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纨绔到底-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思勖不可思议地惊呼道:“难道他们敢对陛下……”
“我不知道,但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所以……”李陶郑重道:“我希望你们要自己的生命保护阿翁的安全,只要阿翁安全,别的事等我回来再做计较!”
杨思勖与高力士见李陶如此,赶忙恭身道:“蓝田王,我们就是舍了性命,也会保得陛下安全的,请您放心。”
李陶点点头,又朝着门外喊道:“岳叔,你进来吧!”
裴岳走进来,向李显施了一礼,然后看着李陶道:“小主人,不知有何吩咐!”
李陶对李显道:“阿翁,岳叔你是知道的,他的一身武功无人能敌,我把他也留在你身边,这样我才放心。”
杨思勖在一旁插言道:“若是有裴岳在,那陛下的安全就绝对不会有问题了。”
裴岳有些担忧道:“可是,小主人,你这趟廓州之行凶险无比,我……”
“岳叔,廓州之行我自己会小心的,你要寸步不离地跟在阿翁身边,保证阿翁的安全。”
“我知道了,小主人!”裴岳应允道。
李陶叹了口气道:“等我回来之后,看来要好好清理一番了,把那些耳朵眼睛全部清理出去,大唐天子身边全是他人的耳目,连安全都没有保障,这传出去岂不是笑话!”
……


 第三百五十四章 廓州古道

初冬十月,细雨如丝的古道之上,两骑青骢快马,踏烟绝尘,正飞驰而来。马上的两个男子,其中一个汉子三十上下,面貌疏朗神俊的,腰间缠着数截铁索,一袭黑布长衫此刻迎着秋风冷雨,猎猎飞扬。另外一个则是个白衣少年,他姿态闲雅,瞳仁灵动,神采奕奕,一身的书生气质。
这黑衫男子便是刚刚上任的刑部总捕头雷雨,而白衣少年则是装扮成雷雨随从的李陶。他们是奉中宗皇帝的诏令,前来廓州查案的。
天色渐晚,冰雨如注,已是下得愈发的大,眼见得前方一座宅院立在风雨之中,门口正立着一个灰衣汉子。雷雨扭头道:“郡王,前面便是廓州地界了我们暂且避过这场大雨,过了今晚,再赶路如何?”
李陶笑道:“你现在是我的上司,如何安排我一切听从,不必问我!”
雷雨有些尴尬道:“郡王,你说笑了!”
说罢,雷雨翻身下马,向着眼前的宅院走去。李陶也牵着马,紧随而去。
在路旁枯树之上拴好了马匹,两人便往那宅院迈步而去,愈走愈近,眼见那灰衣汉子呆呆地立在宅门之前,两眼紧盯着宅院的朱门,动也不动。
雷雨不禁莞尔一笑,走到雨檐之下,一抹脸上的雨水,抬手拍了拍那汉子肩膀,扬声说道:“这位老兄……”
话一出口,雷雨心中一惊,暗道:“不对。”
连忙撒手,不料雷雨刚刚将手拿开,那汉子便“嘭”的一声,直挺挺的栽在了地上,一柄钢刀自下而上没入胸膛,一张长方脸上已没有半点儿血色,额头之上,条条青筋迸起。眼球爆裂,怔怔地盯着雷雨,倒地的一刹那,竟有两行血泪从眼眶之中汩汩流出,淌了一地,扭曲着一张大嘴,仿佛心有不甘。
雷雨见此情形。连忙俯下身来,将右手食指中指并在一处。探向这灰衣汉子的颈下,顿觉冷气透骨,了无生机。雷雨回头道:“郡王,已是死了多日了,难怪刚才拍他肩背,触手僵硬,不似活人。”
李陶抬眼看了看四周,并未发现什么异常,便探下身来开始细细地打量起死者。
死者年纪有四十三四岁。中等身量,肩背很宽,手臂比常人略长,头部皮肤,自额头起延伸至两耳,有一道淡白色印痕,肤色略差于面部。身着一袭灰布劲装。踏一双黑色薄底官靴,指节粗大,遍生老茧,甲缝中有暗红色血块透出,靴底光洁,并无泥垢。
雷雨抬手握住刀柄。略一用力,将钢刀拔了出来,而后将那死者长衫解开,查验伤口。那刀刺得极深,乃是从死者小腹气海穴刺入,穿过胸腔、脖颈,直插头顶百会穴。出手干净利落,足见功力。
验罢尸首,雷雨自腰间解下酒囊,灌了一口老酒,开始仔细端详起这柄钢刀。三尺余长,一尺余宽,颇为沉重,刀柄略长,适于劈砍。雷雨屈指轻轻弹了一弹刀身,铮然有声。
李陶从雷雨手中接过钢刀,轻轻嗅了一嗅刀身,而后又俯下身来,摊开死者掌心,默视良久,这才长身而起,呼出一口浊气,嘴角竟泛起了浅浅的笑意,他对雷雨道:“进去再说吧!”
雷雨踏前两步,接了雨水,将手上的血渍洗去,转过身来,沿着宅门,走到院墙之下,足尖一点,凌空一翻,飘飘然已落在了院墙之内。
待雷雨打开院门,李陶移步入内。
此时,天色已然入夜,又是阴雨连绵,不见半点儿月色,二人自院墙下,快走了数步,踏上了青石板的石阶。迈出不过三两步远近,绕过影壁,雷雨一只脚刚要踏进堂屋,只觉一阵冷气吹起,激得雷雨一时间汗毛倒竖,心神一紧,挥手便是一掌,只瞟见一道白影一闪,这一掌竟击在了空处。
雷雨作为刑部第一高手,也是心智卓绝之人,只这电光石火之间,掌指一动,已将腰间结义索拿在手里,脚下步法灵动,宛若流星曳电,直奔后堂追去。径直穿过数个回廊,借着云间透出的惨淡月光,雷雨渐渐瞧见前方一道身影正闪转腾挪,若隐若现,当下大袖一拂卷起一地落叶,舒掌一抓,捻起一片,运足内力,弹指发出,正中那身影肩头,只听一声惨叫凄厉绝伦,隐隐不似人声。正在雷雨心内暗暗吃惊之际,那身影忽地猝然加力,数个起落,钻入一座殿阁之内,没了行踪。
雷雨刚要追赶,却听李陶在身后道:“不用着急,他跑不了!”
李陶已经将长剑抽出拿在手上,他指了指那殿阁:“这里有蹊跷,不要贸进,还是小心为上!”
二人来到那座殿阁门口,此时风雨交加,乌云又遮住了月光,只瞧得出是座祠堂,墙体斑驳,殿门虚掩,屋檐上的碧瓦已脱落了大半,破败不堪。
雷雨见此,轻声道:“郡王,你待在原地,我先去探探情况!”
李陶摇头道:“我们一起进去吧,也好有个照应!”。
雷雨点点头,深吸了一口气,慢慢走上前去,将殿门缓缓推开。那门扇久经风雨侵蚀,甚是破旧,一推之下,“哗哗”掉下不少尘土,落了雷雨半身的灰尘。
进了殿门,四下里全是黑漆漆的一片,模模糊糊中可以看到前方四五步远,立着一道屏风。雷雨见状,收住了脚步,将结义索衔在口中,从怀里摸出一个油布纸包,拆将开来,取出一个小竹筒,拔开盖子,抬手一晃,映出一道火光。借着火折子微弱的亮光,李陶隐隐看到那屏风上似乎画着一个人像,张着两手,歪着头颈,若有所指。
待到雷雨走近几步,那人像似乎色泽突然变淡了许多,李陶顿感蹊跷,连行数步,那人像竟越发暗淡,屏风上只余一道淡淡的红影。雷雨举起手中的火折子四下里照了一照,竟发现这屏风好生高大,一时间竟没有找到绕过去的路口。再看那屏风上张着双手的人影,在火光映射之下,面貌头脸也渐渐清晰起来。


 第三百五十五章 灵魃

雷雨眉头一皱,一步跨出,来到了屏风跟前,正对着那歪头张手的人影。为了看个真切,李陶抬起手来,将那火折子凑向那屏风,借着火折子的亮光,自己也将上身探出,愈凑愈近,愈凑愈近,那人影也愈发清晰。
殿外的风雨愈发大了,瑟瑟的秋风夹杂透骨的寒意从虚掩的殿门徐徐吹入,将火折子的亮光吹得明暗不定。雷雨的鼻尖儿眼看要贴在屏风之上,这时,一股大风夹杂着雨水将李陶身后的殿门“吱呀”一声吹了开来,吹得雷雨手上的火折子猛然同亮光大盛,火星四溅。只这一个刹那,李陶已将那人像看个真切。
哪里是什么屏风上的人像,分明是雪亮的蚕丝屏风后立着一个女人,趴在屏风上,一头长发,不盘不柬,此刻正被风雨吹起,宛若草絮。脸上更是毫无血色,柳眉之下已没了眼珠,只剩下两个血框。隔着一层蚕纱,那女子的鼻尖与李陶的鼻尖正碰在一处,那女人正咧着一张血盆大口,也说不清是笑是哭,一对血框,留着两行血泪,就这样直直地看着李陶的双眼。
雷雨也看到了这一幕,饶是他久经刑狱,此刻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连忙足尖儿一点,抽身后退,与那屏风拉开三步远近,慌乱之中,一掌劈出。那屏风不过是普通的蚕丝楠木,哪里经得住雷雨这一记开碑裂石的掌力,霎时间,摧枯拉朽,将那屏风劈开一段缺口,余劲不止,直轰在一处石台之上,碎屑横飞。
眼见那女尸被掌风一带,倒飞而出,李陶略略定了一定心神,踏过方才劈开的缺口,一步迈到了屏风之后。借着亮光。瞟了一眼那女尸,发现那女尸身上并无兵刃伤口,致命之处在颈下,血肉模糊,不似人力所致,倒像是被大型猛兽啃噬撕咬而成,眉骨眼角之处。尚有指甲划痕,应是被猛兽的利爪将眼珠生生掏出。
李陶心中明白。此时敌暗我明,根本无法让雷雨验尸,唯有先退强敌,再作计较。
正在此时,一阵滴水之声,自殿内隐隐传来,“滴答,滴答”,在这空无一人的祠堂之内。不断回响,久久不绝。李陶与雷雨循着声音,绕过一角回廊,迈进了一间侧室,这突然出现的流水滴答之声便是从这间屋子里传出的。借着微弱的光亮,李陶扫视一周,只见屋子里摆满了血红的牌位。眼前一排木雕坐像,隐在一座座神龛纱幔之中,那神龛基座颇高,足有半人高下。
李陶与雷雨不敢大意,一步一顿,调整内息。沿着那神龛,缓缓向前走去,一座祠堂之内除了寒风吹雨的响动与这雨水滴答的动静,便唯有他们的心跳之声最是清晰。
当他们路过一排排神龛坐像,那雨水滴答之声竟蓦然间消失不见,李陶不由得心头一紧。猛然间,眼睛向身侧一瞟。竟然瞧出些许端倪。原来身侧神龛里这尊坐像的衣角与其他的不同,李陶清晰记得其余坐像均是双手自然下放,置于膝头,衣摆自然垂下。而眼下身侧的这一尊坐像,双手虽是放在膝头,却牢牢地攥着衣角下摆,借着火折子的微光,可以依稀看出,这坐像的衣角竟是湿漉漉的。
李陶顿时明白,唯有从外面进来的人,才会被大雨淋湿,方才的雨水滴答之声,应是这人假扮坐像,端坐于神龛之中,却不料身上被雨水浇湿,周身雨水顺着衣角滴落下来,将李陶引来至此。那人眼见行藏败露,又不敢贸然出手,情急之下,将衣角攥在手里,虽是止住了滴答之声,却被李陶瞧出了端倪。
想到这里,李陶的嘴角缓缓泛出一丝笑意,只装作不知,继续向前走去,走了三四步远近。猛然间,他大喝一声,长剑脱手而出,直取那坐像胸口。
雷雨见状知道有异,也持着火折子,攻向那坐像。
那坐像身着服饰与周边佛龛均是一般,在火光映照下,照出半张猫脸来,一头白发迎风而动,一双紫瞳之内竟没有眸子,左半边脸上,须毛虬结,须毛之下,隐隐有紫篆符文闪现,盘过头颈,遍及全身,张着一张大嘴,满是獠牙,正盯着李陶怪笑不止,犹若夜莺啼血,甚是凄厉。
那怪物彪悍至极,见李陶的剑来,左臂一挥,挡在咽喉之前。只听“笃”的一声,剑穿透那怪物左臂,去势不减,扯着那怪物身躯,钉在那祠堂墙壁之上。
那怪物吃痛,怪啸不止,手脚并用,握住那铁尺,较力一拔,将李陶的长剑拔出,丢在地上,同时身形一动,宛若壁虎爬虫,沿着墙壁攀行,一闪而没。
见此情景,李陶吃了一惊,连忙弯腰拾起长剑,握在手里,心里暗骂了一句流年不利。
雷雨面色沉重,似在思考着什么。
“你可知道这怪物是什么来头?”李陶问道。
雷雨道:“我曾经听师父说过,在滇南虫谷,十万大山之中多蛮荒古术,虽非正道,却是奇诡绝伦。其中有一门养尸之术,能御使阴尸为己用,练到极致之时,选用灵智卓绝的女子,以巫蛊之术强行封闭其心智,以巫法虫蛊熬肤炼体,假以时日,所成之尸,不避水火,不惧刀兵,不畏生死,号之日‘灵魃’。”
“这么说,要破这灵魃,一则需要找出控尸人藏身之地,二则需要探明控尸人以何法操纵阴尸,然后寻其原理,依法破之。”李陶心中已有了打算。
雷雨点点头:“应该是这样!”
李陶略一沉思道:“等会,你与那怪物周旋,我设法找出那控尸之人!”
“我明白了!”
二人抬走出殿阁,抬眼一看,屋檐东北角处,那怪物正手足并用,攀爬而上,动作之快,不输于猿猱,犹胜轻功高手。一呼一吸之间,那怪物已经张开双臂,合身向二人扑来,一双利爪遍生白毛。雷雨毫不犹豫便迎了上去,与那怪物且斗且行,为李陶争取时间。


 第三百五十六章 控尸人

此时,那灵魃手脚并用,挡开结义索,搭在雷雨肩背之上,龇起满口獠牙,张口便咬。雷雨心头大骇,扬手一掌,直劈那灵魃面门。谁料那灵魃不躲不避,被雷雨一掌劈在面门之上,也只是微微一顿,却来势不减,依旧张口咬来。亏得雷雨眼疾手快,顺手将腰中铁索取下,手中一抖,那锁链犹如蛟龙出海一般,自肩头绕下,射向那灵魃口中,被那灵魃一口咬住。雷雨借机凌空而起,一脚踢在那灵魃胸口之上,反手一提,那铁链另一端尚还被灵魃咬在口中,被李陶发力一拉,只听一声刺耳的金铁摩擦之声。再看那灵魃,口中獠牙与铁链相磨,已有火星迸发,隐隐透出一股皮肉焦灼之气,被那灵魃嗅到,反而更加激发凶戾之气,紫瞳暴涨,又要扑上。
雷雨此时身居半空,不等招式用老,铁链一抖,便已缠在那灵魃脖颈之上,凌空而落,一脚踏在那灵魃头顶之上。那灵魃吃痛,扬手便是一爪,向头顶抓去。此时雷雨早已借这一踏之力,翻身落地,那灵魃一爪并未伤到雷雨,反而抓下自己头顶一块皮肉,痛得嗷嗷厉啸。雷雨眼见灵魃凶性大发,转身拔腿就跑,手中倒扯着一端铁索,铁索那端正缠在那灵魃脖颈之上,李陶此时运起轻功,绕着祠堂,足不点地,便是一阵飞奔。
雷雨放开身形,全力施展,只见一道人影宛若淡烟,足不点地,在祠堂周围上下奔行,犹如凭虚御风,流星曳电。那灵魃哪里追得上这般速度,被铁链拖着脖颈四处乱撞,或是假山湖石,或是殿角飞檐,或是窗棂门扇,均极那灵魃的头脸撞得粉碎。碎屑横飞。那灵魃被这一顿乱拖乱撞,一张脸早已是血肉模糊,唯有身上那紫篆符文愈闪愈亮,凶性更是有增无减。
雷雨与灵魃相斗之时,李陶也没闲着。古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一时之间。若要找出控尸人藏身之所,也是殊为不易。想到这里,李陶灵机一动,暗自寻思:“与其大海捞针,倒不如引蛇出洞,敲山震虎!”
李陶略一思量,气运丹田,口中一声长啸骤然而起,气势雄浑无匹,犹如千军万马奔腾于沧海怒潮之上。吼声之中更夹杂有狮吼雷鸣、象呐龙吟之声,周身雨水被李陶吼声中的内力一激,四散飞扬,打得周遭林木叶落纷纷。
那灵魃猛然听到李陶的吼声,身上符文一暗,竟不再挣扎,动也不动。任凭雷雨拖拽。眼见得这般情景,李陶心头暗喜:“看来所料不差,那控尸人定然是以什么只有灵魃才能听到的声音催动符文来指珲灵魃行动,此刻被我啸声压制,灵魃听不到指令,所以才一动不动。”
李陶猛然将啸声止住。身后一声轻微的响动传人李陶耳中,虽然只是一瞬,但对李陶来说,已经足够了。眨眼间,李陶身形一动,连过两道回廊,来到一座偏厅墙外。纵身而起,探掌而入,足尖一点墙体,抽身而返,一个不足五尺高的小人,状似猿猴,被李陶擒住后颈,抓了出来。李陶将小人丢给雷雨,雷雨立刻封了他穴道,铁链一抖,将那小人捆在地上。
控尸人被制,灵魃便也失去了控制,直挺挺地立在庭前,符文渐暗,一动不动。
一场恶斗总算过去,李陶暗自松了一口气,开始仔细打量眼前这奇装怪发的毛脸侏儒。
看了许久,李陶不禁“扑哧”一声笑了,也不顾那侏儒目光中的怨毒之色,盘膝坐下,拍着那侏儒肩背,开怀大笑。
只见那侏儒身上里里外外不知围了多少层毯子,让人看不清手脚,脸上浓眉虬髯,与那灵魃倒是酷似无比,只是这侏儒的须发似是被他精心修理过一般,左盘右束,极小的眼神里透着凶光,厚厚的嘴唇向上翻卷,衔着一根状似苇管之物,通体雪白,上有紫色符篆,非金非石非木。侏儒口耳七窍之内,鲜血横流,乃是被李陶内力所伤,动了经脉肺腑,再配上这等相貌,甚是滑稽。一时间看得李陶忍俊不禁。
李陶瞧了瞧那侏儒嘴上衔着的苇管,抬手将它取下,放在自己嘴边,吹了一吹,竟吹不出响。正暗自疑惑之间,只觉身后一股冷风袭来,回身一看,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那灵魃不知何时已站在他身后,符文闪烁,垂手而立。李陶不敢再吹,数个呼吸过后,那灵魃符文渐暗,凶气渐消。李陶立时明白,这控尸人就是以此物控制灵魃的。
想通了这道关节,李陶扬声问道:“说吧,是谁派你来的?”
谁知那侏儒也甚是硬气,哑着嗓子,阴恻恻地向李陶说道:“我知道你们是刑部的捕头,我劝你们还是速速回京吧,廓州的案子,不是你们能查得了的!”
听了那侏儒这话,李陶眉头一皱,思量许久,张口说道:“这灵魃如此威力,炼制不易吧?”
那侏儒听了这话,甚是得意,扬声说道:“那是自然。”
李陶接口说道:“这灵魃一物,尸器相生,也就是说,要是我折了这根苇管,是不是便能毁了这灵魃呢?”
那小侏儒听了李白此言,眉宇间一丝焦虑一闪而没,随即扬声说道:“胡言乱语!”
李陶是察言观色的个中好手,又岂会这般好骗。眼见这小侏儒抵赖不认,李陶也不说穿,口中轻声说道:“哦哦,看来是我多虑了。”
语气虽是柔和无比,手上却猝然加力,“啪”的一声,将那苇管折为两段。
与此同时,只听一声爆响,李陶身后的灵魃也齐腰折为两段。却是骨断筋连,仍然连成一体,只是上下对折,头脚重叠,很是滑稽。
李陶一声轻笑,又将苇管凑到嘴边,吹了口气,却见那灵魃身上符文闪了一闪,向前挪了几步。
再看那小侏儒,满面痛色,眼中凶光爆射,似要喷出火来,直直地瞪向李陶,只可惜穴道被制,动弹不得。


 第三百五十七章 义庄

李陶看着那小侏儒粲然一笑,张口说道:“看来我猜对了。这灵魃现在还是能动的,我再问你一遍,是谁指使你来的,和廓州的案子又有什么关联?倘若你再不老实交代,我便毁了你这灵魃!”
只见那小侏儒满脸痛色,眼珠乱转,思虑许久,张口说道:“你别动手,有话好说,我也是拿人钱财,受雇于人。好,我说,是……”
“是”字刚刚出口,只见那小侏儒头颈一歪,李陶连忙上前,伸指一探,已没了呼吸。再将那小侏儒翻过身来,只见那小侏儒背后,一根银针正插在颈椎之上。
雷雨在一旁骤然起身,大喝一声:“何方妖人,装神弄鬼!”
足尖一点飘上屋顶,扫视整个古宅,却是毫无发现,只得翻身而下。雷雨向李陶摇摇头,李陶恼火不已,将那手中的苇管折得粉碎,只听噼噼咖啪一阵筋骨爆响,那灵魃也已瘫在地下,筋骨尽碎,身上符文渐暗,消失无踪。
此时天光见亮,李陶与雷雨牵过马匹,双腿一夹,沿着官道直奔廓州飞驰而去。
行了半日,远远地已望见了廓州城头。这半日行程,李陶一路走来,沿途所见,净是饥民当道,饿殍遍野,更有饥民求生无路,易子而食,宛若人间炼狱。
实则,甘州郭州蝗灾,旬月之前,朝廷已运送赈灾粮款,先往重灾的甘州救济,由从五品游击将军秋白羽同正六品昭武校尉周廷辅调令禁军三千,一路押送,行至廓州地界。宿了一晚,第二日,正往甘州开进的途中,途经一片荒漠戈壁,领军将领与三千士兵连同粮食白银一并失踪,从此人间蒸发,不知去向。廓州城地处西北。乃是大唐门户,兵家要塞,如今赈灾粮款不知去向,饥民遍地,迟早生乱。因而李陶才会与雷雨赶赴廓州,调查此案,追回粮款。
……
两名亲兵、一个姓孙的班头、四名衙役带着雷雨与李陶在廓州城内穿街过市。那孙班头。年纪已经五旬开外,别看他身形伛偻。而且驼背,但他自小在廓州长大,在公门当差也有三十年了,对这廓州可算是了如指掌,因而被刺史派来,协助雷雨查案。
孙班头引着二人在城东一家唤作“宾客来”的客栈,投了房间,而后便向着案发的现场走去。尽管走在廓州的街巷之间,城外饥民震天的惨叫之声依旧回响在李陶的耳边。李陶心中明白。想要赈济灾民,就一定要查明真相,追回那笔粮款。正思量之间,他忽地听到身后一声长叹,清晰入耳。
李陶循着声响,回身看去,只见身后不远之处走来一人。看打扮,似是一个算命的先生,身着一身蓝白道孢,面如冠玉,飘三绺长髯,穿一双青布麻鞋。提着一根竹杖,杖上挑着一块白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四个大字——仙人指路,衣带飘飘,颇有几分神仙气度。此时正看着李陶,摇头叹气。
李陶上前拱了拱手,轻声问道:“老先生。不知你看着方某,摇头叹气,却是为何呀?”
那算命先生,朗声说道:“唉!我看两位仁兄面带黑气,印堂发黑,当是霉运缠身之相啊。不过不妨事,有贫道在此……”
正要再说,那引路的孙班头,抢上前来说道:“李捕快,莫要理他。这老头儿不知何时来的,在这一带市井之上游荡,惯会坑蒙拐骗,游手好闲。”
那算命先生见得衙役上前,马上换了一副嘴脸,口中笑道:“是班头大哥呀!小的眼拙,冲撞了,冲撞了,看错了,看错了。唉哟,我仔细瞧瞧,哎呀,这位兄台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眉宇间有一股披罗紫气萦绕,好一个遇难呈祥的贵人相,贵人相啊!几位慢走,慢走啊!小人这便滚到一边去!”神色慌里慌张,惶恐无比。
李陶扭身欲走,谁料那算命先生脚下一空,一个踉跄栽倒,直朝李陶撞来。李陶眼疾手快,左手伸出搭在那算命先生肩膀,用力一带,那算命先生顺势而起,连连拱手,口中说道:“对不住,对不住。”
见那衙役眉眼一瞪,吓得那算命先生连滚带爬,夺路而去,被一众衙役军士看在眼里,大笑不止。
唯有李陶,望着那算命先生的背影,皱着眉头,像是在思索什么。
那身后的衙役眼见李陶怔怔出神,叫了一声:“李捕快!”
听到衙役呼唤,李陶回过神来,一行人又继续向前走去,转过前方两个街角,眼前出现一处院落,白墙黑瓦,大门紧闭,门前吊着两个白纸的灯笼,迎风乱摆。那宅院的墙体极高,遮住了视线,看不到院里的情景,唯有片片纸钱不时从院内飘出。
李陶暗道了一声“蹊跷”,向身旁的孙班头问道:“当晚,押粮的军队,可是在这里过的夜?”
那衙役听见李陶问话,连忙答道:“回李捕快的话,不错,大军当晚就驻扎在这儿!”
李陶又问:“这是什么地方?谁家的宅子?”
那孙班头答道:“这哪是什么宅子!早年啊,这是一处城隍庙。后来荒废了,这一废,可就废了许多年。前年呢,新来的刺史大人下令,将这儿改成了一处义庄。”
李陶听了孙班头的回答,沉思起来。
雷雨接着问道:“粮草押运,怎么能将大军停进义庄过夜呢?”
孙班头听到雷雨问话,思索了一会儿,回答说:“方捕头,事情呢,是这样的。前不久,刺史大人曾下令放进一批灾民来,将这批灾民尽数安置在了刺史府里,从州府粮仓里拨粮赈济。怎料灾民越进越多,不但刺史府人满为患,连城中驻军的大营,也住满了灾民,一时间哪还有那么大的地方住得下运粮的大军呢,更何况这三千大军与粮草还不能分开停放!一时间,刺史大人也是万般无奈,本来想把刺史府或是守军大营的灾民迁来义庄,给运粮大军腾出地方来,但当刺史大人把这事情的原委同领兵的秋将军禀告之后,那秋将军也是个宅心仁厚的好人,当即下令,大军开进义庄,暂住一夜,而后便率军离开。谁料,第二天在前往甘州的半路上,竟出了这档子事。”


 第三百五十八章 廓州刺史

李陶一边听那孙班头讲述,一边绕着义庄走了一圈,发现这义庄果然不小,停驻三千大军,倒也绰绰有余。
待孙班头说完事情经过,李陶接着问道:“这义庄出口,只有这一个吗?”
孙班头听了这话,不禁面上一笑,开口说道:“李捕快,您真会取笑,自古阴司一条路,有去无回。这天下的义庄都是只有一个大门。要不要小的带方捕头进去看看?”
听了这话,李陶笑道:“罢了,就先看到这里吧!”又转头对雷雨道:“雷捕头,我等来廓州公干,是不是先拜见一下父母官?”
雷雨点点头:“说的是呀!”
那孙班头连忙应承道:“那是,那是,二位可是要去刺史府?”
李陶笑道:“不错!”
那孙班头赶忙说道:“那好,二位,这边请!”
李陶笑了一笑,忽地猛然一个转身,只这一瞥之间,李陶突然看到一颗头颅正趴在义庄的墙头,正紧盯着自己。
瞧见李陶猛地转身,那人头也是一惊,猛地一闪,转眼之间便已消失无踪。这一切只发生在电光石火之间,待到那衙役与军士转过身来,李陶早已缓过神来,拍着脑袋,口中说道:“绕晕了,绕晕了,分明是记得走那一边的!”
孙班头听言一笑,说道:“李捕快,小人自小在廓州长大,您只管跟着小人便是了。”
雨放声道:“孙班头,头前带路吧!”
说罢,二人迈开脚步,跟着那衙役,直往刺史府而来。
几人边走边说,路过一间茶棚,李陶便径直走了进去,要了几样点心糕饼,与众人吃了。而后,便与那孙班头攀谈起来。聊聊廓州的风土人情,气节物候。聊到兴起,只见李陶招呼众人脱下官靴,松松双脚。众人走了这一上午,早已是两脚生疼,听了李陶这话,纷纷脱下鞋来。喝茶谈天。聊着聊着,便谈到俸禄之事。
只见李陶一手提起自己的官靴。一手拿起孙班头的官靴,向着众人说道:“诸位且看,我这双京城刑部发的官靴,与你这廓州府发的官靴一比,可有什么差别吗?”众人凑将过来,略略一看,就看得分明,纷纷说道:“自然是李捕快的靴子好!”
李陶听了这话,豪笑一声。说道:“那是自然。要不都说,要做官,便做京城里的官,哪怕像我一个小小的捕快,跟地方州府的比,也是滋润不少!诸位若是想来京城发展,尽管来刑部找我们雷捕头。他会给你们谋个差事!您说是吧,雷雨捕头?”
雷雨不知李陶这番话是何意,但他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