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则天秘史-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治始终不太相信长孙无忌会谋反,所以他对李义府和许敬宗的话心存疑虑,沉思片刻之后,李治有些不耐烦地说:“许敬宗,你再去给朕调查,朕要知道这件事情的真相,朕绝对不相信舅舅会谋反,一定有小人在陷害他。”

李义府和许敬宗听到皇上这样说,也不敢在这里多说什么了,急忙出宫再次展开调查。

长孙无忌独自坐在书房中,他认为凭借自己的威望和地位,武媚娘不敢动他,可是现在他发现自己错了,而且错得很离谱。武媚娘不但向他出手了,而且还想一次就扳倒他。他现在最恨的就是自己在先帝时期太维护李治了,以至于酿成自己现在的悲剧,但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

“老爷,府邸被官兵团团围住了。”就在长孙无忌愣神的时候,下人跑进来通报。

“围就围吧!”长孙无忌现在已经预料到自己的下场了,由此可以看到整个长孙家族的命运。

“吩咐你们做的事情都做好了吗?”长孙无忌叹息一声,他虽然对李家很忠心,但他并不是那种愚忠的人,所以还想给长孙家留个根。

下人看着似乎突然老了很多的长孙无忌,说:“已经准备好了。”

“那你下去吧,什么都不要管了。”就算曾经是当朝权贵,叱咤风云的大人物,现在的长孙无忌看起来着实让人悲悯。

许敬宗以寻找证据为名,下令搜查长孙府,长孙无忌并没有反对。

他看着那些珍贵的收藏被士兵随便摔在地上,心里再也泛不起任何波澜,麻木了。

这一次搜查许敬宗和李义府收获很大,终于找到了长孙无忌谋反的“证据”,看到已经神情恍惚的长孙无忌,许敬宗走上前,炫耀一般地说:“长孙大人?”

“搜查完了?”长孙无忌不想在这些小人面前丢了自己的尊严,怎么说他也是历任三朝的元老级人物。

“呵呵,长孙大人胆子真大呀,造反这种事情都能做得出来。”许敬宗毫不避讳长孙无忌那杀人般的目光。

长孙无忌有他的骄傲,他不想向许敬宗这样的小人解释,他不再说话。许敬宗见长孙无忌不说话,就更加猖狂了,坐到长孙无忌对面,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带着讽刺说:“长孙大人是不是很想见到皇上?”

“哼。”长孙无忌冷笑了一声,他已经没心情和面前这个小人多说一句话了。

看着落寞的长孙无忌,李义府和许敬宗带着自己的收获扬长而去。

很快,对长孙无忌的处理决定就下来了,李治罢免了长孙无忌的所有官职和爵位,并流放到黔州。整个长孙家族的子孙,死的死,流放的流放,一个显赫的家族在武媚娘的操控下就这样败落了。

长孙无忌虽然称不上一代枭雄,但也曾经是朝中呼风唤雨的人物,他无法接受长孙家的败落,也无法接受自己被诬陷沦为阶下囚的现实,所以在他到黔州不久后就自杀身亡。一代名相就这样凄惨地离开了人世,带着他的屈辱和不甘一起离开。

长安城,皇后寝宫内,武媚娘看着伏在地上的李义府和许敬宗二人,心情无比悲凉。虽然她再一次打了胜仗,但朝廷却再次失去了一位能臣,这个结果不是武媚娘想看到的,但为了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她别无选择。

“事情都办好了?”武媚娘冷冷地说,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是,长孙无忌已经自杀身亡,以后朝中再也不会有长孙家的人了。”李义府小心翼翼地说,他不明白,事情办得这么顺利,为什么皇后娘娘还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他不认为自己有哪个环节办错了,相反,这件事情如果没有他绝对不会办得这么顺利。

武媚娘的心思他们当然猜不透了,“太子那边有什么反应?”

“臣听说太子整天惶惶不安,正在打算第四次上书辞去太子之位。”

李义府依旧伏在地上小心翼翼地回答,他总是能感觉到来自皇后的威压,这种压力让李义府更加愿意面对皇上,而不是皇后。

“自己提出来也好,省得让那些大臣说本宫谋害皇子。”武媚娘看了看伏在地上的李义府和许敬宗,心里想着在事情都办完之后,怎样除去他们二人。她很清楚这样的人绝对不能留在朝廷中,否则大唐非乱了不可。

想好之后,武媚娘接着说:“接下来你们知道该怎样做了吧?”

“皇后娘娘,臣已经将奏折拟好,只等皇上下旨废掉太子之后,就可以上书皇上册封李弘皇子为太子。”李义府很小心地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好了,你可以下去了。”武媚娘这一段时间也很累了,李忠中毒之后,接着就是长孙无忌的事情,她还真没好好休息一下。

李义府从皇宫出来后,心里总是很憋屈。他就是不明白皇后为何这样针对他,想到这里,李义府和许敬宗一起回到了许敬宗府上。

李义府在许敬宗府上坐下之后,也不打算隐瞒什么,愁容满面地说:“许大人,你说我们一心一意给皇后娘娘办事,是不是哪里出了错,惹到皇后娘娘了?”

“李大人何出此言?”许敬宗平时与皇后接触得较少,并没感觉到有什么不妥之处。

“我每次见皇后娘娘的时候,都能感觉到皇后娘娘的阴冷,那种寒气让我难以忍受啊!”李义府有些怅然地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这种感受了,他也想听听许敬宗的感觉。

许敬宗带着狐疑的神色看了看李义府,最后还是选择相信李义府,毕竟这种事情不是开玩笑的。许敬宗沉思了一段时间后,说:“李大人,皇后娘娘是不是认为我们处理长孙家的程度还不够啊?”

“不会,皇后并没透露这方面的事情。”李义府很肯定地说,他对自己很有信心。沉思了一会儿,李义府眼睛中露出了凶光,狠狠地说:“如果这个皇后想做卸磨杀驴的事情,我李义府也不是好惹的。”

“李大人,李大人,你可千万不要有动皇后的心思,你跟随她的时间也不短了,难道你还不知道皇后娘娘的手段,到时候我们这些人死了不要紧,连累到家人那就不妙了。”许敬宗毕竟比李义府年长几岁,看问题比较深刻。他虽然与皇后娘娘接触甚少,但从这段时间对付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也能看得出来,这位皇后绝对不会有王皇后那样善良的品性。

李义府很郁闷,这时候他才明白自己是被皇后利用了。可是即便知道也没有任何办法,因为皇后那种等级的人物不是他能够撼动的。

第二天,太子李忠跟随李治上朝,在朝会期间,他再次提交了一份辞去太子之位的奏章。

李治看着面色依旧有些苍白的李忠,心里有些不舍,但为了让武媚娘能够成为一位完整的皇后,他不得不下定决心了。

“你是真心要辞去太子之位?”最后,李治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废太子这件事情可大可小,但是对于李忠来说可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

如果李忠没有了太子之位,就会成为很多人攻击的对象,说不定后来的太子还会将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父皇,孩儿能力有限,无法胜任太子之位,将来更无法治理好大唐。孩儿恳请父皇挑选一位有才能的皇子继承太子之位,将来可以兴盛大唐。”李忠站在下面,说得很恳切。

李治见李忠这样诚恳,心里一阵感动,沉默了一会儿后宣布:“从今天起,免除李忠太子之位,封为梁王,授梁州都督。”

“皇上,既然太子之位现在出缺,而皇后娘娘已经生下皇子,恳请皇上册封皇子李弘为太子。”许敬宗第一个站出来说。

对,没错,就是许敬宗,这并不是许敬宗有意抢李义府的功劳,实在是许敬宗已经看出李义府根本就不想递上这个折子,他对皇后有了戒备心理,确切地说两个人之间已经产生了裂痕。可是如果这件事情他们二人不帮皇后娘娘办好,那他们的下场会更凄惨,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许敬宗站了出来。

“其他人的意见如何?”李治用带着深意的目光看了一眼许敬宗,然后又将目光投向了其他大臣,但并没有刻意在哪里停留。

听到许敬宗第一个站出来为皇后说话,李义府心头一震,并且开始在心里埋怨,大骂许敬宗不够义气。不过听到李治这样问,他发现李治的目光并没有停留在自己身上,[517z小说网·。517z。]如果没有皇后,皇上的确不会特别注意他,所以他立刻站出来说:“微臣赞成册封皇子李弘为太子。”

这两个人说话之后,其他人也都站出来表示赞成,他们可不敢说不赞成,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下场大家都亲自见证了的,那可不是一般的人,那都是先帝的托孤大臣,最后的下场都那么凄惨,他们这些官员哪有能力反对皇后呢?

武媚娘轻而易举地就将自己的儿子推上了太子的位置,到现在武媚娘才感觉自己皇后的位子稳固了下来。但她总感觉现在这些仍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这一段时间和朝中大臣斗法,让她发现了新的乐趣。

第十八章 卸磨杀驴

武媚娘当上皇后没多久,李治便得了风疾,武媚娘有了参政的机会。她收拾掉了李义府,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大儿子李弘。长子的死让武媚娘久久无法释怀。

自从李弘当上太子之后,武媚娘发现李治的身体越来越不好,时常有风疾发作,这让李治苦不堪言,更加没有心情上朝处理朝政了。

但朝政不能耽搁,李治最后想了一个办法,他决定让皇后帮着处理这些事情。

躺在皇后寝宫里,李治看着为自己端药的皇后,心里感觉很幸福,笑着说:“媚娘,朕这病恐怕一时半会儿也好不了,你就帮朕处理一下现在朝中的事吧,朕已经命人将奏章带到了这里。”

其实李治的话正说到武媚娘心里去了,可是为了避免李治起疑心,所以武媚娘还是带着不理解的神情说:“皇上,这件事情恐怕不妥吧,媚娘一介女流怎能帮皇上处理朝政呢?”

李治感到欣慰,毕竟武媚娘在做皇后前后并没有太多的变化,所以坚持说:“就这样吧,朕的病已经让朕难以忍受了。”

“如果是这样,那媚娘就越权一回了,不过等皇上病好了,一定要亲自过问朝政。”武媚娘一副贤妻良母的姿态。

李治没有回答,但从他的神色可以看出,他非常满意武媚娘做事的态度。

武媚娘开始处理朝政之后,并没有大动干戈,依旧根据李治的施政方针处理国家大事。但是有一件事武媚娘没有按照李治的思路去做,她开始注意到李义府和许敬宗这二人。

武媚娘派专人调查这二人,为的不是别的,就是为了不让大唐再继续乱下去,所以她必须这样做。如果大唐乱了,吃苦受难的人只是百姓,他们这些达官贵人可吃不了多少苦。出身门第不高的武媚娘非常清楚这一点。

正好这时候一位名叫王义方的大臣上折子弹劾李义府残害忠良,杀害大理寺官员。见到这个折子之后,武媚娘心里暗自庆幸,“这个王义方真会办事儿,本宫需要什么,他就送上什么。”虽然心里这样想,但武媚娘并没有马上动李义府,毕竟这件事情还不足以将李义府彻底扳倒。武媚娘命人传李义府进宫,想给他提个醒。

可怜的李义府伏在皇后寝宫的地上,根本不敢抬头看皇后娘娘,他也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只知道皇后现在很生气。

“李义府,你可知罪?”武媚娘冷着脸,其实自从李义府帮她办事之后,她就没给过他一个好脸色。

“皇后娘娘,臣不知何错之有。”李义府小心翼翼地回答,他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哼,你的胆子也太大了,大理寺的女犯人你都敢弄到家里做小妾,在你眼里还有没有王法?”武媚娘大声呵斥,无法掩饰眼中的怒火。一想到这些武媚娘就来气,看到在那里颤抖不已的李义府,武媚娘接着说:“这还不算,你还敢私自杀死大理寺官员,你也太嚣张了!你是不是根本就不把皇上和本宫放在眼里,如果不是有人将这件事情报上来,你是不是还会闹翻天啊?”武媚娘说完,就将奏折摔到了地上。

“微臣不敢。”李义府这一次心里并不害怕,因为他知道武媚娘只是生气他没上报这件事情,否则就不会在这里斥责他了。但他心里依旧不舒服,被一个女人训斥成这样,他要是能舒服了才怪!

“李义府,你回去好好反省一下,否则别怪本宫保不住你。”武媚娘放下狠话说。

“是。”李义府如蒙大赦,急忙退出了皇后寝宫,带着一肚子气向宫外走去。

巧的是李义府在出宫的时候正巧经过御花园,而李治正在这里散心,看到李义府匆匆忙忙向宫外走,便叫人将李义府叫了过来。

李义府原本就在皇后那里受了一肚子气,现在这个懦弱的皇帝又来找他的麻烦,这次他可受不了了,不过他现在还没活够,所以还是乖乖地过去了。

见过礼之后,李义府就老老实实地站在那里不说话了,他不知道皇上和皇后这两个人是怎么了,总是看他不顺眼。

“义府啊,朕听说你的儿子和女婿经常在长安城内强抢民女,弄得城内百姓不得安宁,你回去要对他们加强管教,否则再这样闹下去,让朕很为难啊!”李治并没有像武媚娘那样严肃,而是心平气和地对李义府说。

“皇上,您这是从哪里听到的消息?这些简直就是污蔑,微臣家里的孩子都非常老实,从不惹是生非。”李义府语气强硬地反驳了李治,毫不示弱。

“你?”李治没想到李义府居然嚣张到了这种程度,连自己这个皇帝他都不放在眼里。李治也火了,他虽然脾气好,但并不代表他能够容忍李义府这样的无礼。

可怜的李义府这时候不但没有低头认罪,反而甩甩袖子,转身走人了,将李治和那些执事丢在身后。可是他没见到李治那铁青色的脸,否则他一定会后悔这样顶撞了皇帝。

不止李治生气,站在不远处的武媚娘见到这样的李义府,心中也是一阵愤怒。李治再怎样懦弱,都是她武媚娘的丈夫,她可以看不起李治,但还轮不到其他人在这里指手画脚、说三道四的。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武媚娘更加下定决心,要杀掉李义府。

李义府是最知道武媚娘心思的人,当然这一次也不会让武媚娘失望。他回去之后,并没有引以为戒,反而变本加厉起来。他派人将王义方抓起来,每天大刑加身,那王义方原本就是一个读书人,哪里受得了这等酷刑,所以没多久就死在了大牢之中。

李义府处理完这件事情之后,总是感觉自己这一段时间运气太背。

所以他想了一个办法,现在长安城中流行道士,很多人都说长安城外清风观的道士法力高强,所以李义府就想请个道士做一场法事。

李义府来到清风观之后,见这里的观主是一个长相平凡的人,并没看出这位观主哪里有特别的地方。不过为了能够得到观主的帮助,李义府还是很谦虚地说:“请问道长,可是清风观观主?”

“贫道正是。”道士外表看起来虽然不怎么样,但说起话来却带着一股正气。

李义府已经嚣张惯了,虽然可以谦虚地问问题,但根本不把这道士放在眼里,跟着观主进了道观。大家都坐好之后,李义府开口问:“请问道长可否给本官算上一卦,然后帮忙做一场法事?”

观主见李义府并不是什么善良之辈,心里有点恐慌,不明白这位达官贵人为何会跑到这里来卜卦,所以恭敬地说:“贫道对法事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对卦术倒是略知一二,从老爷的面上看,老爷这一段时间会有牢狱之灾。”

“哦?”李义府听了观主的话之后,倒吸了一口凉气,他没想到事情会这么严重,再也不敢小瞧观主,急忙问:“请问观主,我这牢狱之灾是否有破解之法?”

“老爷只要散尽二十万两纹银,便可消除此灾祸。”观主想了想之后,眉头微皱,淡淡地说。

“二十万两纹银?”听到这个数字之后,李义府也有些吃惊,他这几年虽然得到了一些钱物,但这么大的花费对于他来说还是有点心疼。

回到长安城之后,李义府开始犯难了,二十万两纹银对于他来说不是个小数目。让他散尽这么多钱,他可舍不得,所以必须找人替他出这笔钱了。这时候他想起了那个被善良的皇上找回来的人,也是长孙家唯一没有被他害死的人。说干就干,他可不是拖拉的人,立刻向长孙府走去。

见到长孙延之后,李义府依旧端着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脸上却满是笑容地说:“长孙大人别来无恙啊!”

“哪阵风把李大人吹到我这里来了?”长孙延眼睛里充满了仇恨,语气中也带着不屑。他不知道李义府为什么会到这里来,但他知道李义府到这里来绝对没什么好事,所以心里加强了防备。

“长孙大人说笑了,本官来这里就是想和长孙大人借点东西。”李义府说得坦荡,好像这不是来勒索,而是来拿自己的钱似的。

“哦!那李大人想借些什么呢?”长孙延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在心里说:“恐怕是有借无还吧!”

“钱!今天有一位道士给本官算了一卦,说让本官做点好事,散尽二十万两纹银便可。可是长孙大人你也知道,二十万两纹银不是个小数目,所以本官想和长孙大人借七万两。”

“七万两!”长孙延听了这个数字之后立刻站了起来,他没想到这个李义府无耻到了这个地步,不仅害惨了他们长孙家,居然还有脸到这里来要钱。

李义府直接将长孙延那仇视的目光忽略,他来的目的就是要钱,如果这个长孙延不识抬举,那就别怪他不客气了。

两个人对视了一段时间后,长孙延妥协,重新坐下说:“七万两不是个小数目,李大人可否过几天再来取。”如果是在以前,长孙家拿出七万两并不是困难的事情,可是经历了那场浩劫之后,长孙家当日的辉煌难以再现了。

“好,本官三天后来取。”李义府说着站起身就向外走了。

因为仇恨,长孙延并没有主动送出去。看到李义府消失在大门口外,长孙延无力地坐下。他想:“七万两纹银,不是个小数目,这个李义府也太黑了,根本就没想让我活。该怎么办呢?”

想来想去,长孙延都没有想到好办法。一转眼过去了两天时间,他东凑西凑只凑了三万两,这距离李义府想要的数目还差一多半。

最后长孙家一位老仆人过来说:“少爷,这钱实在凑不够了,要不您进宫一趟,把这事告诉皇上。老奴想,皇上就是不看僧面看佛面,也会出手帮您一把的。”

长孙延不是没想过进宫求皇上帮忙,可是那能管用吗?有武媚娘在,就算皇上知道了这件事情,恐怕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但是看看现在这种情况,恐怕不想进宫都难了,因为他已经跑遍了所有亲戚家,只要能够借到钱的人家,他都去过,可是依旧没能凑齐。

“我去。”最后长孙延咬了咬牙,心一横就出门了。他管不了那么多了,整个家族的人都死光了,现在就他一个人活着回到了长安,就算死了也不会那么孤单了。

李治的风疾这几天已经好了很多,所以开始亲自在武德殿处理朝政。这时候一个执事跑进来禀报:“皇上,长孙延在宫外求见。”

“哦。”李治有些奇怪,但还是说:“宣他进来,他回来这么长时间了,很少到宫里走动,这次正好和他聚一聚。”对于长孙家族,李治总有一种内疚之情。

长孙延来到李治面前,跪在地上就开始大哭,一把鼻涕一把泪,哭得什么都说不出来了。身上的衣服因为走路的时候没注意到,也被刮得破烂不堪,再加上这几天长孙延四处奔波,一副灰头土脸的样子。

李治见到长孙延这样,开始一愣,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长孙延这副模样让他心里禁不住涌出一阵凄凉。想想当年长孙无忌在的时候,长孙家的人何等显赫,现在却落到这种地步。

“延儿,你快快起身,有什么困难的事情你尽管对朕说,能帮你的,朕一定会想办法。”李治不着痕迹地擦了擦眼泪。

长孙延哽咽着说:“皇上,您要为延儿做主呀!延儿实在活不下去了。”

李治还是第一次见到一个二十来岁的男子哭得这么伤心,想必是真的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了。

“你先不要哭了,说遇到了什么事情。”李治这一次并没跟着一起哭,而是很想帮助长孙延解决这件事情。

“皇上,你可要救救延儿啊,那李义府太猖狂了。也不知道哪来的野道士,给他算命,也不知道为什么非要让他散尽二十万两纹银。李义府跑到我府上,让延儿给他七万两纹银,延儿现在虽然在朝中担任了官职,可是那点俸禄,哪里拿得出那么多钱啊!”长孙延一边说,一边偷着看了看李治的脸色,见李治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知道这次来对了,接着说:“李义府让我三天内交出这么多银子,延儿原本不想来打扰皇上,能给他就给他吧!可是我已经将长安城里所有的亲戚家都跑遍了,只凑了三万两。皇上,您说我要是凑不出来,恐怕就活不成了。”

“这个李义府实在太过分,开始不把朕放在眼里,现在居然又去欺负你。”李治怒了,对执事说:“传旨,让大理寺将李义府收押。”

“延儿谢过皇上。”长孙延见李治下了这么大的决心整治李义府,心里变得舒坦了。最重要的是,扳倒李义府,也算为长孙家报仇了。

即使这样,李治也没消气,李义府的事情给他的触动太大了。他看着跪在地上的长孙延,尽量缓和语气,说:“延儿,你先回去,这件事情朕一定会查得水落石出。那个李义府太放肆了,朕早就该管教一下了。”

就这样,李义府被大理寺收押,经过大理寺调查,所有的罪行全都弄明白了,李治将李义府除名流放,李义府的儿子女婿也被流放。总之,权倾朝野的李义府被李治收拾掉了。

站在幕后的武媚娘很快就得到了这个消息,自从她帮李治处理朝政起,就开始在朝中布置自己的眼线了,所以消息非常灵通。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武媚娘欣慰地笑了。不过现在不是高兴的时候,她还要去安慰一下那个受刺激的李治。

“皇上,李义府的事情虽然可恨,但您也要注意身体啊!”武媚娘见到李治,看他脸色苍白,也不免有些担心。

李治勉强地笑了笑说:“媚娘,你怎么到这里来了?”

“皇上,您的身体不好,媚娘不放心,所以特意过来看看。”武媚娘扶着李治坐好。

“那个李义府太气人了,当时朕也无法控制自己了。”李治怒气未平。

武媚娘并没有对李义府多加评论,只是说:“朝中的事情哪能都那么顺心,只要皇上看开一点,事情就好办了。”

李治淡淡地笑了笑,只要和武媚娘在一起,他的心里就非常踏实,“这次朕不仅要调查李义府,还要调查许敬宗。李义府背着朕坏事做绝,朕看那许敬宗也好不到哪里去。”

“皇上,你要查就查吧,不过一定要注意身体。”武媚娘听到李治的话之后,先是一愣,虽然知道李治是爱屋及乌,恨的时候也一样,可是依旧为李治能够有一次明智之举感到高兴。

就因为李治的一句话,许敬宗也难逃被流放的命运。这两个曾经为武媚娘卖力的人,在武媚娘袖手旁观的情况下被李治铲除。

对于武媚娘来说,失去李义府和许敬宗二人并没有太大的影响。相反,李治铲除李义府和许敬宗二人之后,很多朝中大臣开始向她靠拢。

而李治的风疾病发作越来越频繁了,武媚娘参与朝政的机会也多了起来。

在这一段时间内,武媚娘帮助李治解决了很多重大且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都得到了朝野的称赞。但武媚娘也做了很多引起非议的事情。

这让武媚娘意识到,在追求权力的道路上女人想作出点成绩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她不断地劝说李治好好培养太子李弘,可是李弘的身体实在太差了,这让武媚娘既担心又愧疚。她知道李弘的身体之所以会这么差劲,是因为当年她为了斗倒萧淑妃,偷着食用打胎药造成的。

太子李弘并没有愧对父母对他的培养,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监国。李治让大臣有什么事情先禀报太子。这样一来,太子李弘逐渐成长为了一个优秀的帝王接班人。

看到儿子如此优秀,更加让武媚娘担心李弘的身体。时间过得很快,李弘到了成亲的年纪,武媚娘就琢磨着给李弘寻觅一位太子妃,同时也可以冲冲喜,希望这样能够让李弘的身体好一些。

这一天,武媚娘见李治下朝回来,上前见礼之后,笑着说:“皇上,太子年纪也不小了,我给他找了一位太子妃。”

“嗯,这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李治一直以来都非常信任武媚娘,这一次当然也不会反对了。

“女孩子是少卿杨思俭的女儿,这要说起来,也算是我的一位侄女呢!”武媚娘想与李治商量一下,毕竟太子妃的事情关系重大。

李治听说是杨家的姑娘,也就不再反对了,毕竟杨家是世家大族,能够给李弘选择一门这样的亲事,算是门当户对。

“好,媚娘,这件事情你看着办吧!只要把事情办得风风光光的,朕就没意见了。”李治很享受做甩手掌柜的时光。

“那家姑娘真的有这么好吗?”在李治和武媚娘刚刚商量妥这件事情的时候,李弘突然出现了。

李治见李弘不喜欢这门亲事,但他已经答应武媚娘了,也不好改口,有些不高兴地问:“那弘儿想要怎样的太子妃呢?”

“那个女孩子不好,我听说她与贺兰敏之的关系很好。”李弘有些不乐意地说。

“弘儿,不要乱说。女孩子家不像你们男孩子,这名声是最重要的东西。”武媚娘听到李弘居然随口说出这样的话,立刻管教起来。

“总之,我不希望她成为我的太子妃。”李弘也不管李治和武媚娘愿不愿意,说完之后就走了。

武媚娘无奈地看了看李治,李治却说:“太子妃的事情可不能由着他的性子来,朕这就下旨。”

武媚娘原本想阻止李治下旨,但看到李治那严肃的表情,她就放弃了劝说的念头,而且能选到一个这样的太子妃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二天,武媚娘原本想出宫去看看自己那未来的儿媳妇,可是还没出宫,就有执事慌慌张张跑过来禀报:“回皇后娘娘,出事了!”

“什么事?”

“未来的太子妃被贺兰敏之诱奸了。”执事只能实话实说。

“什么?”武媚娘听到先是一愣,接着眉头微皱,她没想到这件事情居然被太子言中了。

武媚娘这次发怒了。她指着执事说:“你,去贺兰安石家告诉姐姐,让她好好管教一下自己的儿子,还有替我好好教训一下那个贺兰敏之。”

第十九章 废黜李显

李治驾崩,继承皇位的是李显。母子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稚嫩的李显哪里是武媚娘的对手,最终还是被武媚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