?”杨广扫视了一遍下面的大臣,居然没发现这两个人。
“宇文承基,给我把这两叛臣一并给朕抓来!”杨广一想便知道这两个人也有份参与杨玄感的反叛。
不一会宇文承基便回来了,手中拖着一个人。
“回陛下,臣只抓到了正要逃跑的赵元淑,未发现解斯政和杨玄感的两个胞弟。”宇文承基说道。
“其有此理,你们是干什么吃的,居然连个人的去想都不知道,饭桶!全是饭桶!”杨广异常生气,想发泄一番都没有对象。
“把赵元淑给我拉出去斩了!让他们看看叛臣的下场!”杨广一声令下,赵元淑被拉了出去,自始至终他都没喊一句冤枉,因为他知道,这对于杨广来说,喊冤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宇文述!朕命你率二十万本部人马前去平叛!”
“臣遵旨!”宇文述赶紧出列
“突屈通、杨义臣!”杨广继续点将。
“朕命尔等各率十万将士与宇文大人一道前去平叛!”
“臣遵旨!”两人出列答道,本来想要在高句丽战场上露露脸的,哪晓得居然还是得回去镇压叛乱,这不得不说是始料未及啊。
“传令来护儿回师前去平叛!”
“李渊率本部五万人马驻守辽东城,其余将士随朕撤回涿郡。”
“臣等,遵旨!”
杨广的这一决定无异于把辽东给放弃了,单凭李渊的五万人马那可不能够守的住辽东城,杨广打算一旦李渊兵败了,那么就可以顺势把李渊也给灭了,他现在已经不再相信任何大臣了,尤其是李渊这个他猜忌已久的对象。
四月十日,杨玄感大军兵临洛阳城下,而此时的洛阳城早就一片风声鹤唳了,现在的洛阳城四门紧闭,一副誓死抗争的模样。
经过五天的攻城,洛阳城仍然纹丝不动,不愧于东都之称号,杨玄感无法,只得屯兵城下以候时机,但是他却不知道杨广的大军已经朝他的后背杀过来了。
“楚公,我们不能再等了,赶紧转移吧,刚接到黎阳方面的消息,杨广大军已经绕过了黎阳,正南下洛阳。朝我们的背部杀来,再不走的话我们将四面受敌!”李密急切地说道,其实造成这种结果不能全怪杨玄感,要怪的话他李密也有责任,谁让他学什么先贤来个上中下三策,弄个上下策或者干脆直接给个上策就行了,干嘛吃饱了撑的非得要装逼,这下可好了,进退两难了吧!
“不急,我们还有机会,洛阳城应该坚持不了多久了,他们人马本来就不足,经过这几天的消耗肯定锐减许多,只要我们再耗他们两天,他们定然坚持不住,那时我们在据城以守,相信天下的各路豪杰定然会前来相助的!”杨玄感仍然固执的说道,因为他得到了消息,余杭人刘元进已经率众起兵,不少达官贵族子弟正投奔他而来,一旦他退兵,那么他才是真正的没有了任何机会了。所以,他在赌!
“好吧,在等两天,等两天之后必须侧退,不然我们就真的走投无路了。”李密无奈的说道。
“宇文大人,前面就是黎阳了,我们要不要进攻。”杨义臣问道,很明显这次的平叛由宇文述为主帅,虽然杨广没有明说,但是他们俩还是知道的,自己各方面都没法与宇文述相比。
“不必,黎阳已经没有多少人守卫了,他们已经没有支援的力量,只要我们攻破了杨玄感,那么黎阳必定闻风而降,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这里,还是赶紧赶路要紧,万一在路上耽搁了,洛阳不保的话,说不定你我三人的乌纱不保事小,丢脑袋事大。”宇文述说道,现在没有必要为了这么一点点功劳去浪费宝贵的时间,只要成功扑灭杨玄感,那么高功劳大大的有。
“等度过黄河之后,你二人一人从西面进军,一人从东面进军,老夫率军从中路进发,形成三面夹击之势,务必要把杨玄感消灭在洛阳城下!”宇文述说道。
“是!谨遵老大人之意!”杨义臣和屈突通说道。
不过等他们率领大军到了汲郡渡口之后才发现,原来附近十几里的所有船只,不论大小,全被杨玄感给收走了,这让他们四十万大军一时停留在了黄河北岸,等到找到活着造够足够的船只,那得等个两三天了,毕竟黄河不平静,不是随便一个地方都能做渡口的。而这也正是杨玄感敢放手一博的原因,他要看是杨广的大军来得快,还是他攻破洛阳快。
一边正抓紧时间攻城,而另一边正大肆造船、找船、找渡口渡河,两边那是干得热火朝天。
在这两天当中,杨玄感率军猛攻洛阳,不急牺牲,只求速度,但是他却忘了,这支军队乃是一只各郡联合的杂牌军,连杨暕都不敢随便使用杂牌军,在杨玄感手中,那战斗力就更加可想而知了。两天来,攻城不下十数次,但是没有几次是能攻上城头的,虽然城内守军不多,但是不要忘了城中有一个猛人——王世充。所以,杨玄感注定是没法在短时间内攻破洛阳的。
“快点,再快点,快到洛阳了,赶紧支援洛阳。”刑部尚书卫玄率众数万前来支援,与他们一样的是洛阳附近的各郡的援军也终于姗姗来迟,一开始都在观望,一旦洛阳被攻破,说不定会殃及自己,还是不要参与进去的好,说不定还能保全,而现在杨玄感久攻洛阳不小,他们也就问出了一丝味道,知道该支援洛阳了。
“叛军已然快没有精力了,只要在坚守一阵,援军就会到来,那时候大家都是功臣,陛下以及越王的奖赏是不会少的,”此时王世充正站在洛阳城头鼓励着守城的将士。他的心里却却充满着一丝期待“乱吧!乱吧!我王世充的机会就要来临了!”
杨玄感的这场开创隋朝动荡的大叛乱,终究要把隋朝带入群雄争霸的历史进程!
第七十六章 李靖出兵 杨暕归来
“楚公,我们撤吧,再不撤就来不及了!”王伯仲着急的说道。
“撤?往哪撤?”杨玄感正为久攻洛阳不下而大为恼火。
“往南可以喝刘元进等人会合,但是却不利于我军,我军皆是北方人,到南方地域作战,不要说胜,想不败都难,靠刘元进那两三万余人是没有用的;往北杨广大军正在渡河,显然更不可能,只有往东或者往西可行。往东进入青州,青州刚大乱一场,正是最薄弱的时候,一旦取得青州也没大用,往西可据关中,徐图缓之。”李密针对当前形势一一作了分析。
“好,那我们就取道关中,做一回沛公,待到时机成熟在和杨广一较高下。”杨玄感终于做出了有利的选择
“报~,卫玄带数万众已逼近我军。”
“什么?!这个卫玄居然敢来?看我不好好收拾他!诸将听令,随我迎战!”杨玄感手执长矛便身先士卒的冲出去。
杨玄感和卫玄决战于北邙,杨玄感用计灭了卫玄的数万将士,其弟杨玄挺中箭而死。
“走,往西,进据关中!”乘着胜利,杨玄感挥师向西,而正当他与卫玄鏖战之时,宇文述大军成功渡河,逼近洛阳。突屈通屯兵河阳。
“药师,你看着办吧,这军事上的事由你来管。”房玄龄把刚接到手的命令出兵的圣谕拿给李靖。
“那就出兵吧,也该是时候练练兵了,不然王爷回来的时候说我给了他一帮空有骑士但没有血性的兵就不好了。”李靖幽幽的说道,其实他也想带兵出去溜溜了,整天抱着一本兵书是研究不出什么的,最终还是要靠实践。
“好吧,既然你要出兵就出吧,但是刚从各郡调来的那些将士该由谁来训练呢?”杜如晦问道,总不能让他们两个不懂军事的来干这活吧。
“嗯,就交给窦建德先带着吧。”
“窦建德?就是那个叛军的降将?他能胜任吗?”杜如晦一连串的疑问。
“绝对能够胜任!虽然不敢保证他能把那些将士训练成精锐,但是他肯定能把那些将士带好而不出乱子。”李靖肯定地说道,因为窦建德在帮忙训练那些降卒的时候那是和他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亲和力那是没说的。
“好吧,既然药师这么说了,那就交给他吧。”
“只是不知道王爷那边怎么样了,那封信也应该送到了吧,想必王爷也快回来了。”房玄龄说道,虽然现在没有什么大事要处理的,但是杨暕不在的话,有些长远的事自己两人还是不敢决定的。
杨暕看着眼前一片忙碌的景象,谁能想到十几天前这里还是一个荒凉的海滨,现在的胶州湾码头设施已经基本完善,造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这一切都得利于杨暕的在青州的威望,在附近诸县招募了一大批的已春耕完的农民,让他们充当临时的工人,当然工资还是要给的。一听说是杨暕要招人,那报名的场面异常的火,毕竟杨暕给他们减免了三层农税,那是天大的恩情。
从胶西、胶南各征调一千名士卒过来既充当劳力,又可以作为一支防护力量守卫胶州湾港口。
“王爷,历城来的信。”韩世谔来到杨暕面前把两封信交给杨暕。
PS:以前没找到韩擒虎的儿子叫什么名,所以就用韩强代替,现在找到了,所以改过来,韩世谔。
一封是房玄龄写给杨暕的,交待青州各方面发展状况,第二封是阴明月寄来的,杨暕欣喜若狂的打开一看,脸色霎时数变。原来信中说长孙明月不见了,最有可能的是一个人跑到青州来找自己了。
“你说这是什么事?!让一个小女孩偷偷乱跑,这兵荒马乱的,万一有个散失该怎么办?长孙无忌和高士廉是干什么吃的?”杨暕破口大骂,身旁的韩世谔一阵疑惑,这是谁得罪了王爷,从没见过他这么没有形象的骂人,长孙无忌是谁?怎么又关高士廉的事?
原来杨暕好心办了坏事,本来要大兴的飞鸿传谣言破坏高士廉和解斯政的友谊,救高士廉一命的,哪想到居然让高士廉听到谣言后破口大骂,连着长孙无垢都受到牵连,因为那几天长孙无垢都往阴明月那里跑,被高士廉知道后一阵训斥,说要尽快和李家把婚事定了,委屈的长孙无垢不想呆在舅父家里,便一个人偷偷地跑了出来,想着从阴明月那里知道杨暕在青州,便一路寻来。等到杨玄感反隋,解斯政也被定为反贼的时候,高士廉吓出一身冷汗,才知道原来这个谣言是有人要救他,想明白之后知道自己那天对长孙无垢说得太过分了,便想去安慰她一下,哪知长孙无垢已经早已不见踪影,这才着急四处寻找,阴明月得到消息才分析长孙无垢有可能去找杨暕,这才给杨暕来信。
杨暕一阵郁闷,因明月信中虽然没有流露出什么醋意,但是却也表明了长孙无垢喜欢他杨暕,你说一个都快奔三的人了,一个才十三四岁的小屁孩,怎么就会那啥呢。
“得赶紧回去了,看来这场围剿杨玄感的战役是逃不掉了,一个个都不是省心的料,看我找到你不打你屁股!”杨暕咬着牙说道,不过心里却在祈祷长孙无垢不要有事,最好是不要走洛阳,最最好是躲在大兴城。
“王爷?”
“嗯,咳!集合亲卫,我们要回历城了,去围剿杨玄感。”杨暕也觉查到自己话里的意味,马上转移话题。
“是!”韩世谔欣喜地走了,终于要离开这破地方了,终于又有仗打了。我得把这消息赶紧告诉兄弟们。
杨暕交待完这里的事之后便马上赶回历城,途中一刻都不敢多做停留。第二天傍晚终于赶回了历城,只不过李靖早已率领大军出征去了,当然那所谓的大军只是叛军降卒组成的五万人马而已,李靖此次的目的只不过在于练兵。
杨暕命令二号传令河南道的飞鸿寻找长孙无垢,之后他也集合亲卫、黑龙 、和三千铁骑及一万步卒,离开历城,不是杨暕自负而带这么少的人马,只是杨暕觉得李靖去了就够了,他没必要去参合了,反正杨玄感早晚是要败的,所以杨暕这一万余人去的是另外一个地方,一个杨暕惦记已久的地方以及寻找长孙无垢。
第七十七章 目标洛口仓
“将军,我们此时出兵会不会太晚了?而且我们带的都是步卒,等到了洛阳,估计战事就已经结束了。”秦琼疑惑的问向李靖,历城离洛阳不远但也不近,而且出兵又完,估计到了洛阳就没他们什么事了,所以秦琼有此一问。
“叔宝说的也有道理,但是你要注意了,杨玄感是什么人?他如果是一般人也就算了,那么肯定不等我们和他短兵相接他就已经败北了,可是杨玄感有那么简单吗?至少他谋划已久,不会没有后路可退,所以不用担心我们没汤喝。”李靖说道。
“有仗打就好,俺老程已经憋了很久了,离上次扫荡甄宝车那些贼寇已经有些时日了,我的手早就痒了。”程咬金一听到有仗打那是兴奋得不得了。
“放心,这仗有你们打的。”李靖幽幽的说道,不这道他是在说这次征讨杨玄感还是以后的隋末乱世,不过秦琼还是能听出一些的。
“杨玄感的失败是注定了的,并不是说朝廷的军队太过强大,而是他一开始的策略就把自己往死路上逼,选哪都可以,就是不能选择攻取洛阳,最好是选择攻取涿郡,那样的话可以把朝廷大军阻挡在塞外,一旦朝廷大军无法及时镇压叛乱,那么说不定朝野内外就会一片混乱,而乱世就会提前到来。”李靖继续说道,而程咬金一脸的疑惑,但是秦琼却是低头思索李靖说的话。
“叔宝,依你看,杨玄感攻不下洛阳会引兵何处?”李靖看到秦琼沉默便问道,因为秦叔宝是他遇见的比较优秀的军事人才,他也很喜欢,而且杨暕也是让他慢慢培养秦叔宝。
“依末将看来,如果杨玄感久攻洛阳不下,那么很有可能会向东或者向西。”秦叔宝想了一会答道。
“哦~,何以见得?”
“如果我是杨玄感,在洛阳受挫,而且北方朝廷大军逼近的情况下,我肯定会撤兵,当然北边是不能走了,而南边显然也行不通,北兵南下难以在短时间适应南方气候,一旦出现状况,那将会不攻自破。”
“往东往西虽然也有阻力,但是相对于南北两方来说那是好很多,所以属下觉得杨玄感往西区的可能性比较大,往东已经无险可守,不然将军也不会率领我们出战。”秦叔宝一一分析到。
“嗯,叔宝分析得不错,把自己自身与对手的处境中设想,这时完全正确而必不可少的,但是你却忘了一点,杨玄感起事不是一个人,其他地方还有不少人也纷纷响应了,比如说余杭人刘元进和拥十万众,正在攻打襄城的韩相国都是杨玄感所汇合的对象,所以为将为帅者不仅要考虑自身优劣,更要考虑对手的优劣,尤其是对消息的掌控,不然王爷也不会花那么大的精力去建情报系统,这就是王爷兵书上所说的欲决胜千里之外,唯消息先掌于手。你可知晓?”李靖尊尊善诱。
“是,末将谨记!”秦叔宝向着李靖郑重的行了一礼,李靖这是对自己进行教导,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多少将领只能为将,为帅者那是寥寥无几。而程咬金也是低头沉思。
“走吧,既然叔宝都分析清楚了,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再跟在别人后面吃灰尘了,全军加速,到前面等候杨玄感!”李靖下达命令。
五万大军全速开拔,力求在杨玄感败退之路上给他送一点礼。
“师傅,我们这是要去哪啊?”罗士信问向杨暕,怎么往南走呢,洛阳不是在西边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