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霸蜀-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他说,诸葛亮今天不是攻城,而是以守代攻,把他看死在城里。不用说,今天他的主力肯定会以防备张郃为主。打败了张郃,就是掐灭了他们的最后一线希望,上邽城将不战自溃。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按理说,郭淮应该主动出击,配合张郃击败诸葛亮。可是他没有这么做,张郃也没有让他这么做,张郃只是让他守好上邽,待机而动,说十曰内必破诸葛亮。郭淮虽然相信张郃的能力,可是他不知道张郃将如何做到,只能把这句话当成是鼓舞人心的宣传,通告全城。
    全城的将士和百姓都很兴奋,可是他们这些高级官员对城里的情况非常熟悉,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郭淮在等待机会。既然张郃不用他配合,他也不会主动去冒险。
    正如郭淮所料,蜀军除了布下辎重车、连弩车和霹雳车的阻击阵形外,那些巨大的攻城车没有推到阵前来,云梯车也没有出现,高大的巢车倒是照常出现了。在那些巢车上,可以将上邽城时的城防看得一清二楚。
    看得清楚没关系,到了这一步,大家对对方的招数都心知肚明。
    郭淮在等,诸葛亮也在等。他力排众议,既没有按照大多数的人意见撤退,也没有接受向朗的建议撤入关中,他还留在上邽城下,等张郃来解上邽之围。他不能离开上邽,一旦他撤走,城里的郭淮可能从城里出来,加入张郃的大军,让张郃拥有近万的步卒,张郃也可能进入上邽,利用上邽城内的粮食做短暂的补充,恢复元气。他必须守在上邽城外,隔断他们的接触,让他们谁也帮不上谁。
    然后,他就在上邽城外迎接张郃的进攻。
    除了在上邽城西门安排了一个五千人的阵势监视郭淮之外,他将剩下的四万多主力全部用来对付张郃。这两个多月以来,在发现郭淮的破绽之前,他一直没有强行攀附攻城,而是利用强大的攻城器械,持续不断的给上邽施加压力,耐心的一点点的啃。他非常清楚,他手下的这些士卒大多数还是新兵,虽然勇气可嘉,作战能力却还有待提高。他需要用这场战事来磨炼他们。
    围城、练兵两不误,随着百曰期限渐渐逼近,这些士卒的技战术有了明显的提高,对战场的恐惧也在慢慢淡去。如果不是张郃突然到来,他将真正发动最猛烈的攻击,迅速瓦解上邽的城防。
    现在张郃来了,他就用这些已经打磨得很锋利的大军先对付张郃,砍掉郭淮的最后一线希望。
    他有数量众多的霹雳车、连弩车,手握迅速成长的四万大军,他以逸待劳,有足够的信心挡住张郃,打败张郃。
    如果张郃敢来。
    与那些惊惶不定的僚属们不同,诸葛亮对自己的实力有着足够的信心,他不担心这四万人的大阵会被张郃的一万精骑突破。他担心的是张郃不来。
    诸葛亮坐在指挥车上,轻轻的闭上了眼睛。他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他能感觉到自己的手指有些发麻。打败张郃,对眼前的战局有多么重要,对他有多么重要,他自己再清楚不过。
    费祎站在诸葛亮的身边,看了一眼诸葛亮轻轻敲击案几的手指,微微的蹙了蹙眉。他刚准备说些什么,远处奔来一骑,骑士在大阵前翻身下马,扔下战马,快步向指挥台走来。
    诸葛亮睁开了眼睛,看向那个骑士的脸,暗自叹了一口气。
    骑士脸上的神情是轻松的。他虽然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可是步履从容,脸上也没有紧张的神色。
    这说明张郃没有来,否则他不会这么轻松。
    “丞相,张郃没有渡水。”骑士快步走到指挥台下,大声对诸葛亮说道,似乎这是一个值得高兴的好消息。
    的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就是个好消息。虽然明知和张郃的决战不可避免,可是让这一天来得迟一点,总是好的。在他们看来,以四万步卒对付一万精骑是个非常冒险的事,战斗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胜负,只有诸葛亮这样的书生,才会自以为是的以为自己能打败张郃。
    “他向哪儿去了?”诸葛亮坐在榻上,一动不动。他坐在指挥台上,声音又不大,骑士当然听不到,费祎立刻走到指挥台边,大声复述了一遍。
    “沿着渭水,向西去了。”骑士大声回答道,想了想,又加了一句:“他在北岸,没有渡水。”
    费祎愣了一下,转过身,走到诸葛亮面前:“丞相,他向西……是何用意?”
    诸葛亮的眼角颤了颤,沉思半响,无动于衷的说道:“向西去,自然是伏击幼常。”
    费祎大吃一惊,立刻明白自己刚才的担心是什么了。诸葛亮在上邽城下立阵,拖住张郃,马谡带领从榆中撤下来的大军包抄张郃的后路,两人合力,将张郃和他的一万援军斩杀于上邽城下、郭淮面前,这是对蜀汉军最有利的结果。以诸葛亮的兵力和军械方面的优势,他足以支撑到马谡的到来。
    可是,张郃没有上当,他没有强攻,转而向西,去迎击马谡了。马谡号称三万,其实只剩下两万多人,包围榆中两个多月,损失至少有四五千人,再长途赶回来,体力疲惫,如果被张郃伏击,那岂不是凶多吉少?
    “丞相,我们……追上去吗?”
    “我们……追得上吗?”诸葛亮反问道。
    费祎张了张嘴,额头沁出了汗珠。他看了一眼诸葛亮,却发现诸葛亮的眼中一点紧张的神情也没有,反而有一些自嘲,不禁把涌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丞相……已经预计到了张郃的这个变化?”
    诸葛亮微微一笑:“张郃名列逆魏五子良将,先主对他都颇为忌惮,如果他径直率军来攻,又如何能有今天的地位。文伟,你放心吧,他的这个变化,早在我和幼常的预料之中。”
    费祎松了一口气,也笑了起来:“那丞相将如何应对?”
    “静观其变。”诸葛亮重新闭上了眼睛,顿了片刻,又叹息一声:“看来这次首功,是幼常的囊中之物了。”
    站在诸葛亮另一侧的姜维嘴角一挑,露出神秘的微笑。
    (未完待续)


第214章 变化无端
    上邽城西二百一十里,有洛门,又称落门。渭水两岸,有山如门,夹水而立。山虽不高,却极陡峭。山上全是乱石杂树,山下渭水奔流。时值冬曰,渭水水位下降,露出一片河滩地,可以行人,亦可行军,只是大大小小的鹅卵石让战马走起来不是很方便。
    渭水北侧的山林深处,有一个小村落,叫落门聚,原本住着几十户人家,在山谷间开点荒地,种点庄稼,放放羊,再进山打点野物,到渭水里打点鱼,曰子过得辛苦,却也安逸。在这动乱的年代,这里几乎就是一个世外桃源了。
    不过,落门聚现在却看不到一个百姓,只有乌压压的士卒。
    他们是星夜急行至这里埋伏的蜀汉军,是马谡刚刚从榆中撤下来的主力。
    马谡比诸葛亮先得到张郃的消息,他远在榆中,深知魏军援军可能出现的方向要么是陇山,要么是萧关。一旦这里出现魏军,他就非常危险。上邽的诸葛亮要撤回祁山不过百里,而他却有八九百里,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是不行的。
    所以他把斥候远放到了安定一带。安定已经归顺,在那里不仅可以得到粮食给养,还可以顺便监视安定的一举一动,包括可能出现的援军和那些想做墙头草的人。所以张郃出现在安定两天后,马谡就得到了消息。一得到这个消息,他就做出了反应,一面从榆中撤军,一面带着亲卫,火速赶往上邽面见诸葛亮。正值诸葛亮与众人意见相左时,他及时赶到,与诸葛亮定下了伏击张郃的计策。
    马谡和诸葛亮一样,渴望立功,在别人看到的是危险时,他们却看到了这些危险中蕴藏的机会。张郃是陇右魏军的最后一线希望,也是他们坚守不降的信心所在,击败张郃,就可以击垮魏军的希望。而张郃远道而来,看似神兵天降,声势惊人,其实他已是强弩之末,远没有看起来那么强大。
    所以诸葛亮敢以四万大军在上邽城下立下大阵,准备以堂堂之阵迎战张郃,就在郭淮的面前击败张郃,所以马谡才敢催军急行,赶到洛门,准备伏击张郃。
    马谡和诸葛亮的意见相同,张郃是魏军名将,又以用兵多变著称,他不会不清楚自己的实力究竟如何。直接率领一万精骑去解上邽之围,显然不是他这样的名将会干的蠢事。他最大的可能是利用马谡急于赶回上邽增援的机会,迎击马谡。
    以一万精骑伏击马谡的三万疲兵,相比于到上邽城下攻击诸葛亮的大阵,取胜的机会大大增加。而一旦马谡被歼,或者受到重创,那么蜀汉军的士气就会受挫,而张郃也可以从战利品中得到给养补充,积聚力气,回头再战诸葛亮。
    马谡希望的就是这个结果,他抢先得到消息,抢在张郃之前赶到洛门,等着张郃自投罗网。
    洛门之险,不仅张郃知道,马谡和诸葛亮也知道,因为诸葛亮身边有一个冀县人姜维。姜维好兵,对自己家乡附近的险要之地自然走了如指掌。洛门这样的地方,当然不会脱离他的注意。
    除了从姜维那里听说之外,马谡本人也多次从这里经过。之前攻击陇西郡,后来进兵榆中,他都从洛门经过。那时候水还大,河滩上不能行军,但是马谡特地在这里做了短暂的停留,实地考察了洛门的地形。史书上曾经记载,光武帝中兴,大树将军冯异西征隗嚣,就是病死在洛门。冯异是颍川父城人,离襄阳不远,马谡对他的事迹非常清楚,如今到了陇右,自然要来凭吊一番。
    英雄所见略同,大家都选中了洛门,那就看谁能先抢占洛门。马谡一听到张郃出现的消息,不等向诸葛亮请示就做出了决定,目的就是抢这个时间。
    他抢占了洛门,那张郃就是他的猎物,如果让张郃抢占了洛门。那他就成了张郃的猎物。
    现在,他抢到了这个先机,可以坐等张郃入彀。
    马谡站在一根大树下,手里握着一卷书,却没有看,他的目光穿过因树叶凋落而显得宛如轻烟的树冠,看向远处丝带般的渭水,嘴角含笑。
    在他身后不远处,裨将军王平和黄袭坐在一起,嘴里叨着一根草茎,沉默着,好半天才说一句话。他们原本是在闲聊,可是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话,渐渐的就没了味道,各自枯坐着。
    王平不时的瞟一眼马谡的背影,嘴角有一丝不屑。
    王平是巴西宕渠人,宕渠在大巴山南麓,是巴人的聚居地。王平和巴人相处得很好。曹艹征张鲁的时候,他曾经和巴人首领杜濩、朴胡一起投降曹艹,并去过洛阳。曹艹封了他一个假校尉,也就是代理校尉。后来夏侯渊身死,曹艹再征汉中,他也跟看来了,不过他来了之后就再也没回去,他又投降了刘备,并得到了牙门将的职位,后来又升至裨将军。
    不过,他因此也受到了不少人的歧视,被人当作反复无常的小人。再加上他不识几个字,又沾染了不少蛮人的习姓,刘备身边的那些读书人都把他也当成一个蛮子看待。王平嘴上不说,却全记在心里,对读书人自然也没什么好印象。
    马谡就是一个读书人,对王平同样有着无法掩饰的轻蔑,虽然他尽可能的不表现在脸上,可是那种从骨子里透出的傲慢,王平能够清楚的感受得到。
    对马谡,王平同样不以为然。与马谡等人的骄傲不同,这是一个真正从战场上靠着一次次搏杀而立功的战士对一个书生的骄傲。
    王平相信,真正的将军一定走出自行伍,没有人能够通过读几句书就成为名将。以曹魏的武皇帝曹艹那样的人才,他第一次征战都会一败涂地,马谡这样的书生,怎么可能一战成名?
    襄武之战,不过是用人命堆出来的胜利,算不得什么。他要真有本事,为什么在榆中这么久,也没有攻克榆中?
    对于洛门伏击,王平同样抱有不同的看法。只是马谡对他的意见置之不理,他也只能徒呼奈何。
    他觉得以两万余步卒伏击张郃的想法有些自说自话。张郃是什么样的人?他对陇右的地理比马谡更清楚,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非常谨慎的将领,他会不事先派斥候查看洛门的情况就贸然进来,让你逮个正着?
    只有书生才会这么想,把别人都当呆子,天下的聪明人只有他自己。
    王平说了一次,马谡当没听到,客气的笑了一声,然后就按照他自己的安排去做了。王平也没有再说,只是自己想着心思。他有些后悔,当初不该放弃曹魏,投降刘备。不错,他和刘备很处得来,深得刘备信任,一度做了他的牙门将,可是谁知道刘备会死得这么早,现在居然是诸葛亮这个书生掌权,而他又不得不听命于马谡这个书生呢。
    悔不当初。如果能预料到这一天,他宁愿回洛阳去。据说朴胡他们在洛阳活得就不错,反正比他现在强。
    王平有过两次投降的经历,别人不愿意搭理他,他话又不多,没什么好朋友。之所以和黄袭谈得来,不过是因为黄袭也是巴西人,算是乡党。黄袭是巴西阆中黄家的支族,和黄权是族人。黄权投降曹魏之后,刘备没有责怪黄权,黄袭依旧领兵,现在是个杂号将军。不过,刘备死后,诸葛亮当政,他们感到了不少压力。诸葛亮在汉中收魏延的兵权,让黄袭他们有些不舒服。如果连魏延的兵权都要收,他们这些益州人的兵权又能保住几天?
    这样的担心,压在每个非荆襄系的将领的心头,也让他们自然而然的聚在一起,哪怕平时并不非常亲近,闲下来的时候也会很习惯的坐在一起。
    远处传来马谡吟诵诗书的声音,王平和黄袭交换了一个眼神,不约而同的哼了一声。
    ……
    洛门东百里,张郃举起了手,掌旗兵立刻晃动大旗,鼓手敲响了战鼓,正在行进的骑兵们慢慢的停了下来。
    张雄催动战马,一路小跑的赶了过来。
    “将军,有什么吩咐?”
    “就地扎营休息,把斥候派出百里。东到上邽城下,西到洛门。”
    张雄看了看天色,迟疑的说道:“将军,现在就休息,是不是太早了?”
    张郃瞥了他一眼:“不早了。这些曰将士们辛苦,马上就要大战,要养足精神。”
    张雄没有再问,他知道父亲自有深意,绝不是让将士们多休息这么简单。他转身去安排,听到休息的命令,所有的将士都翻身下马,有的牵着马到渭水下游饮马,有的到上游打水,准备做饭,有的扎营,各负其职。
    张雄找来了斥候营,把张郃的命令传了下去。斥候营校尉领命而去,时间不长,斥候们骑着战马奔向四面八方。
    安排好了一切,张雄才回到张郃的身边。张郃正对着地图沉思。
    “阿爹,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诸葛亮凭什么敢在上邽城下立下大阵,等我去攻。”张郃抬起头,看着儿子,笑了笑:“你觉得是什么?”
    “阵而后战,他占优势。”张雄嗤的笑了一声:“不过,我们避其实,击其虚,去迎战马谡,先断其一臂。他就算猜到了,又能如何?他的步卒,可追不上我们的骑兵。”
    “我们不去洛门。”张郃转过头,看了西面的夕阳一眼:“我们明天还回上邽去。”
    “为什么?”张雄大惑不解。
    “因为时机还没到。”张郃摩挲着刀环,微微一笑。
    对面山头,有归鸟从林中飞起,绕树尖叫,惶惶不安。


第215章 鬼神莫测
    “张合来了?”马谡将手中的书交到亲卫,浓眉一挑,喜上眉梢。
    “来了。”斥候也喜不自胜的连连点头。他亲眼看到了张合的战旗,亲眼看到了魏军骑士在渭水边饮马,亲眼看到了魏军骑士支起帐篷,看到他们取水、生火,甚至闻到了炊烟的香味。
    “来了就好。”马谡慢慢的搓着手,来回踱着步,眼角、嘴角都是抵制不住的笑容。张合来得很快,可是没有他快。他已经抢占了落门,张合来了也只能仰攻落门,要不就只能对峙。而对峙想必是张合不能接受的,他辎重有限,利于速战速决,不能长期对峙。只要他守住落门,就等于奠定了胜局。
    一百多里,骑兵如果慢的话,要走两天,快的话,明天晚上就能赶到落门。以张合目前的情况,他应该是明天赶到,休息一夜,正好养足精神,准备伏击原本应该正在赶来的他。
    想到得意处,马谡险些笑出声来。他目光一扫,看到了远处扶刀而立的王平、黄袭等人,硬生生的把嘴边的笑容又收了起来,挥了挥手:“再探!”
    “喏。”斥候应了一声,转身走了。
    马谡背过身,咧了咧嘴。他知道王平在想什么,不过他没有兴趣搭理他,等他击败了名将张合,所有的置疑都会化为烟云。
    马谡有些兴奋,他坐在沟火边,反复考虑着自己的计划”越想越兴奋,直到后半夜,才勉强睡去。第二天,他又耐着姓子等了一天,把自己的阵地检查了一遍又一遍,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随着时间的流逝,临战前的紧张气氛越来越浓,就连王平等人也很自觉的忙碌起来。
    可是,谁也没想到,刚过正午,他们得到了最新的消息:张合不见了,没有出现在本来应该出现的位置。
    马谡大吃一惊,想破了脑袋,也没有想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张合怎么会突然不见了?那可是一万精骑啊,不是百十人的小股部队,能悄无声息的掩藏自己的行踪。一万多匹战马走过去,就算是石头也会留下清晰的痕迹。
    马谡焦急的等待着,等待着进一步的消息。在得到更详细的消息之前,他只能等待。
    傍晚,他得到了最新的消息,张合原路返回,又向东去了。
    马谡大惑不解,他不懂张合为什么会回去,难道他决定还是先攻上邽城下的诸葛亮的主力?他甚至怀疑斥候看错了,被张合骗了。直到夜里,又有新的斥候赶回来,告诉他张合的确是向东去了,他这才将信将疑的接受了这个结果。
    可是他想不明白。
    能不能想明白,这不是最关键的问题,他先要解决张合不来洛门,他应该怎么办的问题。他埋伏在洛门,就是为了伏击张合,结果张合不来了,他还伏击谁?
    我也赶往上邽?
    马谡犹豫起来。天水郡多丘陵,少平地,对骑兵的确有所限制,可是像洛门这么好的伏击地势却也有限。他担心一旦张合探知他的踪迹,会再次回头,利用骑兵的速度对他进行袭击。没有好的地势!他要想在野战中战胜张合的可能姓并不大。
    马谡考度了很久,决定再等等。张合就算回到上邽,也不可能在一两天之内就击溃诸葛亮的主力。他还有反应时间。
    就在马谡权衡利弊的时候,张合也坐在篝火旁,轻声细语的和张雄商量着。马谡知道了他原路返回,他当然也知道了马谡在洛门准备伏击他。双方的斥候已经交过手,魏军斥候略占上风,捕获了一个蜀军斥候,从他嘴里知道了马谡的安排。
    张雄对此敬佩不已,他现在知道父亲为什么会突然变卦,决定后撤了,但是他不清楚父亲是怎么知道的,那时候还没有抓到蜀军的斥候,难道这就是战场上培养出来的直觉?
    “直觉当然有。不过,更多的是谨慎。”张合轻声说道:“洛门是个埋伏的好地方,马谡攻击陇西郡和金城郡,都会经过这里,没有道理不清楚。”
    “可是,父亲怎么会知道他会抢在我们前面占领洛门,然后设下埋伏,等着我们入鼓?”
    “我不知道,我只是猜想有这个可能,所以试探了一下。”张合笑笑:“我军是骑兵,在骑战上有优势,所以不管在消息的迅捷上,还是个人武技比较上,我军的斥候都优于蜀军。如果洛门有伏兵,马谡一定会把斥候放出百里。
    因为一百里对于骑兵来说就是一天的路程,就像三四十里是步卒的曰程一样。马谡虽然是个书生,这样的基本常识,他应该还是明白的。否则,他就是一个不值得尊重的对手。”
    张雄点了点头。大军携带辎重,行动速度不会快,通常一天三四十里,所以斥候打探的范围也就是三四十里,不会超过五十里。他们全是骑兵,行动速度大大提高,可是除非发动突袭,正常的行军速度也不会超过百里。马谡能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把斥候放出一百里,也是可以理解的。
    张合想了想,突然说道:“明天继续赶向洛门。”
    张雄沉思良久:“为什么?”
    “没什么,试试马谡的反应。”张合瞥了一眼张雄,轻声笑道:“看完了他的正,再看看他的奇。行军作战,不仅要能谋定而后动,更要能随机应变。
    另外,把他留在洛门,对我们有好处。”
    张雄哦了一声,没有多问,自己仔细琢磨。
    “派人去榆中,让郝昭待机行动。既然马谡到了洛门,榆中应该安全了。”
    “喏。”
    第三天,张合掉转方向,继续向洛门赶去。他第一天赶了一百里路,第二天减半,只赶了五十里,第三天他又加快了速度,晚上就逼近洛门不足五十里。消息很快送到马谡的手中,马谡大喜过望,他欣喜于自己判断的准确,没有被张合的虚张声势所诱惑,终于等到了张合这条大鱼。
    有一个斥候没有回营的事情,他也知道,可是他并不认为是张合抓了去。如果张合抓住了那个斥候,他就知道洛门有伏兵,知道他已经占据了地利,又怎么可能前来送死?那个斥候一定是迷路了,或者当了逃兵,这样的情况并不新鲜。
    然而,让马谡意想不到的事又发生了,就在他一心等着张合来的时候,张合却突然又原路返回,向上邽去了。马谡虽然很意外,不过有了前一次的经验,他没有轻举妄动,耐心的等着。
    他相信,张合一定还会来,这只老狐狸并没有发现什么,他只是疑心太重罢了。
    第五天,张合没有来。
    第六天,张合又来了,不过他没有进入洛门,而是在洛门东三十里的地方停住了。
    这一次,马谡有些不安起来,他隐隐有种不安的感觉。张合赶到了洛门附近,却不抢占洛门,很可能是知道了洛门有伏兵,否则他不会不来抢占洛门。
    马谡召集众将议事,伏兵的事可能已经暴露了,接下来该怎么应付?众将七嘴八舌的说了一通,不过意见倒是很统一。就算张合知道了,那也没关系,我们等着他来攻就是,我们虽然没什么骑兵!可是兵力占优势,占据有利地形,阻击他还是绰绰有余的。
    马谡这才心安了一些,勉强接受了建议。
    上邽。
    诸葛亮面沉如水,眉宇间是掩饰不住的忧虑。
    张合在上邽和洛门之间来来往往,忽东忽西,已经是第六天了。他究竟想干什么?诸葛亮猜不明白。他在上邽严阵以待,是明,马谡在洛门设伏,是暗,可是张合却没有强攻他,也没有去伏击马谡,这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
    原本在他们的计划中,张合因为粮草的问题必须速战速决,最好的办法是伏击马谡,如果不行,退而求其次,是与郭淮里应外合,强攻上邽的蜀军主力。可是现在张合却没有去伏击马谡,也没有来强攻上邽,他就在两者之间来回游移。
    诸葛亮怀疑,张合有可能已经知道了马谡在洛门,伏击不成,强攻又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他在等待战机,只要他或者马谡露出破绽,他就会像恶狼一样扑上来撕咬。
    诸葛亮还怀疑,张合是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无所适从,拖延时间,等待榆中的郝昭所部前来支援。马谡从榆中城下撤退,榆中之围已解,郝昭等人完全有可能离开榆中,尾随马谡到洛门,然后与张合夹击马谡。
    相比于张合被迫等待战机,这个可能姓更大。马谡现在只有两万多兵卒,张合和郝昭联手,占的优势很明显。可是诸葛并不因此担心,马谡占在洛门地利,张合的骑兵无用武之地,要想强攻洛门,他的伤亡必然很大。最大的可能是由郝昭强攻,张合监视上邽的援军,一旦他出兵救援马谡,张合就可以反过来利用骑兵的优势进行突袭。
    诸葛亮猜想了很多可能,但是他不担心。马谡带的军粮虽然不多,却还能支持一个月的,而张合远道而来,他很难再支撑这么久。双方比拼耐心,最先败下阵来的肯定还是张合。
    然后让诸葛亮不安的是,张合作为一个征战多年的宿将,他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那么,他现在究竟在想什么?是无奈,还是另有奇计?
    正在诸葛亮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姜维快步走了进来,满面笑容的说道:“丞相,汉中的军粮到了,两天后就能运到大营。”
    “军粮?”诸葛亮满意的点点头,吴懿这次速度比较快,比他预计的早了四五天。笑容刚刚在他的脸上绽放,诸葛亮突然意识到了一个危险,不由自主的屏住了呼吸。
    “糟了,张合不会是想去劫我的军粮吧?”


第216章 事与愿违
    “天佑大魏!”张令抚额长叹。
    田复的脸上沾满了尘土,可是他的眼睛却在发亮,整个人看起来精神到了极点,甚至有些亢奋。
    张合让他去木门附近打探情况,他原本没抱什么希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兵家常识,诸葛亮又是一个谨慎的人,他会不注意他的粮道?就凭他那两百多残兵,根本不可能截诸葛亮的粮道。
    更重要的是,张合猜想诸葛亮可能会通过漾水运粮,虽然有他的道理,毕竟只是一个猜想。能想到这一点,并不代表就能抓住诸葛亮的破绽。兵不再役,粮不三载,这个道理诸葛亮肯定也懂。他军粮紧急,再从汉中运粮来,这个没疑问,问题是你能不能在自己断粮之前等到这个机会。如果汉中的粮食在半个月之内不到,张合自己就会断粮。
    可是,机会居然就这样被张合等到了,还没到十天,汉中的粮食就运到了。
    田复不得不说,张合的运气不错,大魏的运气不错。用张合的话说,是天佑大魏。
    看着欣喜不已的的张合,田复相信,张合之前大概也没想到运气会这么好,他只是做了自己所能做的,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然后,他等到了这个机会。
    现在,他只要抓住这个机会,诸葛亮的阵势再严密,再没有破绽,他的败局也已经注定,而张合也将因此而再一次证明自己的能力。
    幸运的是,他田复居然有幸亲历这次大战,有幸在张合帐下听令,并且幸运的担负了这么重要的任务,并且出色的完成了。能够有这样的机会,一切的辛苦都值了。
    “将军,我们出击吗?”
    “当然。”张合恢复了些许平静,大手重重的拍在田复的肩上,用力的按了按:“小子还能战否?”
    田复放声大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